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6-27 23:16:39 0


德国制造“格莱维茨事件”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0分,德国空军正式开始轰炸波兰的空军基地。5分钟之后,地面部队越过德波边境,进入波兰境内。同时,一艘德国战列舰出现在清晨的薄雾中,开始轰炸位于韦斯特普拉特的波兰要塞。

在前一天夜里,战争的序幕徐徐拉开了。德国为袭击波兰炮制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格莱维茨事件”。

那么,格莱维茨事件是怎样出笼的呢?在1939年8月22日,一群排列整齐,穿着耀眼制服的德国陆海军的将军在聆听着阿道夫·希特勒的训示。希特勒把他们召集到奥伯萨尔茨堡他的一个乡村隐秘居所,简短地下达了发动战争的命令。

希特勒说,波兰将遭受集结在其边境的150万军队及数以百计的装甲部队的攻击。进攻日定为9月1日。进攻发动时刻:凌晨4时30分。目标:彻底摧垮波兰。

不久,德军首脑们获悉了希特勒突然提出的代号为“希姆莱行动”的计划。至少希特勒认为,这一计划将提供“一个血腥的挑衅”,向德国人民证明:是波兰率先挑起了事端,希特勒动用国防军是为了报复波兰的“无礼”。

希特勒精心策划的阴谋是由党卫队的头目、精于阴谋策划的海因里希·希姆莱一手操作的。希姆莱最信任的年轻的党卫队军官阿尔弗雷德·瑙约克斯负责具体实施,瑙约克斯已做好准备制造令人瞠目的骗局。他在距离波兰边境很近的小镇——奥潘林藏了6天。8月31日中午,柏林当局突然电令瑙约克斯当天采取行动。

12名代号为“罐头货”的德国囚犯被带出监狱,换上波兰军服,送往奥潘林。由党卫队一名发誓保密的医生给他们实施了药物注射。

瑙约克斯和他的党卫队人员也穿上了波兰军服。20时,他们和那几个被麻醉了的囚犯抵达格莱维茨电台外围,这里距波兰仅几英里。

由瑙约克斯发回的电报显示,他的随行人员将囚犯带到目的地,并一一将其枪杀。随后,瑙约克斯和他的随行人员冲进电台,向天花板连续射击,其中一个能说一口流利波兰语的党卫队员通过无线电发射器高呼挑衅性的口号。最后,党卫队员从那里迅速逃离。

第二天清晨,德国报纸摄影记者和报道记者涌向格莱维茨电台。几小时后,整个第三帝国的所有出版物都登载了被“守卫电台的德国士兵”击毙的“波兰士兵”的照片,激起民众的强烈义愤。这样,希特勒找到了入侵波兰的借口。9月1日黎明时分,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侵略者”的大规模“反击”。

纳粹军队入侵波兰国土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伊始,德国空军就立刻开始执行轰炸任务。

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彻底摧毁波兰的空军力量。波兰所有的主要军事基地都遭受了猛烈轰炸,德国空军所到之处的所有地面目标也都遭受到了重创。

波兰飞机迅速投入到空战之中,但这些飞机要么被击落,要么被逐出战场。波兰军队的旧式战斗机比起德国空军的“梅塞施米特”109型战斗机来说,简直是麻雀遇到鹰。

据德国低空侦察机报告,波兰的轻型防空武器和小型炮火的威力还是相当强的,不过对高空中飞行的德军飞机无能为力。

德国人没有想到,波兰空军第一天并没有被德军打垮,相反,他们继续竭尽全力发动反击。保卫华沙的空战进行了3天。

波军巡逻战斗机飞过了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去轰炸东普鲁士。但是9月3日,波兰空军开始溃败瓦解,此后,德国轰炸机畅通无阻地横扫整个波兰。

波兰空军被击败后,德国空军集中兵力打击地面目标。德军打击的重点是公路、桥梁、铁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后来,德军轰炸机还轰炸了波兰的政府机关、厂矿企业。

大批波兰军队企图抵挡德军的地面进攻,但遇到了德国空军几乎一刻不停的轰炸。德国空军也没有放过波兰的民用目标,华沙在战争第一天就遭到狂轰滥炸。

9月1日清晨,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两支部队采取行动时遇到大雾,这样的天气虽然有助于掩护行动,但也造成了军队内部相互开火的混乱局面。

第四集团军从波美拉尼亚直接向东推进,以阻断波兰走廊,而第三集团军则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西南部,一路挺进南部,攻打波兰首都。

在波兰走廊更往北的地方,尽管沿波罗的海海岸线有波兰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继续抗击,但是但泽地区波兰军队却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但泽很快就被德军一个步兵旅拿下了。

