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大宋往事——最后的悲剧英雄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15 13:09:50 0


说到文天祥与宋王朝的灭亡,其实在此之前,南宋的君臣们也进行过多次挽救国家危亡的努力,不过他们的目的却各有不同。宋宁宗时,权相韩侂胄于开禧二年,也就是公元1205年发动的对金人的北伐战争,刚一出阵就惨败而归,这样韩侂胄就成了妄启兵端的祸首。

说起来这个韩侂胄,虽是名臣韩琦之后,可他当宰相却是靠走后门成功的。虽然有位名人说,走后门的不见得都是坏人,不走后门的不见得都是好人,可是这位宋代的官二代,算不上是啥好人。他当朝时,朝廷和社会风气都被他搞得一塌糊涂。比如有一回,因为一点小过失,韩侂胄把自己的一个小三赶出了家门。钱塘知县程松听说后,马上把这个女人请到家里,不但让她住在正厅,知县夫妻还亲自轮流伺候她的饮食起居,态度非常谦恭。过了几天,韩侂胄的气消了,又到处寻找这个小三,后来发现在知县程松家里。他以为程知县是趁火打劫,把宰相府的秀色拿回家消受去了,所以非常愤怒。

程知县怕韩侂胄误会,自己受累不讨好,立马就去拜见宰相,并道出了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说这样做,是怕您的如夫人误入都城红灯区,损害大人您的脸面,所以才把她用特殊办法保护起来。不过,您的秀色我可绝对不敢饮用。等这小三回到韩府,说起程松夫妇像孝敬祖奶奶一样孝敬她,韩侂胄非常高兴,当天就把程知县提拔为了太府寺丞。过了二十天,又升任监察御史。接着每一两个月升一次,不到半年,程松就当上了谏议大夫。您说,有程松这样的超级马屁精做谏议大夫,韩侂胄再找多少小蜜还有人敢议论吗?

话说,韩侂胄北伐战败之后,礼部侍郎史弥远向当权派杨皇后献计,借老韩的项上人头向金人乞和,同时还建议为秦桧同志平反昭雪。有了抗金派老韩的人头和秦桧的卖国贼品牌,南宋很快就与金人订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议》,史弥远也因卖国有功当上了宰相,成功地获得了秦桧二世的光荣称号。

从开禧三年,到绍定六年也就是公元1233年,史弥远比秦桧独揽大权的时间还要长六七年。他把北伐复国的事全都扔脖子后头了,全部精力都转移到了掠夺老百姓财富上来了。在史弥远执政时期,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社会风气更加败坏,官府贿赂横行,当时所任用的州县官吏,都得经史弥远过道手儿,公开进行买官卖官现场交易:不花钱想当官?没门儿!史书上说,当时各州县官吏到任后,“争自为盗”,金银珠宝、田园宅第、软件硬件一块儿抢,为啥呢,人家买官时花大钱了,得快出效益,收回成本呀!

史弥远当政前,南宋政府发行的钞票会子,数目虽已超过三千贯,但政府还不时地动用库存的金、银、铜钱进行兑换,所以当时的会子虽已贬值,可通货膨胀得还不算太厉害。史弥远上台后,大量地发行新会子,而且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是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旧会子两贯钱才能换新会子一贯,无形中老百姓的钱先让他刮去了一半儿。会子发行得这么滥,越来越没信用。官府里买粮买菜,买茶买盐,甚至给官吏支薪水,给士兵发饷银,官府的办公费用都一律用会子支付,至于到你手里还顶多大用,老百姓敢跟州县衙门去理论吗?去了,会子没有,耳刮子倒是大大的有。

会子在社会泛滥,又无法兑换金、银、铜钱,造成了会子币值连续跌落,物价不断上涨,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这样,到了史弥远执政晚期,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便在福建、江西等地相继爆发了反对盐政垄断的起义。

