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大清的角落——传奇太监李莲英是一位成功人士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11:07:29 0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皇帝颁布了一道上谕,对太监做出了“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等六条严厉规定。康熙皇帝说太监不过是“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乾隆皇帝说,太监是“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得入宫闱,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这些圣训列入了皇室的祖宗家法之中,要求子孙后代严格遵守。

然而这些祖制到了晚清,随着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的出现,发生了变化。慈禧太后因李莲英而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赏李莲英戴二品顶戴花翎,黄马褂,使得李莲英位极人臣,这在整个清朝太监中是独一号的。

据李莲英死后的墓志碑文记载:“公姓李氏,讳莲英,字灵杰。平舒世家也。年九岁入内廷充役使,循守规矩,有若成人。”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九岁入宫。李莲英幼年时,由于生活所迫举家迁往京师,开了一家熟皮作坊维持生计。《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皮硝李者,孝钦后之梳头房太监也。名莲英,直隶河间府人。本一亡赖子。幼失怙恃,落拓不羁。曾以私贩硝磺入县狱。后脱羁绊,改业补皮鞋,此皮硝李三字徽号所由来也。”说李莲英幼时父母双亡,落魄不堪,曾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开始修皮鞋。

关于李莲英的发迹,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李连英拜访他的同乡太监沈兰玉,得知慈禧喜爱新式发型。于是他到妓院专门学习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后经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从此得宠。这个传说根本站不住脚,按清宫典制,后妃宫中根本没有梳头太监这个差事。但关于李莲英“以善梳新髻受到慈禧宠幸,由梳头房太监擢总管太监,居然赐二品顶戴。”这种以讹传讹的说法流传甚广,蒙了谁算谁。

那么,李莲英是如何从一个九岁入宫的娃娃太监爬到权赫宫中的一代宠监呢?在清宫档案中,记录着李莲英从一名小太监到二品总管太监的发迹过程。

咸丰七年(1857年)李莲英进宫后,起名李进喜,在奏事处当差。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他被调至东路景仁宫当差。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李莲英随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这时的李莲英不被人注意。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十六岁的李莲英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当差,当时,安得海红得发紫。安得海与李同年入宫比他大一岁,安入宫后即分到懿贵妃(即慈禧)的储秀宫当差,慈禧太后十分喜爱聪明伶俐的安德海,给他起名“灵珊”,也常唤他“小安子”。(慈禧曾给身边四个小太监起名:得平、得安、得如、得意,“平安如意”之意,李莲英的名字也是慈禧起的,也叫他“小李子”。)

同治八年(1869年),恃宠狂妄的安得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私逃之罪正法。但李莲英也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迅速取代了安得海的位置,而是受到了安得海一案的牵连,和有官职的太监一起受到了罚俸处分。一个月后,他又因“滑懒不当差”被革去八品顶戴及钱粮,后解除处分。

安得海事件后,李莲英引以为戒,他办事处处谨慎小心,揣摩主子的心理、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喜欢。“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李莲英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开始发迹,他被赏戴六品顶戴花翎,食“月薪”银八两五钱。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后,李莲英进入了一个“快速通道”,他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按清宫旧制,太监进宫服役满三十年没有大过失者,才能选补首领太监,可李莲英此时进宫仅十七年。光绪五年(1879年)十二月,被任命为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加赏貂皮马褂。光绪七年(1881年)十月,再度被赏加三品顶戴花翎。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加二品顶戴花翎。至此,李莲英走上了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升迁之路。

慈禧下旨赏给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时,朝野皆为之侧目。一些官吏对李莲英青云直上感到惶恐,他们纷纷上书,希望慈禧限制李莲英的发展,但慈禧不为所动。其实,太监品级与朝廷官员品级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太监的官职品级,无论是总管还是首领,都不属于国家官员范畴,只是皇室私家奴仆的首领,职权范围也仅限于宫闱之中,没有任何政治地位。慈禧尽管可以给李莲英二品顶戴,赏赐他无数财宝,但她始终没有让李莲英去干预朝政。野史说李莲英在宫中“干预国政,广植私党,反对戊戌变法,构陷帝党及维新派”犯有多条罪状,这多半是捕风捉影。

李莲英第一次遭到朝臣抨击是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钦派大臣校阅北洋海军。慈禧太后派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亲往巡阅,由于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身份尊贵,因此加派太监、御医随行,“以时调护”。奕譞主动要求太后派李莲英随行,以表明心迹。检阅水师进行的很顺利,惟因太监李莲英随行,在朝廷掀起了一阵旋风。按照清朝的制度,太监随同亲王阅兵,并无先例。监察御史朱一新上折谏曰:“……今夏巡阅海军。太监李莲英随至天津,道路哗传,士庶骇谔,意深宫或别有不得已苦衷,匪外廷所能喻。然宗藩至戚,阅军大典,而令刑余之辈厕乎其间,其将何以诘戎兵崇体制?”朱一新可是为了维护朝廷尊严而说的话,揣测朝廷让李莲英参加校阅海军是有苦衷的,但从国家威严出发这绝对有辱国家海军的尊严。慈禧看了奏折极为不满,她颁懿旨亲自为李莲英辩解,斥责朱一新是“危词耸听”“附会不经”,大骂他“书生迂拘”“才识执谬”,把他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败,全国舆论大哗。御史安维峻在奏折中尖锐地指出:“人们都说‘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我就不敢相信,因为太后已经归政了,要还牵制政事,就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天下臣民了。李莲英是什么人?他哪敢干预政事?如果这是真的,祖宗家法岂能容?”慈禧见到此折异常震怒,立即以皇帝名义发谕:“军国要事,仰承懿训遵行,天下共谅。安维峻封奏,托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之语,妄言无忌,恐开离间之端,命革职发往军台。”李莲英是慈禧的“心肝宝贝”,绝对不允许有人诋毁。于是,又一个找李莲英麻烦的人被降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死于西苑的仪鸾殿。主心骨没了,李莲英顿生离去之意。慈禧丧期不满百日时,“及太上孝钦显皇后升遐,公之退志决矣。”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他提出要离开了生活五十多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享受在当差时的待遇,这个待遇在太监中是绝无仅有的。

李莲英出宫两年后,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初四日病死在自己的北京寓所,时年六十四岁。隆裕太后下令赐银千两,赏埋京西恩济庄太监茔地一个独立的院落里,他的坟墓前面有石柱桥及牌坊,牌坊横眉上书“钦赐李大总管之墓”,院内东西侧各有亭子一座。其墓顶用三合土建筑,墓碑是用汉白玉制成。这种丧葬规格在清宫太监中又是最高的。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皇室奴仆身份和千百个太监一样,他们一样有着苦难、屈辱的童年,有着残缺的身体和残缺的生活,享受不到家庭和亲情的温暖。不同的是,李莲英由于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信,在慈禧太后的庇荫下,他的后半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得到了宫内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任其享用一生。

纵观李莲英的一生,他的后宫生涯游刃有余,得到善终。秘诀无外乎奉迎、谨慎两点。奉迎让他飞黄腾达;谨慎让他长保富贵。可以说他的太监“事业”是成功的。但由于他的名字一直和慈禧太后紧密捆绑在一起,在人们印象里他俩自然是一丘之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这顶帽子甭想摘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89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