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王子盗嫂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2 11:54:39 0


却说晋文公赏完群臣以后,励精图治。他认为晋惠公时代“作爰田”有利于国家发展,就将其保留。胥臣奏道:“齐桓公之所以称霸,是因为齐国前期有个积淀,那就是开发盐业,征收盐税,并且大规模使用铁器,取代石器耕田。我晋国虽不靠海,但也有盐湖,产盐无数,当学齐国征收盐税。晋国也有铁矿,也应当推广铁器,并且用牛拉犁启土。如此下去,晋国就会民富国强。”晋文公点头称好,即命人实施。另外,在生产上,奖励垦荒;在贸易上,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同时,赋职任功,举贤任能,省刑罚、薄税收、通商旅、礼宾朋,并且救济孤寡、贫苦之人,一时晋国大治。晋文公经历艰苦磨炼,不喜豪华排场,不喜穿着华丽之人,所以晋国君臣、士人衣着朴素。此时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晋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还要学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中原。虽然周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胥臣陪同晋文公出外巡查,看到百姓辛勤耕作,大片荒地被开垦,黍、稷、粟、禾齐全,晋文公非常兴奋,对胥臣道:“如此,我们就可以学齐桓公尊天子、盟诸侯了。”

胥臣答道:“是。”

晋文公率胥臣经过冀地也就是被晋国灭掉的冀国之地,看到一人在田里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时,两人以礼相待,相敬如宾。

胥臣自言自语道:“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一个人对他人恭敬,就一定拥有德行。在晋国,我们正需要德行来治理百姓。”胥臣征得晋文公同意后,就过去和这个人交谈,知道他叫郄缺,是罪臣郄芮之子,因此不得入仕,躬耕于冀野。胥臣长嘘不已。

离开郄缺后,胥臣对晋文公奏道:“外出像会见宾客一样恭敬,办事就会像参加祭祀一样恭谨,因此臣向君上推荐夫妻相敬相爱的郄芮之子郄缺。”

晋文公问:“他的父亲有罪,寡人还可以任用他吗?”

胥臣答道:“从前舜处死了鲧,后来选拔人才时却起用了鲧的儿子禹。管仲曾经用箭射齐桓公,后来他却被齐桓公任用为上卿,并且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父亲不仁慈、儿子不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不恭敬,父子兄弟的罪过,都由自己负责,彼此之间互不涉及。《诗经》中说,挖地瓜,采萝卜,不要因为是根茎,就舍弃。君上根据他的长处任用他就行了。”晋文公点头称是,命胥臣召郄缺在军中任职。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晋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了。此时,周王室发生了周襄王胞弟王子姬带盗嫂事件,周襄王逃难于郑国汜地,并告难各国诸侯。在晋文公的询问下,周王室使节从头至尾说起这事——

前叔隗,后叔隗,如水如锦比秀美; 前叔隗,后叔隗,如珠如玉赛光辉。

在空旷的草原上,狄国人倾情歌唱。话说狄国有两个美女都叫叔隗,都是绝色。前叔隗已经嫁给赵衰。后叔隗是狄国首领参卢克之女,还没出嫁。狄国人关于叔隗的歌声传遍全国,也传到了周王室。

周襄王闻听后十分羡慕,就派人去狄国求婚。狄国送后叔隗到周王室,周襄王一看,果然貌美无比,便立她为王后,让后叔隗主持后宫之事。说起后叔隗,虽然有美丽的容颜,但却无闺中之德。她在狄国时专好骑马射箭,狄国首领参卢克每次打猎,一定要跟随前往,天天与将士们驰逐原野之上,不受一丝一毫拘束。现在嫁给周襄王,住在深宫之中,就像笼中鸟、槛内兽一样,一点儿也不自在。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后叔隗对周襄王说:“妾自幼学习打猎,父亲并不禁止。现在住在宫中,郁郁不欢,四肢懈倦。大王为什么不举行一场狩猎活动,叫妾看一看?”周襄王宠爱着她,言无不从。于是,他调集大批车马,去山中狩猎。周襄王为使王后高兴,下令说:“以中午为限,射得三十头禽兽的人,赏玉璧三对;射得二十头禽兽的人,赏玉璧两对;射得十头猎物的人,赏玉璧一对;射不到十头猎物的人,没有赏赐。”一时间,王子王孙和大小将士,射狐逐兔,各显其能。

