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机会其实是均等的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9:46 0

孙策的起点

这时,另一个牛人也开始登场。

他就是后来孙坚的接班人孙策,也是江东第二代领导人。

当然,他现在还成不了江东的领导人。

他的老爸光荣牺牲后,孙家的事业就直接从高峰跌进低谷。当时他才十七岁,把老爸的尸体运回曲阿安葬,然后跑到江都——本来他是长子,可以袭其父的爵位,但他把这个待遇转让给他小弟孙匡用了。他决定再重新打造孙氏的基业,因此到处交朋友时刻准备着,为老爸报仇。

当然,在嘴里说说为父报仇是很容易的,但要真的报仇起来,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是行不通的。现在他除了认识一大批朋友外,手下连个跟班的也没有。他决定去找袁术。他的老爸原来就是袁术一派的,也是受袁术之托去跟刘表打仗的。现在就只有去找他了。

史书上说孙策“美姿颜”,身上豪气很重,因此袁术一看到他,就对他很有好感。他请袁术把他老爸的部队还给他,让他去找刘表报仇。

袁术虽然“甚奇之”,但却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只是叫他去投靠他的舅舅吴景。说那里是历史上产精兵的地方,可以在那里开展征兵工作。

吴景现在是丹阳太守。他这个丹阳太守来得很暴力。原来他只是袁术一个手下。后来丹阳太守周昕跟袁术翻脸。袁术一怒之下,派吴景过去进攻周昕。周昕干不过吴景,只得丢下丹阳跑了。袁术很高兴,就任命吴景当丹阳太守了。

孙策一听,就跟吕范一起,把老妈接到曲阿,然后依靠老舅,在当地开展征兵工作,得到几百个新兵。在这期间,他还遭遇了一次生命危险。当他经过泾县时,被那个地方武装头子祖郎猛揍了一顿,差点被砍下脑袋。

他这才知道靠招募到的新兵去战斗,不但不能报仇,只怕自己会先死掉。因此,他又跑去见袁术,把情况跟袁术说了,强烈要求袁术把他老爸的旧部交给他。

袁术就把孙坚的老部下一千多人都交给孙策,还向朝廷上表,任命他为怀义校尉。

袁术绝对不是个有胸怀的人,但对孙策却很好,曾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没几天,孙策手下的一名骑士做了违法乱纪之事,怕给孙策抓住,就逃到袁术的大营里,躲到马房中。孙策派人进去,当场就把那个骑士的脑袋砍了下来。然后他跑过去面见袁术,向袁术请罪。如果是别人,估计袁术早已气得把他痛扁一顿。可现在他却笑着对孙策说:“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意思是说:对待反叛的士兵,个个都可以军法从事,哪用过来请罪?

从这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孙策做事是不会乱来的,还是很讲策略的。毕竟,能让袁术这样的人不生气,没有几把刷子还真不行。这样一来,连袁术手下的兵士对孙策也有点儿害怕起来。

如果袁术能把这个态度坚持到底,永远这样对待人才,对待孙策,他的前景就大不相同了。可袁术到底是袁术,没几天就把他那个小家子气表现得十分到位。

本来,袁术想让孙策去当九江太守。

孙策也知道了这个方案,正心情舒畅地等着任命书。哪知,文件下来之后,九江太守的名字却变成了陈纪。

孙策就觉得很郁闷。

不久,袁术准备去攻打徐州,要求庐江太守陆康提供三万斛米。陆康一看这个数太大,要是都如数给了,庐江人民就只好喝西北风了。他就是答应,庐江人民也不答应,因此便不理袁术的命令。

袁术大怒,把孙策叫来,说:“前次用陈纪为九江太守,是我错了。直到现在还在后悔,这次你要是能够搞定陆康,庐江太守就归你了。”

孙策一听,又兴奋了起来,带着部队去向陆康进攻。陆康当然不是他的对手。当孙策攻进入庐江郡府时,以为从今天开始自己就是太守。当他还在一脸天真地笑时,袁术的庐江太守任命书就已经下来了。可任命书上的名字却是刘勋。

孙策知道袁术是永远靠不住的,要成大事,只有靠自己。

不久,他老爸的老部下朱治过来见他,劝他不要在袁术这里待着,应该想办法夺取江东,打造自己事业的基础。他觉得很对,就把目光转向江东。

正好这时,他的舅舅吴景跟刘繇产生了摩擦。刘繇本来是扬州刺史,他的首府就是寿春,可后来袁术把他赶走。他只得跑到曲阿那里躲开袁术。这时他的力量又有点恢复起来,想回收自己过去的地盘。丹阳就在曲阿的边上,因此他把部队开过来。吴景打不过刘繇,逃了出来,退到历阳。

