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文明发展史—— 恐怖制衡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7-20 16:20:08 0

二战后,美国及其盟友和苏联等国家以原子武器相互制衡,其威力足以毁掉整个地球。在长达40年的时间中,冷战将世界分化为两极对立状态。

1948年夏天,柏林上空突降一块块巧克力。它们被绑在微型降落伞上,还带着其他糖果,落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建筑物之间。在废墟和瓦砾碎石之间,小袋糖果降落的地方,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小孩,来捡拾这些美味的糖果。他们欢呼雀跃,因为在战后巧克力是绝对的稀缺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买得起。这些奇妙的小袋糖果从何而来?它们是由美国和英国空军运输机在降落柏林前投掷的,这一行动持续了几个月。不久后柏林人便亲切地将这些飞机称作糖果轰炸机。

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甜蜜礼物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可怕的历史,即柏林封锁。二战后三年,德国土地上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差点引发军事争端,甚至差点触发新的战争。为何会这样?背后具体隐藏了什么?这是一段奇怪的历史。

1945年德国战败,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等东部地区被划入波兰和苏联,第三帝国其余领地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等四个战胜国瓜分。苏联军队驻扎在东部,其他三个同盟国在西部。德国旧都柏林情况特殊,位于苏占区,但由四个国家分治。苏联和另外三个西方强国互不信任。苏联想统治包括柏林在内的德国东部,并意图最终将整个德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苏联人在1948年6月开始了柏林封锁,也就是说,他们用军队和坦克从外围封锁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统治的柏林城区。由于这些城区的食物和供暖所需的煤饼等物品通常通过铁路或由货车从上述三国的占领区运送过来,因此这对这三个国家来说是很大的难题:运输得通过东部地区,红军正好封锁了这里。苏联企图向法国、英国和美国施压,一旦这三个国家消耗不起太多人力、物力,可能就将整个柏林甚至整个德国让给自己。与苏联的期望相反,占领德国西部的国家从1948年6月起搭设起一座空中桥梁,几乎每隔一分钟就有英国或美国的军机降落在西柏林,为人们带来食物和煤饼,这样持续了数月之久。

某天,美国飞行员盖尔·哈尔沃森突发奇想,他要为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带去欢乐。他买来巧克力和一些糖果,在降落柏林之前,将它们从他的运输机上抛出。不久后他甚至会摆动机翼,这样跑道附近的孩子们便能认出他。最初只有哈尔沃森和他的同组飞行员这样做,但不久后很多其他机组也开始模仿。最终他们共计投放了数吨糖果,这些糖果由个人募集,一路从美国漂洋过海到达柏林小孩手中。

空运航道让柏林人平安度过了封锁期。一年后苏联最终解除了封锁,避免了一场正面冲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空运和糖果轰炸机对西方同盟国有利,这一救助行动改变了很多德国人对他们的看法。他们不再将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看作占领者,更多地将他们看作朋友、从困境中拯救他们的人和保障他们安全的人。

这种改变也是必要的,因为二战刚结束不久就又出现各种军事冲突的苗头。美苏两大强国为德国、世界其他区域的主导权而争夺。它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影响了整个世界后续40年的政治格局。

美苏两国之间的争斗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它们代表着完全相反的世界观和政治体系。一方面是苏联的共产主义,另一方面是美国代表的资本主义。双方各自利用宣传来美化自己,其中也充斥着对对方的谴责:苏联斥责美国资本家剥削穷苦的工人;美国人批评苏联人没有自由,人民被政府压制。它们都怀疑对方想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这种怀疑都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因此世界被分化为两极对立的格局。一方面是美国及其盟友,位于西方;另一方是苏联的大本营,被称作东方集团。二战时,当苏联红军将纳粹国防军驱逐出东欧时,自行占领了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家,战后还想继续控制这些国家。

双方阵营都企图遏制对方的影响力,不久甚至出现双方冷战的说法。为何是“冷”战?因为并没有出现“火热”的冲突,双方并没有直接的军事摩擦,即使是相互仇视,双方都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因为一旦战争爆发,刚研发出的原子弹就会投入使用,它能在顷刻间将伦敦、纽约、莫斯科、华沙或柏林等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夷为平地。所有人都知道,世界大战将让整个地球沦为具有放射性的荒漠。

