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传说中的“狼顾之相”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5:58 0


公元179年。初秋,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西)。

一片庞大的建筑群。深宅大院内,亭台楼榭相连,异木繁花掩映,屋檐交叠,雕梁画栋,人影穿梭往来,弦乐此起彼伏。处处显露出豪门士族的气派与威严。

司马防(字建公)手握一册《汉书》,在书房里徘徊。他最喜欢批读史书,漫游在历史场景与人物之间,评说是非,评说功过。一阵秋风拂过,几片黄叶在窗前飘零而下。司马防紧了紧衣襟。

这时,婢女来报:“恭喜老爷,太太生了,是个公子。”

司马防精神一振,甩掉手中的书,兴冲冲地跑去看自己的儿子。

刚刚出世的儿子不停地挣扎,似乎想要挣脱母亲的怀抱。母亲深情地望着怀抱中的婴孩,又含羞地望望丈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司马防却面有忧色,悄然叹道:“时下,朝中宦官专权,软弱涣散,四野饥民流窜,豪杰相机而动,怕是汉朝气数已尽,天下将乱。生不逢时,焉知是福啊?!”

“太平之世,当思做治世之能臣;倘天下纷乱,岂非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机也?”

不知什么时候,长子司马朗跑到了门前,朗声说道。司马朗(字伯达)年方八岁,聪明清俊,一表人才,眉宇间透露出轩昂之气。

“小孩子家,妄谈什么国事功业,还不快去研读经书!”司马防训斥道,但他的心中却有了一些慰藉。

这时,似有雷鸣隆隆自远天响起,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母亲怀抱中的婴孩也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啼哭,仿佛与家人互为应答。全家上下无不感到诧异。

这是一个典型的儒教家庭。祖父司马儁(字元异),威武高大,官至颍川太守,身长八尺三寸,腰十围,常以报国为念,性情宽和仁爱,盛名远播乡里,亲族纷纷来投。司马防此时虽只是一个小吏,却胸怀大志,恪尽职守,后来官至京兆尹。父子二人,均颇有政声。

这个新生的婴孩即是司马懿。父亲以“懿”名之,是取德行美好之意,又依其兄“伯达”之字,为其取字“仲达”。后来,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相继出世,兄弟八人个个极富才学,成就非凡,时人并称“八达”,令人叹为观止。“八达”中最负史名的是仲达司马懿。他的一生,周旋于时事,盘桓于人海,历尽人事沧桑。半个世纪,杀伐战场,经天纬地,更可谓占尽了人杰风流。

司马懿生来聪明颖悟,多奇思妙语,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司马防对儿子寄予厚望,管教极严。司马懿刚刚咿呀学语,父亲就聘请了乡内知名的塾师,日日教习功课,并常常带他到自己的书房,检查提问,灌输经史。司马懿虽敏而好学,但孩子毕竟有调皮爱玩的天性,所以父亲的板子,时常会重重地落在他的屁股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稚嫩的童音从屋内传出,就像一串清脆的音符,那么悦耳动听。一丝自豪的微笑悄然滑过了司马防有些阴郁的脸庞。司马懿渐渐地成了他心中的骄傲。

一日,府第上下,张灯结彩,司马防高接远迎引来一位客人。叙礼已毕,分宾主坐定,仿佛正谈论什么大事。司马朗、司马懿兄弟躲在一边偷偷观望。见父亲待来客极为谨慎恭敬,便悄声议论那人必定是一个有来历的大人物。正在这时,门客来报:“老爷让两位公子过去,面见客人。”

“这可如何应付?”司马朗显得有些慌乱。司马懿冲他做了一个鬼脸。

时值早春,天气依然十分寒冷。父亲威严地望着他俩。客人无非问些读经史的见解、人生志向等问题。见司马朗虽然对答自如,却沁出了满头汗珠,于是问道:

“天气并非炎热,你何以满头大汗?”

