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叩关中都——蒙古帝国第一次对金战争和野狐岭决战背后的故事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1 21:31:19 0

铁木真对金帝国的蚕食,早晚不迟于1209年结束对西夏的第三次侵攻之后。从1209年农历十一月撤离西夏首都中兴府,到1211年农历二月,正式“誓师伐金”的一年多时间里,铁木真一方面进一步稳定蒙古帝国内部,增强西线对西辽、花剌子模等中亚国家的警戒和监视,另一方面则不断招降纳叛的鼓动金界壕内外的汪古部等游牧民族,甚至金帝国边防军转投自己的帐下。

在蒙古方面积极准备对金作战的消息,通过金帝国北部边防将领纳哈塔迈珠等人及时传递到了中枢。但完颜永济对此却毫无办法,只能继续选择了鸵鸟策略,颇不以为然地回答道:“铁木真怎么敢!况且没有什么理由,怎么可能挑起战争!” 纳哈塔迈珠继续称述自己的理由,认为此时的蒙古已经是“诸部附从,西夏献女”。但却依旧全力开动军工机器“造箭制盾不休”,甚至在迁徙的过程中也令男丁坐车。这样积蓄民力的做法,只能是在进行战争准备“非图我而何”。不过在完颜永济眼中,纳哈塔迈珠的话虽然不无道理,但当面顶撞自己却属于“找事”,因此直接将他送进了监狱。

完颜永济虽然囚禁了纳哈塔迈珠,但并不代表其真的不担心蒙古大军的南下。为了应对南宋的“开禧北伐”,金帝国北境边防部队大多抽调南下,而汪古部等游牧部族倒向蒙古更令整个“金界壕”系统已形同虚设。处于被动防御态势的金帝国,必须同时兼顾东京辽阳、中都燕京、西京大同三个方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完颜永济也只能一方面悄然释放了纳哈塔迈珠,通过西北路招讨使钮祜禄哈达等人向铁木真伸出橄榄枝。另一方面也委任独吉思忠率领金帝国野战部队进驻抚州(今河北省张北县)一线,在拱卫首都的同时兼顾各个战略方向。

完颜永济的备战举措,从纸面上来看并无太多的错误,但在具体落实方面却是漏洞百出。此时的铁木真早已磨刀霍霍,完颜永济的求和举措不仅主动示弱,坚定了对手发动战争的决心。更令许多对女真贵族统治心怀不满的契丹、汉族官员借出使之名行叛逃之实。例如,契丹王族后裔——耶律阿海早年作为特使出访蒙古时,便主动怂恿铁木真:“金帝国戎备废弛,俗日侈肆,亡可立待。”而金帝国方面直到发现自己的特使竟然成为了铁木真的部下,才意识到对方的叛国举措,愤而将其家属全部收押。不过此时已经迎娶蒙古贵族之女的耶律阿海并不介意,主动担任蒙古大军南下的先锋,一路鼓动契丹牧民倒戈。对于这样忠勇的部下,铁木真自然投桃报李,当蒙古铁骑抵达金帝国中都城下时,铁木真对金帝国的议和使者特别提出:“阿海的家属,你们有什么理由关着不放啊?”完颜永济在无奈之下,也只能将耶律阿海的家族全部释放。

独吉思忠虽然担任军职时间不短,但并没有太多战场经验,他的主要成绩是曾修缮完成了西北路的界壕系统。因为“止用屯戍军卒,役不及民”而广受好评。此时面对蒙古铁骑的不断袭扰,独吉思忠没有主动出击的勇气,只能在抚州一线筑垒自卫。对此时任平定州刺史金帝国官员赵秉文提出:“我军聚于抚州,由于其城池较小,只能列营其外,恰逢夏天雨季,器械弛散,兵卒多病,等到深秋敌军进攻之时,已经疲惫不堪。不如从临潢一线主动进攻,则山西之围可解,这就是兵法中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此时的金帝国不仅要抵御蒙古大军的南下,继续维持与南宋的对峙,还要应对西夏王国的趁火打劫。1211年农历七月,李遵顼在即位伊始便出兵5万,围攻金帝国西北边防要塞——东胜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迫使完颜永济不得不抽调西南路马军万户纥石烈鹤寿所部赶往支援。而马匹的短缺比兵力上的捉襟见肘更为严峻,在“金界壕”系统崩溃之后,金帝国已经事实上失去了对阴山——燕山以北各群牧所的控制,没有了稳定的战马供应,金帝国只能搜刮民间马匹充作军用,在这样的情况要实现赵秉文从临潢一线突入蒙古草原的计划,无异于痴人说梦。

