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古代玉器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玉器的普及体现着人们交流的频繁程度?

新石器时代后期,各地产生了信息的相互交流,上述玉器显示出超出以往生产区域的不断扩散的现象。

古代玉器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玉器的普及体现着人们交流的频繁程度?

有一种名为骨铲形玉器的特殊玉器见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临沂大范庄遗址等处。这种玉器最初可能是模仿骨制的铲形土木工具制作的,是山东地区最古老的玉器。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龙山文化期,这种骨铲形玉器不但见于山东,也出现于黄河中游地区西北与长城地带接触区域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在二里头文化期,骨铲形玉器也曾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圈内大量生产,形成通常被称作玉璋的玉器。二里头文化期以后,玉璋不但见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逐渐扩散至华南地区和越南。

与骨铲形玉器同样来自山东的玉器还有一种被称之为牙璧的玉器。其形状为玉璧式的有孔圆盘形,周边刻有缺口,形态近似日本的手里剑(手镖)。在石峁遗址也发现了牙璧,证明牙璧被带到了与长城地带接触的区域。

另外,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安徽省薛家岗文化盛行石刀形玉器,这种玉器也见于山东,在山东龙山文化阶段的墓葬中多用于随葬品。石刀上面通常由一至两个穿绳用的圆孔,而石刀形玉器则以多孔为特征。石刀形玉器的分布范围也是在龙山文化期扩散到了西北地区。出土此种玉器的地点不仅只在位于长城地带接触地区的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和神木石峁遗址等处,还有西北地区的属于齐家文化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遗址。石刀形玉器又称玉刀,与玉璋同样,出土于二里头文化期的二里头遗址等处。

但是骨铲形玉器及石刀形玉器等名称的命名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林巳奈夫先生于最近否定了自己的学说,认为这两种玉器的祖型并非骨铲和石刀。但问其原因,却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在这里,只希望读者能够了解,玉器是从上述地区开始,逐渐扩大了分布范围。

出现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的玉器还不仅限于石刀形玉器(玉刀)。包括盛行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其分布范围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后半段也扩展到了齐家文化的分布区域。玉琮、玉璧的扩散通过与良渚文化邻接的樊城堆文化,延伸到了华南地区的石峡文化。这与水稻农业的扩散途径显示出同样的动向。但是玉琮并非直接从良渚文化引入,从其纹样某些变化来看,很可能是在石峡文化内部自行生产的。

可以确定的是,玉琮、玉璧的分布范围在向华南地区扩大的同时,也向黄河中游地区、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北地带扩散,形成了广泛的分布。

并且随着玉琮和玉璧的扩散,其形态在被模仿的同时,其纹样尤其是兽面纹显示出退化消失的倾向,在形态上也发生了各地不同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想见并非玉琮、玉璧本身从长江上游地区传播,而是一种包含了玉琮玉璧所具有的宗教意义的扩散,并且这些玉器在各地一边出现形态上的变化,一边被当地所接受和生产。

同样是来自长江流域的玉器,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中可看出玉器的移动。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了来自山东的骨铲形玉器和玉牙璧以及石刀形玉器,还有来自长江下游地区的玉琮、玉璧,也发现了来自石家河文化的鹰形玉笄和玉虎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冈村秀典先生对上述玉器进行了实际观察,他认为这些玉器是从石家河文化直接带来的。石峁遗址有着从各地引入或者说是在各地出产的玉器,这里相当于各地玉器的聚集之地,混杂着各个区域的玉器。石家河文化的鹰形玉笄到最近也发现于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墓葬。

就这样,产自各地的玉器或发生广泛移动,这种对诞生于其他区域的玉器加以吸收并自行生产的状况可见于黄河下游地区到黄河中游以及上游地区。尤其是从黄河中游地区到位于与长城地带接触区域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一带,集中了产自黄河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的玉器。

这个过程正可谓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后半段文化交流的频繁程度。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在这些区域开展着旺盛的交流。并且黄河中游地区及其邻接区域是吸收玉器的区域。可以想见,这些区域此前不曾拥有玉器文化,玉器不仅只是作为威信物或宝物被当地吸收,而很可能是连同玉器具有的宗教上的意义也一起得到了吸收融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1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