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谁胜谁败早知道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9:03 0

袁术是这样死的

在袁绍搞定公孙瓒时,袁术还在那里当他的那个底气不足的皇帝。

袁术从当年讨伐董卓开始,做梦也想当一下皇帝。他以为只要自己当了皇帝,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牛人,然后靠着皇帝这个招牌批发官帽,其他人就都跑过来跪求自己提拔加工资。哪知,不当皇帝还好,一当这个皇帝,向自己奔跑过来的人倒是不少,可全是举着大刀向他的脑袋砍过来的。他当了皇帝,职务是膨胀了很多,但力量仍然是原来的力量,所以被人家一顿群殴,差点儿连命都没有了,却没有谁同情他一把。

他在这期间,也曾经想取得几场胜利,哪知,几仗打下来,胜利是有的,但全是敌人的胜利。让人家胜了几场,他觉得再打下去,真的没有意思了,于是就把打仗的思想彻底放下来,转而追求享受起来。

当皇帝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吃苦。

他不再观察当前的形势,不再管那些军政事务,而是把享乐当成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现在对自己的部队还有多少人数一点儿不关心,而是觉得后宫的美女太少了。于是大力增加美女数量,使得后宫的人数很快达到几百人。他的审美要求也不低,让她们个个穿着华服,吃着丰富的菜肴。而这时他手下的广大官员,都已经进入粮食紧张时期,个个饿得要命。

有关部门把部队已经缺粮的事向他报告,他一点儿不在意。

没几天,有关部门又报告,现在财政已经没有了,所有吃的用的都已经没有了。恐怕再过几天,连他的口粮也找不到了。

袁术还不信:宫里这么大,怎么连几碗饭也找不到?这不是太夸张了?我找来给你们看看。

他自己转了几圈,到处乱翻,也找不到粮食,这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真的把全国财政吃空了,现在真的一粒米也没有了。

他这才慌了起来,深刻地认识到,再在这里住下去,自己马上跟这一群美女集体变成饿死鬼了——一个皇帝直接变成饿死鬼,有点儿太丢脸了。

既然人家都能跑,我为什么不能跑。

他在一把火烧掉宫殿之后,这才着装上路。

他这次逃走,还是有目的地的。他的目的地就是去找他的老部下陈简和雷薄。这两个家伙是他大力提拔出来的,他们能有今天,全靠他袁术一手拉扯的。现在去他们那里搞点儿吃的,他们肯定什么意见也不会有。

哪知,陈简却派人对他说:“袁术已经被我们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袁术一听,当场发呆了几秒钟。如果在以前,他肯定会大手一挥,向陈简发动军事行动。可现在他手下才几个兵?这些士兵也已经个个饿得连刀都拿不动了,一听到军事行动几个字就想倒下来,哪还能为他去冲锋。现在人家不向他发动军事进攻,他就万幸了。

这时,更加让他郁闷加气愤的是,他手下的士兵也天天有人在逃跑,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事业的终点就在眼前,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于是,他又想起自己的哥哥袁绍。他知道,现在袁绍在北方很无敌。自己可以去投奔一下吧?虽然长期以来,他们兄弟你打我,我打你,闹得很丢脸,但现在自己没别的路走,去他那里混饭吃,他应该没有多大意见了吧?

当然,去袁绍那里,要是顶个皇帝的帽子过去,他肯定会容不下的。于是,袁术宣布辞去皇帝的职位,要把这个职位送给他的哥哥袁绍。

虽然他的这个皇帝很山寨,目前除了他自己以及后宫那一帮美女承认他是皇帝外,人家谁也不把他当皇帝看,但他手里的那颗传国玉玺却是正品行货。袁绍对这个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就说:“咱都是兄弟,矛盾闹过就算了。现在你困难就到我这里来,我有饭吃你就不用饿肚子。”还派袁谭过去迎接这个山寨皇帝叔叔。

他的死对头,袁绍算是原谅了他。

可曹操却放不过他,要求刘备坚决把他堵住,别让他北上跟袁绍会合。

刘备以前怕袁术,可现在一点儿不怕,接到曹操的命令,立即带兵出来,堵住袁术。

袁术当然不敢冲关闯卡,带着手下又跑回他的首都。

六月,已经很饿的袁术来到江亭。他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哀,堂堂一个当过皇帝的人,现在竟到了这个地步。他越想越郁闷,越郁闷越觉得这世界太不像话了。

