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6-27 23:16:33 0


日本侵略军策划进攻徐州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相继占领了南京、杭州和济南。徐州就成了平津至杭州一带唯一没被日军占领的大都市。

徐州在握,南可以威逼南京,北可以威胁济南,东西可以掌握陇海线这条铁路大动脉,保障平汉铁路南段的翼侧;日军华北、华中两个战场即被分割,侵略者夺取中原的意图就难以得逞。

中国军队如果失去徐州,就失去了东部地区钳制日军的战略要地,失去了保卫武汉的一道重要屏障;日军华北、华中两个战略集团联系在一起,就控制了中国从渤海湾的辽东半岛到东海的杭州湾的全部沿海重要城市。

当时,日军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迅速灭亡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疯狂。日军华北方面军一次又一次地向统帅部建议,“为使华北、华中连接起来,进行徐州作战以及对武汉之敌施加威压”。

日军统帅部根据侵华战争的新形势,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向徐州夹击,首先攻占徐州,打通天津至浦口的铁路线,把南战场和北战场连成一片,进而夺取武汉、广州。

为此,日军调整部署,制订了扩充军备的规划。到1938年1月,侵华日军已增加到26个师团,大大超过了预定派遣15个师团的计划。

1938年1月22日,日本第七十三届通常议会提出准备长期战争的议案。

2月4日,日军召开了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着重讨论了攻占中国的汉口、广州等重要城市的问题。

2月11日,日本陆军省、部会议做出了扩充军备的决定。

为了取得徐州会战的胜利,日军对侵华现有陆军各部队进行调整,特别是充实和加强了华北方面军的力量。其中,华中方面军指挥的第十六师团,从1938年1月15日起转属华北方面军,该师团于1月22日进至河北省德顺地区。华中方面军指挥部的第一一四师团从2月10日起转属华北方面军,该师团于2月底到达河北保定地区。

徐州会战,日军先后调集了8个师团另3个旅、两个支队,约24万官兵,南北对进,分步攻占中国的重要城市。其战略企图是:首先攻占华东的战略要地徐州,再沿陇海铁路西取郑州,最后沿平汉铁路夺取武汉。

日军侵华的野心急剧膨胀,除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的胜果外,还受“一得一失”两个事件的影响。这两个事件,一个增加了中国军队防守徐州的难度,一个坚定了中国最高军事当局进行徐州会战的决心。

“一得”是日军轻易得济南,占据了攻打徐州的有利态势。

泰安被日军占领后李宗仁很生气,打电报责问韩复榘:为什么放弃泰安?

韩复榘看到李宗仁发来的电报,在上面批了8个字:“南京已失,何守泰安?”

韩复榘擅自决定放弃济南,率部撤向鲁西南。日军于12月27日占领济南后,直接威胁徐州。

在紧要关头,蒋介石于1938年1月11日在河南省归德召开有80多名师长以上高级军官参加的“北方抗日将领会议”。会议期间,把韩复榘诱捕,押往武昌,经高等军法会审后,于1月24日晚将韩复榘枪毙。

何应钦向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军事时,说:“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素无战意,擅将要隘城镇自行放弃,各部队均撤至运河西岸,仅以一部沿河扼守,主力控制于曹县、城武、单县等处,图保实力,虽经迭令该集团军整饬反攻,乃韩复榘多方规避,违抗命令,已经拿办,明正典刑。”

济南失守,日军占领山东的一座重要城市,对中国军队防守徐州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失”是日本政府秘密谋求和谈失败,战争野心更加疯狂。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侵华驻军经过精心策划,在北平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汉奸傀儡政府,这时候,日军攻占南京仅仅一天。

因为这种成功,日本政府洋洋得意。当天,日本内阁和日军大本营召开联席会议,提出新的对华和谈提案。12月21日,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更强硬的要求。

日本的基本条件是:中国政府放弃抗日;承认伪满政权;设立非武装区;中国要给日本必要的赔款。对于这些无理条件,日本方面限定中国方面在1938年1月6日前答复。

日本政府提出的这些无理野蛮的要求,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欧洲国家一些有正义感的外交人员也认为,中国政府是不可能接受以上条件的。

12月26日,当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把日本政府提出的新要求转告给中国政府时,国内外一些报刊和通讯社透露了中日秘密和谈的消息。

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妥协投降,国民党内部多数人也不愿意妥协投降。蒋介石看到日本政府的提案后,认为条件太苛刻,丝毫没有接受的余地。

12月27日,蒋介石组织召开国防会议,在会上表明了坚持抗日的立场。

1938年1月1日,蒋介石在元旦团拜中对大家说:

抱定坚忍不拔之志,以打破日寇威胁利诱之政略。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虽目前国际形势变化无望,我们务须一本原定方针,认同奋斗到底。

凡事若不半途而废,则到最后,必能有志竟成,故不患国际形势不发生变化,而患我国无持久抗战决心……

蒋介石对此事在日记中写道:“国际正各自扩张军备,而一面则竟言和平。当此之时,我人对于外交,断不宜作依赖任何一国之幻想,务必力图自存自立。”

日本政府对中国方面的态度反应强烈,日本近卫内阁扬言,要另外扶植伪政权。

1月8日,中国国民政府发表宣言,声明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不承认一切伪政权。经过上述事件,蒋介石已经决定要在徐州同日军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方面在政治上声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在军事上立即调动军队,准备南北会攻徐州。

徐州大会战的序幕拉开了。济南失守和日方秘密提出的4项和谈条件,客观上使徐州会战更加激烈了。

会战徐州,日军进行了精心策划,兵力不断增加。会战之初,日军主要有第五、第九、第十三师团。其进攻态势是:

南路日军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日军第十三师团在1937年12月侵占南京以后,继续北上。1938年1月下旬,第十三师团主力攻占滁县、来安等地,进至安徽省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一部兵力攻占扬州后,向邵伯、天长一线进攻。第九师团攻占裕溪口后,沿淮南铁路继续北上,直至前进到巢县、全椒一线。

北路日军由华北方面军指挥官寺内寿一指挥。日军第二集团军西尾寿造指挥两个师团,分路南下。其中,自1938年1月配属第二集团军的第五师团在板垣征四郎的指挥下,沿胶济铁路东进,相继占领沂水、蒙阴等地。

2月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所属3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营共约20000人,向临沂突击,试图从东路进攻徐州。

1938年春季,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一场反抗日军侵略的大会战。

李宗仁避强击弱初见成效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徐州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尤其在杭州、济南等城市相继失陷之后,徐州会战意义非凡。

1937年10月12日,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来到徐州。在这里,他每天都会看到许多人逃离徐州,大街上一片冷清,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改变此种境况,李宗仁每天清晨或午后,都要骑马到大街上巡视。同时和颜悦色地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丝毫也没有往日那种军人的严肃感。

徐州的市民看到司令长官这般闲情逸致,都以为战局稳定,日本军队不会攻打徐州了,纷纷奔走相告,那些逃离徐州的人又回到市区,开店复业。徐州市面逐渐繁荣起来。

其实,李宗仁每次上街巡视,心情都十分沉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落后的中国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抵抗?这是李宗仁心中的一个重大疑问。

李宗仁分析中日双方的实际情况,号召战区的几十万军队随时做好抗击日军的准备。

李宗仁少年时期就接受了军事方面的教育。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还不断总结军事理论。

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强大攻势,他主张避强击弱,灵活抗击日军。李宗仁在谈论抗日的战略时,提出了一系列扬长避短的论点,其中指出:“从战略方面看,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

“吾人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

“到敌人被深入到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则实行坚壁清野。”

“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于泥潭之中”。

李宗仁刚到徐州时,第五战区的兵力达10个军20个师,约16万人。但李宗仁深知,这些军队不少是地方杂牌军,部署散乱,难以与日军硬拼。李宗仁抓住日军的弱点,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退我打”的作战方针,指挥所属部队去一个一个地夺取胜利。

1938年1月,东路日军第十三师团沿津浦路北上。为了防范这路日军,第五战区把第十一集团军总部从徐州向安徽寿县转移,以便就近指挥作战。

1月5日,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命令于学忠指挥的第五十一军沿淮河北岸构筑防御阵地,阻止日军北进;命令第十一集团军所属第三十一军主力在凤阳、红心铺附近占领阵地,形成攻势防御;命令徐源泉指挥的第十军迅速向合肥推进。

1月中旬,当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得到重武器的增援后,继续北上,主力接近明光一线。李品仙总司令根据李宗仁的作战意图,命令第三十一军把津浦铁路的正面让开,部队撤到铁路西侧的山区,伺机打击日军。

这一“敌进我退”的举动,使第三十一军在选择战场和选择作战对象上占据主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能给日军以有力打击。如果在兵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日军打阵地战,面对面硬拼,看起来勇,却难以打胜仗。

