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6-27 23:41:37 0


日将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海军在南方各个战场上频频得手,取得了巨大胜利,1942年春季以前,提前一半的时间完成了战前拟定的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作战计划。英、美军实力在作战中遭到严重削弱。相比之下,日军的损失却很小。

日本初期作战形成的有利态势,导致陆军和海军在整体战略指导及具体作战目标上都产生了分歧。在今后战争全局指导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是继续发展大规模战略进攻,还是按照原计划采取战略守势,以确立长期不败的战略态势;是以美国及太平洋正面的作战为主,还是以英国、中国及印度洋、亚洲大陆方面的作战为主。

陆军认为,第一阶段作战的巨大战果,使日本在今后两年内可以称霸西太平洋,太平洋正面的持久不败的态势已基本形成,而且日本也不具备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和手段。

因此,在占领南方资源和战略要地之后,应利用美国海上力量一时难以恢复的有利时机,立足于战前确定的持久战方针,迅速转入对日本本土、“满洲”、中国以及南方占领区的战略调整,培植国家战争力量,从根本上确立长期持久的战略态势。

根据这一持久战方针,陆军设想下一阶段的军事战略应该是,对东正面太平洋方向的美国,采取旨在确保已占领区域的抑制作战;同时,将陆海军主力转用于西正面的印度洋和中印缅大陆地区,通过控制印度洋、击败中国以及与德意相呼应强行打通印度和西亚等行动,首先击败美国的盟友英国和中国,达成孤立美国的目的。尔后,再转向东正面与美国进行海上决战。

日本海军则认为,战前确定的“第一阶段攻占南方的资源与战略要点,第二阶段消灭来犯的美国海军主力”的战略指导方针已经不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开战初期重创了美国海军,原定第二阶段歼灭美海军主力的任务已经完成一半,因而,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应该是,在美国的实力恢复之前,在太平洋与美国展开积极作战,尽可能缩短战争时间。

海军内部鼓吹这一观点的最大势力,是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联合舰队。早在战前山本就认定,与拥有雄厚战争潜力的美国进行持久战,对日本不利,应该采取连续不断的积极进攻,迫使美国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难以恢复。初战的胜利,更加坚定了联合舰队以美国为直接打击对象、在太平洋方向实施连续主动进攻的决心。

联合舰队认为,拖延时间,不仅将丧失以往战果,而且会使美国增强实力,使日本陷于束手待毙的被动地位。虽然应认识到长期战争的可能,但主动追求长期战争是愚蠢的。……消灭了美国舰队和英国海军,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任何事情,这是结束战争的最佳捷径。

为了协调陆、海军在战略上的分歧,1942年3月4日,日本陆、海军召开双方作战部长会议。三天后,又召开了大本营与政府的联络会议,在对陆、海军的意见进行折衷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

这个指导大纲的要点,一是为迫使英国屈服,使美国丧失战争意志,继续扩大既得战果,不断整备长期不败的政治军事态势,并趁机采取积极对策。二是努力确保占领地区的主要交通线,促进重要国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立自给自足的体制,并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三是更加积极的战争指导具体方案,在研讨国力、战况的演变、德苏战况、美苏关系、重庆的动向等各种形势之后再确定。

这个指导大纲是在陆、海军基本战略设想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形成的,内容抽象,措辞含糊,陆海军双方都可以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和依据,因此,对今后战争起不到统一指导的作用。

日本陆海军在第二阶段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作战对象以及打持久战还是速决战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他们在具体作战目标的选择上意见不一。

海军部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西进,攻占锡兰(即斯里兰卡)和印度,以歼灭印度洋的英国舰队,前提是需要德意军事行动的配合;二是南进,攻占澳大利亚以及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诸群岛,目的是摧毁同盟国的反攻基地,切断美澳间的联系,同时诱出美舰队将其歼灭。

海军中的强硬派联合舰队则提出更为激进的方案:东进,进攻中途岛,向夏威夷方向扩大战果,促使美国丧失作战意志。因为美国的痛处在于丧失舰队势力及夏威夷被占。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陆军基于在太平洋转入战略守势的观点,反对任何大规模进攻。因为这样一来,它就不得不将亚洲大陆急需的大量地面部队投入海上岛屿争夺战。据估计,进攻澳大利亚的兵力不能少于12个师,运输船舶总吨位不能少于150万吨。陆军根本无法抽调这么多的人力和物力,除非它大幅度缩减对苏战备和中国战场的兵力,而这样会使整个战略态势陷于极大的不利。因此,陆军仅仅同意以海军力量为主,对上述目标实施有限的封锁战和压制战。

1942年4月,日本大本营海军部确定了海军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

在印度洋方面,寻求迅速歼灭英国舰队,并与德、意在西亚的作战进展相呼应,趁机攻占锡兰。

在南太平洋方面,以澳大利亚为目标,加强旨在切断澳、美之间交通线的作战,消灭澳大利亚方面的舰队,促使澳大利亚屈服。为此,应摧毁澳大利亚东岸和北岸要地的兵力和军事设施,消灭澳舰队,破坏其海上交通线,并与陆军协同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及萨摩亚诸群岛,切断美、澳间的海上和空中联系,在解决中国事变和对苏关系缓和的情况下,趁机攻占澳大利亚。

在中部和北太平洋方面,攻占中途岛,以限制美国海军的机动袭击;依靠突袭进攻,努力削弱和破坏夏威夷等地的美军兵力和作战基地;尽快破坏并攻占美军在阿留申群岛的作战基地,挫败美国在北太平洋方面的作战企图。

等到印度洋和澳大利亚方面的作战告一段落后,全力指向东正面,强行与美国舰队主力决战并将其消灭。为此,应攻占夏威夷的外围要地约翰斯顿岛和巴尔米拉岛,趁机对夏威夷实施大规模突袭,消灭该地的美国航空兵力;同时捕捉美海上兵力,极力迫使其主力决战;如情况允许,与陆军协同攻占夏威夷。

4月16日,日本陆军明确表示同意参加旨在封锁澳大利亚、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诸群岛的作战。至于对夏威夷、澳大利亚、印度等地的作战,陆军部表示视今后的情况决定。

也就是说,除了封锁澳大利亚的作战之外,陆军不同意海军拟定的其他作战目标。

促使陆军让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机动作战。

从2月1日开始,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在宽阔的太平洋海域实施打了就跑的奇袭战,先后攻击了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岛和吉尔伯特群岛的马金岛,进而袭击威克岛、南鸟岛、新几内亚东部的莱城和萨拉马瓦。对莱城和萨拉马瓦的袭击击沉日军运输船4艘,重伤9艘,击伤日军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迫使日军暂停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

促使陆军进一步同意海军观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本土首次遭到美机空袭的事件。

4月18日,美国航空母舰特遣舰队通过数道日军警戒线,进至距东京1200公里的海域。舰载飞机于中午轰炸了东京、神户等地。

由此,陆军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太平洋的防御存在严重缺陷,美国海军依然具有很大的威胁力。为了加强太平洋防御,稳定局面,消除美国的威胁,4月20日,日本陆军部改变初衷,向海军提出愿意派部队参加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作战。

双方遂在第二阶段作战计划上达成一致:5月上旬实施对新几内亚南部莫尔兹比的进攻战;6月上旬实施中途岛及阿留申群岛作战;7月中旬实施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诸群岛的作战。

上述三个方面的作战目的分别为:确保珊瑚海及其沿岸的制空权;诱出美航空母舰予以歼灭,以防其空袭日本本土,为攻占夏威夷作准备;切断美澳交通线。

至此,尽管日军统帅部未能明确对澳大利亚本土、夏威夷等地的大规模进攻战,对印度洋、锡兰的作战也仅局限在海军袭击的范围,但日本第二阶段的作战重点显然已转向太平洋战场,而且是实施一场进攻战,不过其目标有限。

美国调整“先欧后亚”战略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在日本的突然袭击下,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受挫,战前及战争初期拟定要保卫的西太平洋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如香港、新加坡、英属马来亚、缅甸的一部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新几内亚岛的大部、所罗门群岛以及一系列其他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群岛、锡兰和印度受到威胁。

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前沿已退缩到以夏威夷为中心,北至阿留申群岛,南至澳大利亚的弧线之上。倘若这条防线也被突破,美国西海岸将裸露在日军面前。

1942年3月9日,在日军攻占爪哇的当天,美国总统罗斯福电告英国首相丘吉尔:

太平洋的局势现在非常严重。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提议,3月17日,英美两国首脑就战略区的划分达成协议,由英国负责中东和印度洋(包括马来亚和苏门答腊),而美国负责整个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和缅甸在英国负责的战略区内,中国战区则归美国负责。同时,双方进一步确认了“先欧后亚”的基本战略。这意味着美国在太平洋要采取战略守势。

