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神龙政变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11:49:54 0


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好多人都觉得老年人什么也干不了,还需要别人的照顾。可是,这种观念要是放在武则天时代可就大错特错了。武则天八十多岁了,还牢牢地控制着权力,而最终迫使武则天放手的,居然也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 二张的敌人们

我们上集讲过,武则天晚年宠幸二张兄弟,引起了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特别是长安四年(704年)以后,武则天重病缠身,身边只有二张侍奉,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向朝政插手,使得政局更加变幻莫测。谁也不敢肯定太子李显还能不能顺利继位,二张已经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长安年间,不少大臣一直想通过司法努力解决二张问题,把他们送进监狱,或者干脆把他们处死,但是,由于武则天拼命维护,这条路显然走不通。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开始有人想到非法手段:干脆把二张给杀了吧。那么二张怎么杀呢?能不能搞一场暗杀?搞暗杀倒是容易,杀死这两个小伙子,几个大汉上去就可以了,可是武则天怎么能饶得了凶手呢?所以暗杀不好。

人多主意也多,有人就想另外一条路子。什么路子呢?干脆搞一场宫廷政变,把这二张处死,同时也让武则天提前退位。这个时候到底谁想杀死二张兄弟呢?我们看侦探小说会发现,谁的利益受损,谁就有可能是凶手,这样的规律放在政治斗争里,其实也是一样成立的。

那么,一旦二张得势,武则天传位给儿子的既定方针发生改变,谁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呢?我想,有两类人受损最严重。

第一类是李唐皇室,主要包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因为中国自古就是家天下,如果李显当不成皇帝,无论是哪一家哪一姓当皇帝,李唐皇室都会被视为新皇帝的巨大威胁,一定会被斩草除根。另外,太子李显的一双儿女、女婿、外孙都因为二张兄弟死于非命,太平公主的情夫被二张兄弟诬陷,远贬岭南,公主心里也深恨二张。国仇家恨汇聚到一起,自然彼此就有不共戴天之感了。

第二类人是跟张氏兄弟关系不好的大臣。武则天晚年对朝廷的控制力下降,朝廷中就开始形成不同的派系。有的趋炎附势支持二张,有的则是张氏兄弟的铁杆反对派。二张兄弟都是被宠惯了的小人,睚眦必报,快意恩仇,对于不喜欢他们的人或者他们不喜欢的人,报复起来非常恶毒。长安年间,像魏元忠、唐休璟等一大批反对过他们的大臣,都被贬出了朝廷。可以想象,路线之争的结果,如果他们得势,剩下的人也就难逃清洗的厄运。

这两类人受二张专权的冲击最大,自然就成为反对二张的主力。宫廷政变的思路一确定,两方面的人就分别动起来了。

羊群走路靠头羊,大臣这边的核心是张柬之。张柬之是个大器晚成的传奇人物。他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年间,进士出身,说起来也是个政坛前辈,但是早年仕途一直不顺利,他一生真正得志是在六十五岁以后。细述张柬之的崛起,实际上他是得了三个贵人的帮助。

第一个贵人就是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武皇为建立大周开制举广纳人才,举行殿试。张柬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六十六岁的高龄一举高中,由此擢拜监察御史。此后的十年之间,他已经升任四品的荆州长史,相当于荆州的副市长。可以说,永昌元年的考试是他命运的第一次转折。荆州长史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按照常理,这应该是他担任的最后一个公职了,因为当时的张柬之已经七十六岁了。

但是,就在这个年纪,张柬之遇到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国老狄仁杰。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不知陛下要的是哪方面的人才?要是想找文学侍从,我们朝廷里已经够多的了。要是您想找济世安邦的奇才,臣推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但有宰相之才。”武则天求贤若渴,马上把张柬之提拔为洛州司马,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副市长,从地方进入首都了。过了几天,武则天又要狄仁杰荐贤,狄仁杰说:“前些日子臣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有用呢。”武则天说:“不是已经提拔他当洛州司马了吗?”狄仁杰道:“臣举荐的是宰相人选,不是司马。”于是,武则天又让张柬之出任秋官(刑部)侍郎,进入中央机关工作了。