1月18日,李品仙指挥第三十一军给北上日军以沉重打击,就是这一“让”一“撤”创造了有利战机。

战场情况错综复杂,军队的某些行动,往往能以真乱假,以假乱真。中国军队的“敌进我退”,日军以为是败退,即于1月28日兵分三路,对淮河地区发动攻击战。

2月3日,东路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先后攻占蚌埠、临淮关。

2月8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军奋起反击,歼灭日军500人。

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当日军向王庄阵地进攻时,中国守第一一四师的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搏,伤亡2000多人。李宗仁分析了战场的全局态势以后,命令第二十七集团军所属第五十九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所属第七军增援南线。

2月11日,李品仙指挥第三十一军官兵向被日军占领的上窑地围攻,中国军队的官兵奋不顾身,冲进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歼灭日军100多人。

不久,廖磊率领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到达合肥、舒城、八斗岭、下塘集一线。中国军队兵力增加。

2月13日,张自忠军长率领第五十九军到达淮河流域,指挥部队占领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阵地。

2月16日,日军遭到攻击后被迫抽调主力6000多人增援考城、上窑、池河等地时,张自忠指挥第五十九军乘机反攻,把日军驱逐到泥河南岸。

经过一个多月作战,南路日军先后被歼灭2000多人,损失战车百余辆,腹背都受到中国军队的威胁,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没有力量再向北面发展,还担心后路被中国军队切断。

在此情况下,日军被迫全部退回淮河南岸,与淮河北岸的中国军队隔河对峙。中国军队的上述战斗,不仅挫伤了日军的进攻锐气,也为组织徐州外围防御争取了时间。

李宗仁满腔爱国热情,在指挥徐州会战中提出的独特作战方法,尽管在南线作战尚未充分体现,也初见成效。

张自忠精忠报国三援临沂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北线作战的第一个焦点,是临沂争夺战。

临沂位于徐州东北,是防守徐州的一道重要门户。临沂县城外,金雀山、银雀山两座山东西对峙,相传早年这两座山上开满了黄色和白色的草花,状如云雀,因而得名。

徐州会战,临沂成为中日双方数万军队争夺的一个重要战场。

1938年2月下旬,北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第五、第十师团的部分兵力,分两路向南进犯。其战斗部署是:

日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第二十一旅团向临沂突击。这个师团一部曾在平型关遭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沉重打击。

西路:日军第十师团矶谷廉介指挥长濑谷支队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命令濑谷支队沿津浦铁路南进,向滕县进攻。

日军进攻的枪声,首先在东路的临沂方向响起。

3月5日,东路日军第二十一旅团进至临沂北面的汤头、白塔一线。这路日军共有3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营,共20000多人。主要编制有:第十一联队所属两个大队;第二十一联队;第四十二联队所属一个大队;野炮兵第五联队所属两个大队;山炮兵一个中队。

汤头、白塔一线,距离临沂城只有5千米,日军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后,随时都可能向临沂发动攻击。而防守临沂的中国军队只有庞炳勋军长指挥的第四十军所属5个团。

庞炳勋指挥的这些部队在防守临沂初期,战果显著。2月下旬,日军开始南下侵犯,庞炳勋要求部队严密防守,主动出击。

在庞炳勋的指挥下,第一一五旅前出到莒县与日军激战,歼灭日军200多人,自己伤亡500多人,战后,撤退到临沂附近的相公庄。第一一六旅在垛庄、汤头一线截击日军,歼灭日军数十人,击毁汽车3辆,缴获汽车1辆,战后,部队退到临沂的诸葛城。

日军在3月上旬发动进攻,显然进行了充分准备。日军的二十一旅团不但编制满员,还有飞机大炮配合。庞炳勋军长要求部队严守阵地,同时把日军进攻的严重情况如实向李宗仁报告。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李宗仁深思熟虑之下,觉得如要确保徐州安全,就必须加强兵力,遂向蒋介石要求调增兵力。

3月10日,日军在坦克、飞机和众多炮火的掩护下,向临沂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庞炳勋军长严令部队坚守阵地,不准放过一名日军。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日军始终无法突破第四十军的防线。

这一天战斗,使徐州的外国使团和记者感到吃惊。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竟然无法突破中国一支“杂牌军”的防守。此日的结局使板垣征四郎也恼羞成怒,他一面调遣增援部队,一面命令第二十一旅团继续对临沂发起猛攻。

日军连续不断的猛烈进攻,使第四十军遭到重大损失。庞炳勋把警卫排都派到阵地上去了,预备队也没有了,不得不连发急电,请求李宗仁支援。李宗仁为难了。庞炳勋势单力薄,应该派部队去支援。张自忠指挥的第五十九军及所属第三十八师、第一八零师离临沂不远,本该调第五十九军增援临沂。但是,张自忠与庞炳勋之间的成见颇深。

战前,张自忠得知庞炳勋率领第四十军也来参加徐州会战,曾对人说:在任何战场都可以拼死一战,唯独不愿意与庞炳勋在一个战场作战。

李宗仁想起张自忠战前那句话,觉得很难让张自忠率领部队去解临沂之围。

可是,第五战区除了滕县附近张自忠指挥的第五十九军外,没有其他部队可以调动了。虽说军令不可违,但是,如果张自忠心中不痛快,即使率领部队行动,也难以真正解临沂之围。李宗仁思前想后,决定亲自找张自忠谈话。

这天,李宗仁找到张自忠,试探性地问:“张军长,临沂战场万分危急,你知道吗?”

“看到战况通报了。”张自忠响亮地回答。

李宗仁点了点头,开门见山地说:“张军长,你和庞炳勋有宿怨,我甚为了解。本来,我不想强人所难。不过,以前的内战皆为私怨私仇。现在,庞炳勋军长在前方浴血抗日,乃属雪国耻、报国仇。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摒弃个人前嫌。我命令你立即率领部队前去解临沂之围。你务必要绝对服从庞军长的指挥,切勿迟疑,贻误战机。”

“绝对服从命令。”张自忠不等听完李宗仁的话,腾地站起来,声音里有一种强烈的激情,一种对日军无比仇恨的激情,一种爱国的激情。

听到张自忠的回答,李宗仁严肃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连声说:“这就好!这就好!”

张自忠离开指挥部时,又回头说:“请李长官放心,我部立即行动。”

李宗仁有一种预感,一种明显的预感。他对身旁的一名军官说:“你们准备好,临沂战场一定会有捷报传来。”

张自忠接受李宗仁下达的命令后,立即指挥部队行动。第五十九军星夜兼程,部队日行军90千米,赶到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时,已经是3月11日傍晚了。

这时候,临沂战场上共有中国军队3个师,约30000人。由于张自忠率领部队赶到临沂,敌我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张自忠不等安营就绪,立即组织部队进行侦察。张自忠得知,当面日军共有3个联队,约9000多人。日军装备有大量装甲车、坦克、大口径火炮,作战时有飞机配合,临沂城外一些村庄已被日军占领。于是,张自忠命令部队加强战备,自己设法与守城部队取得联系。

庞炳勋得知张自忠亲自率领部队从滕县附近赶来增援,深受感动。庞炳勋把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叫过来,同张自忠一起研究作战计划。

张自忠提出,我军应利用暗夜向日军的侧背出击,庞炳勋和徐祖诒都表示同意。三人决定,部队以攻为守,采取侧背袭击日军的战术,解临沂之围。

以攻为守,侧背出击,这是李宗仁徐州会战的基本作战思想的体现。这一战法化解了临沂之围。

徐祖诒参谋长看到庞炳勋所在的第三军团军团部离前线只有1.5千米,难免有些担心。他对庞炳勋说:“军团部是不是转移到付家庄去?”

庞炳勋摇了摇头,拒绝了徐祖诒的善意。他说:“现在敌情这么严峻,如果我庞某临危后退,前方就会士气动摇,临沂城就难保了。”

3月14日凌晨3时,张自忠指挥第五十九军右翼队强渡沂河,占领东岸后,向日军的右侧后发起猛烈攻击。日军第二十一旅团正集中力量向临沂攻击,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背后突然冒出来第五十九军,部队顿时混乱起来。

这天,张自忠指挥的部队歼灭了日军2000多人。此后数日激战,第五十九军夺回了被日军攻占的亭子头、沙子岭等多处据点。

3月16日,日军在航空兵配合下,向第五十九军防守的崖头、刘家湖、钓鱼台一线阵地反扑。第五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官兵顽强抗击,战斗中,中国军队的官兵与日军短兵相接,异常勇敢,一些部队的官兵遭受重大伤亡,仍然坚守阵地。

庞炳勋的守城部队看到张自忠将军亲自率领援军赶到,士气大振。3月18日,第五十九军与第三军团的部队内外夹击,联合行动,分别从东面、南面和西面3个方向攻击汤头、王疃、傅家地附近的日军。经过3天激战,日军狼狈地向莒县逃窜。

这次战斗,张自忠与庞炳勋合作,指挥部队歼灭日军3000多人,击落飞机2架,击毁坦克6辆,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了临沂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临沂战场的第一次胜利,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公报》曾以“临沂大捷”为标题,发表了社论,对部队的勇敢战斗给予高度赞扬。蒋介石和李宗仁都给予庞炳勋嘉奖。

这次战斗的胜利,与张自忠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战后,有的官兵谈到张自忠率军增援临沂这一行动时,赞不绝口,说:当时“若非张大义凛然,不挟前嫌,及时赴援。庞氏已成瓮中之物,必致全军覆没,更谈不上临沂、台儿庄大捷了”!

