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历史不忍细看——希特勒为什么在敦刻尔克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9 15:39:55 0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闪击战”。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在德国闪击战的攻势下,波兰节节败退,没撑到一个月就投降了。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和3000多辆坦克绕过马其诺防线,偷袭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仅仅10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扫法国大陆,把40万英法联军逼到了法国北部的狭小地带,只有一个名为敦刻尔克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的退路。

当德国军队正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想要给欧洲的英法联军最后一击时,德国悍将古德里安最近的装甲师距离这个港口不到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前线将领纷纷向上级提出紧急询问和抗议,古德里安更是扼腕叹息,但将军们得到的答复却是,这是“元首的命令”。与此同时,德军的空军却在进攻。

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利用这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尽一切力量来抢渡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到6月4日上午,一共有33.8万名英法军人安全到达英国。英国的主力部队得以保全。4年后,这批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联军成为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希特勒的这一道停止进军的命令始终是令人费解的。很多军事史学家认为这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

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下令停止对敦刻尔克英法联军的进攻确实是个重大的战略失误,然而作为纳粹德国的最高统治者,希特勒应该是有其他考虑的。

从战术上来分析:

首先,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当时敦刻尔克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于装甲部队前进,而当时空军元帅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就能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那么,在希特勒看来,就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再遭受损失了。

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将领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与步兵部队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5月24日,希特勒视察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司令部的战争日志记载了会面时伦德施泰特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上的装甲师应当停止前进,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队的接应。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建议。

战术上的原因确实值得考虑,但并非关键因素,因为如果只考虑战术因素,那些冒险的计划就难以实施。当时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就像一个握在手里的核桃,虽然捏起来不那么轻松,但给它一个重击,还是能弄碎的。而且,根据当时的作战形势,给予敦刻尔克英法军队最后一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只从战术上考虑,还是说不清楚。

有人说,在敦刻尔克的问题上,德军高层进退失据、瞻前顾后的根本原因是心态失衡。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希特勒、伦德施泰特等人而言,德国军队打得实在是太顺了,战果已经大得超出心理预期了。我们要知道,德法是宿敌,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其实并不大,但没有想到拥有七八十个一线作战师(224万官兵)、2500辆坦克的法国陆军,在整个战役中竟然未能成功组织任何一次师级以上的反攻。希特勒也产生了这样的顾虑“一直都在赢,如果最后不幸赌输了,最后连老本都吐出来了”。正如《庄子·达生篇》中所说:“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后世的很多二战学家认为,希特勒在欧洲的战略目标是击败法国,把英国的势力赶出欧洲,竭力向东方扩张生存空间。

在希特勒的内心深处,他一直把苏联当作最大的敌人。当时主要的欧洲国家都是反对共产主义的,他们都希望打击苏联,所以英法一直都想将祸水东移,才有了现在我们看起来有些窝囊的“绥靖政策”和西线的“奇怪的战争”。因为希特勒知道,英国作为老牌的殖民地大国,势力远非波兰所能比,德国不会轻易征服英国;而且英国一旦灭亡,它的海外殖民地体系就很有可能崩溃;而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就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力量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希特勒怕自己火中取栗,最后便宜了美国和日本。这些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德国与英国在远东地区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虽然眼下英国是自己的敌人,但日后有可能是朋友。

因此,德国并不想和英国彻底闹掰,他还想尽快与英国和解,避免多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希特勒认为只要德国体面地让英国与自己和解,英国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不接受。而且英国一直是反共反苏的,或许将来他们可以在反对苏联上进行合作。当时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曾在向希特勒呈交的作战备忘录中写道:“英国在打而且可以打下去,打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胜利,而是为了保存其属地和国际地位。因此只要它知道可以用比较小的代价达到目的,它或许愿意缔结和约。”

当时德国在欧洲西部的战略目标基本上已经实现:英国的势力已基本上被赶出欧洲大陆,复仇的对象法国已被击溃。而称霸欧洲大陆的下一个目标是苏联。

所以,他要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对付苏联。因此,在敦刻尔克所下的停止进军的命令,既保存了自身的实力,又对英国做了震慑,还避免了刺激英国倒向苏联。通过这样的部署,便有机会谋取德英之间的尽快和解。即使无法与英国达成和解,至少也可以争取到英国在苏德战争中的中立。

上述的分析和推测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仍然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通过这些分析和推测,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历史背景与国际关系,或许在这里面就蕴含着我们想要知道的真相。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611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