特别是宋理宗贾妃之弟贾似道当权后,南宋社会更加暗无天日了。贾似道在理宗时任右丞相,到度宗时拜为太师,这以后朝政就更没别人的事了。有重要文书,大臣在朝廷上见不到贾丞相,有事儿得到他家去请示,任何事不经过他点头就不能实行。丞相如此,皇帝当然也不是啥好鸟。据史料记载:南宋度宗赵禥刚当上皇帝,就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据清代乾隆时代的历史学家毕沅主编的《续资治通鉴》记载:赵禥“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臣于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啥意思?就是说这位宋度宗刚登基,就一夜临幸了三十个嫔妃。早上起来,这三十多人又一块儿跑到皇宫门口来请愿,不,是谢恩!这些嫔妃二奶说是来谢恩,其实是让有关部门来验证一下,免得将来生个龙子当野种给处理了。不过宋度宗要是学学现代官员,建立起写性生活日记的习惯,就不会出这样的岔头儿了。

皇上如此荒淫无道,强势的贾丞相自然也当仁不让。贾似道除了在杭州西湖边上大建楼堂馆所,跟妻妾们一块儿骄奢淫逸外,还外加上以斗蛐蛐为乐。不光如此,这小子还比前面的小混混儿朱勔进了一步,撬开人家的祖坟搜罗珍宝,抢回家去欣赏。当然他盗宝的规模,跟后来的土匪将军孙殿英比还差一点,因为那时候的爆破技术远远没有后来先进,这不能不让贾似道贾丞相感到遗憾了。

“文革”前,曾受到红色大主教康生严厉批判的昆曲《李惠娘》和各个曲种都演出过的《红梅阁》,说的都是贾似道霸占李惠娘的故事。贾似道这小子不光霸占李惠娘,还设计杀害了惠娘心仪的恋人裴舜卿。但是被杀成鬼的惠娘,不畏强暴,终于打破阴阳界限解救了裴舜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骆玉笙大师演唱的京韵大鼓《红梅阁》,可谓鼓声款款,声情并茂,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纯情女鬼,至死也不屈服的悲剧形象。

但是对于贾似道,史书上似乎也不是只有一种定论。说他并非只是成天地抢男霸女、搜刮民财养蛐蛐,也未必如《红梅阁》里描绘的那样荒淫无道、执政无力。有一个史料说,忽必烈南下伐宋,兵围鄂州,问起南朝有个能干的宰相贾似道时,曾感叹道:“吾安得似道者而用之?”看来贾似道,不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不过,说不定这是忽必烈使用的反间计,以便帮助南宋政权尽快瓦解。

话说,由于经济困难,贾似道发行的会子更多更滥,同时政府“言论断绝,威福肆行”,“田里荒寂,州县萧条”,南宋王朝,离灭亡之期已经不远了。

在南宋行将灭亡的时刻,北方的金代也加速了自己的灭亡过程。金代晚年,女真统治者也向南宋小朝廷学习,大肆发行纸币。公元1210年前后,由于财政极度困难,金政府竟然只靠发行纸币,来维持国家政治和军事的巨大开支。此外,女真贵族,还疯狂地掠夺汉人的肥田沃土,将之划归屯田军户。这些游牧出身的屯田军户,只会跑马占地,根本无心组织农业生产,所以过不了多少年,霸去的土地就撂荒了。可女真族统治者偏偏不怕这个,地荒了就再去抢,抢完了再撂荒,给你来个恶性循环。当时的淮河以北地区到处“草莽弥望,狐兔出没”,荒地相连竟有一百多里。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举行起义,金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其中义军中最大的一股,彭义斌已拥有几十万人。他写信给南宋王朝,相约你北伐我策应,互相配合,中原地区就会光复。可当时的南宋小朝廷成天地歌舞升平,让西湖的暖风吹得骨头都软了,每天上朝点点卯都嫌烦,更甭说北伐恢复中原了,所以压根就没理彭义斌的这个茬儿。这样,南宋王朝难得的一次光复中原的机会又丧失了。