大家可能就觉得奇怪了,武则天不是号称知人善任吗?狄仁杰反反复复给她推荐张柬之,她怎么没有立刻提拔张柬之当宰相呢?我想,武则天这么做是符合用人原则的。宰相是百僚之首,负责国家全局工作,所以他必须经验丰富,无论是对地方还是中央工作都应该熟悉,然后才能通盘考虑,总揽全局。武则天是想一步一步地来,多考察几年。可是,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固然符合用人程序,张柬之的岁数却在那里摆着呢,他还能活到考察期满的那天吗?

这个时候,张柬之生命中的第三个贵人出现了。长安四年,武则天又让姚元之(姚崇)推荐人才。姚元之说:“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武则天立刻召见了张柬之,拜为凤阁(中书)侍郎,平章政事。就这样,张柬之在八十来岁的年纪终于当上了宰相。

很显然,张柬之一生遇到的三个贵人中,武则天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她才有对宰相的任免权,如果她不首肯,狄仁杰和姚崇是再怎么说也不能把张柬之举荐上来的。可是,武则天虽然对他有知遇之恩,最后张柬之却站到了武则天的对立面上。他当宰相的时候,正是武周王朝的多事之秋,二张气焰熏天,国家前途未卜。对于张柬之这样一位正统儒家知识分子而言,当务之急就是除掉这两个小人,以清君侧,确保太子李显能够顺利继位,让皇位重新回到李唐后裔手里。

人在高位,心系朝廷。就这样,政治立场坚定、沉厚有谋而又身为宰相、手握大权的张柬之,就成了朝臣之中反二张力量的核心。他是大器晚成,也是老而弥坚,有着岁月积淀而成的城府和政治智慧。但要发动杀死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的宫廷政变,此事非同小可,准备工作可不少。老谋深算的张柬之一共做了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是策反官员。他策反的最重要人物是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张柬之为什么要发动他呢?李多祚的职位太重要了。政变必须靠军事力量,当时中央的军事力量一共有两支,一支叫做北衙禁军,驻守皇宫的正北门玄武门。玄武门里面就是皇宫,因此这支军队直接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另一支军队叫做南衙卫兵,驻守在皇宫以南的皇城,皇城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以这支军队的主要职责是保卫政府。这两支军队中,北衙禁军直接负责保卫皇帝,保卫宫城,所以尤其重要,而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就是左右羽林大将军。因为李多祚是两位最高统帅中的一员,所以只要能策反他,政变成功就有希望了。

怎么去做工作呢?李多祚是高宗时期投降的靺鞨人,一生经历概括起来,就是从奴隶到将军。张柬之就利用他的个人经历去打动他,问他:“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李多祚是真性情的汉子,他流着泪回答:“大帝也。”张柬之一听有门,决心摊牌,进一步说:“今大帝之子为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这李多祚虽然是一个粗人,但他也是聪明人,一听,马上就明白了。于是,他就对张柬之说:“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当下就答应帮忙了。

手里有枪,心中不慌。得到军方配合之后,张柬之又利用在各处当官形成的人脉,把同僚发动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人,第一个是司刑少卿桓彦范,第二个是中台右丞敬晖。为什么要找这两位呢?桓彦范和敬晖也都曾受狄仁杰荐举之恩,又分别是张柬之在担任洛州长史和刑部侍郎期间的旧同僚,三个人意气相投,并且同出狄公门下,所以很快形成了一个核心集团。