“在您这样尊贵的客人面前,心中慌张,所以汗不能禁。”

客人笑了。又转首问司马懿:“你尚年幼,何以无汗?”

“在您面前,心里怯惧,故而汗不敢出。”

客人大笑起来,回头对司马防说道:

“常闻因惧怕紧张而生汗,却从不闻‘汗不敢出’的道理。两儿多才,必为大器。”

“孺子不识规矩,巧言狡辩,安可道哉!”司马防忙谦虚道。

客人走后,司马懿面露得意之色。父亲将他唤到身边,严肃地告诫他道:

“仲达,古语云‘大器无形,大象无声’,做人要心中常怀鸿鹄之志。然而人事纷纭,世间多劫,是以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倘于人前,务必要谦虚谨慎,隐其形迹,藏其心志。”

这话语重心长。司马懿似懂非懂,却深深地点了点头,牢记于心。

这一年,司马懿不足四岁,司马朗年方十二。考试经学,司马朗得中童子郎。

温县地处中原腹地,濒临黄河。这里四季分明,河汊交错,土壤肥沃,物产丰饶。莽莽平原四季更替,日月星辰,昼夜变换。经史诗文,天地人物,时事变幻,英雄风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司马懿,雕塑着司马懿。

幼小的司马懿恣意歆享着生命的欢乐,却也渐渐感受到人生的束缚与无奈,有时面对静夜苍穹,常常会有莫名的恐惧瞬间传遍身心。

他紧紧偎依在母亲或者奶妈温暖的怀抱,默默地听着大人的絮语,静静地等待“困神”来帮他忘掉害怕,进入梦乡。他也十分向往能够傍依着父亲那高大挺拔的身躯,但父亲的严厉、阴郁与忙碌,又常常使他望而生畏。

毕竟已是末世之秋,局势动荡,征战频仍,抓丁征粮,河内百姓的心头都覆盖了一层阴影。只有孩子们依旧每日奔跑玩耍,不知忧虑。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玩领兵打仗的游戏,而且渐渐地有了喜恶,形成帮派,各自推举出了自己的首领。于是,无名河边,田间垄上,小树林里,日日喊杀声起,征战不休。孩子们玩得投入而充满乐趣。

司马懿有时会悄悄溜出家门,逃避无休止的诵读经书。他性格温和沉静,极少言语,却又机警善变。独自往来于天地之间,观日出日落、看飞鸟鸣虫,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这常常让他内心感到充实、满足、愉悦。群童热火朝天的打闹游戏也深深吸引着他,只是他从不参战。这个出身士族的豪门公子,常让孩子们敬而远之。他们表面上疏远他、排斥他,心里却羡慕他、敬服他。当他们歇息无聊的时候,会因司马懿的几句坏话重新开战;当他们争战犹酣的时候,也会因司马懿的几句好话立即休战讲和。站在高坡之上,看他们奔跑喊杀,司马懿的嘴角常常会露出一丝莫名的微笑。

一次,群童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去找司马懿询问。

司马懿两手托腮,坐在河边,看河水夹带泥沙汩汩流走。正自出神,忽闻身后有人大呼“仲达”,他连忙回头去看。

群童急急跑来,忽然怔住了。他们看见司马懿身子并没有丝毫的转动,而双目已经向后正视了。大家甚以为奇,争相模仿,却个个任脖颈拧得生疼,也不能做到身体向前,而面目朝后。

“诸位兄弟,何事唤我?”司马懿全然不觉,站起身来问道。

群童面面相觑。其中一两个嗫嚅道:“刚才我们为一些问题争论不休,特来向仲达请教。试问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

司马懿答道:“当年,先师孔子率群徒出游,路遇小儿项橐,问过这些问题。项橐善辩,脱口而出:‘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

又问道:“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仲达答道:“贤为君子,愚为小人。”

“那么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女无夫?何城无戍?”

