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姚重华是个怎么样的人,姚重华是怎么死的?

时代/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四○-九○年代王朝黄帝王朝第七任帝

绰号/舜帝

在位/四十八年(前二二五五-前二二○八)

遭遇/死于蛮荒

姚重华是个怎么样的人,姚重华是怎么死的?

传奇人物

姚重华先生是伊祁放勳先生的女婿,但在血缘上,他却是伊祁放勳先生第五代旁系曾重孙。史书上说,黄帝姬轩辕先生生姬昌意;姬昌意先生生第三任帝姬颛顼;姬颛顼先生生姬穷蝉;姬穷蝉先生生姬敬康。注意这位姬敬康先生,他阁下跟伊祁放勳先生可是堂兄弟。姬敬康先生生姬句望;姬句望先生生姬蹻牛;姬蹻牛先生生姬瞽叟;而姬瞽叟先生,就是姚重华先生的爹。姚重华先生当了伊祁放勳先生的女婿,真是乱了大伦,盖他娶了他的曾祖姑。家谱俱在,一查便知。(一想起儒家学派猛捧的「道统」系统,坐第二把交椅的竟是一位乱伦人物,就十分紧张。)

姚重华先生是冀州人,古冀州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老娘生他的时候,正住在姚墟(山东省鄄城县东南六公里),所以他阁下这一代就姓了「姚」。后来不知道什麽原因,全家从姚墟西迁,迁到航空距离四百八十公里外的蒲坂(山西省永济市),这是一个部落的大移动。要越过海拔两千公尺,宽达一百公里,高耸天际的太行山脉。然后,他们在历山停下来,在那裡耕耘,大概就在此时开始,抛弃游牧渔猎的生活方式。

--历山,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南,虽然姚重华先生在那裡种过田,可是对普通人来说,历山仍十分陌生。不过另一个名字「首阳山」,便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矣。一千年后的纪元前十二世纪时,周王朝击败商王朝,商王朝的两位孤臣孽子伯夷先生和叔齐先生,绝食抗议,就饿死在那裡。据传说,历山藏有丰富的铜矿,黄帝姬轩辕先生就曾在那裡开採过。

姚重华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荣膺孔丘先生托古改制的两位主要角色之一--另一位是前文被囚死的「尧帝」伊祁放勳先生。姚重华先生则被尊称为「舜帝」,意思是仁慈的君王。他从一个山野穷苦农夫,攀登到中央政府高位,夺取政权,又被披上美丽的外衣,有一段童话般的历程。

中国人史纲曰:

「姚重华的一生比伊祁放勳多采多姿,他自称是姬轩辕的九世子孙。他的虞部落在蒲坂(山西永济),跟伊祁放勳的唐部落(山西临汾),相距只二百公里,两个部落一向通婚,伊祁放勳的两个女儿:伊祁娥皇和伊祁女英,同时嫁给姚重华。」

血海深仇

中国人史纲续曰:

「姚重华应该是中国早期历史上最成功的谋略家之一,他最使人精神恍惚的事蹟是,据儒家学派说,他有一个可怕的,充满阴谋和杀机的丑恶家庭,他的父母兄弟全都比蛇蝎还要恶毒。只姚重华恰恰相反,仁慈而且善良,集字典上所有的美德于一身。他母亲早死,老爹瞎老头(瞽叟)续娶了一位妻子,生子名姚象。有一天,老爹命姚重华把仓房茅草盖好,可是等姚重华爬到屋顶上之后,父母和弟弟三个人却在下面把梯子搬走,放起火来,企图把姚重华烧死,姚重华聪明的料到会有这种变化,早就准备了两个斗笠,就把这两个斗笠绑到手臂上当作翅膀,飘然而下。老爹又命他挖濬旧井,姚重华知道情形不妙,挖井时悄悄的在一旁凿出一条通到地面的坑道。果然,父母和弟弟一齐下手,把井填平,然后兴高采烈的把姚重华的财产瓜分。老爹和继母得到他全部牛羊粮食,姚象则得到他日夜思之的两位漂亮嫂嫂,而且马上搬过去居住,得意忘形的弹著姚重华的琴。就在这时候,姚重华在门口出现,姚象反而大吃一惊。」

