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18:27:51 0


孟氏,哲宗赵煦的皇后。她在被册为皇后时,举行了北宋最为隆重的婚礼,但这并没有改变她多难的命运。她一生两次被废,又在大宋朝最危急的时刻,两度垂帘,为南宋的建立立下了功勋。而她自己也在饱尝艰辛之后,安详平静地度过了晚年。

一、废黜皇后 皇帝犯疑婚期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孟氏

孟氏,眉州(今四川乐山)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孟元的孙女。元祐七年(1092),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见皇上哲宗赵煦已17岁了,觉得应该给他立一个皇后,于是令有关人员物色了百余名世家少女入宫备选。经过认真挑选,高氏看中了比赵煦小一岁的孟氏,她和向后见孟氏出自名门世家,端庄贤淑,生得文静,都非常喜欢她。两太后亲自教孟氏妇道礼仪,就连倒着走、侧着行都手把手地教。孟氏聪慧过人,不长时间就做得娴熟自如了,举手投足无不优雅中度。四月间,高太后对大臣说:“孟氏能执妇道,可以正位中宫。”命翰林学士起草制词。为了把婚事办得隆重热闹,高太后命翰林、台谏会同礼官议定一套正规的册皇后的六礼仪制。专门组建了主持六仪的使者班,成员都是些位高权重的大臣。

举行册礼大典的日子,也经过慎重研究,太史局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议定五月十六日是个黄道吉日。但是按道教的说法,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交合之日,夫妇应分居别寝,违犯者必折寿早死,所以民间都把这天当做忌日。太史局辩驳说:皇帝和皇后一乾一坤,像天地一样,正适合在这一天成婚。可是皇太妃朱氏以及赵煦本人仍对此心存忌讳,高太后认为那只是民间的陋俗,并非典礼所载,不足为训,最后还是把大喜之日定在了五月十六日。

在高太后的安排下,大婚典礼盛况空前,只见卤簿仪仗导舆簇拥,百官宗室列班拜迎,在笙乐喧天、钟鼓和鸣声中,赵煦御文德殿册立孟氏为皇后。

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欢欣喜悦,惟独小皇帝赵煦看到孟氏姿色平平,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意的神情。高太后瞧在眼里,语重心长地对赵煦说:“得贤内助,不是小事。”过后想想,觉得是块心病,便叹息自语:“皇后贤淑,只恐福薄,将来国家有事,她怕是要担当其祸了。”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古代阿曼人喜欢的中国陶瓷

新婚不久,皇帝和皇后不太融洽的关系就表现出来了。当年十一月,赵煦前往南郊祀天,苏轼担任卤簿使,正行进间,前面路上突然出现了十余辆红伞青盖的牛车(宋朝时宫人乘坐牛车),不避皇上的仪仗挡住去路。苏轼派御营巡检使上去查问,看看是谁如此大胆无礼,原来是皇后和高太后的女儿韩魏国大长公主。

赵煦觉得皇后和大长公主不把他放在眼里,胆敢争道,很是气愤,就命苏轼在车中草拟了一道奏疏,立即派人骑马把奏疏呈给了高太后,第二天便下诏整肃仪卫。

一年后,孟氏生了一个女儿,唤做福庆公主。此时赵煦已另有所爱,与孟氏就更加疏远了,孟氏只得与女儿厮守空房,真个是“朱颜未衰恩先断,斜依纱笼熬天明”。然而,这样的日子孟氏也没能安安静静地过上几天。

赵煦宠爱的是一个姓刘的美女,此人姿色绝伦,多才多艺,又善于揣摩哲宗的心意,曲意加以侍奉,她很快便升为婕妤。刘氏仗着赵煦的宠幸,不把孟皇后放在眼里,孟氏通情达理,为顾全大局不与她计较。而刘氏却把皇后的宽容当做软弱可欺,高后在世时她还有所收敛,高后一死她更加骄横,挖空心思要把孟氏整倒,自己好取而代之。

