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赵雍是个怎么样的人,赵雍是怎么死的?

时代/纪元前四世纪七○年代-纪元前三世纪○○年代

王朝/赵王国第一任王

绰号/武灵王

在位/二十八年(前三二六-前二九九)

遭遇/被围沙丘宫饿死

赵雍是个怎么样的人,赵雍是怎么死的?

一代人杰

在楚王国国王芈槐先生翘辫子的翌年(前二九五),赵王国国王赵雍先生,被叛军围困在沙丘(河北省平乡县)的行宫之中,活活饿死。

赵雍先生跟芈槐先生,是同时代人物,下场同样是一场悲剧。但芈槐先生,一辈子窝囊。而赵雍先生,却是万人崇拜的一代英雄。

这要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往事。

春秋时代于纪元前五世纪二○年代前四八一年结束,翌年(前四八○),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历史上时代的划分,以「春秋」「战国」,最没有时代性和社会性根据,更没有政治性根据。当初不过几个儒家学派的文化人信口开河,后人不加思索的沿用下来。盖儒家学派开山老祖孔丘先生,曾整理鲁国的编年史--鲁国的编年史名春秋,起自纪元前八世纪七○年代七二二年,止于前已言之的纪元前五世纪二○年代前四八一年,儒家学派把这三百年间的时间,称为「春秋时代」,也就是周王朝衰退成为周王国,独立封国林立时代。春秋时代完结,接著是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应起于哪一年?史学家各说各话,各定日期,而且都持之有物,言之有理。其中最权威的一种说法是,应从纪元前五世纪九○年代前四○三年起。盖该年也,晋国分裂为韩国、赵国、魏国。而司马光先生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鑑,就从该年开始。不过,春秋时代结束后(前四八○)到前四○四年,七十七年间,算啥时代?这七十七年比春秋时代更糟,既不能另行成为一个独立时代,又不能算是周王国的复兴。硬用人为的力量丢掉它,既不公平,也不可能。按理应该使春秋时代延伸下去才对,然而,孔丘先生的力量太大,我们既无力使之延伸,只好使战国时代跟它衔接,应该是合理的也。

--司马光先生的人虽不可取,但他主编的资治通鑑,却是中国最好的史书之一。本应上接春秋的,可是,他宣称他不敢衔接孔丘先生的屁股。一条鞭下来的编年史,遂中空七十七年(前四八○-前四○四)。柏杨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想他可能收集不到这七十七年间的史料,遂假装谦恭。如果我老人家猜错啦,那麽,有件事准猜对啦,那就是,圣人可害人不浅。

言归正传。

纪元前四○三年,当初烜赫一时,屡当中国霸主的晋国政府,已衰弱不堪。赵、魏、韩,三姓家族,遂开始分割。就在那一年,奄奄一息的周王国政府,发挥了剩馀价值。国王姬午先生,在接受三家贵重的贿赂后,分别封三大家族的族长为国君,建立韩、赵、魏三个封国。晋国国君只剩下一个城,反而像奴才一样,看三家的颜色,四十七年后的前三七六年,三家索性把晋国最后一位可怜的国君姬俱酒先生,逐出城堡,贬作小民,晋国灭亡。

三国分晋之后,赵国(首府河北省邯郸市)最强。

本篇男主角赵雍先生,是赵国第六任国君,他于纪元前三二六年,继承他爹赵语先生的宝座,然后改建王国。所以他虽是赵国第六任国君,却是赵王国第一任国王,英气焕发,雄心万丈,他了解赵国所处的地缘位置,要想在激烈的战国时代生存,必须使他的军队成为现代化的军队。传统的战术战略,以及传统的武器,必须淘汰。

货真价实的崇洋

现代化的意义,是指:向最进步的其他国家,学习最进步的东西--包括生活方式和战争方式。这正是货真价实的「崇洋」,柏杨先生就是这种货真价实的崇洋份子之一。此生为崇洋而活,下世为崇洋而生。有些人僵固得像一粒乾屎橛,总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好,自己既不求长进,还唯恐怕别人长进(甚至唯恐怕民富国强),遂在「崇洋」之下,装上西游记哪吒先生的风火轮:「媚外」,而成了「崇洋媚外」。只要把这件法宝唸唸有词的祭出来,当者无不脑浆迸裂。呜呼,「崇洋」跟「媚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係,这一点如果弄不清,或者故意弄不清,中国就永远死气沉沉,人民也将永远受不尽苦难。

