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背水一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2:58:47 0


“背水一战”,韩信的计划堪称完美。

由一万人组成的一支汉军部队立刻离开汉营,朝着西北方向的绵蔓水东岸开拔。韩信命令他们从赵营面前大摇大摆地经过,然后再到达作战地点,布好战阵,不允许做消耗体力的动作,好好休息。

为什么要让赵军知道汉军的行动路线?难道不怕赵军出营袭击吗?

韩信让赵军看出这支汉军将驻守绵蔓水东岸,就是要打掉赵军对汉军的戒备心理,正常人谁会这么用兵?背水一战,自寻死路,这是韩信给赵军弟兄们灌下的一碗美味迷魂汤。

这支汉军遵照大将军的命令,嬉皮笑脸地从赵军营前大摇大摆地路过,有的汉军士兵还冲赵军士兵扮鬼脸,赵军无不大笑。疯了,这是一群自寻死路的疯子,赵军大将下令不必理会,活捉韩信与张耳比吃这支疯子汉军更重要。

就在这支汉军在赵营门外耍宝的时候,另外一支由两千名轻骑兵组成的部队也准备完毕,每人背负许多赤色旗帜,在韩信的注视下,从另外一个方向驶出,蹄声阵阵,渐渐远去。

韩信的两大杀招都已经布置完毕,接下来就是要韩信和张耳这两大鱼饵出场了。韩信自不必说,汉国大将军,位高权重,天下第一人。张耳是必须要当鱼饵的,因为他是赵国最高统治者陈馀的死敌,陈馀对张耳恨之入骨。从这个层面上,韩信在赵人心中的分量远不如张耳,张耳出面,大事可成。

张耳自然没有意见,韩信都去当鱼饵了,自己能置身事外吗?自归汉之后,张耳还没立下功劳,刘邦的软饭可不是白吃的。现在有这么一个重大的立功机会,张耳岂肯放过,韩信想吃独食,张耳还不答应呢。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天色放亮,韩信将迎来他人生中第三场伟大的战役。等待的时间很漫长,韩信坐在地上,与张耳聊起了家常。弟兄们围坐在二位将军的周围,听着大将军讲他小时候的故事。韩信当年落魄时,在淮阴钻恶少胯下的故事,江湖上尽人皆知。韩信为人坦荡,他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避讳这件事情。

在项羽眼中,韩信是个没有男人骨气的胯下懦夫,实际上韩信根本没有把这当成什么难以启齿的耻辱,特别是他成名之后,更把这件事情当成炫耀的资本,四处传播,唯恐天下人不知。

和韩信没什么私交的张耳难得有机会和韩信坐在一起谈人生,谈曾经的青涩故事。韩信第一次听说了张耳在年少时做过魏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他惊讶地合不上嘴。魏无忌是战国四大风流公子之一,一直生活在传说中,韩信让张耳讲讲魏无忌的一些趣事,特别是著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韩信还听说了张耳年轻时娶了一个富人家的女儿,韩信羡慕不已,说自己命不好,当年穷得四面光棍,别说有人嫁女儿了,就是连一碗饭都不舍得给自己吃。说到这儿,韩信放声大笑,张耳也附和着笑。时值半夜,天气非常寒冷,但大家依偎在一起,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反而觉得温暖。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

天色渐亮,鲜红的太阳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朝霞漫天。韩信之前和张耳聊天也累了,倚靠在张耳的背上微闭着眼假睡了一会儿。张耳将睡意渐浓的韩信摇醒,指了指天边的红霞,意思是说等活捉了陈馀再睡吧,该我们动手了。

韩信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大大地打了个哈欠。这位年轻的统帅轻轻拍打着自己脏兮兮的脸颊,狠狠地眨眨眼,将睡神无情地赶走,他需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这场决定他生死荣辱的大决战。

韩信命属下将汉国大将军的旗鼓拿出来,他要大摆汉国大将军的仪仗去钓赵军这条大鱼。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赵人并不认识韩信,但一定认识作为大将军象征的旗鼓,只要汉国旗鼓在,就说明大将军韩信在。还有一点,旗鼓相当于现在的军旗番号,一旦被敌所夺,在理论上就意味着汉国军队不复存在,能沉重打击敌军的士气。

