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鏖战洛阳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4:31:59 0

草台皇帝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李渊等人都明白,解决了刘武周之后,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东南问题。

现在挡在李渊面前的有两大高手,洛阳的王世充和江陵的萧铣。

此前,这两大高手就一直在和李渊不断地掰手腕,双方虽没有大规模的正面开战,但在局部总是有一些小摩擦,双方互有胜负,可是由于刘武周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李渊对这两个对手采取了“忍”的策略。

现在刘武周已经顺利解决,那么王世充和萧铣就上升为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对手,应该先解决哪一个?

有的人主张,先解决萧铣,因为对比两家的实力,萧铣自然比王世充要弱,柿子先拣软的捏,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

有的人主张,先解决王世充,因为王世充所在的洛阳,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如果说当时长安是一个政治中心的话,那么洛阳同样也是政治中心,从当时的政治观念来看,无论是拥有洛阳还是长安,都可以傲视群雄,如果两个地方都能揽入怀中,那么恭喜你,从此你真的可以君临天下、去做开创盛世的美梦了!

在我看来,主张先解决王世充的人,是相当有才的人,因为他们敏锐地看到了洛阳的战略意义,这就好像一场攻坚战一样,成功地占领对方最重要的高地,将旗帜插在上边,其中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综合各种因素,李渊决定首先解决王世充。事实上,李渊做出这个决定,除了洛阳具有重要意义之外,根本的原因是王世充在洛阳的根基并不稳。

用一句话来形容,王世充现在是烦恼并快乐着。自从打败李密后,这位仁兄转过手来开始对付小学生杨侗。在王世充老师的正确教导下,我们的杨侗小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光荣地毕业了———被毒杀。

紧接着,王世充于武德二年(暂时采用唐朝的年号)四月,正式称帝,国号郑。奋斗了几十年,王世充终于攀上了他的人生制高点。

初当皇帝的王世充就像刚刚经历过新婚一样,内心充满着激情和喜悦,但时间一长,他忽然发现原来当皇帝是一件很没意思的事,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实在令他很头痛的事———处理政务。

从才学上来讲,王世充是很出色的,精通历史、擅长兵法,还会龟策、推步之术(算命)。但处理政务不是你才学高就可以的,它好像做家务一样,是没有尽头的,需要的是耐心。家务做不好可以重做,但政务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会引起一些相当大的麻烦。面对着每天大量需要处理的事情,王世充开始感到烦躁,他实在没有想到,当皇帝还会有这样的烦恼。

而且王世充处理政务的方式很特别,因为担心老百姓有些事情传达不到自己这里,王世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宫外听朝。

所谓宫外听朝,就是在宫外,设置一个临时朝堂,老百姓可以排着队向皇帝直接反映情况,很类似于现在的市长接待日制度。但唯一不同的是,王世充天天如此。凡事一旦过了头,就会形成一种灾难。每天向王世充反映情况的老百姓络绎不绝,而反映的事情更是五花八门。

“王二偷了我家的牛,他不承认,请皇上裁决!”

“皇上!我老婆被人霸占了,那男人有钱有势,我斗不过他,请皇上为我做主啊!”

“皇上!我男人去外地做生意,说好这个月回来,可是这都月底了还没回来,请皇上为他占卜一卦,算算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皇上……哎!皇上你别走啊!听草民把话讲完啊!”

……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再不走头都快炸开了。

最初,王世充是依靠哄骗皇帝的手段,在官场上平步青云,由此他便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哄骗手段,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无敌的政治家。所以宫外听朝不过是王世充的政治秀,在他的看来,皇帝都被我忽悠了,何况是百姓。事实上,他错了。

王世充你一定没有听过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公道自在人心。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说出的话就要负责,何况是皇帝说出去的话。宫外听朝最后居然演变成了临阵脱逃,皇帝当到如此程度怎一个衰字了得!

面对一个如此荒谬的皇帝,面对一个如此没有前途的国家,百姓们开始失去信心,于是许多人开始叛逃,最理想的去处当然是长安。

为了防止叛逃事件的进一步升级,王世充想到了一个很绝妙的主意,至少在他看来这个主意是十分绝妙的———五家相保制度。所谓相保制度,就是一家叛逃,四家株连。此外,凡是领兵出战者,先把家属扣押作为人质。

留住我的人,但你留不住我的心!