赵雍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主动採取现代化行动,也就是主动採取崇洋行动的第一位君王。大多数君王都是故步自封,把政权看成玻璃罐,捧到手裡,连姿势都不敢改变,唯恐怕玻璃罐掉到地下跌个粉碎。结果酱在那裡,捧得筋疲力尽,最后来一个倒栽葱,还是唏里哗啦。赵雍先生不然,他盖世英姿,具有超越时代的构想。东周列国志形容他:「身长八尺四寸,(柏老按:里的长度变化很少,而尺的长度,随著时代而有不同,这跟赋税有关,所以必须专家才能算出八尺四寸折合多少公分)。龙颜鸟口,(鸟口不知是啥模样,大概有点前噘)。广鬓虯髯,面黑有光。胸开三尺,气雄万夫,志吞四海。」他阁下跟普通君王有异,普通君王都喜欢蛰在皇宫裡跟女人混在一起,赵雍先生不然,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他的王国,体验风俗民情,观察山川形势。他北到过中山王国(河北省定州市),东到过黄河(山东省境),西到过黄华山(今地不详),发现他的国家处于四面作战的危险之境,必须改弦易辙,发奋图强。

史记曰:

「(赵雍)召楼缓谋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漳河,经河南省林县)滏(滏阳河,经河北省邯郸市)之险,立长城,又取蔺(山西省离石县)、郭(郭水,经山西省阳城县)、狼(狼山,河北省保定县境)。败林(蛮族林夷部落)于茌(茌山,山东省茌平县境),而功未遂。今中山(河北省定州市)在我腹心,北有燕(燕王国),东有胡(蛮族东胡部落,内蒙古及辽宁省南部),西有林胡(蛮族部落,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东)、楼烦(蛮族部落,山西省北部管泠山)、秦(秦王国)、韩(韩王国)之边。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于是,肥义侍,王曰:『简(赵鞅)襄(赵无卹)之烈。计胡、翟(即翟国,山西省中部)之利。为人臣者,宠有孝悌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赵无卹)之迹,开于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毌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勳。夫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累,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赵雍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

译成现代语文:

「(赵雍)召楼缓先生谋曰:『我那些贤明祖先,因时势世情的运转,掌握晋国最重要的疆土。雄据漳河(经河南省林县)、滏阳河(经河北省邯郸市)险要,建立长城,又佔领蔺城(山西省离石县)、郭水(经山西省阳城县)、狼山(河北省保定县境),也曾在茌山(山东省茌平县境)击败过林夷部落,但仍未能彻底把它摧毁。』--」

建立新军

赵雍先生继续他的说服工作。

「『而今中山王国(河北省定州市)逼我腹心,北方有燕王国,东北方有蛮族东胡部落,西方有林胡部落、楼烦部落、秦王国、韩王国。四周都是敌人,我们如果没有强大的战斗力来保护自己,只有灭亡。我认为,历史上有高度的美名,必然受到当时世俗的谴责。我准备做一件大事,那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战斗能力。第一步,先改变衣冠,穿胡人的衣服!』楼缓先生曰:『我赞成。』可是,高级官员和贵族群,强烈反对。有一天,元老重臣肥义先生和赵雍先生在一起,赵雍先生曰:『先祖赵鞅、赵无卹,用激烈手段,对付胡、翟(山西省中部)。对知礼达情,遵守孝悌长幼顺序的人,给予褒奖;对努力工作,在经济建设上有贡献的人,加以升迁。这是待部属的本份。现在,我打算继续先祖赵无卹先生的路线,向北发展到胡、翟(山西省中部)之地。世人不会重视这种功勋,盖胡、翟部落太弱,我们只要用很少的力量便可达到目的。其实不使小民过度负担,正是祖先们的一贯政策。具有突破性创意的人,必然的引起顽劣份子的怨怒。而今,我要下令全国国民,一律抛弃传统衣冠,改穿洋人(胡)服装,加强骑马射箭教育。一旦这麽做,看我们全体譁然,鸡猫子喊叫吧,老哥,你说怎麽办?』肥义曰:『我听说过一句话:对所做的事,如果心抱怀疑,就不可能成功。对自己的行为,如果心抱怀疑,也不可能成名。你既然决心要移风易俗,就不必考虑别人议论。呜呼,建最高事业的,从不跟世俗和稀泥。成最大功勋的,从不跟成群结队的人磋商。愚昧的人总是安于现实,智慧的人才能瞻望前程。你主意既定,还犹豫啥?』赵雍先生曰:『我绝不怀疑胡服骑射的功能,只怕人们讥笑。狂妄之辈快乐的时候,智慧的人感到悲哀。愚昧之辈笑得合不住嘴的时候,聪明的人应该警惕。最大的困惑是,赞成我的朋友,对胡服骑射的效果,并不敢肯定。不过,没有关係,就是全世界都笑我,蛮族的诸胡部落,和中山王国的土地,我一定夺取到手。』于是,下令全国国民,一律改穿胡服,学习骑射。」

