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大明梦华——明朝工人众生相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3:43:27 0


前文曾说到,明朝的百姓大概分为民、匠、军、乐四等,所谓民乃农民、商人,匠指的是各类工匠,泛指各行各业的手艺工人,军指军人,而乐则是乐妓。农民之收入,前面的章节中有详细介绍,此处不赘述,本篇单说工匠。

小时候常听长辈言,“一技傍身走四方”,言下之意是说,只要有一技之长,走到哪儿都不怕饿肚子,诚可谓至理名言。同样,明朝的时候,在所有的工人里面最吃香的就是各类手艺人。

明朝中后期,商业空前发展,街道两旁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等新奇精巧的物品数不胜数,说到底,这满街的商品都是手艺人做出来的,只要有人买,手艺人就有银子可赚。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生活的富裕,手工艺人做出来的商品不但不缺人买,且越贵、越精致越有人买,许多工匠从大众化之路走向了精品化之路。

日常所用的锅碗瓢盆,便以广州匠的最为出名,其特点是精细,无论是碗里所雕镂的花草,还是盆底所刻画的鱼虾,涂以颜色,栩栩如生,且经久不掉色,便是一双竹制的筷子,亦能玩出花样来,真正是匠心独具。时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普通百姓,买家常日用品,都好广州匠所制,以至于“广州匠”三字,成了知名品牌。此品牌效果还带动了广州日用品商人的生意,只要卖锅碗瓢盆的带着粤语口音,人皆乐意购买,至于价钱略贵,反倒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有一名漆匠,名叫杨郧,专门给新家居刷漆。刷漆看起来似乎没有难度,要是不论雅不雅观,谁都可以刷。然有时候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难做好。

漆匠与画家差不多,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作画罢了,做到极致了,皆为艺术品。杨郧除了在家具上作画栩栩如生,还有一样硬技术,便是所涂之漆不易掉色或褪色,无论过多长时间,拿布一抹,依然新的一般。故“杨郧漆”在京师名噪一时,杨郧也在一两年的时间里置办了一套大宅院。

手艺活儿不起眼,那些匠人乍看上去灰不溜丢的,完全没有富人模样,但是,真正有技术靠手艺生活的匠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隐形的富豪,那些有名有姓的工匠,每日的工钱非一般老百姓能支付得起的。

正德年间,江苏宜兴有位秀才,唤作吴颐山,一心欲考取功名,便在这年会试之前,带了书童龚春去金沙寺攻读。

寺中无日月,安静怡人,自是读书的好地方,却把个书童龚春闷坏了。他除了在饭点给吴公子端茶送水外,便无事可做。实在闲得发慌,龚春就去老和尚那里聊天,或是发呆,怔怔地看着他做紫砂壶。

那老和尚法名虚文,除诵经礼佛外,还喜欢一样手艺活儿——制作紫砂壶。闲下来时,在寺院的屋檐下,搬出家伙物什儿,拿一把小凳子,静静地制作茶壶。

龚春实在无聊,就每日陪在虚文身边,打发时间。就这样,一老一少静静地坐着,没有任何声音,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在茶壶胚胎的旋转中,无声地流逝。

转眼半载,那一日傍晚,虚文洗净手后,转身休息去了,龚春按捺不住好奇心,便从虚文洗手的缸底,掏了洗手泥出来,打算自个儿做一把壶试试。很多流传后世的顶级艺术品,便是这样无意创作出来的。龚春掏了泥,满心激动,这半年来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平静无波,他许久不曾如此兴奋了,一边想着做把什么样式的壶,一边四处观望。月光下,只见院前一棵老银杏,古朴苍劲,遒劲的树杆在淡淡的银白的月色下,尽显岁月之沧桑,特别是枝杆处的树瘿,端的是鬼斧神工,龚春灵机一动,便照着树瘿捏茶壶之形状。

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很多人之一生,要么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要么明知自己喜好什么,却为生计或惰性所左右,未曾努力,庸碌一生,龚春自个儿兴许没有想到,这一晚的举动,使他名留青史。

龚春将茶壶捏好烤制出来后,次日拿给虚文看。虚文本就是个制造紫砂壶的高手,见了此壶,眼神一亮,问道:“何处所得?”

龚春看虚文的神色,已看出了些端倪,道:“昨晚我偷偷做的。”

“当真?”虚文疑惑地看了眼龚春,继续把玩,爱不释手,哈哈笑道,“小施主,没想到的你造诣比贫僧高出许多!看来贫僧端的是老了,制壶不能只顾低头制作,须抬头看这世间之万千气象,方能出其不意,创作出惊世之作。你叫什么?”

“龚春。”

虚文微微想了一想,道:“此壶便叫作供春吧。”

“供春?”龚春虽也识得些字,毕竟学识浅,问道,“此乃何意?”

“老杏伴明月,桃花供春神。”虚文微哂道,“此乃天意。”

此后,供春壶名满天下,龚春之名亦随此壶而名动一时,无论是隐居的名士,还是朝野的达官贵人,都为得一把供春壶而沾沾自喜。

因有市场效益,在明朝时期就有人仿制,后世争相仿制的就更多了,供春壶成了紫砂壶中的极品。一把正宗的供春壶,时称“金玉之价”,值数百两到上千两银子。

龚春一壶封神,只怕连主人吴颐山也不曾想到,不过是去金沙寺读书,竟然出了位紫砂壶界的大师!

另有唤作濮仲谦者,本是位竹雕匠,原是苏州府人,后定居南京。

所谓竹雕,一般雕刻笔筒、扇骨、臂搁、酒杯等器具,属工艺品类,为风雅人士喜好,几乎所有文人的书斋中都有几样竹雕的用具。

明朝的竹雕艺人相当多,但真正闻名于世的却寥寥无几,濮仲谦属其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关于濮仲谦的记载非常稀少,只在民间有些传闻,真正见诸书籍的,只有明末大文豪张岱《陶庵梦忆》中的百余字的记载,在下也因这篇文章得以认识濮仲谦。

濮仲谦是个十分朴实的民间匠人,虽说当时已有一定的名气,然表面上看来依然不起眼,用张岱的话说,“粥粥若无能者”。但是他的作品巧夺天工,十分之厉害。

厉害到何等程度呢?寥寥几刀,便使所雕之物栩栩如生。有时甚至不用刀,利用竹子盘根错节之原形,稍作打磨,便见精妙,张岱说,濮仲谦之技艺在于“不事刀斧为奇”,所谓大巧若拙,莫过如此。

随着濮仲谦的名气越来越大,慢说是得其一样竹雕,就算求得他的落款,也是难之又难,可是只要经濮仲谦落款之雕刻,不管是否出自濮仲谦之手,价格就立即飞涨。

然濮仲谦名气虽大,却兀自一贫如洗。原因无他,不过是不事权贵,性格淡漠罢了。他若是乐意时,去友人家做客,见到好的竹节,一时技痒,就会雕刻,随后留下作品就走。要是他不乐意,就算权势压之,利益诱之,亦无所动。

为此,张岱不由感叹,“天下何物不足以贵人!”工匠虽不起眼,如濮仲谦辈的“粥粥若无能者”数不胜数,但要技艺超群,引得天下的尊重,那么又何愁前路无知己?实际上,但凡有一技之长,便可赢得天下人的认可,身份地位与通过科举而得功名的士大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8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