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房遗爱谋反案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5:39:02 0

婚外恋

婚外恋很危险,轻则闹得家庭破裂,重则关系到身家性命,古往今来因为婚外恋阴沟翻船的不在少数,潘金莲女士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不过对于这种危险游戏前仆后继,不顾一切冲上前去的也大有人在,在伟大的唐朝时代,高阳公主算是其中的一个。

高阳公主,姓名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房玄龄次子房遗爱的妻子。皇帝的女儿嫁给大臣的儿子,那可是大臣的无上荣耀,可对于老房家来说,却是犹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原因只有一个,高阳公主是个刁钻蛮横、飞扬跋扈的人!

自从高阳公主成了房家的媳妇后,房家便整天鸡犬不宁,一会仗着自己公主的身份在家里大吵大闹,一会又仗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和三寸不烂之舌在家里挑拨是非,甚至在房玄龄去世时,挑唆房遗爱分家。

关于这件事,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坚决反对,面对这个强悍的弟媳,房遗直据理力争,最后皇帝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凭借自己无上的权威才平息此事。由此可见,高阳公主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

不仅如此,这位有个性的公主还越过了作为一个女人最不能越过的底线——不守妇道!

高阳公主不守妇道的方式很无厘头,因为姘夫是个和尚,而且是个有才的和尚——辩机。

说起辩机,很多人可能有些陌生,但说起他的师父那是大大的有名——玄奘法师!

在前边我们详细说过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带着大批佛经回到长安后,就开始了他的译经事业,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辩机因为精通大小乘经论而被选进以玄奘为核心的译经团(共9人),这一年辩机只有26岁。

不仅如此,年轻的辩机在此之后,还认真聆听玄奘法师讲述西行求法时的见闻,并且将玄奘的讲述编撰成一部流传千年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因此也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表扬,李世民为此特批给辩机一块封地。如果照此下去,辩机的前途将不可限量。可事实证明,学问高深和道德高尚是两回事,就在他刚刚崭露头角时,一场婚外恋彻底毁了他。

一个地位尊贵的公主怎么会和一个和尚混到了一起?高阳公主和辩机的那些事儿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的绝好翻版。

一天,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外出打猎,正巧他们路过辩机的封地。辩机很有创意,不久之前在自己的封地上盖起了的草庐,自称庐主。也许高阳公主以前曾听到过辩机的名号,所以两个人便在这座草庐相遇了。

史书记载,当高阳公主踏进草庐的一刹那,便被气度不凡的辩机深深吸引,由此看来辩机不仅有才,还是个帅哥。接下来两个人相谈甚欢,渐渐的高阳公主喜欢上了辩机,当即将告别之时,高阳公主深情的回望辩机,那种眼神带有挑逗性,带有一丝媚意。聪明的辩机瞬间领会了高阳公主的意图,虽然他没有露出声色,但早已经是心花怒放。

总之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同样也是一次将两个人引向毁灭之路的邂逅,接下来的事情不用多说,辩机与高阳公主陷入了婚外情,最倒霉的当属房遗爱,头上已经泛起了鲜艳的绿光,但面对强势的公主妻子,却丝毫无能为力。

但有时四尺小床能够创造出人类最美妙的高潮,同样也能毁灭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虽然在一千多年前没有网络可以泄露出高阳公主和辩机的艳照,但终究纸是保不住火的,两个人的绯闻没过多久便被传的沸沸扬扬,而搞笑的是正是辩机本人将自己和高阳公主的奸情说了出来。

原因并不是辩机脑子被驴踢了,而是为了保命!

就在辩机和高阳公主婚外恋期间,朝廷的御使为了侦破一桩特大盗窃案,机缘巧合的搜进了辩机的草庐,结果发现辩机使用的枕头是相当的华贵,并且从外形来看,还有些“女人味儿”,和尚本来应该是朴素的,简单的,专注于精神领域的,为什么使用的枕头那么有型?难道是偷来的?