许多人就此开始变换了一种对抗方式,由先前的叛逃变成了消极怠工。防线总是从内部开始崩溃的。如此内政,如果不招来外敌,那老天爷实在太不开眼。

很快,外敌出现了。这个外敌的名字叫做———李唐王朝。

遭遇战

武德三年(620)七月,仅仅休息了两个月后,秦王李世民就再次披挂上阵。

前方目标:洛阳。

如果说平定薛举是稳定唐朝的后方,平定刘武周是为了收复山西,那么洛阳一战,将是李唐王朝能否最终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此战的意义不言自明,胜者很可能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当时的各种割据势力而统一中国,败者也许最多只能跑到山沟里打打游击了。

鉴于此战的重要性,李渊特命李世民带领七大行军总管,二十五位得力干将,共计十余万人东出潼关,直奔洛阳。

这是一场王者与枭雄之间的战争。洛阳,注定要成为一个生死场。

但是令李世民和王世充意想不到的是,双方首次碰面居然不是在洛阳,而是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慈涧(今洛阳市西)。

慈涧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却是东都洛阳西部的一个重要据点,李世民和王世充在这里碰面,还要得益于王世充的冲冠一怒。

在前边我说过,李世民出征之前,双方就已经开始了一些武装冲突,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罗士信攻占慈涧。

罗士信本是王世充的手下,但是这位仁兄深受相保制度之害,所以投降了唐朝。由于他熟悉洛阳周围的地理环境,所以李渊让他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到洛阳的周围去打游击。

对于罗士信这个对手,王世充最初并没有在意,但是罗士信同志继承了“破坏之王”的光荣传统,在洛阳周围拼命地搞破坏,先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潜入洛阳外城的清化街,一把火把那里烧得一塌糊涂;然后攻占了青城堡(今洛阳西北),最后把慈涧围个水泄不通。

王世充派太子王玄应前去救援,没想到被罗士信一通猛打,大败而归。王玄应的大败,让王世充忽然觉得罗士信似乎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么长时间以来,罗士信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一个劲地折腾,而且折腾得有模有样,令王世充很是气愤。

影响大大的坏啦!如果不彻底地剿灭这伙人,也许明天我的洛阳宫殿也会被他烧成灰。于是王世充决定亲自带领三万精兵,去会会这个曾经的老部下。王世充本来想去慈涧打狗,没想到这一次居然碰到了狗的主人。

当李世民即将到达慈涧时,忽然探听到洛阳方面有一股部队正在向慈涧赶来,直觉告诉他这股部队来者不善,如果冒进的话,可能会有遭到伏击的危险。于是他命令大军暂时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我们的李世民同志向来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做兼职工作,这一次他除了担任主帅之外,还兼职做了一把侦察敌情工作。主帅兼侦察兵,这是个很有趣的职务,同时也是个很危险的职务。侦察工作毕竟不是李世民的本职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做得了主帅,未必能做侦察,所以李世民的侦察工作做得并不理想。

准确地说,是不及格。因为在他开展侦察敌情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人发现了他。这个人就是单雄信。单雄信的身份是猛将,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王世充的部将。

啥也别说了,开打!

在李世民的一生中,有很多次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这一仗算是其中的一次。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差一点丧命,之所以最后能够安全地逃回来,是因为他用弓箭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场遭遇战令李世民很是狼狈,但是不管怎样,总算是逃了回来。

不要认为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一生都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事实上正是因为李世民有了这些经历,才为他日后创立伟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何况是经历了生与死的搏杀!

王世充虽然在这场遭遇战中占得先机,但他并不是白痴,他当然明白,李世民手中的十万大军绝不是来洛阳旅游的。

三万PK十万,基本等于自杀。

李世民!我在洛阳等着你。有种的!你就放马过来。

部署

洛阳周围的几个据点都属于易守难攻的类型。王世充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只要守住这几个据点,拖住李世民的大军,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自己倾斜。因此,王世充摆出了一副防守的架势,而且将防守据点的任务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关(今河南荥阳西北);宋王王泰守怀州(今河南沁阳);王世充本人和其他几个儿子则在洛阳城外围布置了重兵把守。

铁桶阵!名副其实的铁桶阵!

在他看来,自己布置的这个防守体系很科学、很合理,李世民是绝对打不透的。事实上,这个布阵是很不合理、很不科学的。

打仗这个行业,讲究的是寸土必争,王世充将所有的宝都压在了这几个据点上,而放弃了其他地方,其实是很不高明的。

洛阳属于四战之地,不像长安那样有潼关据险,更不像四川那样有剑阁可以当关,如果想要守住洛阳就必须扩大防守的面积,从而减轻洛阳的压力。

当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其实,以王世充手中的兵力,足可以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可惜他并没有这样做。所以,王世充在不经意间,将战争的主动权让给了李世民。

面对王世充的铁桶阵,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针对洛阳周围的形势,李世民决定采用挤压式的打法,分五路大军进逼洛阳。

第一路:部将史万宝统领两万精兵从宜阳方向(今河南宜阳西),攻占龙门(今河南洛阳南),切断洛阳和襄阳之间的联系。

第二路:部将刘德威统领两万精兵东出太行山,围攻怀州,切断洛阳与虎牢关地带的联系。

第三路:部将王君廓统领两万精兵,进攻洛口仓,切断洛口仓到洛阳之间的粮道。

第四路:部将黄君汉统领两万精兵,向南进攻回洛仓(今河南孟津县东),切断洛阳与回洛仓之间的粮道。

当然,第五路大军就由李世民自己统率,死死地咬住身在洛阳城的王世充本部。

可以说,李世民为了拿下洛阳,特意用五路大军编制了一张网。李世民的意图很明显,用这张网死死地罩住王世充,让他动弹不得。现在网已张好,开始捕鱼!