绍圣三年(1096)九月间,福庆公主生病,多方医治不见好转,孟氏的姐姐颇懂医道,以前曾治好过孟氏的急症,孟氏就召她入宫。她见公主用药无效,情急之下,便拿来了道士治病的符水,孟氏吃惊地说:“姐姐不知道宫中禁令,与外间不同吗?违犯宫禁,万一被奸人抓住把柄,岂不酿成大祸。”连忙把符子收藏起来。等赵煦难得地来看望女儿时,孟氏向他详细解释了事情的原委。赵煦说:“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大惊小怪。”孟氏当着他的面把符子烧掉。

刘氏知道这件事后就派人把死人用的纸钱偷偷撒在福庆公主的床边,没几天,福庆公主病死。孟氏万分悲痛,于是孟氏的养母燕氏、尼姑法端与供奉宦官王坚做佛事为孟氏词祈福。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宋代女子饰物

刘氏抓住这两件事,四处造谣又添油加醋地报告了赵煦,诬称孟氏居心险恶,说用道符,是在诅咒赵煦,做佛事是为了把五月十六日结婚触犯忌讳而可能招致的折寿灾祸免除掉,并把灾祸集中到赵煦头上,鼓动皇上废掉孟氏。赵煦原本就对结婚的日子心存余忌,听到这些话后大怒,命入内押班梁从政、勾当御药院苏珪,到皇城司立案审查。在刘氏指挥下,他们逮捕了30余名宦官、宫女,严刑拷打,有的折断肢体,有的舌头都割掉了,几经折腾,屈打成招。赵煦又命侍御史董敦逸复审,当董敦逸再次过堂时,只见宦官、宫女们都是气息奄奄,没一个能说出话来的。董敦逸颇觉疑惑,秉笔难下,刘氏的亲信郝随等人就向他施加压力,威胁恫吓。董敦逸害怕祸及自身,只好将原案奏呈上去。宰相章惇得知此事后坚决支持废掉孟氏。赵煦立即降诏说:“皇后孟氏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可怜孟氏,还没有从丧女的悲痛中挣脱出来,这场横祸就降临到了身上。

诏令一公布,立刻在朝廷上激起了轩然大波,正直的大臣议论纷纷,为孟氏鸣不平。不少臣僚上书劝谏,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说:“所治之狱,不经过司法部门,虽说曾追验佐证,却事极秘密,朝廷之臣都不知道。臣以为自古审理狱讼,皆交付朝中大臣,从未见在宫中自行审理,将是非高下交给宦官之手的。陛下见到的只是案牍罢了,岂知罪情的虚实?万一出现冤狱,必为天下后世讥笑。请求陛下亲选在庭侍从或台谏官公正不阿之人,另行审察,以明实情。”后来董敦逸良心受到谴责也说:“皇后之废,事出有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为之阴翳,这是天不欲废之,人为之流涕,这是人不欲废之。臣曾复审狱事,恐怕要得罪天下后世了。”并请皇上收回他的复审批文,另请大臣复审,以免皇后蒙冤。赵煦见他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十分气愤,欲加重贬,宰相曾布劝道:“陛下本因宫禁重案,出于宦官推治,所以才命敦逸录问,今若贬之,怎能取信于中外?”赵煦只得作罢,同时他也觉得如此神秘地废掉皇后毕竟过于轻率难以服人,后来想起,有些悔意,不由叹了一声:“章惇坏我名节。”

原来,孟氏被废还有一层政治原因。当时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大臣在重新得势后,一方面力主恢复新法,另一方面对元祐时期的大臣极力打击,务求斩草除根。后来矛头直指高氏,孟氏是高太后所立,又为高太后所厚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孟氏自然不能幸免。更何况万一将来她像高太后一样有预政临朝之时,则旧党的大臣未必不卷土重来,正是出于这种目的,所以章惇等人才坚决支持废黜孟氏。