细心的御史敏锐的发现了这个疑点,于是他下令将辩机带回去严加审问,辩机受不住严刑逼供,被迫说出枕头是高阳公主送给自己的,于是就这样爆料出了自己和高阳公主的奸情。

事情败露后,最为恼怒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他将高阳公主叫来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并将辩机和高阳公主身边的十几名女仆全部腰斩。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大大出乎高阳公主的意料之外,在她看来自己的父亲应该是倾向自己的,显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李唐皇室的声誉。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高阳公主内心开始与父皇李世民渐渐疏远,最终以至于李世民去世后下葬昭陵时,高阳公主不仅没有丝毫的悲伤,反而开怀大笑!

人不能无耻到如此地步!

随着李世民的去世,大唐皇宫内便没有能够管教约束高阳公主的人了。于是这位大姐继续着性子到处惹是生非。

事实证明,人一旦失去约束,很可能会走上不归之路。

聪明反被聪明误

没有了皇帝老爸的束缚,高阳公主像一匹挣脱厮缰的野马,继续大搞婚外恋情,而且骈夫全是清一色的和尚道士,能将婚外情搞得如此有创意,纵观唐朝290年的历史也只有高阳公主了。

不过整天被浪漫的爱情充斥头脑的高阳公主,并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做的事儿,李世民活着的时候,高阳公主分家的目的没有达到,现在老爹死了,高阳公主认为分家这事儿已经十拿九稳,毕竟小兄弟李治那里什么问题都好商量。

在李世民死后,高阳公主继续变本加厉的在房家制造事端,其目标直指房遗直的梁国公爵位,为了帮助自己的丈夫夺得这个爵位,高阳公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据《资治通鉴》记载:“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高阳公主的这一招叫做鱼死网破,因为“无礼于己”这个词实在有些扎眼,甚至可以理解为性骚扰或者强奸,如果这个罪名成立的话,那么房遗直必死无疑,其爵位自然而然的由房遗爱来继承,高阳公主的计策堪称一个“妙”字。

事实上,当高阳公主将房遗直无礼于己的消息爆料出来后,确实引起了皇帝李治的高度重视,为此李治专门成立了案件调查组,指派专人进行调查,这个专案组的组长就是长孙无忌!

由家庭纷争引出了一件疑似强奸案,对于朝廷来讲用得着派出一号人物,时任太尉的长孙无忌亲自调查吗?

问题的关键是,长孙无忌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长孙无忌真的有兴趣吗?是不是有些大炮打蚊子的味道?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贞观时期的储位之争说起。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那场斗争中,长孙无忌是李治的忠实粉丝,可房玄龄却不是,他虽然没有公开的反对立李治为太子,但房遗爱却是李泰的亲信,以房玄龄唯太宗李世民马首是瞻的性格来说,他应该是同意李世民立李泰的。后来李泰因为犯了致命的错误,而被迫退出储位之争,等于房家成了失败的魏王党,当然由于房玄龄功勋卓著,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房家是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的。可惜李世民只能管得了身前,却管不了身后。

因为储位之争,必不可少的导致了房家与长孙无忌之间的隔阂,相信房家对长孙无忌也一定是不满的,而长孙无忌在内心也把房家视为对立于自己的一派,依据长孙无忌一派诬陷刘洎的事件来看,对于反对派从来都是毫不手软。

现在李世民死了,房玄龄死了,长孙无忌的靠山是对自己感恩戴德的外甥皇帝李治,面对高阳公主的告状,长孙无忌觉得机会来了。

我相信当李治将调查案件的任务交给长孙无忌时,长孙无忌的内心一定乐开了花,这是搞臭又一个反对派的绝好机会,说不定在李治面前,长孙无忌还很有可能积极争取这个机会。

凡是与房家亲密的人,一个不留!长孙无忌已经握紧拳头暗自下定决心,同时他也明白要想达到目的,必须要不留痕迹。

杀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杀人于无形!

