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汉高祖传——我和关中有个约会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16 10:10:46 0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有多少战役可以重来

在项羽巨鹿大败秦军之时,本书的主人公刘邦也没有闲着。他走在西征路上,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刘邦的西征之路主要遭遇了八大战役。

第一战:砀北之战。

公元前207年,刘邦受楚怀王之命西征。他这条西征之路走得喜忧参半。喜的是怀王立下盟约,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相对项羽北上直面秦军主力,刘邦算是捡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便宜。忧的是他手下兵马太少,如何在孤军深入中保存自己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此,刘邦施行了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他先拿小城开刀,接连攻克城阳(今山东省鄄城东南)和杠里(今山东省范县西)。虽然这两座城很小,但刘邦却因此信心大增。接下来,他又打到了东郡。这期间,刘邦和他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秦军的抵抗。不仅如此,陈武还率近万秦兵来降,再加上魏将皇欣和武满两人也带着几千人来投,刘邦才刚出师,手下的兵士就增加了两万左右。

这期间,樊哙、周勃、灌婴、傅宽等人已初展大将风采,身先士卒,驰骋疆场。

随后,刘邦在巨野泽(今山东省西南部)得到了贵人——猛将彭越——的相助。

彭越是昌邑人,以打鱼为生,偶尔干点抢劫的小勾当,生活过得倒也自由自在。陈胜发动革命后,巨野泽的父老乡亲聚集在一起,准备组织队伍参加革命,趁着乱世捞一票,发点横财。万事俱备后,他们发现还欠一个带头大哥。彭越这时候就被推举出来带这个头。

彭越为了树立威信,来了个下马威。他约大家在某时某地相聚,并且叮嘱不能迟到。结果有十多个人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齐刷刷地迟到了。

“国无法不立,家无规矩不成方圆!”彭越怒目圆睁,厉声说道,“既然大家公推我为老大,就应按我的规矩办事。依昨天之约,今天迟到的人都应该砍头。不过,念大家是初犯,我不会赶尽杀绝。但是,如果一个人也不罚,我这个大哥以后也没法当了,因此,今天我就杀来得最晚的那个吧。”

剑出鞘,剑气如虹;剑归鞘,血气如虹。随着来得最晚的那个人的轰然倒下,众人都经历了一次洗礼。从此,这支野路子出身的队伍走上了正规化之路,革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占领了不少地盘,队伍也如滚雪球般越发壮大。

正在这时,刘邦来了。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这让彭越眼前一亮。

“这才是我苦苦要找、要依靠的组织啊!”彭越心里暗暗思量着。心动不如行动,他立刻带领手下投奔了刘邦,并主动充当先锋和向导去攻打昌邑(今山东省巨野东南)。

然而,昌邑的秦军早有准备,拼命死守。刘邦和彭越明攻暗伐,就是拿不下来。

“看来,革命没有捷径可走。”刘邦发出感言。

此时,刘邦已经在砀北等地徘徊了四五个月之久。当时,宋义带领的北伐军屯兵于南阳,他不进兵就不能有效牵制章邯的主力秦军。这样一来,刘邦自然也不敢主动进兵了,因为他一旦暴露,引得章邯全力来伐,他也吃不了兜着走。再说,西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孤军深入。刘邦刚刚进军,自然要先扫平砀北,稳住后方,以解后顾之忧了。

第二战:陈留之战。

章邯兵败,巨鹿之围解除后,北线的战局开始明朗。此时,如果刘邦再按兵不动,就会落后于项羽入关中了。

也正是在进军途中,刘邦幸运地遇到了狂生郦食其。这个郦食其和范增一样,也是一个年逾六旬、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虽然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却一直怀才不遇。

刘邦当时求贤若渴,一听说哪里有人才,就会主动去拜访。但是,受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他对儒生并不感冒。郦食其想施展一生抱负,决定亲自上门去刘邦那里应聘,求得一官半职。然而,郦食其还没进大门,就被轰了出去。谁让他是个儒生呢?