他哇的一声,吐出来一口血。

他看到他大口吐出的东西后,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跟这个他最恨的世界拜拜了。

然后他就死了。

袁术死后,他的弟弟怕曹操又杀过来,因此也不敢再待在寿春,带着袁术剩下的人马和袁术的尸体以及袁术的家属投靠袁术的老部下刘勋。后来,刘勋又被孙策搞定。孙策发现了袁术的家属,觉得袁术虽然可恨,但到底是他们父子的老领导,因此对他们还不错。后来,孙权觉得袁术的女儿长得还不错,就让她进入他的宫中了。孙权又让袁术的儿子袁耀当郎中。再后来孙权发现袁耀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就让她嫁给自己的儿子孙奋。

至于那颗传国玉玺,被原广陵太守徐璆找到。得到这个东西之后,他并没有像孙坚一样把它收藏起来,而是把它献给了朝廷。

袁术的势力就此消失。

谋士们的争吵

袁绍这时却进入他个人事业的最高峰,他盘点了一下,马上就算出,现在他的力量排名在所有的牛人前面,是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一牛人。因此,他骄傲得要命。

他骄傲到什么程度?虽然比以前更有钱有势,但上缴朝廷的贡品却越来越少了。袁绍的这个态度跟他已经死去的老弟袁术已越来越接近了。

主簿耿包从他的这些行为上也看出袁绍的心思。觉得这可是巴结老大的大好时机,于是找了个机会,很神秘地对袁绍说:“主公,在我们这些小民看来,你完全可以称帝了。”

袁绍一听,马上就兴奋起来。不过,袁绍不是袁术,做事还是讲一点儿策略的,他把这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问一问大家的意见,如果大家都认为他当皇帝没错,那肯定没错,如果大家认为不行,那就先不当。

大家一听,都反对。

袁绍一看,这个动作的阻力果然很大,连自己的死党们都不答应,全国人民就更不会答应了。难怪袁术会死。他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把所有的包袱全推给耿包,让耿包把所有问题自己扛,然后把他砍死。

不能称帝,但可以做别的一些事来表现一下自己的牛气吧?

现在最能让人家知道他牛的,就是去打仗,而且不是打小仗,只有打大仗,才能显得牛。

于是,袁绍就把目光锁定曹操。要是能把曹操打倒,那才是够威够牛的。于是他决定挑选十万精锐部队,直接进攻许都。

袁绍有一个特点,就是虽然觉得自己很牛,但不管做什么决定之前,总要开个会来讨论,表现得很民主。

这次他同样开会。

沮授说:“我认为还是不可出兵。咱们刚跟公孙瓒打了这么久,消耗了很多。现在国库里已没有几个钱了,仓库里也没有几斤储备粮了。从老百姓到广大官兵都已经想休息了。所以,还是先让大家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当然我们是休息了,却不能让曹操也休息。我们一边生产,一边制造舆论,然后慢慢进兵黎阳,控制黄河北岸,大量制造船只,不断地派精兵骚扰曹操,让他一点儿不得安定。这样,等我们的实力达到了,要搞定曹操还不容易吗?”

沮授的话一说完,审配和郭图马上起来反对:“前一段历史已经强悍地证明,主公是近来最伟大的军事家,打谁谁完。所以完全可以直接带着大军去把曹操干掉,哪还用得着那么啰唆?”

沮授仍然反对:“你们以为仗着人多就可以去打败别人?这个想法是骄傲的思想。一有这个思想,就根本不用去打仗了。现在曹操控制着皇帝,咱要是向他进攻,等于是向皇帝进攻。这在道义上已经说不过去。而且更要命的是曹操可不是公孙瓒,在那里坐着等咱去打他。他现在手下的部队也是强悍得很。所以咱还是稳重一点儿的好。”

郭图和审配当然不服输:“你的意思是我们师出无名了?告诉你,咱的名义就是讨伐曹操,这不是有名是什么?主公,现在咱再不出手难道等人家强大了才出手?现在老天把这个机会送上门来,咱不要,到时可不能怪老天啊。”

最后,袁绍看到主张和平一方的只有沮授一个人,而主张打的一方有两个人:郭图、审配。于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纳了郭图和审配他们的意见。

如果这只是在会上争论一下,大家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不管对错,出发点都是好的,过后就算了。可郭图不这样认为。事情过去后,他仍然很生沮授的气。他认为沮授是在袁绍面前跟自己过不去,那是不给他面子。于是,就开始了对沮授的打击报复工作,只要有机会,就在袁绍的耳边说几句沮授的坏话。在他觉得袁绍接受他的这些话之后,就说:“沮授现在的职务太大了,总管内外,在广大指战员面前人气旺盛得要命。如果再让他的人气旺下去,他的人气就跟主公处于同一档次了。所以,主管军务的人,就不能再插手内部政务了。”