从赵雍先生跟他两位智囊的这番对话,可看出赵雍先生洞察力之强和气魄的雄伟。春秋时代各封国间的战争,以「战车」为主,彼时的「战车」,既不是今天的「坦克」,也不是罗马帝国的两轮一马式的「驰车」。而是四个轮子,用一匹马或两匹马;一隻牛或两隻牛拉的方舟型的玩艺。这玩艺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广大的中国北方乡村,仍然使用。柏杨先生小时候,就曾爬到上面撒过尿,以示普天同庆。上面站立两排兵老爷,大概左三右三,驾驶朋友居于当中稍前。攻击时万军俱动,黄沙滚滚,马嘶人叫(或牛哞人叫),势如排山倒海,敌人不死于刀下,便死于轮下,好不得意。防御时,「战车」就成为一个营垒,远者箭射,近者枪扎。不过,很显然的,面对洋大人现代化的骑兵部队,严重缺点就完全暴露。它的笨重使它运转困难,追击时像一群老乌龟,心裡急如星火,却硬是跑不快,还没追三步,敌人已跑得他妈的无影无踪。退却时老乌龟如故,除了身陷重围,被杀淨光外,别无他途。盖箭可用尽,而敌无穷。而且,必需选择平坦地区作为战场,才容易发挥威力。一旦敌人掘下壕沟,便全盘结束。

「战车」已是落伍的武器,必须更新装备,彻底改组他的武装部队,建立新军。跟十九世纪清王朝末叶,建立新军一样,赵雍先生决定组织骑兵。抛弃战车,使用马匹。而使用马匹必须抛弃宽袍大袖,改穿洋大人军队的制服。

大辩论(上)

人类是有惰性的,赵雍先生一语击中要害:「愚昧的人总是安于现实」。他早就料到,即以专制君王的权力,一下子要全国改变生活方式和战争方式,也会遇到阻力。事实上反对的情绪比他想像的还要强烈。盖反对最坚决的不是小民,而是一位皇族前辈--德高望重,赵雍先生的叔父赵成先生。顽固派奉赵成先生为首领,积极抵制。赵雍先生于是把箭头对准这位王叔,使出恩威兼施,软硬夹攻手段。

战国策曰:

「使王孙(赵)给告公子(赵)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今寡人恐叔逆从政之经,以辅公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赵)给谒叔,请服焉。』公子(赵)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叡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叛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赵雍),王(赵雍)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赵)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被髮文身,错臂左衽,瓯(福建省)越(广东省)之民也。黑齿雕题,鯷冠稻缝,大吴(吴王国)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不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辨,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今吾国东有河(黄河)、薄洛(漳河)之水。与齐(齐王国)中山(中山王国首都河北省定州市)同之,而无舟?之利。自恒山(山西省大同县境)以至代(河北省蔚县)、上党(山西省长治市),东有燕(燕王国)、东胡(东胡部落)之境。西有楼烦(蛮族楼烦部落)、秦(秦王国)、韩(韩王国)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舟?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参胡、楼烦、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赵鞅),不塞晋阳(山西省太原市),以及上党。而襄王(赵无卹)兼戎取代(河北省蔚县)以攘诸胡,此愚智之所明也。先时,中山(中山王国)负齐(齐王国)之强兵,侵掠吾地,係累吾民,引水围鄗(河北省柏乡县北),非社稷之神灵,即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赵)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赵鞅)襄(赵无卹)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译成现代语文:

「(赵雍)派侄儿赵给,去晋见王叔赵成先生曰:『我已穿上胡服,准备公开接见官员宾客,多麽盼望叔父大人也穿上胡服。在家当然听命尊长,可是在国则必须听命君王,此乃古今一贯的道理。子女不能违背父母,部属不能违背君王,更是历史上大家共守的规则。现在,我已经改穿胡服矣,只叔父大人不肯更换,因之我恐怕天下人对你提出指责。治国有常法,总以人民福利为第一优先。政治有常规,而以贯彻命令为成功要件。所以,明显的善政,连低层人士都很明白。而要想政令彻底执行,必须居高位的人先行遵守。』」

大辩论(下)

战国策续曰:

