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大将军问广武君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2:58:44 0


精彩的故事总会有续集,赵军虽然全军覆没,但赵国的最高首脑陈馀还在,韩信在赵国的任务远没有结束,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对于陈馀来说,号称二十万的赵军是他闯荡江湖的全部本钱,结果全打了水漂,心中的绝望可想而知。为了不成为韩信的座上客,陈馀带着一小队亲信人马,悄悄地打马出城,朝着南向逃去。

陈馀在韩信眼中,本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并没有多大的价值,但张耳却对陈馀恨之入骨。现在陈馀落荒而逃,张耳岂能放过追杀仇人的绝好机会?“斩成安君泜水(今河北泜河)上”,追杀陈馀的一定是张耳,韩信不会做这等没多大意思的事情。

至于赵王赵歇,他被陈馀裹挟着南逃。陈馀被杀后,赵歇被张耳五花大绑带回了井陉口,扔在韩信脚下,听候发落。赵歇无一长技,对汉国没什么威胁,韩信也没有为难赵歇,好好养起来。

陈馀死了,赵歇被捉了,但有一个人下落不明,却让韩信牵肠挂肚。不得此人,韩信食不甘味,睡不安枕。此人是谁?李左车。

要不是陈馀迂腐,搞什么仁兵不以诈胜,不听从李左车的间袭之计,现在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可能就是他韩信。韩信任大将军以来,攻必克,战必取,从来没有这样胆战心惊的经历。韩信一定要活捉李左车,亲眼看看李左车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将军下令:各部追杀赵军残余时,一定不能伤害广武君李左车,否则军法处置,我要活人,不要死尸。不过赵国现在已经大乱,人多如海,汉军不一定能找到李左车。韩信现在有钱了,他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向弟兄们许诺:生得李左车见我者,重赏千金!

为了得到李左车,韩信已经不计成本,要知道后来刘邦悬赏项羽的人头也不过一千金。一千金能值多少钱?一斤黄金约为万钱,一千万钱,这是让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数字。有了这笔钱,足以成为大财主,坐享后半生的富贵。

汉军弟兄们流着口水四处捕拿赵人李左车。

韩信一方面在等待捕拿李左车的消息,一方面还要打扫战场,给麾下的将军们记功,接受将军们的献俘。此役大胜,汉军生俘了哪些赵国高级官员,谁立的功,都要一一登记在册。

这些事情都办完了,韩信席地而坐,置剑于前,他也打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诸将立于身侧,集体向大将军拜贺:背水一战,震惊天下,何其神也!韩信微微笑着,他享受着麾下将军们对他的崇拜,他认为自己有资格享受这一切。

当韩信在汉中封坛拜将的时候,他得到了除萧何、夏侯婴之外所有人的质疑。不会有人因为韩信坐上大将军的位置,就对韩信俯首帖耳。韩信要想得到别人发自肺腑的尊重,就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战功,而不是花花绿绿的作战计划,能想象得出赵人会尊重大将军赵括吗?

拜将之初,武将们没一个服韩信的,这些功勋名将凭什么服一个胯下懦夫?但随着袭陈仓、平三秦、渡黄河、破西魏、背水定赵,一个接一个让人眩晕的战绩摆在汉国将军们面前,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在汉国军界中还有人对韩信不服吗?谁敢不服!就是樊哙,也照样心悦诚服地拜倒在韩信面前。

此时背水定赵,许多将军都没理解韩信的用兵之道,怀疑韩信是不是吃错药了,接连下昏招。但事实证明,真正吃错药的,是他们自己。

直到战场即将打扫完毕,有人还是没想通一点,韩信凭什么认定背水一战必能破赵?兵法上可不是这么说的。有将军拜问韩信:“按兵法所云,我军应该列阵于右,背对于山,前阵与左阵临水而列,以便迎敌。孙武子说过:‘无附于水而迎客。’背水迎敌,是谓大忌,将军何敢以反向而用之,臣等不明,是以问。”

他们当然不会明白韩信的用兵之道,否则人人都可以做大将军了。韩信选择背水阵,用意非常幽深,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只是简单地给将军们上一小节军事心理课。

