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水浒知宋——水浒传中的“四大寇”真实存在吗?

历史大观园 历史疑问 2020-06-15 10:34:37 0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中写道:柴进闪身入去看时,见正面铺着御座,两边几案上放着文房四宝:象管、花笺、龙墨、端砚。书架上尽是群书,各插着牙签。正面屏风上,堆青叠绿画着山河社稷混一之图。转过屏风后面,但见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写着道:

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柴进看了四大寇姓名,心中暗忖道:“国家被我们扰害,因此时常记心,写在这里。”便去身边拔出暗器,正把山东宋江那四个字刻将下来,慌忙出殿,随后早有人来。

关于宋江、王庆、田虎、方腊他们“四大寇”的说法在真实历史上真伪如何,且看考证。

我们先看下《水浒传》中的王庆。

《水浒传》中的王庆是东京大富户王砉的儿子,从小生得身雄力大,专好斗走马,使轮棒,靠着一身本事,充做副排军。但生性浪荡,与童贯的女儿童娇秀勾搭成奸,事发后被刺配流放,又因杀人畏罪潜逃,阴差阳错入赘了地方豪强段家。为了躲避官府追捕,王庆索性带人啸聚山林,开始打家劫舍,还抢夺房州仓库钱粮。王庆手底下的人相当能打,攻破了南丰府后势力更加壮大,开始纵兵南下袭破荆南城池。一些江洋大盗、山寨强人前来附和。三四年间,王庆占据了宋朝八座军州。于南丰城中建造宝殿宫阙,设文武官员,省院官僚,内相外将,自称“楚王”。

施耐庵的学生罗贯中有一本书叫《三遂平妖传》,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叙述北宋仁宗时镇压胡永儿、王则夫妇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小说。

那么,王则是谁?

王则历史上确有其人,涿州(河北涿县)人,本是涿州农民,逃荒到贝州(河北清河西北),卖身为牧羊人,为地主放羊。后王则应募到宋军(宣毅军)中当兵,逐渐升为小校。

王则虽是农民出身,但从其经历来看,头脑比较灵活。他利用传说,开始制造世道变革的舆论,并以此为号召,与德州、齐州的士兵、农民们取得了联系。

此前,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元旦,益州(治今四川成都)戍兵赵延顺等发动起义,推都虞候王均为首,建号大蜀,年号化顺。起义军占领益州、汉州,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众至数万人。宋廷派雷有终率军入川得以镇压。

王则汲取益州士兵起义的经验,也准备在元旦(庆历八年),乘官吏们庆贺新年时起事,攻取河北。但计划不如变化快,这个计划被泄露,王则不得不在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冬至节提前起事。当天,当贝州官员们去天庆观拜谒时,王则率领起义士兵打开兵库,夺得武器,并打开监狱,释放了囚犯,随即逮捕了知州张得一。王则占领贝州后,建国号安阳,称东平郡王(一说“安阳武烈皇帝”),年号得圣。以州吏张峦为宰相,卜吉为枢密使。所属战士面刺“义军破赵得胜”六字。

王则的起事地离首都开封不远,如此声势,极大地震动了宋廷。宋仁宗对一干大臣感叹:“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者,日日上殿何益?”

这时,参知政事文彦博自请前往镇压。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仁宗派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以明镐为副,领大军围攻贝州。宋军攻城,久不能下。最后佯装在北城急攻,却在南城挖通地道,潜入城内。起义军突围而出,王则、张峦、卜吉等被俘。起义士兵仍依村舍作战,直到最后被焚牺牲。王则被俘至东京(河南开封),遭肢解而死。另一说王则逃亡,不知所终。

王则起事不过六十五天,但给宋廷极大的打击。

王则的故事至南宋时在民间流传甚广。罗烨的《醉翁谈录》妖术类中就有“贝州王则”的记载。罗贯中吸收继承宋元以来有关王则起义的史料、民间传说,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三遂平妖传》。很多人认为王则即为《水浒传》中王庆的创作原型。

再看下田虎。

百回本《水浒传》中只说柴进在睿思殿屏风上看到四大寇中有“河北田虎”,并无具体情节;简本水浒中有雏形状态的征田虎章节;征田虎的情节出自晚明的百二十回本,但两种征田虎的情节存在巨大的差异。