于是和当年刘文静的案件一样,随着长孙无忌的深入调查,案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当然这是他一手操控的结果。

高阳公主!任由你螳螂捕蝉,我自黄雀在后!

打击一大片

随着长孙无忌的介入,很快他发现高阳公主明显是在诬告房遗直,但长孙无忌并没有立即结束对案件的调查,而是带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一路继续追查下去,其中包括和房家亲密的人及所有可疑的动向。

长孙无忌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凭借自己敏锐的目光,他忽然调查出一件可以大做文章的事情,这让长孙无忌大为兴奋。

据《资治通鉴》记载:“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讥祥”。翻译成白话就是公主命令掖庭令陈玄运暗中查看皇宫的吉凶。《新唐书*公主传》记载了三个字“步星次”,联系这两条记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高阳公主让陈玄运查看皇宫吉凶的方法应该是观察天象。

掖庭令属于皇宫内的宦官头目,掌管皇宫内女工之事,因为身在皇宫,所以比较了解皇宫内的情况,而高阳公主之所以将这个任务交给陈玄运,相信陈玄运对天象一定有所研究。在遥远的古代,除了朝廷指派的专业人员可以观察天象之外(例如傅奕),其他人如果私窥天象是触犯法律的,情节严重的甚至被抄斩。因为古代人一般都是通过天象的变化,来预测或发现朝廷的重大政治动向,一个宦官在没有被授权的情况下,私自观察天象,居心何在?

一场疑似强奸案,居然被长孙无忌调查出了疑似谋反案,可见长孙无忌调查手段的高超。当陈玄运一五一十的将所有情况说完后,长孙无忌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显然他看到了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加足马力,继续前进。

长孙无忌明白房玄龄作为和自己一样玄武门事变的功臣,和房家亲密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利用高阳公主事件将这些人全都牵出来,是件相当容易的事儿。所以接下来的突破口在于房遗爱,高阳公主和房遗爱是夫妻,这场疑似谋反案不论房遗爱是否知道,因为他和高阳公主的特殊关系,所以拜托不了干系,但聪明的长孙无忌并没有立即审问房遗爱,而是从他身边亲密的人开始入手。

第一个人:薛万彻。

薛万彻能征善战,这是他的优点,本来作为李世民的女婿,应该更加低调做人才对。但他的缺点同样也很明显,那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贞观二十二年薛万彻率领唐军远征高句丽,虽然这次远征的规模不能和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规模相比,但最终的结果是两次打败高句丽人,总算是为李世民的无功而返赚回了一些颜面,可是薛万彻因为性格的原因,在征战的过程中经常辱骂行军同僚,在同僚心目中造成了极坏的印象,结果刚刚回到长安便遭到了言官们的弹劾,李世民念在他刚刚建功,并没有追究。

但薛万彻并没有引以为戒,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发牢骚,就连他自己恐怕也说不清到底在埋怨谁。这种情况连他的下属裴行方也看不过眼,所以一纸弹劾奏疏上到了李世民那里,被李世民贬到了象州(今广西象州县)。

永徽三年,薛万彻因为患有脚疾被李治召回了长安,在面见皇帝后,他见到了老熟人房遗爱。在贞观十七年的储位之争中,薛万彻更加倾向李世民立李泰,而且同作为李世民的女婿,彼此又是连襟关系,所以关系很是亲密,本来薛万彻回到长安去见房遗爱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见面时,两个人说了不该说的话,据史书记载,两个人越说越兴奋,最后说出了“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的话。

如此看来,永徽初年的朝廷格局其实并不稳定,贞观十七年储位之争的余波依然未平,作为失败的魏王党并不甘心,但显然他们没有长孙无忌那样的政治手段,这一点从薛万彻和房遗爱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

薛万彻和房遗爱的密谋被长孙无忌调查了出来,这是比高阳公主让陈玄运查看天象更有价值的发现。到现在为止,高阳公主、房遗爱、薛万彻都已经被长孙无忌列入了黑名单,不过长孙无忌并没有就此收手,所以接下来继续牵出来第二个人。

第二个人:荆王李元景!

