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二次围剿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4:31:37 0

被忽视的人

刘黑闼北逃突厥,最受牵连的当属徐园朗。

这位糊里糊涂被拉下水的仁兄,在知道刘黑闼逃跑后,当即差点晕了过去。

兄弟你实在是不够意思啊。逃跑不要紧,提前报个信啊。

徐园朗现在的处境相当尴尬。

接着投降吗?要知道“狼来了”只能喊一次!将对抗唐朝进行到底吗?说实话,徐园朗实在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徐园朗明白一个道理:造反这条路,走上了就不能再回头。所以,权衡再三,徐园朗决定将造反事业进行到底。

这是个果断的决定,也是个自寻死路的决定。

四月八日,李世民在短暂地离开河北前线、回长安汇报战果后,率军在黎阳集结,直趋济阴,目标直指徐园朗。

在李世民看来,失去刘黑闼的支持,徐园朗纯粹是螳臂挡车。现在趁着徐园朗惊魂未定,李世民准备开动唐朝这辆隆隆的战车,碾死这只不识时务的“螳螂”。

在唐军的大举进攻下,徐园朗节节败退,李世民连克十余城,彻底让徐园朗成了惊弓之鸟。

在这一战中,李世民还有个意外的收获,由于唐军声势浩大,不仅让徐园朗仅有招架之功,而且威震淮、泗地区,有一个人表示归降唐朝。

这个人就是杜伏威。

到现在为止,由于角色太多,所以我们先让这位仁兄和大家打个招呼,关于他的事情,我在后边会详细说明。

李世民一鼓作气,最后打得徐园朗只剩下一座城———兖州。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用这句话来形容徐园朗的现状,一点不过。就在李世民准备最后解决徐园朗时,朝廷的一张诏书,递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秦王劳师远征,不辞辛苦,今全境悉数平定,归京听候封赏!”

很明显,朝廷一直没有放松对李世民的警惕,现在全国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所以李世民同学,你也该回家了吧。

没办法,诏书就是命令。李世民不得已将围攻徐园朗的任务,交给了淮安王李神通和大将李世,自己带领本部兵马返回了长安。

对于李世民来讲,这也是个好事,早日回到长安,至少可以了解朝廷的动态,最重要的是了解太子李建成的动向。所以,对于诏书中的命令,李世民丝毫没有犹豫。但是,所有的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这个人就是刘黑闼。

刘黑闼虽然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彻底完蛋。而且,生性好勇斗狠的刘黑闼是不会甘心就此消沉下去的。在北逃突厥的两个月后,刘黑闼充分发挥他外交的才能,引来突厥的骑兵南下,继续和唐朝作对。

我胡汉三回来了!

一般说来,还乡团都是要做些坏事的,刘黑闼做的不能说是坏事,但是对于唐朝来讲,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边境骚扰。

武德五年(622)四月二十一日,刘黑闼开始了第一波攻击,首战大获全胜。唐将并州总管李大恩战败被杀。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实,李大恩的死归根到底是内部原因。

就在李世民和刘黑闼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驻守并州的李大恩忽然探听到一个重要的消息———突厥发生饥荒。而当时马邑正被突厥占领,代替突厥人驻守马邑的是一个叫苑君璋的人。

苑君璋本来是刘武周的手下,刘武周死后,被突厥封为大行台,在突厥人的支持下,进犯代州(今山西代县),被唐军击退。

武德三年(620),苑君璋卷土重来,攻陷了马邑,并以马邑为根据地准备建立割据政权。可是苑君璋的手下都是中原人,这些人大都思念家乡,对突厥人基本上没什么好感,所以经常劝他脱离突厥,投降唐朝。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苑君璋依靠突厥人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拿了人家的钱财就要替人家消灾。