1211年农历七月,铁木真在蒙古大军已经在大水泺、丰县、利县等地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的情况下,开始围攻独吉思忠抚州防线的核心据点——乌沙堡。事实证明独吉思忠在修筑工事方面还是有一手的,坐落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兴和县境内的乌沙堡一度成为蒙古大军无法逾越的屏障。但铁木真很快便发现了独吉思忠整个防御体系的弱点:乌沙堡虽然坚固,但为其提供兵员和后勤支持的后方基地——乌月营却防御松懈,随着铁木真派出哲别所指挥的别动队奇袭乌月营,独吉思忠的防线随即崩溃。

独吉思忠被迫从乌沙堡全线后撤的消息,顿时令承平日久的金帝国首都燕京陷入了极大恐慌之中。各地很快便流传起了一首童谣:“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所谓“罟罟”指的是蒙古贵族妇人头上所戴的高冠。在这样的童谣歌声中许多金帝国的汉族官吏已经看出了人心向背,自称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的金帝国汾阳郡公郭宝玉无奈地感叹道:“北军南,汴梁即降,天改姓矣。”在他这样的汉族官吏眼中,金帝国不过是灭亡了正统的北宋王朝的异族而已,并不值得他们效忠,于是举军向铁木真投诚。

作为第一个向蒙古帝国输诚的汉族大姓首领,郭宝玉此举不仅奠定了其家族跟随铁木真东征西讨的基础,更是堪称日后左右中原战局的蒙古汉族世侯家族的滥觞。无独有偶,“幼有大志,膂力过人”的契丹贵族移剌捏儿也怀着“为国复仇,此其时也”的投机心理,带着几百人部下主动投效于铁木真的帐下,受封为“霸州元帅”。

在“人情恇惧,流言四起”的情况下,完颜永济一方面在首都宣布戒严,一方面却“禁百姓不得传说边事”。但这种挟制舆论的做法,并不能改变金帝国上下不战自乱的局面。罢免了独吉思忠之后,完颜永济委任宗室成员完颜承裕主持前线军务。在抵御南宋政府的“开禧北伐”的战争中,完颜承裕也算是屡立战功,但其负责的战线主要在川陕一线,对手是一心图谋据蜀自立的吴曦。因此在名将的光环之下,完颜承裕究竟有多少才干仍有待检验。

完颜承裕抵达前线之后,随即宣布放弃从昌州、桓州、抚州三地,全军退守易守难攻的野狐岭重组防线。如果仅从抚州前线的局势来看,完颜承裕此举不失为收缩防线,集中兵力的无奈选择。但如果将视野放大到整个蒙金战场,金帝国放弃昌、桓、抚三州之后,其整个北境边防系统便门户大开。铁木真没有急于进逼野狐岭,而是分兵扫荡被金帝国称为西京的大同府。

身为金帝国西京留守的女真将领胡沙虎,早年曾担任过金章宗完颜璟的侍卫,因此在完颜璟执政期间,一路官运亨通。虽然被言官弹劾“贪残专恣,不奉法令”,仍稳步高升。在南线与宋军交锋中,更凭借攻克淮阴,兵围楚州的军功,而被视为将才。但此时面对蒙古铁骑的兵锋,曾在长江中与数百艘南宋战舰搏杀于水上的胡沙虎却失去了拼死一战的勇气。在统率7千精兵与蒙古大军对峙的过程中,胡沙虎突然丢弃了自己的部队,借着夜幕的掩护独自逃走。在胡沙虎所部随即溃散的情况下,金西京大同宣告陷落。

在解除了侧翼的威胁之后,蒙古大军开始全面部署对完颜承裕所构筑的野狐岭防线的进攻。此时完颜承裕手中已经云集了河北、山西等地的汉族豪强和内附草原游牧部族,总兵力号称达到40万以上。保家卫国的热情加上兵力的优势,令金帝国各路民兵武装纷纷向完颜承裕请战,甚至愿意自己担任先锋,金帝国的正规军只要声援就可以了。但完颜承裕却始终只打听哪里有小路可以南逃。于是汉族豪强们纷纷私下嘲笑道:“这里的溪涧曲折,我们都很熟悉,但是领导却不知道利用地利来与敌决战,一心只想自己先走。”