3月20日,张自忠接到命令,第五十九军主力调到临沂西面的费县作战。

3月23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得到第五师团给予的增援以后,再次向临沂发动猛攻。庞炳勋指挥部队在沂河西岸坚守。部队连续作战,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和休整,伤亡惨重。部队撤到临沂近郊后,庞炳勋深感兵力不足,命令他身边的特务营、学生队等凡有战斗力的人,都要上战场。

李宗仁为了守住临沂这个要点,再次命令张自忠率领第五十九军星夜东进,驰援临沂。

此时,台儿庄战役已经打响,临沂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台儿庄战役的成败,影响到徐州会战的成败。李宗仁对坚守临沂的决心很坚决。

3月24日,张自忠指挥第五十九军主力从临沂的西北方向对日军的侧背发起攻击,一部分兵力前往临沂城,增援庞炳勋坚守临沂,确保临沂不失。

第五十九军向日军发起攻击之初,进展顺利。但是,日军很快进行反击。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再次遭到张自忠部的袭击,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慌乱了。这一次,日军对作战部署稍作调整以后,就凭借优良的武器装备向第五十九军进行反扑。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日,日军遭到重大伤亡。

茶叶山战斗中,张自忠为了争取主动,把师预备队调到山南,攻击日军的侧后。当日军增加兵力争夺茶叶山时,张自忠命令总预备队投入战斗,日军反攻受挫。

3月29日下午,张自忠下达了全军总攻击的命令。五十九军势如猛虎,日军节节败退,但退至沙岭子时,却凭借已有工事和优势火力顽强抵抗。中国军队几次冲锋,都难以突破日军阵地,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张自忠的心揪紧了。临沂战斗,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重返前线指挥的第一仗。现在,战斗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士兵们在流血,阵地前到处是尸体。

张自忠站在前沿阵地上,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炮声,那是台儿庄战役的炮声,那是徐州会战的炮声。听到这炮声,将军的热血沸腾了……

张自忠猛地拿起笔,写下3条手令。其中写道:

敌人亦到最后关头,看谁能忍最后之一秒钟,谁就能成功。我困难,敌之困难更大;我苦战,敌之苦处数倍于我。望率所部撑眼前这一极小之时间,甚盼,甚盼。

张自忠的手令转达到部队以后,官兵们争相传阅,部队士气大增。在中国军队震天动地的冲杀声中,日军败退了。

中国军队取得了临沂战场的第二次胜利。

日军第二十一旅团自1938年3月初对临沂发动进攻以来,进展缓慢,平均每天前进不到两千米,且伤亡惨重。全支队一共8000多人,被歼灭3000多人。这使板垣征四郎非常恼火。

3月31日,板垣征四郎来到汤头镇,严厉训斥溃败下来的日军,命令该部死守,决不能后撤。

4月初,日军重新组织力量对临沂发起了第三次攻击。这时候,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对孤立冒进的日军矶谷联队基本形成了包围,一旦日军第五师团的部队突破临沂,与矶谷联队会合,必将对在台儿庄地区作战的中国军队造成重大威胁。

为此,李宗仁严令庞炳勋必须坚决守住临沂。守住临沂就等于拖住了板垣征四郎的后腿,使这支日军的“精锐”部队无法接近台儿庄。

4月19日,日军的飞机对临沂城进行猛烈轰炸。日军地面部队看到临沂的西城门被炸毁,立即发起冲锋,涌入临沂城。庞炳勋和张自忠看到形势万分危急,指挥部队同日军一条街一条街地争夺,一条巷一条巷地拼杀。

那几天,临沂城里,街街都在发生肉搏战,巷巷都有枪声。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官兵决不放弃临沂。

台儿庄战役接近尾声时,中国军队奉命退出临沂,向郯城等地转移。

持续数月的临沂保卫战,张自忠、庞炳勋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挫败了日军第五师团与第十师团在徐州北面会师的企图。板垣师团号称是日军中的“铁军”,中国军队能以劣势装备挫败日军的连续进攻,这对全国的抗日战场是一个鼓舞。

临沂战斗,第五十九军虽然伤亡了9000多人,但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后,张自忠提升为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同时兼任第五十九军军长。

李宗仁将军回忆临沂之战时,说:“临沂一役最大的收获,是将板垣、矶谷两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粉碎,造成尔后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

李宗仁还指出:“此次临沂之捷,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奋勇赴战之功,实不可没。”

白崇禧回忆临沂之战时,说:“张将军在徐州会战之临沂战役,与庞炳勋将军将敌精锐第五师团击溃,减轻徐州战之压力,使台儿庄获得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于战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

王铭章抵御日军献身滕县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1938年3月24日,对于徐州的守卫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那就是蒋介石一行将来到徐州视察防务。

上午9时左右,一架标有青天白日机徽的螺旋桨飞机徐徐地降落在徐州机场上。机门打开了,蒋介石走到舷梯上,向大家挥了挥手。李宗仁走上前去,欢迎蒋介石一行。

蒋介石到徐州视察,主要是为参加徐州会战的部队鼓舞士气,同时也要看看徐州的防卫情况。蒋介石的随行人员主要有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次长林蔚、作战厅厅长刘斐等人。

这天,日军正向台儿庄发起猛攻,徐州上空时而可以听到日军飞机的轰鸣声。蒋介石视察了徐州战场,特别是了解了台儿庄战役的进展情况以后,当天就返回武汉了,把白崇禧、林蔚、刘斐等人留在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白崇禧离开武汉前夕,特意邀请周恩来和叶剑英到其寓所,商讨对日作战的方针。

周恩来时刻关注全国的抗日形势,当白崇禧诚恳地问道徐州战场对日作战方针时,周恩来胸有成竹,讲述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周恩来说:

津浦铁路南段,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应该同新四军第四支队配合,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的战法,在辽阔的淮河流域运动,时时威胁津浦铁路南段的日军,使这些日军不敢贸然北上,去支援南下的日军。

徐州以北,主力部队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实现各个击破。

白崇禧对周恩来提出的南北两种不同的战法,颇为赞赏。

白崇禧到徐州后,周恩来、叶剑英嘱咐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名义去见李宗仁,劝说李宗仁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域抵抗日军。台儿庄就处于这一地域。

周恩来对张爱萍说:“曾同白崇禧谈过此事,现派你再直接向李宗仁做工作。”

张爱萍在徐州见到李宗仁时,根据周恩来的交代主要讲了3个观点:

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后南下,几乎是长驱直入,气焰非常嚣张。战场上骄兵必败,而且这些日军是孤军深入;济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形很好,台儿庄、张庄一带都是山区,这类地形对我防御有利;广西军队是有战斗力的。这次作战,北面有八路军在战略上配合,应该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集中兵力打一个大仗,既可以给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还可以提高广西军队在全国民众中、特别是在国民党中的威信。

张爱萍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特别是涉及广西军队利害关系的几句话,说到了李宗仁的心上。李宗仁听了很高兴,当即表示坚决抵抗日军。

台儿庄位于山东南部峄县境内,距离徐州30千米,西临南四湖,西南与京杭大运河毗连,南接陇海路,北联津浦路,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经过台儿庄,水陆交通便利,是徐州的东北门户,一道重要战略屏障,扼守运河的咽喉。台儿庄战役,成为徐州会战的核心战场。

3月上旬,日军第二集团军得到兵力兵器的加强以后,命令第十师团向滕县进攻,同时要求第五师团向临沂、峄县推进,配合第十师团作战。

数天后,日军第十师团以第三十三旅团为基础组成的濑谷支队,从邹县以南地域沿津浦路南下,攻占界河,迂回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的侧背。第二十二集团军下辖第四十一、第四十五军。

1938年1月,孙震总司令率领部队进至临县、滕县。2月,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被任命为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率领第一二二师师部和第三六四旅旅部等部队进驻滕县。

日军进攻滕县,王铭章师长临危受命。第一二二师虽说是一个师,却只有两个旅,每个旅实际上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日军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还装备有山炮、野炮、重炮等多种特种兵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更明显。

但是,王铭章师长对抗日满怀信心,他曾坦率地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武装,担当津浦路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

北线西路日军的进攻直接威胁到徐州的安全。当时,徐州空虚,援军尚未调到。蒋介石得知上述敌情以后,即向第五战区下达命令:“四十一军王铭章,务必死守滕县3日,以待增援部队巩固徐州。”

第二十二集团军孙震总司令根据第五战区的意图,命令王铭章师长:“直至第一线不能支持时,亦务必令四十一军两师死守。”