吃了人家突厥的,就得替人家当炮灰。所以无论手下人如何磨嘴皮子,苑君璋就是雷打不动。一来二去,手下有很多人开始离他而去,渐渐地,苑君璋势力大大减弱。

这一次,李大恩探听到突厥发生饥荒,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夺回马邑的机会。但是,李大恩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兵少。所以,他当即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李渊,希望朝廷能够派兵增援自己,趁着突厥发生饥荒,全力夺回本属于唐朝的地盘———马邑。

很快,这个计划得到了李渊的批准,而且为了支援李大恩,李渊特意派典内少监独孤晟率军协同进击马邑。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计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就此进行下去,夺回马邑当在情理之中。坏事就坏在这个独孤晟的身上。

本来双方约好在马邑会师的时间,李大恩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了马邑的外围,但是独孤晟却拖泥带水,没有按时到达。李大恩知道凭着自己手中这点人,要想攻下马邑纯粹是扯淡,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撤退到新城,等待独孤晟的到来!

但是,世间的事有时真的很凑巧,李大恩撤退到新城时,正好是刘黑闼引突厥兵南下的时候,面对李大恩这块到嘴的肥肉,刘黑闼岂能白白错过?于是,刘黑闼率领数万突厥骑兵将李大恩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坚持了三天后,李大恩终于支持不住了,原因是军中断粮。

在突围的过程中,由于寡不敌众,全军覆灭。当然李大恩自己也一起覆灭了。

消息传到李渊那里,李渊震怒了,下令将独孤晟发配边关充军,也算是告慰了李大恩的在天之灵。

事实告诉我们:上班无故迟到,耽误的不仅仅是工作,有时耽误的还是自身的前程。

刘黑闼带领着自己的还乡团首战告捷,一扫先前被李世民打败的阴影,紧接着开始了第二波攻击。第二波攻击相比第一波攻击,在形式上进行了升级,具体的方式是双管齐下。

六月刘黑闼率军进攻定州。

八月突厥颉利可汗亲率十五万大军进犯雁门关,同时进攻原州和并州。颉利可汗亲自前来,问题不容小视。

突厥也来凑热闹

颉利可汗是始毕可汗的弟弟。

武德二年(619)始毕可汗死后,其弟处罗可汗继位,从始毕可汗到处罗可汗,突厥和唐朝的关系,总体上来讲还是不错的,虽然其间也存在纷争,但是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基本上相安无事。

处罗可汗在位一年多后,也就是武德三年(620),其弟颉利可汗继位,这位仁兄上台后,改变了从前两个哥哥对唐朝的政策,主张武力对抗唐朝,实现突厥的大一统之梦,首先的做法就是扶持梁师都、苑君璋、刘黑闼等中原割据势力,与唐朝搞对抗。

在颉利可汗所支持中原割据势力中,刘黑闼无疑是实力最为强劲的。刘黑闼被李世民打败逃到突厥后,颉利可汗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将刘黑闼的失败归结为运气不好,在他看来,这个英勇善战的朴实农夫,今后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所以在短暂的调整后,颉利可汗让刘黑闼卷土重来,继续对抗唐朝。

不管怎样,刘黑闼的运气至少比刘武周要好,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看他能否把握住如此良好的机遇了。

面对刘黑闼和颉利可汗的双管齐下,身在长安的李渊实在感到棘手。

现在唐朝基本上已经统一中原,可以说也算是个泱泱大国,如果总是对突厥人一让再让,面子上实在不好看,要知道现在的李渊已经不再是起兵之初,向始毕可汗装孙子的那个李渊了。

但是,以目前唐朝的国力而言,要想彻底地解决突厥问题,还不是时候,这一点老谋深算的李渊当然明白,所以这一次,面对颉利可汗的大举侵犯,李渊决定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命太子李建成出幽州,在原州迎战突厥骑兵;

二、命秦王李世民出秦州,正面迎击颉利可汗;

三、命云州总管李子和掩护李世民,左武威大将军段德操出夏州,切断颉利可汗的退路;

四、派郑元寿出使突厥大营,说服颉利可汗。

郑元寿本来是隋朝的文成郡守,李渊建立唐朝后,举城投降唐朝,为人机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典型的滑头一个,但是你千万不要认为他人品有什么问题。事实上,郑元寿耍滑头纯属做人的技术问题,与人品无关。除此之外,这个人有个特长:能忽悠。

