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细说历史——结秦晋之好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4 00:22:31 0


差不多在齐桓公称霸的同时,也就是平王东迁百年后,晋秦两国悄然崛起。为了争夺地盘,它们之间长期互相制衡;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它们之间又常常联姻通好。正是这样一种犬牙交互的局面,推动了两国的发展。

细说历史——结秦晋之好

秦公镈(bó,春秋早期,上海博物馆收藏)。镈主为秦穆公,故名“秦公镈”。该器为单个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与编钟、编磬配合使用。

平王东迁时,晋国是出了大力的,为此而受到了周王室的奖励,命其与郑国一起共同辅佐平王。但是,这之后,晋国一直处于内乱之中,直到晋武公时才结束了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和统一的政权。不久,晋武公去世,继位的晋献公是个雄才大略的国君。他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虢国一起共朝周天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赏,声望日高。之后,他运用种种手段削除晋室内部诸公子的势力,使权力全都集中到国君手中。公元前661年,晋始扩建二军,武公自己统领上军,让太子申生领下军,一口气灭掉了周边的几个小国,晋国国势由是大盛。

在平王东迁前,秦的地位较低,虽然地域相当广阔,但在政治上甚至还没有资格与中原的一些老资格的小国平起平坐。平王东迁给了秦国一次历史性的机遇。由于其保驾和护送平王有功,又获取了周王赐予的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这样,这个地处西陲的秦国也强盛起来。这种强盛不只表现在军事上,在文化上也渐渐向中原地区靠拢,现存的“秦公镈”表明当时秦国的礼乐文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它以平王东迁功臣的资格开始傲视诸侯。嗣后,秦就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尤其是秦武公即位后,开始进军华山之下,大军直逼甘肃天水一带,以及陕西宝鸡、华县一带,并开始在那里建县。此时,秦的发展已与晋的壮大相冲突。到秦宣公时,就与晋国在河阳地区发生了战争,当时晋国内部发生了动乱,结果秦胜晋败。

到公元前659年,富有远见的秦穆公即位。虽然在他即位前几年秦国打败了晋国,但他知道,秦晋之间谁要吃掉谁都不可能,而且,长期的对峙对谁都没有好处。

“我想娶晋君的女儿为妻,你们看如何?”一次,秦穆公这样征求最贴身的几个近臣的意见。

“国君,你这是……?”近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讯闹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秦穆公解释道:“我想,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和解总要比对峙好吧。如果能结秦晋之好,使两国之间的关系蒙上亲情的面纱,那无论如何是有好处的吧?”

近臣们都表示了赞同。有一个近臣主动愿意出使去向晋国求婚。

而在晋国,晋献公也在考虑与秦国和解一事。当秦国的使者来到时,晋献公真是喜出望外。他热情地接待了秦国的使者,并同意了这门亲事。他要使者告诉秦君:“秦晋联姻通好,是两国共同的心愿。”

细说历史——结秦晋之好

百里奚雕像

晋献公将自己的大女儿、太子申生的姐姐许配给了秦穆公作夫人。成亲时的婚礼办得隆重而体面。晋国专门派出联姻大臣送献公女儿去秦国,在陪嫁中还配备有新近从虞国俘获的聪明绝顶的大夫百里奚。而秦穆公也十分看重娶自晋国的夫人,破例地到秦晋交界处去迎候她。

这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联姻,不只给秦国带来了安定,还意外地获取了当世奇才百里奚。作为陪嫁来到秦国的百里奚初到秦国时,秦穆公也不在意,因此并没重用他。百里奚看到秦君久无动静,便出逃了,流亡到楚国,被当地的一个乡下人收为家人(实际上是家奴)。这时,秦穆公从别处打听到百里奚是个了不得的大才,足以治国安邦,于是就急匆匆地派专人到楚国去要人。那位乡下人怎肯轻易放手?那位使者说:“百里奚是秦公夫人的陪嫁人,现在逃离在你这里,算了吧,我出五张公羊皮(所谓‘五羖(gǔ)’)算是赎金,那样总可以了吧!”乡下人一听可高兴了,在当时五张公羊皮在楚地的乡下人看来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就成交了。这时的百里奚已七十多岁,秦穆公委以重任,后世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又举荐了一位叫寁(zǎn,又读jié)叔的贤士,一起辅佐秦穆公。

细说历史——结秦晋之好

透雕蟠龙纹豆(春秋晚期,上海博物馆收藏)

这时晋献公亡故,国内发生动乱。公子夷吾向秦求援,希望秦能护送其回国,如能当上君主,愿以河西等八城相送。正是在秦的积极干预下,夷吾登上了君主之位,那就是晋惠公。可是,事成后,惠公又以大臣不允为由坚决不兑现诺言。秦晋失和,还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晋败,连晋惠公也成了俘虏,秦穆公并申言要杀晋惠公。

细说历史——结秦晋之好

春秋镶嵌狩猎画像纹豆(春秋晚期,上海博物馆藏)

这时还是亲情起了作用。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大姐,大姐眼看小弟要被杀,岂有不救之理?她带了儿女,一路哭哭啼啼地来到秦穆公身边,求其释放惠公。秦穆公心软了,就放了惠公,惠公也献河西地于秦,作为报答。

不久,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学习,秦国让他当了大臣,秦穆公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圉,又将所得的晋地作为陪嫁回赠给晋国。这门“回头亲”进一步密切了两国的关系。以后,两国时战时和,但那份亲情总还是在起作用的。后来“秦晋之好”作为典故长期流传,道理正在于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441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