这两道命令下达后,中国军队防守滕县的各项准备工作更紧张了。

北线西路日军南下如此迅速,是韩复榘放弃济南造成的恶果。李宗仁为了阻止北线西路日军的进攻,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曾于2月10日命令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指挥所属部队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取济宁。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孙桐萱原来是韩复榘的部属,韩复榘接连放弃济南、泰安、大汉口、济宁等地,数天之内,山东大片领土被日军占领,他感到愤慨。

根据李宗仁的作战部署,孙桐萱指挥第二十二师强渡大运河,攻入济宁城,与日军在济宁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奋战。但是,由于日军及时得到增援,第二十二师遭到重大伤亡,被迫于2月17日晚撤退到运河西岸。

中国军队未能夺回济宁,日军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至24日,相继猛攻第五十五军和第十二军防守的阵地。连日作战,第三集团军虽然歼灭日军1000多人,但未能实现夺回济宁的意图,部队伤亡3000多人。矶谷廉介指挥的部队不断向南推进,兵临滕县城下。

1938年3月14日,日军进攻滕县,一场悲壮的滕县保卫战,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大幕。

从战略态势看,进攻滕县的日军是一路孤军。日军参谋本部在筹划津浦路北段日军的作战行动时,考虑到战线长、兵力少的困境,确定济宁、邹县、蒙阴为指令线,第五、第十师团的前期行动不得超越这条指令线。

但是,第五、第十师团的官兵一向视自己为日军的精锐,一些少壮派骄矜自负,竭力主张向南推进,一鼓作气攻下徐州。特别是第十师团占领济宁、邹县一线以后,矶谷廉介急不可待,多次向第二军指挥部请求南进。

2月,濑谷支队向运河以西进攻,占领嘉祥以后,日军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3月上旬,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通过方面军再次向日军大本营请求率部南下,攻占徐州。日军大本营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但同时指出,由于华北方面军正在进行晋南战役,山东战场不可能再增加部队,徐州会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全就绪。

第五、第十师团南下作战,兵力不能分散,位置不宜突出,进攻正面不要太宽,部队前进时不要太远。为了防止发生不测情况,日军大本营把作战区域限制在京杭大运河以东、以北地区。

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部根据大本营的意图,也提出了第五、第十师团不可突出冒进的措施,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特别指出,部队进至滕县、峄县、临沂一线以后,转而取守势,为以后作战做好准备。

从战役指挥上看,上述意图是符合战场情况的。徐州会战终究是一场80多万大军互相搏杀的大会战,没有充分准备,就可能遭到不测。

但是,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自恃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轻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特别是第十师团占领济宁以后,继续南下,取得了局部胜利,第一次冒险成功。

他们的行动虽然受到了日军大本营的节制,但一时的局部胜利使一些日军将领失去了理智,他们不顾一切,孤军深入,急于向徐州挺进。

进攻滕县的日军,由第十师团第三十三旅团漱谷启指挥,共有兵力约15000人。濑谷启指挥的这路日军,孤军前出,不能及时得到其他部队的增援,成为相对好打之敌。

战役指挥者要善于抓住处于孤立态势之敌打击。在敌人无隙可乘时,不要轻举妄动,而冷静地观察战局的变化,等待其脱离主力、孤军深入之敌的出现,以便为己所用。脱离主力,孤军深入之敌,常常是在战斗过程中出现的,这就要求战役指挥者要善于抓住战机。

这路日军人数虽然不多,但配备了不少炮兵,在炮兵火力上有较大优势。日军进攻滕县,凭借炮火优势,占据了主动地位。但在台儿庄却遭到了灭顶之灾。

3月14日,天刚蒙蒙亮,日军的飞机就飞临滕县上空,对滕县进行狂轰滥炸。紧接着,炮弹一波接一波地落在滕县县城,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滕县附近的中国守军阵地发起攻击。防守滕县的中国守军在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的指挥下,拼死坚守。

孙震总司令得知日军大举进攻滕县,立刻从临城乘火车赶到滕县,不顾日军密集的炮火,到前线阵地察看。在北沙河地段,孙震把附近部队的指挥官召集到一起,明确提出了抗击日军的作战方法。

孙震在阵地上大声说:“为了国家存亡,必须人人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与敌死拼,不负男儿七尺之躯。”孙震临阵动员,振奋了滕县守军的士气。

3月15日,日军陆续增加部队,上万日军向滕县右侧迂回,加强了对滕县的进攻。滕县东北十余里的冯河、龙阳店等几个主要据点被日军包围。

此时,王铭章师长能够指挥的滕县守城部队,只有8个步兵连、1个卫生队,连同滕县县城的警察和保安队,一共也不到3000人,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近2000人。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的连续进攻,滕县的处境非常危急。王铭章临危不惧,动员官兵誓死报国,部队士气高昂,一次又一次地把日军击退。

3月16日,从黎明开始,日军向滕县东北方向发动猛烈进攻,上万发炮弹倾泻在滕县城内,飞机整整轰炸了一天。坚守滕县外围各主要据点的中国守军互相隔离,被迫各自作战,一些据点的官兵壮烈牺牲。

孙震总司令获悉滕县的战况,打电话给王铭章:“昨天,汤恩伯的先头部队已到临城,后续部队会陆续赶到。你们必须坚守滕县。你的指挥所应立即移到城内,你要亲自指挥守城事宜。如果守城兵力不足,可以把城外的兵力调进城内。”

“我们一定固守待援。”王铭章坚定地表示。

王铭章到滕县指挥所后,当即告诫滕县城内全体官兵:我部必须死守滕县。我和大家一起,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现在,立即把南门和北门堵死,东门和西门暂时留出通道,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纪者,就地正法。

命令传下去后,王铭章师长镇定自若,登上滕县城头,不断慰勉守城官兵,坚决阻击日军,誓与阵地共存亡。为了集中兵力加强滕县的防守,天黑以后,王铭章命令城外各据点向滕县靠拢,进入县城防守。

日军的优势兵力久攻不克,矶谷廉介恼羞成怒。这天夜间,他把30000多日军、70多门大炮、近50辆战车调集起来,把滕县城关的东面、南面、北面包围起来。

滕县的战局越来越严重,第五战区原定由汤恩伯军团的一个团接替滕县的防务。该团已于3月15日到达临城。孙震总司令得知这一情况,命令该团立即前往滕县,支援王铭章师长防守滕县。但是,由于该团必须等到军团司令部到达临城后才能北上,难以立即前往滕县。

当时,第二十二集团军在临城的部队只有第四十一军直属特务营了,这个营仅有3个步兵连,1个手枪连,力量单薄。孙震总司令为了解滕县之围,命令特务营营长率领3个步兵连星夜出发,急行军赶往滕县,支援王铭章师长防守滕县,他自己身边只留下1个手枪连。

3月17日拂晓,日军就开始向滕县进行猛烈炮击和轰炸,每分钟都有数十发炮弹落到县城,日机接连不断地向中国守军投弹、扫射。阵地被炸毁了,房屋倒塌了,起火了。滕县城内,到处硝烟弥漫,烈火熊熊,只有北关的美国教堂还依稀可辨。

东南角的城墙被炸塌了,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缺口冲击。王铭章师长指挥官兵用机枪、手榴弹顽强抗击。日军冲过来,官兵们就用大刀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

王铭章师长看到部队伤亡越来越严重,焦急万分,即发电报给第五战区指挥部。电文陈述:“黎明敌即以大炮猛烈攻城,东南城角被冲破数处。现在督师力战。”

数小时后,王铭章又给孙震司令发出第二份电报。电文称:“敌步兵登城,经我军冲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可是,援军在哪里?

3月17日下午,日军继续用重炮猛烈轰击滕县,日机的攻击越来越频繁,预先构筑的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守城官兵大部分在同日军的拼杀中光荣牺牲,阵地上剩下的人都已血肉模糊,连面目都分不清了。

王铭章师长意识到,这是报国的最后关头了。他给孙震司令发第三份电报,报告说:“目前敌用重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多处,敌步兵屡次登城,屡被击退。”最后,王铭章表示,“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这是将军从炮火连天的阵地上发出的最后一份电报。

王铭章师长发出这份电报后,神情泰然,仿佛不是在激烈的生死场上,仿佛眼前没有这场战斗。他缓缓地向一处阵地走去。忽然,他看见滕县县长周同站在身边,他停住脚步,语气和蔼地说:“周县长,你可以走了,你应该走了。守城,有我指挥。”

周县长两道明亮的目光注视着将军,说:“王师长,‘守土有责’这四个字,我是明白的。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军,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们食国家之禄的,非常惭愧!王师长这样爱国,这样爱民,我们深受感动。我为一县之长,绝不苟生。我要做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肝胆相照,悲壮凄凉。将军和县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迸发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日军从东面和西面攻入县城。王铭章师长把指挥所设在县城十字街头,亲自督战。看到日军冲过来,他举起枪,愤声怒吼:“弟兄们,我们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要拼到最后一滴血!”