完颜承裕之所以急于南撤,除却其个性畏怯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胡沙虎弃守西京大同之后,蒙古大军已从西线进抵野狐岭防线侧后的翠屏山,威胁完颜承裕所部大军的补给线和后方安全。担心遭遇对手合围的完颜承裕选择主动后撤,固然有他的理由,但数十万大军敌前转向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此时被完颜承裕委以殿后重任的纥石烈九斤又一时头脑发热,委派契丹贵族裨将石抹明安前往蒙古军营挑衅,之所以派石抹明安前往,纥石烈九斤的理由是:“汝尝使北方,素识蒙古国主,其往临阵,问以举兵之由,不然即诟之。”纥石烈九斤显然没有想过,石抹明安既然认识铁木真,又怎么会对着蒙古帝国皇帝当面放嘲讽,果然石抹明安抵达蒙古军营之后随即投诚,将野狐岭防线的情况和盘托出。

在得知完颜承裕主力已然南撤的情况下,铁木真集中全军主力猛扑野狐岭北山口——獾儿嘴。面对“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的木华黎等蒙古悍将,还等着石抹明安回来复命的纥石烈九斤所部无力抵抗,全军覆没。突破野狐岭的蒙古铁骑随即对完颜承裕的主力展开衔尾追击,失去依托的金帝国野战军只能且战且走,最终在会河堡一线全军溃散,主帅完颜承裕仅以身免。

野狐岭战役对金帝国北境边防系统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金帝国不仅在战场上伏尸百里,损失了大量精锐的野战部队,更失去了河北、山西等地契丹、汉族豪强的支持。在金帝国“猛安谋克”体制日益崩溃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势力的向背直接决定着蒙金两国在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如果说耶律阿海、石抹明安、郭宝玉等人背金降蒙代表的是金帝国内部契丹、汉族官僚系统的立场松动的话,那么随着蒙古大军轻松的突破早已为金帝国放弃的居庸关,霸州等地石抹孛迭儿、史秉直等地方豪强望风而降,则无疑代表着河北民间力量也随着转投蒙古帝国。

而在远离野狐岭主战场的山东境内,更有一个叫杨安国的青州青年乘势崛起。杨安国早年以卖马鞍为业,因此也人称为“杨鞍儿”。在韩侂胄所主持的“开禧北伐”中杨安国一度在山东揭竿响应。但是在南宋的北伐军被击退之后,杨安国不得不接受金帝国的招安,一度升任防御使。但是在蒙古骑兵扣边的情况之下,杨安国的军队却始终徘徊在远离战线的鸡鸣山一线。为此完颜永济还特意“驿召问状”。杨安国的回答颇为理直气壮:“平章、参政军数十万在前,无可虑者。屯聚鸡鸣山,所以备间道透漏者耳。”但是金帝国主力在野狐岭覆灭之后,杨安国便立刻逃回山东,和张汝楫等人再次举起了反抗金帝国的义旗。因其部队穿红袄作标志,故称“红袄军”。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之中由杨安国及其妹杨妙真、妹夫李全所领导这支民间武装逐渐成为蒙、金、宋三方之外举足重轻的一支地方割据势力。因此野狐岭战役的影响,诚如编撰《金史》的脱脱所言:“金之亡国,兆于此焉。”

当铁木真将自己的指挥部前移至居庸关龙虎台时,由哲别统率的蒙古骑兵直接便游猎于金中都城下。在再度宣布首都戒严的同时,完颜永济不得不计划在“乣军”的保护之下逃往被称为“南京”的汴梁。因为早在战争打响之前,“尚书令史”李英便上疏指出“山东、河北不大其声援,则京师为孤城矣”。但令完颜永济没有想到的是,乣军的先锋部队刚刚抵达中都。蒙古大军便悄然退去,于是乣军便大吹法螺,说己方先锋部队500人“自相激励,誓死迎战”,给予了蒙古军队以极大的杀伤,而当蒙古军向俘虏的金帝国军民打听这支部队的具体编制时又得到了“二十万”的天文数字,所以就被吓跑了。

事实上铁木真之所以选择在此时退兵,一方面是鉴于中都燕京城防系统完备,拥有高达4丈的城壁、910座箭楼、地堑三重。以蒙古帝国此时的攻坚能力基本无法撼动。另一方面则是考虑此时已近暮秋,蒙古骑兵必须在冬季降临前返回草原,修养战马以利再战。而就在金帝国上下对铁木真的退兵欢欣鼓舞之余,蒙古大军却在回师的途中扫荡了燕山以南金帝国硕果仅存的几处群牧。等待完颜永济的将是最为难熬的一个冬天。