对金国完成最后一击的是来自茫茫草原、更加彪悍的蒙古铁骑。蒙古族的祖先,属于东胡语系的室韦德一支。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里被称为“蒙兀室韦”。它最早游牧于黑龙江上游的额尔古纳河,8世纪以后,西迁到外蒙古的鄂嫩河和克鲁伦河流域驻牧,属于唐代的燕然都护府管辖。后来,他们又先后臣服于契丹人和女真人。

蒙古族的真正崛起,是在铁木真经过十八年的征讨和怀柔,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之后。铁木真作为各部的共主,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并建立了蒙古汗国。“成吉思”是强大的意思,“汗”是少数民族对首领、君主的尊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他们的主要征战路线,就是西进和南征。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发动的三次西征,横跨欧亚大陆,建立了四个大汗国,这些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说的是蒙古铁骑的南征,也就是对南宋政权的征讨。

1214年,也就是金宣宗即位的第二年,由于蒙古军的威胁越来越大,与南宋政权一样衰弱不堪的金国居然把都城从燕京南迁到了北宋的旧都汴京开封。由于蒙古军的战线过长,且蒙古军正开始西征,还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对金国实行最后一击,所以才让金政府苟延残喘了二十年。

1227年,蒙古军的西征军东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在宁夏西南部的六盘山下,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开始由南北两路夹击金国。北路由孟津过黄河攻下洛阳,南路则借道南宋,经邓州抵达开封城下。1233年,金哀宗放弃开封,逃往归德,接着又逃往蔡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汝南县。南宋君臣看到有机可乘,决定“联蒙灭金”出兵夹击金国。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欺负大宋一百多年的金王朝也终于灭亡了。当年那些来自北方的彪悍民族,为啥一来到中原、一入主南方,就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在他之前的契丹人是这样,在他之后的蒙古人也是这样,总是拿着一张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如此的梦魇不知谁能破解?对此,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解释是:“12世纪出现的女真族,最初几乎是野人般的通古斯族,几个月内便从契丹人手中夺取了他们的大城市。然而,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汉化和过上平和的日子,便又被成吉思汗依照历史的惯例于一百年之后摧毁了。这其中有一种相反的法则,即游牧侵略者慢慢被古老的文明国家所同化的法则。这种现象包含着双重因素,首先是人口学的因素,那些野蛮的骑士们组成了分散的贵族阶级,并且淹没于这种古老的无从考证的人群中;其次是文化因素,被击败了汉族的文明把粗暴的战胜者征服、陶醉,甚至灭绝。”

可老百姓也有句话,叫做“破罐熬好罐”,没想到历史上公认的“弱宋”,竟然看到了两个强敌世仇——辽国和金国的灭亡。但历史的轮回也是很可怕的:公元974年赵匡胤灭掉南唐后,曾肆意侮辱李煜的老婆小周后;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时,金军又大肆奸杀北宋后妃公主及民女;现在金王朝灭亡,南宋的军人又重演了一百多年前的一幕,对金国的后妃施行了惨绝人寰的性报复。战争不仅焚毁城郭宫殿,焚烧了文化典籍,造成赤地千里,杀人无数,使文明遭到毁灭性破坏,更对女性生命和尊严进行了极大的摧残。百年以来遭受金军侵略蹂躏的宋国人,心理也被严重扭曲。公元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后,南宋军人在实施了疯狂的性报复后,甚至还有人把宋军将士强奸金国皇后的情景画成了一幅春宫图,予以形象的记载。这幅春宫图,题为《尝后图》,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品尝金国皇后滋味图”。这个消费可是太高了,咱老百姓可不敢染指。不过,您可听明白了,南宋人画这幅《尝后图》,可不仅仅是为了迎合低俗之风,主要是为了发泄宋人的百年亡国之恨。

遗憾的是,南宋君臣的泄愤行动仅仅维持了半年,宋蒙之间的军事联盟便被打破了。因为蒙古人的灭宋计划是预谋已久的,他们只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发起进攻,没想到宋代的蛐蛐宰相贾似道却主动送上门来了。这样,蒙古铁骑征服的下一个目标,就锁定为南宋政权了。蒙古贵族太明白了,就南宋君臣那小身板儿,禁不起他们几折腾就会散了架,他们的胜利已为期不远了,他们犁庭扫穴“尝尝宋国皇后滋味”的愿望也快实现了。当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大宋蛐蛐宰相贾似道和他卖国团队的积极配合。