蒋介石下达的坚守滕县3日的时限早已过去了,战斗还在继续。傍晚,王铭章师长和少数随从已经无法在街上同日军展开搏杀,即从西北角登上城墙,准备到火车站去指挥战斗,继续与日军拼杀。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王铭章师长的腹部,鲜血很快染红了将军的衣服。卫兵见状,急忙用绑腿为将军包扎。

正当卫士要把受伤的王铭章师长转移时,一排子弹射过来,王铭章师长光荣殉国。

滕县保卫战,中国守军没有一个人投降。

3月18日,滕县、临城陷入日军之手。

3月20日,韩庄、峄县被日军占领。

滕县虽然失守了,但是,王铭章师长面对10倍于己的日军的疯狂进攻,率领部队坚守滕县阵地4个半昼夜,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歼灭日军2000多人,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部的牺牲,换来了全局的胜利。对此,作为战区司令官的李宗仁深有体会地说:“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战后,日军一名记者撰文说:

1938年3月初,我军攻占济南后,组织濑谷混成支队,以步兵两联队配合相当数量的炮兵、坦克、飞机,继续南进,在泰安、兖州等处,均未遇到抵抗,但到滕县后,遇到四十一军之一二二师顽强抵抗三天,我军遭受很大损伤。

王铭章的灵柩运回四川时,沿途群众路祭不绝。英国、法国在长江上的船舶,下半旗,鸣礼炮致哀。王铭章的家乡新都县举行了隆重的迎灵仪式。汉口、重庆、成都这3个城市都为王铭章举行公祭。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王铭章遗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台儿庄血战挫日军威风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作战厅长刘斐随蒋介石从武汉飞到徐州以后,每天都要和李宗仁交谈一两次。有时候,他们在作战室里比画着地图谈,有时候是随意地散步。

“自从南京失守以后,前线不少将士沮丧,我们必须选择有利时机打一个胜仗。”刘斐说。

李宗仁听了,微微点头,说:“是呀,胜仗可以鼓舞士气,振作精神。南京失守了,我们要在徐州附近打一个胜仗。抗日战争,需要鼓舞民心士气呀!”

李宗仁与刘斐对视一眼,说:“临沂张自忠的部队,打了胜仗。现在,矶谷廉介指挥的第十师团攻占滕县,骄狂万分,他们不会顾及左翼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五师团被阻止在临沂,也不会等到南线日军北上呼应,必然要孤军冒进,直扑台儿庄,抢一个津浦路作战的头功。”

这也是作战厅长刘斐思考的主题。听了李宗仁这几句话,刘斐立刻说:“我们要发挥部队装备轻快的特点,发挥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大胆实行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在日军没有对徐州形成合围前,将其各个击破。”

李宗仁忽然站住了,一句话也不说。李宗仁心里明白,在抗日这一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国民政府统帅部的意见不一致,有人主张持久防守,消耗日军,有人主张打运动战,各个击破日军。徐州会战,他必须选择一种能有效歼灭日军,能打胜仗的战法。

回到指挥部,李宗仁自言自语:这些日军,急于打通津浦路。他们急,我们就有战机!

李宗仁详细分析了日军的企图,进一步向部队明确了作战方针。这个作战方针是:

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相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

李宗仁在组织指挥第五战区进行徐州会战过程中,曾多次要求蒋介石增加兵力。

蒋介石看到,加强第五战区的防御具有战略意义,因此,他把正在河南进行补充训练的汤恩伯指挥的第二十军团和孙连仲指挥的第二集团军调往徐州战场,把这两支部队用来守卫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为此,第五战区对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李宗仁作出的新的作战部署是:

孙连仲指挥的第二集团军3个师,坚守台儿庄的正面阵地。其中,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在运河一线以及台儿庄以西布防;第三十一师用主力坚守台儿庄,以一部兵力配置于台儿庄东侧和西侧,支援台儿庄的核心阵地作战。

汤恩伯指挥的第二十军团,部署于向城、洪山一线,阻击北面的日军。其中,用两个军向峄县、枣庄日军的侧背进行攻击,配合孙连仲的部队围歼日军;用一部分兵力担任台儿庄到韩庄之间运河南岸的防务。

孙连仲接到命令以后,立即组织先遣人员前往徐州以北地区,选定指挥所;命令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率领部队,迅速进驻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掩护其他部队进入预定地域。

台儿庄的东面和西面是三角形的山地,有利于组织防御。有利的地形条件是良好战场的重要标志。孙连仲根据台儿庄的地形特点和李宗仁明确的作战任务,作出了以下部署:

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距台儿庄城寨5千米处。

第三十一师:第一八四团防守台儿庄城寨,这是防守台儿庄的核心阵地。台儿庄以西3.5千米的范口村,台儿庄以东1.5千米的官庄,是支撑台儿庄的两个“角”,各派部分部队防守,与台儿庄城寨互为犄角之势,协同作战。另一部分部队沿大运河南岸设置防御阵地。

第三十师、第四十四旅:在台儿庄以南地区和贾汪东北地域集结。

1938年3月22日,各部队按照以上部署进入阵地。

孤军冒进的日军第十师团第三十三旅团濑谷启得知中国军队的防御行动以后,开始感到了自己的不利处境。他看到,他们的前面,孙连仲指挥的部队两万多人已经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他们的后面,汤恩伯指挥的部队6万多人已经占据有利地形。他们的左面,第五师团的友邻部队进攻临沂受挫,已经同他们失去了联络;尤其是他指挥的这支部队只有1.5万人,在兵力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是,骄横的日军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自认为战斗力处于上风,依然急于向台儿庄挺进。

3月23日,濑谷启明确了进攻台儿庄的作战行动,主要是:

步兵第六十三联队第二大队配属野炮兵一个大队,组成台儿庄派遣队,向台儿庄进攻。这支派遣队大约只有两个营的兵力。

步兵第十联队第二大队为主体,组成沂州支队,向临沂方向前进,策应临沂方向的坂本支队作战。这支部队大约只有一个营的兵力。

步兵第六十三联队第一大队在韩庄等地担任守备,主要任务是担任右翼的警戒,保障台儿庄派遣队的右翼安全。旅团司令部及其余部队驻扎在峄县附近。这部分日军大约有3个营的兵力。

3月24日,就是蒋介石到徐州视察的时候,日军分两路开始对台儿庄的攻击行动。

沂州支队东进至郭里集,就受到汤恩伯指挥部队的阻击。一个营的步兵如何能突破数万部队设置的防线?

数千名日军在空军配合下,向台儿庄阵地发起攻击。攻击开始后,日军不断增加兵力,一会儿用重炮轰击,一会儿用坦克冲击,大有一举突破台儿庄阵地的嚣张气焰。

孙连仲总司令深知台儿庄防御战是一场恶战。战斗前夕,孙连仲亲赴前线,指挥部队抗击日军。他对官兵们说:“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只能依靠地形挡住它,再利用夜里的小突击拖住它。没有命令,决不能撤退!”

守卫台儿庄的第三十一师官兵与日军展开激战,不时地以灵活的战术同日军进行周旋。突然,日军的炮火把台儿庄城寨东北角的城墙炸塌了,日军看到城墙中的这个突破口,纷纷往城里冲。

池峰城师长看到情况万分危急,厉声命令:“敢死队,跟我上!”

在师长的带领下,第一八六团官兵蜂拥而上,同日军拼杀起来。台儿庄西面的国民党守军第三十师的官兵乘势从翼侧打击日军。突入台儿庄城东北角的日军两面受到威胁,立足未稳,就被中国守军歼灭了。

李宗仁送走蒋介石,看到台儿庄战役第一天的战斗报告,当即传令:“奖赏敢死队银元10万。”敢死队员们听到李宗仁的嘉奖令,一致表示:“只要抗日,不要银元!”

李宗仁闻讯,心甚为感动。战前,孙连仲、汤恩伯各指挥一支大兵团,谁打阵地战?谁打运动战?谁能守住台儿庄?谁去侧击日军?李宗仁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国民党军队中,西北军以善于防守著称。李宗仁把坚守台儿庄正面核心阵地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孙连仲指挥的第二集团军,是用人之长,用军之长。

第一天战斗,李宗仁更加坚信战前用对了人,用对了兵。徐州会战,孙连仲指挥的部队在台儿庄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月27日,日军增加兵力以后,继续向台儿庄进攻。这时候,日军的进攻队伍中已经有独立机枪第十大队、轻装甲车第十中队等火力和突击力比较强的兵种。战斗打响后,日军主力都被吸引到台儿庄附近。

激战中,日军部分主力突入台儿庄的北门。第三十一师官兵奋力反击,阵地上你来我往,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拉锯战。看到隆隆开过来的日军坦克,中国守军把10多枚手榴弹捆成一束,把日军的坦克炸毁。肉搏战时,中国军队官兵手中的大刀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日军被砍得血肉横飞。

