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隋唐往事——帝国的农夫与蛇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12:39:17 0


历史的指针滞留于天宝十载,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四年……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日益受到玄宗的宠幸,正朝着帝国的权力巅峰跑步前进。这个人将对天宝末年的帝国政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也正是因为此人的所作所为,才在客观上给安禄山提供了起兵的借口,加快了其反叛的步伐。

这个人就是杨国忠。杨国忠,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市)人,杨贵妃的远房堂兄。他的父祖辈皆默默无闻,但有一个舅父大名鼎鼎,就是女皇武曌晚年的男宠张易之。

通往权力之巅的道路从来都是险峻而狭窄的。正如自古华山一条道一样,要想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道上快速攀登,就必须千方百计把挡在前面的家伙从悬崖上挤下去。毫不留情地把所有挡路者推入万丈深渊,才能先于众人到达无限风光的绝顶。

天宝中后期,李林甫、杨国忠联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血雨腥风的大狱,强力打击一切政治上的反对派,“所挤陷诛夷者数百家”。天宝十一载(752年)四月,李林甫、王【钅共】和杨国忠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被打破了。

在政治的角斗场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同盟,更何况他们的利益联结本来就是短暂而脆弱的——一旦共同的敌人消失,他们必然会拔刀相向,展开新一轮的权力厮杀。这场权力赌局只剩下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个人,他们的巅峰对决时刻也随之到来。“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杨国忠与李林甫的权力值遵循的是跷跷板定律,此消彼长,你高我低。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曾经权势熏天的李林甫已成强弩之末,自然生命与政治生命双双进入倒计时。

两个人斗得不亦乐乎,远在范阳的安禄山也有自己的权力小九九。本来李林之争与他并没有多少关系,可他还是希望出局的那个人是李林甫。

在时间面前,所有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挣扎。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二十四日,把持了大唐朝政将近二十年、当了十九年首席宰相的李林甫,终于无奈地松开了握着权柄的双手。杨国忠带着七分欣喜三分谨慎去探望李林甫,在他的病榻前用极为僵硬的动作行了一个跪拜礼。李林甫睁开一双浑浊无光的老眼,盯着杨国忠看了很久,最后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

自认为“怨仇满天下”、总是夜夜惊梦的李林甫,现在终于可以将过度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好好享受一场永远不用醒来的长梦。树欲静而风不止,就算是一个死人,要想拥有一个不受打扰的千秋大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正月,还未及入土为安的李林甫被他的接班人、已经就任宰相的杨国忠揪住不放。杨国忠指控李林甫和突厥降将阿布思同谋造反。

李林甫死了,最高兴的不是杨国忠,而是安禄山。他忙不迭地与杨国忠联手,迫使阿布思的手下到朝廷做伪证,同时还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胁迫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做假证出卖他老丈人。面对死无对证的指控,李隆基也懒得去求证一个死人的清白,他随即颁下一道诏书,将李林甫生前的所有官爵全部削除,子孙中在朝为官的也全部罢免、流放边地,所有财产全部充公。就连他的棺材也被打开,珍贵的殉葬品被取走,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平民的葬礼。

此时的杨国忠已经是帝国宰相兼吏部尚书,此外还兼任了四十多个特使之职,可谓权倾天下、贵宠无匹。有道是小人得志便猖狂,这位昔日的小混混自从当上宰相,在朝堂上走路都是横的,“居朝廷,攘袂扼腕,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慑”。李林甫死后,帝国已没有一个坚强和负责的领导人。二十年来,朝廷已习惯于李林甫的控制,几次权力清洗,大部分可以递补的领导人或已经死亡,或在地方任职。

李隆基已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前四十年的政治发展已把空前的权力集中在宰相之手。为了确保这一体制能顺利地运转,皇帝必须保留更换宰相的权力和意愿。李林甫享受的那种漫长而不正常的任期使替换越来越困难,在职者的势力不但愈加根深蒂固,而且把宰相继承人们的上升通路堵塞了。

对于李隆基来说,此时的他只能走一条最省事的道路,即听任杨国忠去行使最高政治权力。尽管杨国忠善于宫廷政治的权术,还与玄宗有亲戚关系,却不能与务实的政治家李林甫相比。杨国忠登上权力巅峰后,也不是人人有所忌惮,至少有一个人就对他极度鄙视。此人就是和他联手对付李林甫的安禄山。

李林甫的突然离去,使得帝国权力舞台上的两大重量级人物直接对抗。面对安禄山这样的对手,杨国忠并没有十足的取胜把握。毕竟此人手中握有重兵,皇帝与杨贵妃又对他宠信有加。身为帝国宰辅的杨国忠无法容忍有人在权力舞台上抢去自己的风头,安禄山的胡旋舞让他感到头晕目眩。

虽然安禄山做互市牙郎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性格养成有巨大的作用,但安禄山传奇经历的真正开端,还得算他投身军营。安禄山具有“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等多重性格特质,与他多年游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个混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得来的实战经验是最实用的学问。

安禄山在唐朝边疆地区找到了发展的土壤,他充分利用自身的才智,在帝国的东北地区获得了巨大成功。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将此前一直隶属于幽州节度使的营州独立出来,并升格为平卢节度使,然后让安禄山做了这里的节度使,并兼柳城太守,押两蕃(契丹、奚)、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前,不仅身兼三镇节度使,有亲王的封爵,还兼领河北、河东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兼群牧使、闲厩使,能够控制边地牧场和马匹,职权渗透到陇右(西北)地区。妻子为命妇、儿子得恩赏,京城之内赐豪宅,平日美馔珍馐,更是无以复加。安禄山所得封赏、爵位、官职、恩宠、身份,在当时任何一个胡人都无法与之比肩。