幸亏郦食其头脑灵活,马上用“糖衣炮弹”打通了刘邦的一个侍卫。这侍卫好说歹说,刘邦才决定会会这位狂生。

郦食其走进刘邦的大本营,见刘邦正躺在铺着貂皮的大椅上打着盹。两个侍女端着一盆水,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他洗脚。

“小生这厢有礼了。”郦食其抱拳哈腰道。

刘邦一动也不动,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见刘邦不理自己,郦食其索性大声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您这么劳师动众地带兵到这里来,究竟是想帮助秦国,还是想打败秦国呢?”

“废话!”刘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厉喝道,“可恶的儒生,秦王把天下百姓害得这么凄苦,现在各路英雄都起来革命了,我怎么还会去帮助秦国呢?”

郦食其见刘邦“醒”了,并不惊慌,慢条斯理地说道:“你既然是想反抗暴秦,就不应该以这种态度接见长者!”

刘邦见他谈吐不凡,心知此人并非等闲之辈,于是赶紧站起身来,向他赔礼道歉,并让他上坐。郦食其见刘邦态度恭敬,便开始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盘托出。他先是分析了天下局势,然后又聊了聊自己的战争方略和对排兵布阵的见解。刘邦听后高呼过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郦食其知恩图报,马上向刘邦提出了智取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的建议。“陈留县城囤有大量粮食,只要能拿下陈留,就能大肆扩军,就有了继续进军的本钱。”郦食其分析道。

刘邦对他的建议自然很是赞赏,但刘邦也有担忧:“陈留易守难攻,只怕像昌邑一样难以攻破啊!”

郦食其显然胸有成竹,向刘备道出了自己的战术:“我与陈留县令有老交情,我可以先劝他直接投降。如果他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就潜伏在陈留县城里做内应。”

最后,陈留县令不肯投降,于是刘邦与郦食其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陈留。

刘邦不是吝啬的人,他见郦食其一来就立下大功,当即把他封为广野君。要知道,当时这个“君”等同于“侯”,级别远高于各级大夫。此时,刘邦军中封君的也就只有屡立战功的曹参一人而已,连萧何等人还都没有享受这样的待遇,可见刘邦对郦食其的器重。

看到哥哥一出来就飞黄腾达,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不甘落后,当即率领四千余名革命军来投奔刘邦。作为回报,刘邦大手一挥,给郦商弄了个大将之职。

因为郦食其一流的嘴上功夫,后来他常常被刘邦派去各国出差,成了名副其实的“外交官”。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郦食其终因“欺骗罪”被齐王田广处以锅煮之刑,结束了自己光彩的一生,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智取陈留是刘邦领导西征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不但壮大了刘邦的实力,还为他进一步的西征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第三战:开封之战。

陈留得手后,西进革命军士气大振。这时的刘邦入关中有两条常规路线可选:一条路是一路向西走函谷关,直捣关中;另一条路是南下,从陕西武关入关中。

但是,刘邦却选择了第三条路:先北上,再西进至洛阳,然后南下宛城,最后从陕西武关进入关中。

不过,在实际行军中,进军路线不是你想怎么走就能怎么走的。迫于形势,刘邦最终还是随机应变,率军走了第二条路线。

但不管怎样走,刘邦眼下最主要的任务都是拿下开封。于是,刘军与赵贲率领的开封守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这一战虽然打得赵贲损兵折将,但开封城墙坚厚,难以攻克。正在萧何、曹参、郦食其苦思攻城良策时,秦将杨熊带大队人马前来开封支援。于是,他们三人建议刘邦先干掉这一路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

刘邦立即撤离开封,率军直捣杨熊的落脚地白马(今河南省滑县)。接下来,双方在白马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随后,双方再战于曲禺(今河南省中牟县)。两次战斗,刘邦的革命军都大获全胜,杨熊败走荥阳。此消彼长,刘邦的革命军进一步壮大。

眼看援军被刘邦击败,死守开封的赵贲没有再愚忠,而是选择变身“赵跑跑”,逃之夭夭了。于是,刘邦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开封,得以顺利向前进军。