张柬之做的第二项工作是加强军方力量。羽林军分为左右两支,其中,右羽林大将军是已经倒向张柬之一方的李多祚,左羽林大将军则是二张党羽、武则天的堂侄武攸宜。这也是张柬之的一步棋,让武攸宜担任左羽林大将军,可以稳住二张,也让武则天放心。不过,虽然让武攸宜当左羽林大将军,但下一个层级,也就是羽林将军,可都是张柬之的人马。长安四年,张柬之利用宰相的用人权,把桓彦范、敬晖以及另外一些亲信像李湛、杨元琰等人,安插到左右羽林将军的岗位上。经过这么一番不动声色的安排,羽林将军这一层级已经完全变成了张柬之一派,而武攸宜则成了光杆司令。掌握了军队,政变就有了一半的把握了。

第三项工作是联络李唐皇室。发动政变本来就是为了恢复李唐的统治,诛杀二张,必须打着皇室的旗号进行,否则就是犯上作乱。那怎么才能跟皇室,特别跟太子李显取得沟通呢?当时,太子李显每天从玄武门出入给武则天问安。这可是好机会啊。桓彦范和敬晖作为羽林将军就带兵驻守玄武门,张柬之让二人利用工作便利,跟李显商量了政变计划。事关个人利益,李显当然是欣然答应了。这样一来,大臣这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与此同时,李唐皇室这边也开始行动了。当时,武则天活着的亲生儿女共有三个。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还有太平公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这三个人也是空前团结,精诚合作。太子李显无疑是宫廷政变的旗帜。发动政变,诛杀二张,必须打着他的旗号进行。当然,政变的结果也必然是他当皇帝,李显的存在本身就会发挥作用。李显的下属,太子右庶子兼宰相崔玄暐也参加到政变核心领导小组之中。相王李旦呢,自从武则天重立李显当太子之后他就掌握兵权,当时担任左卫大将军,是南衙卫兵的最高领袖。到时候,可以由他带领南衙卫兵控制政府,稳定首都。另外,相王李旦也给这个核心领导小组派出了一个成员,就是他的相王府司马兼司刑少卿袁恕己。

太平公主都干了些什么呢?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认为太平公主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她主要负责策反大内里面的宫女,让这些宫女做内应。可不要小看宫女的力量,当年武则天就是从这些人身上打开突破口的,后宫的情报系统也是武则天随时监控皇帝的一个有力武器。现在,武则天卧病在床,和外界接触有限,全靠宫女向她反映一些外面的信息,如果没有宫女的帮助,她就会变成孤家寡人。这也正是太平公主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太平公主毕竟是武则天的女儿啊,经常出入内宫,在她的策动之下,一批宫女倒向了政变派,随时监视二张兄弟的一举一动,当然武则天本人也是被监视的对象。

有人就会问了,这大内秘事,史书没有任何记载,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有三个证据。第一,近年来,洛阳北邙山上出土了十几方宫女的墓志,墓志里记载她们反武拥李,最后在政变中牺牲了生命。台湾学者耿慧玲还专门写论文探讨过这个问题,这些墓志说明确实有宫女参与了政变。第二,武则天晚年精力不济,太平公主作为她的爱女参与朝政,因此经常出入宫廷,帮她出谋划策,在宫廷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第三,政变之后,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而且丈夫儿子都加官晋爵,一下子威风八面,说明她在政变之中确实是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劳,才会得到这样的奖赏。把这三个证据联系到一起,我认为,太平公主确确实实参与了政变的准备,她的工作主要是策反宫女作为内应。这样的工作无人能够替代,因此非常重要又非常独特。

二 突发的政变

就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之中,长安四年结束了。转过年来,正月初一,武则天改元神龙。人们常说新年有新的气象,但是,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继续卧病长生院,身边只有张氏兄弟出入,没有丝毫还政儿子的意思。这时候人们就觉得更加紧张了,一旦武则天突然死去,二张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那么,忐忑不安的李唐皇族和大臣们,或者说这个政变指挥部,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政变爆发了。按计划,政变兵分四路。第一路,张柬之、崔玄暐和部分禁军将领率领北衙禁军直扑玄武门,控制住入宫的必要通道。第二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领部分禁军将领赶赴东宫迎接太子,把太子迎到玄武门,号令天下,然后两路军队一块儿汇合,攻占皇宫,杀死二张兄弟,再逼武则天退位。这两路是政变的主体。第三路,太平公主安排的宫女在宫内接应。第四路,相王李旦和他的司马袁恕己率领南衙诸卫控制中央各职能部门,杀死二张在政府机关的党羽,稳定京畿。整个计划看起来天衣无缝,处处都有谋划。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却出了两个岔子,差点让政变毁于一旦。怎么回事呢?

