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英雄离歌之杜伏威——江淮情仇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4:16:31 0

窦建德和王世充,都是与李渊父子争夺天下的隋末豪杰,如这样的人物,隋末还有刘武周、薛举薛仁杲父子、萧铣(此公为西梁宗室,曾祖父便是萧詧,祖父便是当年投陈的萧岩,大业十三年,岳州的一批将领试图叛变,而萧铣则因其特殊身份,被公推为主,势力范围便是祖辈所据的江陵一带)等人。然而,在隋末群豪中,并没有所有人都想当那个第一,比如说,杜伏威。

说到杜伏威,我们就要先从江淮的局势说起了。

杨广死后,宇文化及率军西去后,江淮地区就余下了三股力量,一是杜伏威,二是李子通,而三,则是沈法兴。

杜伏威和李子通我们都不陌生,下面讲讲沈法兴。沈法兴跟前二者不同,前二者都是一穷二白的贫民出身,而沈法兴则是世家大族出身,他起兵,则是声称为隋炀帝报仇,旬月之间,得众六万,定江表十余州。应当说,沈法兴是隋末群豪中,最后一个起兵的,但与之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

因此呢,在宇文化及离开之后,江淮一带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足鼎立呢,争夺的重心,自然是江都了。当时江都的守将是谁呢?老朋友了,就是那位“陈姥”了——没错,陈棱。隋炀帝死后,陈棱投降了唐朝。

最先出击的,是李子通。李子通兵盛,陈棱有些招架不住,最后不得已,只能求援,求的是谁呢?当然是杜伏威和沈法兴了。杜伏威和沈法兴当然也都盯着江都呢,自然不愿让李子通捷足先登,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于是,这俩毫不迟疑的答应了陈棱,杜伏威亲率大军,沈法兴让儿子沈纶率军,驰援江都。

现在这情况,在江淮这狭小的地盘上,倒是很有一副三国时的场景,杜伏威和沈法兴就像是刘备和孙权,李子通就像是曹操,如今是孙刘联盟对抗曹操。不同的是,杜伏威和沈法兴,他们的势力,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未必比李子通差,所以,李子通这个“曹操”,有些名不副实。

于是呢,看起来李子通必然是要吃瘪了。但是,有个问题。正因为杜伏威、沈法兴和李子通实力相当,所以,实行合作的杜伏威和沈法兴,他们的合作基础未必稳固。怎么说呢?大家想,如果杜伏威和沈法兴实力跟李子通差很远,是不是必须精诚合作,共谋抗敌?因为不合作就得死嘛,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就算不合作,这俩单出来跟李子通PK,也未必会输,所以,是不是合作就不是那么必要呢?既然合作不那么必要,是不是双方就有些想法呢?既然双方有想法,李子通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呢?

李子通对这局面分析的很透,他知道,那俩的合作,其实是事儿赶事儿的合作,他们真正想合作的不是对方,而是陈棱,只不过呢,陈棱广发英雄帖之后,这俩都来了,既然都来了,不合作也不好意思,那就合作了。于是李子通要怎么办呢?很简单,将那俩拆伙,搞离间。

于是,李子通接受了部下的建议,招募了些当地人,伪装成沈纶的部队,去偷袭杜伏威。杜伏威果然上当,心想沈法兴这小子是要吃独食啊,这混蛋,跟他合作能有好吗?我看,我也甭去凑热闹,让沈法兴跟李子通干去。沈纶这边也是有口难辩,有冤难诉,但他知道,梁子结下来了,这要贸贸然出手跟李子通干仗,搞不好杜伏威就趁虚而入了,于是,也选择坐壁上观了。