八月三十日,郑元寿来到突厥大营,在此之前,李建成、李世民都已经和突厥人交过手了,战况基本上是———突厥惨败。也就是说郑元寿来到这里时,颉利可汗正在气头上。

如果换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见到颉利可汗肯定是点头哈腰装孙子,毕竟是在人家地盘,而且又在气头上,万一哪句话说错了,也许就此拉出去被一刀“咔嚓”了。但郑元寿不是一般人,进入突厥大营后,没等颉利可汗反应过来,就开始指着颉利可汗一通质问。

“可汗觉得率兵前来有道理吗?始毕可汗与处罗可汗在位时,我们两家曾经签定了友好条约,如今可汗公然背弃两位先可汗制定的路线,可汗觉得对得起两位先可汗的在天之灵吗?刘黑闼不过是一个村夫,可汗你支持他与大唐作对,觉得有几成胜算?”

郑元寿的“三板斧质问”策略,让颉利可汗顿时哑口无言,没办法,人家说的句句在理,顿时觉得理亏,所以一时间,颉利可汗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应对郑元寿。

三板斧过后,接下来该是哄你玩了!

看到颉利可汗面带愧色,于是郑元寿又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才是本次游说工作的关键点:“中原与突厥的风俗不同,可汗觉得如果占领了唐朝的全部土地,真的能够在那居住吗?”

有道理,确实很有道理。突厥人的风俗习惯和唐朝人差得简直是十万八千里,让天天狩猎的突厥人来中原种地,的确不现实。

紧接着郑元寿又开始忽悠:“即使真的占了唐朝的土地,还得刘黑闼来治理,到时可汗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时间长了可汗就能保证刘黑闼那么听话吗?”这句话可以说是直捅颉利可汗的心窝,谁也不甘心为别人做嫁衣。

所以郑元寿刚一说完,颉利可汗开始皱紧了眉头。他忽然意识到帮了刘黑闼半天,自己未必能够捞到任何好处,而且把刘黑闼这只老虎养肥了,没准以后真的像郑元寿说的那样,掉过头来反咬自己一口。

人一旦得了势,野心随之增长是必然的。这个道理颉利可汗还是明白的。

至此,颉利可汗已经开始动摇了,不过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抽身而去,为刘黑闼忙活了一通,到头来自己什么没得到不说,而且劳民伤财,实在不值得。赔钱的买卖从来没有人去干,颉利可汗也不例外。

“我可以退兵,但是唐朝有什么表示?”

“只要可汗退兵,和刘黑闼一刀两断,我家皇上会给可汗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美女,本来我们两家就是兄弟嘛!哈哈哈!”

“好!传我将令,大军明日班师!”

搞定!彻底搞定!

拿钱能够摆平的事,也就不算个事。当然,这一切要归功于郑元寿的三寸不烂之舌,如此看来,郑元寿堪称唐朝的“国嘴”。

能忽悠的人的确很多,但是在不利的处境下,还能保持高水准忽悠风范的人,实在不多,而郑元寿算是其中的一个。什么叫价值?这就是价值。

突厥撤兵的消息,刘黑闼很快知道了。突厥蛮子实在靠不住,说走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这让刘黑闼实在很郁闷。不过,郁闷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现实是必须要面对的。

走吧!我自己照样能够对抗唐朝。刘黑闼的决心不容置疑,当然在最初的时候,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九月十二日,刘黑闼攻陷瀛洲;

十月二十二日,打败唐将淮阳王李道玄率领的三万唐军,李道玄战死;

十月二十七日,攻陷洺州,再一次建立政权;

十一月三日,进逼沧州,沧州刺史程大买弃城逃走,刘黑闼不费一兵一卒顺利占领沧州。

至此,刘黑闼基本上收复了先前丢掉的所有地盘。

现在开始轮到李渊郁闷了。

自从颉利可汗退兵后,李渊并没有把刘黑闼太放在眼里,但是随着刘黑闼的地盘越做越大,唐军的节节败退,李渊开始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刘黑闼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继续派李世民去镇压吗?