「『我们改穿胡服,并不是为了放纵情慾,拚命享乐。而是为了迎接艰苦的战斗,建立救国救民的不世功业。功业完成,自有歌颂讚美。如今,我深怕叔父大人抵制这项决策,特地派人向你解释。我曾听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对国家有利,就是好行为。任何一桩事业,靠著皇亲国戚裙带关係成功,就不会有好名声。』我想仰仗叔父大人的领导,来完成胡服骑射的伟大变革。因此派赵给晋见,请你务必支持。』赵成先生曰:『我已经知道君王改穿了胡服,恰好我有病在身,不能行动,因之没有前往朝拜。现在国王既派你前来,愿藉此机会,尽一点愚忠。我听说过:『中国是聪明才智人士居住的地方,金银财宝万物汇集的地方,教育最普及的地方,仁义道德最好的地方,诗书礼乐最讲究的地方,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方,远方外国最嚮往的地方,蛮族部落最羡慕的地方。』而今君王突然抛弃一切,却效法蛮族,穿他们的衣服,习他们的战法,改变传统文化,违背固有的善良风俗,取消古代遗留下来的习惯,改变古代遗留下来的道路,已激起广大人民反感。这是一种叛逆根本、远离中国的行为,愿君王三思。』赵给先生回报赵雍先生,赵雍先生曰:『我早就知道叔父大人害的是政治病。』于是亲自去赵成先生家拜访,面对面讨论。赵雍曰:『穿衣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身体,行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做事方便。所以有智慧的人,考察乡情,使之顺应风俗。根据工作效果,而定礼节。目的在于使人民享福,国家强大。剪短头髮,在身上刺上花纹,在胳膊上刺上彩色图案,把衣服的大襟开在左边,(柏老按:中国传统服装,大襟可是开在右边的),这是南越蛮族人民的风俗。把牙齿染黑,用颜色涂抹头额,用鱼皮做帽子,用粗针粗线缝纫,这是吴王国人民的风俗。他们的风俗衣服虽然不同,但他们穿衣服的目的--为了保护自己,和做事俐落,却是相同的也。从这可以看出:背景不一样,使用的工具也不一样。面对的困难不一样,制度自然也会跟著差异。因此政治家才认为:只求有利于国、有利于民,就要去做,绝不僵固执著,拒绝改革。只要可以富民强国,就不去坚持非用传统方法不可。像儒家学派的经典相同,所建立的制度却不相同。中国的风俗相同,教育的方式却各地不一样。更何况又隔著交通不便的山谷峻岭乎哉?所以对传统文化而言,再智慧的人都不能纳入一成不变的规格,而远近的服装,纵是圣人,也不能使他们完全统一。穷乡僻壤,多奇风异俗。邪辟的学问,多诡谲神祕的辩论。愚昧的人最少怀疑,怀疑而不去抨击的,只是心存大公,与人为善而已。而今叔父大人所说的,是固守传统。而我所主张的,却恰恰是另行创造传统。我们赵国,东有黄河(山东省黄河下游)、漳河,虽然跟齐王国、中山王国境内的河一样,却不能航行船舶。从恒山直到代郡(河北省蔚县)、上党(山西省长治市),东是燕王国和东胡部落的边界;西是楼烦部落、秦王国和韩王国的边界。这些边界地带的武装部队,使用的仍是传统武器,缺乏现代化骑射装备。所以我採取两项重要措施;第一、发展海军,建立水上舰队,训练滨水居民,严密防守黄河和薄洛河。第二、改组陆军,穿蛮族那种利于作战的紧身服装,练习最有攻击力的骑马射箭战术,在燕王国、诸胡部落、楼烦部落、秦王国、韩王国接壤处,构筑防御工程。从前我们的先祖赵鞅先生,不镇守晋阳、上党。而赵无卹先生却要吞併代国(河北省蔚县),都只是为了防御北方蛮族诸胡部落,无论聪明的人和糊涂蛋,都会看出二者都是明智的决定。当时,中山王国仗恃后台老闆齐王国撑腰,侵略我们土地,捕捉我国人民,决河水灌鄗城(河北省柏乡县),如果没有上帝保祐,鄗城可能失守。先祖们又气又恨,这个仇迄今未报。如今我们胡服骑射,近可以保卫上党(山西省长治市),远可以报中山王国的深仇。叔父大人却坚决维持中国固有传统,违背赵鞅、赵无卹两位先祖的遗志。反对改穿胡服骑射的进步措施,忘了国家累世的奇耻大辱。我不认为叔父大人会这样做。』」

深入秦廷虎穴

叔父大人赵成先生,接受国王侄儿赵雍先生的决定,穿上胡服。然而反对的浪潮并未平息,贵族赵文先生、赵造先生,古书上没有介绍他们的身价,只介绍他们的抗争,不再抄录他们的言论矣,盖总是绕著一个酱漩涡打转。该酱漩涡就是「传统文化」,这文化博大精深,绝不可改变,即令改变,也只可小改,不可大改。赵雍先生一一为他们解释,最后有点不耐烦,大吼一声,曰:

「传统那玩艺,已不能适应目前的世界,你们应该开窍!」

战国策原文:

「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

在赵雍先生严厉的警告下,酱缸蛆阵线崩溃。两千五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初叶,在遥远西方小亚细亚、奥图曼帝国中,凯末尔先生崛起,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推行「胡服骑射」--淘汰传统衣冠,改穿西装。淘汰古老武器,重组军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更辉煌的是,废除艰难的阿拉伯文字,改用罗马拼音。虽然时隔古今,地别东西,但两位英雄人物,却同为国家民族的救星。论勳业,凯末尔先生更伟大,因为他连文字都加以改革。然而,赵雍先生却是历史上第一位没有被传统吞没,反而向传统挑战的君王。

--赵雍先生如果智慧更高,把当时流行的方块字改革掉,改用拼音字母,中国受益将是万世的,惜哉。柏杨先生说这些,绝不是责备他,而是一种不争气的自怨自艾。我们后生小子没有能力突破,却盼望祖先们能。

赵王国在改革成功之后,国势迅速膨胀。

东周列国志曰:

「(赵雍)身自胡服,革带皮靴,民皆效胡俗,窄袖左,(大襟开在左边),以便骑射。国中无贵贱,莫不胡服者,废车乘马,日逐射猎,兵以益强。」

赵雍先生率领新建的现代化部队,向北出击。效果是惊人的,中山王国(河北省定州市)首当其衝,亡在赵王国铁蹄之下,然后佔领恒山(山西省大同县境)。再向西出击,深入首都邯郸北方航空距离五百五十公里外的云中(绥远省托克托县),征服楼烦部落(山西省北部管泠山),更征服航空距离八百公里外的林胡部落(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东),国土扩张两倍。

--站在使国家强大立场,革新变法的效果,立竿见影。赵雍先生之前,秦王国经公孙鞅先生革新变法,使那个半开化、野蛮,而又落后、没人瞧得起的国度,十年之间,旱地拔葱,突然间冒出来,成为一等一级的超级强国,横衝直撞,天下无敌。而今,赵雍先生再度作为见证。可是,从此之后,改革变法之举,在中国却成了绝响。我们真搞不懂,当权老爷为啥不走这条立竿见影的路,却坚持著僵化了的传统。坚持的结果是,逼出革命,玉石俱焚,身败名裂,政权覆亡。偏偏当权老爷宁可身败名裂,政权覆亡,也不肯改革变法,使自己强壮如牛。这是中国的传统悲剧,嗟夫。

赵雍先生征服了云中(绥远省托克托县)之后,雄心更炽,他要以云中为根据地,率大军南下,穿过戒备鬆懈的义渠部落(陝西省北部),征服秦王国。为了亲自考察秦王国关隘山川形势,和了解秦王国国王跟政府官员的能力,他施出诡计。于是,他派特使赵招先生前往秦王国报聘,却自己冒充赵招,而由赵招先生作为助理。物色几位测量师,以随员名义,随他前往秦王国首都咸阳(陝西省咸阳市)。这时候,他已把王位传给儿子赵何,所以,当秦王国嬴驷先生接见他时,有下列对话。

东周列国志曰:

「嬴驷问曰:『汝王(赵雍)年岁几何?』对曰:『尚壮。』又问:『既在壮年,何以传位于子(赵何)?』对曰:『寡君以嗣位之人,多不谙事,欲及其身,使娴习之,然国事未尝不主裁也。』嬴驷曰:『汝国亦畏秦乎?』对曰:『寡君不畏秦,不胡服习骑射矣。今驰马控弦之士,十倍于昔,以此待秦,或者可以终邀盟好。』嬴驷见其应对得体,甚相敬重。」

梦中美女--吴娃

然而,形迹仍然败露,东周列国志曰:

「嬴驷睡至中夜,忽思赵使者形貌魁梧,意气轩昂,不似人臣之相。事有可疑,辗转不寐。天明,传旨宣赵招晋见,其从人答曰:『使人患病,不能入朝,请缓之。』过三日,使者尚不出。嬴驷大怒,遣吏迫之。吏直入舍中,不见使者,只获从人,自称真赵招,乃解到嬴驷面前。嬴驷问:『汝既是真赵招,使者却係何人?』对曰:『实吾君也,吾君欲睹大王威容,故诈称使者而来,今已出咸阳三日矣,特命臣待罪于此。』嬴驷大惊,顿足曰:『赵雍大欺吾也。』即令泾阳君嬴悝,同大将白起,领精兵三千,星夜追之。至函谷关,守关将士言:『赵国使者,于三日前已出关矣。』嬴悝等回覆嬴驷,嬴驷心跳不宁者数日,乃以礼遣赵招回国。」