作为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景是永徽初年最为年长的人。他的女儿嫁给了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按照辈分,房遗爱应该管李元景叫叔叔。有了这层关系,李元景和房家走的很近。所以我们也就理解了房遗爱和薛万彻为什么要拥立李元景了。至于李元景是否参与了薛万彻和房遗爱的密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位仁兄偏偏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他梦见自己一手托着太阳,一手托着月亮。这个梦的寓意白痴都能明白,而且他将这个梦告诉了房遗爱,所以只能被迫和房遗爱共同背上疑似谋反的嫌疑。

顺便说一句,和房家亲密的人,还有一个人名字叫柴令武!这个人并不十分出名,但他有个出名的老爹老妈,那就是柴绍和平阳公主。柴令武取了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和房遗爱也是连襟儿关系,就是因为这个关系,他也和房遗爱共同上了一条贼船。

薛万彻、房遗爱、柴令武;三个李世民的女婿,在李世民死后有些蠢蠢欲动,说他们是“连襟造反派”一点也不为过。

看着长长的人员名单,长孙无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本次调查的确收获不小,但长孙无忌明白,他现在所掌握的一切,都是从外围获得的,而当事人并不一定承认,只有让当事人彻底认罪,长孙无忌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胜利,但要做到这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

事实证明:正像长孙无忌所预料的那样,当他审问薛万彻的时候,立即遭到了当事人的否认。

如何才能让当事人认罪呢?

长孙无忌将名单缓缓的放在了桌上,他抬头望向窗外,深沉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杀气。

“必须全部拿下!而且……”

长孙无忌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方法!

从房遗爱开始!

从房遗爱开始?

事情仿佛回到了原点,但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回到原点有时是一种质变!

过招

长孙无忌之所以回到原点,准备从房遗爱身上寻找突破口,是因为他知道人身上都有一种东西可以利用,那就是畏惧死亡!

这一点在房遗爱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房遗爱是个懦弱的人,试想有几个人看着自己被戴了绿帽子,还能稳坐钓鱼台?虽然老婆是公主,但也应该尽力维护作为男人的尊严。可房遗爱同志却能忍气吞声,誓将绿帽丈夫的名誉发扬广大。

懦弱的房遗爱碰到了政治老手长孙无忌,所以结局只有一个,被长孙无忌牵着鼻子走。

长孙无忌明白房遗爱是先皇的女婿,动用刑罚是绝对不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只能是采取攻心术。

所以他决定亲自提审房遗爱!

“驸马爷,我知道这些年来你一直对朝廷不满,说了很多对朝廷不满的话,其实这没有什么,但你的确不应该和薛万彻说那些话啊!”长孙无忌轻声的问道。

“什么话啊?”房遗爱反问!

“呵呵呵……”,长孙无忌并没有直接回答房遗爱,他清了清嗓子继续反问:“要我替你说出来吗?”

此时的房遗爱并不十分理解长孙无忌说这番话的目的,或许他和薛万彻说的话实在太多,以至于他也不知道长孙无忌究竟指的是什么,所以他只有等。

“我的话驸马爷可明白?”

“不明白!”

长孙无忌撇了撇嘴角,然后他走到房遗爱身旁,拍了拍房遗爱的肩膀,凑到房遗爱的耳旁,继续轻声的说道:

“共立荆王李元景为主!这句话你还记得吗?”长孙无忌的的声音夹杂了一丝笑意,只是这句话在房遗爱听起来是那么刺耳。

霎那间,房遗爱感觉像是受了电击一样,额头上顿时冒出了冷汗,可是房遗爱依然故作镇静,稍稍平复一下之后,他胆怯的说道:“太尉!说话可要讲证据啊!”

虽然他的反问和合情合理,但是他的语气已经表明开始有些心虚。

“你的身份说那些话,意味着要杀头,因为已经够上了谋反罪!”长孙无忌并没有按照房遗爱的思路去说,而是着重突出了“杀头”两个字,因为他知道做贼的人终究心虚,关键时刻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震慑力!