于是,本来这俩都是来增援江都的,被李子通略施小计,给绊住了,于是李子通得以专力攻城,陈棱不敌,李子通攻取江都。

紧接着,李子通以得胜之师进攻沈纶,沈纶兵败。

再然后,李子通就建号为吴,称帝了。

当然,我估计,到最后,杜伏威也明白过来了,但是,明白了也晚了,本来他的实力比李子通强,结果这么一来二去的,反让李子通先取了江都。

李子通自己称帝,杜伏威是什么选择呢?当时李世民正在攻打王世充,派人过去招降,结果,估计李世民自己都没想到,非常顺当的,杜伏威降了。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时候,天下正是李唐、王郑、窦夏三足鼎立,局面还略显混沌,李唐虽然占据了战略主动,但也未必能说一定统一天下,在这个时候选择投降,我们不得不配合杜伏威的政治眼光了。当然,这也能看出杜伏威的个性,显然,跟野心勃勃的李子通比,杜伏威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天下三足鼎立,江淮也是三足鼎立。李子通日渐壮大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沈法兴,先克京口,后破沈军主力,沈法兴元气大伤,被迫逃回吴郡老家。

李子通跟沈法兴激战正酣,杜伏威也不能看热闹,于是,以辅公祏为主将,阚陵、王雄诞(这俩都是杜伏威的义子)为副将,率数千精兵,进攻李子通刚刚夺取的丹阳。但是,还没等偷袭呢,李子通已经解决了沈法兴,然后率军拒战。两方势力对比,辅公祏手里数千,李子通手里数万,又是新胜之兵,李子通是辅公祏的十倍,这场仗,从账面上看,辅公祏是输定了。

辅公祏要怎么办呢?他跟老朋友杜伏威取了经。杜伏威作战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叫“上募”,其实就是敢死队的意思,跟李密的“内军”差不多意思;“上募”的待遇非常好,好吃好喝,也受重用,但是,打仗之时,许进不许退,每战之后,杜伏威都要检查伤势,凡是看到背后有伤的,一律斩首——为啥呢?因为这说明这人在战场上后退了。以此,“上募”作战都是拼死迎敌,战死方休的,战斗力强的惊人,是杜伏威的精干力量。

辅公祏这次,就是效仿杜伏威。他派一千人操着长刀在前,又派一千人在他们后面,在后面的一千人,就是所谓大刀队,凡是前方有退下来的,一律立斩不赦。于是这仗一开打,辅公祏前面那一千人就跟不要命一样的往前冲,辅公祏又以两翼掩击,李子通所部瞬间崩溃,其众降者数千。

这几乎是杜伏威和李子通的一场决战,杜伏威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挽回了先前的颓势,重新占据了江淮第一人的位置。此战过后,李子通江西之地尽归杜伏威所有,李子通仓惶亡命至京口,而后又逃到太湖,元气大伤。

当然,这就叫“出来混,迟早要还”,当年李子通投奔杜伏威的时候,还欠下一笔血债,如今,也该要还了。

李子通倒霉了,但是,好歹收拾残军,又得了两万人,还有比他更倒霉的,谁呢?沈法兴。于是,倒霉的李子通,就攻击了更倒霉的沈法兴,这次干脆把沈法兴的老家吴郡也夺了,随后又入据余杭,兵势由此复振——东举会稽,南距岭,西抵宣城,北太湖,悉有之。

李子通败而复振,杜伏威当然无法容忍。武德四年,杜伏威派他的义子王雄诞率大军讨伐李子通,双方开始了最后一次决战。

当然,李子通已经不是杜伏威的对手了,王雄诞屡战屡胜,李子通屡战屡败,最后,李子通投降了。李子通投降后,杜伏威将他送入了关中,李渊也没杀他,给了他一座房子,几顷土地,让他了此残生了。

彻底击败李子通之后,杜伏威成为了江淮地区的当然老大。

当然,当时杜伏威已经降唐了,但是呢,唐朝对他并没有控制力,实际上,杜伏威还是个土霸王的角色。然而,杜伏威想不想当这个土霸王呢?想不想跟当年的孙权一样,割据一方呢?答案是,不想。因此,在李世民讨平了刘黑闼之后,杜伏威意识到,唐王终将统一天下了,于是,自请入朝,以身为质。

相比隋末的诸多英豪,杜伏威这个人,说实话还是很本分的,他造反,也不是有多大志向,跟翟让一样,混口饱饭而已,接下来的你争我夺,也无非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杜伏威亲自入朝,这是向唐王朝表态了,哥们我是真心实意的归顺,你们放心好了。

李渊看杜伏威都做到这份上了,很高兴,拜其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他的官有多大呢?这么说吧,仅次于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四号人物,比齐王李元吉还高一等。