袁绍比袁术其实也高明不了多少,他最看重的就是权力,听了郭图的这个话,立马觉得沮授对他的威胁实在太大了。

于是,他下令进行军队体制改革,把所有武装力量分为三军,由三位都督分别指挥。

这三位都督是沮授、郭图、淳于琼。

从这个兵权的布局看,袁绍已经向死路迈出一大步了。因为,郭图明显是个小人,而淳于琼又是个不成器的将军。就沮授还有点儿战略眼光,可袁绍又不信任他。他的这个布局其实就是让郭图来牵制沮授,搞的是平衡术。你想想,就要与劲敌开战,需要的是万众一心,现在倒好,他却大搞内部平衡这一套——其实是在搞内斗,结果不失败,那就真的岂有此理了。

后来,崔琰又劝袁绍最好叫停这个军事行动。

袁绍不听。

曹操那边也开始了大讨论。

曹操手下的人听说袁绍就大举进攻来了,“皆惧”。个个把目光投向曹操,看看曹操怎么办。

曹操这时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见到大家的脸色怕得很难看,当然不能也跟着怕下去,他大声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意思是说:我对袁绍的为人最清楚了。这个家伙光有远大理想,可一点儿智慧也没有。虽然表面上牛烘烘,但胆子却小得要命。为人又非常刻薄,一点儿威信也没有。现在虽然他部队人口数量多,但却一点儿不会调度。而他手下的高层个个骄傲得不得了。综上所述,袁绍一点儿不可怕。

可孔融仍然怕,他对荀彧说:“袁绍现在军事力量强大,国土面积也大,又有田丰、许攸为他献计献策;还有审配、逢纪等人做他的帮手。更有颜良、文丑帮他带兵,个个强悍得很。要战胜他,真的很困难啊。”

荀彧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他一一指出了这些袁绍手下高层的弱项,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人虽然个个脑子灵光,智商指数很高,但一个容不下一个,只要相处几天,就会互相猛踢,内乱就是这样形成的。至于那两个武将,除了会蛮干之外,还有什么水平?“可一战而擒也”。

曹操果然不是公孙瓒,知道袁绍要来打他之后,并没有在许都坐等敌人的大军,而是主动开赴前线,进行军事部署。

当年(建安四年)八月,他带着部队进军黎阳——从这可以看出,当时沮授提出先占领黎阳果然是没有错的,再派臧霸等充领精兵,到青州去保卫东方边境,留于禁驻扎在黄河之畔。一切布置之后,他又返回许都。

到了九月,他终于派兵去驻守那个后来著名的地方——官渡。

这个地名一出现,一出史上有名的事件也就拉开了大幕。

大战前奏的各路牛人

袁绍现在虽然牛得有点儿不靠谱,认为打死曹操是一件一点儿不需要哆嗦的事,但他仍然知道,曹操不是公孙瓒,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是要花一点儿精力的。于是,他也盘点了一下曹操的敌人,认为张绣肯定恨曹操恨得要死。而且现在张绣正处在曹操战略的后方,要是能把张绣拉进自己的阵营,帮自己从背后那里狠踢曹操几脚,作用也是很大的。本来,在这时请几个外援,实现从四面八方对敌人进行一次群殴,是绝对没有错的。但袁绍错就错在,没有找对人。当时曹操周边全是各种势力,有刘表、刘备、孙策等几大牛人,可他却偏偏选中那个张绣。

张绣虽然是曹操的死敌,但他的势力才那么一丁点儿,而且现在完全靠着刘表而生活,再加上他又有过投降曹操的经历,这种基本难以自保的人,能帮袁绍什么忙?

袁绍对这些没有进行过分析,但知道现在张绣虽然是老大,但他却靠听贾诩的话而生存——以前贾诩让他投靠刘表,他马上就跑到刘表那里。所以,认真算起来,贾诩才是这个力量里讲话最算话的人。因此,他派人去拉拢张绣的同时,还叫人过去跟贾诩搞好关系。

在袁绍的代表向张绣提出跟袁绍一起夹攻曹操时,张绣还很兴奋,打算很豪爽地跟袁绍签了这份合同。

可张绣的豪爽还没有出口,贾诩却已经先发言:“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意思是说:请你回去跟袁绍讲,他们兄弟都不能好好相处,还有容天下人的肚量么?

张绣一听,脸色都变了,贾诩怎么讲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万万不能得罪贾诩,贾诩要是离开了他,他下一步就真不知道怎么走了。因此,他虽然又惊又怕,但还是偷偷地问贾诩:“现在我们这个处境,不依靠袁绍,还有谁可以依靠?”