第四战:颍水之战。

杨熊战败退守荥阳后,秦二世大怒,把杨熊给斩了。少了这块绊脚石,刘邦当即率领革命军向六国时韩国的属地扩展,准备进军颍水(今河南省禹州)。

在颍水,刘邦和后来成为汉中三杰之一的大智谋家张良第二次相遇,两人再续前缘。

前面已经说过,当初张良跟着刘邦归顺项梁后,项梁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楚王之后为王,楚国就这样复国了。当时其他各国也相继复国,唯张良所在的韩国没有动静。于是,他暂时告别刘邦,踏上了漫漫的复国之路。

韩国在张良的努力下很快也复国了。但是,由于他们人马太少,一直不敢和秦军正面作战,靠东躲西藏打游击过日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张良在打了长达一年的游击战后最深的感触。

明主求贤,贤士择主。张良一听刘邦来了,立刻毫不犹豫地率部前来支援。

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占领了原属韩国的大片土地。西征大军节节胜利。

第五战:洛阳之战。

项羽成功消灭了围困巨鹿的王离军队后,开始全力追击章邯。而赵国将领司马卬则抢渡黄河,准备先行入关。

谁最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楚怀王这话不单单是对项羽和刘邦说的,而是对所有革命军说的。

刘邦顿感火烧眉毛。为了争先入关,他率军从颍水北上,首先占领了平阴(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控制了黄河渡口。接着,他又进军洛阳,企图由此打开通向关中的东大门——函谷关——的道路。

刘邦的革命军在洛阳东郊同秦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革命军虽然英勇作战,但却未能取得胜利。西进的形势由此一落千丈。

五战过后,刘邦的西行大军已行进了八个月,先后经历了城阳、杠里、成武、昌邑、陈留、开封、白马、曲禺、颍水、洛阳等十次大的战斗,其中三次攻而未克,由此可见刘邦的西征之路并不比项羽的北伐之路轻松。

刘邦唯一舒心的是,这一路风雨走来虽然艰辛,但自己的革命队伍却得到了壮大,只是此时被阻于洛阳城下,函谷关可望而不可即。他的西行之路依然困难重重、险恶重重。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前面五战刘邦一直忙着攻城,下面这第六战——南阳之战,且看刘邦如何攻心。

雄关漫漫“征”如铁

此时,章邯已和项羽进行了多次和谈,一旦双方达成停火协议,项羽的部队就会整装南下,直捣关中。这形势对刘邦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由于攻坚受挫,刘邦只好舍弃从洛阳向函谷关进军的计划,改道向南迂回,从圜辕(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去叩击关中的南大门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

六月,刘邦与南阳郡守展开了一次大战。南阳郡守被刘邦手下的精兵强将杀得哭爹喊娘,狼狈地逃往宛城。

刘邦这次总结了以前攻坚战失败的经验,决定绕开宛城,直接向武关进发,节约进军关中的时间。

关键时候,张良站了出来。

“你不能这样进军!”张良开门见山地说道。当时他心里一急,全然不顾自己以下对上的身份了。刘邦也不恼,忙问为什么。

“南阳的秦军虽然败了,但主力还在,现在不打宛城就向武关进发,定会陷入秦军的前后夹击之中,到时候我军可就进退两难了!”

是啊,欲速则不达。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连夜折回来攻打宛城。结果刘军歪打正着,秦军猝不及防,宛城岌岌可危。

宛城郡守走投无路,只好派陈恢到刘邦军中谈投降的事。陈恢不辱使命,义正词严地向刘邦转达了郡守提出的投降条件。刘邦欣然接受并郑重宣布:允许南阳守军归顺,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便是后人称为“所过毋掠”的高级招降政策。

这个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陈恢,于是他被刘邦封为千户之食。为了稳定人心,原郡守被封为殷侯,继续守宛城。

刘邦西入秦关以来,凭着彭越、郦食其、张良、陈恢等谋臣的相助,迅速打开局面,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关中梦。

“所过毋掠”的政策一实行,归降者络绎不绝。起义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丹水、胡阳、郦城、析城(均在今河南省西部)各地。随后,西征军浩浩荡荡地向武关进军。

第七战:武关之战。

此时,秦军大将章邯已向项羽投降,秦室危在旦夕;而武关是关中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如能夺下武关,进军咸阳指日可待。