然而,急剧恶化的形势,导致美国国内掀起一股要求修正“先欧后亚”战略方针、重视太平洋战场的舆论浪潮。

1942年3月9日至16日,美国召开参谋长联席会议。会上,美国海军力主将美国陆海军主力转向太平洋战场,发动联合攻势,把日军赶出拉包尔,解除对澳大利亚的威胁,甚至可以为此动用派往欧洲的增援部队。

陆军航空兵的意见截然相反,要求全力以赴在欧洲打败德国,不主张向太平洋派遣增援部队,并准备承受失去澳大利亚的后果。

最后,根据罗斯福总统在3月5日的白宫会议上宣布的坚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在太平洋发动进攻的方针,参谋长联席会议采纳了陆军部提出的妥协的战略计划,决定在坚持“先欧后亚”基本战略的前提下,以保证太平洋方面能承担目前的任务为限度,派遣有限兵力保卫夏威夷、澳大利亚的安全。

正如金海军上将所说,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方针是:“该守则守,能攻就攻。”这样,美国在为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进攻而训练部队和积蓄物资的同时,也为太平洋战区提供大量舰船、飞机和部队,以便坚守那里的重要阵地和保卫交通线。

为贯彻上述战略计划,美国建立了太平洋战区新的指挥体制。根据罗斯福总统1942年3月30日批准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议,太平洋战场划分为两个主要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太平洋战区。西南战区包括澳大利亚及其邻近海域、所罗门群岛的西部、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除外)。

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司令部设在墨尔本。1942年7月20日,司令部又迁到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其余太平洋区域为太平洋战区所辖范围,但巴拿马运河附近地区和经线110度以西的南美洲沿海地区除外。

太平洋战区由于海域辽阔,又划分成三个区域:北太平洋区域,中太平洋区域,南太平洋区域。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担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接受美国海军总司令金海军上将领导,麦克阿瑟则受美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领导。

1942年3月,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得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明确了两个战区的作战任务。指令规定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任务为:

守住澳大利亚的关键性军事区域,将其作为阻止日军征服西南太平洋和今后对日反攻的基地。

粉碎日军对澳大利亚及其主要交通线的进攻,摧毁进入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的日军部队、补给船、飞机和基地,阻止日军进攻。

消灭从新征服区域向日本运输原料的日本船舶,对日本实施经济封锁。保卫西南太平洋及其附近地区的陆地、海上和空中的补给线。

在西南太平洋沿线岛屿驻兵,建立基地,确保该区域航路安全。

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友军作战。

进行反攻准备。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规定太平洋战区的任务是:

确保美国与西南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补给线及作战上必需的岛屿。支援西南太平洋的友军。牵制太平洋的日军。支援北美大陆的防卫。保卫重要的海上及空中交通补给线。准备对日军基地实施大规模登陆战,初期攻势应从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起。

从上述一系列战略决策及任务中可以看出,到1942年3月,美国已经放弃了菲律宾及西太平洋地区,退守中部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在太平洋处于守势的基础上,力图保卫阿留申——夏威夷——澳大利亚一线至美国西海岸的广大区域。其中重点是守住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两个战略要点,以及联接这两地的漫长的海上交通线,以此构成稳固的对日防御的战略前沿。

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防御性的。在如何完成保卫澳大利亚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它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澳大利亚方面设想的内陆防御计划,即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建立从布里斯班直达南部滨海的阿德莱德防线,借此保卫澳大利亚心脏地区;二是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主张的境外防御计划。麦克阿瑟认为,内陆防御计划将牺牲澳大利亚广大的西北部地区,是纯粹的消极防御。即使守住了这条防线,其结果也将使美军无限期地陷入一个被日军围困的岛国之中,失去反攻的一切希望。因此,麦克阿瑟决定将澳大利亚保卫战放在澳大利亚境外进行,在新几内亚东部山区建立防线,利用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作为补给基地。如果成功,不仅可以达到保卫澳大利亚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反攻。麦克阿瑟的主张被采纳。

太平洋战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夏威夷,并加强夏威夷至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该任务早在战前太平洋舰队的计划中即已存在,不同的是,由于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到重大损失,以及战略前沿的不断退缩,该项任务已成为太平洋战区的首要任务。

1941年12月30日,新任美国海军总司令欧·金海军上将,给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明确规定了下述任务:

除控制并固守夏威夷至中途岛一线外,还须保护上述地区与美国西海岸之间的海上交通线。除尽早控制并固守夏威夷至萨摩亚群岛和斐济群岛一线外,还须保护美国西海岸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1942年1月,日军攻占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之后,澳大利亚及其东面的海上通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应急措施,美国开始增强夏威夷、澳大利亚以及两地间一系列岛屿上的陆、海军防卫力量。

1月至3月,美国陆军向海外派遣了13.2万人,其中11万余人派往夏威夷和澳大利亚。

1942年春季,美国在确定了太平洋的战略方针为战略防御结合个别地区的局部进攻战役之后,加快了在太平洋战场集结力量的步伐。到1942年6月初,美国陆军驻守海外的50余万人,约24万多人负责保卫夏威夷—澳大利亚一线,占美军驻海外部队10个师当中的7个,而西半球以外的航空兵几乎全部派往太平洋。

到1942年12月3日,在中太平洋地区,总共驻有14.5万人的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在南太平洋驻有9.1万人;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约有11万人。

美军用于对付日本的兵力,比用于对付德国的兵力多出约5万人。此外,美国海军主力也同样集中在太平洋。

尽管英美早已确认“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但是,鉴于太平洋局势紧张,美国1942年春夏的战略计划不得不将太平洋作为主要战区。

这一阶段,美国根据全球战略重点的需要,在太平洋采取的是防御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的作战任务,即首先确保战略前沿;如有可能,在局部地区转入积极行动;在收复失地的同时,伺机准备大规模反攻。

为此,美国在1942年年内把大量的陆、空军力量陆续投入这一战区,一方面阻止日军的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力图达成兵力兵器上的优势,以实现对日本的大规模反攻。

美日航母决战珊瑚海

1942年春季,根据美日双方的战略计划,珊瑚海成为太平洋的主要作战地区。珊瑚海是太平洋西南部海域,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以东,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群岛以西,所罗门群岛以南,日军若控制了这一地区,便可拥有坚固的海空军基地,进而威胁同盟国的主要反攻基地——澳大利亚。

日本海军部计划,第二阶段第一期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攻占莫尔兹比港。莫尔兹比港位于新几内亚东南部的澳大利亚海,空军基地,是澳大利亚北部海域的重要战略基地。

日军夺取莫尔兹比港的企图在于,占领该基地既能保护拉包尔以及新几内亚的己方军事要地,又可使澳大利亚北部的盟军航空基地不能发挥作用。这样,日军进攻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和萨摩亚诸群岛时,翼侧就有了保障。

1942年年初,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曾尝试过攻占莫尔兹比,但没有成功。当时,日军大本营签发了攻占该要地的作战指令,规定陆海军协同攻占新几内亚东部的莱城、萨拉马瓦,尔后攻占莫尔兹比。

同时,海军可趁机进占图拉吉岛,以切断所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水道,并建立航空基地,掩护莫尔兹比作战的翼侧并为尔后向东南方向前进提供支援。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占英属新几内亚东部要地和所罗门群岛要地,切断澳大利亚本土与这些要地的联系,同时控制澳大利亚本土的北部海域。

3月8日,日军登陆占领莱城和萨拉马瓦,但是,由于日海军航空母舰主力转向印度洋作战,日军未及时掌握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两天后,日本一支护航运输船队遭到美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的猛烈轰炸,损失半数舰船。日本遂暂停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直到4月,日本海军主力回师太平洋战场,准备实施第二阶段进攻战之后,日本才决定于5月10日前后再次实施对莫尔兹比港的占领。

日海军中将井上成美指挥的第四舰队受领了这一任务。登陆部队为陆军南洋部队抽调的5000人,由第五十五师步兵指挥官崛井富太郎少将指挥,该部队拥有100台车辆和1000匹马。参战的海军兵力为第四舰队主力,包括第六、第五、第十八、第十九战队,第六水雷战队和海军陆战队一部,以及海军岸基航空兵第五空袭部队。

为了与进至西南太平洋的美国航空母舰部队抗衡,日本特派出第五航空母舰战队的重型航空母舰“翔鹤”号与“瑞鹤”号,以及联合舰队的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前来加强第四舰队。舰队总计拥有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15艘,以及炮舰、驱潜舰、扫雷舰、运输舰等60余艘。此外,还有岸基飞机70余架和舰载飞机137架为战役提供空中掩护。