从公元1235年起,蒙古军队开始进攻南宋被击退;又于转年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了长江北岸,但由于宋军奋勇抵抗,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多次被挫败了。

1258年,蒙哥当上大汗后,亲自率军攻入四川,命令忽必烈攻取湖北武昌,兀良合台攻取湖南长沙。四川的南宋军队基本不战自降,只有合州守将王坚拒不投降,并且还杀死了蒙军劝降使者。蒙古大军兵临城下,合州军民奋力抗击。1259年7月,率军攻城的蒙古大汗蒙哥,被乱箭射死,合州之围迅速破解。张珏继任合州太守后,也多次打败蒙军的进攻,直到蒙军进入北宋都城临安,俘获了宋恭帝,合州军民仍然坚守城池,不肯屈服。

就在蒙军分三路进攻四川、河南、湖北时,南宋宰相贾似道统率各路大军驰援鄂州。他屯兵汉阳派人跟蒙军统领忽必烈求和,表示愿意纳贡称臣,双方划江为界。这时蒙哥大汗被乱箭射死在四川,忽必烈眼下最急的是率军打道回府,去争夺汗位,根本没工夫跟贾宰相在这磨牙玩儿,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议和条件。

贾宰相这回算是办了件真事,回到都城,向朝廷虚假报战功说是把蒙军打退了,当然私订和议这事儿就按下不说了。皇上一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心说,外边都传贾似道叫蛐蛐宰相,看来人家是玩物不丧志,把斗蛐蛐的技法用在军事上了,真是儒帅呀!于是他就连连夸奖贾宰相:古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的贾宰相,在蛐蛐罐里运筹照样能打胜仗!贾似道因此被封魏国公,赐地葛岭建了一套超豪华别墅,支持他“把养蛐蛐迅速产业化”。

话说,1260年,忽必烈在蒙汉贵族的支持下,击败了他弟弟阿里不哥,登上汗位。他当上了皇帝后,忽然想起在长江边上还认过一个干儿子,而且儿皇帝不是还答应割地赔款吗?于是就派使臣郝经去临安收占地费。贾宰相一看这事儿要穿帮,立马就把蒙古来使刑事拘留了。您说,这不整个一个猫盖屎吗!

你一个儿皇帝居然敢扣留我的来使,这回蒙军大举南征可找着借口了。话说汉水边上的襄阳和樊城都是南宋重要的军事堡垒,两个城隔水而成掎角之势,汉水上还架有浮桥,可以互相支援。后勤供应也很方便。蒙军南下时,襄阳曾数度易手。1267年蒙军再次围困襄阳时,曾遭到了南宋军民的拼死抵抗,但因为贾宰相与敌人有约在先,不敢积极组织救援,致使襄阳和樊城很长时间不能解围。但后来襄阳军民得到了宋将李庭芝和义军首领张顺的支援,多次击退蒙古军队的进攻,从大草原来的忽必烈,在水城面前一时手足无措。

为了加强对南方的进攻,忽必烈于1271年迁都燕京建国号“元”,从此各路大军就在“元”的旗帜下四处征讨。不久,元军使用宋代降将张弘范之计,切断襄阳和樊城间的水上通道,用“回回炮”猛轰樊城,宋将范天顺等力战而死,遂使城池陷落。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开城降敌,元军进攻南宋的门户终于被打开了。

襄阳失落后转年,元军宰相伯颜以吕文焕为先锋,沿长江东下,直逼南宋都城。这时宋度宗已经驾崩了,他4岁的儿子宋恭宗即位,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贾似道迫于朝野压力,率十多万兵马和两千艘战舰迎击元军。两军在池州城下相遇。元军在水上陆上一起攻击,贾似道率领的十几万兵马一看敌军来势凶猛,真的像蛐蛐一样,没蹦跶几下就散了。

