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李左车献计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2:58:57 0


刘邦突然从韩信那里抽了数万精锐,可能还考虑到一个因素:陈馀肯定会在井陉口布下重兵,阻止汉军东进。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韩信将很难进入河北,那么汉军的北线战略就将暂时停下来,转而从南线东进,让韩信直接和项羽决斗。只要汉军灭掉楚军,就凭陈馀、田横等人,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河北次第可定。刘邦或许开始考虑将韩信从北线调往南线,参加与项羽的大会战了。

韩信此时却已经没有心思考虑刘邦对自己扯马腿了,他已经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消息:汉二年(前205)十月,赵国成安君陈馀已经得知汉将韩信、张耳将从井陉口东进击赵,果然派出重兵守住井陉口,并扬言绝不让一个汉兵从井陉口通过。

……

韩信在沉思。

韩信能战胜章邯、魏豹,甚至是天下所有人,但他也是血肉之躯,战胜不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韩信每天都在向上苍祈祷:陈馀千万别出兵守井陉,否则我纵有天大的本事,插翅也难飞过太行山。

怎么办?摆在韩信眼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强行突破井陉口的赵军防线,要么南下跟着刘邦守备楚军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如果韩信南下,就意味着北线战略无法实施,韩信虽然不怕项羽,但现在就和楚军决战,对汉军是非常不利的。楚军擅打阵地野战,而汉军擅攻城,汉军与楚军遭遇的话,必然是打阵地战,汉军恐怕凶多吉少。而且汉军届时只有荥阳这一个进攻点,也就是说,汉军所有的前线部队都将挤在荥阳狭长的地带,这几乎是等着被楚军屠杀。

如果汉军能拿下河北,进而占领齐国,在彻底打通北线的同时,还能从北边严重威胁到楚国东部的战略安全,迫使项羽留守大量楚军在东线防守,这无形中就等于减弱了楚军的整体实力,对汉军非常有利。

对于当年项羽对自己的蔑视,韩信耿耿于怀,不吐不快,但韩信有很强的大局观,个人恩怨必须让位于军国大事,他分得清轻重缓急。赵国的陈馀和自己无冤无仇,但为了汉国的整体利益(包括韩信自己的功名),必须打掉陈馀。

虽然项羽和陈馀向来不和,但没有永远的敌人与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谁敢保证楚与赵不会联手对汉?汉军在河南与楚军僵持,万一赵国附楚,在汉军的背部狠插一刀,楚军再趁势西进,汉军的前线形势将极为被动,弄不好会全线崩盘。

如果现在楚军就对荥阳的汉军发起进攻,韩信相信刘邦不至于连荥阳都守不住,只要刘邦能守住荥阳,死死顶住楚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韩信完全有拿下陈馀的自信。韩信决定还是继续执行北线战略,克赵、平燕、定齐,哪怕驻守在井陉口的赵军真有二十万之众,韩信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韩信站在营外,遥望巍巍太行山,其实他心里对能否攻克井陉一点儿底也没有。战争虽然不是数字的堆砌,兵众必能胜兵寡,但作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形问题,险地大河,足抵胜兵十万。

谋胜战者必多虑,韩信开始琢磨用什么办法才能突破重兵驻守的井陉口,强攻肯定过不去,那只是韩信的气话,破赵只能智取。韩信擅长战前筹划,他会做大量功课,对敌我双方的优劣进行内科手术式分析,蹲在军事沙盘前,不吃不喝,脑海中不停地闪过各种破敌战术。这个战术不合适,立刻放弃,那个战术还可以,再仔细考虑一下。

没有人敢打扰韩信,大家都知道大将军现在身处难境,需要安静,都默默地站在帐外,随时等候大将军的召唤。此时的韩信也确实不能被打扰,万一刚想好一个合适的破敌战术,却突然被打断,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但还是有人如风一般闯进了大将军的大帐中。