第一个岔子居然是太子临阵掉链子。刚才我们不是说,第二路是张柬之安排李多祚率领几个禁军将领,前往东宫迎接太子出来号令部队吗,没想到事到临头,太子突然害怕了。一想到母亲的铁血政策,李显不由得腿肚子发软。虽然说二张在君侧,前途未卜,可是现在母亲毕竟还让他当着太子呢,又没有把他废掉,难道一定要走这一步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越想越害怕,迈不开腿,反而下了个狠心,干脆,不走了!他一不走,外面的将领可着急了,现在军队都出来了,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太子不出面,这次出兵也就彻底失去了正义性,那不就是造反吗!怎么办呢?赶快劝他吧。

将领里头有一个王同皎,是太子李显的女婿,跟太子关系比较近,就由他来打头阵,这时候说话了:“先帝以神器托付殿下,不料横遭幽废,人神同愤,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好容易等到今天,北门、南衙禁军,都愿同心协力,诛杀奸佞,重复李氏社稷,殿下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退缩不前呢?请殿下到玄武门号令军队吧!”这个道理李显不是不明白,可是他害怕呀。害怕又不好意思承认,怎么办呢?最后李显搬出孝道来了,说:“小人是该杀,可是皇上正在病中,会不会受惊呢?咱们还是先缓一缓,从长计议吧?”一看太子这么窝囊,将领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政变之中时间最宝贵,失去时机,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眼看时间一点点流逝,另外一个将领李湛急了,他忍不住叫起来:“我们不顾身家性命来维护殿下,殿下何必要把我们置于死地!现在将士们都已经在这儿了,如果殿下执意不去,请您自己出来跟将士们说吧!”这话是什么意思啊?这是威胁啊。现在李显和所有的政变将士都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李显敢出来跟将士们说政变取消,你们回家吧,那将士们还不把他吃了!李显虽然窝囊,但是并不傻,他听明白了,这话里有火药味。他叹了一口气,终于跨上早就准备在那里的高头大马。李显一坐上去,有人赶紧在旁边狠狠抽了一鞭子,骏马长嘶一声,绝尘而去,将士们也赶快跟上,簇拥着太子直奔玄武门。第一个危机总算解决了。

可是,还有第二个岔子呢。老臣张柬之率领主力部队来到玄武门,本以为应该无人阻挡,没想到被一员大将挡住了去路,把张柬之他们挡到外面了。这员大将是谁呢?殿中监田归道。当夜是由他率领千骑在此执勤。大家可能又不明白了,刚才我们不是一直说玄武门的守军是羽林军吗,羽林军的将领从上到下都搞定了,怎么又冒出一个田归道率领千骑挡路来?其实,北衙禁军的主力是羽林军,但是,北衙禁军还有一支非主力呢,这支部队就叫做千骑,千骑挂靠在羽林军名下,不过它的将领由皇帝亲自任命,因此处于半独立状态。皇帝这样安排,为的就是让禁军内部互相牵制。按照张柬之他们当初的想法,既然有这么一种挂靠关系,千骑将领就应该听羽林大将军的,所以没有特别关照。没想到田归道认死理,无论张柬之怎么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就是不让进。玄武门可是通往禁宫的必经之路啊,如果僵持不下,政变又是前途未卜。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太子赶到了。太子一出面,田归道没主意了,他本来就不是二张的同党,刚才不让张柬之进去也只是职责所在,现在太子来了,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他得罪不起啊。这样一想,田归道一咬牙,说这样吧,咱们妥协,我让你们进去,但是我的兵不能跟着你们走。这在当时已经是最佳方案了,将士们一拥而入,第二个麻烦解决了。