李宗仁见守城部队士气高昂,日军已经就范,看到歼灭日军的时机基本成熟,命令第二十军团用部分兵力监视当面的日军,主力迅速南下,围歼台儿庄的日军。

3月28日,日军的攻击越来越猛烈,坚守台儿庄阵地也越来越艰难。第三十一师官兵遵照李宗仁的命令,不畏牺牲,英勇抗击,始终坚守阵地。

台儿庄战斗到了关键时刻。这天,李宗仁严命第二十军团用主力攻击台儿庄以北的日军的侧方,配合第二集团军的官兵打击日军。

3月29日,天刚蒙蒙亮,孙连仲总司令就把师长、旅长和炮兵团长召集到一起,进一步明确了坚守台儿庄的决心。

孙连仲对大家说:“根据种种迹象分析,我们当面的日军正在等待援助。我们要以钳形攻势把这些日军歼灭。第三十一师仍然要坚守阵地,要牢固树立独自为战的思想。同时,我们还要组织部队出击,打阵地战,内外配合,就会主动得多。”

日军矶谷廉介为了迅速攻下台儿庄,命令濑谷启即刻把旅团主力投入战斗。

为了钳制日军南下,减轻台儿庄战场的压力,3月30日,第五战区命令第二十集团军以一部兵力对峄县的日军进行佯攻,另以一部分兵力迅速向泥沟前进,协助第二集团军的部队打击围攻台儿庄之日军。

这支中国军队千方百计破坏铁路、公路交通,切断峄县与台儿庄这两部分日军之间的联系。这天,蒋介石命令第五战区的部队死守台儿庄。

李宗仁司令长官下达了第二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命令,同时,李宗仁再次严令汤恩伯率领部队迅速南下,协助第二集团军歼灭进攻台儿庄之日军。

3月30日,日军荣福团在台儿庄遭到中国军队的南北围攻,处境危险。濑谷急忙命令日军前往增援,自己则赶到台儿庄前线督战。日军竭力全力攻击台儿庄阵地。

3月31日,中国军队把进入台儿庄的日军全部包围起来了。

台儿庄的日军处于危急状态。为了策应台儿庄的战斗,日军第二集团军命令攻击临沂的日军支队转向台儿庄,支援台儿庄战场。日军于31日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从侧面攻击第二十军团,企图解第十师团之围。

汤恩伯指挥的第二十军团发现这路日军后,命令第五十二军和刚刚到达的第五十七军一起,围攻日军支队。经过数天战斗,阻击了日军支队,使日军增援台儿庄的计划没有实现。

4月1日,日军为了增加台儿庄方向的兵力,不得不把第八旅团第三十九联队的一个大队派遣到台儿庄。连日激战,台儿庄难以攻克,日军第十师团已经山穷水尽,矶谷廉介能够掌握的预备队,也只有5个营的兵力了。

4月3日,日军再次向台儿庄阵地上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不断投掷催泪瓦斯弹。当日军攻占台儿庄的东南门后,突入城寨百余米,台儿庄大部分市区的街道被日军占领。第三十一师官兵在激战中死伤三分之二,仍然据守南关的几处阵地,同日军拼死抵抗。

李宗仁分析了战场全局情况,拿起电话,冷静地命令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各部必须坚守至次日拂晓,拖住日军,等待汤恩伯军团前来增援。”

孙连仲毫无惧色,坚定地回答:“长官有此决心,我第二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连仲亦以一死报国家。”

4月4日深夜,汤恩伯指挥的部队到达台儿庄的北面。这时候,台儿庄已经有三分之二被日军占领。

李宗仁原来认为,汤恩伯的部队4日中午即可到达,因此,命令孙连仲于4日晚上向日军阵地反击。这天半夜,孙连仲把阵地上所有能用的兵都集中起来了,伤员们来了,炊事员、担架兵都站到了敢死队的行列里。这支数百人的敢死队正要出发,电话铃响了。

池峰城师长在电话中向孙连仲总司令请示:“是否可以撤退到运河南岸去?”

孙连仲毫不犹豫地命令:“部队决不能撤退。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过去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过河者,杀无赦!”

池峰城师长以必死的决心组织部队抵抗,把增援的日军击退。

这夜,第三十一师的敢死队在黑暗中冲入日军阵地。日军连日作战,没有料到中国军队会在半夜里突然杀出来,仓皇应战,溃不成军。经过敢死队的一场夜战,台儿庄阵地被孙连仲夺回了四分之三。这是中国守军的一个奇迹。

这场夜间战斗,汤恩伯指挥的部队没有参加。4月5日,蒋介石打电报给汤恩伯,严厉指出:

台儿庄附近会战,我以十师之众对师半之敌,历时旬余未获战果。该军团居敌侧背,态势尤为有利,攻击竟不奏效,其将何以自解?急应严督所部于六七两日奋勉图功歼灭此敌,毋负厚望。

在蒋介石的严厉命令下,汤恩伯指挥部队向日军的后方攻击。

4月6日拂晓,台儿庄阵地上仍然是硝烟弥漫,几声枪响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濑谷启看到自己的部队损失惨重,已经难以继续战斗了,几经思考,命令部队停止攻击,收缩阵地,准备于傍晚撤出台儿庄。

谁知,矶谷廉介接到以上情况报告以后,坚决不同意日军撤出阵地,命令他们立即转入攻势行动,去消灭台儿庄的中国守军。

濑谷启看到师团长发来的命令,又看了看阵地上到处都是死伤的日本兵,把这份命令紧紧地捏在手中。日本军队军纪严明,但这天晚上,有的日军却不顾军纪,逃离台儿庄。

晚上,中国军队对日军发动全线攻击。日军队形混乱,东奔西逃。第二集团军和第二十军团的官兵内外夹击,越战越勇。

为了彻底歼灭溃逃的日军,第八十九师第五二九团团长罗芳珪同副团长一起来到前沿阵地,仔细观察敌情。他们这支部队已经同日军激战多日了,现在要争取最后的胜利。突然,一发炮弹落下来,在罗芳珪团长的身旁爆炸了。罗芳珪团长身一歪,倒下了,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和胸部。

警卫人员见状,大吃一惊,急忙过来抢救团长。

罗芳珪躺在一名战士身上,微微睁开眼,当他看到周围的人都为抢救他而忙碌时,想挣扎着坐起来。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余死无足惜,君等但须继续前进……”

这位年轻的团长终因流血过多,在大会战胜利的前夕,光荣牺牲了。

日军被击溃了。将士们聚集在罗团长身旁,把一束束鲜艳的桃花放在他的遗体旁。山坡上,那些盛开的桃花在微风中摇摆,仿佛在向英雄志哀,向英雄告别。

至4月7日凌晨,被围困的日军濑谷支队除少数突围到达峄县固守待援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台儿庄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胜而落下了帷幕。

一场血战结束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作战厅长刘斐的陪同下,来到台儿庄阵地,进行巡视。看到战场上中国军队官兵壮烈牺牲的动人情景,刘斐对李宗仁说:这场战斗打得这么苦,国民政府应该大力宣传,以振士气。

李宗仁频频点头,他对身边的人说,把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情况电告各方,多做宣传,扩大影响,鼓舞抗日士气。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给予来犯日军歼灭性的打击,摧毁坦克30多辆,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据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第三课统计,两个师团一共死伤1.2万多人。

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个胜利,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步兵第十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堑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

台儿庄大捷,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掀起了抗击日军的高潮。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武汉举行了10万人的大游行,游行队伍前面,用卡车载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巨幅画像。

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报告军事时,称:“敌板垣、矶谷两师团,直迫台儿庄,经孙连仲部坚强抵抗,以杨军团由东北向西南压迫,并以孙桐萱、曹福林、李明扬各部,渡过微山湖,断敌交通补给,迄4月3日,我包围之势已成,对台儿庄之敌,乃实行总攻,敌伤亡约达万人,几全部歼灭,我俘获无算,为抗战以来空前之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日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斗结束后,全国的许多报刊纷纷报导抗日将士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其中,长沙《大公报》在1938年4月15日发表了题为《扼守南口,威震中外;台庄会战,为国捐躯》的文章,悼念罗芳珪团长。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抗日英雄。1988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罗芳珪为革命烈士。

蒋介石炸黄河挡侵略日军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结束以后,中日两军的统帅部重新判断徐州地区的战争形势,都大量向徐州地区调集军队,但战略出发点不同。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万余人,一度掌握了徐州会战的主动权。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受到台儿庄大捷的鼓舞,对徐州地区军事态势作了新的分析判断,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再一次被打破。

对于下一步行动,国民政府一些高级将领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应转移阵地,重新建立起一道保卫武汉的新防线。有些人主张,要利用部队高昂的士气,再打一个胜仗。

蒋介石接受了后一种建议,决定“扩大台儿庄战果”,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胜利。因此,蒋介石按照决战的意图,把战斗力强的部队纷纷调到徐州地区。出于这一战略考虑,第五战区的部队由会战初期的29个师迅速增加到64个师又3个旅,总兵力约60万人。

日军大量向徐州地区增加兵力,主要出于4种考虑。

一是通过台儿庄战役,日军看到徐州附近集结了大量中国军队,认为这是进行一场决战的好时机,是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挫伤中国军民抗日意志的好时机。