入侵第一天,在海因茨·古德里安的第十九坦克军的掩护下,德国第四集团军一路势如破竹。德国统帅部预计波军将会撤退到布雷河建立起防线。

但当9月2日德军坦克穿越布雷河的时候,却只遭到了微弱的抵抗。在此期间,曾发生一个问题:第十九军的坦克燃料和弹药这时已经用光,曾一度陷入了困境。

后来成为赫斯第三集团军情报军官的冯·梅伦廷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战役一开始,我才知道在真正的战争条件下,即使一个受过良好军事训练的人也会感受到激动和紧张。有一架低空飞行的飞机在战地司令部的上空盘旋,每个士兵都顺手抓起武器朝这架飞机开火。一位空军联络官跑过来,要求停止射击,他对这些激动过头的士兵说,那是一架德国指挥飞机——一架老牌的‘弗斯勒’式飞机。飞机着陆后,从里面走出了直接指挥我们的空军将领,而他并不感到这件滑稽的事情有什么好笑。”

面对德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打击,惊惶失措的波兰波莫瑞军团已是只有招架之功。在9月1日的交战中,一支德国步兵遭到了波兰第十八骑兵团的袭击。在战争过程中,波兰军队很快就发现自己已被德军的装甲车包围。经过激战,波军伤亡惨重,波军指挥官马萨特勒兹上校阵亡之后,剩余人员仓皇撤退。

后来,这次战斗就演变成了波兰骑兵进攻德军坦克这一传奇故事。在这场战役的后期,波兰山地部队曾多次与德国步兵交火,而且也确实有过德军坦克进攻波兰骑兵部队的事发生。

德国第三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进攻华沙时,遭到了莫德林军团的暂时阻拦。莫德林军团在姆瓦瓦地区拥有防御阵地,并坚持抵抗了3天,直到德国迂回包抄他们后才不得不向南撤退。

负责其他地区军事行动的军队也被派给第三集团军,当该集团军向西进攻波兰走廊时,在维斯拉河的一个城镇格罗坦兹遭遇了波兰军队猛烈袭击,再往北,德斯查河附近的一座大桥也被波兰军队拆毁了。但是,德军熟练掌握了浮桥的架设,他们很快在维斯拉河畔的梅威又架上一座桥。

9月3日,第三、四集团军会师诺因比格,包围了波兰走廊北部的波兰军队。与此同时,德军开始将溃不成军的残余的波莫瑞军队逼回至布罗比格。

布罗比格市聚居着很多德国人,当德国入侵的消息传到这里后,他们发动了叛乱,波兰军队和其他波兰人民在镇压这次叛乱的过程中,不乏流血事件。这次镇压活动几乎成为所有德国媒体和电台的头条消息。

这次战争重新点燃了德、波两国之间由来已久的积怨。希特勒和纳粹的宣传机器无疑是给这种敌对关系火上浇油。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一周,希特勒对他的高级将领发表了一次演说,具体说明了他将怎样派遣党卫军部队到波兰“毫不怜悯地杀死所有波兰的男女老幼”。希特勒对斯拉夫民族的极端仇恨演变成对波兰的疯狂杀戮。

9月4日至5日,波特沃斯基将军指挥的波莫瑞部队的剩余人员开始向华沙撤退。在3天时间里,这些筋疲力尽的军人们第一次没有遭到德军的围追阻截而安全后撤。德国第四集团军的大部没有沿维斯拉平原继续追击波兰军队,而是重新向东部部署,他们紧跟在第三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之后,进军东普鲁士,从北面和东北面向波兰逼近。

龙德施泰特将军指挥“南方”集团军群负责消灭驻守在西里西亚边界的波兰军队,并从南面夺取华沙。

9月1日上午,整个波兰南部地区晴空万里,德军侦察飞机可以毫不费劲地看到部署在西里西亚边界的长长的德国军队。中间是龙德施泰特将军率领的第十集团军。从它的7个机械化师跟在6个步兵师之后的强大阵容可以看出,该军团是各支入侵波兰队伍中最为强劲的,同时也说明它是领导德军先遣部队进攻华沙的核心力量。

从左翼保护第十集团军的是第八集团军,它的目标是攻占罗兹。第十四集团军是德军先遣部队的右翼,它的任务除了要保护德军入侵部队的南翼之外,还负有攻克克拉科夫和加利西亚工业区的任务。

德国“南方”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已深入波兰境内24千米。由汉斯·冯·卢克率领的侦察连就是这些率先跨越德波边境的先头部队的其中一支力量。

下面这段话描述了德军进入波兰境内是何等地轻松:

我们与装甲兵侦察连一起行动,边境上只有一个海关官员在防守。当我们的一个士兵走近他时,这个吓得半死的人打开了国界栅栏。

我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这样踏进了波兰国土。方圆数里,看不到一个波兰士兵的影子,尽管他们可能一直在为德国“入侵”做准备。

但是第二天德国入侵部队就没有再遇到这等好事情了,德军前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波军原想沿瓦尔塔河和向南到钦斯特切斯一带建立防线,但德国突袭所造成的混乱和对德军强大力量的恐惧,使波军的设想变得不可能实现。