韩信笑了:“你们看兵法,常得其一,不得其二。你们只看到背水临阵的危险,却没有想到我军自陷死地,却打破了将士们的幸生之念,为了活下来,他们就必须死战。你们也知道,我军士兵新招不久,皆非善战必死之徒,而且贪生怕死也是人之本能。如果留给他们活路,他们面临数倍于我的赵军时,早就撒丫子逃命去了。所以兵法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韩信只是从心理战的角度来解读自己为何背水一战,但就是这些,已经让诸将听得目瞪口呆,他们真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大将军对于人性的弱点看得非常透彻,大家想想也后怕,如果汉军在平地上与赵军决战,当看到数倍于己的赵军,汉军一哄而散,自己的人头也许早就被赵人摘下来当球踢了。

看着坐在席上气定神闲的大将军,诸将实在无法克制心中对韩信的强烈崇拜,怪不得他能做大将军,不服不行!诸将再次下拜,心悦诚服地拍着大将军的马屁:“大将军所谋者善,非臣等愚昧所能及之。”

韩信以衣袖拭剑,笑而不语。随后韩信笑得更灿烂了,因为他看到几个士兵大声叫嚷着,从远处走来。韩信看到他们前面还绑着一个人,被推搡着,踉踉跄跄地艰难前行,此人正是李左车。

韩信大喜,立刻站起身来,准备迎接广武君。

押解李左车的几名汉军士兵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捉李左车,意味着千金到手,富贵无忧。他们也许已经知道了当初李左车给陈馀献计,几乎置汉军于死地,大家对李左车更加愤怒,不时踢打着,嘴里骂骂咧咧的,甚至有人已经提刀在手,等大将军令下时,一刀砍下李左车的人头。

韩信厉声呵斥着这些被千金冲昏头脑的士兵,不得对广武君无礼,退下,自有千金予汝等。韩信仔细打量着李左车,布衣芒鞋,长髯飘飘,一派仙风道骨,和他想象中的李左车有一定距离,他还以为李左车是个面目严厉之人。

李左车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何况他是李牧之孙,他宁可死在韩信手上,也绝不会屈膝投降,辱没先人之名。李左车倨傲地站在韩信面前,斜视苍天,等待韩信动手。

韩信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杀掉李左车。一个能提出“间道袭汉”的谋士,他的价值不止千金,此人将对韩信的事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韩信用千金之诺得到李左车,绝对不会杀之泄愤,韩信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还有一点,韩信虽然智谋绝世,但他的主业不是谋士,所以他身边急需一个够分量的谋士,而李左车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破赵之后,天下形势又在迅速变化着。淮河以北的广阔土地上,现在只剩下两个大诸侯,即汉与楚;还有两个小诸侯,即燕与齐。韩信最大的敌人是楚国项羽,但按之前汉国高层制订的北线作战计划,要在对楚国发起总攻之前,灭掉实力较楚为弱的燕国与齐国,对楚实现战略合围。

是先灭燕,还是先灭齐?韩信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许韩信心中早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他却打算把这个问题抛给李左车。他要考察李左车的战略水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如当初汉王刘邦问对韩信,考察韩信的战略水平一样。

韩信已经走到了李左车的身边,李左车却没有感觉到一丝杀气,因为他已经从韩信的眼神中看出了笑容和尊敬。韩信要做什么?李左车沉默不语,依然昂首对苍天。

韩信微笑着上前,亲手解开了绑在李左车身上的绳子,轻轻拍打着他衣衫上的尘土,以示礼敬之意。韩信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谦卑的味道:“先生受惊了,兵士愚莽,不知礼数,韩信代为赔罪。”

这是李左车没有想到的情况,他表情错愕地看着韩信,原来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汉国大将军韩信,他为什么不杀自己?也好成全自己的忠赵之名。李左车还是没有说话,他想看看韩信下一步要做什么。