说完后,他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他知道和房遗爱的第一回合过招,自己已经全面胜利!

“不!我说那些话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想谋反,太尉我真的没有谋反啊!”房遗爱极力为自己开脱。

至此,房遗爱已经全面落入了长孙无忌事先设计的圈套之中。

不知不觉中,房遗爱已经向长孙无忌交代了全部实情,也就是说他亲口承认了自己和薛万彻的密谋,而他自己还浑然不知。

“嗯,我知道,我知道!”长孙无忌赶快安慰房遗爱,当然这只是他的计策,因为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房遗爱、薛万彻等人,他要调到更大的鱼。

所以,第二回合开始。

“驸马爷!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我上奏皇上,估计你和薛万彻等人全都活不了,另一条路是你要配合我。只要配合我,你就会像纥干承基那样安然无恙。现在你自己来选择!”长孙无忌的语气依然很轻,但是让房遗爱绝对感受一种莫名的压抑。

“我和太尉配合!太尉您说吧,让我做什么都行!”

长孙无忌缓缓的闭上了双眼,沉吟过后,他开口对房遗爱说道:“除了薛万彻、高阳公主、李元景等人,还有谁?”

“还有……”

“等等!”长孙无忌站起身来再次走到房遗爱的身旁,继续凑到他的耳边,然后轻声的说道:“驸马爷不要这么着急就说,你要仔细的想一想,力争不漏掉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才能保你。”

“尤其是像李远景那样的藩王!”

房遗爱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有些惊恐,但又有些恍然大悟。片刻后,他终于说出了一个名字——吴王李恪!

陷害

长孙无忌笑了,而且是爽朗的大笑,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房遗爱配合的实在很默契。

吴王李恪?房遗爱为什么会说出这个人?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李世民的贞观时代。储位之争结束后,李治被立为太子,但谁都知道李治并不是李世民内心深处最中意的人选,要不是李承乾不争气,李泰关键时刻犯错误,李治有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太子的地位怎么也不会轮到李治。

其实在李世民的心中,他发现了其中一个儿子很有自己的影子,这个人就是吴王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恪不是李世民的嫡生子,这一点让李恪失去了竞争皇位的机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感觉李治并不是很好的人选,所以他渐渐的有了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于是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最亲近的人长孙无忌,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

长孙无忌的理由很简单,储位之位刚刚稳定,李恪不是嫡生子,太子又没有犯什么错误,不能轻易废黜。李世民综合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李恪也就失去了转变自己地位的唯一机会。

毛泽东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曾经说过: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这个评价很中肯,不过李世民虽然没有立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在内心已经牢牢记住了李恪的名字。尤其是在永徽初年,李恪被任命为司空,在官职上和长孙无忌平起平坐时,他隐隐的感觉到这个具有英气的吴王很可能会成为自己未来总揽大权的绊脚石,相信李恪的内心也一定在嫉恨长孙无忌,可以说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已经处于一种极端矛盾的对立状态,如果有一丝风吹草动,一定会拼个鱼死网破。

问题的关键在于,谁利用好时机先出手,谁就先占得先机!

长孙无忌率先找了这个机会,而且是可以治李恪于死地的机会,他岂能错过?所以从房遗爱这个突破口开始,长孙无忌的目的是为了扳倒李恪。

李恪和长孙无忌的矛盾,房遗爱一定是清楚的,所以当长孙无忌提醒他尤其不要漏掉像李元景那样的藩王时,他马上意识到长孙无忌是指李恪!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房遗爱主动迎合长孙无忌陷害李恪。

小人?怕死?窝囊?恐怕谁也说不清!