贾诩的回答很简洁:“不如从曹公。”

贾诩此前虽然自觉前来当张绣的手下,但他肯定知道张绣是不会成什么气候的,以后张绣肯定得去投降人家才能生存下去的。因此,他一来就建议张绣去投靠刘表——那时他以为刘表也是个好汉。哪知,后来发现,刘表也是个一般的人物。所以,后来他又在心里物色另一个牛人。贾诩一看就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上,曹操迟早会成为最猛的牛人。只是没来由地前去投奔,手里的资本也太单薄了,人家会看轻你的,所以,还是在张绣这里先混一混,等混出一些成绩来,再去曹操那里。现在他的成绩已经有了——前次教张绣败中取胜的那一招,曹操肯定已经知道了。当然,投降人家,也不是说投就投,还是要选个最佳时机。

这时,正是投靠曹操的最佳时机。

这时曹操得全力对付袁绍,后方空虚得不能再空虚了。如果带着部队去向他举白旗,他能不高兴得要死?

但张绣显然没有这样的认识,对贾诩说:“这个能行得通么?现在曹操的势力比袁绍弱得多。两家打起来,肯定是袁绍大胜,曹操大败。咱投靠总不能找个弱的投吧?而且以前咱们又跟曹操做过死对头。曹操能放过咱们么?”

贾诩说:“你听我说说弃袁投曹的理由吧。第一个理由,曹操现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咱们投靠他,算是向朝廷投降,名义上站得住脚。第二个理由是,现在袁绍很生猛,手下部队多得很,咱去投靠他,他能看重我们吗?曹操现兵力薄弱,突然得到我们这支生力军,一定会很高兴。第三个理由,曹操有称霸天下的大气,哪能把个人恩怨天天挂在心里?只要他觉得我们有用,他一定不会跟我们秋后算账。所以,请你不要再有其他想法了。投曹绝对正确。”

张绣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主见的人,听贾诩说曹操绝对正确,那就绝对正确了。

当年十一月,张绣在贾诩的主导下,宣布向曹操投降,带着部队过去接受曹操的改编。

曹操果然大喜,大摆酒席,拉着张绣的手入桌,然后在一起大吃大喝。他知道张绣还有个女儿,马上就请张绣把这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曹均,然后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至于贾诩,则被任命为执金吾,封都亭侯。曹操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张绣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向他投降。真是投降得太及时了。这时,他为了让张绣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打天下,不再搞出什么麻烦事来,就跟张绣结成亲家。曹操的这一招确实厉害。这种事,看来也只有曹操做得出。如果是袁绍,要不然根本不接受你的投降,要不等你来了之后,先给你小鞋穿,然后再找个机会给你定个什么“坐无知”的罪名,然后砍头。

曹操却不如此。虽然后来,张绣被曹丕怀疑,他的儿子张泉也被曹丕害死,但这已经与曹操无关了。从这个方面看,也说明曹丕比他的老爸差多了。

到了这时,大家都知道,曹袁决战已经就要来了。尤其是那些牛人,本来还都风风火火地进行不规则的比赛,一会儿打着这个旗号,一会儿又投靠这个势力,这时都停了下来,像一群不明真相的小民一样围观两人的比赛,个个保持中立。

当然,除了围观之外,还要作点儿评论和预测。

凉州牧韦端派杨阜前往许都办事,回来之后,大家问他两家大战,谁会笑到最后?

杨阜这家伙的眼光倒还不错,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这话跟荀彧的话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袁绍本来以为做张绣的工作会百分之百的成功,哪想到,自己派出的代表还没有回来,张绣已经带着部队到曹操那里报到了。不过,他仍然不灰心。张绣就那点儿力量,他跟谁谁也不会因此而强大起来。真正重要的是刘表。要是能让刘表跟他们联合起来,那才能真正给曹操造成前后夹击之势。于是,又派代表去见刘表,做刘表的思想工作。

刘表的态度很好,笑呵呵地接受了袁绍的请求。可合同签订了许久,他连个兵也没有派出,好像跟袁绍根本不认识一样。

当然,他更不会帮助曹操。

大家一看就知道,刘表采取的是最让人鄙视的骑墙政策。

韩嵩和刘先认为他这样做很危险,就对他说:“现在全国最牛的两个老大正在打拼,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公。如果主公想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就是在这里等两人斗得累了,再突然发飙,那这个天下就是主公的了。如果主公没有这个远大理想,那就赶快擦亮眼睛,找一个觉得可靠的人来当依靠的对象,然后跟他联合起来,攻打另一个。哪能像现在这样,手里有十多万部队,在这里当围观群众?这样,他们两边不管谁赢谁输,都会把愤怒集中到主公的身上。到时咱这个骑墙政策就行不通了。曹操很会打仗,属于善于用兵的那类牛人,而且他手下的人才也多,所以,最终他一定会打败袁绍。他打败袁绍之后,势力一定会大涨。那时他定了北方,第二个动作肯定进军江汉,咱能顶得住么?所以,现在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即向张绣学习,带着全荆州人民投靠曹操。曹操一定会感谢主公。”