刘繇又派樊能和张英追杀过来。现在双方正打得你死我活。

孙策就过去对袁术说:“我想回去帮助我的舅舅共同对付刘繇。然后在那里招募新兵。”

袁术知道现在孙策很恨他,把他放走以后肯定会对他不利。可他又想,现在孙策手里没有几个兵,而刘繇还强大得很。孙策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比不过刘繇。于是就同意了孙策的请示。为了表示自己很大气,在同意孙策的同时,还上表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

孙策当然不在乎这些官衔。现在是谁的力量雄厚谁才是老大。

他带着一千多人出发,一边行军,一边开展征兵工作。等他到历阳时,他的队伍已经有六千人了。

这时,又一个猛人出场。

这个猛人就是周瑜。

周瑜跟孙策本来就是好朋友。当年孙坚自己带兵到外面去战斗,就把家属留在寿春。那时,孙策才十岁,但已经喜欢结交当地的名士。而周瑜跟孙策同岁,听到孙策的名声后,就从他的家乡舒县跑来,去拜访孙策。虽然舒县离寿春不远,但一个十岁的孩子跑出来找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在当时也算是奇闻了。两个小孩儿一聊,就成了好朋友。

后来,周瑜建议,为了以后见面不用跑这么远,你还是跟我去舒县吧。孙策一听,这真是个好办法。周瑜便把一座大院让给孙策居住。

后来孙策因为老爸死掉,就先出来混。

两人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这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为丹阳郡太守。周瑜听说孙策来了,就带着部队过来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费和粮草。

孙策看到周瑜,高兴得要死,说:“吾得卿,谐也。”意思是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什么事都可以做得成。

孙策一到历阳,马上投入战斗,进攻横江、当利,全都攻克,先后把樊能、张英都猛扁了一顿。两人最后只得抱头而逃。

孙策的水平这时处于爆发期,渡江之后,到处打胜仗,几乎到无敌的地步。人们听到传说中的孙策来了,个个都怕得要命。这样一来,孙策被传说成一个吃人的魔鬼。哪知,等孙策真的飒爽英姿而来时,军队都遵守纪律得很,个个喜欢得要命。于是都去慰劳孙策的部队。

他们这时才看清了孙策。大家都愿意团结在他的周围,跟他去战斗。

收拾了周边的力量,孙策开始把目光投向刘繇。

两个猛男真的单挑了一回

他先向刘繇控制的牛渚发动进攻。刘繇在这里存放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但部署的部队却一点儿不精锐。孙策一发动进攻,那些士兵连几个抵抗动作还没有完成就全部被解决。刘繇的这种行为,等于把经过多年积累的军用物资都送给了孙策。

刘繇虽然在孙策面前显得很没有水平,但当时他在这一带还是很有市场的。几个当地的土豪薛礼、笮融都愿把他当老大。这些人虽然一片忠心,可水平却一点儿不突出,跟孙策一接触,就被孙策“击破之”,连个还手的动作也做不出。

不过,在跟笮融的那一战中,孙策还是遇到了一个麻烦。这战斗也跟前几次战斗一样,战场的形势是一边倒。孙策也像前几场大战一样,带着部队向前冲杀。哪知他正杀得兴起,一支流矢过来,正好射中他的大腿。这次他真的受伤了,伤得连马也不能骑。他只得退回牛渚大营。

有几个降兵把这个事告诉了笮融。本来这个消息对笮融来说,是件好事。哪知这几个士兵只知道孙策中了箭,至于哪个部位中箭,却一点儿不知道,就说孙策已经被射死了。

笮融一听,笑得脸都歪了,马上就派部队去消灭孙策遗留的部队。他以为,孙策死了,那些部队肯定正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他现在可以在家里等着胜利的消息。

哪知,孙策却没有死,他知道笮融的部队前来后,便命令几百个士兵上前去应付敌人,然后让主力部队埋伏起来。那几百个士兵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结果自然是“大破之”,取得了斩首千余人的成绩。孙策选了一批嗓门特大的人,跑到笮融的营前,让那些人集体大叫:“孙郎竟云何!”意思是:看看孙策现在怎么样了?是活着还是死了?