到了这里,大家是不是以为杜伏威就可以顺顺当当的过完这辈子呢?这么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如果不能有这个结局,是不是很悲催呢?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么悲催的事,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李子通同志当时也在长安,看到杜伏威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转念一想,这岂不是江淮一带群龙无主了?他这要回去,指不定还能倒腾出点动静来呢。于是,不甘寂寞的李子通就溜了。

于是,他回去了?没回去,跑到蓝田,被唐军发现了,然后被砍了。有人说悲剧?一点都不悲剧。人各有志,杜伏威是想太太平平过日子,但李子通不想,所以,这么个死法,对于李子通来讲,也比在长安当宅男、最后老死他乡要好。

不甘寂寞的不只有李子通,还有杜伏威的好兄弟辅公祏。当时,杜伏威离开江淮的时候,军权交给了义子王雄诞,政权交给了义兄辅公祏。当然了,其实在杜伏威离开江淮之前,他跟辅公祏就不是像最初时的那样亲密了,道理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辅公祏是跟杜伏威光屁股一块打出来的,在军中的威望,老实说不比杜伏威差,所以,杜伏威对他有所猜忌,也很正常。杜伏威就慢慢削夺了辅公祏的兵权,辅公祏当时非常不满,但为避祸,也只能跟左游仙学法术去了。

如今呢,杜伏威去了长安,想太太平平过日子,但是,辅公祏志向不同,对杜伏威的选择并不赞同,他不认为必须要仰人鼻息。恰好,那位左游仙也劝辅公祏造反,于是,辅公祏主意已定,准备造反。

当然了,兵权在王雄诞手里,杜伏威临走的时候,也交待王雄诞,说你得防着点辅公祏,别让他有机可趁。饶是如此,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辅公祏先是伪造了杜伏威的信件,责备王雄诞有贰心。大家想,王雄诞是啥样人?血性汉子,打仗可以,玩心眼是真不成,居然被辅公祏给糊弄了。王雄诞一气之下,称病卧床,表明自己并无贰心,于是辅公祏就借机夺走了他的兵权。

随后,辅公祏还再次伪造杜伏威书信一封,说杜伏威在长安过得不好,要部众造反。王雄诞一开始信了,直到后来辅公祏派人去家里劝降他,他才反应过来,不对啊,义父要真想反,哪会等到现在?其中必然有诈。当王雄诞察觉其中有诈后,他的死期也到了,辅公祏不会再留他了,当时就把王雄诞给勒死了。

武德七年,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据官方所说,这是因为杜伏威信方士,喜欢玩长生不老丹那一套,所以是铅中毒死亡,但实际嘛,大家想吧。

然后,唐王朝派兵进讨。主帅李孝恭,副将李靖、徐世绩、阚陵等人。

这位阚陵,跟王雄诞一样,也是杜伏威的义子,跟王雄诞的地位也差不多,杜伏威入京的时候,他是跟着杜伏威一块过来的。阚陵这个人,据说非常刚正,在杜伏威军中,主抓军纪——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棱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因此,在杜伏威军中,阚陵非常有威信。当时跟辅公祏大战的时候,阚陵把铠甲一脱,大喝道:“不识我邪?何敢战!”辅公祏那帮人一看,是阚陵!亲娘咧,当时就有人跪下来说要投降的。

辅公祏不是唐军的对手,屡战屡败,最终,在武德七年三月,在逃亡的路上,被人抓去送到了李孝恭那儿,然后当即被斩首。

要说可悲的,也就是阚陵了,本来以为功劳那么大,攻破辅公祏之后,想必也捞个大官当当了;结果呢,辅公祏被逮后,临死也拉垫背的,说阚陵是同谋,阚陵当时有苦说不出,跳进黄河洗不清,后来因为顶撞李孝恭,被处死。

据说,辅公祏造反之后,杜伏威不仅自己倒霉,他家人也跟着倒霉——高祖追其官,削属籍,没入家产。后来,直到李世民即位,才还他和阚陵一个清白。

杜伏威是隋末误入江湖的一只小白兔,他的心愿,并不是争雄天下,而不过是出将入相,但是,很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呜呼!杜伏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54.html

下一篇:隋末群雄末路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