二、塞翁失马 废后却留后福

孟氏居住的瑶华宫,是坐落在汴京街坊内只有几间破屋的一处小院子。孟氏一夜之间从母仪天下的皇后的宝座上跌落到这里,心中的冤屈、不平何止万千,加之日常生活也受到严密的监视,没有人敢同她来往。门前冷落,四壁萧然,形影相吊,生活寂苦凄清,连普通庶人的自由都没有,真个是求为长安一布衣亦不可得了,可悲的是平日在瑶华宫周围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的叫卖声都受她连累。汴京城里卖熟食的小商贩,向来好喊一些奇怪的话,以便吸引顾客,有一个挑着担子卖环饼的,并不明说卖的是什么,专好长叹一声:“亏就亏了我吧。”意思是卖的价太便宜,甘愿连本都亏进去。这人每逢来到瑶华宫附近,总要放下担子连叹带喊吆喝一阵。派在此地监视孟氏的开封府公差误认为他是在替孟氏喊冤,竟不由分说拖到衙门狠揍了100大板。从此以后,这个小贩再到这里就改口说:“待我放下歇歇则个。”从这个小贩的叫卖中,可见孟氏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北宋小工商业者的砖雕

4年后,赵煦病死,徽宗赵佶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又展开了摧新复旧的行动,朝廷上再次出现了类似元祐的政治气氛。有个太学生叫何大正,上书为孟氏鸣冤叫屈,向太后早就对孟氏的遭遇不满,于是借着这个引子在元符三年(1100)五月下诏接孟氏回宫,恢复皇后位号,因这时刘氏已称为元符皇后,孟氏就被称作元祐皇后。在孟氏和刘氏之间,向太后始终偏向孟氏,她对曾布说:“孟氏本出自士族,当初聘为皇后时,我曾与太皇太后一起亲手教她妇礼,其他各个方面也不是那刘氏能比得上的。”于是在两人名分礼节的安排上,向太后有意抬高孟氏,令刘氏见到孟氏要先拜,然后孟氏回拜。同时为了避免两人见面尴尬,命令除了大礼圣节宴会外,两人都不需参加。刘氏迫于无奈,对这一切都暂时隐忍下来。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蔡京像

岂料,孟氏恢复位号刚刚两年,政治气候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向太后死后赵佶改元“崇宁”,即崇尚熙宁之意。大奸臣蔡京当上了宰相,对元祐大臣进行严酷的打击。孟氏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冲击,昌州判官冯澥首先上书说不应该恢复孟氏的位号。紧接着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等人交章论列,说:“韩忠彦、曾布听信一个布衣何大正的狂言,复立瑶华宫废后,当时议论就已汹汹,就连远方小臣都至阙上书,忠义激切,坚决反对。现在应断以大义,不要受流俗非正之论的牵制,有累圣朝之德。”蔡京和执政大臣都支持台谏官员的论调,元符皇后刘氏更是从旁煽风点火,赵佶遂于崇宁元年(1102)十月把复位两年的孟氏再次赶回瑶华宫,名号改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所有参与复立孟氏的官员皆被治罪,有的被降职,有的则被安置到远僻州县。以后的20多年间,孟氏一直在瑶华宫过着凄清的日子。

这时,宋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徽宗在位期间,宠信奸臣,奢侈腐化,致使国力日衰。在北方日益强大的金国于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大举南下,进攻宋朝。徽宗无心抗金,惊恐之下,匆忙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改号靖康。而徽宗作为太上皇跑去见经修道了。

靖康元年(1126),瑶华宫被一场大火烧毁,孟氏迁居到延宁宫,不久延宁宫发生火灾,她徒步回到了弟弟孟忠厚家居住。靖康二年(1127),钦宗赵桓与近臣商议,想把她接回宫里,尊为元祐皇后,诏令还没下达,汴京就被金兵攻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不到庶人的身份反而奇迹般地保全了孟氏,使她幸免了被金兵俘虏北去的灾难。

三、太后垂帘 立后反遭其苦

靖康二年二月,金人废掉赵佶、赵桓两个宋朝皇帝,三月七日册立原先力主投降求和的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金兵押着赵佶、赵桓及宋朝的所有后妃、皇子、皇女、皇孙、宗室、外戚、近臣总共3000多人撤退北去,只有孟氏因被废出宫,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出使在外,幸运地留了下来。