这五路大军虽说各有各的任务,但是最关键的两路军其实是王君廓和黄君汉这两路。

洛阳城的主要粮食供应基地是洛口仓和回洛仓,切断这两个地方前往洛阳的粮道,那洛阳城里的人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更何况打仗这差事,比一般的工作更加消耗体力,没有饭吃,那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洛阳的形势,其实是很不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世充越来越感觉到洛阳似乎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稳固,让人家断了两个粮道,这个问题很是令王世充头痛。说一千道一万,谁让你当初放弃这么一大片土地,让李世民撒了欢地折腾。

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时候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不会再来。

心存幻想

缺粮的日子是十分难受的。

即使意志再坚定,也架不住肚子咕咕地叫。于是洛阳周围,曾经依附于王世充的一些郡县开始纷纷倒戈,投降了唐朝。洛阳逐渐地变成了一座孤城。

王世充本以为李世民会率领主力大军,直捣洛阳城下,然后开始一场攻城战,如果这样,即使洛阳是座孤城,但是凭借洛阳城坚固的防守,也完全可以抵御唐军,然后等唐军疲惫时,再搞个突然袭击,到时大获全胜。

可惜,这一切都是假设。

事实告诉我们,过分依赖主观意识的判断,其实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李世民不仅没有率大军攻洛阳,反而在洛阳北边的北邙山安营扎寨,准备要打一场持久战。

既来之,则安之。王世充我会陪你玩到底。

这一下,王世充傻了眼。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来了个“坐地泡”。最关键的是,李世民耗得起,王世充耗不起。

长安方面可以源源不断地给李世民运送粮食,而自己却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王世充甚至后悔当初自己怎么会占了洛阳这个倒霉地方。面对如此现状,王世充也只能是一声叹息,此时他既没有决战的勇气,也没有守住洛阳的信心。

但王世充能够占据洛阳,成为一方霸主,依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事实上,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王世充还是想出了一个保住洛阳的方法。至少在他看来,这个办法是可行的。

什么办法?求和。

八月十日,在撑了将近一个月后,王世充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主动出击。当然这次出击,并不是准备和李世民进行决战,而是谈判求和。

王世充列阵于洛阳城西北的青阳宫,这里和李世民驻扎的北邙山,仅有一河之隔,在这里他准备好好地做一下李世民同志的思想工作。

“秦王殿下!隋朝已经灭亡了,李唐占据关中,我占据洛阳,我并没有向西侵略唐朝,现在秦王殿下率领大军来到洛阳,是什么用意?”在我看来,这是纯粹的废话。先前两家在局部战场的摩擦,难道是在进行访问交流?

李世民的回答很简单:“现在所有的人都敬仰我大唐,唯有你不把大唐放在眼里,所以我才率领大军前来兴师问罪!”

你以为不侵犯我就可以了吗?有想法也不行!

“我们双方现在息兵讲和,这不是很好的事吗?”这句话说得完全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宁可被人打死,不能被人吓死。现在仗还没打,胜负还很难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居然说出如此下贱的话。

没前途,实在是没有前途!

在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暴露出王世充一个致命的弱点———目光短浅。他没有看透,即使自己说出N多个道理,李世民也是不会撤兵的。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是永远没有道理可讲的。能够讲的,是实力。

针对王世充提出的息兵求和,李世民只说了一句话:“奉诏取东都!不令讲好也!”对不起,要想讲和,最好和我老爹讲去,我的任务是把你消灭。

谈判到此结束。还得接着打!

李世民的这番回答,意味着谈判彻底破裂,双方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是兵戎相见。王世充同时也郁闷到了极点,恨不得马上打过河去,把李世民打倒在地,最好再踏上一万只脚。

但最终,王世充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因为这次他根本没有做打仗的准备,本以为自己好言好语,会让李世民感动,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既然谈不成,那就只能打下去吧。

两军依旧相持。

李世民并不着急,自己粮草充足,完全不必急于进攻,他心里很清楚,洛阳不可强攻,当年李密就是强攻洛阳,虽然大小百余战,但到最后依然没有拿下来,自己反而耗得油枯灯灭。

李密失败的教训,李世民牢牢地记在心里。

既然来了,就绝不当第二个李密。胖子不是一口吃下的,绣花针不是一天磨成的。王世充咱们一切一切,慢———慢———来。

形势对王世充似乎越来越不妙。

在唐军五路大军的进逼下,王世充重兵把守的据点都被唐军困死,越来越多的郡县纷纷向李世民投降。在这些投降的人中,有一个人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公瑾。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大名)人,时任洧州刺史。当然这个官职是王世充任命的。

