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武则天改唐为周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5:38:34 0

在告密成风的那段日子里,武瞾每天需要利用很多时间,翻阅告密匦中的信件。这些告密信为他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使她对敌对者的动向了如指掌。她十分感谢这些告密者,不论这些人的出身和资历如何,武瞾一律破格提拔。

武瞾虽然刚强坚毅,深谋大略,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一个难得正名的掌权者,她面对的是众多的、或明或暗的敌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多年来她一直在不满荆棘的政治斗争中寻求依靠。现在随着告密之门的打开,她终于寻找到了一股可以让她继续打击异己的强大力量。

于是,一股新兴力量产生了,这些人专管告密之事,并在武瞾的授权下,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帮助武瞾镇压异己,她们是武瞾手中的刀斧,凭借这柄刀斧,武瞾让敌对者更加闻风丧胆!

这股力量的名字叫酷吏!

酷吏的春天

武瞾时代的酷吏们都是些龌龊小人和无赖之徒,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和显赫地位,以告密为己任,主动向武瞾投靠。这是一群政治投机者,同时也是武瞾对付政敌的有力工具。

这群被利用的工具常常是互相帮助,一同行动,以搞臭太后的政敌为荣,他们每寻找到一个目标,便立即捏造出统一的理由,同时让很多酷吏一齐告发,让被诬告者百口莫辩,而武瞾对酷吏们的揭发坚信不疑,特地在洛阳丽景门设置了一个审判机构——推事院,也叫新开狱。

凡是进了新开狱的人,基本上是十死无生!

因为在这里,酷吏们的审判手段就是严刑逼供,新开狱里仅是为犯人准备的枷就有十套,酷吏们将这十套枷锁分别起了十个名字,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魄;六曰实同反、七曰反事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

仅是听到这些枷名足以令人为之胆寒。

除此之外,酷吏们的刑罚手段也是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例如将犯人的手足捆绑在一根横木上旋转,名曰“凤凰展翅”。又如将绳索捆住犯人的腰,然后再把套在脖子上的枷向前牵引,名曰“驴狗拔獗”,有的让犯人立在高木之上,牵着枷往后拽,叫做“玉女登梯”;有的几天几夜不给犯人吃东西,昼夜进行逼供,兵连续不断地摇晃犯人的身体,不让睡觉,这叫做“宿囚”;更有甚者将铁笼套在犯人的头上,再一个一个地加楔子,直到脑浆迸裂,名叫“狱持”;把犯人放在瓮里,禁止饮食,并用火在四周烘烤,犯人惨叫不止。

总之一句话,来到新开狱,你就只能在死法儿上进行选择,除此之外无它。

武瞾对于酷吏们的做法是鼎力支持,并多次加以赏赐,这更增强了酷吏们做好严刑逼供工作的动力,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很多人争相效仿,所以酷吏们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武瞾统治之下即位比较知名的酷吏。

第一个人:索元礼。

索元礼是个胡人,在当时来讲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事伟大的刑讯逼供工作,也算是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了。顺便说一句,索元礼是武瞾的面首薛怀义的干爹(关于面首问题我在后边会详细讲述)。索元礼经干儿子推荐入宫后,便以告密之事为进身之阶,尤其在徐敬业兵败后,武瞾极力清除其余党之时,索元礼充分揣摩武瞾的心思,率先上书告密。被武瞾提拔为游击将军。

索元礼生性残忍,上边提到的“狱持”和“宿囚”之刑便是其创意。索元礼的出现是酷吏时代到来的标志,堪称“酷吏第一人”,他经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审讯为徐敬业制造过兵器的鱼保家(告密匦的设计制作也是其创意),当时鱼保家死活不肯承认,索元礼便大喝一声“来呀!取我的铁笼子来”,准备套在鱼保家的脑袋上,结果吓得鱼宝家赶紧招供,不久被判斩首。

而“来呀!取我的铁笼子来!”这句话,自此也成为索元礼的口头禅。

第二个人:来俊臣。

来俊臣,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亲来操是个赌徒,曾经和乡人蔡本的妻子通奸,后来赢了蔡本很多钱,蔡本因为还不起,所以用妻子还赌送给了来操。当时蔡妻已经身怀有孕,到了来操家后,不久便生下了来俊臣,所以来俊臣的生身之父其实是蔡本。