9月3日一早,辛斯特切斯就被第十集团军占领了,德国机械化部队还夺取了架在瓦尔塔河上的桥头阵地。第十四集团军对克拉科夫向南发起了进攻。

其余的山地部队开始穿越斯洛伐克境内的喀尔巴阡山脉中的关隘,德军从两面包围了防卫克拉科夫的波兰军队。

英法口头承诺宣而不战

波兰最高指挥部意识到波军在南、北两线有可能全军覆没,于是在1939年9月5日,最高指挥部下达了向维斯图拉河总撤退的命令。但第二天,这一命令又变成进行新防御的政策。

这条新的防御线是从东北方向的纳雷河到维斯拉河,最后到达桑河。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此时在前线已经大败,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波军被肆虐的坦克纵队和德国空军击毁之前,把尽可能多的军队撤退到相对安全的东部地区。

前3天的战斗对波军最高指挥部来说,无疑是一次让人心悸的打击。如果要挽救波兰这个国家,这时西方盟国的支援比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

德国入侵波兰的消息传到世界各国后,法国继续奢望以调解的方式阻止战争蔓延,甚至要求请墨索里尼来主持一次国际会议以解决波兰危机。

英国政府认识到德国对波兰的进攻即意味着欧洲战争,9月1日和2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试图说服法国下决心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9月2日晚,张伯伦在本国议员的集体施压下,命令英国驻德国大使尼维尔·亨德森爵士于次日上午9时向希特勒递交一份最后通牒。这份通牒要求德军必须立即停止进攻,并于当日上午11时以后开始从波兰撤军;否则,英国将向德国宣战。

当亨德森的声明传到希特勒那儿时,这位德国元首坐在那儿“面色铁青”。而后,希特勒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大发雷霆,他问:“现在几点?”

那时已过了英国提出的最后时限了,希特勒决定孤注一掷,无视英国的警告。

9月3日上午11时,张伯伦通过广播向英国人民宣布了一个悲壮的消息:英、德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当天晚些时候,法国也随英国之后发表了声明,宣布法国对德宣战。中欧地区的边界争端最终发展成为一场欧洲大战。

1939年5月,法军总司令莫瑞斯·甘末林将军曾向波兰最高指挥部保证,一旦德国进攻波兰,法国军队将在战争开始后不迟于15天的时间里进攻德国。

但对波兰来说,按照德军入侵的速度,即使法国真正遵守诺言对波兰提供援助,恐怕也为时已晚了。

为了表面上做做样子,1939年9月7日,法国军队开进德国境内的萨尔地区。也许是为了避免人员伤亡,或是胆小怕事,法军这次进攻行动显得迟缓,好像没有把战争完全放在心上,到12日萨尔进攻被令停止时,法军仅前进了8千米。

在萨尔,法国军队在1939年10月4日撤退之前,一直采取防御战略。尽管波兰最高指挥部对盟国的援助也未抱多大期望,但1939年9月,英、法无所作为,也着实让波兰人长了见识。

英、法对德宣战影响到了此后德国对波兰的战略部署。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首脑们担心英法盟军可能会在西线发动进攻,所以,他们不想让大批德国军队深入到波兰境内。

陆军总司令部认为,如果英法盟军真的发起进攻,那么德国的精锐部队必须尽快向西转移。

与陆军总司令部意见相左,德军地面部队的指挥官则希望在华沙以西的地方对波兰军队实施围而歼之的战略。

德国“北方”集团军总指挥博克将军就持这种意见,他准备重新部署第四集团军,使其越过东普鲁士到第三集团军左翼的新阵地,以阻止波兰军队在华沙以东建立新的防线。

博克将军的提议非常大胆,陆军总司令部认为德国在西线后方地区面临新的威胁的情况下,这样做过于冒险,因而否决计划。

接下来,经过一番争辩后,终于在1939年9月5日达成了一项妥协方案。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同意由古德里安率领第十九装甲军越过东普鲁士,从纳德河方向进攻波兰军队。第四集团军的其余部队将沿维斯拉河右岸把波军赶向华沙。

不可一世的古德里安装甲军团和机械化部队是一支极富战斗力的军队:古德里安指挥着4个机械化师,第三、第四坦克师和第二、第二十摩托化师。

博克在战术实施和后勤管理都放权给古德里安,所以这支部队比其他部队更富有战斗力。

第十九军团不受步兵缓慢的影响,因此它可以像一支完全独立的机械化部队那样行动,这样的部队在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支。原本在先头部队中间位置的第十集团军的机械化师,也开始绕过坚固的防守点和大批向华沙方向撤退的波兰步兵,全速行进,超过了前面的步兵军队。

让波兰高层指挥部门惊慌的是,德国坦克部队总是抢先行进在波兰撤退的步兵前面。这样一来,波兰指挥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组织他们的逃军。