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臂力过人。据说当时张公瑾府外有一对石狮子,这位仁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搬起来,而且还能原地转圈。也许你会怀疑这个传闻的真实性,不过没关系,我们终有一天会见识到他的臂力究竟是否过人。

在前边,我让大家记住过很多人的名字。在这里,张公瑾也不例外,也请你记住他。在玄武门事变中,正是因为他的臂力,成功挽救了李世民。

也许是上次侦察工作做得不够理想,在两军相持了将近一个月后,李世民决定再干一回他的兼职工作———侦察兵。这一次,为了以防万一,李世民带上了猛将尉迟敬德。而且,亲点了五百玄甲兵随同自己前行。

在这里,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玄甲兵这个兵种。

这个兵种是由李世民创立的,是李世民在自己的骑兵部队中精选出来的优等骑兵组成的,共千余人。玄甲兵的装束很特别,从上到下一身黑衣黑甲,类似于日本的忍者,而且所骑的战马也有铠甲护体。当时李世民把玄甲军分为左右两队,分别由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玄甲兵的铠甲绝对是一等一的好货,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而改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亮式的板式铠甲,他比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要轻很多,但防御性能比具装铠要好很多。

除了装束特别之外,作为玄甲兵其中的一员,除了善于骑射之外,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槊棍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十八般兵器必须要样样精通。

可以说,玄甲兵是李世民的王牌部队,战斗力是超一流的,身边跟着这样的士兵,心里就是踏实。

二次遭遇战

九月二十一日。

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五百玄甲兵登上魏宣帝景陵查看敌情。他实在没有想到,王世充居然当了把二杆子,命令单雄信带着近万人向自己杀了过来。

狗急跳墙!王世充这次真的急了,表现形式就是抄家伙拼命。让你围了这么久,如果再不教训你一下,兄弟们是会耻笑我的。

抛开战争的背景不谈,单看这次的较量,很像两个黑社会团伙的火拼。

从前王世充缩在洛阳城里,很像狗熊在冬眠,但是这一次突然杀出,动作极其迅速,上万人在单雄信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世民团团围住。在王世充看来,集中上万人的优势兵力攻击只有五百人的唐军,此战必胜。今天是个好日子,逮住了李世民这条大鱼。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王世充的部队围住李世民时,李世民手中的王牌部队———玄甲兵开始发挥威力。

要说李世民创建的这个兵种,实在不是混饭吃的,上万人围住他们的时候,丝毫没有惊慌,反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布成一个圆形阵将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围在中间,因为他们明白,此刻保护主帅是最重要的。

前边我说过,玄甲兵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事实上作为骑兵部队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弓箭,所以这一次弓箭就是他们最好的防御武器。

开弓!放箭!整个过程都是一气呵成,在此期间,李世民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主帅的指挥,居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动作完成得如此干净利落,可见平时训练有素。

王世充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被玄甲兵用弓箭所击退,但是弓箭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弓箭用完了,就用长刀;长刀被打掉了,就用短剑;短剑折了,就用铁钩……

总之一句话,有什么用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怎么办?一句话:战死沙场,宁死不降!

在我看来,玄甲兵之所以战斗力出众,除了装备精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名字叫做:视死如归。

五百人抵抗上万人,百密难免一疏。在他们抵抗了将近半个时辰后,由于伤亡过大,阵型渐渐地开始有些松散。缺口还是出现了。

就在缺口出现的一刹那,单雄信在兵士的掩护下,策马迅速杀入阵中。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只要李世民倒下了,唐军就会自动瓦解。

李世民拿命来!单雄信是超一流的猛将,在杀入阵中的一刹那,借助惯性,用马槊刺向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也是身手不凡,但他的身上只佩带一柄短剑,作为象征性的防身兵器。单雄信的马槊刺过来的时候,李世民下意识地用短剑去挡,但是他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绝对是一个置他于死地的问题———短不敌长。

完了!看来今天我李世民是外公死儿子———没救(舅)了!

不!李世民,你还有救!难道你忘记了你的身边还有一个人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杆长槊猛然间刺向单雄信的胸部,单雄信回救不及,栽于马下。刺出这一长槊的人正是尉迟敬德。

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了最关键的位置,尉迟敬德刺出这一槊的价值,实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单雄信栽下马之后,手下的人开始慌了神,因为他们不知道此刻究竟应该是先救主帅,还是继续围攻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就在这一愣神的工夫,尉迟敬德架着李世民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去。

史书记载: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突围!

猛人!的确是猛人!

“先不要管李世民了,快去救主帅!”单雄信手下的人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将单雄信从地上扶起,可是就在这一刻,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带着玄甲兵又冲了上来。杀你个回马枪!