时间一到,众人献上所获猎物,有的十头,有的二十头,只有一位贵人,献上的超过了三十头。那人生得仪表非凡、相貌俊伟,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姬带。早年争夺王位未遂,心胸宽广的周襄王并没有加罪于他。今日打猎,王子姬带抖擞精神,得了第一名。周襄王十分高兴,如数赏给他三对玉璧。其余众人如数赏赐,一个不缺。

后叔隗坐在周襄王的身旁,见王子姬带才貌不凡、射艺出众,嘴上不停地夸赞,心中甚是喜爱。后叔隗对周襄王说:“天色还早,妾想自己打一圈,活动一下筋骨,请大王同意!”周襄王本意是使后叔隗高兴,怎能不答应?立即命令将士们重新整顿围场。后叔隗装束整齐,便说:“车跑得没有马快。妾带来诸多婢女,凡是从狄国来的,都惯于骑马,请在大王面前表演一番。”婢女陪骑的人,大约有七八个。后叔隗刚要上马,周襄王说:“慢来。”回头问众人:“谁擅长骑术可以保护王后打猎?”中原人多不会骑马,顷刻间无人应答。沉默了一会儿,王子姬带奏道:“臣愿意效劳。”这个差事,正合后叔隗的心意。

众婢女簇拥着后叔隗,骑马先行。王子姬带随后赶上,不离左右。后叔隗要在姬带面前施展技艺,姬带也要在后叔隗面前展现本领。二人未试弓箭,先试跑马。后叔隗把马连打几鞭,那马腾空一般飞驰而去。姬带也跃马向前,转过山腰,刚好两匹马齐头并进。

后叔隗勒住丝缰,夸奖王子姬带说:“早就听说王子的大才,今天才见着!”

姬带在马上欠身说:“我才学骑马,不及王后十分之一!”

后叔隗问:“王子为什么学骑马呢?”

姬带此时已心中痒痒,小声慢慢说道:“因为北方有佳人来,擅长骑马。”恰巧旁边土坡上有几株花大色艳、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的芍药花。姬带迅速弯腰,摘了一株送给后叔隗。

这后叔隗已明白姬带的心意,她没有去接芍药花,而是低声说道:“王子明天早上可将芍药花送到后宫中,我有话对你说。”话还未说完,婢女们骑马已到。后叔隗以目传情,王子姬带轻轻点头,将芍药花藏好,二人勒马返回。恰好这时山坡下边赶出一群麋鹿,姬带左右开弓,射中两头,后叔隗也射中一头,众人大声喝彩。

第二天,王子姬带如约到王后宫中。后叔隗正值青春年少,欲望强烈,约姬带来后宫,已有了淫乱之意。后叔隗预先支走宫中内侍婢女,等姬带将芍药花送到她手中,二人便什么也不去顾忌了,立时拥抱在一起。男欢女爱,两情眷恋,临别时仍然依依不舍。

后叔隗嘱咐姬带:“常入宫相会!”

姬带答道:“我早有这个意思,所以向狄国人学练骑术,以图接近你,但常来宫中,恐怕大王怀疑。”

后叔隗说:“我自能周旋,你不必担心!”后叔隗的宫中内侍婢女,均受到赏赐,明知姬带与后叔隗有事,但没人多嘴。王子姬带常常夜住宫中密室,只瞒着周襄王一个人。

凡是做好事的心,往往一天比一天小;做坏事的胆,往往一天比一天大。王子姬带与后叔隗私通,路走得熟了,事做得惯了,渐渐不避人耳目,不考虑利害,这样问题就败露出来。且说周襄王一日来到王后宫中,不见后叔隗,问婢女,婢女都惊慌失措。周襄王感到不妙,便把婢女拷打审问。知道那事隐瞒不住的婢女,就把事情的前后经过从实说了出来。周襄王大怒,随即带人去找正在苟合之中的姬带和后叔隗。二人已得消息,后叔隗不动,姬带跳墙逃跑。周襄王把后叔隗打入冷宫,把门钉死,只在墙上留一个洞传送食物。姬带自知罪行深重,逃到狄国去了。

王子姬带见了狄国首领参卢克,告诉他说:“我与王后在宫中偶遇,却被婢女诽谤。周王轻信婢女之言,便将王后打入冷宫,把我赶走。请您派一支兵马,杀入洛阳。只要扶立我为王,我一定救出王后,仍然立她为王后。”狄国首领参卢克相信了姬带,便立即派军伐周。

狄军一路获胜,离洛阳越来越近。众臣对周襄王说:“狄军气焰嚣张,大王可以暂时出巡,一定会有诸侯出来接纳大王。”

周襄王叹道:“都是寡人愚昧,管理兄弟、王后不严,所以自取其祸!寡人要暂时离开洛阳,如果诸侯们还没有忘记寡人,就一定会帮助寡人,寡人一定会重新返回洛阳!”