坦克部队后面或旁边紧跟随的是战地工兵,任务是排除一切障碍,其中包括拆除波军布置的陷阱和搭建桥梁。波军原以为境内的许多大河会减慢德军先头部队的前进速度,但他们没想到德军的战地工兵个个都是搭建浮桥的高手。

保罗·施特斯曼就是这样的一个工程师。尽管他并不想参军,但建筑师的背景身份使他成了一名工兵。每当需要渡河时,他就必须赶在先头部队的前面组织架桥。

下面是施特斯曼记述第一次在波军的炮火下建桥的情景:

我们带着木材,坐着橡皮艇前行,各式的枪炮向我们袭来。

即使是我们自己人向隐蔽在树林或村庄里的残垣断壁中的波兰军队射击时,我们也感到十分恐惧。我们冲向河中央,用许多绳子捆缚住漂浮不定的树干和木排搭建浮桥。

这时,炸弹、枪炮激起的尘土在我们的头顶上飞扬。在我们的步兵过河之后,我们又必须为坦克搭建一座更结实的桥。但当我们刚刚前行到深水域的时候,一挺机关枪向我们猛烈开火,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被打死了。我看见他掉进水里,漂向远处,但我却无能为力。

我们跳进水中抓住橡皮艇的两舷,这些橡皮艇有些地方已经被打穿,正在一点点报废。我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但我害怕极了,几乎说不出话来,耳边只有巨大的声响。

过了一会儿,敌人的炮火逐渐减弱,我知道一定是我们的俯冲式飞机收拾了敌军。我们继续架桥,终于建好了一座能够让士兵通过的桥。我们刚刚放好最后一块木板,士兵们就冲上了桥,迅速过了河。就在那时,我朝四周一看,才发现我们的指挥官和其他几个人都不见了。对我们这些战地工程兵来说,面对着敌军的猛烈进攻,建造一座浮桥是多么困难呀!

1939年9月5日,德军渡过了皮利查河。第十集团军开始改变前进方向,转向东北方向,朝华沙和维斯拉河进军。

就在这时,德军接到情报说,波兰军队在一片混乱之中组建了一支新军队,以拉多姆为基地。这支军队来源多样,其中包括从克拉科夫撤下来的军队和布鲁斯军团的总预备役部队。

波兰孤军奋战一败涂地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龙德施泰特命令第十集团军总司令赖歇瑙上将从三个方向包围拉多姆附近的波兰军队。

赖歇瑙的意图明确,摧毁德军主要目标——部署在华沙和维斯图拉河之间的最后一支波军主力。1939年9月8日,战斗正式开始,第四、第十四和第十五集团军参加了此次战斗。

波兰军队奋起反抗,但在空军的帮助下,装备精良和训练有素的德国军队毫不费力地打垮了波兰军队。9月11日,德军占领了拉多姆,同时还俘获了近60000名波兰战俘。

9月8日,进攻拉多姆的战斗仍在继续。第十集团军的坦克部队抵达维斯拉河,夺取了位于布莱威的一个重要桥头,紧接着又夺取了古拉卡卢瓦桥头堡,波军最高指挥部门企图在这条主要河道上建立一条防线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当德国步兵赶上坦克部队的时候,装甲部队显然要在维斯拉河东岸继续采取行动了,攻占华沙的“殊荣”落在了莱因哈特将军率领的第四装甲师的头上。莱因哈特的坦克已于9月8日晚抵达华沙郊区,他下令于次日进攻华沙。

从第二天上午7时开始,在炮兵师的协助下,德军坦克开始进攻华沙,但他们遭遇到波兰军队的猛烈抗击。经过3小时的战斗,德军先头部队才停止前进,这时德军指挥官下令撤退。通过此次进攻,德军认识到没有装甲部队掩护,攻克华沙是十分困难的。

德军第十四集团军群经过重组之后,向南攻陷了克拉科夫。机械化装备的第二十二军越过多瑙吉克河向东进军,以阻拦向维斯拉河东岸逃跑的波兰军队。

9月9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下令第二十二军团突破波军在桑河一带的防线,北征海乌姆,与从东普鲁士向南进攻的古德里安第十九军团会师。这样一来,第二十二军团和第十九军团就形成了钳形攻势,可以完成对华沙东面波军的包围。

位于德国第十集团军北面侧翼的第八集团军向前顺利推进,直通罗兹。这样一来,第八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就暴露在波兰波兹南集团军的面前。

德军前线部队奉命保护第八集团军暴露在外面的侧翼部队,后来又有两个后备步兵师前来增援第八集团军,组成了希南斯军团。不过此时,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和先头部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来自波兹南集团军的潜在威胁。

当前线战斗席卷波兰大部分地区时,仅有库泽巴将军指挥的波兹南集团军尚未投入战斗。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决定绕开这支波兰军队,迅速地插到波兰的心脏地区。

