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皇后奇妒宫女遇害 君王猜疑大臣遭殃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0:29 0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一个女人如果再嫁,便会被人耻笑。而男子呢,只要养活得起,即使是个老百姓,也可以有三妻四妾;那些巨富高官就更不用说了。至于皇帝,人们常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形容皇帝的老婆之多。当然每个皇帝的情况并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后宫“三千佳丽”,而真正的男子只有皇帝一个——那些失去生殖能力的太监们是不能算数的——还不是由着皇帝为所欲为吗?

只有杨坚这个皇帝与众不同,到仁寿宫建成为止,他还是唯有独孤皇后这一个伴侣。据说独孤皇后的嫉妒是特别厉害的,人们称之为“奇妒”。她不许丈夫接近任何一个别的女人。有时文帝只好对大臣们解嘲地说:“朕的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同父同母,将来绝不会兄弟阋(xì系)墙的啦!”

文帝上朝的时候,皇后也要陪着他。两人同坐在一乘辇里,从后宫来到前殿。皇帝进殿里处理政务去了,皇后则在大殿的后门外边等着。一直到皇帝散朝,两人才一起回去。不知道内情的人,以为皇后关心国事,把她跟皇帝并称为“二圣”。其实她是不放心皇帝,怕他散朝后不直接回宫,跑到别处去和宫女鬼混,所以才如此严格地加以防范。

假如独孤皇后不生育也好,皇帝便可找到借口选妃了,因为古代有个说法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皇储呢!偏偏独孤皇后十分争气,给皇帝生了一大串儿女,光男孩就有五个。于是文帝连这一点借口也找不到了。

到仁寿宫建成,文帝这才有了散心的地方。起初他还不大满意,认为宫殿造得太华丽了。想想脚下埋着丁夫们的尸骨,就觉宫名“仁寿”二字似乎也有点儿别扭。但慢慢地便也适应了,慢慢地觉得这华丽的宫室住起来倒也舒服。慢慢地竟住上瘾来了,于是隔一段时间就来住上三两个月。他又嫌路远,来回不方便,就下令在京师到岐山这二百里的路上,选择风景优美的处所修建十二座行宫,以便他往返时途中休息。在他住到仁寿宫的期间,重要的政务要在这儿处理,因此,朝廷的一些高级官员也要住在这里陪他。

有一天,独孤皇后病了,卧在床上。文帝感到无聊,便走出宫室,信步朝西走去。这是一条小径,文帝不曾走过。只见这青石小路两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景色十分幽静。文帝溜溜达达,越走越远,路上也不曾碰到宫女和太监。直走到宫墙边,才发现柳荫里藏着一座小楼。这楼虽然只有两层,但在夕阳映照下,金碧辉煌,别是一种风貌。文帝不禁赞叹宇文恺确有巧思。小楼门额上有一块匾,题着“珠玑楼”三字。文帝想起宇文恺给他绘的《仁寿宫全图》上,注着“珠玑楼”乃是藏书楼,便想进去看看。刚步上台阶,帘栊掀开,一个宫女打扮的妙龄少女走了出来。看见皇上,急忙跪下行礼。

文帝仔细打量,见这宫女也不过二十岁,生得十分美丽,不禁怦然心动。他吩咐那宫女站起来,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宫女回答:“婢子名唤尉迟珠儿。”文帝听说她复姓尉迟,就一边往楼里走一边随口问:“那尉迟迥是你什么人?”“是婢子的爷爷。”

“唔!”文帝吃了一惊,站住了。他方才只是觉得这个姓比较少见,所以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还真是故人的后代。北周时期,文帝杨坚和尉迟迥同朝为官。后来尉迟迥出任相州总管。在杨坚谋夺帝位的时候,尉迟迥察觉了杨坚的阴谋,发兵讨他,被高颎打败。尉迟迥自杀,家属被没入宫。如今算起来,已经十九年了。看尉迟迥这孙女的年纪,大约在襁褓时便被没入宫中,这些年来她一直是以奴隶的身份长大的,这命运确也是够惨的了。

尉迟珠儿打起帘子,请文帝进楼。文帝一看这屋里果然摆满了图书。文帝随便取下几本翻了翻。但他心不在书上,一劲儿瞅着珠儿美丽的脸庞。珠儿察觉了,却不敢走开,又羞又吓,脸上布满红晕,愈加妩媚。文帝这时早把独孤皇后的厉害忘到脑后,终于把珠儿奸污了。那年文帝五十九岁。

文帝临走时对珠儿说:“你名唤珠儿,这楼又叫‘珠玑楼’,我明天来时,定带珍珠来赏你。这就叫‘三珠合一’吧,哈哈哈!”