正怀着激动心情等着胜利消息的笮融这才知道,那个“孙策已死”的情报原来是错误的情报。把错误情报当成真情况的后果真的很严重。笮融手下的士兵们怕孙策又出台什么阴谋诡计,最后都“惊怖夜遁”。笮融没有办法,不敢再跟孙策面对面,只是“深沟高垒,缮治守备”。不管孙策如何嚣张,他都是高挂免战牌。

孙策连续得胜,就更加活跃起来,到处寻找刘繇的部队作战,又接连拿下湖孰、江乘。最后,刘繇的首府曲阿就孤立地出现在孙策的眼前。

孙策在江东一带横行了这么久,消灭了大量刘繇的部队,夺取了刘繇大量的地皮,并不是刘繇的实力比孙策单薄,而是他手下实在找不到一个像样的人才,最后使得江东战场成了孙策一个人表演的大舞台。

没几天,刘繇的老乡太史慈过来看望他。

太史慈长得很猛,如果把他投放战场,跟孙策应该有一拼,刘繇的手下就建议老大重用太史慈。

现在刘繇是谁都可以重用一下,但他却不愿重用太史慈。他不愿重用太史慈的原因,不是认为太史慈没有水平,而是怕许劭笑话他。刘繇跟许劭关系很不错。在太史慈刚到江东来见刘繇时,许劭看了这个猛男一眼,就对刘繇说:“此子勇则勇矣,然必折于江!”这话里面鄙视的成分很大。

刘繇一看到太史慈就想到许劭的话,觉得自己要是把一切希望都交到太史慈身上,许劭就会笑他手下人才太短缺。所以他只叫太史慈负责带几个侦察兵深入战地前钱,侦察敌军。

有一次,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出来执行任务,正好孙策也带着韩当、黄盖等人出来。两人在半路上相遇。

太史慈一看,那不是孙策吗?只要现在就上前把他抓住,江东的所有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于是他二话没说,直接冲上前去,进攻孙策。

想不到孙策也是个猛男,看到太史慈冲上来与自己单挑,并没有回避,而是举枪迎战,一枪正好刺中太史慈的战马,然后顺势夺得太史慈背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也不弱,抢到了孙策的头盔。这一次交手,算起账来,应该是谁也不吃亏,属于典型的平局。两人正准备继续较量下去的时候,双方的部队都开到,两人觉得在这么多的人面前胡乱扭打,也太难看了,就都松了手。

到了这时,刘繇仍然不重用太史慈。

孙策向曲阿进攻。刘繇不得已亲自出战。

孙策看到刘繇亲自露头,立马猛冲上去,把刘繇打得全面崩盘。刘繇最后夺路而逃,跑到丹徒躲着。

孙策占领了曲阿。他靠几千士兵,横扫江东,赶走刘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开创江东大业的基础。相比之下,他比他的老爸厉害多了。他的老爸虽然很能打仗,不管是跟黄巾军干,还是在讨伐董卓的战场上,表现得都很优秀,力量也在不断地壮大。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把袁术当成自己的后盾,最后死得很可惜也很难看。孙策刚开始时,也在走他老爸的路子。可后来,他很快明白,老爸留下的这一套实在太无用了,正好朱治向他提出拿下江东的建议。他马上调整战略思路,拿下了江东。

一个好的战略思想实在太重要了。

孙策进入曲阿之后,马上对广大官兵进行大力表彰,在第一时间里发布安民告示:“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意思是说:凡是以前跟刘繇混的,大家都不要追查他们的底细,如果愿意继续从军的,一家只出一人,然后全家都免掉农业税。如果不愿当兵的,也不勉强。

这个政策一出台,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跟这样的人干就是爽,于是都自愿跑出来,穿上孙家军的军装。只十天时间,孙策士兵的人数就涨了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个人“威震江东”。

袁术做梦也想不到孙策只靠一千个士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拿下了整个江东地区。现在就是他也拿孙策没有办法。他的心里很酸,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就上表推荐孙策“行殄寇将军”。

吕范看到孙策的部队已经开始浩浩荡荡了,也开始军容整齐起来了,但军纪仍然是原来的军纪,就主动要求担任都督,主管全军的纪律问题。

孙策当场任命他为都督。吕范工作真的很卖力,没几天,“军中肃睦,威禁大行”,终于使军队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忽悠人最恨忽悠人

在孙策的事业不断上升的时期,另外一个三国牛人刘备却进入低潮时期。

你不得不佩服刘备的眼力,他第一眼就看出吕布不是什么好人。但他那时没有办法对吕布怎么样,仍然让吕布在徐州的地盘上住下来。

袁术这时觉得自己好久没有动静了,也应该做出点儿动作来。他觉得现在他最好的攻击目标就是徐州。于是二话不说,直接向刘备宣战。

刘备带着主力部队在盱眙、淮阴一带与袁术比拼,叫张飞留守下邳。

刘备在淮阴前线跟袁术一直打了一个多月,谁也捡不到便宜,但张飞在后方却先出事了。

原来下邳的二把手曹豹是陶谦的老部下,估计他老早就对刘备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后来又跟张飞闹了矛盾。张飞一气之下,把曹豹砍掉了。