周襄王又问:“附近的国家,有郑国、卫国和陈国,寡人要去哪一个国家?”

众臣答道:“理应去郑国。郑国先君对周王室有功,他的后代一定不会忘记。”周襄王听从众臣建议,往郑国赶去。

王子姬带与狄军进入洛阳,先到冷宫中放出后叔隗,然后自立为王,立后叔隗为王后。姬带命人拿出府库中的金银珠宝犒赏狄军。姬带也感到在洛阳无脸见人,便与后叔隗躲到温邑。

再说周襄王逃出洛阳,急急往郑国赶去。到了郑国汜地,周襄王突然记起郑文公曾经计划助姬带为王,虽然此计划未遂,但以前的过节儿有了。越想,周襄王越不敢再往郑都新郑前去。周襄王找了一个封氏农家借宿。这里万竹丛生,重重叠叠,郁郁葱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一吹来,竹涛起伏,竹声哀啸。此刻,周襄王的心情就如同这竹海低沉、不静。

封氏农夫问周襄王:“贵人官居何职?”

周襄王说:“周天子。因为朝中有难,逃到此处。”

封氏农夫大惊失色,连忙叩头说:“我家二郎昨夜梦见红日照在草堂,今天果然有贵客降临。”忙让二郎杀鸡做饭。

周襄王问:“二郎是什么人?”

封氏农夫说:“是我后母所生的弟弟,和我一同居住,一起种田为生,侍奉后母。”

周襄王感叹说:“你们农家兄弟,如此和睦。寡人贵为天子,却遭到弟弟的迫害,寡人比你差远了!”说完,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封氏农夫道:“大王如此重情,一定会得到众诸侯的支持。大王不必伤心,要尽快通知各国诸侯,料想他们不会坐视不救。”

周襄王忽然惊醒,立即派人分别通知各国诸侯。

晋文公接到消息后,便与群臣商议。胥臣知道晋文公“尊天子”的意愿,便说:“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晋文公点头称是。狐偃嗅出了晋国即将图霸天下的气息,力挺晋文公道:“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如果勤王,必定会得到诸侯的支持,足能奉天子以令诸侯。”晋文公于是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

与晋文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也收到了周襄王的告急信息,在上卿蹇叔、百里奚的建议下,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

闻听秦军行动,晋文公便派胥臣拜见秦穆公。胥臣说:“天子有难,流落在外,贵国所担心的,也正是我们君上所担心的。我们君上已集结兵马,准备迎接天子,代替贵国前去,不麻烦贵国大军长途跋涉了。”

秦穆公说:“寡人担心你们国君即位不久,兵马还没有训练好,所以赶到这里,解救天子的危难。既然晋君大义勤王,寡人理应静听佳音。”

上卿蹇叔、百里奚都说:“晋君想要独占大义救王的功劳,使诸侯敬服。怕君上分享他的功业,所以派人来劝阻我们。不如我们乘势而行,一同迎接天子。”

秦穆公说:“寡人之婿重耳刚刚执政,没有大功怎能安定国家?就让他去做这件好事吧。”便只派公子嬴絷到郑国汜地向周襄王问安,自己带着大军班师回国。

晋文公撇开秦穆公后,分兵两路,一路赴郑国汜地迎周襄王回洛阳,一路赴温邑攻打姬带。

温邑之人听说晋军前来,便打开城门,迎接入城。姬带见势不好,忙带着后叔隗上车,想冲出城门,逃往狄国。谁知守门军士紧关大门,不让他们俩逃走。姬带挥剑砍倒数人。正在这时,晋军赶到,一拥而上,将姬带与后叔隗活捉。