有韩信在,有汉国大将军的旗鼓在,有陈馀最恨的张耳在,三条香饵沉入水中,不信赵军这条大鱼不咬钩。

旗是汉国大将军韩信专用的幢幡,鼓是军队中专用来激励将士前进厮杀的鼓车,以马拉之,车上站着士兵,以槌击鼓。旗与鼓都有专人负责,也就相当于军中的仪仗队,韩信让仪仗队走在汉军的最前面,使劲举幡,拼命擂鼓,一定要把赵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韩信虽然经常骑马前行,但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场合,比如像今天这场决战,他就应该站在大将军专用的战车上。前有马夫驭马,韩信站在车上,一手扶车槛,一手举令旗,令旗所指,万夫所向。

韩信手上的令旗是什么颜色的?有五种颜色的令旗,一为赤旗,为南向之旗;二是白旗,为西向之旗;三是黑旗,为北向之旗;四是青旗(后改为绿色),为东向之旗;五是黄旗,为中央之旗。大将军在车上指挥全军向前进时,一般手执黄旗,等到需要转向时,便举起相应的方向旗,全军看大将军所举之方向旗前进。

大将军出营与敌军作战,排场非常大。首先,大将军的战车离开本方军营时,军中仪仗队要竖起长矛大戟,护旗队要举起旗帜、幢幡,鼓车要鸣起大鼓,以壮大将军声威。出营三里时,仪仗队放下矛戟,旗队放下旗帜,鼓车停止击鼓。等到快到敌营时,再次竖矛戟,举旗幡、鸣鼓。到了敌营前,再次歇矛、放旗、止鼓。

汉军大营的辕门被几个强壮的士兵吱吱呀呀地缓缓推开,大将军韩信专属战车的马夫一抖手上长鞭,抽打着马背,骏马仰天长嘶,奋蹄驰奔,烟尘随风轻卷。在韩信战车驶出大营的那一刻,推开辕门的士兵向大将军行注目礼,韩信微微一笑。韩信之后,仪仗队、旗队、鼓车依次出营,随后是张耳以及诸将官,汉军主力鱼贯而出,个个精神昂扬,手上所持的矛戟映日泛寒光。

辕门缓缓关闭,守营的士兵目视着主力部队远去,鼓声阵阵,旌旗如画,尘土飞扬。

汉军一路鼓吹前行,韩信来回扫视,观察周边动静,但脑海中却不断穿越着那几个已经发黄的镜头。漂母现在怎么样了,她还健在吗?她还在河边漂衣吗?她能想象得到她救助的那个饥饿少年,此刻正在意气风发地书写传奇人生吗?

随着第二遍鼓声戛然而止,韩信看到了战车不远处的赵军连营,他的思绪立刻回到了现场。终于到了,韩信轻轻叹了口气,他不知道又有多少条鲜活的生命将被自己终结,又有多少父母妻儿倚门长泣亲人不归。但,这就是人生。

韩信在车上大声叫喊着,让一队人马前去赵营前骂阵,告诉赵人:汉军大将军韩信在此,请速出战,一决雌雄。实际不用汉军骂什么难听的话,只要说韩信在此,赵军岂能放过这条大鱼?何况有幢幡和鼓车为证。

赵军在上半夜就已经知道汉军将在清晨向自己发出挑战,早就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特别是韩信与张耳的诱惑,让赵军弟兄们闻到了荣华富贵的味道。只要能活捉韩信与张耳中的任何一人,就能立刻拥有无数财富和美女,这样的诱惑,没有人能抵抗得住。

赵军主将下令:推开辕门,与汉军决一死战。

对面战车上的韩信面无表情地看着一队队的赵军走出辕门,他当然不会让赵军顺利地在营前布阵,战争是没有道德可讲的。因为汉军是面东背西,所以韩信突然举起了手中的青色令旗,示意汉军将士向还没有完全走出大营的赵军发起进攻。

