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唐文化简史——千古长安城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6 15:46:22 0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都长安,是在隋都大兴城的基础上,经扩建、修缮而形成的。城郭呈长方形,东西较长,约九千七百米;南北较短,约八千六百米。周长近三十七公里,面积达八十四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帝王都城。“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地上的城市往往是天上的写照,从而使城市被称为宇宙的象征。“天子”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唐都长安城这一人间杰作亦不例外。

恢宏的长安城

“千百家似围棋书”,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来描绘这种独特的布局格式的诗句,它形象地概括了唐都长安城内的街坊布局。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整齐、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仔细想来,那星罗密布的宫殿和街坊群,像天上星星那样罗列,又像棋子似的分布,简直就是一盘下不完的围棋。

唐文化简史——千古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

长安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面各有三门,北墙则开四门。阴历闰年有十三个月,故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年有闰;北端乃宫城所在,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处所,将这多出来的一个“闰”门放在北墙,象征着皇家“闰气”。

人体阴阳之划分有许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即为:阴为静,代表人体的皮肤;阳为动,代表流动的血液;城墙为表面,相当人的皮肤;街道为内部,相当人之血液。这种阴阳之理在唐都长安城的建筑布局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不但城墙、宫墙为方形四周开门,被街道隔列开来的坊,周围也皆用夯土筑成围墙,四面开门,四面临街。

城内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宽度都在百米以上。其中间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米,是城内最宽的街道。朱雀大街之名由皇城朱雀门而来,它北连朱雀门,南达明德门,贯穿唐长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轴。其中北段自朱雀门到宫城正门承天门一段,位于皇城内又叫“天街”。皇城南面,连接着春明门和金光门的大街是东西向的主干街,它与朱雀大街十字交叉,把全城连为一体,使整个皇城和宫城显得更加雄伟,形象更为高大。

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一百零八坊排列的象征寓意为:一百零八坊恰好对应寓意一百零八位神灵的一百零八颗星曜;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从各坊的大小来看,皇城和宫城东西侧各坊面积较大,皇城以南各坊面积较小。各坊的兴衰也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变化而有兴衰,如唐初以太极宫为皇宫时,皇城东西两侧各坊比较繁荣,而高宗至睿宗时,以大明宫为中枢,其南各坊又成为繁华区,到玄宗执政时移居兴庆宫,兴庆宫附近各坊再随着兴盛起来。长安城各坊尽管大小不一,繁荣程度有别,但其结构却基本一致。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宫阙,仅有东西街道,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据说这样安排是为了防止泄掉“王气”,破坏了风水。坊的内部,又以宽十五米的小街将坊分成四个部分,层层分割,形成十六块小区,布局十分严整。

唐长安城的街道坊巷可谓匠心独运,它那整齐划一的结构,使整个皇城都显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遥想千百年前威震世界的大唐帝国,其郁郁乎都城风貌尽情显露出一派大国风范。无怪乎时至今日,世界各国有华人聚居的地方还被称之为“唐人街”。

壮丽的皇宫

传统风水在建筑上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这一提倡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唐都长安最初的宫殿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我国古代帝王的座位,身在北方,面向南方。因为帝王是一朝之长,宛如至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是“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成“下”了。此外,将宫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而将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有其名必有其实,太极宫的北门既然被命名为玄武门,它就必然带有与之对应的“坎”卦之象征寓意(八卦中坎象征陷)。唐初围绕继承皇位而发生的宫廷之战——玄武门事变即在这里发生,恰好与之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城市街道、建筑的命名大有讲究。还有,在太极宫中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两仪”之称谓也是出自《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见,《周易》对传统建筑的影响面之广。

唐都长安城在内部结构上,由外城郭、皇城、宫城以及大明宫和兴庆宫等部分组成。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北端,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皇城。皇城的最北边,隔横街又有一座小城,这就是宫城。宫城呈长方形,面积为0.7平方公里。其东、西两面城墙系皇城墙往北的延伸,北墙则直接与郭城北墙相重合。

宫城共有三部分组成,即掖庭宫和东宫左右对峙,中间拥簇着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规模都较小,各自只占宫城的一小部分。东宫是皇太子的居住和办公之地;掖庭宫的作用则比较特殊,它主要用来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让他们在宫中进行劳动和学习技艺,其实质就是现在的“少年劳动教养所”。

宫城的主体建筑为太极宫,太极宫是由原隋代大兴宫改建而成的,位居长安城中轴线的最北端,用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南面称王”。太极宫是唐初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主要在这里活动。

太极宫设南北两门,南门为正门,又叫承天门,它正对长安城的中轴线天街和朱雀大街。门外与皇城之间,是一个宽达四百四十米的广场,唐王朝的许多重大朝外活动,多数都在这里进行,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以及授符等。每当这时,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门,文武百官群集广场,场面非常雄伟壮观。太极宫内共有十六座大殿,其中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称之为四大殿。此外还有中书省、门下省、舍人院、弘文馆以及凌烟阁和望云亭等重要建筑。太极殿是太极宫的前殿,为太极宫的主体建筑,据说太极宫的名字也即因太极殿而来。太极殿是宫内举行“中朝”的地方,每月的朔望两日,皇帝在这里接见群臣、处理政务,届时文臣武将分班列座,皇帝端坐于前,共商国事。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这里是举行所谓“内朝”的地方。内朝是一种皇帝与小范围臣僚共商国事的仪式,通常只有少数决策大臣,即皇帝的亲信才有资格参加。所以朝仪比较简单,也非常随便,但内朝在影响王朝决策方面却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有国政大事,往往要先在此殿商讨、决定,然后再递到大殿,于“中朝”时跟众大臣议论。

唐文化简史——千古长安城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在唐长安城中,有三处宫殿群体,除了太极宫外,城北墙外禁苑里有大明宫,城东部的隆庆坊有兴庆宫。三座宫城,彼衰此兴,在唐朝历史的不同阶段,各自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大明宫,原称永安宫,是贞观八年(634),李世民为其父太上皇李渊所修的一座避暑之宫。李渊死后,永安宫改名大明宫,一直无人居住,成为一座离宫。到唐高宗李治时,因其身患风湿病,厌恶太极宫内潮湿,便搬来地处龙首塬上地势高、地面干燥的大明宫里。改建后的大明宫设十一座宫门,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丹凤门(取“丹凤朝阳”之寓意)和北面的玄武门(取“北方玄武”风水之说)。宫内有含元、宣政和紫宸三座大殿,同在一个中轴线上。含元殿为前殿,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座高大的楼阙,含元殿的作用是和丹凤门配合举行外朝的地方。含元殿北边的宣政殿是举行“中朝”的地方,殿外两侧设近臣机要办公的官署,最北边的紫宸殿则是举行“内朝”的地方。此外,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最为著名,它建筑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宫内宴会、藩臣来朝、宰相奏事以及开设道场的地方。

太极宫和大明宫在布局方式上是基本相似的,兴庆宫与前二者大不一样,后者的整体布局特征是不墨守成规、因地制宜、风格多样,如正宫门向西开,可谓别出心裁,与前二者相比,更显得活泼奔放而又雄伟豪华,内部建筑如兴庆殿、大同殿、南熏殿以及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都是楼式建筑,园中遍种牡丹与其他花卉。风流天子李隆基在此造就了他的伟业,也酿成了他的悲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79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