李世民的确是不二的人选,但是在李渊看来,这个宝贝儿子的功劳已经大得出奇了,再把他派出去,估计未来的朝廷就放不下他了。那除了李世民还能派谁呢?准确地说,还有谁是刘黑闼的对手呢?

就在李渊不知所措时,一个人果断地站了出来,主动请战。这个人就是太子李建成。

太子出马

很长时间以来,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承受着一种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来自于李世民那里。

自从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的出镜率要明显高过李建成,一方面是由于李世民的才能实在太过突出,而最重要的是因为李建成的身份。

作为太子,作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李建成的任务主要是协助皇帝李渊处理内部的政务,而唐朝刚刚建立,需要平定各方的割据势力,李建成因为身份的原因,没有领兵出战,所以给了李世民以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似乎只有李世民能征善战。但不要忘记,当初攻打长安时,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分别统领二军共同打进长安城的,就军事才能而言,可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不相上下的。

李建成之所以不那么突出,就是因为身份的束缚。太子的地位,让他拥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同时太子的身份,也成为李建成发挥军事才能的障碍。

而在唐初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显然“军功”将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一点。在这一点上,李建成暂时输给了李世民。

作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李建成当然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过自己,不然的话,以后真的登基了,恐怕很难驾驭臣下。可是现在有一个人已经超过了自己,而这个人恰好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而李世民的身份对于李建成来讲,又是十分微妙的。

因为皇帝只要没蹬腿,谁能保证太子不换人?换句话说,如果皇帝换太子,李世民无疑是第一人选。所以在经过了多方面的深思熟虑之后,李建成决定利用刘黑闼第二次反叛的机会,主动请战,建立军功。

没办法!皇位只有一个。大家既然都惦记着,我也只能努力自保。

坦白地讲,这次主动请战,朝廷能不能答应,李建成心里实在没底。

毕竟,刘黑闼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所能解决的,何况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万一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有什么闪失,那绝不仅仅是损失一员大将的问题,而是损失未来皇帝的问题,人家都能把你未来的皇帝拉下马,你这个国家的脸面往哪放?

但是,李建成实在没有想到,他的主动请战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李建成和朝廷真是一拍即合。

在前边我说过,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其野心的表露,导致了朝廷对他的严加防范,其具体做法就是冷落,这也是为了抬高李建成的地位。相信如果没有刘黑闼的造反,没有李世和李艺的惨败,也许李世民会就此被朝廷晾在一边,如果真是这样,李建成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会凸显出来。

所以在那个时间段内,李建成对自己的地位保有充分的信心,他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依然是朝廷内除了皇帝之外的一哥。

但是随着刘黑闼在河北越闹越凶,朝廷不得不派李世民出征河北,朝廷这么做可以说是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李世民打败刘黑闼;另一方面又害怕李世民再立军功,同时更加影响太子李建成的地位。

现在朝廷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刘黑闼的问题由李建成来解决。但是,朝廷内所有的人都明白,让太子出征的话,绝对不能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万一太子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还是那句话:李建成的太子身份时刻束缚着他。

太子!这一次就看你的悟性了。准确地说,就看你的表态了。只要你发话,我们绝对支持!

李建成虽然不如李世民的军功多,但绝对不能说李建成就是个平庸的人。不仅不是平庸的人,而且还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只有充分洞悉朝廷内的局势,才能果断地做出主动请战的决定。

李建成!你的机会来了!一定要把握住这次可以充分提高你地位的机遇!