蒯越也劝刘表,要投就投曹操。

刘表又无语了。他觉得现在投袁绍没有错,可投曹操也很对。到底投谁才更好一点儿呢?最后,郁闷的刘表派韩嵩去许都看看情况再说,他还交代韩嵩说:“现在谁也没办法知道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还是到许都去看看形势再说。”

韩嵩对刘表说:“现在你叫我做什么我都可以拼命去完成。但据我的观察,曹操以后一定会统一天下。如果主公真的再举起大汉的旗号,投靠到曹操的阵营,那就可以派我去许都。如果主公还在拿不定主意,还要叫我到许都,情况就不好说了。因为一到许都,万一皇帝授予我一个职位,我又没有办法推辞,那我就成皇帝的手下了而只是主公的旧部了。请你再考虑一下吧。”

刘表一听,以为韩嵩怕去许都才想出这一大堆理由来的,就下令他一定得去。

韩嵩没有办法,只得跑到许都,面见了献帝。献帝果然任命韩嵩为侍中、零陵太守。韩嵩回到荆州后,把献帝和曹操的人品都大力地赞扬了一番,说投靠曹操绝对没有错,还劝刘表为了表示诚意,最好把儿子送过去做人质。

刘表别的话可以不当一回事,可让他把儿子送过去当人质的话最听不得,当场生气,认为韩嵩已经有二心,就打算处死韩嵩。

他大声骂韩嵩:“你敢对我怀有二心。”

大家一见这个场面,都认为这次韩嵩肯定丢了那颗脑袋,别的什么都可以说,为什么一定要劝人家送儿子去当人质。现在怎么救他?他们不敢直接向刘表求情,便叫韩嵩赶快认罪。

可韩嵩却不认罪,他脸色一点儿没有变化,对刘表说:“算起来,是将军对不起我,而不是我对不起将军。”他把他出使许都前对曹操的那个长篇大论再重复一次,请大家评理。

后来,连刘表的老婆蔡氏也觉得刘表过分了,对他说:“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韩嵩是这一带的大名士,人气现在高得很。这种人本来就不好惹。现在他的话又有道理。杀他也得要个罪名啊。

但刘表仍然愤怒,就先放过韩嵩。韩嵩是大名士,他暂时动不了,就把那几个跟随韩嵩出访的跟班抓起来,对他们上大刑来个刑讯逼供,而且真的往死里打。可有几个被打死之后,仍然没有谁供出韩嵩有过里通外国的可耻行为。刘表这才知道,韩嵩真的没有什么错。可他仍然放不过韩嵩,仍然把他抓起来,关在班房里。

刘表在当时是以礼貌出名的,可从他对待韩嵩的事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家伙的那些笑容全是装出来忽悠人的。再看他在处理跟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上看,他更是一个菜鸟级的牛人。

这时,孙策却一点儿不管这些事。反正曹操和袁绍离他还有一段距离,他们打得你死我活,还暂时和他没有关系。他把眼光盯在周边的土地,认为,只有让地皮不断扩大起来才是王道。现在这个世界是谁也靠不住,因此,谁也不要投靠,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孙策继续做自己的事

孙策现在的目光盯死了刘勋。

刘勋原来是袁术的死党,袁术死后,刘勋继承了他的遗产。本来,刘勋的势力也不算雄厚,要收拾他难度也不很大。可因为一个事变,使他手下的部队猛涨几千人。孙策一看,就觉得头有点儿大了。

这个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那时扬州地区还有个土匪团伙,这个团伙的带头大哥叫郑宝。郑宝想把他势力范围内的男女老少都迁到江南去。可他又怕这些老百姓不跟他过去。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辞职,把这个带头大哥的位子让给刘晔来当。刘晔是大名士,在这个地区人气很高,号召力很大。只要他一大声说话,人家都会立即行动起来,拖儿带女渡过长江去。

刘晔知道郑宝让自己当老大是假的,等让自己带着大家到江南之后,没几天就会搞掉自己,所以很郁闷,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正好曹操派了个使者到扬州来办事。这个使者跟刘晔是老相识,刘晔就请他到自己的家里喝几杯。

郑宝这时既想巴结刘晔,也想巴结曹操,知道使者来到后,也主动跑到刘晔家,跟朝廷的使者见见面。

刘晔看到郑宝来到,马上就有办法了,留郑宝在自己家里喝酒。

郑宝当然不能推辞,就坐下来又吃又喝。刘晔在他进入状态的时候,突然拔起刀来,向郑宝的头上砍去。郑宝就是打死也想不到刘晔这样的人会把他杀死,连个反抗的声音也没有,那颗头就掉下来了。