1942年4月23日,第四舰队下达作战命令,规定:“5月上旬陆海军部队协同攻占并确保莫尔兹比;海军部队攻占并确保图拉吉岛及新几内亚东南部要地;在上述地区和岛屿建立航空基地,加强对澳大利亚的空中作战。上述作战完成后,继续以一部兵力袭击吉尔伯特群岛的瑙鲁岛和大洋岛,确保磷矿资源。”

该命令规定作战时间顺序为:5月3日攻占图拉吉,5月10日攻占莫尔兹比,5月12日攻占新几内亚东南角的萨马赖岛,5月15日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的瑙鲁岛和大洋岛。

第四舰队的作战计划是,以1.2万吨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为主组成海上掩护部队,首先支援图拉吉岛的登陆作战,尔后转向西进,前去支援进攻莫尔兹比港的部队。后者预定从拉包尔出发,经约马德水道,绕过新几内亚岛东端,驶往莫尔兹比港。

日军除对上述两地的登陆战组织直接掩护外,还以航空母舰“翔鹤”号与“瑞鹤”号为主力组成机动突击部队,从特鲁克南下,前去截击美军任何企图阻止登陆的部队。作战代号为“MO”,所有参战兵力统称为“MO”特混舰队。

由于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美国获取了有关日军作战意图方面的详细可靠情报。4月上旬,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向海军部报告:

日军在印度洋的作战任务已告结束,舰队正返回国内基地;日军没有进攻澳大利亚的打算;日军将很快发动夺取新几内亚东部的作战;随后日军将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并动用联合舰队的大部兵力。

4月中旬,新的情报表明,日军运输船队很快将在轻型航母“祥凤”号和重型航母“瑞鹤”号、“翔鹤”号的支援掩护下进入珊瑚海。

据此,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判断,日军将首先拿下瓜达尔卡纳尔岛北面的小岛图拉吉,作为海上预警机的基地,战斗可能在5月3日打响。

对于日军准备发动莫尔兹比之战的企图,美军非常重视。盟军固守莫尔兹比港,不仅对澳大利亚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该港作为将来反攻的跳板也是不可缺少的。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认为,倘若日军的企图得逞,不仅澳大利亚的防卫会变得困难起来,而且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也将面临很大威胁。况且,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已计划将新几内亚东南部山区一线作为保卫澳大利亚及今后反攻的战略前沿。因此,两位总司令一致认为,必须制止日军的进攻。

然而,要集结足够的兵力对付日军对莫尔兹比的威胁并非易事。驻西南太平洋的美国分舰队仅有驱逐舰和巡洋舰。“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1月份被鱼雷击伤,仍在美国西海岸西雅图附近的普吉特海峡进行修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空袭东京后,4月25日前还未回到珍珠港。这2艘军舰虽然正在尽速返航,但难以如期赶到珊瑚海。陆军航空兵虽有200架左右各式飞机分布在莫尔兹比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但这些飞机必须对付日军岸基航空兵的攻击,同时也不具备支援海上作战的能力。

4月中旬,尼米兹下令:正在西南太平洋海域执行任务的第十七特遣舰队迅速补充油料和兵员,于4月底以前返回珊瑚海准备战斗;正在珍珠港的第十一特遣舰队迅即向西南太平洋移动,于5月1日与第十七特遣舰队在珊瑚海会合。这两支航空母舰编队均由第十七特遣舰队指挥官弗莱彻海军少将统一指挥。

同时,珊瑚海的一支澳大利亚巡洋舰分舰队也奉命接受弗莱彻的指挥。这样,美国海军在珊瑚海战区拥有2艘航空母舰、7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13艘驱逐舰,以及其他各类舰只共计30艘,舰载飞机143架。分编为突击大队、支援大队以及航空母舰大队。

为进一步加强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兵力,尼米兹于4月底命令刚刚返回珍珠港的“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立即开赴西南太平洋。其设想是,如果日军进攻推迟,美军将以4艘航空母舰的优势兵力参加战斗。

1942年4月底,日军开始了以图拉吉岛、莫尔兹比以及吉尔伯特群岛的瑙鲁岛和大洋岛为目标的作战行动。首先攻打图拉吉岛,以确保主力对莫尔兹比的进攻。

4月28日和29日,攻占图拉吉岛的先头警戒部队从拉包尔基地出发。4月30日,第四舰队第十九战队主力,搭载4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及设置基地的人员和物资从拉包尔出发。4月30日和5月1日,担任海上支援任务的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和担任机动作战任务的“MO”部队主力第五战队,先后从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基地出发南下,前去同第十九战队会合,夺占预定目标。

获悉日军的动向和企图后,美军第十七和第十一航空母舰编队于5月1日在珊瑚海东南海域筹结,并加紧了对这一海域的空中侦察。5月1日,美侦察机发现了日军舰队的海上行动,将这一情况通知图拉吉岛。该岛守军兵力薄弱,仅驻有50名澳大利亚军人,难以固守,遂于2日炸毁岛上设施后撤离。日军陆战队于5月3日凌晨开始登陆,未遭抵抗即占领图拉吉岛,下午8时以前,完成该岛水上侦察机基地的设置工作。

弗莱彻将军得知日军已在图拉吉登陆,于是留下“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编队补充燃料,率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编队北上。5月4日晨7时,该编队在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秘密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南约100海里的海面。

在此之前,6时30分,“约克城”号上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飞向图拉吉岛,对该岛开始了长时间的轰炸。至中午,美军以损失3架飞机的代价,击沉日军驱逐舰1艘、运输舰1艘、扫雷艇2艘,击伤其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各1艘。尔后美舰返航南下。

得知图拉吉岛遭美军舰载机空袭的消息,日军第六战队急忙南下支援,4日晚12时,抵达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附近。此时美舰早已撤出战斗,第六战队遂反转北上,准备在5日晨以“祥凤”号航母的攻击机在图拉吉岛西南海面搜索美军舰队。后因天气恶劣飞机返回困难而取消这一计划。同时,日军机动部队也沿所罗门群岛东面南下,搜索美舰,一无所获,遂于6日晨绕过所罗门群岛南端,进入图拉吉岛南部海面。至此,图拉吉岛作战结束。

尽管图拉吉岛的日军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MO”特混舰队司令官井上成美仍在5月4日11时下令:

各部队按既定计划于当日14时以后转向对第二个目标——莫尔兹比的进攻。

由于莫尔兹比是“MO”舰队作战的首要目标,因此,除了图拉吉岛之战中受损舰船以及部分准备转用于瑙鲁岛、大洋岛方面作战的舰船外,参加“MO”行动的主力将全部投入莫尔兹比作战。

日军兵分两路:一路是莫尔兹比作战部队,由负责直接攻击的第六水雷战队和负责海上支援与掩护的第六战队、第十八战队组成;另一路是对珊瑚海的美国航空母舰特遣舰队进行警戒的机动突击部队——第五战队和第五航空母舰战队。参战舰船总计46艘。

5月4日,日军攻击舰队和掩护舰队奉命分别从拉包尔、图拉吉岛向新几内亚岛东南角的路易西亚德群岛附近集结,预定7日黄昏进入珊瑚海。

5月6日黄昏,美军警戒飞机发现正在路易西亚德群岛附近集结的日军舰队。美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接到报告后,于7日2时进入南纬14度3分、东经156度25分的位置,距西北方向的日军舰队约310海里。之后,连夜向西北方向移动,准备展开攻击。与此同时,日军机动舰队搜寻美舰未成,于7日1时15分南下,7日晨6时抵达南纬13度20分、东经158度的地点。

5月7日清晨,位于路易西亚德群岛附近的日军莫尔兹比突击舰队与东南方相距约400海里的机动舰队各自派出侦察机搜寻美军舰队。7时53分和8时20分,日军机动舰队收到两份敌情报告:在南面和西面均发现包括1艘航母在内的美军舰队。

机动舰队指挥官原忠一少将据此判断,美军有2支航母舰队。他决定先攻击南面的舰队,再转向西面。日军舰载机在搜索南面时,误将美军的1艘油船和1艘驱逐舰当作航母编队,结果炸沉驱逐舰,炸伤油船。与此同时,日军支援舰队运载莫尔兹比登陆队前往约马德水道。

实际上,美军袭击图拉吉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编队返航后,弗莱彻将军即于5月6日将两个编队编在一起。7日拂晓,该特混编队在新几内亚岛东端路易西亚德群岛以南海域航行,航向西北。

将近7时,弗莱彻将军命令克雷斯海军少将指挥的2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向西北方向搜索前进,截击日军经过约马德水道进攻莫尔兹比港的登陆部队,航空母舰编队转而向北航进,并派出侦察机搜寻日舰。