由于刘邦采取了攻心的超级战术,西征革命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关中南大门武关就宣告失守。

武关告急时,咸阳人心惶惶,乱得像一锅粥。秦二世直到这时才感到大事不妙,但已悔之晚矣。那个原本一直在他身边的赵高也突然消失了。

他哪里知道,“生病”的赵高此时正在进行复杂的思想斗争。刘邦在攻城前,不但向武关的守将攻心,而且还派人做起了赵高的策反工作。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只得装病不上朝,躲在家里思考今后该何去何从。

是啊,赵高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家境贫寒,从小受尽人间冷暖。他十二岁那年,朝廷招收宫人,为了混口饭吃,他瞒着父母报名了。因为长得眉清目秀,赵高被录取了。先是净身,然后学礼仪,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太监。

入宫后,赵高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秦始皇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做上了中车府令。再后来,随着秦始皇一天天地老去,敏锐的赵高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赵高见秦始皇偏爱幼子胡亥,于是马上把工作重心转到胡亥身上。就这样,他帮助胡亥夺得皇位,也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然而,世事风云突变,刘邦的到来把他打回了原形。他知道此时秦朝已无力回天,昨日的辉煌将永远成为过去。刘邦诱惑的条件就摆在自己的桌案上:事成之后,共分关中。

就在赵高有所动摇时,秦二世“识时务”地来了个推波助澜。

眼见刘邦的革命军都打到武关了,都火烧眉毛了,赵高却总不上朝,一直软弱无能的胡亥终于决定强硬一回,直接派人去指责赵高镇压不力。

在赵高眼里,胡亥一直是一只温顺的羔羊。看见羔羊发怒,赵高不干了。

“现在朝中再无替罪羊,难道秦王朝最终覆灭的罪名都要由我来承担吗?不,承担这一切的应该是软弱无能、荒淫无道的胡亥才对!”赵高眉头紧锁地思考着。

“只要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他身上,我再投靠刘邦,还能弄个除暴君的功名。”想到这,赵高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他决定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负责这次刺杀行动。按赵高的计划,阎乐假借宫中发生了变故,受皇帝之命前来捕贼,带一队人马入宫,并杀掉了所有阻挡者。等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已经身陷囹圄。

当然,别看秦二世一生懦弱无能,死时却大义凛然,居然不用阎乐出手,自己挥刀自刎了。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间,他还拼尽全力喊出了“丞相误我”四个字,当真是悲凉至极。

秦二世死后,秦始皇的弟弟子婴被立为秦王(并没有被立为皇帝)。然而,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精心挑选来当“傀儡之王”的子婴,让自己马失前蹄。

子婴上任后非但没有感激赵高,反而对他深恶痛绝。这些年,子婴清楚地看到赵高把弄朝纲,致使秦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赵高不除,大秦的江山迟早要完。

但是,如今朝中都是赵高的人,子婴知道自己靠不了别人,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两个弱冠之年的儿子担此重任。他们虽只是少年,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武,只为有一天能为大秦江山效力。现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到了。

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不久,机会来了。

朝拜祖庙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传闻赵高准备再下毒手,拿着子婴的头颅去和刘邦谈判。

子婴知道机会就摆在眼前,他和赵高的生死就在一线间。不过,赵高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生死较量。在他眼里,杀掉子婴就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何曾想到蚂蚁急了也会咬人。

拜祖这一天,赵高等人在庙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他派人去请,说是病了。早不病晚不病,偏在这时候生病。赵高怒不可遏,转身向宫中走去。

此时,子婴的两个儿子早已埋伏在了子婴的帐后,趁赵高居高临下地责骂子婴时,快刀利落地结果了他的性命。万恶不赦的赵高终于尝到了刺刀穿膛的恐惧。

树倒猢狲散。赵高一死,赵氏集团也随之瓦解了。

子婴除去赵高后,调朝中能用之人都来峣关,和刘邦西征革命大军做最后的决战。

第八战:峣关之战。

峣关位于武关以西,前据峣岭,后倚蒉山,是关中和南阳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朝政治中心咸阳最后一道屏障。