张邦昌做皇帝,除了几个卖国奸臣乐意为金人和他效劳外,宋朝的官员、军民都反对他,就连张邦昌本人也心虚胆战,不敢称孤道寡,不敢改年号。此时赵构在河北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下有8万余兵。张邦昌却只有几个人支持,尚书右丞吕好问对张邦昌说:“相公真想当皇帝吗?当初人们只是畏惧女真兵威罢了,谁肯真心拥护你?现在女真已走,你能保住自己安然无恙吗?康王在外,元祐皇后在内,你只有迎回元祐皇后,请康王早正大位,才会转祸为福,保全性命。”张邦昌早已吓得没了主意,当即同意,把孟氏迎接到延福宫,尊为宋太后。监察御史马伸上书要求张邦昌脱下皇袍仍当宰相,国事全听从孟氏的命令,张邦昌赶忙照办,只当了33天伪皇帝就滚下了台。十一日,孟氏登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接受群臣朝拜。

孟氏听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尚书左丞冯澥去济州迎接赵构,并送去了“大宋受命之宝”的玉玺,接着降手书请赵构即位。五月初一,赵构使用孟氏送来的圭宝、乘舆、服御,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历史上称为南宋。当天孟氏在汴京撤帘,赵构尊她为元祐太后。因为“元”字犯孟氏祖父孟元的名讳,赵构又改尊她为隆祐太后。此次,孟氏垂帘听政不满一个月。

这年七月,高宗赵构命孟忠厚负责迎奉隆祐太后,杨迈负责沿途粮草、船只的接应工作。八月二日,孟氏离开了生活50余年的开封故乡,踏上南去流亡的路途。赵构害怕金兵,不敢抗金,从南京跑到扬州,又跑到镇江,最后跑到杭州。孟氏只好随着他南逃,于建炎二年(1128)十二月到达杭州。南宋小朝廷在这里脚跟还没有站稳就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兵变,孟氏被裹胁进变乱之中,又经受了一次严峻的政治风波。

四、计平兵变 皇帝时起时落

建炎三年(1129),赵构迫于朝野舆论,将奸臣黄潜善、汪伯彦罢相,三月初,任命朱胜非为宰相,王渊主持枢密院(相当于副宰相)。高宗用人不当,提拔平庸无能的王渊。王渊原任御营都统制,大军渡江时,他指挥不力,几万士兵没能渡江,高宗反而将他提升。将官苗傅、刘正彦屡立战功,反而赏赐微薄,众大臣内心愤愤不平。加之宦官康履等人在南逃路上作威作福,凌辱将领,将士对他们恨之入骨。

苗傅、刘正彦等人见张浚、韩世忠、刘光世诸大将都领兵在外,杭州城内兵少将寡,就与将官王世修、张逵等人密谋,策动兵变。三月九日,是神宗赵顼的忌辰,百官入朝行香,苗傅命王世修在城北桥下设伏兵,把退朝路过的王渊拖下马来,砍下他的脑袋。接着包围了康履的住宅,康履不在,苗傅、刘正彦就挑着王渊的脑袋领兵杀到了行宫门外。

杭州知府康允之闻变,忙率属官叩开宫门,请赵构登门楼宣谕军民,百官也跟随上楼。赵构问苗、刘二人为何如此,苗傅厉声说:“陛下信任宦官,军士有功者不赏,黄潜善、汪伯颜误国,仍未流放。王渊遇敌不战,首先渡江,只因讨好康履就官升枢密。臣等立功极多,只当了个远方团练,现已杀死王渊,还请斩康履以谢三军!”赵构惊得魂不附体,急急忙忙颤颤巍巍地说:“这些人可以流放海岛,卿等应与士兵回营。”苗、刘说:“不杀康履,决不回营!”赵构只好派人从清漏阁把康履搜出,交与苗、刘,苗傅立即在楼下将他腰斩,割下脑袋与王渊之头挑在一起。赵构又任命苗傅、刘正彦为御营都统制,令他们回营。苗傅却说:“陛下不该即大位,假若钦宗归来,如何安排?”宰相朱胜非只好下楼,婉言相劝。苗傅又进一步提出请隆祐太后同听政,并遣使与金人议和,赵构当即应允,下诏请孟氏垂帘听政。苗傅等仍不罢休,坚持赵构禅让:“自有皇太子可立,何况道君皇帝时已有先例,何不效仿。”朱胜非上楼禀报,赵构愣了半晌,慢慢地说:“我可以退位,但需太后下令。”接着就派人去请孟氏。当时仍是春寒料峭,门楼上没有帘帷,北风起劲地吹,赵构坐在一张竹椅上和大臣一起等候太后到来。