这是一次最可怕的冒险,赵雍先生如果不溜得快,结果可是非常明显。他将先芈槐先生一步,成为秦王国的囚犯。而且还得不到同情,盖赵雍先生这种作法,不但是严重的失礼,而且是严重的冒犯。假如秦王国立即派人搜查,当场搜查出地图,赵雍先生以国王之尊,兼干「死牌」勾当,纵是五花大绑,刑场斩首示众,各国也没啥说的。这正是赵雍先生的性格,永远发动挑战。

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他自己的一项错误决策,全付流水,不但事业全付流水,还断送残生。这项错误的决策,在秦国王嬴驷先生的问话中,可得到信息。嬴驷先生问他:赵雍既在壮年,为啥把王位早早的传给儿子?呜呼,早早传位给儿子,是赵雍先生又一项突破性的构想。盖传统上,当老君王在位时,王储不准过问政治,不准跟大臣们结交,他阁下只好整天躺在巢穴(东宫)裡跟女人睡大觉。主要的目的是防范儿子反叛,专制政治下,包括君王在内,都缺少安全感,连父子都互相猜忌,更别说对其他人等矣。可是,一旦老君王死了他娘的,王储登极,对他面对的庞大政权,就像一个文科学生突然间接管一个核子反应炉一样,自然危机重重。赵雍先生的创见是,早一点使儿子面对困难,老爹则站在背后指导,有朝一日撒手人寰,儿子已成了熟练工人矣。

构想是突破性构想,原则也是极正确的原则。可是,在实践的节骨眼上,却出了岔。他早日传子的制度很好,却在于他传子的方法不对。

赵雍先生原配妻子,原是韩王国皇族女儿,生子赵章,名实俱副的嫡长子,赵雍先生宣佈他当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太子。十六年后,也就是说,太子赵章先生已十五岁时,有一天,老爹赵雍先生视察到大陵(山西省文水县),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鼓琴而歌。词曰:

美女轻轻盈盈啊

娇脸儿像花瓣上的粉绒

命中注定的啊

谁欣赏我的颜容

史记原文:

「他日,王(赵雍)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赵雍先生对梦中的美女,念念不忘,不但不忘,还对他的大臣们宣传他的梦中艳遇。于是,大臣之一吴广先生说:他有一个女儿,似乎正符合梦中美女的条件。赵雍先生大为兴奋,就在大陵行宫(大陵之台)召见。这位吴家千金--吴孟姚女士,羞羞答答,嬝嬝婷婷,上得台来,杏脸含春,仪态万方,长相跟梦中那位美女,竟然一模一样。请她弹琴,悠扬清澈,是第一等造诣。赵雍先生魂不守舍,立即迎进皇宫,作为小老婆之一。

中国一向早婚,吴孟姚女士既然还没有嫁出去,年龄总不会超过十六、七岁。赵雍先生爱这位小妻子爱得发紧,暱称她「吴娃」,黄河流域一带,小民口中之「娃」,即「小孩子」之意,亲热之词也。第二年,她阁下生下一个儿子:赵何。好运气接踵而至,正宫娘娘韩女士恰好一命归天,吴孟姚女士遂成了王后。

权力使人糊涂

吴娃女士既当了王后,而且又有了儿子,宫廷中的夺嫡斗争就不可能避免。是吴娃女士先起此意乎欤?(她老爹吴广先生可能就是主谋。)或是赵雍先生爱小妻子爱得昏了尊头,用以取悦乎欤?史书没有记载,反正两者必居其一。于是,有一天,赵雍先生撤销长子赵章的太子封号,宣佈尚不过是一个顽童的赵何小子接任太子。并于纪元前二九九年,传位给赵何小子。赵雍先生当然成了太上皇,可是他拒绝这个富贵的头衔,改称「主父」。

这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赵雍先生一连串强有力的顺利勳业,使他逐渐眼花,呜呼,权力使人糊涂,绝对权力使人绝对糊涂,他认为只要他愿意,想做什麽,都铁定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传位给赵何小子五年后,纪元前二九五年,事情发生变化。

东周列国志曰:

「赵雍出巡云中(绥远省托克托县),回至邯郸(赵王国首都),论功行赏,赐通国百姓酒餔五日。是日,群臣毕集称贺。赵雍使赵何听朝,自己设便座于傍,观其行礼。见赵何年幼,服衮冕南面称王。长子赵章魁然丈夫,反北面拜舞于下。兄屈于弟,意甚怜之。朝既散,赵雍见公子(老弟)赵胜在侧,私谓曰:『汝见赵章乎?虽随班拜舞,似有不甘之色。吾欲分赵地为二,使赵章为代王(柏老按:建都代郡,河北省蔚县)。与赵并立,汝以为何如?』赵胜对曰:『王昔日已误矣,今君臣之分已定,复生事端,恐有争变。』赵雍曰:『事权在我,又何虑哉?』赵雍回宫,夫人吴娃见其神色有异,问曰:『今日朝中有何事?』赵雍曰:『吾见故太子赵章,以兄朝弟,于理不顺,欲立为代王,赵胜又言其不便,吾是以踌躇而未决也。』吴娃曰:『昔晋国国君(穆侯)姬弗生,生有二子,兄曰姬仇,弟曰姬成师。姬弗生薨,姬仇立,都于翼城(山西省翼城县),封弟姬成师于曲沃(山西省闻喜县)。其后曲沃益强,遂尽灭姬仇之子孙,并吞翼城。姬成师为弟,尚能戕兄。况以兄而临弟,以长而临少乎?吾母子且为鱼肉矣。』(柏老按:吴娃女士年纪不过二十馀岁,通古博今,条理分明,是位了不起的女性,不仅会弹琴而已。)赵雍惑其言,遂止。有侍人旧曾服事故太子赵章于东宫者,闻知赵雍商议之事,乃私告赵章。赵章与田不礼计之。田不礼曰:『主父(赵雍)分王二子,出自公心,特为妇人所阻耳。王(赵何)年幼,不谙事,诚乘间以计图之,主父(赵雍)亦无可如何也。』赵章曰:『此事惟君留意,富贵共之。』」

读者老爷一定还记得楚王国芈商臣先生的故事,一个宫廷流血政变,迫在眉睫。

东周列国志曰:

「太傅李兑与肥义相善,密告曰:『赵章强壮而骄,其党甚众,且有怨望之心。田不礼刚愎自用,知进而不知退,二人为党,行险侥倖,其事不远。子任重而势尊,祸必先及,何不称病,传政与公子(赵雍的叔父大人)赵成,可以自免。』肥义曰:『主父(赵雍)以王(赵何)属我,尊为相国,谓可托安危也。今未见祸形,而先自避,不为人所笑乎?』李兑叹曰:『子今为忠臣,不得复为智士矣。』因泣下,久之,别去。肥义思李兑之言,夜不能寐,食不下嚥,辗转踌躇,未得良策。乃谓近侍高信曰:『今后若有召吾王(赵何)者,必先告我。』高信曰:『诺』。」

时候终于来到,纪元前二九五年,赵雍先生率领全体皇族和政府高级官员,前往首都邯郸东北直线距离六十公里的沙丘(河北省平乡县)度假。商王朝最末一位君王子受辛先生时代,沙丘不叫沙丘,而叫「钜桥」,在那裡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仓库,和一座高台,两座离宫。身为太上皇(主父)的赵雍先生,跟身为国王的赵何先生,各居一宫,相距三公里,被罢黜的前任太子赵章先生的行营,就设立在两宫之间。

饿死沙丘宫

阴谋在赵章先生行营中进行,他和他的智囊田不礼先生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再不发动,以后可能后悔。田不礼先生尤其积极,他曰:「赵何那小子,远离首都,离宫守卫的力量,十分薄弱,不堪一击。」然而,虽然警卫不堪一击,但赵章先生考虑到自己的进攻力量,也没有成功把握,如果霸王硬上弓,以硬碰硬,万一攻不陷离宫。一击不中,就没有第二击的机会矣。田不礼先生曰:「我们可假传太上皇(主父)的命令,声称有紧急事故,召唤赵何小子晋见,赵何小子必然经过我们营地,我们就伏兵截击,一刀杀掉。」赵章先生曰:「杀掉国王,怎麽善后?」田不礼先生曰:「只要杀掉赵何小子,再多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届时再假传太上皇(主父)旨意,号召军队。那时候你是王位的唯一继承人,谁敢违抗?」

这是一个俱有百分之百成功可能的安排,却想不到肥义先生事先吩咐过一句话,任何宣召国王赵何小子的命令,都要先跟他磋商。

一个伪装的太上皇(主父)赵雍先生的特使,深夜前往离宫通报曰:「太上皇(主父)忽然得了急病,要面见吾王(赵何),请火速驾往!」侍卫官高信先生记起肥义先生的警告,立即转报肥义先生裁夺。这是生死关头,一个错误的决定,将使历史改变。肥义先生有点怀疑,他曰:「太上皇御体,一向健康,怎麽恰恰的深更半夜就发了病,这件事有点蹊跷,必须慎重。」于是共同晋见赵何小子,肥义先生曰:「我想到一个办法,由我带著大王(赵何)的护卫,先行前往,如果有变,我首当其衝,你们可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如果平安,大王(赵何)再去,也是一样。」嘱咐高信先生曰:「你和侍卫军要加强戒备,紧闭宫门,除非特殊情况,千万不可打开。」