小说中介绍田虎是威胜州沁源县的一个猎户。他长年打猎,膂力过人,武艺纯熟,又好结交恶少。当时,宋朝南涝北旱,百姓民不聊生,因此人心思乱。田虎乘机纠集亡命之徒,捏造妖言,煽惑愚民。田虎等人到处抢劫财物,连官兵都剿灭不了他们(且说河北田虎是威胜州沁源县一个猎户,有膂力,熟武艺,专一交结恶少。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田虎乘机纠集亡命,捏造妖言,煽惑愚民。初时掳掠些财物,后来侵州夺县,官兵不敢当其锋。说话的,田虎不过一个猎户,为何就这般猖獗?却因那时文官要钱,武将怕死,各州县虽有官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或一名吃两三名的兵饷,或势要人家闲着的伴当,出了十数两顶首,也买一名充当,落得关支些粮饷使用。到得点名操练,却去雇人答应。上下相蒙,牢不可破。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

后来田虎手下的人越聚越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这时他就不再满足于劫夺财物,开始攻城略地。很快他就攻占了五州五十六县。拥有了地盘和兵马,田虎索性自称晋王,建造宫殿,设文武官僚,内相外将,独霸一方。那么,历史上有田虎其人吗?

我们先来看他的地理坐标——威胜州沁源县。

北宋确有威胜军,即沁州。前面文章说过,“军”作为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产生于五代,北宋沿袭:“旧日之军遂亦渐与州府并列”,所以称“威胜州”也属正确。

沁源县的来历更是悠久。西汉时,因传说“神农在此地得嘉禾”,故在此置县,名为谷远。王莽当政后喜欢改名字,将谷远县改为谷近县。

北魏初年,又改为“孤远”,取“孤苦遥远之地”之意(沁源介于太行、霍岳之间,“环邑皆山也”,山大沟深,交通闭塞)。

北魏末年,又命名为“沁源”,意为“沁水之源”。

《水浒传》中描写沁源县:“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所以“田虎乘机纠集亡命,捏造妖言,煽惑愚民。初时掳掠些财物,后来侵州夺县,官兵不敢当其锋”。

在《沁源县志》有这样的叙述:“我沁僻陋,儒风不振……深山大泽……”

按此坐标,应该是山西田虎才对,实则是“河北田虎”,指的并不是今天的河北省,而是黄河之北。

上面说过《水浒传》版本有三种以上之多,但主要还是以三种为准: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

诸多学者考证百回本为最早定本,百二十回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征田虎、王庆二十回,七十回本是明末清初金圣叹将“诏安前”的七十回单独成书。

“田虎”正是出自百二十回。这百二十回据说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施耐庵写前七十,罗贯中续后五十回。

而罗贯中就是山西人,所以他对沁源不陌生。至今在沁源仍有许多“王墓”,这些墓并非王公贵族之墓,而是一些山大王之墓。据说,当年的沁源五里一堡,十里一寨,至今尚存多达四十多处遗址。比较著名的有“窦建德寨”“梨花寨”等,足可见其当年民风之彪悍。

那么,《水浒传》中“田虎”的原型是谁?

其实现在公认的“田虎”原型是宣和五年(1123年)洛州农民起事首领张迪。据载:其“聚众数十万,陷州县”,后张迪战败而亡。

实则宋代农民和士兵起事并不鲜见,但坚持时间长,规模宏大的少。

宋江、方腊算是比较有影响的“大寇”,而且两人干大事的时间差不多,《宋史》等正史均有记载。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廷为解决财政困难,悍然宣布将整个梁山泊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爆发,在宋江等人的带领下,武装聚集。宣和元年(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事,并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

但宋江所部在正式宣布起事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

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纳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建策,颁旨招安。但未果,遂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宋江为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继由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所向,及知宋江以十余只钜舟径趋海滨,乃募敢死士千余人设伏近城,遣轻兵踞海诱战。

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伏击,船只也多被焚,退路断绝,战败被俘,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的一部分。方腊起事则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东南民众深受其害。当时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利用摩尼教和民众不满在帮源峒聚众万人起事。方腊称圣公,建元永乐,分设官署。随后攻克睦、歙、杭、处、衢、婺等州县,众至数十万。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廷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领大军十五万南下镇压。方腊控制的州县相继失陷。四月,方腊率部退守帮源峒,与官军决战,所率七万人多战死,方腊被韩世忠所俘,押送汴京处决。

南宋之后的一些野史多记载宋江参与征方腊之战,但《东都事略—徽宗纪》将平宋江列在平方腊之后,《折可存墓志》也称北宋名将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

所以实则这所谓“四大寇”中只有宋江、方腊是真实历史人物;王庆、田虎则是由真实原型演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708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