顷刻间,形势顿时逆转,先前的围攻者变成了挨打者。打仗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只要一泄气,再想重新振作起来可就不容易了。这一点,在王世充士兵的身上就反映得很明显。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上万人围着李世民的五百人打,眼看就要得手,没想到被猛人尉迟敬德搅了局,主帅单雄信被挑落马下不说,居然还让李世民逃了出去。

郁闷!实在是很郁闷!

所以当李世民重新杀回来的时候,王世充的部队开始乱成了一团糟。

此时,坚守大营的唐军守将屈突通看见李世民遭到突袭,急忙率领大军赶来增援,正所谓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将王世充的部队团团围住,一通猛打。箭射、刀砍、斧剁……刹那间死尸遍野!

这一顿猛拍下来,共解决了一千多人,而且活捉了王世充手下的大将陈智略,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俘虏了六千多名排槊兵。

如果说玄甲兵是李世民的王牌部队,那么排槊兵就是王世充的精锐之师。为了打造这支精锐之师,王世充像李世民一样可是没少费力,但是这一仗下来居然被打得所剩无几,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

事实证明:排槊兵和玄甲兵比起来,简直不在一个档次。

而其间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主帅的训练水平和调教能力,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王世充和李世民相比,实在是差了很多。

这一仗,唐军大获全胜。

李世民心中有数,最要感谢的人当然是尉迟敬德。如果没有尉迟敬德,也许自己早已经不在人世间了。为了表达对尉迟敬德的感谢,李世民特意赏赐了他一箱金银。

由于他的表现实在太过精彩,后人依据他这次险救李世民的历史,成功改编成一个《单鞭夺槊》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通常是不会忘记在历史中有惊艳表现的人的,当然你的这种表现必须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尉迟敬德就是这样的人。

不可否认,尉迟敬德的确是一员猛将,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多次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史书记载:出入重围,往返无碍。

拥有这样的人才,秦王幸甚!大唐幸甚!

求救

李世民是快乐的。

在这场遭遇战中,能够突围出来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没想到最后居然把王世充打得大败,真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王世充真是够窝囊的!上万人居然被打得一败涂地,而且自己的精锐部队———排槊兵,基本上不复存在,王世充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一战,王世充手下的士兵的确有些谈“唐”色变!

“唉?你们知道吗?李世民这小子居然从咱们上万人中间成功突围,厉害啊!”

“其实要归功于他身边的那个黑脸大个,好家伙,简直张飞再世啊!”

“人家突围出去,还杀咱个回马枪,那么多排槊兵居然打不过人家,我怀疑唐军是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啊?”

“有可能啊!听说北邙山上有仙草,是不是他们吃了仙草啊?”

“哎!几万人都打不过人家,我看咱们是没戏了!”

“老弟!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吧!实在守不下去了咱就投降唐军,咱也来点仙草尝尝,嘿嘿!”

……

打了败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

不过在王世充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现在洛阳城还是稳如磐石,他认为只要洛阳城在,自己就有和李世民叫板的资本。

“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王世充努力地安慰自己。事实上,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十月十五日,唐将罗士信攻克千金堡(今洛阳北);

十月二十一日,管州总管郭庆举城降唐;

十一月一日,唐将李大亮攻克樊城,斩杀王世充大将国大安;

十一月二十九日,李大亮又攻克沮州和华州,斩杀守敌近万人。

加上李世民五路大军所控制的几个据点,到现在为止,洛阳城外所有的据点基本上都被唐军所掌控。此时,洛阳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

李世民的意图很明显,从一开始就在遵循一个原则:以洛阳周围的据点为主攻点,进而包围洛阳。现在这个计划基本实现,所以接下来就要关门打狗了。

坏消息接踵而来,王世充陷入了很矛盾的境地。看来洛阳现在即使不想守也得守了,因为除了洛阳之外,王世充根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但是能守多长时间呢?王世充心里实在没底,因为洛阳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

缺粮、军心涣散,甚至还得提防有人反水,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王世充真的受够了,曾经他觉得处理政务是件很烦人的事情,现在他忽然觉得曾经的日子是那么的美好!

什么是幸福?

幸福不是已经失去的,也不是还没有得到的,你现在就是幸福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你现在的美好生活,对这个世界也许你会有抱怨,也许你会有不满,但是不论如何还是珍惜现在吧。一旦你失去时,你就会觉得曾经是那么的美好,因为它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王世充想起了曾经的美好,他觉得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洛阳。只要保住了洛阳,我还会拥有那些曾经的幸福。

向人求救吧。为了洛阳的存在,即使让我跪下来求人我也愿意。

向谁求救呢?准确地说现在谁有实力来救我呢?

有吗?有!

谁啊?窦建德!