张飞这一刀砍下去,大家对他果然有了再一次的认识,怕他哪天那个脾气再次发起来,自己的脑袋可就难保了,于是城中就乱了起来。

袁术在前线没有捞到什么便宜,但情报工作却做得很好,知道张飞把刘备后方搞得不成样子了,马上就给吕布写信,请吕布出手,搞定下邳。而且还开列出个很好的条件——只要他能搞定下邳,袁术就给他很多的军粮。

吕布本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个人私心最为严重,只要有点儿利益可图,你叫他干什么他都敢干。接到袁术的信后,便立即出兵,从水路杀上来。

更要命的是,吕布这次还收买了一个内奸。这个内奸的名字叫许耽,职务是中郎将。

这一切,张飞一概不知,认为敌人离自己还远得很,用不着那么紧张。

而许耽却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看到吕布的部队开到,立即按既定计划打开城门,把吕布的部队放进城中来。

张飞这才知道真的出事了,忙出来迎战,但哪打得过人家?最后只好夺路而逃。吕布把刘备的家属都一个不漏地抓住。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只得回兵。可到达下邳时,部队已经全面崩盘。

刘备只得收拾残部,要去攻取广陵,想找个地方来歇歇脚。可袁术又放马过来,刘备只得勉强应战,再被打了个大败,便再退到海西。这时,部队的粮草已经宣布用完,士兵们个个都饿得眼睛发花,最后发展到自相残杀的地步。

到了这一步,离彻底崩溃宣布破产已没有多远了。

幸亏糜竺这时出手,这才使刘备渡过这个事业中最难过的关口。糜竺原来是徐州的首富,也是刘备最坚强的粉丝之一。这时看到刘备的士兵都变成饥民,就把家里的财产捐献出来,充当刘备的军费。刘备这才缓过一口气。

虽然这口气缓了过来,但脚下已经没有一丁点儿立足之地。

刘备最后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去见吕布请降。

本来,吕布是不想接受刘备的投降的,可因为袁术突然变卦,不给他送来一颗粮食,心里大为生气。他不但同意了刘备投降的请求,还让刘备继续当他的豫州刺史,气一气袁术。

吕布虽然经常玩儿出尔反尔的把戏,但他最看不惯人家对他也来这一招,所以恨不得立即收拾这个不讲信用的家伙。

他把刘备请来,要求刘备跟他一起跟袁术对着干,先把这个没有一点儿诚信的家伙搞定。刘备当然一口答应。于是,吕布让刘备驻军小沛,他任命自己为徐州牧,部署进攻袁术的行动。

哪知,跟袁术还没有接触,他自己倒先碰到了个麻烦事。他部下那个郝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宣布造反,连夜向他发动袭击。吕布当时连衣服都没有穿好,起来就拼命跑路,最后半裸奔到高顺的营中。

高顺的应急能力很强,立即组织力量对郝萌进行反击。双方大战到天亮,最后以郝萌战败而告终。最后,这个造反的家伙又被他手下的曹性杀死。

袁术在他自己挑起的这场战争中,一点儿便宜也没有捞到,反而因为忽悠吕布多了个敌人。可他一点儿不在乎。

袁术这些年来,忽悠成性,脑子里除了忽悠二字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他忽悠了别人,最后自己也把自己忽悠了一通。

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谶言“代汉者当途高”。这几个字虽然不是什么难字,可谁也无法知道这个几字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这是一句根本不靠谱的预言。

可袁术却在吃饭时也研究这句话,睡觉时也研究这句话。

他在数天之后,终于把这句话的内容跟自己的名字挂上钩了。他认为,这句话里的关键词就是那个“途”字,而这个途字正好指的是他袁术。为什么是他?因为他的字叫公路。“途”是什么?途就是“公路”啊。

大家现在知道这话的意思了吧?这话的意思就是:代替汉朝的人就是袁术。

当然,仅有这个理论还不够,还不能服人。于是,他又从自己的出身做文章。这一次他不再只是把那个“四世三公”挂在嘴头,而是把自己的祖先一竿子打到几千年前,直接挂靠到大舜的头上。然后他说,大舜是土德。而大汉是火德。按照五行的运行法则,土是代火的。

他很兴奋,这不但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上天的安排啊。

本来,他老早就有过当皇帝的远大理想,但手里的资本不行,理论依据也没有,因此这个“当皇帝”的念头也只是压在自己的心里,不敢让它发表出来。现在虽然力量仍然不怎么样,但有这个理论依据。