出身无赖世家的来俊臣能够留下千古骂名,也算是对得起生身之父了。其性情的凶险程度比来索元礼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个典型的迫害狂,被他定罪冤杀的有一千多家,按当时一人治罪牵连几十人或上百人的情况来推算,被他冤杀的有几万到十几万人。

除了打击异己之外,他还有一个恶癖,那就是以霸占别人的妻子为荣,这一点他到是深得养父的遗传。别人妻子有漂亮的他都千方百计地夺取,惯用的手法是指使别人罗织罪名上告,然后他便采用酷刑迫使别人认罪。《历代通鉴》中记载,自宰相以下,来俊臣都登记姓名按顺序夺取他们的妻妾。他还厚颜无耻地说自己采花求色之才可比石勒。

和索元礼“酷吏资质“相比,来俊臣虽然资历稍浅,但对于当时酷吏政治的”贡献“却大于索元礼,其标志就是他和当时的另一个酷吏万国俊合著了一套刑讯逼供的教材,取名《罗织经》。

这是一部专门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构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愤书”,在我看来是来俊臣变态心理的产物,传说武瞾看后也很感叹,她说:“如此心机,朕亦未必过也”!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注疏《资治通鉴》时,对此书作过这样的评价:“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一部《罗织经》。”

来俊臣由于身世不明,他的心中始终有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一种病态心理,最终导致人格扭曲。具体表现就是利用武瞾打击异己的机会,成为一名俯首帖耳的酷吏,通过实施酷刑,去发泄报复的快感,上述的很多种刑罚手段都出自于来俊臣的创意。

酷刑之下,多有冤魂,热衷酷刑的人,则是人格恶劣的小人,丧失人性的恶人,心理变态的病人。

第三个人:周兴。

周兴,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年少时明习法律,为尚书省都事。和索元礼、来俊臣比起来,周兴到是法律专业出身。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武瞾的信任,是因为曾经上疏要求取消李唐宗室的皇族身份,被擢任尚书左丞。周兴的狠劲儿丝毫不亚于索元礼、来俊臣,据说被他冤杀的人少说也有几千人,而且很多都是功臣名将。

垂拱四年(688年),太子通事舍人郝象乾被家奴诬告,武瞾让周兴审讯,最后将其判诛灭家族。周兴与宰相魏玄同有私怨,便在永昌元年(689年)闰九月,向武则天诬奏魏玄同曾说:“太后老矣,需复皇嗣。”武则天闻言大怒,即赐死于家。同年十月,周兴等又诬告右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百济人)与右鹰扬将军赵怀节等人谋反,下狱后受不了酷刑,被迫自杀。史称:“屡决制狱,文深峭,妄杀数千人”。

上边提到的把犯人装在翁里用火烤的刑罚就出自周兴的创意,不过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个刑罚创意,最后的实践者居然是他自己。

通过上边介绍的三个知名酷吏,你应该明白酷吏在当时的身份是什么,那就是合法的杀人者,而且时毫无顾忌的杀人者。这是一批毫无治国才能的官员,但对于武瞾来讲,却是最实用的官员。

正所谓:有用即真理!

不过武瞾和酷吏们完全是一种利用关系,酷吏政治是武瞾时代的特殊产物,是这个强势女人与政敌斗争中产生的畸形儿。

不过我们也可以理解,权利斗争本来就是残酷的、血腥的,双方都要用最残忍、最有力的手段致对方于死地,武瞾利用酷吏其实是在险境中采取的一种强硬措施。后来的事实证明,武瞾利用酷吏完全是权宜之计,待他的权位稳固之时,待这些鹰犬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一个个地向着武瞾为他们安排好的归宿走去。

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死!

皇族大反叛

目前酷吏们依然是春风得意,武瞾这个强势太后的支持使他们如鱼得水,当然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武瞾,在放倒一个又一个地政敌之后,武瞾越来越渴望最高权力的象征——加冕称帝!

