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隋朝——帝制史的基调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4:16:40 0

隋王朝,历时37年,经两世而亡,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它的寿命排名倒数第二——排倒数第一的是秦朝,历时15年。当然,如果考虑到秦朝毕竟有个在春秋战国时期争斗了五百多年的前身秦国,那么,隋王朝的寿命,就是中国历史的倒数第一。

“短命”,通常总是我们对隋王朝的第一印象,然而,现在,当大家阅读至此时,或许还会有两个字送给隋王朝——璀璨。

这个璀璨的隋王朝,用它仅仅37年的时间,为中国此后1300年的帝制史奠定了基调:

一、科举制

我们很多时候谈到科举,更多的,是注意到它在选拔人才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但是,正如我一直强调的那样,科举制推广之后,产生的最重要的意义,乃是彻底断绝了贵族制的生存空间。

我们如今一直在高喊“公平”,其实,科举制带来的最重大意义,就是最大程度切割了血脉对于中国人命运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平民社会,使得中国很早就由平民主导政治,这岂非就是最大的“公平”?

二、三省六部制

这是中国官制史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中国官制历经多次改革,但是三省六部的雏形始终保留,一直到清朝,“六部制”依然还掌管着中国的行政。

跟中国的三省六部相对应的,乃是由英国发端的内阁制。然而,英国内阁制的真正成熟,却要一直到18世纪初,比之中国的三省六部,将近晚了一千年。

在西方中心论的冲击下,中国人对自己的政治制度,很长时间都有一种悲观丧气的情绪,然而,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理应为自己的政治文明感到自豪。

或许,我会在另一部书里,为大家详细讲述这一切。

三、价值观输出

一个王朝真正的强盛,往往并不是体现在他的经济和军事,真正能够影响深远的,乃是这个王朝的价值观。

近代西方的强盛,最主要的体现,也不仅仅只是他们的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他们“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取得了全世界绝大部分人群的认同。

明清时期,远东地区,正式形成了一个极为稳固的宗藩体系。而联结着这个体系的强力胶,就在于中华文明对周边藩国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汉字、汉文化、汉历史,至今仍在韩日以及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着重要价值。

以价值观输出作为外交的重要手段,隋文帝杨坚,乃是一个主要的倡导者。在跟吐谷浑的外交史中,他一次又一次以儒家的伦理观拒绝吐谷浑太子的归顺,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吐谷浑能够遵循中国式的价值观,在中国外交史上,这已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隋文帝之前,汉朝跟匈奴的关系史,似乎就并没有意识到价值观输出会在外交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分量。因而,隋文帝可能是第一个从战略高度,重视价值观问题在中国周边外交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四、重塑中原政权在远东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自永嘉之乱后,中原政权的主导地位随之一落千丈,而一直到隋朝,中原政权才再次夺回了它所失落三百多年的地位。

自隋朝之后,中原政权牢牢的把控着自己的地位,即便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其中心王朝,依然是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这种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在地区政治中的强大影响力,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危机,才随之丢失。

五、京杭大运河

一心建立大业的杨广,在大业初年,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以下是维基百科对京杭大运河的叙述: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简称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楚州区)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杨广为了开凿京杭大运河,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一定程度引发了后期的天下大乱,然而,如果非要给他一个评价的话,那就是“功在千秋,罪在当代”。

我想,有这五项也就够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像隋朝一样,在如此众多的层面,深深的影响着未来的历史。

或许,对于隋朝,我们最合理的评价应该是——中国帝制史的基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56.html

上一篇:隋末群雄末路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