忠心耿耿的肥义先生和他所带的皇家护卫,在意料中的,全体死于伏兵。可是等到田不礼先生燃起火把,清查战果时,才大吃一惊。跟赵章先生曰:「消息已经走露,后患莫测。我们唯一的生路是,在事情没有爆发前,火速进攻离宫,能攻破离宫,杀掉赵何,结果相同。」呜呼,前已言之,在离宫没有戒备情形之下攻击,还不能期其必胜,何况此时。

东周列国志曰:

「田不礼攻王宫不能入,至天明,高信使众军乘屋放箭,箭尽,乃飞瓦掷之。田不礼命取巨石繫于木,以撞宫门,譁声如雷。」

离宫正在危急,救兵杀到,原来是赵雍先生的叔父大人赵成先生,跟皇家教习(太傅)李兑先生,在首都邯郸坐卧不宁,唯恐怕赵章先生有什麽变化,分别各率一支军队,赶来沙丘(河北省平乡县)保驾,想不到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赶上恶战。赵章先生的军队大败,四下溃散,他这时才慌了手脚。田不礼先生曰:「你先投奔太上皇(赵雍),涕泣哀求,他可能庇护你。事已至此,由我率残兵抵抗他们的追击,使你有脱身的时间。」

李兑先生击斩田不礼先生后,判断赵章先生别无他路可以逃生,只有投奔太上皇(赵雍)一途。于是,就在赵雍所住的另一离宫的四周严密佈防,然后唤开宫门。李兑先生和赵成先生入见赵雍先生,要求赵雍先生交出赵章。赵雍先生一口否认赵章先生来过,李兑先生再三再四警告说:凶手必须归案,赵雍先生就来个没嘴葫芦,闭口不言。李兑先生曰:「事已至此,不得不发,我们只好搜查,搜查不出,再叩头请罪。」赵成先生赞成这个意见,大势急转直下。

东周列国志曰:

「李兑乃遣亲兵数百人,遍搜宫中,于複壁中得赵章,牵之以出。李兑立拔剑斩之。赵成曰:『何急也?』李兑曰:『若遇太上皇(赵雍),万一见夺,抗之则非臣礼。从之则为失贼,不如杀之。』赵成乃服,李兑提赵章之首,自宫内出,闻太上皇(赵雍)泣声,复谓赵成曰:『太上皇(赵雍)开宫纳赵章,心已怜之矣。吾等以赵章之故,围太上皇(赵雍)之宫,搜赵章而杀之,无乃伤太上皇(赵雍)之心?事平之后,太上皇(赵雍)以围宫加罪,吾等全族诛灭矣。王(赵何)年幼不足与计,吾等当自决也。』乃吩咐军士:『不许解围。』使人诈传王(赵何)令曰:『宫内人等,先出者免罪。后出者即係贼党,屠灭三族。』从官及内侍等,闻王(赵何)令,争先出宫,单单只剩太上皇(赵雍)一人。」

赵雍先生现在遇到他此生第一次无法克服的困难,没有人帮助他,当他也打算出宫时,宫门已在外面反锁矣。李兑先生大军把离宫包围得水洩不漏,插翅难飞。几天之后,宫中粮食吃尽,赵雍先生开始挨饿,在飢饿难忍时,他爬到宫牆上向外哀号,许诺他从此降为平民,不问国事。他呼唤李兑先生和他的叔父大人赵成先生,合围的军士们都流下眼泪。可是李兑、赵成二位,为了保护自己,仍然无动于衷。政治无情,变局发展到这种地步,谁也无法解开这个结。最后,赵雍先生爬到树上搜索一些鸟蛋充飢,又支持了一月有馀,终于饿死在寂无一人的空屋之中。一代英雄,如此长逝,千载之下,我们仍为他痛哭。他为国家作了太多的事,也为他错误的决策,付出可怕的代价。

李兑先生之流的叛徒,直到三个月后,才敢开锁进宫探视,可怜的太上王赵雍先生,肌肉已被鼠蚁啃了个淨光,只剩下一具枯骨。就把他安葬在代郡(河北省蔚县)西南五十里地方。现在,山西省灵丘县,就因赵雍先生的陵墓而得名。到过灵丘县的骚人墨客,徘徊瞻望,依稀看到叱吒风云时和倒卧在空屋中活活饿死时,两副对比的形象。娇妻爱儿,以及彪炳勳业,不过一场幻梦,都会低头叹息,不能自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67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