在波兰军队搞清了德军先头部队的真正意图以后,库泽巴请求波军最高指挥部允许他的部队从南侧袭击正在东进的德国第八集团军。

库泽巴的这一请求遭到了斯密格莱·利兹元帅的拒绝,这位元帅想要在维斯拉河一侧集结尽可能多的军队。因此,波兹南集团军开始向东面的华沙方向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波兹南军队遭到了德国空军的打击,但没有遇到德军地面部队。与此同时,波莫瑞集团军的余部也在向华沙方向撤退。这两支部队在位于波兹南和华沙中间位置的库特诺会师,该市是个重要交通枢纽。

9月8日,库泽巴又一次请求上级,允许他指挥波兹南集团军和波莫瑞集团军进攻德国第八集团军。波兹南集团军和波莫瑞集团军还是一支数量可观而且总体上编制完整的军队,它由10支步兵师和两个半骑兵师组成。

虽然波兰军队的任何进攻都会延缓东撤,但倘若不反击,他的军队还会不断受到比他们跑得快的德军坦克的侵袭,很明显,反击比不反击更有利。

波军最高指挥部别无选择。他们推断,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可能会从总体上减慢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先头部队的进军速度,从而给其他波兰军队一个喘息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撤退并重新集结。

思忖再三后,波军最高指挥部最终批准了库泽巴的请求,同意对德国第八集团军发动反击。原来负责保护第八集团军侧翼的希南斯军团已经被加速前行的德军先头部队主力抛在了后面。

当第八集团军接近布祖腊河时,它的侧翼保护部队主要是第三十步兵师。该师部署在第八集团军前面32千米处,没有处在发动协同防御的有利位置。

9月9日,在布祖腊河东南方向,波兰军队开始反击,这也是整场战役中波军唯一的一次主要进攻。

次日,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接到第三十步兵师报告说,该师已遭波军进攻,人员伤亡严重,正在被迫后退。9月10日、11日,布祖腊战斗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

尽管波军迫使德军后退了,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食物、军火弹药和其他军事供给短缺的问题。一位参加此次战斗的波兰军官记述了当时他和士兵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

在马路上和建筑物的废墟中,到处都是德军士兵的尸体。我命令士兵们搜查死去的德军士兵的裤兜,希望能找到我们急需的地图。

最后,我们的搜查总算有所收获:我们在一名死去的士兵口袋中找到了一张布罗卡—索哈切夫地区的地图。对我们来说,这是整场战争中最有价值的战利品了。

波兰军队在布祖腊的反击的确让第八集团军大为震惊,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慌乱。德军司令部下令抵挡住波军的进攻。在“南方”集团军的司令部里,龙德斯泰特和参谋总长曼施坦因认为,波军的进攻并不是个大问题。

相反,这次进攻恰好给德军提供了一次有利时机,让德军可以完成原来陆军总司令部制订的摧毁维斯拉河两岸波军的计划。到目前为止,在库特诺附近已经集结了大约17万人的波兰军队,如果能包围、遏制和摧毁这些部队,那么就会一举消灭掉三分之一的波军地面部队。

德国军队需要重新部署对付波军的反击,怎样经济而又迅速地调动、部署如此庞大、复杂的队伍,是对德军高层参谋人员能力的一次真正考验。

9月11日,勃拉斯科维兹将军奉命指挥这次军事行动,他从右侧的第十集团军和从北方开来的第十四集团军中抽调兵力补充、配合作战。

这样一来,第八集团军的规模在一夜之间几乎增加了一倍:一个司令官指挥着6个军。德军为准备即将来到的战役而暂时减轻了对驻守华沙的波兰军队的压力,同时,德军也减小了在维斯拉河地区的军事行动规模。

9月12日,库泽巴将军得到情报:罗兹军团的残部正在向莫德林方向撤退,他们的军队已没有会合的希望了。更糟的是,据说德军正在库特诺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波军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库泽巴部队也面临被剿灭的危险。

9月12日,波军向东南发起进攻,希望冲出包围。在突围过程中,德军虽然丧失了一些地面军队,但却扎紧了包围圈。

到9月15日,波军的进攻已精疲力竭。同日,德国第十集团军奉令向北推进,在华沙以西切断从库特诺袋地区逃往波兰首都的所有退路。

9月16日,波兰军队又一次奋力向东北方突围,以期渡过维斯拉河后到达莫德林。但这次有计划的突围又一次被击退,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这次战斗使德国第八集团军进一步缩小了库特诺口袋地区,波军被逼退缩到越来越小的地区,他们再也无力应对德军的空中打击。

9月17日,德国空军暂停了对华沙的轰炸行动,转而集中兵力进攻库特诺口袋地区。在该地区,德国空军共投下了300多吨的炸弹,被困波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9月18日,波军的防御部队开始瓦解:当天就有40000波兰军队被德军俘虏,最后两支企图突围的波军师也被守卫华沙通道的德国第十集团军歼灭。