在抗元的斗争中,最值得一书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1275年元军进军临安时,文天祥正在赣州知州任上,他招募了三万乡勇准备赴临安勤王。1276年初,元军逼近都城临安东郊,宰相陈宜中“位高偏敢忘忧国”,率先出逃了。南宋小朝廷让文天祥以右宰相名义,到元军去谈判。文天祥不怕元代宰相伯颜的威逼利诱,坚持先撤兵后谈判,被强行扣留。同年3月南宋都城临安被攻破,谢太后率5岁的宋恭宗及其皇族官吏开城投降,这样,南宋的主体政权就宣布灭亡了。而历史又来了次可怕的轮回,三百多年前,宋太祖从别人家孤儿寡母手中抢来了天下,今天大宋江山又从孤儿寡母手里丢失了。这一天距宋元联手灭掉金国仅仅四十二年,这同样是个可怕的轮回。

都城陷落前率先出逃的宰相陈宜中,在福州同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一起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这时被押解到镇江的文天祥,在一个船工的帮助下脱逃,辗转进入福建,被赵昰任命为右宰相。他即刻领兵攻入江西,收复宁都、雩都等地,一时军心大振。但在邻省福建,宋军却节节败退,在元军的追击下,不断南逃。年底,赵昰君臣经过香港,流窜至广东。1278年赵昰病死。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又拥立卫王赵昺为帝,史称帝昺。

1278年底,文天祥与元军将领张弘范发生遭遇战,最后战败,被俘于广东海丰境内的五岭坡。张弘范劝他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在此,文天祥写下了著名诗篇《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传之千古,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可人们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似乎不大理解。其实惶恐在宋人的口头语中是“惭愧”的意思。惶恐滩则是赣江上游十八滩之一;而零丁洋,则是指广东中山零丁山下,澳门附近的海面。文天祥描述的是自己自江西起兵到今天战败被俘,报国之志难酬,感到很惭愧,而不是像那些叛臣贼子一样,敌人来了立刻就“惶恐”地投降。

后来,坚贞不屈的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1283年英勇就义于大都菜市口,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宽街附近,就义时年仅47岁。

文天祥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等名篇为后人所称颂。他还有一首《念奴娇·水天空阔》写得也很有气魄,但像岳飞的《满江红》词一样,也被怀疑是后人的托名之作。

就在文天祥写完此诗不久,元兵对广东新会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统帅张世杰因战船沉没,壮烈殉国。刚满8岁的宋帝赵昺,逃到新会崖山的一块巨石上,由丞相陆秀夫背着跳下了茫茫大海。虽然南宋不缺忠臣义士,但却无力回天,临安被攻破后仅仅三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王朝随着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跳海而彻底灭亡。

说起来,南宋王朝之所以迅速灭亡,也跟统治者的决策失误有关。想当年北宋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来了个联手灭辽。最后辽国是灭了,可北宋却在自己策划的“买一赠一促销活动”中,把自己捆绑销售了。到了南宋,皇帝和朝臣却根本不知道吸取这个历史教训,又来了个联蒙灭金。

的确,辽金这两匹来自北方的狼,确实让大宋王朝蒙受了奇耻大辱,但当蒙军已成为自己的主要敌人时,南宋王朝若只顾泄恨灭金,就是没有战略眼光,完全忘记了当前的主要威胁来自何方!