他为了当皇帝,早就做好很多前期工作,包括孙坚得到的那颗传国玉玺。

如果看过《三国演义》你一定知道,演义里的故事是,孙策为了从袁术那里借兵,就把那颗传国玉玺当抵押物给袁术。后来袁术就不再归还。其实真正的情节是,袁术老早就知道孙坚得了那颗传国玉玺。在孙坚光荣牺牲后,立马把孙坚的老婆抓了起来,然后到处搜查,终于把那颗玉玺拿到手中。

近来,他想当皇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一边大力做好当皇帝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边比别人更加关注汉献帝的动静。

现在的献帝确实正在像他的愿望那样,越来越困难。

天子东来

献帝去年离开长安,把洛阳当成目的地,因为那几个家伙的互相争斗,使得他仍然还在行进的路上。

公元196年的春节,他是在行军途中度过的,他在半路上做了一个动作——改元建安。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著名的建安时期。

这时,他的监护人是董承、张杨、杨奉、李乐。

这四个人又分为两派。董承和张杨认为还是继续向洛阳的好。可杨奉和李乐是西部的人,怕到了洛阳,他们是外来人员,到时就会搞不过董承他们,争吵起来,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就又进入新的扯皮时期。

本来这四个人的力量已经一点儿不雄厚,再闹了这个矛盾,战斗力就又打了折扣。这时,韩暹又过来插上一脚,跟董承打了一仗。董承吃了败仗,便跑到张杨那里躲着。

杨奉虽然跟董承闹矛盾,但他更不愿让皇帝落到韩暹的手里,于是跟胡才一起,准备进攻韩部。

献帝说,大家都是大汉的子弟兵,不要再打了。居然能阻止了一场战斗。

不久,他们离洛阳很近了。张杨就派董承先到洛阳,修复那些被董卓烧掉的宫殿,以便让献帝回到首都时,有个睡觉的地方。

修宫殿是要经费的。现在董承的手里没钱。太仆张岐给他出了个主意,可以让刘表出资。刘表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汉家亲戚么?

董承就跑过去见刘表。

如果刘表有曹操那样的水平,这个历史的机会就落到了他的手中。可这家伙这时很老实,听到皇帝要让自己出资修复宫殿,就立即同意,其他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没几天,他就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

汉献帝大概底气也有所提高,命令杨奉他们过来护送他进入洛阳。

杨奉这次倒还听话,马上带兵过来执行任务。不过,走得仍然很慢,到了六月,汉献帝才到达闻喜。

直到七月初一才到达洛阳。这时洛阳还处于破烂不堪的状态。献帝就住在赵忠的家中。到了七月十四日,他发布诏书,大赦天下。

好像一切开始回归正轨。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张杨认为皇帝能顺利回到洛阳,自己的功劳是最大的,谁也比不上自己。他为了让自己更牛一点儿,居然把献帝最先住的那座宫殿命名为杨安殿。然后就带兵出城回到野王,说是准备抵御那些牛人们的反扑。

这时的洛阳,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已经烧完。原来的繁华地带,都长满了荆棘。官员们只得天天砍开荆棘,胡乱在墙壁之间搭个简易的茅房居住。更要命的是,洛阳城里什么都没有,谁也不送点儿吃的来给这些官员。于是,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得亲自出去,采摘野菜回来充当口粮。没几天,就有人饿死在那些墙壁之间。那些士兵看到这些人都是当官的,以为他们手里肯定有很多现金,也跑过来,杀了不少人。

袁术对这些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他就更加兴奋起来,直接宣布了他要当皇帝的意图。

大家一听,觉得他凭这点儿资本,连刘备都搞不定,就想当皇帝?但大家知道他的脾气就是听不得反对的声音,因此个个都紧闭着嘴,谁也不说话。

只有主簿阎象不同意,他当场摆了一大堆理由出来:以前周朝都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他们仍然没有称帝;而现在的皇帝远远没有犯纣王那样的错误。而袁术的势力不但比不上那时的周武王,就是比起他的哥哥袁绍都不如。这个条件能称帝么?得好好地考虑一下。

袁术一听,阎象说的可是现实,想反驳一下都难,就在那里发呆,跟大家的沉默保持高度一致。

他虽然在会上保持沉默,但还是没有打消当皇帝的想法。他觉得大家不赞同他的意见,那是因为他的这些手下素质太低,没有领会他的意图。他得去招聘几个素质高的人来做他的助理,以便全面贯彻他的思想。现在素质高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躲在乡下当隐士的名士。他派人去请隐士张范。

张范根本不想去看袁术那张脸,只派他的弟弟张承过去面见袁术。袁术一看,虽然张范没有来,但张承来了也不错。他又傻乎乎地问张承:“我现在地皮很多,士兵也很多,钱财也很多,你看看,我能不能跟齐桓公比一比?我现在想以刘邦为榜样,你觉得可以吧?”