早有人铺好了席子,韩信强行扶着李左车来到东向坐席,即坐者背西朝东,这是敬师长之礼。来自汉大将军韩信的敬意,让李左车有些受宠若惊,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韩信释放出来的善意,李左车很受感动,他也伏身拜韩信,以示均礼,毕竟这是汉军的地盘,李左车不敢托大。李左车知道韩信有话要说,他的面色恢复了平静,看着韩信。

韩信的表情依然谦恭:“广武君何其谦也,受韩信师礼,宜也。信久闻广武君谋略高才,今世罕有其匹,今日信有事不决,请先生教之。”

“臣受大将军重礼,有愧,但不知何事?”李左车还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韩信也不再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韩信抵掌说道:“信以不才,有赖天助,得以克赵。得赵之后,中原之国,尚余燕与齐。汉欲灭楚,必先灭燕齐,信以愚昧,不知计所以出,先生请教信如何行止。”

李左车应该猜到了韩信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没有摸透韩信的真实意图,万一自己说出对策,韩信过河拆桥怎么办?李左车犹豫了一下,还是婉言谢绝了韩信:“臣素寡闻,尝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臣本赵国败亡之虏,今蒙大将军之不杀,已为多福矣,何敢望大将军以师礼事之,以天下事求之。”

韩信听出了李左车的深层意思,他是担心自己卸磨杀驴。韩信笑了,他语速平缓地说道:“信闻百里奚在虞而虞为晋亡,在秦而秦以争霸天下,难道百里奚在虞国愚顿,在秦国就突然聪明吗?当然不是,而是虞不用百里奚之策,所以亡;秦用百里奚之策,所以霸。千里马食下槽,负重物,非其不能奔千里,驭者不以其能奔千里也。向者,成安君若用先生计,信今已成先生座下囚矣。成安君不用先生,非先生无才,成安君不识明珠也。成安君不用,信岂敢不用此珠,以明照天下!”

韩信不断加重语气,他需要展示一点必要的强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韩信好似赖皮一样缠住李左车,今天你不答应我,连饭都别想吃,直到缠得你口吐白沫为止。

“信诚心请教先生,先生所言,信必从之,请先生不要再推辞了。”韩信心中暗笑,看你如何摆脱我这块黏胶。

常言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韩信对李左车尽周礼数,做人不能不识抬举,李左车如果再不合作,那就有些过于矫情了。李左车无奈,他没想到韩信除了用兵如神,还有这手死缠烂打的赖皮功夫。

韩信的态度非常诚恳,李左车看出了韩信的诚意,他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李左车此时也已经做好了与韩信合作的心理准备。他调整了一下情绪,短暂地沉默一会儿,他要思考一下韩信提出来的那个战略问题。

李左军顿了一下,说道:“大将军如此待亡国之虏,臣涕零不知所云,敢不以拙智效力于马前!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臣愚狂者,所言不当,大将军且当浮云视之。”

“大将军入汉以来,过大河,虏魏豹,擒夏说,东下井陉,只用了一个上午就全歼赵军二十万,陈馀授首,举赵为汉。诸侯闻之,莫不悚然;海内天下,孰不敢仰视大将军!然我闻人言: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今汉虽强,然百姓输于帛粟,战士死于山野,百战之余,力已不能支。大将军问仆以伐燕,仆以为不可。”李左车停了下来,看着韩信。

韩信见李左车反对他伐燕,他似乎听出了李左车这一番话的弦外之音,并没有说话,而是示意李左车继续讲下去。

“汉军疲惫已极,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休息,养精蓄锐,恢复体力。大将军举百战疲兵强行北上伐燕,燕必恃坚城多粟拒汉军于城下。汉军进不得战,又不得退,时间一久,则将士怨声四达,人不思战,且乏粮秣。若汉军借赵地之粮以食之,则赵人必怨,后方动摇,前线必危。汉不能灭燕,则齐必效燕计以拒汉,齐又不得下。齐不得下,楚何由灭之?将军所长者,善于得人死力,所短者,燕齐坚壁死守也,以将军之智,用己之短击人之长,岂有胜算?”李左车说得非常精彩,韩信不禁鼓掌。

韩信很认同李左车的观点,他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前的陈仓之战,他就是坐守陈仓,恢复体力,同时调章邯军西进,以逸击劳,所以胜。

汉军屯兵燕国城下,如李左车所说,进退失据,将严重影响汉国北线战略的实行,从而会对南线的刘邦产生极大的战略压力,反倒便宜了项羽。韩信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但难道就因为燕国城坚粮多,就放弃燕国?