虽然在此之前,武瞾实际上已经有了皇帝的权利,但如果不称帝,就不代表自己是君临天下的君主,武瞾明白实现称帝这个关键步骤必须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首先的一步便是制造舆论。

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武瞾让侄子武承嗣指使雍州人唐同泰拿着一块有“圣母降临人间,帝业永远昌盛”字样的紫石进宫面献武瞾,说是在洛水边得到的。显然这是武瞾制造舆论的一种方式,唐同泰虽然是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百姓,但只有这样身份的人忽然之间进献一块带有上天启示的“奇石”,才能说明问题。

武瞾对于唐同泰进献“奇石”大喜过望,立即将“奇石”命名为“宝图”,同时决定选个良辰吉日要亲自祭拜洛水。

当然她并没有忘记让所有的朝臣、各地方官、李唐宗室诸王、各州都督等相关人员一同随行,武瞾命令这些人在前往洛水祭拜的前十天务必在洛阳城外集合完毕。

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让李唐宗室诸王的部分成员感受到了强烈的恐惧。

宗室诸王是李唐王朝的忠实守护者,武瞾对他们早有戒心,早在徐敬业叛乱的时候,武瞾就曾经派人监视过诸王的一举一动,因为她明白宗室诸王是永远不可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的,而且随着政敌一个个地接连倒下,未来自己最大的阻碍就是这些宗室诸王。

武瞾明白这个道理,诸王同样明白。

在诸多王室成员中,其中有很多平庸之辈,但也有很多才能之士,例如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十四子霍王李元轨、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第十子纪王李慎以及李贞长子琅琊王李冲等;

上述诸人是宗室诸王的佼佼者,同样也是很长时间以来武瞾重点防范的对象,当武瞾将政敌一个个扳倒的时候,事实上这些王室成员也在暗中互相串联,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将武瞾一举拿下。

这次武瞾要祭拜洛水,召集所有人提前十天在洛阳集合,在诸王看来这是武瞾想要一网打尽他们,或许先前他们暗中串联,早已经被那些告密者传到了武瞾的耳朵里。

诸王并不十分清楚武瞾这次祭拜洛水的真正动机,为了自保他们相约在武瞾祭拜洛水之前共同举事,推翻武瞾,夺回李唐皇室应有的权利。

于是,即徐敬业叛乱后,又一场诸王叛乱开始了。

这场叛乱由一封书信开始。

垂拱四年(688年)四月,韩王李元嘉的儿子通州刺史李撰给越王李贞写了这样一封信:

“内人病浸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

信上只有这短短的几句话,表面上似乎是李撰再说自己妻子的病应该尽快治疗,但事实上这封信所写的都是暗语,真正的意思是:我们的情况越来越不妙,应该尽早想办法,否则必将成为武瞾下一个清除的对象。

应该说李撰的信写的很有预见性,而且也很有蛊惑性。恰巧在这之后不久武瞾又下令让诸王前往洛阳新建成的明堂,在那里举行祭祀先王的大礼,综合前边的祭拜洛水事件,李撰的这封蛊惑人心的信件一时间让诸王大为惶恐。

李撰就是这样抓住有利时机,决定运用手段煽动诸王联手叛乱。

李撰首先假造一封皇帝玺书,密送和他关系甚密的琅琊王李冲,大意是现在皇帝被囚,希望诸王发兵相救。李撰之所以要首先煽动李冲,除了他和李冲的关系非同一般之外,还因为李冲在诸王中反对武瞾最激烈的人,可以说是久有异志。

李冲在得到假玺书之后,大喜过望,于是便又伪造了一封玺书,大意是:太后欲倾覆李家天下,移国祚于武氏。李冲将这封假玺书连同李撰那封一齐遍传诸王。并特别告知李元嘉、李贞、李慎等人,与他们约定各自起兵,最终会师洛阳。

事实上,李冲的想法有些简单,因为当时他不可能摸透诸王的真正想法,有的人信誓旦旦,但真的需要将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造反事业,很多人会就此退缩。

不能说是谁的错,人性使然!

李冲的名字正像他的名字那样,实在是很有冲劲儿,在没有和诸王明确很多事宜的情况,仓促招募的五千余人,天真的李冲认为诸王都是李唐皇室的子孙,而且已经约定好共同起事,只要他率先振臂一呼,肯定会四方响应,急切求胜心切的他不等诸王做出任何反应,便贸然在博州起兵。

但是当他起兵之后,忽然发现往前冲的只有他自己!

真正与他站在同一战线的是自己的父亲李贞。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此言非虚!