一到峣关,刘邦和张良就像夫妻一样闹了别扭。刘邦主张强攻,张良主张智取。众将士哗啦啦地站在张良一边。刘邦脸上虽然有点挂不住,但他还是识大体顾大局,采纳了张良的策略,分三步,步步惊心地击破秦军。

第一步:攻心。

攻谁的心呢?自然是秦军将士的心。张良调查到峣关领兵将领是一个纨绔子弟。他与刘邦交头接耳一番后,刘邦心疼地拿出了一箱奇珍异宝。

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外交官郦食其先生了。郦食其干这事儿可谓是得心应手。他带上那一箱子奇珍异宝偷偷混进了峣关城。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位秦将见了那么多珠宝,当即向郦食其拍胸表态:我自愿加入刘邦的革命队伍。

第二步:慑心。稳住峣关的守将后,张良马上派周昌带领一支小分队,在四面山上插满旗帜,让敌人误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

第三步:虐心。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张良建议刘邦实行兵不厌诈的进攻计划,连夜派革命军绕过蒉山去截断峣山秦军的后路。

于是,刘邦马上派出曹参、周勃、樊哙三员大将带着一支敢死队绕过峣关,穿过蒉山,长途奔袭秦兵的后路。结果,面对这支从天而降的革命军,秦军毫无防备,被打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

而正在这时,刘邦带领手下所有名将轮番出动,对峣关发动了最后的总攻。双方共交战了两次,以秦军大败告终。

峣关失守。秦军败兵逃入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想做最后的抵抗。但是,一切都是徒劳了,因为他们前脚刚到,刘邦的部队后脚就跟到了,结果再次大败秦军。秦军非死即降,全军覆没。随后,秦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告破,咸阳像一个裸露的婴儿,暴露在西征革命大军的眼前。

得民心者得天下

咸阳,我来了,你还好吗?

刘邦站在咸阳东部三十里的灞上,面对近在咫尺的咸阳,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啊,历经一年,西征路上凶险重重。在众多良臣猛将的支持下,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到这里,真不容易啊。

“咸阳原来并不是个传说,而是个笑话啊。”西征革命义军们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都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大有随时准备拿下皇城之势。然而,此时的刘邦已不再是西征之初那个猛攻猛打的刘邦了,这一年不断的征战让他学到许多。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八字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却很难。郦食其教他智取陈留,张良教他快速而节省兵力地攻下南阳、武关、峣关。也是因为这样,刘邦的西征大军快于项羽等所有革命大军最先抵达关中。如今梦寐以求的咸阳就在眼前,刘邦却并没有选择直接攻打咸阳。

在耳濡目染下,他已不知不觉地把张良的那一套“攻心”之术学来了。

反正已毫无悬念了,张良这回干脆来了个袖手旁观。于是,刘邦搜肠刮肚忙活了大半天,才写出了一封给子婴的信,告诉子婴他已经被包围了,只有投降才是唯一出路。子婴看到这封信后,坐在龙椅上半天都没动。

应该说子婴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大志的人,然而他生不逢时,如果早点让他来当秦王或者皇帝,相信凭他的能力,一定会把秦国治理得国泰民安。然而,胡亥已经把大好江山给毁得不成样子了。三年里,胡亥醉生梦死荒淫无道,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逼得各地起义不断,而忧国忧民的子婴却夜不能寐。

一入侯门深似海。普通人只看到皇家人的风光和体面,却看不到身为皇家人的苦楚和无奈。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或为争权夺势,或为社稷安危,一旦皇宫有变,就将株连九族血流成河。

子婴感到很无奈,也很无助。最开始他还试图负隅顽抗,因为不甘心祖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里。然而,峣关之战,他倾尽咸阳所有兵力去守也没能守住。从这里他也明白了一点,再凶险的关口、再坚固的城墙也会被攻破,只有人心的稳固才是最牢固的防护。秦朝当年的建设工程搞得太多了,再加上苛捐杂税和一些扰国伤民的政策,全国百姓的心都向着起义军。秦王朝的气数终究是要到尽头了,这已非人力所能逆转。