霎时,鼓声大作,厮杀声阵阵,汉军虽然人数不如赵军多,但胜在阵形严整。大将军令下,孰敢不从!赵军前队还没有站稳,就被如潮一般的汉军冲得乱七八糟,赵军大骂汉军不讲江湖规矩。

已经分不清两支军队了,数万人马拥挤在井陉口前的一片空地上,没头没脑地乱砍。韩信的战车在人群的后面,他并没有直接参加这场战斗,倒不是他怯战怕死,而是他另有任务。韩信示意旁边的鼓车手拼命擂鼓,有多大劲就使出多大劲,以壮我军威。

韩信不是要引出赵军去绵蔓水东岸吗,为什么要在井陉与赵军大打出手?万一汉军被歼,他的诱敌计划岂不是要泡汤?这正是韩信精通兵法之处,假如汉军刚到赵营前就往回撤,赵军难道不会发现其中有诈?而如果汉军和赵军打上一阵,然后再装出战败逃窜的假象,就能打消赵军的疑虑,奋而追之。还有一点,通过这场厮杀,会在最大程度上消耗赵军体力并减员,以减轻绵蔓水东岸汉军的压力。

汉军打得越狠,戏就演得越像,不战就跑,傻子都能看出来这是韩信下的鱼饵。不要小看鱼的智商,有些狡猾成精的鱼不会吃伪装不到位的鱼饵,当鱼饵看不出来是鱼饵时,这条大鱼离咬钩也就不远了。

韩信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导演,也是一个演技精湛的好演员。

已经打了很久,时间估摸着应该到了现在的九十点钟,史称“大战良久”,汉军的这场戏演得差不多了,该进入下一个镜头的拍摄了。果然,赵军看到汉军渐渐体力不支,有的汉军士兵开始抱头鼠窜,韩信气得大骂这些饭桶出工不出力,汉王的军饷是白给的吗?张耳也在一边跳脚,看出来张耳害怕了。赵军大喜:韩信、张耳已经撑不住了,弟兄们再坚持一下,活捉韩信、张耳,立不世奇功。

韩信见状不妙,心中暗笑,却让士兵拼命地鸣击钲器,示意战场上的汉军火速回撤。

士兵的力气很大,钲器被他敲打得来回晃荡,当当当当的声音异常清脆,萦绕在井陉上空,让人心惊胆战。韩信是大将军,冲锋陷阵不一定在前面,但撒腿逃命一定要身先士卒,以作表率。

因为战车奔驰速度太慢,而且大将军战车是要扔给赵人当鱼饵的,所以韩信立刻跳下战车,换乘他最心爱的那匹战马——无码马,以鞭击之,扬尘远去。张耳随之,万夫随之,还没等赵军明白过来,汉军已如潮水般退去。至于汉军的旗鼓车,孤零零地停在空地上,只有车前马匹在孤独地仰天嘶鸣。

韩信和张耳跑了,又能怎样?你们能逃到哪里!汉军的旗鼓车我们要,韩信和张耳的人头,我们也要。赵军主将一面制止士兵哄抢汉军旗鼓车的行为,四处乱抽鞭子,一面命本军行令兵击鼓为号。赵军闻鼓则动,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矛戟,在大将的指挥下,如潮水般向绵蔓水东岸杀去。

风卷旌旗,黄尘滚滚。

驻守井陉的赵军没有二十万,至少也有十万,也许是韩信和张耳的诱惑力太大,赵军居然悉数出营追击汉军。偌大赵营,不一会儿的工夫,空空如也。这一切,都被不远处埋伏在萆山的两千汉军看得清清楚楚,而赵军根本没发现萆山上有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蝉在快乐地狂奔,螳螂在快乐地追击,而黄雀,则快乐地跟在螳螂背后。韩信在佯装败逃的过程中,不时回头看赵军的动静。发现赵军没头没脑地追了上来,韩信大笑,谓张耳曰:“好大一条鱼!今日可饱餐矣。”张耳也大笑。