他以为,张承肯定会给他一点儿面子吧?哪知,张承却一点儿不管他的脸面,当场就指出他这个想法是不行的,是一个自绝于人民的想法。他要是硬走下去,后果会很严重的。

袁术一听这话,当然不高兴,马上把张承送走了。

孙策知道他的这些活动后,也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执迷不悟。

袁术本来以为自己现在的部队人口数量庞大,孙策虽然很牛,但一定会怕自己,也一定会拥戴自己。

可一打开信,原来是这些话,真是让人郁闷到极点了。

袁术这一次郁闷,郁闷得很深刻。最后居然发展到“愁沮发疾”的地步。他这时恨透了孙策,就坚决跟孙策断绝了外交关系。

迎天子

而这时的曹操却大不一样。他跟袁术一样,也知道了汉献帝已经到了洛阳。他跟袁术不一样的是,他并没有想着自己去“代”汉,而是想着如何从汉献帝身上榨取他的剩余价值,然后把这些剩余价值大大地利用一番。

他想过去先把汉献帝接过来,以后再说。

可他那些手下也跟袁绍一样,认为现在汉献帝跟个废物没有什么两样。再加上,自己地盘上的乱子还没有全部肃清,献帝那里还有张杨、杨奉一干人在武装保护着。咱们过去只怕未必能顺利把皇帝弄到手。

只有荀彧认为,这个计划可行性最强,并提出了一个与“挟天子以令诸侯”差不多的策略。他的话是“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是个历史性的机会,意思是说:如果咱们不赶快行动,别的人也看出这个关键点,抢在咱们的前面,把皇帝带走,咱们以后就只有后悔了。

曹操一听,当场拍板,把皇帝带到他的身边来。以后他的话就是皇帝的话。于是,他马上进行部署,命令曹洪带着先头部队向洛阳出发。

但董承他们早已守住各路关口,堵住了曹洪前进的道路。

在曹洪很郁闷的时候,董昭出来,又帮了曹操一个忙。他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一封信,信中把杨奉吹捧了一番。杨奉读完这封信,高兴得要命,马上就把曹操当成自己人,对大家说:“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然后请大家联名上表,任命曹操为镇东将军,并袭父爵费亭侯。

这就为曹操进洛阳打下了道义上的基础。

这时,董承和韩暹又闹起矛盾来。韩暹自认为自己护驾有功,说话的口气牛得要命。董承一看他那个牛烘烘的模样,就怕这家伙再牛下去,而自己又不是他的对手。最后他想来想去,看来只有来个里通外国,跟曹操团结起来,共同去对付韩暹。于是偷偷地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请他赶快带兵到洛阳。

曹操刚接到曹洪的报告,说道路被堵了,觉得有点儿郁闷,怕时间一拖,最后什么都捞不到。哪知,董承突然转变立场,曹操立即抓住机会,带着大军进入洛阳。

曹操马上向献帝报告,把韩暹、张杨的罪行罗列了一大串。曹操知道,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把这两个洛阳城中最牛的人搞定,以后再踢他们花的工夫就大了。

韩暹这些日子虽然牛烘烘的,这时看曹操的部队,就知道要是真的干起来,自己万万不是曹操的对手。现在既然曹操一来就告自己的状,那是绝对容不下他了。于是,连夜卷起包袱,逃到原先的死对头杨奉那里。

献帝虽然一路上受这伙人摆布,一下向东,一下向西,一下大打出手,但他到底还是回到了洛阳,认为韩暹和张杨还是有功劳的,是功大于过的,就下了个诏书,不许再追究两人的过失。从这一点上看,汉献帝要比他的几个前任强多了,如果有个好帮手,他就不会这么窝囊了。可他现在能有个好帮手么?天下乱成这个样子,他只是众人手中的一个招牌,用到他时,个个高举,觉得他没用时,谁也记不住他。

曹操如期地把皇帝拿在手中,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全面实现走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现在最关键的是,既然来到中原,控制了皇帝,如何在中原站稳脚跟,让自己的事业更加发展壮大。

他问董昭该怎么办?