孟氏早已听到了兵变的消息,见有人来请,忙坐上一乘黑竹肩舆在4名老太监陪同下来到楼前。赵构不敢再坐,起身站在堂柱旁边。苗、刘向孟氏下拜,说:“如今百姓无辜受害,肝脑涂地,请太后主张。”孟氏晓谕二人说:“徽宗皇帝任用蔡京、王黼,更革祖宗之法,童贯又挑起边界纠纷,所以招致金人之祸,与当今皇上何干?况且皇帝圣明仁孝,并无失德,只因被黄潜善、汪伯彦所误,已将他们窜逐了,你等难道不知?”苗傅仍坚持说:“臣等商议已定,必欲太后为天下主,奉皇子为帝。”孟氏急得拒绝道:“今强敌在外,让我一个妇道人家抱着个3岁小儿决事,怎能号令天下?敌国闻知,岂不更加轻侮?”刘正彦对众人喊道:“太后既然不允,我们就该引颈受戮!”遂摆出脱衣的架势,孟氏忙上前劝住。苗傅威胁说:“将士们从早晨至今仍没吃饭,此事若久拖不决,恐三军生变。”孟氏没了主张,眼巴巴地看着朱胜非说:“今日正须大臣决断,相公为何不发一言?”此时有人从楼上下来,告知孟氏:“皇帝令臣奏知太后,已决意听从苗傅的请求了,请太后宣谕。”身经磨难的孟氏一反常态,竟然坚持不许,返身走进宫门。苗、刘等人见目的未能达到,怎能罢休,于是更加出言不逊。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蔡京书法

早已吓破胆的赵构,此时有气无力地说:“看来我非得退位不可了。”朱胜非哭着说:“逆谋到了这等地步,臣备位宰相,论义当死,请允许我再去诘责二贼。”赵构哭丧着脸说:“他们已杀王渊,若再杀你,我不更无可奈何了吗?”于是屏退左右,两人嘀咕一阵,由朱胜非向苗傅提出了4个条件:其一,尊敬皇帝应像钦宗对道君皇帝一样,供奉之礼,务极丰厚;其二,禅位之后,事皆听太后及嗣皇安排;其三,降诏完毕,将士立刻解甲回营;其四,严禁军士抢劫、杀人、放火。如遵依约束,就降诏退位。苗傅等人齐声高喊:“同意!”赵构就坐在竹椅上亲笔写下禅位诏书,宣布完毕,苗傅等人喊着“天下太平了!”呼啸退去。

赵构下楼徒步回到后宫,把朱胜非请到后殿,与孟氏一起商议对策。朱胜非说:“王钧甫是苗、刘的心腹,刚才他说:‘二将忠直有余,学识不足。’如今光答应他们条件,以后可以用计策收拾他们。”赵构见自己小命保存下来,余惊未定,只是说:“我明晨就不出朝了,请太后御殿。”朱胜非说:“明天应宣布大赦,他们杀了人,又胁迫皇上,肯定希望赦免。”孟氏答:“善。”当晚,赵构迁居显忠寺。

第二天,孟氏与赵构年仅3岁的儿子赵旉垂帘听政,颁布大赦令,称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显忠寺改名睿圣宫,只留15名宦官在身边。

镇守在外的大将张浚、韩世忠、吕颐浩等接到赦诏,怀疑朝廷有变,密谋起兵勤王。孟氏按朱胜非的计策,首先把叛党稳住,每逢接见苗、刘时总要好言劝慰,打消他们的疑心,哄得苗、刘十分高兴。接着朱胜非请来苗、刘同党王世修,朱胜非说:“国家艰难,正是英雄建功立名之秋。古人见机而作,于反掌之间能变乱为治,转祸为首,你也有意于此吗?”王世修高兴地说:“我本无意从军,朝廷若有所任用,正是我所期望的。”朱胜非进一步许愿:“普通官职,只能授给平庸之士,你若能奋身立事,即使执政之官也可得到。”王世修更喜,于是经常向朱胜非透露苗、刘的动静。