韩信已经看到绵蔓水东岸密密麻麻的阵营,有一杆高若数丈的大幡迎风摇摆,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韩”字。韩信又笑了,他开始无限佩服自己的绝妙天才,除了他自己,还有谁可以编出这么完美的剧本?韩信已经确信赵军必将入其彀中,他将迎接军旅生涯中又一场美妙的胜利。

这支“溃逃”而来的汉军来到了水上军的阵营前,大将军在此,东岸的汉军立刻闪出一条通道,大将军纵马直入,常山王策马随后,诸军卷旗倒戈以从。汉军主力刚与赵军大打出手,体力消耗太大,而水上军则在绵蔓水东侧等待了好久,体力充沛。所以,将由他们接棒,继续和已经体力大耗的赵军玩儿游戏。

韩信调转马头,背朝大河面朝东,挥鞭指挥水上军做好迎战准备,赵军马上就要抵达作战区域。已经完成第一轮作战任务的将士们趁此机会休息一下,养精蓄锐,恢复体力,然后替补水上军继续作战。

韩信用的这个战术是车轮战,将自己的军队一分为二或更多,然后缠着同一支敌军打来打去,前军打完用后军,后军打累了再上前军。赵军主将一定是个庸才,他忘记了凌晨从赵军营前走过的那支汉军并不是韩信率领的这支汉军,却一口气连续作战,他要不失败,天理也难容。

赵军这条大鱼紧紧咬住了鱼钩,任凭韩信这个渔翁将手上的鱼竿甩来甩去,就是不松口,韩信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看到赵军步步进逼,汉国的水上军兴奋不已,他们已经苦苦等了一个上午,手上那柄销魂的大斧也早已经饥渴难耐了。军人,活着就是为了青史留名,死去就是为了马革裹尸,男人,是不应该惧怕在战场上死亡的。

因为象征汉军的鼓车被韩信有意扔在了赵营前,所以水上军是没有鼓车的,但此时也已经用不上什么鼓车了,赵军站在水上军的面前,这就是最好的进攻命令。

矛戟的撞击声,士兵的呐喊声,战马的嘶鸣声。各种声音交织着,汇成人世间最壮美的一首交响乐,震动天地,所有人已经听不清不远处绵蔓水潺潺的流水声了。

秦汉时期的绵蔓水河面非常宽阔,站在河东望河西,很难看清对岸。韩信把决战的地点选在这里,就是破除将士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心理,往前一步未必生,往后一步必定死。

汉军的弟兄们也知道大将军的用意,项羽当初能破釜沉舟破秦,今日我们就能背水一战破赵,楚军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回到家乡,必须先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汉军的斗志很强悍,虽然赵军人数远多于他们,但没有一个汉军士兵投降,男人的尊严不允许他们这么做。逃跑?同样没有一个汉军士兵选择,再说能逃到哪里,前面是刀戈森森,后面是流水浩荡。

拼了吧!横竖是个死,大将军都不怕死,已经挥舞大戟,在阵中与赵人浴血搏杀,何况我们。许多士兵都看到了人群中顶盔贯甲的韩信,他的脸上溅满了鲜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让韩信彻底激发了隐藏在骨子里的嗜血本性。韩信用尽平生的力气,用大戟去刺赵军的士兵,能杀一个是一个。韩信和赵人素不相识,无怨无恨,但为了自己的千秋将名,任何挡在韩信前面的人,都必须死。

赵人同样不甘示弱,他们不管站在自己面前的是韩信还是李信,只要敢对赵国有一丝不敬,他们都要消灭掉。站在赵人的角度看,汉军是侵略者,赵人守卫自己的家园,战斗力可想而知。何况赵人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虽然他们被汉军调出大营,跑了几十里地,但整体上还是赵军稍占优势。

韩信和汉军明显感觉到了压力,赵人越杀越多,杀死一队赵军,又会有一队赵军顶到前面来。在绵蔓水东岸的汉军,人数最多不会超过三万,而赵军倾营出动,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成熟的阵法,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好在率领这支汉军决战的是韩信,而不是其他人。

