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底定河东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2:59:08 0


河东腹地,将成为韩信一个人的舞台。

魏军主力此时还在蒲坂渡东岸晒太阳呢,魏豹做梦也想不到韩信已经抵达黄河东岸,就在他的腹背之阴。韩信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直扑蒲坂渡与魏军主力厮杀吗?不是,韩信懂得一个道理:釜底抽薪。

何解?很简单,西魏国境内,国都平阳在北,蒲坂渡在南,而重镇安邑(今山西夏县)盘桓其中。如果汉军拿下平阳,就能在魏豹腹部狠狠插上一刀。同时汉军可以截断魏军的东逃路线,将魏军挤压在黄河三角地带,然后围而歼之。如果直接扑向蒲坂渡,受惊的魏军会作鸟兽惊散,反而不利于汉军聚歼之。

韩信还注意到了一个地方,此地在蒲坂渡以北数十里的黄河东岸,名叫东张,是安邑通往蒲坂渡的重要交通要道。而且东张位于河东运城盆地与孤峰山的接合处,如果魏军据东张之险北向死守,汉军将无法南下打通蒲坂渡,所以韩信把过河之后的第一个目标定为攻克东张。

镇守东张的是魏将孙遬。

虽然孙遬在魏国军界并不知名,但因为东张特殊的地理位置,韩信不敢怠慢,决定亲自出马,与曹参共进共退。韩信打孙遬,难免有以大凌小之嫌,但韩信坚定地认为,牛刀杀鸡是最合理的战略选择,不要把“杀鸡焉用牛刀”的所谓古训当成金科玉律。对付弱敌,就应该快刀斩乱麻。如果以弱对弱,会影响到主力部队的军事部署,夜长必然梦多。

不清楚孙遬手下有多少魏军,人数应该不会太少,但这对韩信来说,魏军多与少,不过是数字上的区别。韩信连项羽都不当盘菜,何况孙遬!

汉军主力应该是最新一期征招入伍的,因为之前的汉军主力都在彭城被项羽追杀殆尽。这批汉军新兵入伍后,是由大将军韩信亲手调教的,备战时间又足够充分,战斗力可想而知。

汉军弟兄们对他们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将军佩服得五体投地,韩信指东,他们绝不向西,能跟在大将军麾下,是弟兄们的荣幸。当韩信缓缓抽剑出鞘时,汉军知道大将军发起了进攻的命令,如虎狼一般的汉军瞬间扑进了魏军的阵中,刀光映日,人头翻滚,血流成河……

是役,汉军大破魏军,孙遬不知生死。韩信已经杀累了,他把剑扔在地上,来不及擦拭脸上的血迹,大口喝着水囊里的水。汉军自曹参以下,一溜跪在地上,神情谄媚地称赞大将军威武无敌。

攻克东张,切断了蒲坂渡魏军与安邑魏军的直道联系,下一步,韩信要拿下安邑,拿下魏豹,拿下河东,继续在自己人生的锦绣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韩信庆幸的是,汉军在东张摔盘子砸碗地发起战役,一百多里之外的安邑毫无动静,看样子守安邑的魏将王襄并不知道汉军已经拿下东张。很好,韩信知道该如何和王襄周旋。

汉军拿下东张,虽然安邑的魏军尚不知汉军过河,但距离东张较近的蒲坂渡的魏军肯定知道了,必然惊动了魏豹。所以韩信要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安邑,守安邑之险,阻止蒲坂渡的魏军向东逃窜。大将军下令,各部短装轻兵,从吾号令指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安邑方向前进,速度一定要快。

韩信擅长打奇袭战,经常是在敌人还没有揉醒惺忪的双眼时,就已经骄傲地站在了敌人面前,陈仓如此,安邑亦如此。还没等安邑城中的王襄明白过来,汉军的突击队就已经将王襄死死围住,几十支围在王襄身边的刀矛在太阳下散映着寒光,王襄无语。

西魏国的疆域像一个不规则的梯形,而安邑正处在这个梯形的中间,汉军拿下安邑,魏国根本已失,汉军可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事实也证明了韩信的这个战略判断,失去安邑之后,大量魏军被挤压在黄河东岸与北岸的狭长地带动弹不得。

魏豹在汉军偷渡夏阳之后,就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这个消息让魏豹惊出一身冷汗。谁?韩信!魏豹瘫坐在席上,目光呆滞,他直到现在还没明白,在没有大量船只的情况下,韩信是怎么渡河的。

当探子说出来,韩信是打造了无数只木筏,以陶罐扣其中,浮河而东时,魏豹彻底傻了,韩信的大脑里装的都是什么?他怎么可以想出这个办法来欺骗寡人!这时魏豹总算明白了,汉军在蒲坂渡西岸大造战船,但就是不上船强渡黄河,就是为了拖住自己,给韩信走夏阳过河争取时间。

现在的魏豹已经没有捶胸顿足的时间了,据可靠情报,汉军已经攻下安邑,生擒王襄,截断了魏军的逃生路线。怎么办?摆在魏豹面前的有三条路:一、跪地投降;二、自杀殉国;三、强行突围。

第一个选择最容易做到,跪在地上磕头就行了,但魏豹还能信得过刘邦吗?当初他在郦食其面前大骂刘邦,刘邦难道一点都不记恨?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江湖上混。第二个选择,魏豹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他没有自杀的勇气。现在看来,只有第三个选择可以试一试,如果能冲出汉军的围堵,大道朝天,还有一条生路。

汉二年(前205)九月,汉军和魏军在某个平阳狭路相逢,当韩信微笑着欣赏完对面不停发抖的魏豹后,强硬地下达了最后的总攻令:今日不虏魏豹,有愧汉王!