提拔为平卢节度使与安禄山多年的苦心经营有很大关系。他经营权力的手法非常简单,越简单往往也就越有效果。安禄山采用的手段是贿赂,与他有过交集的帝国钦差、巡查、特使,没有不被拉下水的。这些官员本该是皇帝监视安禄山的耳目,现在却主动替安禄山释放烟幕弹迷惑玄宗。等到玄宗发现问题时,事态已到无可挽回的境地。

安禄山虽然是个胡人,可是在洞悉权力场的游戏规则时,他不输给任何一个汉臣。他把个人才华和玄宗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让玄宗把他当作可以依仗的“万里长城”。同时他又巧妙地利用中央朝廷的关系寻求权力代言人,积极营造个人发展的条件,善于把握机遇,顺利进入高层视野并成为皇帝的“宠儿”。

在各种演义类的小说里,安禄山、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安禄山始终以一副愚憨之态示人,在皇帝和杨贵妃面前大演忠心耿耿的戏码。安禄山赢得皇帝的欢心,有三件最著名的事可说。

第一件是他当庭跳胡旋舞。胡旋舞是唐朝时从西域传入的一种乐舞,精通音乐的唐玄宗十分喜爱。安禄山腹垂过膝,自称腹重三百斤,尽管胖到如此地步,但是在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却旋转自如,其疾如风,令许多专门的伎人都汗颜。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安禄山竟能完成难度极大的胡旋舞,怎能不让李隆基欣然。

第二件事发生于一次初春的朝会上,李隆基命安禄山晋见皇太子李亨,可他见面后始终不肯叩头。理由是自己只跪拜皇帝,不跪其他人,包括太子。安禄山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个位居显位的地方大员怎能不清楚太子的显赫地位?安禄山摸透了李隆基的心理,一个成功的政客当然也是高明的心理学家。唐玄宗最怕的就是太子与握有兵权的将领联合起来反对他,看透了这一点,安禄山见到唐玄宗与太子时,才会故意装糊涂,冷落太子,说自己作为胡人不知太子是何职,只知效忠于皇上。

第三件是安禄山申请做杨贵妃养儿,此举得到皇帝的准许。这一年安禄山已经四十五岁,比杨贵妃年长十六岁。自此以后,安禄山朝见,都要先向贵妃行礼而后再拜见玄宗。他的理由是:“番人先母后父。”安禄山博得了李隆基与杨贵妃的信任,每次入京朝圣,可以自由出入后宫,甚至与杨贵妃传出绯闻。

天宝十载安禄山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以来,他在广袤的河北大地上俨然就成了无人制约的“土皇帝”,“赏刑己出,日益骄恣”,“见(唐朝)武备堕弛,有轻中国之心”。法国作家伏尔泰写过一个故事:一个本性暴躁、行为乖戾的人晋见国王,粗野的表情变得柔和了,粗暴的声音变得温和了,国王没能从他紧绷的面孔识破伪装的善良,后来他和国王一起被俘,同为囚徒,因在给国王脱马靴时动作粗野,国王发了火,他竟一怒之下把国王杀死,还把靴子扔到窗外。小人得志,预伏大祸临头。流氓本性,商人品质,嘴甜心狠,内阴险外粗放,最善伪装者安禄山也!

李林甫在的时候,安禄山还心存忌惮,李林甫一死,安禄山就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那个“为人强辩而轻躁,无威仪”的杨国忠,安禄山根本没放在眼里。安禄山对杨国忠的态度只有五个字:“视之蔑如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长成,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

安禄山想造反,其实很多人都有所察觉,可就是没人敢当面向李隆基提。最早向李隆基发出警告,而且警告过不止一次的人是杨国忠。杨国忠这么做,并不是出于什么忧国忧民之心,而纯粹为了固权保位。他怕安禄山的权势不断膨胀,总有一天会入朝拜相,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在玄宗的耳边喊:安禄山要造反!

李隆基根本不相信,或者不愿意相信安禄山这么忠诚乖巧的人会造反。天宝十三载(754年)正月,为了向玄宗证明安禄山确实怀有狼子野心,杨国忠跟玄宗打赌,说:“陛下可以下诏召见安禄山,看他敢不敢来,臣敢保证,他一定不敢来!”

接到玄宗的诏书,安禄山就日夜兼程从范阳赶来了。一见到玄宗,安禄山声泪俱下地说:“臣本是胡人,承蒙陛下宠爱,擢升到今天这样尊贵的地位,因而遭到杨国忠的嫉恨,臣真不知道哪天会死在他的手里!”

其实李隆基也吃不透安禄山,只能用恩宠加以笼络,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检验对方的忠诚度。那些品质恶劣之人,若具备一定的本事,就会成为有能量的小人。这种小人擅于抓住一时的机遇,能给他多大的信任,他就能酿成多大的祸端。李隆基曾经打算提拔安禄山为同平章事(宰相),遭到杨国忠的反对而作罢。唐玄宗为了试探安禄山,将其召唤到身边逗留了两个月。回范阳前夕,李隆基在望春亭为安禄山饯行,亲自斟酒三杯,安禄山每饮一杯,必举杯环视四周,然后痛饮,以示荣宠,饮罢三杯,叩头谢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9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