刘晔拿着郑宝那颗还滴着血的脑袋去见郑宝的部下,让他们都确认了这是他们老大的脑袋之后,大声对他们说:“刚才曹操派人前来,杀了郑宝。曹操说了,谁敢不服从命令,谁就像郑宝这样。”

所有的人都盯着郑宝的头,不敢说话。

最后,这些人都说,现在郑宝死了,他就当他们的老大吧。

刘晔没有办法,只得当了这伙人的带头大哥。可他又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现在怎么能去带领一帮土匪?于是,他把这支部队交给了刘勋。

刘勋这段时期以来,天天都在进行收编袁术旧部的工作。袁术那些旧部听说之后,都来投奔他。人口越来越多,口粮就越来越不够。以前袁术就是因为没有粮食,最后根本不用别人动手自己就已经玩儿完。因此,粮食永远是部队的命根子。

刘勋就派他的堂弟刘楷到上缭,请那个地方的老大们给他供应点儿粮草。可那些老大根本不理他。刘楷就劝刘勋过来,把这些牛烘烘的老大打倒,看看他们给不给粮草。

孙策知道这事之后,马上就来了灵感,给刘勋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先把刘勋猛拍一顿,劝刘勋去攻取上缭。他说,上缭那个地方富得流油,他早就想过去搞定它了。只是道路不便,他愿意当刘勋的外援。这还不算,孙策还把很多金银财宝毫无理由地送给刘勋。

刘勋心情超级爽起来。

但刘晔却认为,不宜这么乐观。

刘勋问,为什么?

刘晔说:“上缭城虽然不大,但城防工事却很好。你派大军过去进攻,短时间内未必能攻得下。这时你的后方就会空虚。到时孙策乘机进攻,你拿什么来抵挡?所以,我认为,大军出发之日,就是我们玩儿完之时。”

刘勋一听,不会这么复杂吧?因此根本不把刘晔的话当话,下令部队前进,目标上缭!

刘勋的部队声势很浩大,上缭的那些老大看到这个架势,知道打不过人家,就都逃跑了。刘勋根本不用进攻就拿下了上缭。可他进入上缭一看,这才知道上缭的这些老大不但自己逃了出去,而且把城里所有的动产都带走了。

刘勋跑了大老远,就收获了一座空城。

正在这时,孙策带着部队去讨伐黄祖,要为他的老爸报仇。在刘勋大骂那些上缭老大缺德时,孙策的部队正在石城。他虽然咬着牙要去搞定黄祖,可他还在关注着刘勋的动静。他听说刘勋真的已经带着全部家当去攻打上缭了,现在正在郁闷着,知道机会就在眼前,马上叫孙贲、孙辅带八千部队进驻彭泽,他自己跟周瑜带着两万人去袭击刘勋的根据地皖城。

刘勋留在皖城里的部队根本没有设防。孙策顺利拿下皖城,不但俘虏了刘勋的家属,而且还收编了刘勋留在那里的三万部队。

孙策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分给他三千兵守卫皖城。那些俘虏就都迁到吴郡。

刘勋知道皖城被孙策拿下后,这才知道孙策比上缭老大们更缺德,马上带兵回来,想把皖城重新夺回。但大军才到彭泽,却碰上孙贲部的截击,被打了个大败。

刘勋没有办法,只得退守流沂,并向黄祖求救。

黄祖当然答应要救他,而且派他的儿子黄射带着五千水军出来援助刘勋。

孙策并不怕他们的联合,照样带着大军前来,把两人猛攻一顿。这一次,刘勋败得更惨,手下的部队全部被消灭光,他只得向北方拼命狂逃,最后投到曹操那里了事。黄射也跑得无踪无影。

孙策又收编了刘勋最后的两千部下以及一千多艘船只,然后全力向黄祖进攻。

连刘表也知道,黄祖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赶紧派刘虎和韩晞带着五千长矛兵前来支援黄祖。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十一日,两军终于面对面决战。

孙策大败敌军,把援军统帅韩晞杀死在战场上,黄祖拼命逃脱,但所有家属及六千艘战船都被孙策俘获。这一战,黄祖手下的士兵直接损失几万人。

孙策把黄祖打得大败之后,并没有继续向荆州进军。他虽然恨刘表恨得要死,但他知道,凭他现在的力量想搞定刘表还很难,因此就把目光又锁定豫章。

这时豫章的负责人是华歆。孙策对华歆的底细早就摸清,知道华歆要守住这个城,那是困难重重。他把大军摆在椒丘,做出全面进攻豫章的姿态,然后在对虞翻说:“华歆虽然人气很高,但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如果他不开门让我们进去,我们就会发动进攻。那时就什么后果都不好说了。你现在进城去,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好让他自觉开门。”

