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有人天生奇谋善略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5:55 0


人生苦短。然而人生之中也有相对漫长的时光,那就是童年时光,单纯、充实、美好、难忘。

司马懿已经十七岁了。他就像自己的父兄一样,生得魁梧高大,英气勃勃。童年、少年时光一去不复返,却带给了他满腹经纶和奇谋,也带给了他远大的志向和成功的基础。司马懿已经以“聪亮明允,刚断英特”而享盛名于遐迩。

当时有叫作崔琰、杨俊的两个人,喜欢品评人物,素有伯乐之誉,和司马朗极为要好。一天,两人专程约见司马懿,坐而论经,探听虚实。

时值仲夏,房后花园曲径通幽,繁花似锦。池塘之中,游鱼戏水,莲荷飘香。葡萄架上,翠色欲滴;葡萄架下,几只竹凳,数盏香茗,谈道论经,识才荐才,德与花同馨,志与天比高,此情此景,真应该写诗作赋加以咏叹!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曾在军阀袁绍军中任骑都尉,后来被曹操征用为别驾从事。他声音洪亮,两眉舒展,须长四尺,持重威严,深通易理,颇具才学,崔琰首先问司马懿道:

“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深明神明之道。然而,神秘幽深的事理何以能为常人所见?所以圣人制作了八卦,后来发展为六十四卦,依极数立爻。就大义而言,已经包罗万象。而夏代为《连山》,殷代有《归藏》,周代却称《周易》,这是什么缘故呢?”

司马懿从容答道:“包羲在燧皇之图的基础上制作八卦,神农氏发展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都通其变化。三代因时制宜,繁简各由其事,之所以称为‘易’,就是指变易;称作‘连山’,就是好像高山一样吐纳云气,连接天地;‘归藏’是指万物全部归宿包藏在其中。”

“《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然而在包羲、神农的时代,还没有人穿着衣裳,天下依然能够大治。圣人教化天下,何以有如此区别呢?”

司马懿答道:“三皇的时代,人少而禽兽多,所以取禽兽的羽毛、兽皮天下人就够用了。到黄帝时,人多而禽兽少,所以就制作衣裳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崔琰又问:“乾代表天,但又代表金、代表玉、代表老马,天地怎么能与这些琐屑的事物并提呢?”

司马懿答道:“圣人在进行比喻时,或远或近,近时取身边诸物,远时则比拟天地。”

崔琰与司马懿论完《易经》,杨俊又紧接着提问《尚书》。杨俊淳朴善良、正直宽厚,河内郡获嘉县人,曾任丞相掾属、南阳太守,后来因为得罪魏文帝曹丕而自杀。

杨俊问道:“郑玄说:‘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也。’王肃说:‘尧顺考古道而行之。’两人注释不同,究竟谁对?”

司马懿道:“孔子说:‘天是世间最大的,尧是以天为法。’尧最大的美德,在于他法天行事,因而,应当是郑玄的注释为对。”

杨俊说道:“古代圣明的大人,德合天地,明并日月,思无不周,明无不照,真是让人永世仰慕尊崇啊!”

“即使弘大如圣人,也会有所不足。大禹说:‘连尧也以知人善任为难。所以尧对于四凶,周公对于二叔,孔子对于宰予都犯过错误。’圣人的圣明就在于他们善于自察自省,并能够满怀愉悦地加以改正。”

司马懿理解如此深奥的典籍不拘形式,不泥古人,融会贯通,变化自如,所以才能对答如流、轻松自然,崔琰、杨俊不住地颔首称许。

接下来又讲《礼记》。崔琰狡黠地笑笑,问道:“《礼记》中说:‘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如何教化、施政,才能达到建立德行、施而不报的境界呢?”

司马懿道:“太上贵德,是指三皇五帝时期以德行教化百姓;其次务施报,是指夏、商、周三代以礼教治理国家。”

杨俊说:“这两者达到教化的境界有高低深浅不同,是因为君主有优劣之分呢,还是时势使然呢?”

“时势有淳朴与文教之分,所以教化才有高深与低浅的不同啊!”司马懿回答。

如此经史子集、地理天文,倾心而论,娓娓而谈,每有奇思妙语,酣畅淋漓,不觉日已西斜,晚风渐起。司马懿之才,令崔琰、杨俊二人十分惊喜,对司马朗说道:“令弟聪慧睿哲,明智亮允,刚健果断,英俊卓越,实在不是一般的人呀,您恐怕也是比不上他的。国有这般栋梁,实为幸事。”一直在旁边默默倾听的司马朗,此时也异常兴奋,不住地添茶。

夜幕降临,四个人转到了屋里。婢女掌上了灯烛。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长谈。不知不觉间,话题转向了时事,室内气氛顿时有些黯然。

这一年(公元196年),曹操采用荀彧的建议,奉迎穷途末路、饥寒交迫的汉献帝定都于许昌,任命自己为大将军,后来转为司空。曹操自此挟天子而令诸侯,并开始在许下屯田,夯实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势力逐渐强大。当时,在曹操的北面有袁绍;南面有南阳张绣、荆州刘表;东南面的扬州有袁术;在东面徐州先有吕布,后有刘备;在西面关陇地区,有韩遂、马腾。封建割据,军阀混战,朝廷暗弱,国运衰危,天下已经分崩离析。

虽然被认为是旷世之才,却苦于尽忠无路、报国无门,满腹才学无处施展,满腔热情无法倾诉,司马懿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禁不住慨然长叹。

四个人禁不住惆怅万分,时势至此,又有谁能够挽回呢?唯有举杯痛饮,以酒解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5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