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细说历史——“四大奇书”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14 01:06:15 0


明代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是成就卓著,特别是小说,已达很高的艺术水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堪称一代巨著。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关于罗贯中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从目前零散的史料记载来推断,他大约生活于元天历(1328—1330)到明永乐(1403—1424)之间。后人也据此称《三国演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并习惯上列于《水浒传》之前。但也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用文言写成,主要读者应当是文人士大夫。而文言小说在元代是相当衰微的,不大可能出现像《三国演义》这样优秀的长篇文言小说,而明初则是文言小说的新发展阶段。因此,《三国演义》很可能晚于《水浒传》,成书于明初洪武、永乐之际。而且它与《水浒传》不同,它所叙述的主要内容不是出自民间传说的故事,而是依据《三国志》正史,因此,人们也多视它为一部比较规范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吴国被平,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寄托了百姓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和作者本人“圣君贤相”、“忠臣义士”的政治理想。全书非常注重战争与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三国时代的许多人物,除去曹操、刘备、孙权之外,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鲁肃等,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而广为人知的。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如曹操的心狠手辣、诡谲多变,刘备的宽厚恭谨、以礼待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周瑜的才华横溢、嫉贤妒能,以及关羽的勇武刚强,张飞的性急莽撞,等等,在文中栩栩如生。其中著名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借东风”、“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细说历史——“四大奇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明万历十九年刊本

细说历史——“四大奇书”

明刻本《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施耐庵著。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生活于元末明初之际,曾中元末进士,因与权贵不合而弃官归里。他亲身经历了元末朝政腐败、“官逼民反”的动荡时代,作《水浒传》以抒胸中愤慨。一般认为《水浒传》的创作始于元末。在明初严厉的文禁之下,不仅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长篇小说,而且事实证明,已经成书的《水浒传》在明初也没有能够刊刻流行。今天可知的刊本,均为万历以后刊本。全书以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为题材,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期统治者的残暴和腐朽,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好汉形象。全书成功运用了大量宋时的方言土语,使其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曲折跌宕,语言生动活泼,“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血溅鸳鸯楼”等故事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细说历史——“四大奇书”

《西游记》插图,明万历二十年刊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游记》是以唐代僧人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各国取经故事为题材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举贡,后迁居南京,卖文为生。曾任浙江长兴县丞,仕途不顺,隆庆初归乡,贫老以卒。《西游记》成书于吴承恩晚年。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玄奘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经过精心加工整理创作而成,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长篇巨著。全书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虽然所写的完全是超出了人间生活的天庭、地府,神、佛、鬼、怪,但却都活灵活现。全书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别具一格,语言生动诙谐,勾勒出了一个仿佛就在身边的幻境。而在作者勾画的人间生活之外的仙、佛境界中,同样存在着与人间社会相同的种种弊端,人间社会现实的诸种腐败现象,也被写到了神怪天庭的生活当中。书中歌颂了敢于反抗压迫、不畏困难的斗争精神,而神话小说本身的特点,也给作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思想表现方式,达到了我国古典幻想小说的高峰。其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不仅超过了以前的作品,而且在后来,也没有一部神话小说能够与之相媲美。

细说历史——“四大奇书”

明刻本《金瓶梅》

《金瓶梅》出现于明中叶,作者署名“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区)笑笑生”,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全书一百回,主要以《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为主角,描写了这个集富商、官僚、恶霸于一身的暴发户的种种劣迹。西门庆花钱行贿,结交官府,甚至攀附太师蔡京为靠山,威福一方。从中揭露了晚明时期官僚士绅阶层生活的腐朽糜烂及官场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代城市的经济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意识。作者在书中尤其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艺术技巧和写作成就方面有很大的突破。《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脱离历史故事或者传说,而直接以社会日常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开写作世情小说的先河。书中大量的色情描写,也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因此它也被视为中国古代色情小说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482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