董昭马上建议,现在洛阳里的这么多将领,每个将领就是一个派别,谁也不服谁。因此,要是继续让皇帝留在洛阳是很不好办的。但皇帝刚刚从长安回来,你要是又把他带到更远的地方,皇帝受不了,广大人民群众也受不了。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把皇帝带到许县。那里离洛阳又很近。

许县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在那里只有他说了算。

曹操说:“我也是这个意思。可现在杨奉就在附近。听说他的部队很有战斗力。只怕我一动,他就杀过来。”

董昭说:“杨奉此前就混得很不好,所以他才愿意跟你结交。让你当镇东大将军、封费亭侯这事,就是他搞的。所以解决他是很容易的。现在可以派个使者带着一份隆重的礼品去见他,向他表示感谢。他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对他说,现在洛阳没有口粮了,所以想让皇帝到鲁阳改善一下生活。杨奉本来就头脑简单,又是在心情极好的状态,肯定会什么都不怀疑。他一不怀疑,咱就什么动作都可以做了。”

曹操一听,董昭真是太有才了。就按他的办法去做。

没几天,献帝在曹操的安排下,出洛阳向东行进,到达许县,把许县改为许都,成为大汉王朝的另一个首都。一切做得很顺利。

当然曹操还是要让献帝提拔他一下的。曹操在这方面也比之前的那些家伙大气多了。以前李傕他们都是从小到大,按部就班,然后就天天提拔,提了多次,级别也还没有多高。曹操可没那么多时间去玩儿那些虚的东西,他直接就当上了大将军、武平侯。

曹操开始在许都大搞基础建设,建立宗庙,要把许都建成一个真正的首都。

杨奉后来果然觉得曹操把皇帝带到许县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便带部队过来阻拦,但已经赶不上了。曹操本来还不好意思去进攻杨奉,现在杨奉自己送上门来,那是正中下怀。曹操立即高调宣布:杨奉想劫持天子,必须把他坚决打倒。随后大军出动。

杨奉当然打不过曹操,最后四处乱跑,一直跑到寿春当了袁术的手下。曹操顺手又兼并了杨奉的势力。到了这个时候,杨奉才知道,皇帝虽然只是一块招牌,可到了曹操的手里,却被利用得相当成功。

献帝受了很多苦,对关东的那些牛人都有点生气,便给袁绍下了个诏书,把这个原讨董大盟主狠狠地通报批评了一通,说他“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意思是说:袁绍手里军队人口数量多,控制的地盘又大,可只关心自己的事业,一点儿不把国家和皇帝放在心上,天天在那里自相残杀。

袁绍立即上书,把不去迎接皇帝的理由说了一大堆。献帝看到他的检讨还很深刻,也不再说什么了。他不但不能把袁绍怎么样,而且还得提拔一下这个“四世三公”的后代:以绍为太尉,封邺侯。

此前袁绍只敢自称车骑将军,比这个太尉低了几个档次。可袁绍仍然不高兴。因为这个太尉比大将军的级别又低了一个档次。曹操自从出来混的那天开始,职务就比袁绍低。而且曹操后来的那些职务大多都是袁绍上表任命的。现在曹操的势力远远比不过他,基础职务也没有他的高,凭什么只这么一下,曹操就成了自己的上级领导?

袁绍不服。

于是,袁绍就恨曹操。

曹操也怕袁绍生起气来,真的带着大军杀上许都,那可是谁也挡不住的。他连忙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只当个司空,然后行车骑将军事。袁绍这才算有了面子,暂时平息了那团怒火。

曹操通过这么多年的经验,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手下没有几个有用的人才,就算资本再怎么雄厚,到头也会被人家玩儿完。他自己这些年来,全靠荀彧、程昱等人在关键时刻帮他出主意。于是,他把荀彧叫来,先任命他当侍中,代理尚书令,成为手下首席谋士,然后叫荀彧赶快给他推荐有用人才。

荀彧当场推荐了他的侄儿荀攸和郭嘉。

曹操刚开始看到荀彧推荐了自己的侄儿,心里面可能有些不爽。可跟荀攸一聊之后,马上大喜:“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然后当场拍板,让荀攸当他的军师。

至于那个郭嘉就更让曹操惊喜了。

郭嘉后来大名鼎鼎,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智商绝对不在诸葛亮之下。那时袁绍最被人家看好。于是他就跑到袁绍那里。

袁绍对他还算不错,一碰到他,都很礼貌地跟他打招呼。

他在袁绍那里住了十多天。在这十多天里,他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吃饭、睡觉,然后对袁绍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袁绍不是好老板。他还对郭图和辛评说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袁绍是个很虚伪的人,在对待人才这个方面上,只是表面上尊重而已,却不会任用人才。而袁绍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他喜欢谋略,可却老拿不定主意,觉得这个阴谋很好,那个诡计也不错。大家想想,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天天在谋略之间迷失方向,还能成大事么?他肯定要走人了。

可郭图他们却不走。他们看到现在袁术的力量很无敌,谁也没能力向他挑战。

郭嘉知道他们是劝不走的,就自己离开了袁绍。

荀彧就把他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马上过来找他谈话,谈后大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出来后,也是一脸高兴,说:“真吾主也!”