无奈之举

其实,王世充实在不愿意向窦建德求救,真是拉不下这张老脸。

当时所有的割据势力,互相之间基本上都有些大大小小的摩擦,王世充和窦建德之间也不例外,在李世民东征洛阳之前,两位仁兄就因为争地盘而大打出手。

先是王世充偷袭了窦建德的门户地区———黎阳,而窦建德也不甘示弱,攻占了殷州,算是报复了王世充。此后双方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也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双方就这样一直闹得很不愉快,谁也不服谁。不过这也可以理解,都是当世之枭雄,手里都握着好几十万人,谁怕谁啊?跪天跪地跪父母,想让我对你俯首称臣,那是搬着梯子上天———没门儿!闹到最后,双方干脆彻底断交,召回了各自的外交人员,而且互不通信。

但是人这一辈子谁都有走背字的时候,现在王世充眼看洛阳即将保不住,从地理位置来看,窦建德是离自己最近的人,所以为了保住洛阳,不得不向窦建德求救。

毕竟,性命远比脸面重要。为了能够活下去,我王世充今天就舍了这张老脸!当然,王世充之所以向窦建德求救,最看重的还是窦建德的实力。

那么我们这位从高鸡泊走出来的农民领袖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

窦建德的现状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政通人和。

在前面我们说过,窦建德从高鸡泊起兵以来,联合高士达打败了隋将郭绚,虽然败给了杨义臣,但因为做人做事非常仗义,所以发展十分迅速,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立政权,称长乐王。

但是窦建德事业上涨的势头并没有就此终结,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所治理的地方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人人富足,安居乐业。这一点,就连当时的唐朝也做不到,可以说窦建德治国是很有一套的。

随着事业的不断攀升,窦建德也逐渐有了一些想法,那就是正式称帝。

对于称帝这件事,江都事变之前所有的人都很小心翼翼,这一点我在前边曾经做过分析,但是当大家知道杨广被杀的消息后,又全都一窝蜂地抢着做皇帝,窦建德当然也不例外。

大业十四年(618)四月,也就是杨广被杀的一个月后,窦建德正式称帝,国号夏。

称帝后的窦建德,并没有满足于所得到的一切,兼并了魏刀儿的农民起义军,在魏县痛打落水狗宇文化及,又先后攻克了易州(今河北易县)、定州(今河北定州市)等地,而且在和唐将李神通的较量中,也是大获全胜。

虽然没能征服幽州的李艺,但是现在正全力攻打盘踞在山东曹州的孟海公,而且基本上已经锁定胜局。

到目前为止,窦建德的事业可以说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除了幽州,基本上算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当窦建德收到王世充的求救信时,他陷入了犹豫之中。

窦建德的算盘

“王世充!想不到你也有今天!”窦建德看到王世充的求救信后,第一反应是幸灾乐祸。当然他也明白王世充如果真的丢了洛阳,对自己是绝对没有任何好处的。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割据势力都有一统天下的梦想,当然有实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只有李唐和窦夏两家有这个实力。

事实上,李渊决定攻打洛阳的时候,曾经邀请过窦建德一起参战,并且许诺事成后平分王世充的地盘,不过窦建德谢绝了邀请。他的理由很简单:洛阳不仅是王世充的地盘,同时也是自己的门户。李唐如果拿下洛阳,接下来要拿下的很可能就是自己。以王郑牵制李唐,是窦建德的策略。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反过来讲,如果窦建德援救洛阳,和王世充联手打败唐军,等王世充缓过手来,说不定还会和自己翻脸。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窦建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开会,商讨对策!

“不救!王世充这个老贼,终于也有今天,还有脸向我们求救!”

“就是嘛!侵占我们的地盘,现在眼看洛阳保不住了,来求我们了,拿我们当什么了啊?”

“他有今天,纯粹是报应,李唐应该把他往死里打!”

……

泄愤!纯粹是泄愤!

部将的话,让窦建德也觉得很解气,但同时窦建德似乎觉得手下这些人缺少一种眼光,其实窦建德是很想听听另一种声音的。

“不!我觉得,应该去救王世充!”说话的人是中书侍郎刘彬。

“哦?刘侍郎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陛下!王世充和我们素来不睦,这点确实不假!众人的话我也能理解,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王世充是必须要救的。”刘彬的话,令窦建德眼前一亮,他觉得刘彬的话对未来夏国的走向至关重要!

“刘侍郎请继续讲下去!”

“陛下!现在天下大乱,李唐拥有关西、陇右等地,王世充拥有洛阳,陛下拥有河北,这叫三足鼎立之势,如今李唐进攻洛阳,兵力逐渐地增加,看样子王世充支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李唐一旦拿下洛阳,恐怕我夏国也不能久存啊!”刘彬的三足鼎立之说,让窦建德瞬间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很像当年的孙权。

“那刘侍郎的意思是发兵去救王世充?”窦建德急忙问道。

“没错!臣以为就目前来讲,应该和王世充解除旧怨,发兵去救,夏攻其外,郑攻其内,臣敢担保李唐必败!那个时候……”

“怎样?”

“嘿嘿!到时等唐军退去后,陛下可以静观其变,如果有机会就灭掉王世充,然后乘着李唐刚刚战败,民生疲敝,再灭掉李唐,到时天下可取!”