苗傅想改变年号,刘正彦想迁都建康(今南京市)。朱胜非对孟氏说:“金人就在江北,沿江没有设防,怎能迁都?”孟氏叮嘱说:“这是第一次与他们议事,一定要谨慎,这两件事若全不听从,难免他们会生疑。年号比较容易,就暂且按他们说的办吧。”遂降诏改元明受。

苗傅听说韩世忠在秀州准备起兵,就把韩世忠居住在杭州的妻子梁红玉及儿子韩亮扣押起来当人质,朱胜非找到苗傅说:“太后说那样只会激怒韩世忠,可以利用这两个人去抚慰诸大将,让他们安心,这样各路兵马就不会怀疑了。”苗傅不知是计,表示同意。朱胜非高兴地说:“二贼果然没有什么学识。”孟氏召见梁红玉,封为安国夫人,给予诸多赏赐,握着她的手说:“国家不幸,需要太尉救驾,令他快来。”梁氏骑马驰去,一天一夜就到秀州。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宋代三弓床弩兵器

勤王之师迅速汇集,浩浩荡荡向临安杀奔而来。苗、刘等人慌了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吕颐浩乘机把他们请到都堂,劝他们上书请赵构复辟,二人迫于形势,只好如此。朱胜非就使王世修起草好奏章,持回军中,进呈给孟氏,孟氏高兴得手舞足蹈,说:“哀家心愿实现矣!”朱胜非又请来翰林学士张守、李邴连夜赶写百官奏表,按老套路需要的三奏三答,皇太后的手诏及复辟的赦文都起草好。

四月初一,孟氏垂帘,百官朝见,太后下诏,还政高宗,恢复建炎年号。朱胜非乃率百官呈上第一表,请赵构还宫,赵构不允。经过了例行的三奏不允之后,赵构答复说:“请太后垂帘,共图国事,不然,不敢独当。”然后回到宫中,与孟氏一接见群臣。第二天,勤王兵在城外击溃叛军,苗傅、刘正彦连夜出逃,后相继被歼。韩世忠、刘光世、吕颐浩、张浚勤王之兵入城,四日,孟氏撤帘,此次垂帘也不足一月。她好容易熬过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变乱,紧接着又再次踏上了颠沛流离的路途。

五、颠沛流离 平静贻养天年

同年,赵构去建康部署防秋,孟氏随后也到。自从南宋建立之后,金兵每年秋天都要大举南侵,春暖后退兵歇夏,成了规律。这年,兀术任统师,又领兵杀过来了。赵构并无抵抗的决心和勇气,心里怕得很,布防的事没讨论妥当,就急不可耐地寻找起了退路,他打算逃往东南海滨,为了转移敌人的目标,以便自己安全撤退,安排孟氏和后宫嫔妃向西南去洪州(今南昌),公开说是为了让孟氏更为安全些。八月,孟氏在滕康、刘珏、杨惟忠等人率领的1万军队护送下,乘船离开建康,向洪州退去。经过落星寺时,由于人多船少,船翻,宫女淹死十几人,幸亏孟氏的坐舟安然无恙,平安到了洪州。金兵得知孟氏在洪州,便不去追高宗,而是改变计划,进兵江西,想生擒孟太后等人作为人质,以更苛刻的条件,逼高宗求和。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宋代楼舡(楼船)图

滕康、刘珏慌忙保着孟氏逃往吉州(今江西吉安)。金兵日夜追赶而来,孟氏顾不上喘息,连夜乘船再向南跑,黎明前抵达太和县(今江西泰和)。船夫耿信叛逃,杨惟忠率领的1万扈卫兵哗变,四散而去,一些将领当了土匪,随带的数百万内藏金帛全被劫掠盗走,宫女也失踪了160人,孟氏身边只剩下不到100人。这时金兵已追到太和,孟氏和赵构的潘贤妃只好舍舟登岸,雇农夫用小轿抬着走山路向虔州(今江西赣州)逃去。

太后一行来到吉水河畔时,孟氏得知吉水是从董敦逸御史的家乡吉家流过来的,便勾起她30年前的一段回忆。她蒙冤被废后董御史为她伸张正义,据理上疏直言。现在董御史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大恩大义太后一直不忘,于是怀着感激之情,从滔滔河水中舀出3杯清水,一饮而尽,以表她感激之情。从此,流经永丰县的这条河流被称为“恩江河”,永丰县城也被称为“恩江镇”。