8时15分,侦察机报告发现2艘航空母舰和4艘重型巡洋舰。弗莱彻认为这就是日军的机动突击舰队,下令全速接近目标。9时26分,“列克星敦”号抵至目标所在地的东南面约160海里处,其飞机起飞半小时后,“约克城”号上的飞机也开始起飞。至10时30分,两舰起飞飞机共93架,另47架留作预备队和担负空中警戒。

美军突击机群刚出动,侦察机便返回。弗莱彻获知,由于密码译错,日军支援舰队被误认为是日军航母机动突击舰队。不久弗莱彻又接到侦察报告,在突击机群前去攻击的目标东南35海里处,发现1艘日军航空母舰及数艘其他舰只。美军突击机群即对航向稍加修正,向新目标飞去。

11时许,美机开始轰炸日舰,93架飞机对日军航空母舰“祥凤”号展开轮番轰炸。首次突击就有13颗炸弹和7颗鱼雷命中目标。11时31分,日军下达弃船命令。5分钟后,“祥凤”号航空母舰沉入海底,舰上的21架飞机损失了18架。航母附近的1艘日军重型巡洋舰也被击沉。13时38分,美军飞机全部安全着舰。

下午,飞行条件恶化,能见度降低,不便实施突击。此外,日军显然已确定美国航空母舰的位置。为免遭日舰袭击,弗莱彻决定,由岸基飞机确定日军机动突击舰队的位置,航空母舰编队则趁夜暗向西驶去。

“祥凤”号航母沉没后,“MO”特混舰队司令官井上成美下令:运输船队向北方退避;机动舰队迅速接敌实施攻击;第六战队和第六水雷战队于当夜对美舰队实施夜战。日军航空母舰机动舰队接到命令后,于15时15分以后向西疾驶。2小时后,“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不顾日落后飞机难以飞回的危险,放飞27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向西搜索、攻击美国航空母舰,希望在美舰再次袭击日军登陆部队之前将其击沉。

然而,由于天气不良,能见度较低,日机飞临美舰队附近却未发现目标。美国舰队则借助雷达发现了日机,立即起飞战斗机进行截击,交战15分钟,击退日机。这次出击的日机中,10桨被击落,另11架着舰时堕入大海,27架飞机只有6架安全返航。

5月7日20时40分,鉴于美军舰队的威胁,日军舰队总司令井上成美再次发布命令:取消第六战队和第六水雷战队的夜战任务;对莫尔兹比的进攻推迟2天;机动舰队准备8日天亮后与美军舰队展开海上决战。

至此,双方指挥官都已知道对方的大概位置,并考虑过以水面舰艇实施夜间攻击,但都没有付诸实施,因为交战近在咫尺,双方都怕损失各自的重型巡洋舰,削弱自己的警戒兵力。因此,决定珊瑚海海战结果的航空母舰之间的决战遂于第二天进行。

5月8日的决战是在旗鼓相当的条件下进行的。双方各有2艘航空母舰,美军有121架飞机,日军有122架。美军在轰炸机方面占优势,日军则在战斗机和鱼雷机方面占优势。此外,日军还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美军航母编队经过彻夜南行,8日已进入天朗气清的平静海域,而日军舰队仍在风雨交加、云雾笼罩的海域活动。

凌晨,双方派出侦察机进行搜索。8时刚过,双方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对方。9时10分,日军2艘航母起飞69架飞机南下攻击。9时至9时25分,美航空母舰也先后出动俯冲轰炸机、战斗机、鱼雷机82架,双方舰队相距约175海里。

10时30分,美军俯冲轰炸机群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正向东南方向行驶。该编队以疏开队形航进,2艘航空母舰之间相距8海里,各由2艘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就在美军轰炸机借助积云的掩护等待鱼雷机到来的时候,“瑞鹤”号航空母舰已消失在暴风雨之中,于是,“翔鹤”号成为美机的唯一攻击目标。

11时后,美军轰炸机和鱼雷机对“翔鹤”号发起攻击。由于缺乏协调作战的经验,美机未能发挥数量上的优势,盲目的轰炸,鱼雷偏离目标很远,只有2颗炸弹击中目标,“翔鹤”号的飞行甲板上燃起大火。

10多分钟以后,“列克星敦”号的飞机赶到,但由于积云较厚,22架轰炸机未能发现目标,只有11架鱼雷机和4架轰炸机发现了日舰。美军鱼雷机进攻速度慢,再次失败,只有1架俯冲轰炸机对“翔鹤”号又投中1颗炸弹。“翔鹤”号飞行甲板损坏,已不能收容飞机,失去了作战能力,遂奉命返回特鲁克。美军损失43架飞机。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其间,日机也对美军舰队展开攻击,69架飞机分成3个机群,其中2个是鱼雷机群,1个是轰炸机群。这些日机离美舰还有70海里时,就被美军雷达发现,但是在日机发起攻击之前,美军只有3架战斗机升空拦截,未起作用。此外,美军的2艘航空母舰虽同在一个环形警戒序列之中,但规避运动逐渐加大两舰之间的距离,警戒舰也随之一分为二,警戒能力随之削弱。

日机迅速抵近“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朝其左舷和右舷投掷鱼雷,实施两面夹击。其中2颗鱼雷击中该舰左舷,3个锅炉舱进水。“列克星敦”号试图规避,但由于吨位大,机动能力差,躲闪不及,又遭到2颗炸弹的攻击。但该舰主机未受损伤,航速可达24节,仍可使用。

到中午,“列克星敦”号的一台发电机冒出的火花,点燃了被鱼雷打坏的舰底油箱渗出的油料,引起爆炸。晚22时,弗莱彻将军命令驱逐舰将受重创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击沉。

在“列克星敦”号之后跟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同样受到日机的注意。但该舰较小,转舵灵活,成功地避开了日机发射的鱼雷,仅中炸弹1颗,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多大削弱。

美军开始回收返航飞机时,2艘航空母舰虽然受创,但均能使用。而日本航空母舰“翔鹤”号已丧失战斗力,“瑞鹤”号容纳不下两舰的飞机,只好将许多飞机抛入大海。日军能用于作战的飞机仅剩9架,而美军尚有37架攻击机和12架战斗机可以作战。但是,由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发生爆炸,美军没再发动攻击,奉命退出战斗,乘夜南下。

“MO”舰队司令井上成美下午接到战况报告:美军2艘航空母舰遭到致命打击,“列克星敦”号确已沉没,“约克城”号很可能沉没;日方飞机几乎都中了弹,暂停第二次航空攻击。据此,井上成美认为日军并未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同意舰队停止作战行动,并下令无限期推迟对莫尔兹比的进攻,同时命令各有关部队做好攻占瑙鲁和大洋两岛的部署。

日本本土的联合舰队和大本营海军部,均不同意井上停止作战以及延期攻占莫尔兹比的安排。结果由山本五十六向第四舰队发出“应继续追击,歼灭残敌”的电令。遵照联合舰队的命令,“MO”舰队再度南下追击美军舰队,但是美舰早已失去了踪影。9日下午,联合舰队见战机已失,只好下令将莫尔兹比作战延期至7月份第二阶段第三期再行实施。

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战役

珊瑚海战,从战术角度看,日美双方损失不相上下,但从战略角度看,日本却是失败者。此战使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锋芒首次受挫,攻占莫尔兹比港的战略企图未能实现,日军的南进受到了扼制。

虽然如此,日军遏制美军进军太平洋、消灭美军舰队的强烈企图并没有减弱。1942年5月5日,日本大本营陆海军部就攻占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西部的作战达成协议,规定:陆海军协同“攻占中途岛,封堵敌国舰队自该方面的机动,并推进我方的作战基地,……海军在以有力部队支援和掩护攻占中途岛的同时,捕捉歼灭前来反击的敌舰队”。此外,陆海军协同攻占并破坏阿留申群岛西部要地,增加美军自该地机动及空中进攻的困难。

1942年5月26日,联合舰队最后确定了具体作战计划,其中包括3项独立的但相互支援的作战行动:占领西阿留申群岛;占领中途岛;舰队决战。

战役目的是为日本海军航空兵获取前进基地,继续向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扩张,同时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

日军作战计划规定,中途岛的登陆日为6月6日。该计划以登陆日为中心,详细安排了各部队的行动时间表。鉴于攻击阿留申群岛的目的之一是配合中途岛作战,因此,攻击将首先从北方开始。

按计划,6月3日,北方部队的第二机动部队应对荷兰港进行压制性空袭。6月5日,开始在阿达克岛和基斯卡岛登陆。阿达克岛的登陆作战由阿图岛攻占部队执行,并在摧毁岛上军事设施和在港湾、荷兰港内布雷后把部队撤走。6月11日,在阿图岛登陆。