进入玄武门之后,将士们的目标很明确,直扑武则天的寝宫迎仙宫。有的宫女一看见军队,想要进去通风报信,还没等走出门,已经被太平公主安插的宫女一刀捅死。张氏兄弟呢,当时正在迎仙宫外廊的屋子里睡觉,听见声音连忙披衣起床,刚刚走出屋门,就被杀死在廊下。张昌宗兄弟平常没事经常披着羽毛做的衣服,骑在木头仙鹤上装神仙,武三思还因此吹捧他们是神仙王子晋的化身,现在是真的驾鹤西去了。

杀死二张,张柬之带兵进入武则天的寝殿长生殿。老年人睡觉本来就轻,听见声音马上抬起了头,四下一看,只见一片刀光剑影。武则天心里一惊,问道:“是谁在兴兵作乱?”一个苍老的声音回答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因为害怕泄露消息,我们事先没敢告诉陛下,真是罪该万死!”这话虽然说我们罪该万死,可是口气相当强硬。武则天看了看,原来是和自己同龄的老头子张柬之,心里叹了一口气,把头转向太子李显,说:“原来是你呀!既然张家兄弟已经杀了,你就回东宫去吧!”真是虎老余威在,李显又吓得腿肚子发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真的就要往外走。这时候,桓彦范在旁边忍不住了,他说:“太子怎么能再回去呢!当年天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如今太子早已成年了,应该继承祖业。现在天意民心都还思念李唐,我们这些大臣才拥戴太子,诛杀陛下身边危害太子的奸臣。现在,请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武则天一听,不是那么回事了,她又环顾了一下,这次,她看见了李湛。武则天说:“你也是诛杀易之的将军吗?我待你们父子不薄,你们就这样报答我吗!”李湛是谁啊?他就是武则天最早的拥戴者李义府的儿子。李湛脸红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武则天又对着崔玄暐说:“别人都是受人推荐才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只有你是我亲自提拔上来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是一个很老到的人,回答说:“我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报答陛下啊。”听到这儿,武则天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至此,政变计划中的前三路都已经结束战斗,第四路也挺进得相当顺利,相王李旦和袁恕己派兵逮捕了二张兄弟的党羽,很快控制了全城。紧接着,政变的领袖们又派兵赶到张氏兄弟的豪宅,杀死了他们的三个弟弟,五兄弟的头都被割下来,悬挂在桥头示众。张氏兄弟卖官鬻爵,横行霸道,老百姓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所以一夜之间,张氏兄弟尸体上的肉就被人们割光了。当年,武则天利用来俊臣也曾经引起民愤,幸好武则天自己纠正了错误,但是这一次,她已经没有机会再自我纠错了。神龙政变就这样结束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神龙政变呢?我想,至少能够得到三个结论:

第一,神龙政变直接针对的对象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不是武则天本人。对于多数政变参加者而言,政变的目的只是为了扫除二张兄弟对政治的影响,结束武则天的统治只能算是政变的一个副产品。

第二,武则天既定的政治目标就是回归李唐王朝,政变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相反,它只是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三,政变是反对二张兄弟的大臣和受到威胁的李唐皇室成员合作的产物。在这次合作中,大臣中的核心分子发挥了主导作用,特别是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他们在政变后都受封为王,权倾朝野;而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通过参与政变,势力也大为提高;而且政变本来针对的不是武则天,武则天娘家的势力也没有在这次政变中受到冲击。所以在政变之后,恰恰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太子李显当了皇帝,他必须面对的,是种种崛起的势力,因此他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换句话说,他这个皇帝还是很窝囊,不好当。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那么,政变后的武则天又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呢?她五十年的铁腕统治难道就这样黯然收场了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64.html

上一篇:白发余威
下一篇:政坛博弈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