只有一小股波兰军队突出包围,而且许多也是依靠卡尼彼诺斯森林的掩护才逃掉的。这样一来,波兰军队就逐渐分裂成一些独立的小分队,最多也只能进行游击战争了。

虽然希特勒曾因为进军华沙的先头部队速度缓慢而斥责了他的属下,但对德军指挥总部来说,布祖腊战役的胜利是里程碑式的,它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在康奈的汉尼巴尔战役,该战役曾被普鲁士参谋官研究达数十年之久,曾被当做军事胜利的标准。

而对普通的德国士兵来说,布祖腊战役却是一场极为激烈的战斗。时任党卫军武装部队下级军官的库特·迈尔就曾跟随第四装甲师参加了这次战役。

尽管迈尔是一个激进的纳粹党成员,但他还是对波兰士兵深表敬重:“我们否认波兰军队的勇敢是不公正的,我们在布祖腊打的每一场战斗都是靠着极大的凶狠和勇气来完成的。”

当在库特诺口袋地区的波军还在奋勇杀敌的时候,波军最高指挥部采取了最后一项权宜之策:把所有军队撤退到波兰东南部,组成“罗马尼亚桥头堡”,尽管德国第十四集团军一直在沿喀尔巴阡山脉的北麓向东推进,以利沃夫为中心的波兰的东南部地区仍然作为建立新防线的最后一块地区。此外,该地区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接壤,是重要产油区。

在9月9日夜间,北方战场上莫德林军团和纳雷军团开始撤退,德国第三集团军紧随其后。在第三集团军东侧,古德里安的第十九军团在两支波兰军团中间打开了缺口,纳雷军团随后发起反攻,但很快被击退,波军人员伤亡严重。

与此同时,德军第十九军团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坦克师也都遇到了燃料和弹药短缺的问题,这种战争损耗让德军装甲车辆进退两难。此时,只有古德里安的小型装甲部队还保持着充足的火力和相当的机动性,能够做到长驱直入。

古德里安想让他的坦克部队沿布格河以东向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方向挺进,但陆军总司令部主张采取谨慎行动,将其装甲部队部署在比较远的东部。

古德里安最初的计划是要向南推进,夺取谢德尔兹,但由于陆军总司令部认为波军正企图建立“罗马尼亚桥头堡”,所以他不得不改变想法。古德里安没能获许按其原计划沿布格河东岸进军波兰南部,但这使他最终完成了从侧翼包围波军最后防阵地的任务。

9月14日,第十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到达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边缘地区,这里是德国“北方”集团军在波兰最东面的一个目标。

9月15日,德军攻占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尽管波军守卫部队在此建造了一个防御工事,而且还击退了德国第十装甲师和第二十摩托化步兵师的几次进攻,但还是未能阻拦住来势凶猛的德国军队。

9月17日,当守卫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企图突围的时候,德军步兵师终于撕破了赛特德尔防御工事。德军第三装甲师南进抵达弗沃达瓦,以期与“北方”集团军中前往东北方向的坦克先头部队会合。

尽管这两支从华沙东面夹住波兰军队的“大钳子”并没有真正合拢,但它们仅相隔几千米,而且可以通过电台保持联系。钳形攻势真正接头是在进攻华沙时,两支部队的一部分在波兰首都以南维斯拉河的古拉卡卢瓦桥头堡得以会师。

苏联军队突然开进波兰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1939年9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致电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建议苏联军队进入波兰东部地区。

9月17日,当德国第十九军团攻陷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时候,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

苏联的这一行动不仅完全出乎波兰人的意料,而且也让德国军队大为吃惊。因为他们都还对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一无所知。

苏联起初并不知道德国何时入侵波兰,所以对德军进攻的惊人速度颇感意外。但是斯大林想要确保苏联对波兰东部的控制,并在德国占领的波兰和苏联领土之间建立一块缓冲地带。

莫洛托夫奉命告知里宾特洛甫,苏联将在有充足军队可以部署的情况下进入波兰,这一天就是1939年9月17日。

苏联进入波兰的部队分为两个方面类似于集团军的部队,总共有20多个步兵师、15个骑兵师和9个坦克旅。白俄罗斯方面军由陆军司令科瓦廖夫率领4支小部队组成,任务是占据从布列斯特一利托夫斯克以北到立陶宛边界的波兰领土;乌克兰方面军由陆军司令铁木辛哥率领3个军,任务是进入普里皮亚特河以南的波兰领土,其中利沃夫是它夺取的目标。

在乌克兰方面军最南面的一支部队是第十二军,这是一支机械化部队,它的任务是阻拦企图撤退到南面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安全地带的波兰军队。驻守东部的波兰军队仅由国民自卫队、边防警备部队和一小部分预备役骑兵组成。

起初,波兰军队还以为苏联红军是来帮忙的,尤其是他们看到苏军避免与波兰军队发生直接冲突时。但是随着苏联红军向波兰内地深入,形势也就趋于明朗化了:红军所到之处,波兰军队都被俘获,然后很快被解除武装,如果遇波军抵抗,就会随时爆发战斗。