公元1232年,南宋攻下金国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时,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并向理宗讲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宋理宗不懂得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况且南宋早已停止向金国上贡“岁币”,它早已成了一个羸弱的老虎。但理宗在身边大臣的鼓动下,完全不理会哀宗的要求,继续伐金。

公元1234年,金国的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可南宋却在蒙军灭金后,使自己失去了一个战略屏障和军事缓冲地带,提前成为蒙军的打击目标。这样,南宋政权就在第二次“买一赠一促销活动”中,把自己的锦绣河山拱手送给了元人。南宋小朝廷无论是对外割地称臣步步退让,还是为了宣泄百年灭国之恨而进行的进攻,教训都是极为惨痛的。

不过,在南宋灭亡前,也有一些所谓的“国家栋梁”纷纷表演起了热闹的忠臣秀。这其中,最夸张的是南宋湖州守臣蹇材望。蒙古大军就要杀来的时候,他在下属面前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指天发誓要杀人成仁,为国殉节。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还特意让工匠给自己做了一块锡牌,上面刻着“大宋忠臣蹇材望”,他还把两块银子凿上孔,用绳子挂在牌子上。上面还附一详细说明:“凡城破之后,找到下官尸首者,请用这些银两代为埋葬并予以立碑。”为了让人们坚信自己壮烈殉国的决心,他逢人便讲,元军攻破城池之日,就是他自杀殉国之时。并吁请拾到银两者不要食言,以免让烈士暴尸荒野。蹇材望的豪言壮语,使“弱宋”的广大官民油然而生悲壮之感。

到了1276年大年初一,蒙古军挥兵攻破湖州,混乱之中的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蹇材望。大家以为蹇大人早已高喊着爱国口号投水殉节了,可过了不久,人们突然发现蹇大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回来了,只是南国装束变成了蒙古官服,一脸的喜兴,整个一个衣锦还乡的感觉。乡亲们都以为是见着鬼了。敢情人家蹇大人没等城破,就主动投降去了,并很快被元军统帅任命为湖州同知,赶着城破之时回来上任了。只是不知道那两块儿银子——也就是蹇大人的丧葬费便宜谁了?到了这会儿,他倒是也不在乎这俩钱了。

在南宋灭亡之际,表演这类忠臣秀的,并不止蹇材望一个。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时,当朝的谢太后很快便率大批王公朝臣出降了,而且是“举朝奔窜,留者九人”,有“状元宰相”之称的留梦炎和宋代宗室、一代书法宗师赵孟頫等人,立刻都成了元代的新贵。身份转变之快,那叫一个麻利。

当然这其中,最无耻的还是宋代降将张弘范了,别人投降变节了还能不事声张,为自己遮掩,可他竟然在广东新会、逼迫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海处的一块巨石上,刻了一行字进行炒作:“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明代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很幽默,在这个石刻前头,只加了一个“宋”字,就将原来的石刻内容变成了“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也就是说,这位张大将军是自己把自己的国家灭了,就这还好意思在这儿刻石表功?用一句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真不知道没羞没臊卖多少钱一斤了。

近代著名诗僧苏曼殊,曾在广东新会作过一幅《崖上奇石图》。辛亥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画上题了陈恭伊的一首诗,诗曰:“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岸云雨至今悲。一声杜宇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停舟我亦艰难日,愧向苍台读旧碑。”后来,这诗、书、画被称为“崖山三绝”。1962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这里挥笔书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广东新会的这块巨石,成了后世子孙评论历史功罪的特殊平台。

从另一角度说,蒙古人的崛起、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促进了中国更大规模的统一;元代的建立结束了宋、辽、夏、金等多极政权并立的局面。元代作为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辽阔版图。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吉思汗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说起来宋代从960年建国到1279年灭亡总共是三百一十九年,其中北宋是一百六十七年,南宋是一百五十二年。大宋王朝虽然对外总是挨打,但对内治理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宋代的经济、文化、科技之强,人才之盛,较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城市发展也达到了巅峰,唐代最盛之时人口超过十万以上的城市也只有十七座,而北宋末年人口超过十万以上的城市竟达到了五十二座。两宋的首都汴梁和临安,人口都超过了一百万。

南宋中后期,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用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话说:“在宋代,尤其是在13世纪,透出了中国的近代曙光。”但是南宋王朝的灭亡,以及游牧民族对宋代先进文化和生产关系的多次沉重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转向衰弱没落,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世界主流文化远远地甩在了后边。这是非常令人可惜可叹可悲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7121.html

  • 猜你喜欢
  • 热门推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