韩信将兵,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因地、因人、因时而施宜,用兵不刻板,真正达到了孙武所说的“水无常形”的境界。韩信治兵,行如风、奔如雷,坐如松,军法严厉而不失公明,所以人皆愿为大将军效死。

战斗力强大的标准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也最基础,那就是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军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汉军在韩信的调教下,虽有万夫如一人,号进则进,号退则退,无人怯死,无人争功。

在这样的军队面前,魏豹还有活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时间很快证明了这一点,在韩信下达总攻令之后,汉军如狂潮击岸,一奔千里,洋洋洒洒,直取敌魁。魏军早已经没有了战斗力,柏直手下能调教出来什么样的强兵?列阵时就松松垮垮,好像刚睡醒似的。这样的军队还有战斗力吗?一群肥羊面对一群饿虎的下场,可想而知。

如果一个统帅有强烈的荣誉饥饿感,那么他麾下的士兵同样会有荣誉饥饿感,反之亦然。在灭掉项羽之前,韩信的荣誉饥饿感不会消失,虽然魏豹只是一块小饼,但也足够韩信塞牙缝的。

汉军杀进魏军阵中,有如虎蹚羊群,魏军被汉军打得鬼哭狼嚎,除了死在汉军刀下的,其他的都四散逃去,至于光棍般的魏王豹,有韩信在此,他还能逃到哪里?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逆虏豹。”韩信轻轻松松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又画上一条粗粗的红杠。韩信距离110米栏的终点扯起的那根刺眼的红绳,又近了一步。至于魏豹,在没有得到汉王指示的情况下,韩信不便对魏豹如何,他和魏豹也没有私仇,干脆送个人情给刘邦。

五花大绑的魏豹像粽子一样,被韩信塞进一辆老马拉的囚车,然后派人送到了刘邦在荥阳的行宫。与魏豹同行的还有魏王的家眷,其中有一个女人,就是魏豹的爱妃薄姬。

没过多久,身在荥阳的汉王就收到了他的大将军送来的这份厚礼。不过刘邦天性仁厚,他并没有杀掉魏豹,其实不用杀魏豹,只要魏豹跪在自己面前,浑身发抖地乞求自己放他一条生路时,刘邦就已经报了仇。杀掉仇人固然可解一时之快,但还是不如把仇人养起来,让他每天看着自己风光无限,这是比杀人更高明的报复手段。

从政治上讲,刘邦此时杀魏豹,就等于给其他背汉归楚的诸侯立了一个坏榜样,以后还有谁敢重投刘邦?以刘邦高超的政治头脑,他断然不会做如此蠢事。刘邦大骂了魏豹几句,然后微笑着解开魏豹臂上的绳索,好言安慰,只要你倾心事汉,汉与魏共富贵,寡人绝不食言。

魏豹感激涕零,伏地无语。

韩信管不着刘邦如何处置魏豹,他现在还在河东打扫战场,收拾那些不听话的魏军残部。其实魏军主力已被韩信消灭,那些残存的魏军小股部队哪还有勇气和韩信决战,汉军一到,无不望风顺降。

韩信心情轻松地在河东来回扫荡,大将军佩剑纵马,长笑奔驰,身后的“韩”字大幡迎风飘荡,将士们紧随其后,骄傲地迎接下一个辉煌。大将军下马,诸将两列排起,如众星拱月。

没有用太多的时间,西魏国五十二县,已尽入韩信之手。韩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消灭成安君陈馀实际控制的赵国,打通北线战略通道。韩信已经派出使者,快马飞赴荥阳,代表韩信与汉王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汉王设宴招待大将军使者,在开怀畅饮之前,使者把原西魏国的户籍账册献于汉王案上,请汉王过目。刘邦喜笑颜开地翻了翻这些籍册,这没什么好看的,反正他也看不懂。随后汉王下令,削去西魏国之封,将西魏国的封地改为三郡,即河东、上党、太原。

西魏国被汉国消灭后,黄河南北河道两岸皆成汉地,关中的战略纵深向东推进了数百里,河北近在咫尺,就等着大将军下令,汉军虎狼将士如潮东向,克赵、定代、下燕、平齐,最终与项羽决一死战。