二是春季来临,日军对北方强国苏联的战备有所松弛,在全局上日军有较多的机动兵力可以南调,战略预备队的力量加强。

三是日本最高军事当局受台儿庄战役失败的影响,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进行新的评估,认为徐州不可能轻易取得,必须调集重兵,四面合围,才能打通津浦铁路,攻占徐州。

四是台儿庄作战失败后,一些日本军官萌发了报复中国军队的心理。

出于以上考虑,日军统帅部对徐州地区的军事态势作了新的判断,对北平、天津、山西、江苏、安徽等地日军的作战任务重新进行调整,抽出第十四、第十六、第一一四师团,命令这3个师团向徐州地区运动,配备各种重武器,调遣数百架飞机,进行徐州作战,打通津浦路。

1938年4月3日,日军大本营研究了进行徐州作战的可能性。

4月7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组织徐州作战的命令。陆军部根据上述命令,制定了《徐州附近作战指导要领案》。其基本作战意图是:徐州作战,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联合组织实施,以华北方面军为主,华中派遣军配合华北方面军作战。作战开始后,主力兵团向西迂回,从侧后保卫徐州,歼灭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

其任务区分主要是:华北方面军第五、第十、第十四、第十六师团向开封以东行动,攻占陇海铁路沿线以北地域;主力南下,进攻徐州;用两个师团向兰考、商丘方向进攻,切断中国军队向西的退路。

华中派遣军第九、第十三师团在徐州以南行动,占领徐州以南的津浦路和合肥地区,从南面策应华北方面军进攻徐州。

4月中旬,“日军大本营派遣班”进入中国,在济南设立指挥机构。这个派遣班由参谋部作战部负责,主要任务是协调徐州南、北日军两大兵团的作战行动。

4月17日和18日,日军在济南召开了参谋工作会议,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有关人员在会上明确了两军进行徐州作战的有关事宜。由此可见,日军大本营对徐州作战是多么重视。

4月18日,日军发起了新的攻势。

二战纵横录——徐州会战

日军第五师团遭到中国军队沉重打击以后,稍经补充休整,以步兵第九旅团为骨干组成支队,从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

第十师团分成3路纵队,从薛城、峄县、向城之间60千米的正面上向南攻击前进,对中国守军进行牵制性进攻。第十六师团的支队担任第十师团的预备队。

中国军队第二集团军,第二十、第三军团,第二十七军团第五十九师奋起抗击。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进攻迟缓,到月底,这路日军仍被阻止在韩庄、邳县、郯城一线地域。

日军新的进攻,催促中国军队作出新的作战部署。徐州战场有64个师,这不是一支小部队。这些部队如何部署,蒋介石并没有作出详细计划。作战厅长刘斐曾向蒋介石建议,山东南部的中国军队应该以机动防御为主。

在作战指导上,除以一部分军队同日军保持接触外,主力应集结在便于机动的地区,相机打击日军;运河沿线要有中国军队防守;徐州以西地区,要控制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以便应付突然发生的各种情况。但是,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对徐州周围集结重兵有不同看法。李宗仁认为:“我方在徐州一带平原,聚集大军数十万人,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

李宗仁还指出:“以我军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

李宗仁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把其中21个军编为5个兵团。这些兵团是:

淮南兵团:李品仙任司令员,编有3个军的部队。

淮北兵团:廖磊任司令员,编有4个军的部队。

鲁南兵团:孙连仲任司令员,编有9个军的部队。

陇海兵团:汤恩伯任司令员,编有3个军的部队。

苏北兵团:韩德勤任司令员,编有2个军的部队。

一场数十万军队参加的大会战开始了。

徐州大会战,实际上是徐州外围战。

1938年5月5日,日军从南面和北面同时向徐州夹击,其战略意图是,先迂回徐州西侧,再四面包围徐州。

徐州南面战场:日军第九、第十三师团从蚌埠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第三师团从蚌埠出发,向大营集、宿县进攻。

徐州北面战场:日军第十六师团从山东的济宁渡过运河,向江苏省的丰县、砀山挺进;第十四师团从河南省的淄阳县南渡黄河后,向兰考挺进;第十师团把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任务交给第一一四师团接替,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江苏省的沛县进攻。

以上作战目的一旦达成,日军就完成了对徐州的四面合围,形成同中国军队主力进行决战的态势。

为了从四面合围徐州,日军对这次进攻行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进攻发起后,各部队进展顺利,会战进程似乎是按照日军单方面制定的时间表推进的。

5月9日,日军第十六师团南下,向砀山、唐寨地区挺进,从西面攻击徐州。第十四师团步兵第二十八旅团奉命从河南新乡转赴山东济宁,向郓城、菏泽等地发起进攻,掩护师团主力强渡黄河。

5月10日,日军第九师团经蒙城、永城等地,向徐州西南地区进攻。当时,廖磊指挥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所属第七、第四十八军防守淮河中流地域。廖磊命令第一七一师师长杨俊昌带一个团,扼守宿县;命令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率领一个团,扼守蒙城。

日军进攻蒙城时,周元遵照廖磊司令长官的命令,指挥2000多官兵拼死抵抗。激战中,防守蒙城的中国军队除20多名士兵突围外,周元副师长及其余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这路日军16日逼近徐州。

5月11日下午,日军步兵第二十八旅团攻占郓城。郓城失守,菏泽就暴露在这路日军的进攻正面了。防守菏泽的中国军队第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感到敌情严重,严令第六十八旅组织反攻,夺回郓城。

第六十八旅出发后,李必蕃师长亲自带领师直属队前往增援。第六十八旅刚从前线撤退,没有得到休整,加之日军的炮火异常猛烈,部队多次组织反攻,官兵遭受重大伤亡,仍然没有夺回郓城。

李必蕃师长立即调整部署,把第六十七旅配置在菏泽左侧,把第六十八旅部署在菏泽的右侧,严令全师各部队抓紧时间做好战斗准备,死守菏泽。

5月12日,日军第十四师团南渡黄河以后,迅速以一部兵力前进到内黄集附近,截断了陇海铁路。这等于截断了中国军队向西撤退的后路。

5月13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前进至徐州西南的永城,占据了徐州西南方向的有利地域,从西南面包围徐州。第九师团沿津浦铁路前进,攻占宿县。南线日军,攻占永城、宿县以后,从南面形成了对徐州的合围态势。

5月14日,日军第二十八旅团凭借化学武器和重炮的猛烈攻击,突破菏泽的外围阵地,把菏泽城四面围困起来。

防守菏泽,又是一场血战。

李必蕃指挥的第二十三师,有一支以工兵为主的骨干队伍,擅长防守,敢打硬仗。看到日军猛烈的进攻,李必蕃知道菏泽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守城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对官兵们说:“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阵地,绝不能后退。”

日军攻城的炮火越来越猛烈,排炮几乎没有间隙,接二连三地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日军冲上来了。李必蕃师长一声令下,官兵们一齐向日军射击,机枪喷出了一条条火龙,打得日军东倒西歪。

在日军一次接一次的炮击中,菏泽的防御阵地被炸成一片废墟,村庄在燃烧,树林在燃烧。部队伤亡越来越大,有些排的官兵全部牺牲在抗日的阵地上,有的连只有几名伤兵还坚守在阵地上。

日军越来越近了。师参谋长黄启东英勇殉国了,刘冠雄团长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李必蕃看了看身边的几名随从,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冲出战壕。在激战中,李必蕃身负重伤,随从副官急忙把李师长搀扶下来,组织直属连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傍晚,满身是鲜血的李必蕃被救护到菏泽以南的地方。李必蕃从昏迷中醒来,得知菏泽已经被日军占领,悔恨交加,决定以一死来激励将士们继续抗日。

他吃力地取出一份地图,写下了“愿我同胞,努力杀敌”的遗言,趁护理人员不注意,猛地举起手枪,在自己头上开了一枪。

李必蕃以身殉国,在全国反响强烈。国民政府追晋李必蕃为陆军中将。各地报刊纷纷登载文章,赞扬李必蕃的爱国精神。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代表吴玉章、罗炳辉等人率领代表团,参加李必蕃的追悼大会,并送了一块刻有“民族之光”的大匾。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必蕃为革命烈士。

菏泽失守那天,日军第十四师团主力攻占曹县,第十六师团主力攻占金乡。部署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没有能够阻止日军的进攻,致使中国军队徐州地区的防线被日军突破。这一突破,对徐州地区的防御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8年5月15日,沿津浦铁路北上的日军第三师团攻占大营集以后,在第九师团左翼支队的配合下,向徐州挺进。

日军连续进攻的炮声,大片领土的失陷,迫使国民政府的一些高级将领重新认识徐州地区的军事态势。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军队,未能有效地抗击日军的进攻,短短10天时间,南北两路日军即完成了对徐州地区的合围,这使蒋介石等人感到十分意外。

国民政府一些高级将领开始意识到,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狭小平原地区同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决战,是不现实的,要消灭日军,必须另谋他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徐州。

蒋介石下达的命令是:“避免决战,撤离徐州。”