要知道燕王臧荼可是项羽的铁杆盟友,如果北线汉军不攻赵不攻齐,转道南线直接与项羽开战,没有人敢保证臧荼不会乘其虚攻赵,万一赵国得而复失,汉军将被燕楚联军挤压在黄河一线的狭长地带,后果不堪设想。

韩信问李左车:“先生所言甚是,然则信将何以处燕?”

李左车答:“汉军平魏克代下赵,体力已到极限,但不要忽视赵国百姓同样为这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赵国虽富饶,但久经战火,民生困敝。若汉不体恤赵民之苦,用赵之资以攻燕,赵人怨怒至极,必生大乱。以仆愚见,将军莫若顺赵民休养之意,体将士蓄勇之情,按甲休兵,安抚黎庶,恢复耕种,鼓励桑织,一如汉王之抚秦中也,人心大悦,何事不成?至于燕国,将军可使汉军做北向之备,对外宣称即将举赵之力伐燕。同时,将军可派善辩之士,持书赴燕,喻臧荼以汉之强,请荼自比燕与汉孰强。燕于诸侯中最弱,其兵不足汉之十一,臧荼虽是项羽盟友,然燕与楚,地隔数百里,楚必不能越过齐国而救燕,臧荼惧汉之强,必俯首归汉。燕平,则将军可无后顾之忧,督兵以下齐,便姜太公复生,亦不能救齐于水火。平齐之后,天下三分,汉有其二,虽楚暴且强,何足畏之。”

韩信听得如醉如痴,李左车果然真国士!攻燕则燕必守坚城,不攻燕则燕必附楚击汉,李左车提出以兵威临之燕,使燕不战而降,一举解决了赵人与汉军疲劳的问题。臧荼真的会投降吗?韩信相信他一定会的。臧荼只是项羽的亲密盟友,面对自身的生死抉择,臧荼没有任何理由替项羽卖命。当然,燕国附汉,并不是出让政权,而只是保证不和项羽联盟,但这一点正是汉国此时最需要的。

韩信对着李左车鼓掌大笑,曰:“善!即从先生计。”

一队快马卷着尘土离开了井陉,朝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这是韩信派出威吓臧荼的使者。燕国的国都在蓟(今北京西南),这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故都,燕王臧荼在蓟都的宫殿里接见了汉国大将军韩信派来的特使。

寒暄过后,汉使传达了汉大将军韩信对燕国的态度:我军井陉一战克赵,威震天下,欲乘风北上以伐燕。生死两途,由燕国自择。从汉,则燕安;不从汉,则燕亡。

臧荼本是前燕王韩广的部将,后来跟着项羽杀入关中,深受项羽赏识,得封燕地,一跃成为日享千钟的诸侯,家族子孙长享富贵。为了报答项羽,就要让臧荼付出夷三族的代价吗?换了谁也不会这么做。

臧荼很快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汉使微笑着打马南返,向韩信陈说了臧荼的态度,韩信与李左车互视而笑。

臧荼的识时务,为韩信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韩信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攻齐。为了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韩信向身在荥阳的刘邦提议,立张耳为赵王,镇赵之地,为汉后援。刘邦和张耳的私交极好,也是儿女亲家,政治上绝对可靠,所以刘邦很痛快地答应了。

不过刘邦只是答应了立张耳为赵王,并没有立即举行封王仪式。现在赵国初定,局势尚不稳定,刘邦并不急于立张耳。而且刘邦已经得到了一个足以让他惊出一身冷汗的情报:楚国已经派出数支奇兵,间道赴赵,准备与韩信争夺对赵国的控制权,项羽是不会让韩信轻松封神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67.html

上一篇:反击项羽
下一篇:背水一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