短命的匡复

目前只有李贞和李冲起兵,其他诸王全都持观望态度,由于贞何李冲当时也不在一地,所以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并不畅通,两路兵马看似声势浩大,事实上完全是纸老虎。

我们先说李冲!

李冲起兵后准备先攻取武水县作为根据地,然后渡过黄河攻打济州。武水县是个不大的县城,县令郭务悌自知难以抵挡李冲的大军,便向不远处的魏州莘县县令马玄素求救。

马玄素在接到求救信后不敢怠慢,急忙率领仅有的一千七百人前往五水救援,他本意是想在半路上截杀李冲的大军,但是又担心由于兵力过少不能对抗,所以便率军急速直入武水城,与郭务悌合兵一处,然后关闭城门准备死守。

连同马玄素的一千七百人,武水城的防守兵力达到将近四千人,而且在郭务悌和马玄素的动员下,除了士兵之外,城中的百姓全都参与守城任务,青壮年男子协助士兵作战,除了老弱病残,所有人全都充当搬运工,加固城墙。

此刻武水城已经笼罩在紧张的战争氛围之中,士兵们在每一处垛口用警惕的眼神注视着城外的一切。

而很快李冲率领着大军来到武水县城。在李冲看来,武水县地少人稀,应该不会遇到强烈的抵抗,于是没让大军做任何战前准备,就下令士兵攻城。

一次攻击,失败!

两次攻击,还是失败!

三次攻击,依然失败!

李冲郁闷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起兵的第一仗居然会是这样的开头,连一个小小的武水县都攻不下来,前边那么多重镇,还怎么去攻克。

作为主帅的李冲明白,此时是考验自己智慧的时刻,在几次强攻不利后,他想到了火攻。当时由于刮的是南风,李冲打算借助风势,火烧武水县南门,进而乘火势突入城中。

应该说火攻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时火攻的条件已经具备。可是上天却没有帮助李冲实现火攻的愿望。

就在他命士兵点燃柴草车,冲向南门的时候,风向忽然改变了,南风变成了北风。士兵们推着柴草车还没到南门,柴草已经烧得精光,不仅南门的木板完好无损,而且李冲的很士兵被灼伤。

此时,李冲简直是欲哭无泪,随着火攻的失败,军中士气还是低落下来。不过如果此时李冲能够凝聚人心,或许还可再战。但是他却犯了一个愚蠢的而错误,正是这个错误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在李冲起兵的时候,有个叫董玄寂的人曾经私下说:琅琊王现在这样做是反叛,属于大逆不道。当时李冲由于急忙进兵武水县,所以无暇处置。此时随着攻城的失败,李冲固执的认为是董玄寂涣散了军心,所以他当着士兵的面,砍下了董玄的寂的头,李冲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企图以此来警告那些想要临阵退缩的人。

显然,他忽略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正像董玄寂说的那样,他现在的身份是叛乱者,如果出兵顺利,尚且会赢得人心,而一般不顺利,很多人就会开始想后路。

一个反贼还这么强势,老子不干了!

于是很多本来就不愿意参战的士兵开始动摇了,他们在一天夜里趁着李冲熟睡之际,成群结伙的逃离了军营。就这样仓促组建起来的部队一下子如鸟兽散。

五千兵马顷刻间化为乌有,当李冲早上醒来之际,只剩下几个贴身家僮站在身边。李冲无奈之下,心灰意冷的返回了博州城。此时博州城的士兵已经知道了李冲是假造玺书,自感被愚弄的士兵们假意迎接李冲进城,然后称其不被将他杀死。

后来朝廷前来平叛的左金吾将军丘神勣来到博州后,亲自割下了李冲的首级,派人送到武瞾那里邀功请赏。

李冲从起兵到失败仅仅七天,匆匆起兵,草草收场!

说完李冲,我们再来说说他的父亲,时任豫州刺史的越王李贞。

李冲起兵时,本来和诸王已经约定共同起事,但当他起兵后,竟然没有响应者,作为李冲的父亲看到此种情景,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李冲攻打武水县时,李贞首先攻打蔡县,他的想法是渡过黄河后和父子二人合兵一处共同攻打济州。

可是就在李贞正要攻打蔡县时,忽然传来了李冲兵败的消息,这一下李贞没了主意,究竟是继续干下去?还是迷途知返?这是个问题。

在综合考虑当前局势后,李贞决定解散部队,只身前往洛阳向武瞾负荆请罪,却被赶来相助的新蔡县令傅延庆制止。

傅延庆的理由很简单:造反的行为已经属实,以武瞾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宽恕呢?