“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玉女无夫,空城无戍。”

群童仿佛豁然开朗,见年幼的司马懿竟有这么多学问,都赞叹不已,却也从此有了新的更具吸引力的话题。他们一窝蜂跑去请教最有学问、年龄最长的老人,七嘴八舌地询问司马懿何以能面向背后。老人也颇感惊奇,沉思良久才说:

“相书里对此好像有所提及,称此为‘狼顾’之相,人可以像狼一样,身体并无丝毫转动,蓦然回首之时,却左右顾看自如。但只是听说而已,极少有人亲见。据说有此相者,为野狼转世,秉性狡诈多疑,凶残忌刻。”

从此以后,群童再见司马懿,每个人心里都多了许多猜忌和恐惧,于是对他更加言听计从。私下里却开始把他唤作“司马狼”或者“狼司马”。

司马懿听说之后,非但不恼,反而笑道:“天地之间,生有万物,却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虎吃狼,狼吃羊,羊吃草。仲达以为做人可以如狼,且万万不可做人如羊啊!”群童骇然。

众乡邻再见司马懿,更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公元184年,黄巾农民起义终于爆发。巨鹿(今河北巨鹿)张角组织七州二十八郡三十六万人同时起事,全国响应,朝野震荡。

一个对司马懿未来政治生活影响很深的人物—曹操,此时正值英年,踌躇满志,执戟率兵,在颍川、汝南、济北、兖州(今河南禹县、平舆,山东长清、兖州等地)镇压起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氏,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少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恣意放荡。时有善识人者皆以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公元189年,董卓领兵进入京都洛阳,废少帝刘辩,立九岁的刘协为献帝,自为相国,把持中央大权。次年,各路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史称“关东军”。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司马朗曾被抓住送到董卓那里。董卓非常喜欢司马朗,久久注视着他,动情地说:

“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个头大小也极为相像。你就留在我身边吧。”

司马朗忙岔开话题,向前进曰:“大王,在连年战乱和灾祸的时代,您凭借超出世人的品德,清除邪恶之众,推举贤能之才,为成就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过,要恩威并施才能兴盛,只有功勋与事业吻合才能显耀。如今,州郡纷扰动乱,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我常常为此而忧郁。希望您能借鉴往事,三思而后行,您的名声就会与日月同辉,即使伊尹和周公也不能和您相比。”

董卓听了很高兴,连称有理。

司马朗知道董卓肯定败亡,赶紧贿赂董卓手下,偷偷回到乡里。

司马朗把全家召集起来,说:“董卓违命叛逆,天下仇恨。忠义之士正伺机而动。河内已经不是安居之地。”

“河内郡和京都洛阳的边境相接,洛阳东边有成皋,北边毗连黄河,讨伐董卓的义兵假如受阻,就一定会停留集结在这里,这里也就成了四分五裂、争战不休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赶快迁走。是不是这样呢,哥哥?”年少的司马懿试探着分析。

司马朗欣喜地点头称是。他说:“我们要趁着道路还畅通,举家向东迁往黎阳。黎阳统领兵马的赵威孙是家族故交,可以投靠。倘若事情有变,再想办法也不迟。”

兄弟几个又去动员父老乡亲,却任凭磨破了嘴皮,他们就是不听从劝说,不肯离开故土。

几个月后,关东军数十万人,全部集结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一带)和河内,由于众将领不能统一行动,就放纵军队攻杀劫掠,百姓死亡近半。

数年后,关东军四散而去,司马朗、司马懿携家眷返回温县,又恰逢灾荒之年,百姓因饥饿和疾病而死的人无数。天灾人祸,迁徙动荡,使少年司马懿愈加早熟起来。他一面与哥哥一道奔波忙碌,收留抚恤宗族父老和乡邻,一面对弟弟们严加教导,要他们切不可因为世道衰败而放松学业。司马懿自己也更加坚定了建功立业、抚国济民的信念,日夜读书习武,更勤奋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51.html

下一篇:杨贵妃传奇七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