武德五年(622)十一月七日,李渊正式诏命李建成出兵河北,讨伐刘黑闼。朝廷这次给李建成的官职是: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对于李建成来讲,这个官职基本上算是个虚职,自己都是太子了,哪还看得上行台、元帅之类的头衔?但是在这个官职的后边,朝廷又加上了一句话,这句话相当厉害。

这句话就是: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得以便宜从事。翻译成白话就是:河南、河北所有的官员这次都得听太子的指挥,太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一切事务,其中包括官员的任免,并且可以不向朝廷请示。

要知道,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可是李世民的根据地,朝廷这么做等于是为李建成制造分化瓦解李世民势力的机会。

高!实在是高!

李建成去打刘黑闼,朝廷都不忘排挤李世民,朝廷在整人方面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事实上,在后来平定刘黑闼的过程中,李建成虽然没有瓦解李世民的势力,但却因为朝廷“河南、河北并受建成处分”的任命,结交了不少地方势力。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幽州的李艺,李建成从李艺那里招募了八百勇士,号称“长林兵”,自此东宫太子的军事集团正式形成,而我们前面提过的薛万彻、薛万均兄弟,将成为李建成的得力助手。

以上的收获,让李建成忽然明白为什么李世民总是喜欢常年带兵往外跑,原来带兵打仗不仅可以立下军功,还可以扩充自己的势力,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持,这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现在的李建成似乎有些嫉妒李世民,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你有个“太子”的头衔束缚着你呢?看来,有时官大未必是个好事,至少不那么自由。

这次好了,李建成,你可以放下任何顾虑,摆脱任何束缚,专心致志地解决好刘黑闼的问题,向所有人证明,大唐不仅仅依靠李世民。

魏徵的策略

十二月二十日,李建成率军到达昌乐(今河南南乐县),昌乐的前边就是魏州。

此前,刘黑闼一直猛攻魏州,可是魏州的守将田留安实在太猛,刘黑闼一连猛攻了七天,魏州在田留安同志的精心守卫下,依然如磐石一般,没有损伤分毫。

李建成到达昌乐的时候,正是刘黑闼为怎么打下魏州而犯愁的时候,听到李建成率大军前来,刘黑闼禁不住笑了出来。

这次唐军主帅升格了啊。上次是秦王李世民,这次是太子李建成,看来我刘黑闼还是蛮有价值的嘛。东宫太子!徒有虚名!这里不是你长安皇宫,可以任由你太子吆五喝六,久居深宫内院,居然敢领兵出战,你以为战场如同儿戏啊?真不知道李渊这个老家伙是怎么想的。刘黑闼的脸上露出了轻蔑的表情。

人总要为自己的轻狂付出一定的代价。刘黑闼当然想不到,在对付他的问题上,李建成比李世民解决得更加高明。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李建成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他听从了手下一个高人的建议。这个人就是魏徵。

自从降唐后,魏徵被李渊安排在李建成的手下,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成为东宫太子集团的首席谋士,深得李建成的信任。这一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刘黑闼,魏徵向李建成提出了“攻心之战”的建议。

魏徵认为,刘黑闼之所以反复叛乱,是因为他在河北、山东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群众之所以拥护刘黑闼,就是因为唐朝对窦建德的旧部赶尽杀绝,而且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要知道河北、山东等地曾经在窦建德的治理下,老百姓过的那可是小康生活,人人对窦建德感恩戴德,本来唐朝的群众基础在关中,河北、山东等地的老百姓对唐朝没有太多的感情,现在唐朝又破坏了人家安逸舒适的生活,不造反那才叫奇怪呢。

所以魏徵建议,要想彻底地解决刘黑闼,首先必须要培养唐朝与河北、山东等地人民的良好感情。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放回那些已经被逮捕的窦建德旧将,并且保证除了刘黑闼之外,其余的人既往不咎。

不愧是读书人啊。看来读书人真是他娘的不能惹。

魏徵的这一手的确很厉害,名曰:釜底抽薪。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现在官不逼你了,谁还傻到提着脑袋去干造反事业?