虞翻就进去见华歆,把孙策的水平跟华歆的能力进行了一次鲜明的对比,请华歆仔细想想,能不能挡住孙策的进攻。他向华歆下最后的通牒:“今大军已至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君辞矣。”意思是说:现在孙策的大军已经在椒丘,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现在我要回去了。如果明天中午还看不到迎接孙将军的檄文,我就不能再跟你见面了。

华歆等他说完,就说:“哪用等到明天中午?我是北方人,在江南住了这么久,老早就想回到家乡了。等孙将军一到,我就立马闪人。”当晚,华歆把迎接孙策的檄文写好,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孙策的面前。

这正是孙策要的效果,他马上带着大军进入豫章。

华歆穿着便装出来迎接孙策。

孙策得了豫章,心情很爽,对华歆也很尊重,“礼为上宾”。

孙策分了豫章郡,另立庐陵郡,任命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正好庐陵的僮芝有病,孙辅知道机会来了,马上就进军,拿下了庐陵,最后让周瑜驻守巴丘。

江东的模样已经初具规模。

煮酒论英雄

这时曹操正渐渐进入他人生中最多事的时期。

他还在官渡前线,准备应对袁绍的强力冲击。

荀彧曾预言袁绍的部下迟早会分裂,会把袁绍的事业搞烂。其实,现在曹操那里也不是铁板一块。曹操集团内部也有人做梦都想把曹操杀死。

当然,这些想杀死他的人跟袁绍阵营里的那些人还是很有区别的。袁绍那些人并没有想杀死袁绍,他们都是把自己当成袁氏的死党。他们虽然因为闹矛盾,最后配合袁绍把事业直接搞烂,但他们的出发点却不坏。曹操阵营中的这些反对党并不是曹操手下的核心智囊,而是那些权力边缘的人。

首先出来跟曹操过不去的人是徐他。

徐他是什么人?

他只是曹操的一个侍卫。连曹操也说不出,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个家伙,弄得他非要砍死曹操不可。

这家伙还有点儿人脉,居然还联系了几个同党,一起谋划着把曹操搞定。他们按照计划,进入曹操的帐篷,想把曹操杀在那里。这几个人都是侍卫,按说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是没有问题的。哪知,这几个人只有干掉曹操的想法,但胆子有点儿小。他们进入曹操的帐篷时,眼看离成功就只有几米远了,哪知,他们看到许褚站在那里。

其实许褚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行动,更没有看透他们的动机。哪知,他们一见许褚,脸色就大变起来,身体也跟着发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像个想干坏事的坏人。许褚现在的职业是保镖,一看这几个人的样子,马上断定他们是来行刺的,当场出手,把他们全部杀死,为曹操捡回那条老命。这种反对党没有什么根基,杀了他们就可以治标治本。

另外的一批反对党就复杂多了。

这个反对党的带头大哥是车骑将军董承。

董承的身份不但是车骑将军,而且还是汉献帝的岳父。

汉献帝虽是中国最窝囊的皇帝之一,但他并不很昏庸。而且从他不断敢于派使者去调停那些牛人之间矛盾的事上看,他还是很想有作为的。只是他身边太缺乏人才也太缺乏力量了,所以这个皇帝也就越当越窝囊。以前在长安窝囊,现在在许都同样窝囊。

他很想把皇帝真正的权力拿到自己的手中。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曹操搞定。

他把这个希望寄托在他的岳父大人董承的身上。

当然,他还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刘备。刘备是否真的是大汉皇室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但对于汉献帝来说,刘备自称皇室后裔,就已经够了。不管刘备是什么人,但至少他姓刘,他把自己当成皇室的人,完全可以当作自己人。于是,这个密诏就传到了刘备的手中。

那件密诏是董承夹带在衣带中带出来的。当他把密诏打开在刘备的面前时,刘备也兴奋了起来。

曹操手下所有的人都知道,刘备是不会安于现状的,迟早会做出让曹操麻烦到底的事来。他现在寄居在曹操的地盘上,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做出自己的事业来。这时一看到这个密诏,那根神经立即活跃起来:原来皇帝也把他当自己人,这样就进入了政治的核心区了。

不过,刘备不是别人,那根神经虽然天天保持活跃状态,但神态却与往常保持一致,谁也不知道他现在想的是什么。

曹操大概也很想知道刘备心里的水到底有多深,就请他来吃饭,然后跟他讨论了那个后来很著名的话题:现在天下到处是牛人,但谁是真正的英雄?