姚重华先生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可怖。问题是,为了争夺财产,继母和继母的儿子联合起来,共下毒手,我们还可以理解。但瞎老头--瞎老头可能只是一个绰号,形容他有眼无珠,真实名字已被绰号湮没矣。他阁下竟然谋害亲生之子,便太反常态。俗谚固曰:「有后娘便有后爹」,但不过在日常生活上显现,如果必置之死地,而且一次不成,再来二次,二次不成,再来三次,就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矣。假使瞎老头不是老爹,我们一定会判断:姚重华对他准有血海深仇--诸如「杀父深仇」之类,偏偏瞎老头却是老爹,就使这桩亲父杀亲子的悲剧,找不出动机。有些考古学家认为他们父子兄弟间的衝突,是一种「图腾矛盾」下的激烈反应,伊祁放勳先生以唐部落酋长地位组织政府,成为天下共主,是以「龙」为标帜的。瞎老头先生的虞部落,广场上竖的大旗,上面却绣著一隻大「鸟」。姚重华先生主张跟「龙」部落联合,使他得以进入最高权力中枢,并且,事实上,联合如果能够成功,对自己部落一定也会有好处。然而,由于图腾,也就是由于招牌的不同,瞎老头跟幼子姚象先生,坚决反对:「笑话,他们那龙,怎有资格配我们的鸟?」这是图腾的自尊。也有可能另有一种图腾的恐惧:「唐部落那麽强大,我们的鸟要被龙吃掉啦。」而姚重华先生坚持他的立场,当时的君王伊祁放勳先生就把两位女儿嫁给他。两位图腾龙(还有她陪嫁的老奶)忽然进入鸟群,她阁下帐篷之外,或屋门口,说不定立刻挂出龙的画像或雕像,「是可忍,孰不可忍」,火山遂告爆发,一发不可遏止。

权力继承斗争

图腾矛盾学说,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也把人性看得太理想。学院派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只有能力在文件上找根据,没有几个人想到政治现实。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裡研究出一套东西,总要先拿到外面当众表演,一切无误之后,才算成功。如果拿到外面当众表演时,轰的一声,脑袋开花,即令曾在实验室裡头头是道,也不算数。可是社会科学家只要在书房裡左剪右贴之后,来一个头头是道,就可以信口开河,无往不利。姚重华先生家庭的流血斗争,被解释为图腾矛盾,就是一例。盖图腾矛盾当然有可能性,却没有必然性。古之时也,盛行部落间交换婚姻,矛盾虽有,而竟发展到父子谋杀,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谋杀,于情于理,绝对不合。鸟图腾如果非用流血手段,才能排除龙图腾,这问题可大啦。姚象先生既以鸟图腾保护人自居,为保护祖先留下的招牌而战,那麽,他阁下娶了另一个部落的老奶,而该部落是以太阳为图腾的,他阁下岂不就得上吊自尽乎?总不能为了避免其他图腾入侵而拒绝跟别的部落联姻,而跟妹妹结婚吧。

其他图腾入侵,是无法避免的事,犹如跟异姓结婚是无法避免的事一样,因此发生摩擦,无啥稀奇;但发生谋杀,就稀奇得离了谱。如果真的对龙图腾的唐部落如此深恶痛绝,则干掉伊祁家二女,才能断绝管道,甚至促使「联合」大业解体。不此之图,却留下祸根,只斩秧苗,似乎更不可思议。

呜呼,财产争夺,图腾矛盾,政见不同,都有可能,甚至全家父母兄弟中了巫婆的邪术,发了恶煞之疯,也有可能,但没有必然性,必然性应该另有所在。

很显然的,这是权力继承斗争,这种斗争,中国历史上「一波一波又一波」,从没有一天停止过,史书上称之为「夺嫡」。在多妻制度的宗法社会中,君王权力转移给下一代时,有两大法则,曰「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大老婆,也就是原配夫人生的儿子,称之为嫡子,老大为「嫡长子」,天经地义的要接收老爹的大权。以下为「嫡次子」「嫡三子」。小老婆群生的儿子,年纪最大的为「庶长子」,以下为「庶次子」「庶三子」。这种「嫡」「庶」之分,比美国的「黑」「白」之分,还要一清二楚。柏杨先生年轻时,父母嫁女儿,先打听对方男孩子出身,「嫡出」第一,「庶出」--小老婆养的,免谈。读者老爷必须了解,小老婆可不是人,只是生子机器,她们生的儿子,不是她们的儿子,而是嫡母(大老婆)的儿子,对大老婆叫「娘」,对自己亲生的娘,只能叫「姨」。不必向考据家请教啦,看看红楼梦,听听势利眼贾探春女士那篇义正辞严的谈话,就可发现,嫡庶这玩艺,相差天壤。