苏军落井下石的进入无疑使已经面临绝境的波军最高指挥部雪上加霜。苏军到达利沃夫右侧,波军在该地建立任何形式的桥头阵地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

因此,波军最高指挥部命令所有军队撤退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越过德国进攻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来;但面对苏联军队,最高指挥部的命令是,除非被苏军阻拦,否则就尽量悄悄绕过他们的部队。

1939年9月17日,波兰总统和政府官员都逃往了罗马尼亚。鉴于罗波两国从前存在友好关系,很多波兰人跑到罗马尼亚寻求战争避难。

但就在第二天,由于德国通过外交手段向罗马尼亚施加了强大压力,逃往罗马尼亚的波兰难民纷纷遭到拘留或被遣送回国。

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的突然行动给德军带来了一些特殊难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苏德两国将沿纳雷河-维斯杜拉河-桑河一线分治波兰,因此苏联红军进入波兰后,就告知德军应撤离到该线以西的地区。

但9月17日,大多数德军还在该线以东忙于肃清波兰剩下的反抗部队。如果此时撤离,波兰军队就有机会撤退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寻求避难。

苏联红军突然侵入所带来的另一个深层的问题,就是让两国的士兵很难区分敌友。在很多场合,德军和苏军相互开火,造成了双方人员伤亡。

但是,这样的事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一般说来,德军的撤退是井然有序的,而且苏、德两国军队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友善关系,在两国的宣传资料中也记载了许多这样的事件。

例如,1939年9月22日,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德、苏两国装甲部队联合游行之后,立刻举行了由两军最高指挥官古德里安将军和克里沃斯基将军参加的宴会。

对于驻守波兰南部的德国第十四集团军来说,执行撤退决定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因为该集团军肩负着阻止波兰军队大批涌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重任。

9月10日,德军围攻了古城普热梅希尔。与此同时,第十四集团军的大部正向利沃夫推进。9月12日,德军第一山地师抵达该市,但遇到了波军的顽强反抗,德军因此不得不采取有限军事攻击。赞伯斯克高地俯临利沃夫,9月13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力图占领这一关键阵地。次日,利沃夫即被包围。

9月20日,德军对利沃夫的包围仍在进行。此时,龙德施泰特下令第十四集团军放弃占领利沃夫,将其交给苏联红军处理,并向西移动以做休整。然而,出乎德军意料的是,利沃夫并没有落到苏军手中。就在德军打算撤离的时候,守卫利沃夫的波兰部队戏剧性地突然向德军投降了。

当德国第十四集团军向西撤退的时候,遭遇了向南行进的波兰军队。双方发生了几次交战,但大量波兰军队绕过德国军队,撤退到了安全地带。

据斯维克茨基上校的叙述,当时约有60000波兰军队抵达了匈牙利,30000人越过边境到了罗马尼亚北方,还有15000人的军队到达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

后来这些逃亡的军人大部分都去了法国,他们在那里又组建了一支新编波兰军队。这些波兰军队饱尝了战败和亡国的痛苦,这种痛苦伴随着他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在波德斯加·乌尔伦旅任团长的陆军中校吉勒茨基记述了他在1939年9月19日进入匈牙利的情景:

在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穿过秀美的山区,踏上了外国的土地。队伍中的气氛不胜悲哀。我手下的副团长公然抽泣起来。

我们行进了数个钟头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在穿过峡谷,前往韦什库夫茨基的路上,到处都是翻倒的车辆和烧掉的文件。

骑摩托车到前方探路的团副官回来报告说,前面好几千米的路上都没有人。当我们走到离边境只有很短一段距离的时候,遇到了一队前进的人和几百辆汽车,再往前是一些山峰和峡谷,然后我们就到边境了。

一位热情的匈牙利陆军少校走上来打招呼,他还让我们转告那些长枪骑兵们,他们将在匈牙利过上自在的生活。

德军从波兰东部撤退以后,德国第三、第十和第八集团军可以全力对付尚未被占领地区的波军。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波兰依旧固守不降,从库特诺战役中突出重围的波兰军队加强了对首都华沙的防卫。

到9月15日,德国第十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分别从南方和北方包围了波兰首都,但是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都不想对防御坚固的华沙发动全面的进攻,因为那将势必导致德军大量人员伤亡。

9月16日,德军在华沙散发传单,要求波军投降,并派第三集团军司令部的一名代表接受波军的投降,但波兰人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因此,德军开始对华沙实施轰炸。

苏德政府联合瓜分波兰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在德国空军集中兵力摧毁华沙市内供水系统和发电站的同时,第三、第十集团军也连续对该市进行了炮轰。

