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辛宪英:关爱无限的睿智姐姐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07 10:30:56 0


三国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智慧女性,或当数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然而,黄月英的种种神奇,毕竟是民间传言。正史有载的智商最牛女子,却当推一位知名度低得多的人物——辛宪英。

辛宪英的聪明之处,不在于制造种种巧夺天工的机关,或是在战争中想出临阵破敌的妙计,而是对于政治潮流中的形势变化,有着让人恐怖的敏锐判断。无怪有人说,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辛宪英的父亲,是三国时魏国大臣辛毗。辛毗本是袁绍的部下。袁绍死后,其子袁谭和袁尚内战,辛毗被袁谭派去向曹操求援。结果,他反而投奔曹操帐下,真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这一件事,在提倡忠君的封建时代看来,多少有些污点。不过,袁谭毕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没几年便被曹操灭掉。辛毗也就在曹魏的朝堂上施展才华,成为一代名臣。

辛宪英:关爱无限的睿智姐姐

辛宪英:关爱无限的睿智姐姐

辛宪英出生于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在她出生之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联盟刚刚解散,袁绍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孙坚攻打刘表,被乱箭射死,这恰是三国乱世的开端。而她的父亲辛毗,大致也是在此时开始追随袁绍的。

尽管生在乱世,但颍川辛氏毕竟是名门望族,家风很好。辛宪英渐渐长大,表现出很高的天资,所谓“聪明有才鉴”,甚至胜过了许多男子。到后来,就连她父亲辛毗也经常把一些朝廷之事告诉辛宪英,听取她的意见。

在曹操死前几年,曹魏集团内部的最大事情便是继承人问题。曹操的二十余个儿子里,曹丕年长,但曹操最喜爱的,却是才华出众的曹植,几次想把他立为世子。这对于曹丕来说,当然是很令人紧张的。经过多年的明争暗斗,更有政治头脑的曹丕打败了徒有文学家气质的曹植,终于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立为魏王太子。一场夺嫡之争,到此尘埃落定。

作为当事人的曹丕,此时的激动是可以想象的。这位31岁的大汉中郎将、副丞相,竟然欢喜得像个小孩一样抱着辛毗的脖子,又蹦又跳,一边大声说道:“辛君,您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弄得辛毗也有些哭笑不得的尴尬。

等到退朝之后,辛毗回到家,便把这事告诉了辛宪英,本意或许只是讲个笑话。辛宪英听了,却微微叹息道:“太子,以后是要继承君主地位,守卫宗庙社稷的。这样关键的位置,千斤的重担,在接替的时候,理应严肃谨慎,忧愁思虑,甚至要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以至于败国亡家才对!如今,太子殿下在应该忧虑严肃的时候,反而欢天喜地。我担心,这样魏国的国运也难以繁荣昌盛,甚至不能持久呢。”

就这样,27岁的辛宪英在大魏皇朝尚未取代汉室之前,便已预测到了它以后的厄运。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准确的。魏从曹丕篡汉开始,其国策始终弥漫着一种轻浮色彩,空自拥有天下大半的国力,其进取拓展却显得相当摇摆,最终国政落到司马氏手中,反而成为三国中实际政权丧失最早的一国。

辛宪英一语成谶,这是魏的不幸。在辛宪英来说,当然其中有巧合成分,但也足以说明她敏锐的观察力,能够透过表象,看出深层次的隐患来。

二三十年后,辛宪英的担心成为现实。

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以36岁的年龄去世,留下八岁的儿子曹芳继位。辅政的大臣,一是曹真的儿子曹爽,二是曾数次遏制诸葛亮北伐的司马懿。这两位大臣,在最初还能够团结一心,共同辅佐朝政。由于曹真当年和司马懿是老同事,曹爽对司马懿就像对干爹一样,尊敬得很。

然而,好景不长。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权力的诱惑总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曹爽本是个草包,高官重权之下,渐渐显露了愚蠢狂妄的本色,而司马懿则是老奸巨猾的野心家。两人开始由相敬、相容变成相斗。在数年之中,曹爽仗着国家宗室的身份,网罗大群党羽,处于绝对上风。司马懿则发挥其装孙子的能耐,隐忍不发,甚至假装患了风瘫,躺在床上等死,来迷惑曹爽。曹爽果然因此放松了警惕,不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

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皇帝曹芳去高陵祭拜曹操,大将军曹爽陪同前去,还把他身居重位的几个兄弟一起带去了。这哥几个刚刚出城,正在家中装病的司马懿便一跃而起,雷霆般发动了政变。他假借皇太后的命令,关闭城门,又派兵占领了兵器库,还占领了洛河上的浮桥,以及曹爽兄弟的军营,又写奏章弹劾曹爽的种种罪孽,送到皇帝那里。曹爽听说,慌乱不知所措,只好把附近的军队调集起来,在洢水以南扎营。

这时候,城中已经乱作一团。司马懿的党羽带兵在大街小巷奔走,占领要地,呼应政变。而曹爽部下的官员们此刻便面临着站队的问题。是留在城中表示清白呢,还是赶紧冲出城去和曹爽汇合?

