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什么是鬲社会?鬲的传播和融合有什么积极影响?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4-13 14:17:35 0 鬲社会

什么是鬲社会?鬲的传播和融合有什么积极影响?在农业社会与畜牧型农业社会发生分离的新石器时代后期,还可看到另一个现象。一种名为鬲的三足煮沸具出现在农业社会与畜牧型农业社会的接触地带。鬲与同样是三足器的鼎不同,三足部分为中空,这是鬲的特征。这种足部中空的形状在鬲出现之前也见于同为三足器的斝。

什么是鬲社会?鬲的传播和融合有什么积极影响?

关于鬲的出现,有学者认为其起源为斝或见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尖底器。虽然关于鬲的起源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至少从鬲的形状和样式来看,可分为两个系统:渭河流域至内蒙古中南部的系统与内蒙古中南部至山西省中部(晋中)、北部(晋北)的系统。即单把鬲与低颈鬲两个系统。

所谓单把鬲,名副其实是以带有单个把手为特征。而低颈鬲则可说是后来在商代得到普及的鬲的祖型。单把鬲分布于渭河流域至内蒙古中南部一带,低颈鬲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至山西省北部一带。可以说鬲诞生于农业社会与畜牧性农业社会的接触地带。而单把鬲又扩散至黄河中游地区的齐家文化。低颈鬲则越过太行山脉,扩散至太行山脉东麓以及山西省南部一带。

过去因为鬲是商代的基本器种,而且是随葬品中的主要陶器,因此人们一直把商王朝的政治扩展与殷商样式的鬲的扩散作同等看待。或者说鬲一直被看成是一种从陶器的角度给商周社会的范围贴附标签的绝好材料。因此对鬲这种陶器器种难免有过度重视之嫌。尤其是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把鬲看作中华文明的中核,更加重了上述倾向。

但如果抛开这个预见来看鬲的生成及扩散的话,情况又如何呢?新石器时代结束之后,黄河中游地区即中原的文化样式向着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变化。其中二里头文化是一种基本上没有鬲而是以鼎为主体的文化样式。后来在与北方接触地带的交流中才逐渐融入了鬲的要素。

而二里岗文化则以鬲为基本器种。二里岗文化是以位于太行山脉东麓的先商文化为母胎诞生的文化。前文所述的诞生于内蒙古中南部至山西省北部(晋北)的低颈鬲扩散并融入的地区正是先商文化的所在地。也就是说,把吸收融入的鬲作为基本陶器构成的先商文化经过发展形成了二里岗文化。而且二里岗文化相当于商王朝前期的文化,因此鬲被认为是显示殷商文化范围的标志物。

关于鬲的来历如前文指出的那样,鬲在当初绝不是一种显示政治领域的器物,而是顺应着畜牧型农业社会与农业社会接触地带的生活样式而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鬲在后来又向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嫩江流域的白金宝文化、第二松花江上游的西团山文化等中国东北部不断扩散,这绝不能看作是殷商文化的扩散。而应该可以把新器种鬲的融入理解为长城地带在文化上或者信息交流上走向一体化的动向。

另一方面,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山东龙山文化后期及其后的岳石文化阶段,鬲也被融入当地文化。这可说是扩散至太行山脉东麓的鬲又向着山东地区发生了进一步的扩散。

另外,在出现了鬲的地区,即渭河流域至内蒙古中南部、山西省中部(晋中)地区,这些地区是畜牧型农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接触地带。然而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为适应向寒冷干燥变化的气候,出现了在地面挖掘洞穴居住的窑洞式房屋。这种窑洞式房屋见于黄河上游地区至出现了鬲的渭河流域、内蒙古中南部、山西省中部。这种房屋构造也分布在山西省南部以及河南省北部还有太行山东麓至辽西一带。正可谓与鬲的扩散显示着同样的动向。

显示同样动向的还有卜骨。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卜骨流行于自黄河上游地区至出现了鬲的畜牧型农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接触地带。卜骨在黄河上游地区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末。其源头在西北地区。如前所述,西北地区很可能是青铜器这种新技术的源头所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1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