另一路晋军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阳。

晋文公下令,将姬带和后叔隗处死,然后带着赵衰亲自赶到洛阳,朝见周襄王。周襄王设宴招待,并赐给大批金钱布帛。

晋文公再三拜谢说:“重耳不敢接受大王的赏赐,只希望死后能用王的礼仪安葬,臣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原来,依据周礼,死后墓葬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天子也就是王为九鼎、四墓道;高级诸侯为七鼎、三墓道;一般诸侯为五鼎、二墓道。在当今周王室衰微的情况下,天下诸侯已经不再严格尊奉周王,分封制的礼治被破坏。许多强势诸侯死后擅越礼制,以王的礼制下葬,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已年老,其虑较深,其志不小,为了名正言顺地以王的礼制准备后事,所以提出此要求。

周襄王考虑了一会儿,回答道:“先王制定礼法,是为了区别上下,寡人不敢因为自己感激您而乱改大典。您的功劳,寡人是不敢忘记的。”便把王畿之内的温、原、樊、攒茅四个城邑赐给晋文公,晋文公谢恩后告辞。

洛阳百姓扶老携幼,挤满了街道,都来观看晋文公,纷纷感叹道:“齐桓公又重现了!”晋文公坐在车上,不断向百姓施礼,下令两路军马班师回国。

回国途中,晋文公派人去接管温邑、樊邑、攒茅,自己亲率赵衰接管原邑。晋文公心里明白,原邑本是周王室卿士原伯贯的封邑,因为他在这次天子蒙难中无功,所以周襄王便把原邑夺过来送给晋文公。如今原伯贯正在原邑,他肯定不服,所以晋文公亲自前去接管。

不出晋文公所料,原伯贯欺骗守军和百姓说:“晋兵围住樊邑,把守军和百姓都杀了。”原邑守军、百姓都十分害怕,誓死守城。

晋军包围了原邑。为破城,赵衰向晋文公奏道:“百姓之所以不服晋,是因为内心不接受。君上向他们表示信义,原邑就会不攻而破。”

晋文公问:“怎样表示?”

赵衰答道:“请君上下令,军士们只带三天的粮食,如果三天攻不下城,就解除包围退军。”晋文公依计而行。

到了第三天,围城晋军前来报告:“军中只有今天的粮食了。”晋文公并不回答。半夜,有些原邑百姓翻城而下,向晋军说:“城中已探听到樊邑军士、百姓并没有遭到屠杀,大家约定明天晚上打开城门。”

晋文公接报后说:“寡人原先约定以三天为期限,三天还攻不下就撤军。现在三天时间快到了,寡人明天早晨就退军。”

晋国军士问道:“原邑百姓约定明晚献城,君上为什么不等一等?粮食没了怕什么,樊邑离这里不远,可以飞车去取。”

晋文公答道:“信义,是行事的准则、取胜的法宝。既然定下三天期限,就要遵从。我们不可以因为贪恋城池而失信于民!如果失去信义,即使得到原邑,百姓又怎么会相信寡人呢?”天亮后,晋文公就解除了对原邑的包围。

原邑军士、百姓说:“晋君宁可失掉一城,也不失掉信义,这是有道之君!”于是争先恐后在城楼上竖起降旗。翻下城墙,前去追赶晋军的人一批又一批。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好开城投降。

晋军走了三十里,原伯贯的降书就到了。晋文公命令晋军原地驻扎,自己单车直入原邑,原邑百姓当街欢迎。原伯贯求见,晋文公用对待周朝卿士的礼仪相待,把他的家迁到黄河以北。

晋文公向众臣说:“从前,寡人流亡到卫国之时,赵衰忍着饥饿,把一壶饭留给寡人,这是具有信义之人。寡人以信义得到原邑,还要用信义来守卫。”便命赵衰为原邑大夫,兼管樊邑等地。晋文公率领众人返回晋国。至此,晋国疆域扩展至太行山以南。

先轸向晋文公奏道:“两千多年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晋国的涿鹿,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后来,涿鹿之战演变成逐鹿中原。如今,晋国逐鹿中原的大门大开。我们晋国的劲敌是楚国,楚国的对手也是我们晋国。请君上派人去楚国打探消息,留心动静。”

赵衰也道:“自从盟主齐桓公去世后,强楚蠢蠢欲动,威逼中原各个小国,郑、陈、蔡、许、卫、曹等国先后依附于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让我晋国来日受辱,所以应当按照先轸的主意,留心楚国、谋划楚国。”

晋文公深以为是,立即派人前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268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