今天韩信的使者来荥阳,就是讨论这个事情。随同使者一起前来荥阳的,还有反王魏豹的母亲以及魏豹那位有皇后之相的爱妃薄姬。

韩信这些日子一直在西线活动,他对东线的情况并不太了解,特别是项羽的动向。刘邦向韩信使者详细介绍了汉军与楚军在荥阳的对峙情况,此时的项羽还窝在彭城,没有太大的军事动作。

至于北线,整个河北皆被代王陈馀所控制,赵歇虽然名为赵王,但毫无权力。现在的天下形势,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块:刘邦之汉,项羽之楚,陈馀之赵。楚与汉是对立的,而赵国则坐山观二虎之斗。陈馀和项羽、刘邦都有不小的过节,项羽分封诸侯,没有陈馀的份儿,而刘邦则拿一个假张耳的人头糊弄他。

表面上来看,陈馀保持中立,不倒向项羽,对刘邦是非常有利的。但反过来讲,陈馀不附汉,刘邦就等于少了河北这个战略重镇,用一只臂膀去扛千斤重担,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从这个角度讲,陈馀不附汉,在客观上等于帮助了项羽,这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

汉国的实力在彭城惨败后刚有所恢复,现在还不是与楚军决战的时候,汉国需要进一步缩小对楚国的战略包围,赵国是汉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必须拿下。韩信和刘邦都把陈馀当成他们的下一个猎物,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就是刘邦身边那位前常山王张耳的作用。

张耳虽然和陈馀号称“大梁二君子”,对外吹嘘有刎颈之交,但事实早已证明二人不过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谋利则合,争利则去。要不是陈馀对张耳恨之入骨,刘邦也犯不着杀了一个长相酷似张耳的人替张耳顶包,可见二人的仇恨有多深。

当刘邦拿着假张耳的人头送给陈馀使者的时候,藏在幕后的张耳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屈辱,要出这口恶气,眼下只有刘邦与韩信可以做到。汉军要进一步扩展战略纵深,而赵国必然首当其冲,张耳自然极力主张伐赵,他一定要找陈馀讨还公道,公私两便,何乐不为。

看到张耳气急败坏地力陈伐赵之利时,刘邦和韩信使者都笑了,他们知道张耳的心思。再说从北线伐魏、赵、齐是之前汉国高层就做出的战略决定,有没有张耳,韩信都要伐赵,只不过现在张耳跳出来,正好送给张耳一个顺水人情。

伐赵的决定不会改变,下一步需要讨论的是,需要出动多少汉军,才能拿下陈馀。陈馀手下有多少人马?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章邯围钜鹿之时,驻扎在城北的陈馀有“将卒数万人”,号称河北军。这还没包括原来赵歇、张耳的部队,再加上收拢来的散兵游勇以及新募兵,陈馀的总兵力不会少于十万,这还是个保守数字。陈馀的军队对外号称二十万,不一定具足这个实数,但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十万之国,必有二十万之众操戈以伐之,想当初秦灭楚时,李信大言说二十万足以灭楚,结果被项燕打得灰头土脸,还是王翦出动秦军六十万,才勉强灭楚。刘邦盘算了自己的家底,彭城之败后,汉军二十多万主力死伤殆尽。萧何和韩信在关中新招募的士兵也不会太多,而且要留下一部分守关中,一部分跟着刘邦守荥阳,能调动伐赵的兵力实在不多。虽然汉国新得河东三郡,但即使现在在河东招兵,还要培训编籍,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刘邦觉得有些对不住韩信,他手上没有多少可调的兵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只给韩信少量兵力,韩信能打败陈馀吗?要知道项羽所谓的钜鹿大捷,不过是以多欺少而已。

刘邦面带惭笑地看着韩信的使者,嗫嚅了半天,才从嘴里迸出一句话:“大将军伐赵,欲用兵多少?”刘邦担心韩信万一狮子大张口,要十万兵力,刘邦上哪给韩信凑出十万人马?

使者回答汉王:“大将军有言,三万足矣。”

韩信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大军事保障,刘邦即使是砸锅卖铁,也要满足韩信的要求。别说三万,韩信真开口要十万,刘邦临时拉壮丁,也要凑够这个数字。

三万河南汉军将由谁率领北上与韩信会合?刘邦看了一眼陪在下座的张耳,笑了,再没有比张耳更合适的人选了。一则张耳深恨陈馀,非常渴望有找陈馀报仇的机会;二则张耳久居赵地,在赵国官场的人脉关系非常深厚。让张耳北上作战,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毕竟韩信对赵国人生地不熟。

张耳对汉王这个决定深为感激。

自从被陈馀打败,逃奔汉王后,张耳每天做的事情,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看到别人建功立业,自己吃闲饭,汉王没闲话,不保证汉王身边的人心里没想法,只有立下大功,张耳在刘邦这里才能心安理得地吃饭。每次想到陈馀,张耳恨得牙根都痒痒,可惜一直没有报仇的机会。现在刘邦把机会交给了张耳,张耳非常兴奋。

荥阳城外,汉王目送张耳率领三万将士蹄足扬尘地远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