德军企图利用侦察部队找出波军防御的弱点,然后进行进攻。而波兰军队在前罗兹集团军指挥官罗梅尔将军的指挥下,坚持英勇反击,致使德军几乎无法前进一步。

华沙城里的波军弹药充足,市内被毁坏的地方成了很好的炮兵防御阵地。在这里,防御部队不仅包括常规军队的士兵,而且也有一支士气高昂的国民自卫队。

二战纵横录——德军闪击波兰

1939年9月22日,希特勒来到第三集团军的司令部,视察了部署在华沙东部郊区普拉加的炮兵部队。尽管希特勒因德军迟迟不能摧毁华沙而大为恼火,但他同时又反对从维斯拉河东岸进攻华沙,担心此举会激怒苏联军队。

希特勒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除了因为有可能带来德军的重大人员伤亡之外,还因为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这一地区应该属于苏联的管辖范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外,苏德双方还签订了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其中规定:

1.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在这方面,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诺地区的利益。

2.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双方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维持波兰独立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以及如何划界,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

3.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在该地区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4.双方将视本协议书为绝密文件。

鉴于这些原因,德军批准了一项进攻华沙西部地区的决定。

这一决定将把大量的华沙市民赶到波兰东部,从而使其成为苏联武装部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包袱。

进攻华沙的任务落到了刚消灭完库特诺口袋地区波军的德军第八集团军肩上。为部署这一进攻,德军首先要保证任何人都无法突出重围,这样波军对食品的需求就会增加,而时间一长,食物供给显然会变得紧缺。

同时,德国空军继续轰炸华沙的自来水过滤站和抽水站,毁坏市内的正常供水系统。

这样一来,华沙的居民们就不得不直接饮用维斯杜拉河中的水。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染上伤寒或肠胃病。德军还切断了华沙大部分发电站的电源,并烧毁了该市的面粉加工厂。对华沙的居民和守军来说,饥饿马上就要降临到他们头上。

在德国第三集团军从北面轰炸华沙的同时,9月26日上午,第八集团军也开始对华沙发起了进攻。德国步兵冲破外围防线,开始取得进展。

经过一天的激烈攻势之后,波兰军队要求停火休战,但这一要求遭到了德军的拒绝,因为他们要求驻守华沙的波军无条件投降。对罗梅尔将军和他的参谋们来说,败局已不可扭转,为了保护平民不受到更大的生命威胁,他们被迫接受了德军的条件。

1939年9月27日14时,驻守在华沙的14万名波军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华沙败降后,驻守在华沙北部的莫德林军团仍在顽强抵抗。德国将进攻华沙时用的大炮重新布置来对付莫德林防卫部队。

9月27日,德军发动了一场渗透到波兰外部防线的全面进攻。由于莫德林驻军严重缺水,食品储备也越来越少,因此驻军指挥官于9月28日要求休战。

此后,除了少数几支分散的小规模部队仍在波兰的密林丛中进行游击战以外,唯一坚持抵抗的地方就是波罗的海沿岸了,在这里还驻扎着几支拥有防御基地的波兰军队。

尽管有关南方波军被摧毁的坏消息频频传来,但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军队仍然极为顽强地战斗着。

虽然军队指挥官戴贝克上校成功地把大部分驻军撤离到在奥克斯伏特的新据点,但9月14日,德军还是夺取了波罗的海的主要港口格丁尼亚。

9月16日和17日,德国空军发动了猛烈进攻,紧接着9月18日至19日,德军又发起主攻。经过这场打击,波军被彻底击垮了。在此次战斗中,戴贝克上校自杀殉国。

在9月29日德军发起最后一次地面进攻之前,守卫在海勒半岛的一小块延伸到但泽湾陆地的波兰驻军就遭受了来自德国陆、海、空三军的打击和轰炸。但直到10月1日,驻守在那里的海军少将安鲁格才接受了德军的投降要求,波军被迫沿半岛撤退。

海勒守军投降后,除了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内还有几场小的战斗外,德国对波兰的战争已经全面结束了。

经过36天的激烈战斗,波兰军队已被完全摧毁而不复存在了。18世纪末期,波兰曾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3次瓜分;1939年,波兰又经历了第四次被瓜分。

为了最后敲定瓜分的细节问题,里宾特洛甫亲自飞往莫斯科,于9月28日与苏联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

在这一条约中,德国同意将立陶宛划到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作为补偿,德国将其控制的波兰领土继续向东延伸到布格河一线。

尽管德国想获取波兰的产油区,但斯大林拒绝交出包括利沃夫和德赫贝卡、博尔斯劳产油区在内的桑河以东领土。

总的来说,苏、德双方对这一新条约还是相当满意的,但斯大林丝毫没有放慢要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行使“权力”的步伐。这些国家面临着接受苏联控制的巨大压力。

在以后的6年里,波兰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德国和苏联都蓄意着手清除波兰社会中有影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党卫军紧随入侵德军步伐,行刑分队开始对那些声称“不受欢迎的人”实行处决。

如果说对波兰的战争给德国军队带来的是胜利的欢笑,那么这场战争对波兰人来说,则意味着人间地狱的开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534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