“三足鼎立……”窦建德嘴里喃喃地说着。

刘彬的话,让窦建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不可否认,王世充是自己的敌人,但是李唐同样是自己的敌人,这两家无论谁做大做强,都是窦建德所不愿意看到的,相比之下,窦建德更不希望李唐的势力上涨,从目前的情况看,李唐平薛举、灭李轨、打败刘武周,又即将攻取洛阳,可以说已经露出了统一天下的苗头。

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王世充打败李唐,窦建德还有生存之地,若李唐灭了王世充,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正所谓:唇亡齿寒。窦建德决定,发兵救郑。

都说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情况并非如此。敌人的敌人一样是敌人!

王世充这次算你走运,但是去救你,并不因为我是什么善男信女,我是为了我自己。

但是在窦建德的心中,依然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孟海公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彻底解决,窦建德当然不希望自己陷入两线作战。

“替我传话给王世充,告诉他我会找准时机去救他的,让他坚守住洛阳!”

“还有,礼部侍郎李大师你去李世民那里走一趟,游说他停止进攻洛阳,撤兵回长安,两家罢兵言好!”

窦建德当然明白李世民是绝不会撤兵的,事实上他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窦建德实在没有想到,李大师这一去竟会被李世民扣留。看来李大师应该改名叫李大冤。

对于窦建德“罢兵”的建议,李世民并没有理睬。在他看来,窦建德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管好你自己吧。王世充之后,下一个就是你!

李世民扣留李大师的目的,就是不想让他将自己的意图告诉窦建德。事实上,李世民这么做也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也许窦建德现在正等着李大师的回信,李世民要趁着这个时间尽快拿下洛阳。

窦建德你慢慢地等吧,等你知道一切时,就是洛阳陷落的时候。

李世民的算盘拨的是叮当响,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王世充的抵抗能力。

还是失望

时间进入了武德四年(621)。

王世充的日子越发不好过,此刻他十分希望窦建德那魁梧高大的身躯立刻出现在他的面前。不过,这个愿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希望似乎不大。

李世民在洛阳外围不断地增兵,洛阳想要飞出去一只苍蝇都很困难,而且粮食越来越少。回洛仓和洛口仓两大粮仓,如今已被唐军严密地控制,指望着两个地方为洛阳送粮食,那纯粹是痴人说梦。现在可以给洛阳供应粮食的只有一个地方———虎牢关。

平常挨饿也就算了,过年了总得吃顿饱饭吧!所以王世充决定,让太子王玄应领兵前往虎牢关押送粮食回洛阳,毕竟现在虎牢关还在自己的手里,相信这么做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是正应了那句话:人不走运时,喝口凉水都塞牙。

就在王玄应出发前往虎牢关的同时,李世民得到了这个消息。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怕你做缩头乌龟,没想到你居然主动出来了。李世民当然不肯放过这个钓金龟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在王玄应回洛阳的半路上,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李世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部将李君羡。

李君羡本来是王世充的手下,因为看不惯王世充的为人,所以投奔了李世民,这场伏击战是李君羡投降唐朝后,独自领兵的第一战。结果证明,李君羡确实不负众望,在半路上截断了王玄应的归路,将其打得落花流水,王玄应最后成了光杆司令跑回了洛阳。

唐初有很多能征善战的猛将,李君羡算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唐王朝统一后,北方边塞少数民族突厥屡犯边境,李君羡受命出征,每战均旗开得胜,也算是名将之一。当然,李君羡最后结局相当的悲惨,这一点我们在后边还会说到。

王玄应的失败不仅仅是将大批粮食拱手送给了唐军,最重要的是自此之后,洛阳与虎牢关彻底失去联系,这也为后来李世民能够顺利进军虎牢关间接地铺平了道路。

这一次,王世充彻底无语了。

李君羡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世民那里。趁着王世充士气低落的时候,李世民决定对洛阳发动总攻。断粮的洛阳将很快就会攻陷,李世民信心百倍。

二月十三日,李世民指挥唐军主力部队从北邙山南下,其意图是攻占青城宫,缩小对洛阳城的包围圈。

在李世民看来,此时的王世充是不堪一击的,洛阳城就像一所破房子一样,禁不住暴风雨的侵袭,而李世民就要给它以狂风暴雨般的袭击。显然他低估了对方的实力。

正所谓:困兽犹斗。何况王世充的手中还有数万兵力。很快,王世充迅速作出了反应,他决定趁李世民立足未稳,来个突然袭击。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放手一搏!