在中途岛方面,从5月下旬至6月2日,远程侦察机和潜艇应对美军情况进行先行侦察。6月4日黎明,第一机动部队的舰载飞机从中途岛西北250海里的水域对中途岛实施大规模空袭,目标是美军航空兵力、防御设施和附近的任何水面兵力。登陆前一天,应占领中途岛西北60海里处的小岛库雷岛,以便直接支援中途岛登陆作战。6月6日,攻占中途岛。尔后,各部队进入待机阵位,准备迎战前来救援的美军舰队。若一周内未见美军舰队出动,各部队应于6月13日分别返回,准备实施第二阶段第三期作战,即切断美澳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根据破译的日军密码电报,到1942年4月上旬,美军即获悉日军将很快发动夺取新几内亚东部的作战,随后将动用联合舰队的大部兵力,在太平洋正面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据此,太平洋舰队在派遣第十七、第十六两支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前往西南太平洋的同时,要求这两支舰队待珊瑚海局势稳定后,立即返回珍珠港,准备对付日军的进攻。

1942年5月中旬,美军根据新破译的日军电报,进一步掌握了日军具体作战计划方面的情报,包括其作战企图、兵力基本编成、接近方向,以及进攻日期等情况,明确了日军将于6月3日和4日分别进攻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

然而,美军可以用来抗击日军进攻防兵力很少。“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已经沉没珊瑚海。“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虽已修好,但正在美国西海岸进行训练,后又因组织护航兵力而耽误了时间,6月6日才抵达珍珠港,未来得及参加这场海战。“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航空母舰奉命急速从南太平洋开往夏威夷,5月26日进入珍珠港。被击伤的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原定3个月修复,但在3天之内便抢修完毕,准备参战。这3艘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只,是美军当时能够用于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兵力。

面对与日军兵力悬殊的局面,尼米兹将军首先作出的抉择是:集中兵力保卫中途岛,放弃阿留申群岛,或者腾出部分兵力加强阿留申群岛。他选择了后者,于5月17日决定组成以第八特遣舰队为主的北太平洋部队;5月22日,又将陆军第十一航空队配属北太平洋部队,统由罗伯特·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指挥。至于中太平洋的防御,由于中途岛面积很小,部署不下足以击退日军大规模进攻的兵力,尼米兹遂重点加强岛上的防御力量。在水际滩头及周围水域布设了水雷,加强海军陆战队的守备兵力,并增加了一些高炮。此外,还加强了岛上航空兵力。

5月27日,尼米兹向所有陆海空参战部队指挥官下达作战计划,指出:由于双方力量悬殊,美国航空母舰部队应避免在中途岛以西正面与日军交锋,而采取翼侧伏击战术,突然袭击日军航空母舰部队。为此,要求第十六、第十七两支航空母舰特遣舰队于5月28日和30日先后驶离珍珠港,于6月2日秘密驶抵中途岛东北约325海里处会合,隐蔽待机,准备突袭预计在中途岛西北面出现的日军航空母舰部队。

尼米兹命令这两支航空母舰舰队指挥官,运用强大的消耗战术最大限度地摧毁敌人,亦即以舰载机对日实施空袭。同时,尼米兹给航空母舰舰队司令的特别指令指出:

在执行规定的任务时,你们必须遵循不轻易冒险的原则。这一原则须理解为:若无把握使优势之敌遭受较之我方更大的伤亡,则须避免暴露自己,免受其打击。

从美军的作战计划及兵力部署来看,美军的作战重点放在中途岛方面。在阿留申群岛方面,以一部兵力实施干扰破坏性作战。在夏威夷和本土西海岸方面则采取警戒态势。

按照计划,在拉开中途岛之战的帷幕之前,日军首先以北方部队的第二机动部队攻击阿留申群岛荷兰港的美军海空基地。

6月3日2时左右,日军第二机动部队避开美军潜艇、巡逻艇和飞机的侦察与警戒,抵达荷兰港西南约180海里处,48架舰载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前去实施第一次空袭。由于气候恶劣和美军战斗机的拦截,空袭收效不大,仅摧毁油罐场、无线电站等地面设施,但发现了5艘美军驱逐舰。

8时45分,日军再次起飞飞机45架,实施第二次空袭。又因乌云遮盖,能见度不佳等原因,仅有两架飞机到达目标区域上空。在美军战斗机拦截下,这两架飞机一毁一伤,第二次空袭失败。

第二机动部队原计划3日以空袭压制荷兰港的美海空力量之后,即转向攻击阿达克岛、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支援该地登陆作战。但由于空袭目的未能达到,第二机动部队决定4日再度空袭荷兰港。其间,美国太平洋舰队曾明确要求仅以飞机和潜艇进行反击,因此,美军的水面舰队主力始终停在后方的科迪亚克岛待机,飞机则频频攻击日军舰队。因气候不良,云层太低,未取得战果,美军损失9架飞机。

4日午后,第二机动部队的突击机群刚离舰,便接到联合舰队的命令:迅速南下支援中途岛方面作战。第二机动部队回收飞机后,于18时26分转向南下,前去与第一机动部队会合。

5日清晨,北方部队指挥官细萱海军中将获悉,由于作战受挫,联合舰队主力已经开始从中途岛撤退。细萱认为,如不能攻占中途岛,即便完成北方作战任务也没有意义,而且会由于伸展太远而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下令推迟阿留申作战,各部队准备西返。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然而,山本却认为攻占该群岛西部,阻止美军航空力量南进非常必要,遂于10时下令第二机动部队返回北方参战,同时抽出正在回撤的主力部队的部分兵力加强阿留申群岛作战部队。

7日1时27分和21时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北海支队分别占领了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登陆未遇抵抗,俘虏两岛美军非战斗人员几十名。由于新发现的沃特角美军机场离阿达克岛仅有350海里,细萱将作战计划作了一些改动,决定不在阿达克岛登陆。之后,日军北方部队的海上舰队即准备迎战可能来袭的美国舰队。

从6月11日起,美军岸基飞机对基斯卡岛日军展开反击,于11日和19日击伤日军驱逐舰1艘,击沉运输舰1艘。由于担心日军联合舰队主力在基斯卡岛以南设伏,尼米兹放弃了派航空母舰部队北上打击日军部队的打算。

6月19日,在确认美军舰队不会再来之后,日军除基斯卡岛和阿图岛守备部队之外,其他部队全部撤回。阿留申群岛战役至此结束。

1942年5月26日,日军航空母舰第一机动部队从柱岛基地出发,驶向中途岛西北面250海里附近的出击地点。28日,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率领的主力部队离开柱岛,在第一机动部队之后数百海里距离上跟进。

参加中途岛作战的日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始终未能掌握美军航空母舰部队的动向。按照联合舰队计划,作战行动首先从对夏威夷和中途岛方面的敌情侦察开始。

为此,制定了代号为“K号作战”的侦察计划,规定2架大型水上侦察机于5月30日从马绍尔群岛的沃特杰起飞,至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的弗伦奇一弗里格特沙洲,加油后于当夜飞抵瓦胡岛执行侦察任务。

然而,负责油料补给的日军潜艇发现弗伦奇一弗里格特有2艘美国舰船和美军水上飞机。因此,日军不得不放弃“K号作战”,指望预定6月1日在中途岛至夏威夷之间构成的潜艇警戒线能够提供预先警报和美军兵力情况。

但是,这些潜艇迟至6月3日才到达指定阵位,而6月1日前,美国的两支航空母舰舰队已经通过这一带海域。其间,日军无线电侦听也出现了失误,未能提供有关美国舰队活动的准确情报,致使第一机动部队遭到美国航空母舰的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第十六、第十七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按计划于5月28日和30日分别驶离珍珠港,中途岛美军岸基航空兵也于30日开始实施700海里半径的空中巡逻。

6月3日8时20分,美军侦察机在中途岛以西430海里处首先发现日军攻占中途岛部队的先头部队。接着,9时15分,美机又发现日军运输舰队。由于估计到日军将从中途岛西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所以美航空母舰便在中途岛东北偏北约300海里处待机,中途岛基地的部队也严阵以待。直到下午,未发现日军其他部队,9架B-17型轰炸机奉命从中途岛起飞,于16时30分实施攻击,但无战果。入夜,4架美军水上飞机携带鱼雷从基地起飞,击中日军油船1艘。就在这批飞机返回基地前,中途岛也受到日军的空袭。

中途岛战役的决定性战斗于6月4日上午打响。当时双方作战部队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下:4时30分,日军第一机动部队进抵中途岛西北约24O海里处后,即向中途岛接近;4时52分,山本五十六的主力舰队进至中途岛西北800海里的水域。4时,向中途岛方向南下的美国航空母舰舰队距离日军第一机动部队约200海里。直到当日战斗告一段落的12时,日军攻占部队中的战列舰主力,仍位于第一机动部队西南340海里处。由于日军各部队分布过广,相互距离过大,无法实施配合作战,尽管双方都派出了大量水面作战舰艇,但4日的决战实际上是以3艘美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和中途岛岸基飞机为一方,以日军第一机动部队的4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为另一方的海上空战。