太后到达虔州时,虔州的府库资财早已被人抢掠一空,孟氏等人寄居的州衙也是破敞不堪。卫兵得到的给养只是一些不能流通的小铜钱,拿到市上买不到东西,就与百姓争斗起来,四处放火抢劫,大大激起民愤。当地土豪陈新率众包围州城,幸亏杨惟忠部将胡友领兵从城外击败陈新,民众才退走。

赵构乘船在海上躲避了一段时间,金兵北退之后回到陆地,住在越州(今绍兴),惊魂甫定,这才想起了孟氏,以为她到了闽、广,派人四下打听,得知仍在虔州,赵构对大臣说:“我起初并不认识太后,自从迎到南京,她爱我就像亲生儿子一样。今太后在数千里之外,兵马惊扰,应该快点接回来,以慰我早晚眷恋之心。”于是遣御营都统辛企宗到虔州迎接孟氏。几经周折,整整花了七八个月,于建炎四年(1130)八月,接孟氏到越州,赵构亲自到行宫门外迎接,遍问所过之处官吏施政的情况,孟氏性情谨慎,什么都没说。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宋耀州窑刻花牡丹荷叶樽

从此孟氏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宫中当起了太后,可以安安静静地贻养天年了。她的生活十分节俭,她本可以从有司随意支取钱帛,但每月只肯领1000缗。她惟一的嗜好就是饮酒,这是屡遭不幸,被迫养成了以酒浇愁的习惯。在越州时,赵构说越州的酒不好喝,可以让外地贡来,孟氏就自己派人拿钱去买,不肯惊动地方。孟氏在亲戚的待遇上也较为谦虚,赵构要诏令朝廷文书奏章都避她父亲孟彦弼的名讳,她不让这样做,群臣请尊她为太皇太后,她也谦辞不肯。赵构封她弟弟孟忠厚任显谟阁直学士,台谏官员认为他不称职,交章论列,赵构碍于孟氏的情面不予理会,孟氏闻知,请赵构改任孟忠厚为武官,并令学士院降诏,告诫孟忠厚等不得预闻朝政、交通贵近、到私宅谒见宰执大臣。亲戚中有80多人可以靠她的恩荫当官,她从不向高宗陈请封官,也不让高宗这样做。

由于长期劳累奔波,积劳成疾,孟氏常感风眩。有个宫女自称善用符咒治病,劝孟氏不妨一试,孟氏吓得吐了吐舌头说:“我哪敢再听这话?!这种人岂可留在宫中。”立即下令把那宫女赶出宫。孟氏对高太后的恩情一直念念不忘,有一年她生日时,在宫中摆下酒宴,孟氏对赵构说:“我老了,有幸相聚于此,将来死后,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但我还有一桩心事当与官家言之。宣仁高太后之贤明,古今母后没有能比得上的。过去奸臣对她肆意毁谤,建炎初虽曾下诏明辩,但国史记载至今未改,岂足传信?我觉着太后在天之灵,不会不期望于陛下。”赵构悚然听命,后来便重修《神宗、哲宗实录》。

皇后全传——哲宗赵煦皇后孟氏

宋缂丝群仙拱寿图表达祝愿长寿的心意

赵构对孟氏也较为孝顺,连卧室中的幄帐他都亲自检查。只要得到时新果品,必定先献孟氏,然后自己才肯品尝。孟氏对赵构也很关心,当时战乱之后物价奇高,杭州城中,一只兔子价格五六千钱,一只鹌鹑也值数百,孟氏自己舍不得吃,却经常买来做好送给赵构。

绍兴元年(1131)春,孟氏患风疾,赵构从早到晚不离左右,接连几夜衣不解带的服侍。四月,孟氏病死,终年54岁。孟氏遗命先择地暂殡,候军事宁息,再归葬河南巩县陵园。上尊号昭慈献烈皇太后,殡于会稽(今绍兴)上皇村,灵牌祔于哲宗之室,位居元符皇后刘氏之上。后来改谥号昭慈圣献。

孟氏历经哲宗、徽宗、钦宗、高宗4个朝代,历经磨难,最终苦尽甘来,安享晚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50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