或许在强大的长孙无忌面前,房遗爱真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至此,审讯已经完毕,当然长孙无忌并没有忘记让房遗爱在供词上按上手印。

“先把驸马爷带下去,听候发落!”长孙无忌说话的时候依然保持一种悠然自得神态。

“太尉! 你一定要和皇上说明啊,我真的没有谋反啊!太尉,你一定要保我啊……”

房遗爱的声音逐渐远去,长孙无忌的目光透露出一丝凶光!

李治的无奈

房遗爱的证词已经证明了这个谋反案成立,至少长孙无忌是这样认为的,于是他依据房遗爱的证词开始初步拟定判决结果:

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首!

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赐自尽!

看着这宣判结果,长孙无忌满意至极,虽然这个宣判结果还需要皇帝李治来签发执行,但在长孙无忌看来,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当长孙无忌将宣判结果上报给李治后,李治顿时泪流满面。当年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看重的就是他“宽仁孝友”,如今让他一口气杀掉这么多皇亲国戚,他实在于心不忍。

李治一边拿着长孙无忌的宣判文书,一边向大臣们求情:

“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朕的兄长,我想为他们求情赦免一死,爱卿们说可以吗?”这个场景让我们不禁想起当年李世民处理李承乾时所说的话,那个时候大臣来济的一番精彩回答,立刻让李世民变成了“慈父”。

可是现在当李治说完后,他急切等待有人能够出来替自己解围,可是盼来的却是一片寂静,李治顿时觉得有些难为情,这个时候他反而没有继续哭泣,而是变成了欲哭无泪。

大殿里寂静了很长时间,所有人都默不作声,气氛有些凝重。在长孙无忌看来,这是回绝李治的最好方式,时间拖得越久,就越能证明大臣坚持决维护判决结果的决心,因为超堂上基本上都是他的人。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李治有些坐不住了,他再次开口问道:“爱卿们谁能说句话啊?”李治的声音有些嘶哑。

“臣认为,不可以”!说话的人名字叫崔敦礼。

崔敦礼时任兵部尚书,作为永徽年间较为年长的大臣,崔敦礼敢于站出来说话,是因为他的资历和目前的官职。首先他参加了贞观四年的北征突厥,而且贞观年间有很多次处理边疆危机很得体,受到了李世民的器重。

时任兵部尚书的崔敦礼出面回绝李治,我们无法推测是不是长孙无忌事先安排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处理谋反案件时,掌有兵权的大臣其态度很重要,这一点皇帝必须要慎重的考虑。

李治绝望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乞求大臣赦免皇室成员,而最终却遭到拒绝,可见永徽年间的李治已经被长孙无忌架空。

最终李治妥协了,因为到目前为止,李治属于孤立无援,朝堂下那看似恭敬的大臣,其实全都是长孙无忌的人。至此,李治高高在上的威严形象被彻底毁坏。

李治当然是不甘心的,不过他明白现在还不是他发作的时候,但是此刻在他的心底已经埋下的复仇的火种。

永徽四年(653)二月二日,李治下诏维持长孙无忌对房遗爱谋反案的宣判结果!

一同受到牵连的还有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门下省侍中宇文节等人,他们因为平常和房遗爱来往频繁,而被长孙无忌流放偏远地区,同时废除房玄龄在太宗庙陪从受祭的地位。

可怜的房玄龄至死恐怕也不会想到,一世英名全都毁在自己儿子的手里!

值得一提的是,吴王李恪在临自尽时,愤怒的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长孙无忌窃夺君威,耍弄权术,陷害忠良,宗庙社稷如果有灵的话,不久会遭灭族!”

准确的说,这是个诅咒!当时没有人会在意一个身背谋反重罪之人临死时说的话。可诡异的是,仅仅五年后,这个诅咒居然应验了!

长孙无忌的目的达到了,说他用的是权术也好,或者是下三滥陷害人的手段也罢,到目前为止,他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巅峰,不过虽然障碍已经扫清,但房遗爱谋反案对于朝廷格局的影响并没有终结,相反这仅仅是个开始。

暗流涌动

长孙无忌引诱房遗爱并变相胁迫皇帝李治,成功的除掉了诸多政治对手,他也由此而进入人生的巅峰。

房遗爱是个小人死不足惜,高阳公主品德有问题,判了死罪大家也不会同情,薛万彻管不住自己的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只能算他倒霉。但李恪有什么错?