第二天傍晚,文帝果然又来了,赐给尉迟珠儿一串宝珠。但他回宫的时候,却被独孤皇后的侍女发现了。原来皇后虽在病中,仍不放松对皇帝的监视。独孤皇后听了侍女的报告,不由火冒三丈,病也一下子痊愈了。第二天,当文帝到仁寿宫大宝殿跟左右仆射高颎、杨素商量事情的时候,她便怒冲冲亲自带领一伙宫女和太监,直奔珠玑楼而去。

文帝回到宫室,发现皇后不在病床上。宫人告诉他,皇后带人出门朝西走了。文帝大吃一惊,知道秘密被皇后发现了。他担心尉迟珠儿的安危,急忙撩起袍服,大步朝珠玑楼赶去。等他喘吁吁赶到楼前时,就听楼里传出皇后撕破嗓子的喝骂声,夹杂着竹杖扑击的“叭叭”声。他一脚把门踢开,瞪眼望去,只见皇后像个母夜叉一般,两手拤着腰大骂。两个太监则举着竹杖,一递一下地朝地下击去。文帝低头一看,尉迟珠儿早已血肉模糊了。

文帝怒火上涌。但他还是没能发作,只是一跺脚转身走开了。他蹒跚地走着,那尉迟珠儿残躯的影子一直在他眼前晃动。看样子珠儿早已毙命了,可那妒妇却还在喝骂毒打,实在是太狠啦!

文帝觉得心里堵得慌,不知不觉走到马厩前边来了。他要马伕替他备了一匹马,骑上后出了后宫门。守门的禁军也不敢问,眼看着皇帝信马由缰地顺着山路朝山顶走去了。

独孤皇后看皇帝无可奈何地离开珠玑楼,才觉得胸中的恶气出得差不多。她吩咐太监把珠儿的残骸扔到山谷里喂狼,然后回到宫室。但皇帝不在室里,她打发宫女、太监四处去找,也没找到,这才惊慌起来,忙派人去叫高颎和杨素。高、杨二人急急赶来,听皇后讲了事情发生的经过。高颎估计皇上一定是赌气上山了。到后宫门一问,果然不错。两人一面吩咐备辇来接,一面打马带着禁卫顺山路追去。直追出二十多里地,才看到皇帝一个人骑着马在山路上踽踽走着。两人上前拦住,跪下请皇上返驾回宫。这时夜色已浓,文帝望着黑黝黝的山头叹口气,说:“朕枉为天子,连个宫人都保护不了,实在太没意思!”高颎劝解说:“陛下万乘之尊,怎能因为一妇人而不顾天下社稷呢?”文帝听了,这才点点头,回过马来。杨素替文帝牵着马缰,高颎和禁卫骑士十几人跟着,缓缓往回走。半路上仪卫和御辇也赶来了。于是请皇上乘辇回宫。

皇后在宫门口等着。她也觉得把皇上气成这个样子,有些太过分。见文帝下辇,便上前赔罪说:“臣妾从十四岁起伺候皇上,从未惹皇上生气,这次也是臣妾病体未愈,肝火太旺,才做错了事,还望陛下宽容。”文帝不好说什么,这件事便告结束了。

过后,皇后听她在禁卫中的耳目说,高仆射在劝皇上的时候,竟把她说成“一妇人”,怒火就又冒上来了,她认为用这三个字称呼她,是高颎对她的蔑视和侮辱,她决心要给予报复。

其实独孤皇后和高颎乃是世交。高颎的父亲高宾曾做过皇后父亲独孤信的参佐。独孤信死后,高宾念着旧情,对独孤家十分照顾,皇后幼时也常常往来于高家。后来高颎受杨坚宠信,这与独孤皇后的推荐很有关系。但想不到高颎一时出言不慎,得罪了皇后,她就把以前的交情一笔勾销,“一妇人”三字竟起了如此大的作用。