谁是我的舅舅

贾探春女士的谈话发表在她当家作主的那段日子裡:

「忽见赵姨娘(贾探春的亲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裡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指贾探春)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去?』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李纨也忙站起来劝。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

一阵争吵之后,嫡庶矛盾达到高潮:

「赵姨娘气的问道:『--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现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亲娘赵姨娘的哥哥)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贾探春的嫡母王夫人)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姑娘放心,这也使不著你的银子。明儿等你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后几句话,击中了要害,贾探春女士没有迴转馀地,只好把脸一抹,露出本相:

「探春没听完,已气得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嫡母王夫人的哥哥)年下才陞了九省检点,那裡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麽说,环儿(赵姨娘的亲子、贾探春的胞弟)出去,为什麽赵国基(赵姨娘的兄弟)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麽不拿出舅舅的款来?』」

闹了个天翻地覆,不过在「嫡」「庶」上打转。最后,且听听舆论对「嫡」「庶」的评估:

「凤姐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贾探春),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嫡母王夫人)肚裡。』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她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她,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哪裡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请读者老爷注意贾探春女士的称呼,赵姨娘是她亲娘,但因她是小老婆之故,贾探春女士只能叫她「姨娘」,不能叫她「妈」;对嫡母(大老婆)却叫「太太」--只有明媒正娶的大老婆,才有资格被尊称「太太」。亲娘的兄弟不是舅舅,而只是见了外甥仍得站起来的赵国基。嫡母的兄弟,那位刚升了官的「九省检点」(九省巡迴视察官),才是舅舅。可怜出身卑微的赵姨娘,唯一的希望寄託在爱儿娇女身上,爱儿贾环不争气,无法倚靠,娇女贾探春又太争气,以亲娘为羞,以被小老婆生下来为羞。凤姐说的那段话,一半是,一半非。事实上,嫡庶之分,在男人身上更严重,女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人则关係著权力和财产。直到二十世纪二○年代,「嫡长孙」在分家时,都要分到两份财产,因他身负各支派的重责大任。

「天下第一大孝」

贾探春女士对自己这个「庶出」身份,懊丧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儿女不能选择爹娘,既经生出,便无法改变,这是作庶子的最大悲哀,君王的宝座永远只传给嫡子。有时候小老婆养的儿子(庶子)年龄比大老婆养的儿子(嫡子)大,庶子已三四十岁啦,嫡子还在那裡吃奶,吃奶的娃儿照样继承大权。有时候庶子不但年长,而且能干,东征西讨,对国家有伟大的贡献,嫡子却是一个白痴,白痴照样「天子圣明」,坐在龙墩上吆五喝六。

这是权力移转和社会安定的法则,贾探春女士除了自怨自艾外,别无他法。但对一个在权力中心打滚的庶子而言,只要他自认为他的力量已强大到可以「夺嫡」的时候,他一定「夺嫡」;或用谋用计,或动刀动枪,使自己摇身一变--把「庶子」的包袱变掉,而变成妙不可言的「嫡子」。呜呼,只有这种权力慾望,才能使生死决斗,接二连三,永不停止。

姚象先生是夺嫡斗争的主角,亲娘当然维护亲子,瞎老头受到继妻的影响,不得不对幼子偏袒,因而组成联合阵线,目标直指嫡子姚重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必须姚重华魂归离恨天,夺嫡才算成功。

不过,柏杨先生颇怀疑父母幼弟是不是真的这麽凶恶。即以谋害手段而言,似乎不像是出于成年人的智慧,却像幼稚园教习向小娃们说的童话。姚重华先生上房之后,发现失火,他用斗笠跳下,纵是特大号的斗笠,也载不动一个成人的躯体,如果说茅屋非高楼,那麽,手攀屋簷,也可逃生,根本用不著斗笠。主要的还是,姚象先生之辈,也应该想到老哥可以跳下这一点。挖井一事,更云天雾地,信口开河。夫一次谋杀失败,双方已成死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姚重华先生竟傻得毫不防备,而往深井裡鑽,不知道贵阁下信不信有这等事,柏老可是宁愿被打死,也不信的也。夫蒲坂(山西省永济市)一带,属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特徵之一是,土硬如铁。对日本抗战时,黄土高原上的防空洞,恐怕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防空洞。姚重华先生凭一人之力,又是偷偷摸摸的在井底另凿出一个坑道,这事说得可是比唱得还要好听。而且,凿出来的土,又弄到啥地方去啦?