由于不知道美军航空母舰就在附近,日军第一机动部队仍按原计划于6月4日4时30分下令第一攻击波的108架飞机升空飞向中途岛,同时派出侦察机向东方海面搜索可能出现的美国舰队。

5时34分,美军巡逻机在中途岛西北发现日军航母舰队;在同一方位还发现大批日军飞机。接到报告后,中途岛上几乎所有的飞机于6时以后升空,以免被消灭在地面。

从7时05分起,美军飞机分三波连续攻击日军舰队达1个半小时。但是,由于日军防空炮火猛烈和战斗机的拦截,加上美军飞行员无实战经验,美军飞机未能突破日军防御,所投鱼雷和炸弹无一命中。参加攻击的40架美机被击落15架,受创报废6架,仅有19架尚能作战。

起飞迎战日机的美国战斗机在距中途岛30海里的空域与日机遭遇。由于日军“零”式战斗机的空战性能远比美机优越,双方交战不久,美机便转攻为守,并设法摆脱日军战斗机的追击。日军机群对中途岛进行了近30分钟的轰炸,地面设施几乎全部遭到破坏,仅飞机跑道幸免被毁。

美日首次交锋的结果对日军有利。日方军舰未受到任何损失,而中途岛上的美军飞机已经损失一半。然而,美军的中途岛岸基航空兵虽然未能狠狠打击日军航空母舰部队,却通过积极进攻牵制了日军半数的空中兵力,对日军航母舰队的翼侧构成威胁,迫使日军在兵力使用和作战指挥上顾此失彼。此战,还使美军确认了日军航母的位置,为下一步突击创造了必要条件。

当中途岛派出的侦察机首次报告发现日军航空母舰时,美国航空母舰编队正位于日军航空母舰编队东北方向大约200海里处。美军两支航空母舰编队的指挥官弗莱彻将军立刻命令“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航空母舰向西南急进,一经查明敌航空母舰位置,立即予以攻击。“约克城”号则在回收侦察机后随后跟进。

7时许,在估计距日军航空母舰150海里处,第十六特遣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命令舰载机起飞。7时45分和8时零6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的117架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分两批前去攻击日军航空母舰。8时30分稍过,弗莱彻决定动用“约克城”号上的35架飞机参战。

在此期间,日军南云第一机动部队一直保留半数舰载机,准备对付可能出现的美军航空母舰,但始终未发现美舰的行踪。同时,南云部队又频繁受到中途岛岸基飞机的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南云下令,准备攻击美国舰队的日军第二波突击机群,立即换掉鱼雷炸弹,改装轰炸陆上目标的炸弹,随时准备再次出击中途岛。7时28分,日军搜索飞机报告,发现10艘美国军舰。但直到8时20分,日机才又报告,其中似有1艘航空母舰。

南云在7时45分重新命令部队将炸弹改换鱼雷,准备攻击敌舰队。但是,由于更换武器需要时间,飞机无法立即起飞。此外,7时零5分至8时35分,日舰队频频受到中途岛岸基飞机的攻击和美国潜艇的袭击,被迫一再进行规避运动,这不仅妨碍了舰载机的起飞,更使日舰队陷于混乱状态。直到8时30分左右开始回收袭击中途岛后返航的机群时,这种混乱状态才告结束。9时18分,最后一架飞机回收后,南云第一机动部队开始北撤,以便整理队形,袭击美国军舰。然而,为时已晚,美军的舰载机已经飞临南云部队的上空。

9时23分至10时20分,“大黄蜂”号、“企业”号、“约克城”号的41架鱼雷机,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分三批首先发起进攻,但均被日军战斗机拦截,损失飞机38架,所发射的13校鱼雷无一命中。美军鱼雷机的攻击虽未奏效,但却将日军战斗机引向低空,为随后从高空俯冲而下的轰炸机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时10分,来自“企业”号的轰炸机队飞抵日军航空母舰部队上空。10时24分,25架美军轰炸机在没有日军战斗机拦截的情况下,对准“加贺”号航空母舰俯冲而下,直接命中4枚炸弹。另5架轰炸机,于10时26分左右轰炸日军“赤诚”号航母,命中2弹。10时25分,“约克城”号的17架轰炸机攻击日军“苍龙”号航母,命中3弹。3艘日军航空母舰中弹后即爆炸起火,丧失作战能力,随后相继沉没或发射鱼雷自沉。

这样,日军能够用来反击的兵力仅剩“飞龙”号1艘航空母舰。10时58分,“飞龙”号起飞轰炸机18架、战斗机百架反击美军航空母舰。12时左右,日本飞机飞抵“约克城”号上空,在与美军战斗机激战中实施轰炸,投中3弹,自己损失13架轰炸机和3架战斗机。13时31分,“飞龙”号集中能够使用的全部攻击兵力共10架鱼雷机和6架战斗机,再次起飞攻击美国航空母舰。14时40分左右,“约克城”号又被2颗鱼雷击中,15分钟后,舰长下令弃船。反击得手的日军误认为已经重创2艘美军航空母舰,企图在薄暮时以“飞龙”号残存的5架轰炸机、4架鱼雷机和10架战斗机,对剩下的1艘美军航空母舰实施第3次攻击。

重创日军3艘航空母舰的美军急于寻找第四艘航空母舰。14时30分,美军搜索飞机发现了“飞龙”号。15时30分和16时零3分,美军集中40架轰炸机分两批起飞攻击日舰。16时45分左右,第一批轰炸机背对夕阳接近目标,8分钟后开始攻击,4枚炸弹命中目标,“飞龙”号燃起大火,6月5日12时日军发射鱼雷自沉“飞龙”号航空母舰。

美军第二批轰炸机转向对日军战列舰、巡洋舰的攻击,未果,美军损失轰炸机5架。至此,美军击毁了日军第一机动部队的全部航空母舰4艘和舰载飞机,取得海上伏击战的决定性胜利,迫使日军放弃对中途岛的进攻。此后,美军为避免与日军夜战,回收飞机后,于19时零7分向东方规避。战斗力大减的日军第一机动部队担心美军追击,向西北方撤退。

在中途岛战役中,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损伤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油船1艘,另有2艘驱逐舰相撞受伤,损失各类飞机332架。美军损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损失飞机147架。

日军大本营海军部鉴于损失严重,于6月6日决定中止对中途岛的攻占行动。10日决定,推迟预定在7月实施的对莫尔兹比以及对澳大利亚东部的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萨摩亚各群岛的进攻战。

瓜岛制胜盟军掌握主动权

中途岛海战失败之后,日军统帅部重新制订了新的作战方案:

尽快攻占莫尔兹比并扫荡英属新几内亚一带的残敌,在必要地点建立航空基地,以便于对澳大利亚实施航空作战,加强反击态势。

为获取矿源,填补所罗门群岛与马绍尔群岛之间的警戒空隙,由海军实行对瑙鲁岛、大洋岛的占领,并在两岛设立航空基地,加强其警戒能力。

以潜艇和水面舰艇加强印度洋的破交战,以潜艇加强对美澳交通线的破交战。加强所有已占地区的防御,准备对付盟军的反攻作战。

日军具体的作战方案是,从新几内亚岛北部登陆,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攻占莫尔兹比港。为掩护这一攻势的翼侧,日军开始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修建轰炸机跑道。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第一次有了反攻的机会。由于美日双方的海空力量对比尚未发生根本转变,美军无力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全面反攻,遂决定在局部地区,即日军威胁最严重的西南太平洋实施反攻。这是因为,经过5月的珊瑚海之战,美军虽然在该区域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但日军占领的图拉吉岛依然威胁着美澳交通线。

中途岛海战之后,以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为代表的陆军和以海军总司令金为代表的海军,虽然都主张尽早开始反攻,但对于如何反攻的问题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在麦克阿瑟看来,反攻并不是对小小的图拉吉岛发动一次突袭,而是对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发动大规模攻势,以控制拉包尔和战略要地俾斯麦群岛。他认为,只需3个陆军师、1个海军陆战师和2艘航空母舰,就能迅速夺回俾斯麦群岛,将日军逐回700海里以外的特鲁克,从而获取防御与进攻两方面的战略优势,并立即进一步扩张战果。