为今之计只有拼死一战!

在傅延庆的鼓动下,李贞重拾信心。为了号召和鼓励大家,他对士兵谎称儿子李冲已经攻破了魏、相二州,已经聚集兵马20万人。然后他又征召所属县的兵马七千人,加上傅延庆带来的两千人,共计将近一万余人部署成五个方阵营。

不可否认,李贞做的很有声势,但战场上只有声势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士兵的意愿和综合战斗力,纵观李贞的这一万人马,大多数都不是发自内心参战的,所以当朝廷左韬卫大将军趜崇裕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平叛时,问题就出来了。

首先是人心惶惶!然后是乱作一团!

趜崇裕的十万大军基本上没费什么力气,就攻破了蔡州城。

和儿子李冲的下场比起来,李贞或许更加悲惨,因为他的家庭成员一个没有留下。

在城陷后,李贞觉得大势已去,首先服毒自尽,然后小儿子李规勒死母亲后,自杀身亡,女儿和女婿也全都自缢身亡,趜崇裕入城后割下李贞一家所有人的首级,和丘神勣一样,回到洛阳邀功请赏。

李贞从起兵到失败仅仅比儿子李冲多了十四天,和徐敬业叛乱一样他们尽管打出了匡复李唐的称号,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人心,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普通阶层,对于武瞾的当权并不反感,甚至可以说已经把她当成了李唐王朝的代表。

从这一点来讲,运用很学术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武瞾当权完全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血腥清洗

叛乱已经平定,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一场穷追诸王叛乱余党的捕杀就此开始,一场此对李唐宗室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即将来临。

在趜崇裕将李贞的首级送到洛阳的转天,武瞾就命令监察御史苏珣调查这场叛乱诸王是否暗中有串联。苏珣秉公办事,经过调查后没有什么证据,所以如实复命。

苏珣是个耿直的好官员,面对苏珣的复命,武瞾找不出什么理由指责苏珣。但对于武瞾来讲,苏珣实在是个死脑筋。因此在苏珣没有充分理解自己意图的前提下,武瞾想到了那些酷吏。

经过反复思考后,武瞾决定将这个案子交给周兴办理。

前边我们介绍过周兴的为人,嗜杀是周兴的本性,对于此类案件,周兴犹如猫嗅到了鱼腥。很快他施展起了罗致罪名的本领,没过多久便捏造出了诸王暗中串联的证据,将李元嘉、李撰等人全都抓捕起来,逼令其自杀。

受到这次叛乱牵连的李唐宗室成员和相关官员有:

鲁王李灵夔(李渊第十九子)、常乐长公主(李渊第七女)、霍王李元轨(李渊第十四子)、李元轨之子江都王李绪、虢王李风(李治之子)、李风之子李融、纪王李慎(李世民第十子)、济州刺史薛颛、其弟薛绪、薛绍;

这些人在周兴的精心“照料”下,或被当时处死,或被杖责流放,即使是当时不死,到了流放地也是莫名其妙地死去。

面对上述这一连串的名单,武瞾对周兴高效率的办案,深表满意。但同时对于各地方是否还有诸王的余党,她也深表怀疑。

为了充分利用这次诸王叛乱的由头,借此彻底击垮李唐宗室,为自己登上权力的顶峰铺平道路,武瞾决定派人到各地方继续追查诸王的余党,但她也意识到已经除掉了这么多宗室成员,目前其他宗室成员肯定是人心惶惶,如果继续任用那些酷吏来办这些事情,搞不好会出乱子,所以当前他需要一个能够维护稳定的人来替自己办这件事。

谁是合适的人选呢?

答:时任文昌左丞的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博通经史。贞观年间经工部尚书阎立本推荐,被任命为并州都督府法曹,高宗仪凤年间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间公正的处理了很多积案,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人数达1万余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狄仁杰也由此在名声渐盛。

李治死后,狄仁杰继续受到武瞾的重用,在经过短暂的宁州刺史经历后,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在当地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依然拒绝了当地官员的贿赂,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狄仁杰以断案公正和敢于进谏出名,在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中,能够做到这两点需要的是高尚的道德,而之所以李治和武瞾同时重用他,也是看出了狄仁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巩固权力可以需要酷吏那样的嗜血残暴,但治国却需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品德高尚官员,在这一点上武瞾并不糊涂。

当即武瞾任命狄仁杰接替李贞豫州刺史的职务,前往豫州追查李贞的余党。

在接到命令后,狄仁杰颇感棘手!