只有一项解释是合理的,那就是,这些凶恶的罪状,出于姚重华先生的捏造。不是说全部都是捏造,继母与幼子可能对姚重华歧视,甚至有过虐待,这是古老家庭「前妻之子」普遍的厄运。而姚重华把它扩大,扩大到使人毛骨悚然的程度,目的有二:一是烘托他是如何的孝顺,在中国社会,孝顺是衡量一个人美德的最主要标准,而「孝」必须在「父顽」「母凶」「弟傲」的恶煞环境中,才能展示。如果大家一团和气,还有啥可说的。亲人既全是恶棍,姚重华自然顺理成章的夺取到「天下第一大孝」的锦标。

逐父杀弟

姚重华先生「天下第一大孝」的美誉,跟父母兄弟「天下第一大恶」的恶名,在他苦心孤诣的设计下,向四面八方传播。岳父兼君王的伊祁放勳先生,或许不愿两个女儿受到牵连,或许被女婿奇异的孝行,深深感动,于是把他召到首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做自己的助理。这正是姚重华先生追求的,现在终于追求到手。

第二个目的是为自己掌权后的暴行,建立掩饰的理由。史记说,姚重华先生对所受的迫害,不但没有反击,反而「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比没有谋杀前,对老爹更孝顺,对老弟更亲爱。孟轲先生,这位儒家学派的雄辩家,更热情洋溢,当万章先生问他:「难道姚重华不知道姚象要宰了他呀?」孟轲先生曰:「这还用问,当然知道。不过,他太看重兄弟的感情,姚象忧的时候他跟著忧,姚象喜的时候他跟著喜。」

孟子原文:

「万章曰:『--不识舜(姚重华)不知象(姚象)之将杀己欤?』对曰:『奚而不知也,象(姚象)忧亦忧、象(姚象)喜亦喜。』」

孟轲先生不像是在叙述一桩史蹟,却像一个诗人在那裡闭著尊眼,摇头摆尾吟诗,把姚重华先生形容成一个没有人性的怪物。不过,这话太重啦,还是用我们用过的比喻;他把姚重华先生形容成一隻纯洁雪白的可爱小羔羊。事实上,这位空前的阴谋家的反应,不但强烈,而且无情。他在他的权位稳固了之后,也就是在他以用君王的名义处决了「四凶」之后,乘威追击,把老爹瞎老头驱逐出家园,贬窜边陲蛮荒,任他自生自灭,对「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老弟姚象,可没有这麽便宜,而是索性绑赴法场,一刀砍下尊头。只有继母不知道下落,依情势判断,她可能在继子有权柄之前,已一命归天。如果没有这份早死的幸运,姚重华先生连亲爹都不饶,对这个继母,岂肯放她一马,不可避免的,至少,她要陪著瞎老头贬窜到边陲蛮荒,最后就死在边陲蛮荒。

庄子曾直接斥责姚重华先生不孝。韩非子更痛心疾首:

「瞽叟为舜(姚重华)父,而舜(姚重华)放之(贬窜)。象(姚象)为舜(姚重华)弟,而舜(姚重华)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伊祁放勳)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仁义无有,不可谓明。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信若诗之言也,是舜(姚重华)出则臣其君,入则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

这是姚重华先生最恐惧的指责,他之所以努力宣传亲人全是恶棍,就是要人相信他逐父杀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因为他们太坏,他不得不保护自己,并为天下主持公道。

政治意淫

孟轲先生是姚重华先生主要的辩护人,万章先生也向他请教过这件事,孟轲先生坚持姚象没有被杀掉,好吧,既没有被杀掉,他到哪裡去啦?他不过跟老爹一样,被贬窜罢啦。贬窜到啥地方?到有庳(湖南省道县)。然而,孟轲先生连贬窜也加以否认,一口咬定姚象不是被贬窜到那裡的,而是被封爵在那裡的。问题是,怎麽只见采邑,不见爵爷,爵爷何在?孟轲先生招架不住,只好东拉西扯和稀泥。

孟子:

「孟子(孟轲)曰:『封之也,或曰放(贬窜)焉。』--万章曰:『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孟子曰:『象(姚象)不得有为于其国(采邑),天子(姚重华)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贬窜)。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译成现代语文:

「孟轲先生曰:『那可是封爵封到那裡的,不过,也有人说是把他贬窜到那裡的。』--万章先生曰:『贬窜?那是怎麽回事?』孟轲先生曰:『姚象虽封爵封到那裡,却一点权柄也没有,不过一个空头官衔,中央政府另外派遣官员代替他行使职权,徵收税捐,所以大家称为『贬窜』,只不过是不允许他残暴害民之意(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柏老不懂)。中央政府因为等不及他的进贡,索性接收过来自己直接处理,就是这麽回事。』」

呜呼,孟轲先生说了半天,还是没说出姚象先生的下落。封爵封到距姚重华首都蒲坂(山西省永济市)南方航空距离一千二百公里远的有庳(湖南省道县),而有庳这个地方,直到两千年之后的纪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还是虫蛇之乡,罕有人迹。这种借刀杀人的政治手段,如不叫「贬窜」,啥叫「贬窜」?如不叫「放逐」,啥叫「放逐」?即令不叫「贬窜」,也不叫「放逐」,爵爷既不管事,又不知流落何方,这种内幕都抖出来,非孟轲先生笨也,实在是遮盖不住。咦,一个遮盖不住的丑八怪,即令抹上两百公斤胭脂粉,还是丑八怪。这种充满幻想的一厢情愿,只好尊之为「政治意淫」。

然而,不管怎麽,姚重华先生终于参与了政府。为了树立党羽,他起用当时鬱鬱不得志的「八恺」「八元」,使十六个家族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八恺,八个温顺的人。曰:仓舒先生、隤敳先生、檮戭先生、大临先生、龙降先生、庭坚先生、仲容先生、叔达先生。都是黄帝王朝第三任君王姬颛顼先生的子孙。

--八元,八个能干的人。曰:伯奋先生、仲堪先生、叔献先生、季仲先生、伯虎先生、仲熊先生、叔豹先生、季狸先生。都是黄帝王朝第四任君王姬先生的子孙。

「尧舜牌」

姚重华先生把十六位失意政客和他们的家族,佈置到要津之后,岳父兼君王的伊祁放勳先生,才发觉不对劲。然而,他这个平凡的老实人,不是女婿的对手,他已无力反击。不特此也,连效忠于他,极力阻挠姚重华先生篡夺宝座的四位高级官员:驩兜先生、共工先生、三苗先生、姒鲧先生,都无法保护。眼睁睁看著姚重华先生使用中央政府的名义,个个击破,命丧黄泉。又不特此也,还称之为「四凶」,使他们身后蒙羞。

--不过,柏杨先生有点怀疑,「八元」「八恺」「四凶」之类的绰号,也不见得一定是姚重华先生当时钦定的,盖「四凶」之一姒鲧先生的儿子姒文命先生,不久就把姚重华先生剷除,他不会允许这种恶称流传,而小民既那麽尊敬姒文命先生,也不会容忍这种恶称流传,至少在他所建立的夏王朝四百九十一年间,不可能有人如此认定。那时既无文字记载,人们每天忙碌自己的事,对昔日这场政治斗争,早忘之矣。最早提及这些绰号的,是纪元前五世纪的左传,距姚重华先生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大屠杀之日,已一千八百年。因之,我老人家颇疑心它是政治挂帅下的产物,也就是孔丘先生「托古改制」下的产物。儒家系统既然打出「尧舜牌」,这牌必须是王牌,即令不是王牌,也得动点小手脚或大手脚,涂涂改改、挖挖补补,使它非是王牌不可。必须强调他所擢用的人,全是好货色,而所杀的人,全是坏蛋。因而搞出一些绰号,使人看起来好像是真的一样,用以加强印象。

閒话说得太多,书归正传。

「四凶」之一的姒鲧先生,因对中央政府和对君王伊祁放勳先生忠心耿耿,猛烈抨击姚重华先生包藏祸心,促起姚重华先生的杀机。姚重华先生不能赤裸裸的宣称姒鲧先生挡他的路而杀他,必须有冠冕堂皇的藉口,于是,他猛烈指控姒鲧先生治水不得其法,辜负国家的厚恩,贻害苍生。当时情况,国家就是姚重华,姚重华就是国家。接著,钦差大臣从首都平阳出发,直奔姒鲧先生的工地羽山(山东省临沂市),就在那裡「殛」之,「殛」者,「诛」也,跟「杀」绝不相同。「杀」是平等的,杀人者可能是凶手。而「殛」和「诛」,却是一种罪恶剷除。