金海军上将赞成反攻,但不同意直接进攻俾斯麦群岛,因为这对航空母舰来说太危险。他主张,应采取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稳妥方法,实施从所罗门群岛到拉包尔的反攻。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此连续召开多次会议后,采纳了海军的建议,并于1942年7月2日下达代号为“瞭望台”的指令,规定战役第一任务是夺取圣克鲁斯群岛、图拉吉岛及其附近的要地,由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将军担任战略指挥。在图拉吉地区站稳脚跟后,即执行战役第二任务,向巴布亚半岛的萨拉马瓦和莱城进军,同时夺取所罗门群岛的剩余部分并北上。该阶段由麦克阿瑟将军担任战略指挥。之后,盟军转而对拉包尔实施两面夹击。

美军在制订“瞭望台”计划期间,获悉日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飞机跑道,颇感震惊:如果日军在此地修建了机场,就会危及美澳交通线上的重要基地圣埃斯皮里图岛、埃法特岛,甚至新喀里多尼亚的北部机场库马西,这对美军今后的作战非常不利。

7月10日,尼米兹给在南太平洋地区担任指挥的戈姆利海军中将下达作战指令,命令其部队攻占图拉吉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这样,瓜岛登陆便纳入夺取图拉吉岛和圣克鲁斯群岛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中。

预定登陆日期为8月7日。美军必须在日军修完机场之前夺取该地。谁在作战中首先使用这个机场,谁就能赢得胜利。南太平洋美军的基本兵力为第六十一远征特混编队(司令弗莱彻)和第六十二南太平洋两栖编队(司令特纳)。此外,还有一支岸基航空编队。

为实施该战役,从新西兰和圣迭戈调来登陆突击部队海军第一陆战师,由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少将任师长。弗兰克·弗莱彻海军中将指挥航空母舰编队,并担任整个登陆编队的战术指挥,原任海军作战部计划部部长的里奇蒙·特纳海军少将负责指挥两栖作战部队,麦凯恩海军少将指挥岸基航空兵编队。

1942年8月7日凌晨1时,美海军第一陆战师分乘23艘运输舰,在航母编队的护航和掩护下,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北附近海域,分两路直扑瓜岛和图拉吉岛。7日凌晨,美军开始登陆,至8日下午,夺占了瓜岛上的日军机械厂、发电厂、物资仓库,以及整个图拉吉岛及其邻近的另外2个小岛,同时消灭驻岛日军大部。日军残部退入丛林藏匿。至8月9日,美军上岛部队已达1万人。

日军大本营获悉美军登陆瓜岛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取消印度洋的破交战,派遣联合舰队主力支援东南太平洋作战;现驻东南太平洋的第四舰队、第八舰队及海军第十一航空舰队统编为“东南方面部队”,由第十一航空舰队司令官统一指挥,并立即展开攻击;驻拉包尔的陆军第十七集团军,在实施预定的莫尔兹比进攻战的同时,速将散布各地的部队集中于拉包尔,与海军协同,夺回瓜岛和图拉吉岛。

8月7日至9日,从拉包尔起飞的日军岸基航空兵对美军舰队连续实施攻击,遭到美军舰载机和防空炮火的猛烈拦截。日军损失36架飞机。美军损失12架飞机,1艘运输舰重伤报废,1艘驱逐舰沉没。日军的空中攻击虽未给美军舰队造成重大损失,但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伤亡,美军舰队于8月8日下午向南退避,放弃了对登陆部队和正在卸载的运输舰队的掩护,从而为日军第八舰队的夜袭提供了条件。

8月7日下午,日军第八舰队从拉包尔启航,向瓜岛方向驶去,准备乘夜暗袭击盟军的运输船只,挫败其登陆行动。8日深夜,该舰队在瓜岛以北的萨沃岛海域与正在南区巡逻的盟军舰只遭遇,当即发起攻击。激战35分钟后,日军舰队击沉盟军重巡洋舰4艘,击伤重巡洋舰1艘及驱逐舰2艘。日军损失轻微。这次萨沃岛海战,是美国海军遭受的最严重的失败之一。虽然日军在该战中未攻击盟军运输船只,未能阻止盟军登陆,但它取得了重大战果,迫使盟军运输舰队未卸完物资便随同掩护舰队于9日上午全部撤离,从而将瓜岛的占领部队置于危险之中,致使整个“瞭望台”战役的完成推迟了数月。

8月10日,日军大本营决定派步兵第二十八团,即一木支队前往增援。8月18日,乘6艘驱逐舰自特鲁克抵达瓜岛附近海域的日军第二十八团先遣队,以1个步兵营和1个工兵连,共1000人乘夜暗在瓜岛东部上陆。该部队以为岛上仅有2000名美军,遂决定不等预定22日到达的后续部队,立即实施进攻,夺回机场和瓜岛。经过昼伏夜出的行军,日军一木支队先遣队于21日夜对机场附近的美军发起进攻。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反击下,到22日下午,包括指挥官在内的一木支队先遣队大部被歼,仅100余人得以退守上陆点。日军第一次夺回瓜岛的作战以失败告终。

二战纵横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日军不甘心其失败,动用联合舰队主力,准备实施第二次瓜岛争夺战。8月24日,日军输送登陆部队1500人,及护航的舰艇编队进至瓜岛以北200余海里处,日海军第二舰队则在其东面40海里处航行。两支舰队共拥有航母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24艘,以及舰载飞机177架。

当时,在瓜岛以东150海里处活动的为美海军第六十一特混编队部分兵力。该编队的巡逻机发现了日军第二舰队前方的轻型航空母舰,未看到在其后跟进的日军第二舰队主力。由于美“黄蜂”号航空母舰编队已返南方补给燃料,能同日军交战的只有2艘航空母舰。于是,弗莱彻将军决定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

当日下午,美舰队抢先对日军发起攻击,共出动30架轰炸机和8架鱼雷机,一举击沉日轻型航空母舰“龙镶”号。随后,美舰发现了日军第二舰队主力,当即派出舰载机前往迎击。由于未找到日军的主力航空母舰编队,只击中1艘水上飞机供应舰。与此同时,日舰载机也飞临美舰上空。经过激战,美军“企业”号艘航空母舰受创,17架飞机受损。日军90架飞机被击落、击伤。入夜,美特混编队撤离战场,日军第二舰队也退往特鲁克岛。但是,日军登陆输送队在驱逐舰护送下,利用夜暗继续向南驶去。25日黎明,美军驻瓜岛机场的岸基航空兵前往袭击。日军1艘运输船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巡洋舰受重创。日军被迫放弃登陆企图。

所罗门群岛以东海战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第三次大规模航空母舰作战,也是围绕瓜岛进行的第二次海上作战。尽管这不是一场决定性作战,却阻止了日军利用大量船只输送登陆部队上岛的活动。

在瓜岛机场美军航空兵的打击下,日军不得不放弃用速度缓慢的运输船运送部队,改用快速驱逐舰运兵。8月28日至9月2日夜晚,日军在夜暗的掩护下,分数批将川口支队和一木支队第二梯队共5000人送上瓜岛。其中除8月28日夜,首批驱逐舰运输队在瓜岛以北遭美军瓜岛飞机的攻击、暂停登陆行动之外,其余的夜间登陆均获成功。9月4日、5日和7日夜,日军又以同样的运输方式将青叶支队一部送上瓜岛。至9月7日,登陆日军已达8400人。

鉴于登陆成功,日军于9月12日夜兵分三路向瓜岛机场发起进攻。与此同时,日海军舰队奉命消灭附近海域的美军舰队,支援陆军在瓜岛的反攻,待夺取机场,日机立即进驻。然而,日军的行动已在美军预料之中。美海军陆战队兵力处于优势,在105毫米榴弹炮火力支援下,用迫击炮和机枪抗击来袭日军。日军当夜和次日均未突破美军防线,最终溃败,躲入丛林。日军伤亡1500多人。联合舰队在海上也一无所获,于14日撤回特鲁克岛。日军第二次反攻又以失败告终。

然而,弗莱彻的航空母舰编队却在珊瑚海遭到日军潜艇的沉重打击。8月31日,1艘日军潜艇用鱼雷击伤美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使其在尔后3个月的关键时期未能参加战斗。两周后,航空母舰“黄蜂”号和1艘驱逐舰又被日军潜艇击沉,1艘战列舰被击伤。这样,盟军在整个太平洋海域能够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只剩下“大黄蜂”号,没有受伤的战列舰只有“华盛顿”号。日军几次争夺瓜岛失败,兵力分散是原因之一。由于日军过低估计了美军在瓜岛的地面兵力,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把地面部队主力用于夺取巴布亚半岛和莫尔兹比的作战。如8月中旬集结在特鲁克岛的1.7万名地面增援部队中,竟抽调1.1万名部队加强新几内亚岛东部的作战,只把其余的兵力投入夺回瓜岛的战斗。