面对进抵中都燕京境外后如旋风般离去的蒙古铁骑,金帝国上下陷入了空前的迷惘之中。如何亡羊补牢自然成了完颜永济及其臣僚的首要议题,针对蒙古骑兵飘忽不定的劫掠战术,早在铁木真大举来犯之前,金帝国上京留守图克坦镒便向完颜永济提出:“自国家与蒙古交兵以来,敌军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我们却分兵防御;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不可能不败。不如集中兵力,重点防御。边境地区的昌、桓、抚三州,不仅储备丰富,而且民众健勇,可以将当地的行政机关和人民内迁。以保证人畜财货,不至亡失。”但这个后来被证明颇为正确的选择,却被参政梁镗指责为“自蹙境土”。此时图克坦镒又提出:“辽东,国家根本,距中都数千里,一旦遭打攻击,层层上报,会延误战机。不如派遣大臣建立独立的军区和行省特区。”

作为经历了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执政时期的三朝元老,图克坦镒的建言未必是为自己谋求功名利禄。但作为上京留守的他提出辽东军政的独立,却很难不招致来完颜永济猜忌,他不仅以“无故置行省,徒摇人心耳”为由拒绝了图克坦镒的合理化意见,还要求辽东方面抽调2万驻军驰援中都。而就在完颜永济大举征调辽东等各地精锐驻军拱卫中都之际,铁木真在马不停蹄地扫荡阴山—燕山以北的金帝国云中东、西两路的同时,也将注意力转向了辽东。

尽管在公元1211年夏、秋两季战争之中,蒙古多次重创金帝国的野战兵团。但是正如归降的契丹族将领石抹明安所说:“金帝国的行政区划有十七路之多,而我们所夺取的不过是云中东、西两路而已。如果不继续进攻。对方一旦制订了完备的战略计划,集中兵力。那么战场的形势将出现逆转。”这样的情况之下,蒙古必须利用所掌握的战场主动权不断开辟新的战线。而此时主动从辽东赶来投靠的另一个契丹贵族——石抹也先的一番话更坚定了铁木真攻略辽东的决定。

叩关中都——蒙古帝国第一次对金战争和野狐岭决战背后的故事

在金帝国汉族和契丹降将的引领下,蒙古铁骑突破长城防线逐渐成为了常态

石抹也先是辽帝国时代著名的后妃家族——箫氏的后裔。据说在其十岁时便向他的父亲询问辽帝国灭亡的原因和过程,还颇为豪气地表示:“儿能复之。”他向铁木真建议说:“金帝国的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是其根本之地,荡其根本,中原可传檄而定。”而此时在东北战场之上,还活跃着另一股反金势力——耶律留哥指挥的契丹军。随着蒙古的崛起,金帝国对境内的辽国遗民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防范措施——“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结果这一政策反而激化了契丹人的民族情绪,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在蒙古骑兵进入东北之时,由耶律留哥已经“营帐百里,威震辽东”牵制了金帝国相当数量的野战部队。

1212年,蒙古铁骑抵达辽东之时,正值耶律留哥所部契丹起义军的低潮期。金帝国方面受命“镇抚”辽东的完颜承裕,虽然在野狐岭战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但所能动员的兵力和物资对比耶律留哥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能迅速剿灭自己辖区内的契丹起义军,完颜承裕甚至开出了可以用耶律留哥的骨肉换取等重的金、银及世袭千户的赏格。但就在完颜承裕沉浸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幻梦中之时,由哲别统率的蒙古骑兵突然抵达战场,冲击完颜承裕所部的军阵,再度为蒙古军队所击败的完颜承裕退守辽阳,不久便病死于任上。

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到了金帝国正准备委派出任东京留守的消息后,石抹也先随即采用冒名顶替的方式,假称是金帝国派来的新留守,帮助蒙古骑兵顺利骗开了东京辽阳的城门。至此作为金帝国龙兴之地的辽东被彻底隔绝了与中原战场的联系,虽然依旧有相当数量的金帝国军队在完颜承裕部将蒲鲜万奴的指挥下继续与耶律留哥的契丹起义军周旋,但其对整个蒙金战争的影响已是微乎其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5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