“罢了,罢了,与其做无谓的抵抗,倒不如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子婴握笔的手在颤抖,他知道自己这一笔下去,秦朝就将彻彻底底画上一个句号了。罪人也罢,无颜面对祖辈也罢,子婴凄然一笑,闭上眼睛用那只颤抖的手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降”字。

公元前206年,历史的聚光灯对准了咸阳。出降这一天,子婴白衣白袍,白绫系颈,乘着白马素车,气氛沉重而压抑。如果不是刘邦那一身鲜艳欲滴的红衣红袍分外惹眼,整个世界都似乎沉浸在了无边的白色中。

白色是死亡、悲伤、阴郁之色,红色是喜庆、快乐、幸福之色。白色缓缓向红色靠近,两种迥然不同的颜色靠在了一起,红色立即遮盖住了白色。一袭白色衣裳的子婴跪拜于地,能不被傲然而立的刘邦那火红之色遮盖住吗?

刘邦以胜利者的高昂姿态接过了子婴双手呈上来的玉玺。一枚小小的玉玺宣告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大秦王朝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成谶,诚为斯也。

值得一提的是,四十九年前,周天子也和子婴一样,白马素车,跪拜于地,双手呈玺,狂风大作,天地为悲……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秦始皇在灭掉六国后说过的一些话,其中有几句颇为耐人寻味:“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文中点评的正是秦始皇当时的心态。“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秦帝国都拥有了,还怕什么呢?

巅峰处的孤独,让人失去理智。这种孤独,是失控的孤独,是没有掣肘的孤独。秦始皇这几句话,相当傲慢自信,甚至是狂妄自大。在历史上,处于事业成功巅峰的君王,一旦头脑极度发热膨胀,失去清醒和理智,大都很快跌入谷底。

《过秦论》中分析秦亡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形的敌人没有了,无形的敌人正在聚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这句名言,说得准确、精当、深刻。从秦国到秦帝国,这段漫无边际的奋斗史和短暂的盛衰史,发人深思,耐人回味,令人感慨。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满脸微笑的刘邦骑着宝马,在文武众将的拥簇下缓缓走进了咸阳城。城中的百姓很识时务,夹道欢迎这个新来的君王。这一刻流氓出身的刘邦感动了,眼睛突然一涩,一行热泪滚了下来。

是啊,当年那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穷娃娃,当年那个整天无所事事放荡不羁的不良少年,当年那个三更半夜总是往寡妇房里钻的偷情者,当年那个守在泗水亭为人民服务的小小亭长,当年那个没花一分钱却娶了一个富得流油的老婆的大骗子,当年那个忍气吞声委身于项梁手下的蛰伏者……如今却风风光光地带领着数十万革命军进入咸阳,这个他一生中最神往的地方。

当年他那句“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叹犹在耳畔回荡,如今已一语成谶。对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刘邦来说,他还以为自己的一生就将碌碌无为地过完呢,可转眼间,他变成了关中王,帝王将相中的王啊!

人生就是这样,命运之神一旦垂青,连自己都感觉像在做梦。此时,刘邦强忍着感慨的泪水不让它流出来,当即向众人挥手示意,并发表了胜利者的宣言。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召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慌!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史记·高祖本纪》)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

对受尽秦朝压迫的百姓来说,刘邦一进城就颁布的“约法三章”让他们大喜过望。是啊,秦国的法律不但繁杂,而且严酷,可以说是极度不合理,极度不公平。而此时,刘邦的“约法三章”简洁明了,打破了烦琐的条条框框,打破了贵族的专属特权,谁犯法就惩罚谁,公开、公平、公正。

欢欣鼓舞的百姓纷纷从家里牵牛羊、持美酒慰问革命军士,而刘邦推托说为减轻百姓负担坚决不受。如此一作秀,关中百姓都对刘邦称赞有加。

得民心者得天下。就这样,假惺惺的刘邦在一系列的伪装下,一到关中,就受到了百姓的拥戴。这为他日后和项羽争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刘邦得民心不同,此时的项羽在得到秦朝大将章邯的支持后,干了一件大失民心的大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77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