狄仁杰的心始终很纠结,作为李唐王朝的忠诚官员,狄仁杰对于李唐宗室成员的遭遇很是同情,但他现在所处的朝廷局势,又迫使他必须执行命令,两难之间的狄仁杰就这样踏上了前往豫州的路。

前方路途漫漫,豫州将是他入仕以来以来面临的第一此重大考验!

当狄仁杰到达豫州时,领兵在豫州平叛的宰相张光弼已经拘捕了六、七百家人,并准备将五千余人的财物没入官府,而且朝廷派来掌管刑狱的官署刑寺催促张光弼赶快处斩这六、七百家人。

如果不是狄仁杰及时来到豫州,相信很多无辜的人早已经是人同样落地。面对如此情况,狄仁杰冒着风险下令将这六、七百家的人全部去掉枷锁,并同时起草奏章,飞报武瞾。

为了能够打动武瞾,狄仁杰在奏章中表达了自己恳切的态度,他说现在豫州已经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目前这里关押了很多人,但很多却不是李贞的同党。请求太后释放这些人。现在自己上报奏章,好像是替叛逆申辩,事实上是为了太后打算,如果自己沉默不语,一旦处斩了这些人,会失去民心。

不久,狄仁杰接到了复旨,武瞾命令将这些人免去死罪,发配充军。

狄仁杰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众多性命。但同时他也得罪了张光辅。

张光弼本来想借助处斩六、七百家人,然后上报武瞾说全都是李贞的同党来邀功请赏,没想到却被不知深浅的狄仁杰坏了好事。

而且狄仁杰到达豫州时,张光弼作为平叛大元帅依然驻守在豫州,他的部下依仗平叛有功,大肆搜刮民财。狄仁杰到来后坚决制止,由此便引起了张光辅部下的强烈不满,他们在张光弼面前大肆诋毁狄仁杰。加上狄仁杰这一次坏了张光辅的好事,所以张光辅决定找狄仁杰问个明白。

“我现在是平叛的元帅,你不过是一州的刺史,怎么么如此轻视我?”张光弼质问道。

狄仁杰毫不退缩,不卑不亢说道:“作乱河南的只有李贞,现在李贞已死,难道还要再生出一万个李贞吗?”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显然,张光弼听出了狄仁杰的弦外之音。

“公率军平叛,现在叛乱已平,公居然不停止杀伐,反而纵兵暴掠,这难道不是又出现了一万个李贞吗?只怕这样会引起民愤,我奉命前来豫州是为了稳定大局,如果我现在手中有尚方宝剑,斩了你我也不后悔!”狄仁杰说完,狠狠的瞪着张光弼。

“狄仁杰!你记住你今天说过的话,你会后悔的!”张光辅大胜说道,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数日后,狄仁杰接到圣旨,说他违抗圣命,被迁为复州刺史,不久被贬为洛州司马,谁都知道这是张光弼进了谗言。

狄仁杰公正治案,心中磊落光明,使数千人免受屠戮之灾,虽被贬官,但他依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抛弃,唯有两样东西不能丢。

理想和良知!

此时身在洛州的狄仁杰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作为李唐王朝的忠诚官员,未来他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李唐王朝再生的职责。

后来的事实证明,上天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舆论很给力

李唐宗室成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叛乱已经过去,武瞾的心总算安定下来。当然她并没有忘记半年多前计划的那件事——祭拜洛水。

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武瞾率领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洛水,漫长的队伍中有久未谋面皇帝李旦、皇太子李成器以及文武百官和四夷酋长。队伍中各色的鸾卫仪仗让人目不暇接,各种羽扇、团扇、遮天蔽日,车辆、乘马、鼓吹、侍卫、宫娥身着鲜艳的服装组成一组色彩斑斓的人流,绵延数理,引来了众多百姓围观,可谓是盛况空前。

洛水岸边,已经建起了一座高达的祭坛,坛上设立洛水神像。礼设之时,乐歌《昭和》声起:

九玄眷命,

三圣基隆,

奉承先旨,

明台毕功。

宗祠殿敬,

冀表深衷。

用昌帝业,

式搏淳风。

《昭和》乐后是《致和》乐: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

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

愿临朝祠兮降祯祥。

在一片气势恢宏的乐声中,武瞾在众人的拥护下一直至坛前下舆,稍事休息后,便由宫娥彩女簇拥着徐步登坛,李旦和太子李成器随行而上,文武百官分左右立于坛下。

站在祭坛上的武瞾忽然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虽然她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精心安排,但是当她身处这种颇有些神秘色彩的氛围中,竟然有些真的相信这是上天的启示。

武瞾在宫娥的搀扶下缓缓的跪了下去,向着洛水神像拜了三拜。

此时《显和》歌声起:

菲躬承睿颜,

薄德黍坤仪。

乾乾尊后命,

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

还淳化尚亏,

未能弘至道,

何以契明祗。

祭拜洛水神像后,便是受图仪式。武瞾面对着神像并没有起身,她要用最虔诚的态度,完成整个拜洛受图地仪式。

在受图之前,宣祝官首先宣读祭文,接着将案上的“天授圣图”(刻着字的那块石头),恭敬的捧在手心,然后移置新建造的受图亭中。

至此拜洛受图仪式算是礼成。

拜洛受图仪式是武瞾为自己通往最高权力制造的第一种舆论手段,从整个效果来看达到了武瞾想要的目的。因为仪式过后,“天授圣图”成了朝野上下议论的话题,种种离奇的传闻,蛊惑人心的说教,编织成一张神秘的,具有非凡控制力的大网。在这张网的笼罩下,人们的意识开始出现了一些奇异的改变,当皇帝不仅是男人们的事儿,女人照样可以穿龙袍,戴皇冠。

因为这是天意,所谓天意就是天然合理!

武瞾满意至极,但她觉得似乎还缺点什么。在她看来制造天意的舆论远远不够,她还需要借助一量,来彻底转变所有人的观念。

这种力量的名字叫佛旨!

笃信佛教的武瞾当然不会错过这种手段。不过在武瞾付诸行动之前,有人猜到了她的意图。

领导身边总是不缺乏一帮时常揣摩领导意图的人。

永昌元年(689年)七月,有法明等十余名僧人联名想武瞾进献了一部《大云经》,据传这部经书是后凉时期昙无谶所译,僧人们之所以要向武瞾进献这部经书,是因为其内容有两段经文谈到了女人当皇帝的事情。

限于篇幅所限,我就不把原文罗列出来了。大意就是女人做皇帝不是个新鲜事儿,佛经上就有。而且女人不仅可以当皇帝还可以成佛。

《大云经》的进献终于让武瞾从佛那里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依据,为了感谢那九位僧人,武瞾对他们大加封赏,其位之尊据说可以与当朝三品官员相比。后来在天授元年(690年)下令在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各寺都要珍藏一部《大云经》。

既得“天意”,又领“佛旨,武瞾的两种制造舆论的手段,不经意间改变着所有人的观念,而武瞾登基当女皇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君临天下

用两种手段手段制造舆论,并取得不错的效果让武瞾看到了登基的希望,现在只差一招——捧臭脚。

大家应该还记得70多年前,李渊登基的时候,裴寂当时是在怎样做的,他不仅率领群臣上表请求李渊立即登基,而且在登基大典上,为群臣做了表率,第一个跪了下去。如今武瞾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来为自己登基铺路。

很快,这样的人也出现了。

栽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多人到宫中上疏,请求武瞾改唐为周,之所以要以“周”为国号,是因为武瞾看到《周书》中有《武成》一篇,与她自己的姓氏相吻合,所以就视为祥谶,下令遵照周朝的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正月,这是唐朝使用周朝正月的开始。

傅游艺率领这九百人在宫门前集体请愿,高声呼喊让武瞾立即登基,而且他写的上表言辞华美,对武瞾极尽恭维,说武瞾乃千古一人(这倒是实话),古往今来任何贤明的皇帝也不可与之相比,李唐气数已尽,应该速革唐命,上应天意,下顺民愿。