这一仗王世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击

唐军的优势在于骑兵部队的冲击力,而适合骑兵作战的环境当然是地形不复杂的平原。

而青城宫这个地方恰恰是一个地形相当复杂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河流,这些都还好说,最关键的是,在青城宫和北邙山之间的谷水上有一条自上而下的长堤,也就是说唐军如果想打进洛阳城必须要向上越过长堤才行。

就是这条长堤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

一开始,李世民凭借“三板斧”精神,和部将丘行恭迅速地越过了长堤,就在这时,王世充突然发动了袭击,李世民奋力死战,他以为身后的骑兵很快就会跟上来。但是随着王世充的士兵越聚越多,李世民忽然发现自己身后的骑兵部队一个也没有跟上来。

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答案很简单。众多骑兵争前恐后地想要向上越过长堤,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拥挤。本来向上攀登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情,何况有的马匹掌握不好平衡,还有往下打滑的现象。

冲上去,滑下来,再往上冲,接着往下滑。前边的往下滑,后边的就必须跟着往后退。就这样唐军的骑兵拥挤在一起被阻在长堤之下。虽然有极个别的骑兵冲了上去,也由于寡不敌众,战死疆场。

元帅!实在抱歉,不是我们不拼命,这鬼地方实在不适合咱们!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李世民一边冲杀,脑子一边在思索,虽然他不知道后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但是他知道一定是出了问题。

不行!再这样下去,今天恐怕就出不去了!

李世民拨转马头准备往回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突然之间,一只冷箭射中了他的坐骑,李世民一头栽于马下。眼看形势万分危急,李世民顷刻间就要命丧于此!不过这一次,又有一个人挺身站了出来,再一次挽救了李世民。这个人就是丘行恭。

当他看见李世民栽于马下时,果断地向靠近李世民的士兵张弓疾射,使得围困李世民的士兵稍稍退后。丘行恭利用这个机会,将李世民受伤的坐骑所中的箭矢拔出,让李世民骑上自己的马,自己一手牵着李世民的马,一手持刀,一通猛砍,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下长堤与大部队会合。

如果说上次的宣帝景陵一战堪称凶险,那么这一战丝毫不亚于那一战。

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后,还念念不忘这一战的情景,特意下诏在石碑上刻画丘行恭从坐骑上拔出箭矢的样子,立于昭陵,以示纪念。而这匹坐骑就是有名的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

“冲下长堤!与唐军决一死战!”王世充一声怒吼,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一鼓作气打败唐军,一扫很多天来胸中的一口怨气。所以,在李世民冲下长堤之后,王世充率领人马也迅速地冲下长堤。

由于王世充突然自高而下地冲过来,唐军没有防备,顷刻间被冲得人仰马翻。

“后退!后退!”李世民高声喊道。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唐军开始有组织地向后撤退,同时也给王世充留下了一片巨大的开阔地。当然,开阔地带是骑兵发挥优势的地方。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李世民高喊“后退”的用意,那就是:让出一片开阔地,发挥骑兵冲击力的优势!

看到唐军骑兵一股脑地向后退,王世充很是得意。追!全力地给我追!

王世充被表象深深地迷惑,就在他挥着战刀得意地追击唐军时,李世民开始组织反击了。

“掉转马头!冲上去!”这一次轮到李世民下达攻击命令了。

“冲啊!杀啊!”

双方顷刻间搅在了一起。刀光剑影之间,双方开始了一场血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的骑兵开始显露出优势,由于他们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而且装备精良,王世充的阵型逐渐地开始散乱,先后四次被打散,不过王世充实在很顽强,又先后四次将部队集中起来,抵御着唐军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这一战,持续三个时辰,这三个时辰是智慧的比拼、勇气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结果再一次证明,在意志的较量中,李世民是胜利者。

由于伤亡过大,王世充终于支持不住了,且战且退吧。王世充当然想不到,他也同样遇到了李世民所遇到的问题———长堤的问题。自上而下地冲击,确实很过瘾,但现在王世充面临着自下而上的攀登,后边还有李世民的追兵。

只顾眼前,不顾身后是要吃亏的。

结果,为了迅速地爬上长堤,王世充的骑兵不得不丢掉马匹,骑兵改步兵,仓皇地爬上长堤,跑回了洛阳城。唐军就此得到了大量的马匹,从而增强了骑兵的力量。

表面上看,这一战的结果是王世充主动撤退,似乎唐军获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唐军其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说胜利,也仅仅是惨胜而已。伤亡人数基本持平,唐军仅仅是获得了大量的马匹。

从战略上讲,李世民虽然此后将洛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并没有实现快速攻陷洛阳的计划,相反通过这一战,王世充倒是平添了许多自信。

通过这一战,王世充悟出了一个道理:信心是很重要的!自卑是不可以的!唐军不是铁打的!拼命是有效的!

以王世充的现状,打个平手就是胜利。至少到目前为止,洛阳城依然固若金汤。

李世民是不服输的,虽然这一战他并没有败,但是在他看来,和王世充打成平手,就是失败。

人在不同的境遇下,想法不同,追求也不同。

围攻!继续围攻!不拿下洛阳,我李世民誓不为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64.html

上一篇:河北!河北!
下一篇:进击山西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