难道仅仅就因为当年李世民想立他为太子,让长孙无忌感受到了威胁这么简单吗?在被长孙无忌除掉的人中,李恪是最冤枉的,所以在死前他愤怒的诅咒长孙无忌。

仅凭房遗爱的证词,诸多人头落地,这个案件的审理程序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究其根本不是长孙无忌多么神通广大,而是因为永徽初年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状态。

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几个细节入手。

其实在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案件的过程中,不是所有人全都认同长孙无忌的做法,其中前边提到的门下省侍中宇文节就是其中的一个。宇文节除了和房遗爱交往过密之外,在房遗爱东窗事发后,不仅没有和房遗爱划清界限,而且还为房遗爱开脱,他这样做其实已经站到了与长孙无忌对立面,因为长孙无忌是想利用房遗爱案件除掉政敌。

结果宇文节被判流放偏远地区,而接替他的却是兵部尚书崔敦礼,表面看起来兵部尚书与门下省侍中品级相同(正三品),但千万不要忘了门下省可是中枢权利机构,进了门下省相当于进了宰相班子,所以说崔敦礼其实是被提拔了。

朝廷大臣的提拔,尤其是要进入宰相班子的人,应该由皇帝说了算,按照崔敦礼一口回绝李治的态度来看,应该不可能得到提拔。可结果是崔敦礼成功进入了门下省,那么提拔他的人应该是长孙无忌,从这点能够进一步看出,永徽初年的李治其实是个傀儡,虽然他贵为皇帝,但具体的政务根本由他不得。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朝廷权利机构的重要官职基本上是由长孙无忌一派掌握的。

我们把他们列出来,看看大致的情况,在房遗爱谋反案之前:

太尉长孙无忌,中书、门下两省的最高负责人。

中书省中书令柳奭。

门下省侍中宇文节、高季辅。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

吏部尚书褚遂良(同中书门下三品)。

纵观以上人等,只有张行成因为和李治说过要防止大臣专权的话,可以看做不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可张行成在永徽四年九月去世,他的职位被褚遂良取代,这些人虽然名为皇帝的臣子,但其实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他们看到了崔敦礼回绝皇帝一样受到提拔,而高高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不过就是个摆设。

他们知道只有团结在长孙大人的身边,才会有前途!

所以结论就出来了,之所以说永徽初年的朝廷政治结构是一种畸形状态,是因为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以至于皇帝像个木偶而任人摆布。在皇权制度中,皇帝当然是不应该被当成木偶的。

事实证明,规则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问题!

长孙无忌作为托孤大臣,他的使命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掌握一定的权利,促使这个帝国正常的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并依据皇帝自身的情况渐渐的将权利回归皇帝,这是托孤大臣的职责所在,但通过房遗爱案件我们可以看出,长孙无忌已经全然不顾皇帝的感受,仿佛坐在那个宝座上的人应该是他,最重要的是以他为首的贞观宰相班子已经形成了对新皇帝李治的包围,当时孤立无援的李治已经长大成人,你想他会作何感受?

也许在长孙无忌的眼中,李治就像当年的刘禅一样,是扶不上墙的主儿,可问题是李治真是这样吗?性格柔弱是李治的一大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治不会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而改变,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治已经下定决心要从长孙无忌一派的包围中突围而出。

因为通过房遗爱案件李治清楚的看到,长孙无忌已经开创了自己继位以来陷害朝臣的先河,这在“宽仁孝友”的李治看来是坚决不允许的,当然他也明白眼下自己还不能和舅舅进行硬碰硬的较量,只能慢慢的寻找机会。

长孙舅舅其实你应该是我最为信赖的人,只是现在你实在有些嚣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509.html

上一篇:废王立武
下一篇:阴谋叛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