傅游艺是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不过他的表现立即得到了武瞾赞扬和奖赏,因此在那段日子里,效仿傅游艺成了一种时尚。朝臣们争相效仿,文武百官、皇室宗亲、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道士,总之一句话是个人就都到皇宫门口进行请愿,一时间人们放佛看到了这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发家致富的捷径。

那些日子,武瞾在听人汇报说宫外请愿的人络绎不绝,她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全然不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她高兴的看到天意、佛旨昭然,民心、民意笃诚,登基称帝的时机已经到来。她要建立自己为天子的新王朝,既不沿袭李唐的旧制,也不效仿古代的模式,她要清除李唐的旧迹,重新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帝国打上武氏烙印,她要世人宣示,这是她武瞾的新王朝,一个女人坐天下的史无前例的国度。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她批准了群臣的要求,计划在明堂举行登基大典!

明堂,一座矗立于洛阳乾元殿基址上宏伟而高大的建筑物。明堂是自古以来各个朝代发布政令、祭祀天地的地方,是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唐朝建国以来,唐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都十分重视明堂的建设。到了武瞾这里,新改建的明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座明堂共分三层,整个建筑高大一百余米,四周用镶金装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人们数十里外即可望见。武瞾因其宏伟、富丽、绚烂夺目,所以称之为“万象神宫”。

这么一座宏伟瑰丽的神宫,武瞾要让它成为自己登基称帝的见证!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十九日,清晨。

这是大唐王朝的历史值得特别描写的一笔,甚至是中国历史值得浓重描写的一笔,因为在这一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即将登上皇帝的宝座。

五更过时,皇宫大门开启,百官相继进入,各依据序列排好,等待禁门开启后入朝。不多时,禁门开启,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此时明堂已是守卫森严,武瞾在羽扇的屏障下端正坐在明堂之上。仔细看上去,武瞾是经过精心梳妆的,头戴朱红花冠,身穿黄色龙纹长袍,佩十三环金玉革带,脸上神采奕奕俯视着堂下所有人。

文武百官安品级排列两厢后,只听见三声炮响,十二面金鼓齐鸣,女皇登基大典宣告开始。

宣祝官首先宣读新皇帝即位的诏书,然后宣布改唐为周,改元为“天授”,正应天意授予之意。紧接着,献上皇帝宝玺,然后高呼“拜贺”后,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四夷酋长依次向女皇拜贺,当所有人用虔诚恭敬的态度向女皇行过大礼时,武瞾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典礼结束后,武瞾下诏书宣布大赦天下,全国大宴七天,并加自己为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当然武瞾并没有忘记带领民众为自己登基请愿的傅游艺,武瞾将他由侍御使(从六品下)提拔为给事中(正五品上),继而又任命为鸾台侍郎,加以同平章事的官职。

傅游艺以一个投机者的身份,抓住武瞾即将登基的有利时间,终于跻身宰相之列,比起那些在基层埋头苦干,多年熬资历被提拔起来的宰相们相比,傅游艺的成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吧唧领导是想获得提拔必不可少的功课。

可惜,傅游艺好景不长,一年后被人告发心怀不轨而下狱,最终因为郁闷而自杀身亡。

大道至行,心正乃其根本!

六十七岁的武瞾那些日子处在极度兴奋中,她像是年轻了许多,这些年来她本来是很少饮酒和观看歌舞的,而此时她完全呈现出了一种陶醉在歌舞美酒的状态中。

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从29岁由感业寺第二次进宫后,近四十年来,她没有支援,没有照应,独自一人在宫廷的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奋斗,饱尝苦难,历尽艰辛。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她运筹帷幄,机关算尽,不知闯过了多少风险,战胜了多少劲敌。宫廷的残酷斗争据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嗜血的厮杀。

如今在即将接近古稀之年,武瞾成功了,她不再是一个没有正名的帝国皇帝,而已经是名正言顺的武氏女皇,是自古以来唯一的女皇。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作为一个女人登上了皇帝宝座,仅此一点就足以光耀千古!

在一片歌舞声中,武瞾凝视着明堂下的一切,虽然她始终陶醉在歌舞声中,但是她并没有得意忘形。

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我知道更遥远的路程在等待着我艰难的跋涉,更艰巨的使命在等待我去完成。

皇帝?明君?

我会像太宗李世民那样,将这个帝国的盛世局面延续下去,将贞观精神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503.html

上一篇:面首
下一篇:提防 清除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