韩信选择背水一战的难度,实际上要远远小于暗度陈仓与汾阴,那两次偷袭战受地形的影响太大,韩信是在赌博。这次不同,绵蔓水虽然就在汉军身后,无法后退,但汉军却是在陆地上与赵军作战。打阵地战,汉军并不害怕赵军。而且此次作战,赵军主攻,汉军主守,优势在汉军这边。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汉军背水临阵,表面上是自陷死地,实际上选择在河边布阵,也限制了赵军的围歼战术,赵军人多的优势在狭长地带根本发挥不出来。如果在空阔地带作战,赵军完全可以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将汉军团团围住,进而歼之。

韩信意识到了这一点,宽阔的绵蔓河水在客观上也帮助了汉军,成为汉军阻止赵军完成围歼战术的友军。韩信背水一战,并不只是让汉军死中求生,更重要的还是绵蔓水可以有力地稀释赵军的优势。

背水绝阵,只是韩信这个不可思议的对赵作战计划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韩信以身为饵,成功诱赵军出营,消耗掉赵军的体力优势。不要忘记了,还有第三步,萆山上的两千汉军骑兵一直在山上关注着山下赵营的一举一动。

韩信给这支骑兵布置的作战任务是俟赵营出,立刻冲下山占领赵营,广布汉帜,制造汉军已经成功偷袭赵国本部的假象,借此打击赵军的士气。看到大将军在营前潇洒地砍人,山上的汉军馋得直流口水,许多人骑在马上,兴奋地叫喊着,大将军快点撤,该咱们弟兄大显神威了!

当最后一名赵军士兵竖执大戟,从山上汉军的视线中消失时,汉军主将大喜,大叫着弟兄们发财的时候到了!两千汉军骑兵早已经准备好了,红旗绑在身上、马匹上,远远望处,萆山在熊熊燃烧。

汉军主将一声令下,两千匹战马在主人的大声鞭笞下,顺着山间小路,扬蹄荡尘,排成一字长蛇阵,有序地下山。萆山位于井陉赵营的西侧,距离赵营不过十几里地,不要说战马了,就是人用双腿跑,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但为了保持从山上下来时的冲力,下山之后,汉军还是选择了快马前进。这个道理譬如射箭,弓弦拉得越紧,箭矢就射得越远。

两千匹狂躁的战马,呼啸着冲进了赵军的大营。

号称二十万的赵国军队是不是全都出营,一个不剩?应该还有一小部分守营的兵力,但人数不会太多,因为赵军主将被韩信骗倒,认为汉军主力都集中在绵蔓水东岸,并不知道萆山上还有两千汉军骑兵。

这些小股赵军受人数所限,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特别是汉军是骑马冲进来的,如风卷残云一般,如果有不识趣的赵军士兵上前拦截,不被疯狂的马群撞飞,也会被踩死。

很快,汉军已经完全控制了赵军大营。虽然赵军主力还在绵蔓水边与汉军大战,但这支汉军并不知道那场河边的战斗会何时结束,一定要争取时间,尽快完成大将军布置的战术任务。汉军主将命令弟兄们立刻拔掉赵国的旗帜,扔在地上,把汉军旗帜拿出来,按原位置插上。

远远望去,赤旗迎风招展,大营一片火红。这是赵营?不,这是汉营,从里到外都是。

汉军完全控制赵营后,旗也插遍了大小栅栏,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赵营的伙头房中饱餐一顿。凌晨吃的那点儿东西根本不够填饱肚子的,大将军所说的破赵后再吃庆功宴,管不着那么远了。一会儿赵军回来,还有场恶战,不吃饭是不行的。汉军弟兄们大笑着搜出赵军准备好还没吃的早餐,狼吞虎咽,吃相非常难看。

不敢多吃,撑得走不动路就麻烦了,吃得大半饱时,汉军紧急集合,严阵以待。作为汉军前线的最后一支生力军,他们的斗志与体力将决定着这场汉赵决战的成败。

有人惊呼:“赵人回来了!”