曹爽大将军府的司马鲁芝带着一队兵马,要“斩关而出”,投奔到曹爽那边。这时,辛毗的儿子辛敞也正担任曹爽手下的参军。鲁芝就招呼他:“辛敞啊,跟咱一起出城去吧!”

辛敞这会儿却在矛盾。论起来,曹爽是自己的直属上司,这个千钧一发之际,自己当然应该听从命令跟随过去。然而,看这架势,司马懿蓄势了这么久,那真是雷霆闪电啊。如此凶险,自己出城去不是找死么?

左右踌躇了一阵,有了,老姐辛宪英足智多谋,听她的准没错!

于是,辛敞就屁颠屁颠跑到羊府(辛宪英嫁给了羊耽),问姐姐:“现在皇上在城外,司马太傅把城门关闭了,大家都说他要造反,是不是这样啊?”

辛宪英沉吟片刻,摇头道:“按理说,天下的大事并不是都能说得准的。不过,在我看来,司马太傅并不是造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初,先帝曹叡去世前,亲手握住司马太傅的手,向他交代后事。而曹爽呢,他和司马太傅一起受重托,之后却独掌大权,行事骄奢淫侈,对王室不忠,为人也不厚道。所以,司马太傅发兵应该不是造反,只是为了杀曹爽。”

辛敞一听,姐姐,你把我的老大骂得这样狗血淋头啊:“那您说,司马太傅杀曹爽能成功么?”辛宪英道:“怎么可能杀不死呢!曹爽的那点功夫,哪里是司马太傅的对手啊!”辛敞嘘了一口气:“这么说来,鲁芝要出城投奔曹爽是找死啊。我是不是可以不用跟着出去了呢?”

辛宪英又摇摇头:“怎么能不出去呢?”

辛敞一愣:“你把曹爽说得这样不堪,还真要我出去跟着他找死啊?”

辛宪英道:“忠于职守,是人的大义。想想看,就算一个不相干的人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心生怜悯而去帮助他。现在,你身为曹爽的参军,怎么能遇上事情反而抛弃他呢?所以,还是去吧,再说你也不过是忠于职责,从众而已么。”于是,辛敞还是跟着鲁芝夺门而出,投往曹爽军中。

果不出辛宪英所料,曹爽在这生死斗争的关头,草包本色暴露无遗。面对司马懿的威逼利诱,竟然拒绝了“智囊”桓范的良策建议,放弃兵权,向司马懿缴械投降!自己放下了武器任人宰割,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不久之后,司马懿随便捏造了个“谋反”的罪名,便把曹爽兄弟满门抄斩。

有人提到在政变之中,鲁芝、辛敞等人夺门而出的举动,认为他们也是曹爽的死党,应该一并处置。司马懿笑笑:“他们是各为其主,应该宽恕。”不但没有处罚他们,还给他们别的官做。

于是,辛敞命也保住了,还落得个“忠义”的美名。他摸摸脑袋,叹息道:“要不是我聪明,知道找姐姐商量,差点就丢失了这个‘义’字啊!”

在这里,辛宪英又一次表现出独到的眼光。《三国演义》中引诗一首赞颂: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在嘉平元年政变之初的局势下,稍有头脑的人,从曹爽和司马懿过去的资历,以及在政变前做出的事儿,大致也能判断出两人的实力对比高下了。能预测到“司马懿必胜曹爽”,算不得什么天大的本事。

另一方面,作为曹爽的部下,在危难时刻忠于职守,不顾自己的安危,冲出城门去与主公汇合,乃至同生共死,这种精神当然可贵,但在古代却也算不得多么稀罕。

辛宪英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但看到了曹爽必败,还劝兄弟冲出去跟随曹爽;不但劝兄弟冲出去,还能预料到这样做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一切的重点,就在于最后几个字:“从众而已。”这几个字看上去如此平庸,以至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讲述这段故事时,保留了辛宪英前面的话,却把后面这句给删掉了。

实际上,“从众”恰好是辛敞免于政治清洗的关键原因。司马懿绝非善良之辈,对于政敌的打击是冷酷无情乃至不择手段的。但是,他的政敌仅仅是曹爽。而曹爽,这个身居高位而又狂妄自大的酒囊饭袋,在被司马懿彻底打倒之前,又必然拥有为数众多的部下——这些部下中,与曹爽并非同心同德,仅仅出于职守而跟从他的,也不在少数。对这部分人,司马懿完全没必要去株连太多,相反还应该显示宽容,这样更有利于司马懿日后的统治巩固。

狡猾的司马懿当然会想到这一点,而聪明的辛宪英也提前看到了司马懿会想到这一点,所以给出了弟弟这样一个明智的建议。实际上,辛敞“思报”是有的,“尽忠”却未必。曹爽最终给司马懿砍了,他照样好好当自己的官。辛毗的子孙本来就不是那种抱住一个柱子淹死的傻瓜,适当变通也是必然的。至于前面称颂司马懿、贬损曹爽的那一大段说辞,考虑到后来的史书以晋为正统,有些阿谀奉承也就不奇怪了。