当然,魏徵的策略即使再高明,也得有个高明领导去采纳。李建成采纳了。

很快,魏徵的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刘黑闼的部众忽然听到唐朝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放回了全部的俘虏,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坚决拥护唐朝的决定。我们造反本来是怕唐朝追究,现在不追究了,那就放下武器没商量。

还是我曾经说的那句话:老百姓其实是很好哄的,只要当官的稍微考虑一下他们的利益,其实没有人愿意造反。

一时间,很多原本效忠刘黑闼的士兵,纷纷开始向唐军投降,更有甚者杀了自己的上级领导,提着脑袋向唐朝投降。转眼间几万人的队伍,还剩下不到几千人。

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这下,刘黑闼坐不住了。

对于李建成这个太子,刘黑闼实在没放在眼里,但是现在他忽然觉得李建成是个比李世民更加可怕的对手。李世民击败自己,可以说胜得很幸运,而李建成现在连照面还没打过,居然搞垮了自己的队伍。刘黑闼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不行!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用最快的时间撤离这个是非之地。不然的话,过不了几天,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走为上策

十二月三十日,刘黑闼在永济渠上开始搭建浮桥,准备渡过永济渠,向北撤离。李建成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亲自带领一万人赶来追击。

为了防止唐军破坏搭桥工程,刘黑闼命令部将王小胡背水列阵阻击唐军,自己则继续指挥相关人员抓紧施工。

就在浮桥刚刚搭建起来的时候,刘黑闼做了一件让人十分不齿的事情:自己带着几百个亲信,抢先渡过永济渠。

这叫什么玩意儿啊?作为领导居然不关心下属的死活,率先开溜,其结果只有一个:树倒猢狲散。看见领导全然不顾自己的生死,部将王小胡伤透了心,于是率领部众投降了李建成。

没有够意思的领导,就没有够意思的员工,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李建成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下令全军渡过浮桥追击刘黑闼。李建成的决心不容置疑,唐军的士气更是高涨,问题偏偏出在了这座浮桥身上。

由于时间仓促,刘黑闼搭建这座浮桥比较草率,而且还没有完工,就带着人跑了过去,所以这座浮桥基本是豆腐渣工程。

几个人走上去,没感觉。

几十个人走上去,稳当。

几百个人走上去,稍微有点晃。

几千个人走上去,对不起,塌陷!

看着坍塌的浮桥,李建成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没关系,李建成,不必望桥兴叹。因为很快将会有一个人将刘黑闼送到你的面前。

武德六年(623)正月初三,刘黑闼到达饶州。此时他的手里只有一百人左右。

多日来连续的逃跑生活,令刘黑闼疲惫不堪,此刻他很想进入饶州城,吃上一顿饱饭,美美地睡上一觉,养足精神,然后继续北逃。刘黑闼的这个想法不无道理,因为驻守饶州的是他的老部下———诸葛德威。但是最终刘黑闼却决定马不停蹄,继续向北。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他对诸葛德威心里没底。

诸葛德威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窦建德一起闹革命,窦建德占据河北后,被任命为饶州刺史,若论官职大小,他在刘黑闼之下。但是刘黑闼一直在窦建德的身边(算是京官),而诸葛德威却是地方官,所以虽然身为同一集团,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交情。而且窦建德失败后,饶州这个地方成了三不管,刘黑闼先后两次起兵,诸葛德威连屁都没放一个,谁知道他心里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

最关键的是,现在刘黑闼成了一只落水狗,你能保证诸葛德威不痛打落水狗吗?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刘黑闼忍饥挨饿,继续向北走。但是,让刘黑闼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走出饶州地界没多远时,诸葛德威领着一大帮人追了上来。

“汉东王(刘黑闼起兵时自称汉东王)!快回来啊!”诸葛德威高声喊道。

走到刘黑闼跟前时,诸葛德威紧紧地握住刘黑闼的手,激动得差点流下眼泪。

“汉东王!到兄弟地盘了,为什么不进城啊?”诸葛德威略带责备地说道。

刘黑闼实在很纳闷,这个在自己如日中天时都没什么表示的人,现在为什么对自己如此热情。

“哦!原来是诸葛刺史啊!眼下唐兵势胜,我不进城是怕给您带来不便啊!”