果然,前方风卷烟尘,一阵喝骂声由远而近,黑压压的赵军蜂拥而来。

赵军怎么回来了?难道是歼灭了绵蔓水东岸的汉军?当然不是,有韩信在,赵人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赵军受绵蔓水的限制,面对人数较少的汉军,根本伸展不开手脚,赵军主将气得大骂韩信狡猾。

在与汉军的战斗中,虽然赵军并没有落在下风,但面对牛皮筋似的汉军,赵军越打越没脾气。加之赵军之前被汉军牵着鼻子满山沟地转,体力上消耗太大,再这样打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赵军主将决定全军后撤回营,今天打不赢你,我先回营休息一夜,明天再和“无赖”韩信决出胜负。

回营,营在哪里?

看到前不久自己刚走出去的大营,赵军将士全都傻眼了,怎么跑到汉军大营前了?可能是慌不择路,走错地方了。可再仔细一想,不对,这里就是赵军的大营!把大营烧成灰,赵人都能认出来。

赵军主将看着营里无数面汉军的红旗迎风飘扬,听到营里杀声阵阵,吓得浑身冒冷汗。他现在思考的问题是:汉军除了韩信的那支军队,到底还有多少人马?

古代军制,五十名士兵编为一队,每队执一旗。而赵营中的汉旗,据赵军目测,有两千面左右。一面旗有五十人,两千面旗,十万人!

整个赵军阵中一片哗然,十万汉军,再加上后面即将追赶上来的韩信所部汉军,两队相加,至少有十二三万人。即使赵军再多,也经不起绵蔓水东岸汉军的强力反击,已经死伤惨重,所余虽有数万人,但面对十多万汉军,而且是两面夹击,这仗还怎么打?

赵军士兵的斗志严重动摇,不是赵军怕死,而是他们看到了一场即将发生的、不可能取胜的战役,徒死何益,又为谁死?为陈馀吗?陈馀不是赵人!真正的赵王赵歇被陈馀严密控制,形同木偶,赵人又凭什么为魏人陈馀卖命?凭什么!

韩信的追兵越来越近,盘踞在赵营中的汉军已经打开辕门,呐喊着杀出来,赵军顿时乱作一团。现在为谁而战?现在不为谁而战,逃命要紧。一阵阵的尖叫,然后听到矛戟扔在地上的咣当声,再后来,成队成队的赵军蜂拥向东逃去……

形势对汉军非常有利,韩信立刻督军杀进赵军的麻团阵中,而赵营中的汉军也已经从东面杀了过来,对阵形已经彻底崩乱的赵军发起总攻。当东侧的赵军士兵发现从营中出来的汉军满打满算不过两千人时,脸色煞白。早知道营中汉军只有两千人,赵军完全可以收复营寨,凭险抵挡汉军主力。后悔?已经晚了。

赵营中的汉军虽然只有两千人,但他们的体力完好,由他们在前面对赵军进行堵杀,韩信的主力则从后面追杀。一堵一追,后果可想而知,再加上赵军斗志全无,只想逃跑,任由汉军两头进行围杀。

韩信不是项羽。项羽不管敌军是战是降,统统杀光。韩信只是想摧毁赵军的抵抗力,军事意义上的“全歼”不是指消灭敌人的肉体,而是消灭他们的抵抗力。再说将赵军收编,还能为汉军所用,汉军需要大量扩编。

项羽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秦人必为楚之死敌,可他忘记了刘邦同样是楚人,秦人又是如何支持刘邦的。项羽对秦人的滥杀,和国仇一点关系也没有,他有的,只是狭隘的家恨。而韩信和赵人无仇无恨,他只是为事业而战,赵军既然已经没有抵抗力,那就以仁为上。

活下来的赵军士兵已经停止了反抗,站在原地,双手高举,地上扔满了矛戟,以及战死的赵军尸体。韩信好言安慰投降或被俘虏的赵军士兵,让他们放宽心:汉军从来不杀降!项羽出于私仇坑秦人于新安,汉国与赵何仇?所以必不为此暴虐之行。

“汉王万岁!”赵人的欢呼声震动四野,韩信站在一旁笑了。

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以韩信取得完胜而结束,韩信又在功劳簿上给自己画了一条粗粗的红杠。距离战神,韩信又近了一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68.html

下一篇:韩信的鱼饵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