日军对盟军登陆瓜岛估计不足,仅把它看作是一次侦察行动,并认为即使是正式登陆,也不难夺回。因此,仍按原计划实施攻占莫尔兹比港、新几内亚、吉尔伯特群岛等要地的作战,企图在东南太平洋战区将莫尔兹比——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连成一线。

7月21日,日军横山先遣队及部分海军陆战队分别在新几内亚的戈纳和布纳登陆。7月28日,日军大本营下令,陆军南海支队迅速沿布纳——科科达——线前进,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攻占莫尔兹比。同时,海军陆战队进攻新几内亚东南角,配合莫尔兹比作战。

8月,盟军在瓜岛反攻,日本陆军仍将作战重点放在新几内亚方面。瓜岛战况日趋激烈,日军两线作战,顾此失彼。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乘机发起反击,9月5日收复拉比,日军仅撤出一半人员。随后,盟军加紧对新几内亚东部米尔恩湾等日军基地的进攻,使日军的补给和增援日益困难。与此同时,盟军全力对付莫尔兹比北面日军主力的进攻,至9月16日,终于将日军南海支队阻于欧文斯坦利山脉南麓、距莫尔兹比50公里的地方。

此时,日军在瓜岛的作战也屡遭失败,日军大本营遂决定,将作战重点由新几内亚转至瓜岛方向,一切为夺回瓜岛让路。9月18日,大本营命令南海支队停止进攻,再次翻越大山,撤回布纳固守。

同一天,大本营陆海军达成协定:

待陆军增援部队做好准备后,发挥陆海军的综合力量,一举夺回瓜岛机场;海军则尽力阻止美军对所罗门的支援。

至10月17月,日军在瓜岛的兵力已达15个步兵营计2.2万人、25辆坦克和各种火炮100余门。第十七集团军司令官也于10月9日率战斗司令部登陆瓜岛,准备亲自督战。

为了对付日军更大规模的反攻,美军不断向瓜岛运送兵力和物资装备。9月18日,将海军陆战第一师第七团4200人送上瓜岛,10月13日,陆军第一六四步兵团3000人也在瓜岛上陆。截至10月23日,美军在岛上的兵力达2.3万人,与日军大致相等。

为了压制瓜岛美军岸基航空兵,掩护陆军登陆,日本海军水面舰队多次试图夜间炮击瓜岛机场。10月11日夜,执行炮击任务的日军第八舰队与美军舰队在萨沃岛西北8海里处遭遇。在这场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美军击沉日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击伤巡洋舰2艘;美军损失1艘驱逐舰和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受创。此战阻止了日军当夜的炮击行动。但是,10月13日、14日和16日夜,日军战列舰、巡洋舰连续3次炮击瓜岛机场成功。

10月24日夜和25日夜,日军第十七集团军司令先后两次组织部队对机场发起总攻,但此时美军阵地已经大为加强。在美军强大火力的打击下,日军两次进攻均告失败。26日上午,日军司令官下令停止进攻,撤离战场,等待增援。

美军粉碎日军多次夺岛企图后,仍不敢掉以轻心,继续向瓜岛实施增援。11月4日,海军第二陆战师第八团在瓜岛登陆;11日,岛上美军第一陆战师的补充兵员登陆完毕;12日,美国陆军第一八二步兵团主力也登上瓜岛。这样,美军在岛上除了原先的海军陆战队1个师的兵力外,又增加了将近1个师的陆军部队,总兵力达2.9万人。

此外,还增加了许多大口径火炮和坦克等武器,大大加强了火力。岛上航空兵兵力为5个陆战队飞行中队、4个海军飞行中队和1个陆军飞行中队。

日军在经历10月份的惨败后,其统帅部一度产生动摇,认为争夺瓜岛之战得不偿失,但最终还是决定投入更大的兵力,坚决夺回瓜岛。

11月6日,大本营陆海军部达成东南太平洋作战的协定,规定为确立东南太平洋的优越态势,首先必须夺回瓜岛等所罗门群岛南部要地。为此,组建陆军第八方面军,下辖第十七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分别担负夺回瓜岛的作战和随后的新几内亚方面的作战任务。方面军另直辖1个师。海军则以第二、第五和第八舰队主力及第十一航空舰队协助陆军作战。

日军计划于12月下旬完成一系列航空基地的建设,尔后以大规模空战夺取制空权;至1943年1月中旬,完成对瓜岛的大规模兵员与作战物资的输送。完成上述作战准备之后,于1月下旬开始发动总攻。

然而,日军在作战准备阶段便连遭挫折。从10月底开始,日军就加紧向瓜岛运输兵员物资。至11月12日,岛上的日军部队居然超过美军兵力1000人,达3万人。但是,这种小规模的逐次增兵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满足不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因此,日军决定再次使用大型运输船队,在海军护航舰队和航空兵的掩护下,将第三十八师主力及第十七集团军直属部队共计1.3万人送上岛。

此时,盟军也准备将6000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送上瓜岛,为此,调集了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8艘,为7艘运输船扩航。

11月12日晚,美军两栖编队司令特纳获悉,日炮击编队正向美军接近。为挫败日军对机场即将发起的夜袭,特纳从护航运输队的护航舰只中抽出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在海军少将丹尼尔·卡拉汉的指挥下前去迎战,由此拉开了历时3天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的序幕。

双方经过30分钟激战,盟军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4艘沉没,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2艘受创。日军战列舰1艘和驱逐舰2艘沉没。13日凌晨,双方撤离战场。在这次海上夜战中,日军编队占有绝对优势,但美军编队仍完成了任务,迫使日军战列舰编队撤退和护航运输队返航。

14日,日军运输船队在护卫编队掩护下再次出航,进至瓜岛西北海域,遭到美军舰载飞机和岸基飞机108架次的攻击。结果,日军11艘运输船有6艘包括运载的6000人被击中,沉入海底,1艘受重创返航,其余4艘虽然到达瓜岛,但在15日也被盟军炮兵和航空兵击毁,只有2000人和少量弹药与补给品得以上陆。日军护卫编队被击沉巡洋舰1艘,被击伤巡洋舰3艘。与此同时,日军还派出战列舰1艘、巡洋舰4艘和驱逐舰9艘,再次前往炮击瓜岛机场。

14日夜,该编队在萨沃岛附近海域与盟军前来截击的编队遭遇。双方经过50分钟的交战,日军战列舰1艘和驱逐舰2艘遭重创后自行沉没;盟军战列舰1艘和驱逐舰2艘受创,驱逐舰2艘沉没。

经过3天的海战,盟军共损失巡洋舰2艘、驱逐舰7艘,受创巡洋舰3艘、战列舰1艘、驱逐舰4艘;日军共损失战列舰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运输船10艘,被击伤巡洋舰3艘、驱逐舰6艘。

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不仅是瓜岛争夺战中的决定性一仗,而且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具有决定性意义。该战的胜利标志着美军已完全掌握了瓜岛战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从防御转为进攻。而日军在该战中的惨重损失则动摇了它夺回瓜岛的信心。

12月31日,日本大本营陆海军部在御前会议上决定:停止夺回瓜岛的作战;在1943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期间,尽一切手段撤回瓜岛部队;尔后,确保新乔治亚岛、伊沙贝尔岛以北的所罗门群岛。

相对瓜岛而言,新几内亚东部更为重要。该地一旦丧失,盟军以此为基地的航空兵将对拉包尔形成更大的威胁,进而可能从根本上瓦解日本在东南太平洋的战略防御体系。于是,日军在讨论放弃瓜岛的同时,又将作战重心重新移向新几内亚方面,企图通过增援,稳定戈纳——布纳地区的战局。

但是,在盟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日军已无回天之力。至11月下旬,盟军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对戈纳——布纳一带的日军形成包围,并将其分别压制在背靠大海、互不相联的几个地点。12月上旬,盟军再次发动全面攻势。12月8日攻占戈纳,1943年1月2日攻克布纳。1月20日,盟军消灭了戈纳与布纳之间的萨纳南达地区的日军,取得了新几内亚东部反攻的胜利。

与此同时,困守瓜岛的日军,至12月中旬,几乎断绝了海上补给,不仅得不到武器弹药,连日常生活也难以维持,除少量口粮外,只能靠草根树皮度日。此外,还要疲于应付兵力已达5万的岛上美军部队的打击。从1943年2月1日至7日,日军集中了20艘驱逐舰,在航空兵和潜艇的掩护下,将瓜岛处于半饥饿状态的近1.2万名残存部队分3批撤出。至此,历时6个月的瓜岛争夺战以日军失败告终。

通过瓜岛战役,盟军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两支部队分别夺取了日军赖以继续扩大侵略的前进基地,开辟了通往拉包尔的两条反攻道路,实现了太平洋海域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为此后全歼日军海上力量,进攻日本本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53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