司马懿夺权之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步一步地逼近篡夺曹魏的底线,大权独揽,疯狂地镇压和屠杀真正忠于曹魏的文武。辛家人同多数大臣一起,默默地等待着最后高潮的上演,甚至还在其中推波助澜。辛宪英依然平静地过着她的生活,有时出点主意,帮助自己的亲戚躲避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

辛宪英的丈夫羊耽有个侄儿叫羊祜,是魏晋一代名将,足智多谋,而且深得军心民心。他与婶母辛宪英时常在一起讨论军国之事,彼此都能得到收获。

辛宪英:关爱无限的睿智姐姐

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任命自己的重要军师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这个任命下达之后,辛宪英觉得非比寻常,便问羊祜:“钟会不是一向在晋公司马昭左右么,怎么这次忽然被派到关西督军了呢?”

羊祜道:“婶母你好眼光。钟会这次督军,是晋公准备灭蜀了。”辛宪英摇了摇头:“钟会这人啊,做事独断,恣意行为,他不是一个可以长久待在人下的家伙。我恐怕灭蜀之后,他会萌生出其他想法呢。”羊祜点了点头:“婶母,您说得太对了。”婶侄俩就这样带着旁观者的眼光,看待朝廷这蕴含着极大凶险的一步棋。魏蜀两家,当然是世代敌国。可是,大魏朝廷的实权早已完全落入了司马氏手中。而现在,司马氏派往讨伐蜀汉的主帅钟会,又是一个野心家。在这种嵌套复杂的局势之下,辛宪英根本没有去关注谁胜谁败。在她50余年的人生里,已经目睹了汉室从衰微走向分裂到彻底被替代,跟随着自己的父亲从袁绍阵营转投曹操麾下,也目睹了曹魏失去实质上的政权。现在,不管是蜀汉灭亡还是魏军败北,不管是钟会造反还是司马昭篡位,对于在政治风潮中顺势而为的辛氏家族来说,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

然而,影响还是来了。到了第二年,钟会正式出兵伐蜀,竟然要求辛宪英的亲生儿子羊琇担任参军。

母子连心,原本淡定得很的辛宪英,这回也开始忧虑了。她说:“去年看钟会到关西上任,我是为国家担忧。如今,这灾难降临到咱家了!”

羊琇听老妈这么一说,也慌了,说:“那我就去辞掉这个差使吧!”

辛宪英道:“能辞掉倒好了!这是国家大事,肯定推不掉的。”果然,羊琇一再请辞参军之职,病假、事假都用上了,司马昭反而越发坚定了意志:小羊,你就别啰唆了,给我老老实实地去吧!

羊琇没办法,哭着回家说:“妈妈啊,这差使果然推不掉,这可要了命了,儿子这一去就永别了啊!”

辛宪英:关爱无限的睿智姐姐

辛宪英的聪明机智以及对于政治的敏锐判断,印证了一句话: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辛宪英摸摸儿子的脑袋:“那就去吧,一定要记住啊!”

羊琇赶紧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妈妈的教诲。

辛宪英滔滔不绝地讲出一番大道理来:“古代的君子,在家则孝敬父母,在外则为国尽节,在岗位上则考虑自己的职责,在大义上则恪守自己的立场,总之不要让父母担忧就是……”

羊琇道:“妈妈,这些道理我都懂,你讲点实用的吧。”

辛宪英严肃地说:“别吵,马上就到正题了!在军旅之中呢,千军万马,杀人如麻,那是非常凶险的。要说什么能派上用场,那就是仁恕二字!平时有机会就做善事,对待别人的错误要宽容。这样即使遇上灾祸,倒霉的概率也会小一点。你一定要谨慎记住这点啊!”

羊琇怀揣着母亲的忠告,忐忑不安地跟随钟会的大军出发了。在灭蜀的征战杀伐之中,他以仁心待人、以恕道处世,得到了全军将士的一致爱戴。

次年,钟会在成都造反,引发了魏军的自相残杀。羊琇在事发之初,曾正言劝告钟会不要造反,这种劝谏对野心家钟会当然毫无作用。但因为羊琇平素的厚道声望,钟会也不曾伤害他。这么着,羊琇靠了母亲的忠告,在这场内斗中得以幸免,连汗毛都没有掉一根。回国之后,还因为劝谏钟会的行为,而被司马昭加官晋爵。

辛宪英:关爱无限的睿智姐姐

羊琇有惊无险地回到妈妈身边,而大魏皇朝则即将与老对头蜀汉一起走向尽头。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元帝曹奂禅位给晋王司马昭,魏国结束了46年的历史。

辛宪英默默地看着自己在48年前的预言完全实现。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对她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在这历史的起起落落中,她宁肯做一个明哲保身的旁观者。在这种怡然自得的心态下,辛宪英一直活到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享年79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525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