「四凶」既死,中央政府大门洞开,伊祁放勳先生大势已去,但不知道啥原因,他仍坐在宝座上不肯下来,姚重华先生只好把他放逐。姚重华先生一旦翻脸,连亲爹都不认,何况岳父乎哉。伊祁放勳先生被放逐后的下场,前文已言之矣,有两种传说,一是死在放逐途中的阳城(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一是囚禁在尧城(河南省郾城县故偃朱城),就死在监狱之中。二地航空距离一百二十公里,不管哪一个地方,其中一地,当是他陛下丧命之所。

姚重华先生终于扫除了所有的绊脚之石。在伊祁放勳先生死后第三年,即纪元前二二五五年,正式上台。那年,他已五十三岁,拳打脚踢三十年矣。

历史重演

然而,正当姚重华先生踌躇满志,认为他的江山已固若金汤时,毁灭他的定时炸药,却在他屁股底下冒起了烟。这个定时炸弹,就是被「殛」的「四凶」之一姒鲧先生放在那裡的。姚重华先生把姒鲧先生排除,易如反掌,但排除之后,遇到了难题,第一,姒鲧先生率领的夏部落,根据地在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是当时唯一懂得水利工程的部落,而他的儿子姒文命先生,又是跟老爹齐名的水利工程师,姚重华先生除了要求姒文命先生继承老爹未完成的治水工程之外,别无他途。第二是,姚重华先生为了永绝后患,史书上说,曾把「四凶」的家属,全部放逐到距首都蒲坂(山西省永济市)二千公里外蛮荒地带,去跟鬼魅为伍。但姒鲧先生的家属并不包括在内,一则是儿子姒文命先生高级技术人员的身价,二则是夏部落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如果用武力反击,姚重华没有必胜把握。

在这种情形下,姚重华先生只好任命姒文命先生继续治水。姒文命先生自知他所处的地位,在他的部落更强大之前,不敢流露半点他的愤怒,他用低姿势来化解姚重华先生对他的猜忌,小心谨慎,戒慎恐惧。史记形容他治水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请读者老爷注意,他可是「不敢入」,而不是「不肯入」,他不敢蹈老爹的覆辙。这是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帝王世纪指出,他无时无刻不在培植自己的力量:「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纳贤礼士,一沐三握髮,一食三吐餐。」

十三年之后,姒文命先生把洪水治平,使他的声望达到高峰,而他在治水督工的掩护下,奔走全国各地,集结反抗姚重华的力量,也已完成。于是,姚重华先生,这位以阴谋起家的黄帝王朝最后一任君王,发现对姒文命已失去控制,跟他岳父伊祁放勳先生当年发现对他失去控制一样。「八恺」「八元」,已不能发挥作用(也可能姚重华先生登基后,为了安全理由,转过来对他们下手),历史重演,姚重华先生不得不悲哀的宣布,他要把宝座转移给姒文命。

姒文命先生不吃这一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大报复的时机已经来临。他效法姚重华先生对付伊祁放勳的手段,于纪元前二二○八年,把姚重华逮捕,贬窜到遥远的苍梧(湖南省宁远县)。苍梧更在有庳(湖南省道县)的东南,两地航空距离仅五十公里,这是一个嘲弄性的惩罚,跟被他放逐的弟弟姚象先生是那麽接近,让他有机会再显露一次没有权势时「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可爱嘴脸。姚重华先生是怎麽死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就死在苍梧,并埋葬在苍梧境内的九疑山下。

传统史学家不能推翻姚重华死在蛮荒的事实,只好形容曰:「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那年姚重华先生整整一百岁,前已言之,苍梧、有庳一带,两千年后纪元前三世纪,仍是虫蛇之地,更非中国领土。姚重华先生纵是神经病兼十三点,也不会忽然发了羊癫之疯,越过千山万水,披荆斩棘,往航空距离一千二百公里外不可知的蛮荒「巡狩」。御用知识份子最擅长用美丽的字彙,美化丑恶的事实,「巡狩」和「崩」,不过一例而已焉。

注意的是,姚重华先生被放逐蛮荒,他的妻子伊祁女英、伊祁娥皇,并没有在身旁陪伴。这是一个旁证,证明他阁下已身不由己。嗟夫,当姚重华先生在荒烟野蔓倒毙,嚥下最后一口气时,回想前尘,他比岳父大人死得距故土更远,恐怕有太多叹息。可惜史书上没有记下这些叹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671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