这是历史上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毁灭自己和整个世界的能力。由此恐怖制衡的概念便诞生了。原子弹有可能造成灭顶之灾,但同时它也使格局达到平衡,美国和苏联都不能真正在核战中取得胜利。但它们仍企图在全世界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更大影响力。为了获取更大的军事战略优势,双方阵营使出浑身解数。

这一次并不是德国造成的冲突,但它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德国正好位于两大阵营之间,它应该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呢?美国、英国和法国决定给德国一个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机会。就在柏林封锁解除后,糖果轰炸机事件后不久,这三国将各自所占区域合并为一体。1949年5月,在德国西部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获选的第一位总理名叫康拉德·阿登纳,来自基督教民主联盟,该政党至今仍存在。由于柏林依然被苏占区包围,因此波恩被确立为联邦德国的新首都,它是位于莱茵河岸的一座宁静的小城。

这好像是更稳妥的方案。一位法国朋友告诉我,那时她二十出头,她的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时禁止她去苏占区旅行。他害怕苏联封锁甚至占领波恩,那他的女儿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即使柏林和整个联邦德国都在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保护之下,这也是可能发生的。

苏联对联邦德国的建成做何反应?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受苏联掌控。这个国名完全名不符实,因为这里并不存在自由选举,这是一个独裁政权。

1949年起,出现了相邻的两个完全相反的德国。1955年,联邦德国成了北约成员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冰岛、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和土耳其都是北约成员国。

苏联则通过《华沙条约》聚集起一些东欧国家: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由于两个德国正好处于两大利益集团中间,因此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间虽然有着“血亲”关系,却突然变为敌人。如今,一道“铁幕”将西方世界与东方集团分隔开来,这道铁幕是双方无法逾越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随着时间流逝,“铁幕”的内涵也变得具体。东方集团成员国用铁丝网、地雷和触发式自动机枪加强了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边境防护。1961年,民主德国建起了臭名昭著的柏林墙,这道墙横穿过柏林,将东柏林和西柏林隔绝。民主德国政府宣称,他们想保护其国民免受西方敌人的攻击,事实上却是想阻止民主德国人民逃往相对自由、富裕的联邦德国。

但至少联邦德国自1948年起间接地受益于冷战,这听起来很奇怪。联邦德国与敌方阵营接壤,因此美国想帮助其发展。它是对抗苏联和其盟友的缓冲区,因此不仅有美国、英国和法国士兵驻扎在此,三国还制订出马歇尔计划,帮助其战后重建。该计划以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命名,计划内容包括,美国以贷款、原材料和货物推动西欧,尤其是联邦德国的发展,同时拉拢欧洲其他国家。马歇尔计划为联邦德国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所谓经济奇迹做出巨大贡献。为何称之为奇迹?

因为眨眼间很多事情都实现了。在美国注入的资金及置办的器械的帮助下,因战争而停业的工厂和作坊再次开业。它们进行生产和销售,为雇员带来稳定的收入。在经过数年的困境后,越来越多的联邦德国人又有钱在下班后享受美食了,享用丰盛的煎肉排和大份奶油冰激凌。有时他们甚至能驾驶着大众牌甲壳虫汽车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意大利度假。

民主德国人民的运气就差多了。其政府禁止国民出境,甚至严格监视他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被朋友、同事甚至家人监视,这些人为国家安全部秘密工作。该组织简称“斯塔西”,是警察和特务机构的综合体。到处都可能安装着窃听器;那些批评社会主义的人,即阅读反社会主义书籍或开党领导玩笑的人,被统治者严加监视和打压。民主德国人民一旦疏忽犯错,便要接受惩罚,被禁止上大学,停止工作,或者被关入狱。与苏联一样,其经济被国家掌控,运转不良,因此物资匮乏。联邦德国体制仅有的几个优点之一便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保障,且都有国家分配的一套住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268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