刘备罗列了一大批,曹操全部一一否定。

最后,刘备说,那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了。否则,就是英雄还没有浮出水面。

曹操哈哈大笑:“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如果是别人听到这话,会觉得真爽。可刘备当场却吓得连手中的筷子都一齐落在地上。刘备比谁都明白,曹操这时把他当英雄,就意味着他的危险期已经到了。这个英雄是个“高危”的英雄。

正好这时,天上又打雷又下雨,刘备忙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

经过了这一次对话,刘备知道自己真不宜待在曹操的地盘上了。这时正好董承来找他,他当然愿意合作。他们当然知道只凭他们几个人去努力,是搞不定曹操的,于是他们又找来长水校尉种辑以及吴子兰和王服,天天在一起开秘密会议,讨论着搞定曹操的方案。可讨论了许久,还是讨论不出什么好方案来。

曹操在那次煮酒论英雄之后,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忘记”——忘记了刘备是跟他一样的“英雄”,硬是派刘备带兵,跟朱灵一起去打袁术。

刘备本来就天天开动脑筋,想着如何才能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这时看到曹操不但放他出去,而且还给他配备了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再不走,他就是最蠢的了。

他接到命令的当天,就立即带着所有该带的东西出了许都。

程昱、郭嘉知道曹操这个命令后,立刻过去找曹操,强烈要求曹操,让谁带兵出去,也不能让刘备带兵出去。

曹操一听到两个顶尖智囊的话,也知道自己搞砸了。急忙派人过去,向刘备宣布,有新的任务需要刘皇叔去完成。

可刘备这时跑得比风还快,根本追不上。

刘备和朱灵两个人合作,打败了袁术,如期地完成任务。

按照道理,刘、朱两人都应该回到许都,向曹操汇报。可后来只有朱灵回到许都,而刘备却乘机把徐州刺史杀死,然后占领了徐州,任命关羽当下邳太守,他自己带着大军到小沛驻扎。刘备在这一带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他一宣布脱离曹操集团,东海一带的地方武装以及各路土匪,也跟着大喊打倒曹操的口号,跟刘备干革命。

刘备手下人数立马狂涨,有了几万人。当然刘备知道,曹操肯定会马上派部队前来围攻他。凭他这数万之众,还远不是曹操的对手。不是曹操的对手,那就只好去跟曹操的敌人联手,共同对付曹操了。

袁绍现在肯定是曹操最头痛的敌人,因此他就派人到袁绍那里,说:“我们合作吧。我准备带我的部队去跟你会师。”

袁绍当然同意。

曹操这时又犯了一个错误,认为以刘备现在的力量,派个杂牌军过去就可以把他搞定。于是,他派刘岱和王扶带兵过去,要求他们把刘备抓回来。

双方接触的结果,刘岱不但没有能够完成把刘备抓回来的任务,反而被刘备打了个满地找牙。

刘备取得了这一场胜利,也牛了起来,对刘岱说:“像你这样的人,一百个同时出来,也不能抓到我一根毛。如果曹操亲自来,最后谁胜谁负,就难说了。”

刘备很幸运。

如果他还在许都,现在绝对被关进大牢里了。

因为,就在他对刘岱说那些话时,他的那几个同伙已经彻底暴露在曹操面前。

建安五年(200年)的正月,董承可能是酒喝多了,居然把那个“衣带诏”的秘密泄露了出来。

曹操得知居然还有这么一个想要他性命的“衣带诏”,哪能放得过董承?立即下令把这些家伙全部抓起来。

于是,董承、王子服、种辑这三个“衣带诏”事件的骨干成员都被抓获归案。曹操问都不问一声,便大手一挥:“皆夷三族。”让所有想跟他为敌的人看看,如果没有把握就跟他作对,这就是下场。

曹操这时对刘备已经非常愤怒,决定亲自向刘备进攻。

很多人都反对曹操亲自出马跟刘备对垒——现在重要对头是袁绍,刘备那里算什么?何必让曹操亲自过去?而且,如果去跟刘备纠缠,袁绍突然在他们的背后猛踢一脚,那不好说了。请曹操在这时候,要冷静不要激动。

曹操说:“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刘备是个大野心家,如果让他一成气候,以后咱的麻烦就会无穷大。”

郭嘉也坚决同意曹操的说法:“袁绍这个人动作向来迟钝,而且性格又多疑,即使他想到要来进攻,也会先让那几大谋士们相互猛砸几天砖头,然后才开始行动。速度慢得要命。刘备现在虽然口头很牛,但脚跟还没有站稳,我们赶快进攻,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把他搞定。”

大家看到连郭嘉都说没有错了,当然就没有错了。

这时,袁绍那边也有人认为,现在是攻打曹操的最佳时机,马上找到袁绍,要求立即启动进攻程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32.html

上一篇:官渡之战
下一篇:终于擒吕布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