曹操当即任命郭嘉为司空祭酒,让郭嘉当了他最贴身的谋士。

曹操还任用满宠为许令。满宠很有当时曹操的魄力。有一次,曹洪的门客在许都做违法乱纪之事,被满宠抓了个现场,然后就开庭审讯。曹洪知道后,去向满宠求情。可满宠却像不认识曹洪一样,一点不给曹洪面子。

曹洪一看,就知道自己那个门客的后果要严重了,立即去见曹操。

曹操立即把各级官员召集起来,说要开个大会。

满宠接到通知后,马上就知道,曹操这是想让他放掉那个门客,因此当场把那个家伙砍了。

曹操知道后,不但不批评满宠,反而大力表扬了他一通:“当事不当尔邪!”

后来,曹操在征袁术回来之后,不但觉得袁术恶心,而且还恶心杨彪起来。他恶心杨彪的理由是杨彪跟袁术有亲家关系。当然,如果只恶心一下,那也没有什么。可他后来居然恶心到要杀杨彪的程度。他亲自出马,说杨彪天天躲在家里策划着要把皇帝废掉,再任命新的皇帝。他把这件事向献帝汇报之后,就把杨彪逮捕,请满宠开庭审问。孔融他们知道后,马上去见曹操,说:主公这么做不对啊。袁术犯错误,该杀的是袁术,而不是杨彪。曹操说,这事跟他无关,是皇帝要抓的。孔融看到曹操耍赖,就去找满宠。对满宠说,杨彪是读书人,不要搞刑讯逼供啊。满宠却一脸严肃不说话,只是大声叫开庭,对杨彪照样大刑侍候。但大刑之后,杨彪仍然不承认。于是满宠去向曹操汇报,杨彪被他刑讯逼供,仍然没有供出什么罪行。如果没有证据就定罪,会失掉民心,这对他们的事业没有好处。曹操没有办法,只得放了杨彪。开始孔融他们看到满宠对杨彪用刑,个个都愤怒得不得了。后来,他们看到杨彪被无罪释放,这才知道满宠不简单。

后来曹操还接受了枣祗的建议,建立屯田制度。这时天下已经乱了很多年,民众逃命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种田种地,中原一带到处是饿死者尸体。谁也没有办法打到足够的粮食。就连袁绍这时也为粮草苦恼得要命。他现在的士兵都已经靠吃桑葚度日。袁术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天天让士兵们跑到河里,捡蛤蚌来充当主食。

大家想想,连全国最牛的军队都用这些办法来解决吃饭问题了,老百姓还有活路么?

枣祗认为,如果再不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再怎么强大最后也会垮下来,就向曹操提出屯田的建议。曹操认为有道理,马上任命他为屯田校尉,任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负责农业生产。

枣祗组织老百姓在许都周围屯田,当年收获谷物一百万斛。其他地方也都按照规定设置主管屯田的官员。这个办法很快大见成效,几年时间,各地的存粮就装满了仓库,为以后曹操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不过,在这个时期,曹操的日子仍然不怎么好过。历史上曾认为,曹操曾经设置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职务。一看这两个官衔就知道都是见不得人的官衔。这两个职务的职责就是专门盗墓的。

据说,曹操因为手头资金短缺,就决定向当年的董卓学习,专门挖富人的坟墓,盗取墓中的现金银财宝来充当军费。当年董卓只是叫吕布临时负责挖洛阳的坟墓。曹操却设立专门的盗墓机构,有专门负责的部门,把盗墓当作工作任务来开展。

当然,对曹操是否真的设立过这样的专业部门,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后来陈琳在那篇著名的檄文里大声谴责他:“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陈琳是当时的大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先在袁绍手下混饭吃,后来袁术破产,又跟在曹操的手下。曹操对陈琳写的那篇檄文很生气,但对陈琳关于他盗墓的描述却采取闭嘴的态度。因此很多人认为,曹操是真的干过这个勾当,以致后来那些从事盗墓职业的人都把曹操当成他们的祖师爷。

只是曹操当年到处挖人家的坟墓,发了不少死人财,却一点儿没有想到,现在人家也在到处找他的坟墓。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35.html

上一篇:定四州
下一篇:长安乱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