此人刚进帐,也来不及给韩信行军礼,便气喘吁吁地告诉韩信:“禀大将军,赵国有最新情报。”半蹲在地上的韩信正在一堆战术思考的环绕下如醉如痴,不能自拔,突然被人这么一打断,脸上顿时多云转阴。但因为此人说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韩信还是缓慢地从地上站起来,伸了伸懒腰,问是何事。

从这名侦察人员脸上焦急的表情来看,应该是赵国发生了什么不利于汉军的军事动向,韩信明显感觉到了一丝寒意,心情开始忐忑起来。来人不敢怠慢,从嘴里慢慢地迸出了一句话:“据可靠线报,赵广武君李左车给陈馀出了一条计策,李左车请陈馀扼守井陉,不战不和,他率一队人马抄小路截断我军粮道,等我军粮尽之时,彼军再内外合攻……”

“什么!”韩信惊叫出声,愣在当场。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韩信确信自己没有听错,李左车突然来这么一手实在太狠,这几乎要了韩信的命!如果李左车率军抄了汉军的后路,在前有阻截、后有骚扰的情况下,不出十日,汉军就将水尽粮绝,再无斗志。到时两路赵军围而歼之,还有韩信的活路吗?

韩信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个场景:

襄国的大殿上,赵王赵歇坐在上席,沉默不语。侧席,成安君陈馀坐,广武君李左车趋前坐,以手抵掌,为成安君谈笑画计:“诈擒魏王,取我阏与,韩信、张耳徒辈挟百胜不殆之威,操映日泛寒之矛,摇迎风扑猎之旗,滚滚东向,汉并赵之心,明矣!今君置重兵二十万于井陉,确实可以暂时阻止汉军于太行之西,以保赵之无虞。而且汉军固然善斗战,兵锋所至,敌皆摧靡,但汉军欲攻赵,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先生请言其详,汉军弱点为何?”陈馀问。

李左车表情略显兴奋地答道:“军粮供应!”

“河东本非汉地,汉军起于关中,过大河,穿山险,欲入于赵,是为远征。远征之师,必重粮草后勤,而关中之粮输于汉军,则备道千里。即使汉军因粮于魏,取河东之粮,也有数百里。井陉之道,窄而险,无法并行双轨,汉军的战车和骑兵不能并行通过,只能一车一马一人缓慢地通过井陉。而汉军的粮草最近也在河东,从河东运粮至井陉前,需要大量时间。所以臣据此判断,汉军的粮队并不在井陉,而在去井陉的路上,韩信军只能随身携带干粮充饥。”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韩信,可以想象得到,此时的李左车越说越兴奋。

陈馀问:“是也!先生何以破之?”

“臣赵人,不忍坐视赵亡,欲为赵破汉。足下兵多,可拨三万人与臣,臣率此军,间行他陉,抄入河东,截断汉军粮道,臣利用汉军的粮食就此而食,将汉军死死围在井陉与河东之间,韩信欲进,前有足下二十万重兵,深沟高垒不与之战;韩信欲退,后有臣三万奇绝之士,以轻兵骚其阵。韩信进退失据,只能坐守道中,而井陉之道狭长,田无粟、树无果、涧无水,汉军凭所带干粮,坚持不了几天。等汉军食尽,其众必乱,韩信纵有鬼设神施之才,也将束手无策以对。特别是张耳,足下恨其入骨,若从臣计,不出十日,张耳之真头必置于足下案上。张耳与刘邦素善,张耳死,刘邦必夺气,汉必不敢再图赵。如此,则赵可安,天下三分,其一在赵矣。”说完,李左车伏身长拜。

韩信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他发现自己浑身大汗淋漓,湿透了衣衫。

在韩信准备强攻井陉的时候,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汉军远征的这一弱点,陈馀能派出重兵守井陉,已经是韩信眼中最大的军事威胁,却没有料到李左车还有这么一招毒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韩信看不到汉军身上潜伏极深的致命弱点,却被李左车一眼看破,如何不让韩信心惊肉跳!