5月16日,李宗仁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下达了第五战区各部队脱离徐州战场的命令。司令长官作出的撤退部署是:刘汝明指挥第六十八军占据徐州有利地形,掩护各部队撤出徐州战场。第二十四集团军留在苏北。第六十九军在鲁南、鲁中地区开展游击战。

第五战区主力部队分成五路,分别向徐州西南方向突围,向河南、安徽边界的山区撤退。李宗仁部署完撤退任务以后,静静地坐在指挥室里,心情格外沉重。

5月18日,李宗仁同白崇禧、刘斐等第五战区长官部的人员一起,在第三十一军和第七军一个师的掩护下,从萧县以南地域突围,向阜阳前进。

一路上,日军的飞机不时地临空侦察。为了免遭意外,李宗仁一行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整整在途中行军7天7夜,终于到达阜阳。

5月19日,第六十八军完成了掩护第五战区各部队撤离徐州的任务,即放弃徐州。当日,日军占领徐州。

在徐州会战接近尾声时,发生了在抗日战争中有重大影响的两个事件:一个事件是中国空军到日本进行“纸片轰炸”,一个事件是黄河决堤。

“纸片轰炸”发生在徐州陷落的当天。

徐州会战失利后,侵华日军越来越猖狂,日军飞机对武汉、重庆、广州的轰炸也越来越频繁。国民政府召开最高军事会议时,有人提出,中国应该对日军占领徐州作出强烈反应,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千方百计打击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要激励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在日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中国采用什么方法打击日军?这是一个难题。

有人说:日军飞机对中国的大城市狂轰滥炸,中国空军就不能轰炸日本本土吗?

有人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不能像日本法西斯那样,滥杀无辜。

有人说:“七七”事变以来,日军残暴地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灾难。日本本土并非固若金汤,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日本尝尝中国人的炸弹?

有人提出:空军能担任远航日本的重任吗?国民政府的空军组建以来,还没有作过如此远距离的飞行呢!

这次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决定秘密派飞机到日本,不投炸弹,只投掷宣传弹,并责成航空委员会军令厅选定远征日本的空勤人员。

蒋介石的外籍顾问端纳得知中国空军要远航日本,连连摇头,说:去日本?中国飞行员没有这个能力,应该聘请一位美国飞行员。

经过协商,美国飞行员选定了。但这位飞行员狮子大开口,远航日本一趟,必须给他10万美金。那时候,10万美金约合40万大洋。这不仅是要价高,也是对中国飞行员的藐视。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决定,把远航日本的任务交给空军第十四中队中队长徐焕升。徐焕升是笕桥航校第一期毕业生,曾经到德国学习,能担当此任。随徐焕升编队飞行的僚机由佟彦博驾驶。佟彦博是笕桥航校第三期的毕业生,曾经担任蒋介石的专机驾驶员。

1938年5月19日15时23分,徐焕升驾驶1403号长机,佟彦博驾驶1404号僚机,悄悄地从汉口机场起飞了。这两架美制“马丁”B-10B轰炸机运载着100万份宣传单,经过2小时飞行,按预定计划到达宁波栋社机场加油,于23时48分起飞,向日本飞去。

5月20日凌晨2时45分,中国飞机飞临长崎上空,撒下传单,再向日本的福冈、九州等一些城市飞去。

随着中国飞机B-10B的一阵阵轰鸣声,宣传单雪片似地飘落下去。徐焕升和佟彦博及时向国内反馈信息:空中没有拦阻,探照灯柱到处可见,高射炮火密集射来……

那夜,日本的长崎、九州等城市的市民们惊恐万状,军方束手无策。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空军的飞机能飞到日本领土上。当他们看到中国空军撤下的传单时,日本举国骚动。

这些传单,有的是《告日本国民书》,有的是《告日本工人书》。其中《告日本国民书》写道:

我们中国的空军,现在飞到贵国的上空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人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领土上做着怎样的罪恶。请诸位静听……

日本兄弟,在诸位之中,有开始反对战争、理想做正义和平的人,也有为军阀的宣传所欺骗而讴歌战争的人;但,不管是哪一种人,想来一定都因贵国的言论被统治,要了解时局的真相是困难的。所以,试作以下的说明,希望诸位详加考虑。

中国空军将士中日人民亲善同盟

《告日本工人书》有以下内容:

解放是不会自己来的,现在正是人民争回自由的时候了。你们掌握着生产,掌握着日本军阀之心脏的工人兄弟!

觉醒诸君伟大的力量吧!诸君掌握着东洋的命运,打倒日本军阀,为解除两国人民的苦痛,以同盟罢工来战斗吧!

中华全国总工会

这种宣传,也是一场战斗,它对日本国民产生的影响不亚于战场上的一个胜仗。

黎明,两架中国飞机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航。

8时48分,佟彦博驾驶的僚机在玉山机场降落了。9时24分,徐焕升驾驶的长机在南昌机场降落了。机场上,掌声雷动。各类人士聚集机场,热烈欢迎远征归来的勇士。

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了祝贺这次行动,特地赠送了两面锦旗,一面写着“德威并用,智勇双全”;另一面写着“气吞三岛,威震九州”。

在徐州会战期间,两架中国空军的飞机远航到日本撒传单,这一行动,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6天以后,日本近卫内阁被迫大改组。

黄河决堤,发生在日军西进途中。

日军占领徐州及其附近地区以后,日本大本营决定“扩大徐州会战结果”,命令部队沿陇海路西进,追击撤退的中国军队。5月下旬,日军大本营先是命令进攻兰考、商丘、永城、蒙城以东地区,继而又下令攻击部队越过上述4个县城,继续西进。

根据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命令第十、第十四、第十六师团分路向西追击。5月24日,日军第十四师团的部队占领兰考后,被中国军队包围。经过近一周的激战,中国军队撤退。日军继续西进。

6月6日,日军第十四师团占领开封。7日,离郑州只有数十千米的中牟陷落,中原重要城市郑州危急。

日军连续西进,数周内侵占中原地区大片领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如何阻止日军西进,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郑州一旦失守,日军必将会沿平汉路南下,进攻武汉;也会沿陇海铁路西进,进攻西安。这将使抗日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谁知,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蒋介石决定采用“以水代兵”的战术。

6月初,蒋介石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最高军事会议。当讨论如何阻止日军西进时,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一名副主任建议,选择适当位置炸开黄河大堤,水淹日军。蒋介石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在郑州东北的花园口附近炸毁黄河大堤。这道命令,带来了一场新的灾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黄土高原夹带大量的泥沙,由西向东气势磅礴地奔泻下来。进入华北平原以后,黄河水流减缓,河道开阔,由于泥沙逐年淤积,河床远远高出两岸的田园和居民,汛期水位,比开封著名的铁塔和郑州著名的“二七纪念塔”塔顶还要高,成为一条“悬河”。

黄河两岸广大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危,都系于那条大堤上。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防止黄河水患。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队奉命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数千年来,黄河沿岸的人民群众不断修筑大堤,把大堤修得十分坚固。奉命炸堤的工兵部队连夜挖掘,多次爆破,都没有把大堤炸开。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接连3次责问为何没有炸开大堤?

受命炸堤的工兵分队万般无奈,不得不另选地址,炸药、地雷同时使用。突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破声,一条“黄龙”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里奔腾而出。

刹那间,滔滔黄河水带着混浊的泥沙,从缺口夺路而出,犹如万马奔腾,呼啸着,奔腾着,沿中牟、尉氏、扶沟一线向南泛滥,把沿途的村庄、庄稼、树木全部吞灭,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出现了大面积黄泛区。

7月20日的《新华日报》报道:

黄河决口,共有两处,一在郑州以北24里的花园口溃决150公尺,水深3丈;一在中牟以北32里的赵源口溃决300公尺,水深丈余。

两决口相隔40里,中间杨橘一带,并没有水。花园口的决流,南经京水镇入贾鲁水支流至白沙镇,与赵源口决流汇合,入贾鲁河向东南泛滥……

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推进途中,突然遇到滚滚洪流席卷而来,毫无思想准备,部队的大炮、战车等辎重物资陷入一片汪洋之中,许多官兵被洪水吞灭了。面对凶猛无比的滔滔黄河水,日军的重装备难以行动,日军统帅部不得不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

蒋介石“以水代兵”,尽管暂时阻止了日军西进,却造成黄河改道,河南、安徽、江苏3省40多个县市,3000多平方千米的田园变成了一片汪洋,1250万人悲惨地遭受这场灾难。仅河南省的郑县、中牟、开封、太康、淮阳、鹿邑、尉氏等21个县市,就有900万亩耕地被淹没。

滚滚洪流,吞灭了90万人的生命,造成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豫东广大地区,成了满目疮痍的黄泛区。黄泛区年年受灾,岁岁饥荒,灾荒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中原人民不仅饱受日本侵略者野蛮掠夺之苦,又面临着人为的洪水带来的巨大灾难。

徐州大会战,在滔滔黄河水泛滥中,落下了帷幕。徐州会战,有临沂、滕县、台儿庄的激战,最终却以水代兵,给中原人民造成重大灾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53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