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水浒知宋——张青绰号与宋代农业的专业化

历史大观园 历史疑问 2020-06-15 10:34:51 0


《水浒传》中张青的绰号比较奇怪,名曰“菜园子”。他这个外号由来《水浒传》中有交代:(他自报家门道),小人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因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人都叫小人作菜园子张青。

由此可知他的外号“菜园子”,并不是指种菜的园子,而是在菜园里种植、管理的专业种菜工。宋代是以“园子”来称呼“种菜工”,如同另一位好汉张横的绰号“船火儿”一样。船火儿,即摇橹船夫。《宋会要辑稿》第一百八十三册:“每只合销梢工四人,摇橹四枝,用火儿四名。”两宋时,除了舵工以外,其他船工都可称为“火儿”。当然,也有人认为,“火”通“伙”,是指同一职业者的小头目。“船火儿”指的就是一群使船人的首领。这里暂且不讨论。

宋代工商业繁荣发展,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对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城市也容纳了一些流入的农民,催生了专业蔬菜种植户和职业种菜工,使得农民有了较多的生活出路,间接增加了社会的安定。也有人认为这是宋代无全国性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水浒传》写菜园除了光明寺菜园,还有鲁智深看管的东京大相国寺菜园。

北宋不仅寺庙有专门的菜园,官营的菜园规模也很大。宋神宗熙宁年间,福州知州通过“岁鬻园蔬”,即每年官营菜园的卖菜就能收入一笔数目不小的银子。也就说当时的福州市长每年靠卖官营菜园的菜也能有一大笔收入。

北宋末庄季裕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

另据南宋大臣罗愿说,政和四年(1114年),深州(今河北深县南)官廨拥有菜圃1600多畦,每年销售所得超过200万钱,即2000贯。

官营菜园同时还有不少专门种菜为生的职业种菜工。保存至今的筹建开封繁塔的集资刻石上就记载:“菜园王祚,施菠稜(即菠菜)贰千把,罗卜贰拾栲栳。”菜园王祚,即是一名专业种菜工,集资建塔时奉献了菠菜和萝卜。

菜农的利润比粮农丰厚得多,政府的税收也随之跟上。据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说,一个小小的祁州(今河北安国县),“敛菜圃之课,当入于守者日二千钱”。

张舜民在《郴行录》中说:“又十里,至菜园步。以风止此,距黄州五里。”

菜园步,是长江上一个颇有名气的渡口,在陆游的《入蜀记》中也出现过,是东西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以菜园命名渡口,这说明此地菜园有一定的历史,规模也不会小。说明出售蔬菜换取生活必需品的情况在当时相当普遍,而蔬菜买卖也是一项获利不菲的营生。

南宋人舒岳祥有《十妇词》曰:

卖菜深村妇,休嗟所获微。

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

槖里腰钱去,街头买肉归。

种蔬胜种稻,得米不忧饥。

透过此诗,我们可一窥种菜户所得胜过一般的种粮户。种菜户通过市场行为在满足自身生计的同时,也解决了城镇的蔬菜问题。当然,大中城市的蔬菜市场,只能以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生产方式为其主要支柱。南宋建康府是长江防线上的军事重镇,也是一个大城市,蔬菜有赖于周边补给。其中萝卜一项,是从长江的江心岛丁家洲(在今安徽铜陵)提供。诗人杨万里经过这个岛时见岛“阔三百里,只种萝卜,卖至金陵”。之所以只种萝卜,显然是因为经得起多日的长途运输,也便于战备储藏。

杨万里作诗:“岛居莫笑三百里,菜把活他千万人。”可见丁家洲菜户之多。丁家洲菜园虽有其特殊性,但也说明一个大型城市的蔬菜生产与供应所达到的规模。

南宋时临时首都(行在)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150万。当时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所谓“东门菜”,即因城东横塘一带最宜种菜,故而“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而东门外桥下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菜市场,这座桥就被叫作“菜市桥”。因此,东门也就被百姓称作“东青门”或“菜市门”。

南宋赵蕃的《鬻菜者》诗中也有反映:

早禾未熟晚尤迟,卖菜归来始得炊。

谷者本从田户出,未滋反取市人嗤。

这位卖菜者原来应该是种粮户,但早稻未熟,只能先种些菜到市场换米度日,却遭到市人的嗤笑。

实则宋代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实行复种套种,扩大稻麦的种植面积;注重精耕细作,讲究肥料施用,注意优良品种的培育(比如占城稻),一年两熟制的面积不断扩大,一般可亩产稻麦三四石。两浙路产量更高,可达六七石,因而到南宋中期有“苏常熟,天下足”之称,而到晚期则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誉。

与此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南方最为显著。出现了一些专营经济作物的农户,如园户、菜农、果农、蔗农、漆户、药户、花户、橘户、橘蚁户等。

北宋著名文人苏舜钦在庆历五年(1045年)写了篇《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太湖之山,“名见图志者七十有二,惟洞庭称雄。其间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皆以树桑栀甘(柑)柚为常产”。同时代范仲淹所作的诗《洞庭山》,有“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之句。

洞庭山一带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从庄季裕的《鸡肋编》中也可见一斑: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非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该地多种柑橘桑麻,不种粮食作物,粮食全靠米船供应,一旦有天灾,米船不到,百姓就只能饿死。也说明该地种植的专业化程度很高。

橘蚁户专养橘蚁,以供橘农除虫。这应该算是早期的环保除虫法。关于橘蚁户的记载,有学者引《南方草木状》所载“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蠧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认为宋代广州已有橘蚁户。

但《南方草木状》是西晋惠帝时广州刺史嵇含所撰,记载交趾郡(今越南北方)有此蚁。当时,交趾郡是广州刺史所部。西晋时期既然有,七八百年后宋代广州有也属正常。

综合上述,可见宋代农业的专业化分类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宋代在中国历代正统王朝中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时期。

两宋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正统王朝里统治疆域最小、对外武力最孱弱的一个。但是,它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清明上河图”、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宋词、中国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有其三、帝制社会最为开明完善的文官制度。

就连基本的农业也是如此的专业、先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70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