韩信每天都梦想成为项羽的克星,他希望能早日亲手断送项羽的西楚霸业,能亲眼看到西楚霸王的倒掉。可现在,李左车即将成为自己的克星,即将断送自己的不朽伟业、亲眼看到一代战神韩信的倒掉,韩信心中泛起一阵悲凉。

现在还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撤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数万人即将抵达井陉口,且不说掉头回撤会引发军心惶恐,韩信的一世英名也将一败涂地,刘邦将不再视他为救世主,项羽和各路诸侯会在江湖上笑谈韩信的胯下之辱,这是骄傲的韩信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怎么办?韩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到大将军惊魂失色,汗流浃背,手不停地哆嗦,嘴角嗫嚅着,仿佛末日即将到来,进帐汇报军情的汉军斥候茫然不解,但他很快就看出了李左车的这条毒计对大将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原来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也有怕的时候。斥候心中暗笑,自己的军情汇报还没有说完,就被大将军打断了,是时候把他得到情报的下半部分告诉大将军了,不然大将军一定会疯掉。

“大将军,臣的话还没有说完。”斥候小心翼翼地说道。

心情极度紧张的韩信听斥候一说,愣了:“什么?”

“李左车之计,并没有被陈馀采纳,所以大将军不必担心。”斥候的回答依旧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了大将军的尊严底线。

……

陈馀没用李左车之计?韩信气得差点儿爆粗口,骂这个斥候为何不把话说完,害得自己惊魂落魄,在下属面前尽现丑态,却忘记了是自己打断了斥候的汇报。“陈馀为什么要拒绝李左车的计策?”紧张的心绪一扫而尽,韩信面色轻松地问斥候。

“禀大将军,陈馀少好儒术,常以儒者自居,动辄谈仁与义,常谓兵家向行诡诈之术,不足为儒者取。另外还有一点,我军寡而远来,赵军众而以逸待劳。陈馀认为如果派李左车率三万人抄断我军后路,会使诸侯认为陈馀在以强凌弱,从而产生对赵国的轻视,进而举兵伐赵。而且陈馀不知道从哪得到的消息,认为伐赵的汉军只有数千人,远道袭赵,奔驰千里,至赵之日,已是筋疲力尽,何能再战?汉寡赵众,所以陈馀产生了轻敌情绪,认为汉军不足惧。”

韩信听完斥候的汇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界上怎么会有像陈馀这样泥古不化的书呆子?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陈馀拒绝李左车之计,韩信一点也不意外。但因为自诩仁义的化身,便放弃了这次对陈馀来说消灭汉军的最佳机会,韩信无法理解。

仁义与战争?这是两个截然对立的词语,至少韩信是这么看的。仁义是政治范畴,战争讲的就是尔虞我诈,宋襄公所谓“不鼓不成列,不伤二毛”的仁义战争法则早就沦为历史的笑柄,自宋襄公以降,几乎没有人傻到在战场上讲什么仁义。上了战场,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敌人的进攻或防守,一切以本军利益至上。仁义、侠义、正义,都不是军人在战场上对敌人的选项。

韩信对陈馀不了解,他看了一眼站在一边许久没有说话的张耳。张耳知道韩信的意思,也笑了。要说世界上最了解陈馀的人,除了张耳,再无他人,他们彼此太了解了。

听完斥候的汇报,张耳在第一时间就相信了陈馀肯定会这么做,陈馀一向自称儒者,成天打着仁义的旗号招摇撞骗,最害怕说他不仁不义。陈馀经常给自己挖道德陷阱,说什么赢要赢得光明正大,输要输得轰轰烈烈,张耳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韩信听完张耳对陈馀性格特点的介绍后,点了点头,现在基本可以确定陈馀不会采纳李左车的毒计,韩信终于松了一口气。

相对陈馀的仁义说,韩信还相信一点,是因为汉军人数和赵军严重不成比例,让陈馀产生了轻敌情绪。可韩信始终没想明白的是,自己手上数万军队,怎么到了陈馀那里,就变成了几千人?陈馀是怎么搞情报工作的?韩信并没有对外声称汉军只有几千人,何况光天化日之下,赵军的探子不可能看不出汉军有数万人,韩信觉得很奇怪。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71.html

上一篇:破赵之策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