“哎!汉东王说的哪里话,你我本都为夏王效力,现在汉东王有难,小弟怎么能坐视不管?小弟现在就请您跟我回饶州城,咱们再举大旗,兴复夏王的伟业!”

诸葛德威虽然说得信誓旦旦,但刘黑闼的心里始终敲着小鼓。

兴复夏王的伟业?你早干什么去了?刘黑闼心里这么想,嘴上当然不能这么说。

“哦!呵呵!这个……我看还是不必和诸葛刺史回去了吧……”

没等刘黑闼把话说完,诸葛德威接着说道:“难道汉东王不相信我?还是嫌我饶州城小,容不下大哥这样的英雄?”

“哦!不不不!我是怕……”

“那就请汉东王跟我进城!”

没办法,面子给到这个份上,如果再推辞,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就这样,刘黑闼跟着诸葛德威进入了饶州城,当然刘黑闼还是长了个心眼,为了防止诸葛德威有诈,只答应在外城的菜市场里休息。

事实上,进了饶州城任凭你刘黑闼长八个心眼,也是白搭。人家的地盘,人家做主!

悲剧就此酿成。

复仇之神的结局

也许是刘黑闼实在太疲劳了,也许是诸葛德威在送来的食物里下了蒙汗药,总之一句话,刘黑闼和他的一百多号兄弟在菜市场里沉沉地睡去。

当他们醒来的时候,身上多了一副绳索。

“狗辈负我!诸葛德威你不得好死!”刘黑闼高声骂道。

对于诸葛德威这种人,做狗并不重要,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最终,诸葛德威将刘黑闼和那一百多号兄弟,献给了李建成,并且宣布投降唐朝。

刘黑闼这条大鱼,李建成简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一点他比李世民的运气实在好很多。“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的任命,让李建成最终决定将刘黑闼就地正法。

武德六年(623)正月十八日,刘黑闼、刘十善兄弟二人被斩于洺州城外。

复仇之神的传说,就此落下大幕。

刘黑闼临死前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原本可以在家里好好当农民的,都是被高雅贤这些人给害的,才落到今天的下场。

我反复琢磨他这句话的内涵,觉得他的这句话纯粹是废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谁强迫你去干什么,现在失败了将一切责任归到别人头上,确实有些不仗义。但是,这些年当我经历了很多挫折后,回过头来再琢磨刘黑闼的这句话时,我虽然还是不认同他说的话,但是我能理解他。人在某种环境下,有时真的不能左右自己。

我们对未来都抱有美好的期望,但是当这种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化为泡影时,我们会觉得曾经那些美好的期望实在有些幼稚。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正是那些曾经美好的期望,给了你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将形成你人生旅途中新的期望。那就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你的一生吧。

随着刘黑闼的覆灭,李唐王朝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顺便说一句那个和刘黑闼一起闹事的徐园朗,这位仁兄在李世和李神通的合力打击下,最终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的结局史书上只有一句话:“徐园朗穷蹙,与数骑弃城走,为野人所杀,其地悉平。”

对于徐园朗我只想说一句话:在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上,他实在不算个角儿!不过在夹缝中求生存,也实在是不容易。

随着李建成的凯旋,长安城中一片欢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李渊。

从大业十三年(618)起兵一直到今天为止,李渊运用一系列的手段,通过无数次的战争,终于搞垮了诸多实力强劲的对手。这些年,他眼看着薛举、李轨、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萧铣等对手,一个个地倒下去。每倒下一个人,就意味着李渊的统一大业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现在这些对手已经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对于李渊来讲,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感慨。有的对手曾经是战友,有的对手本来就是对手。现在好了,我可以放下先前的紧张、忙碌、劳累,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帝国在我的手中,开足马力,全力前进。

就在李渊踌躇满志地准备大显身手时,江淮地区的辅公祏向他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武德六年(623)八月九日,辅公祏正式起兵反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60.html

上一篇:东征江淮
下一篇:野心的暴露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