后来又有一件事引起皇后对高颎的不满。皇后不喜欢大儿子太子杨勇,偏爱次子杨广。但杨勇做太子在文帝初当皇帝的时候便已确定公布,而且从封建宗法制度来说,也是以“立嫡立长”为原则的。但皇后却偏偏要废长立幼,天天在皇帝耳边嘀咕。又加上太子杨勇耿直倔犟,不会处事,失去父母的欢心。而晋王杨广却极力韬晦,作出许多贤德孝顺的假象,于是文帝终于产生了废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的念头。但废立大事最好能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如果由大臣们提出那就更好了。有一天文帝对高颎说:“有神灵给朕示警,说晋王将来必有天下。这事可怎么办?”高颎马上跪下说:“长幼有序,这是巩固国家的根本,还望陛下三思!”这事又叫独孤皇后知道了,对高颎更加恨之入骨。不过她认为高颎在朝廷有威望,说话皇上肯听,因此还想争取他。不久,高颎的夫人死了。皇后想这是一个拉拢高颎的机会,就想把自己一个亲戚的女儿介绍给高颎做夫人,来博得高颎的感激;也还想利用这个女人来对高颎施加影响。于是就对文帝说:“高仆射老了,夫人新丧,陛下何不为他续娶,这也是陛下对老臣的关心呀!”文帝点点头表示赞同。

有一天,文帝对高颎说:“皇后知道你近来丧偶,十分关怀,特让朕替你做媒说亲,你意下如何?”高颎流下眼泪辞谢说:“臣如今已经老了,退朝之后,也就是在家读读佛经罢了。‘二圣’对臣的垂爱,臣铭记五内,但说到续娶,实在不是臣的本愿。”文帝听了也就作罢。

又过了几天,高颎的妾生了个男孩。文帝倒挺为高颎高兴,他回宫告诉皇后,说:“高仆射虽然丧妻,却又得子,这也算不幸中的幸事吧!”独孤皇后听了很气愤。她是正妻,因而对妾媵(yìnɡ应)侧室有着一种天生的反感。她撇着嘴说:“前几天,陛下为高颎提亲,他却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话来搪塞,现在看清了吧,他其实是钟爱他的小妾,才用假话来欺骗皇上,这种人还能相信吗?”文帝本来就是一个喜欢猜疑的人,听了独孤的挑拨,觉得有几分道理,于是对高颎就慢慢疏远了。

这些事高颎哪里知道?他仍然跟从前一样,耿直秉公,对皇帝的话,该赞成的赞成,不赞成便直率地讲出自己的看法。但皇帝却有了先入之见,觉得高颎处处跟他闹别扭,猜疑之心越来越重。高颎追随文帝多年,一直受到重用。论文他做到仆射(宰相),论武他多次带兵出征,因此朝中文武官员对他的正直、能干也普遍敬仰,这也引起文帝的嫉视,生怕他也像当初的自己一样,瞅机会来个取而代之。

开皇十九年,凉州(今甘肃武威)总管王世积被人告发有图谋不轨的行为,王世积是高颎的旧部,在审问时有些话牵涉到高颎。文帝把王世积杀了,并借机免去高颎的仆射职务,让他闲居,但仍保留着齐公的名号。

高颎明明是冤枉的,大臣们不服,吴州总管宇文弼、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纷纷上表,替高颎申辩。这就更增加了文帝对高颎的嫉视。于是对这些替高颎讲话的官员分别加以处罚。这样一来,朝臣们只好个个噤口了。

高颎失势了,有些人同情,有些人不平,但也有人却认为这是一个“立功”的机会。齐国令(隋朝的制度,公爵府称为公国,可以设令设尉)给皇帝上书,揭发高颎的阴私,说高颎的儿子高表仁曾对高颎说过:“父亲下台也好,当初司马仲达(即三国时的司马懿)托疾不朝,最后还是有了天下。今天这事,焉知不是福呢!”于是高颎被逮捕了,囚于狱中,加以审讯。

有一个人出来告发,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效尤。于是又有某人上书说,他曾听和尚真觉对高颎说过:“明年国有大丧。”又有人揭发,曾听尼姑令晖对高颎说过:“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文帝一算,当年就是开皇十九年,这还了得!于是和尚真觉和尼姑令晖都被捉来了。板子打,夹棍夹,出家人受刑不过,只好承认说过了。那么高颎听了这话怎么说呢?高颎什么也没说。和尚、尼姑还有良心,不肯胡编害人。但这也够了,虽然高颖自己没说什么,可是听了叛逆的话不去告发,这本身就是叛逆。

再去问高颎。高颎笑笑说,他根本不认识什么真觉、令晖,他读佛经是研究学问,他从不上庙烧香礼拜。

有司判高颎死刑,文帝却犹豫起来,他知道外间的舆论是向着高颎的,他的心里也明白高颎根本无辜。想想高颎的那些好处,终于还是没杀他,只是把他贬为平民,“齐公”的爵位也削掉了。

高颎出狱以后,欢欢喜喜地搬出齐公府,丝毫没有怨恨的神色。原来他时常记着亡母说的话。那时他刚刚当上仆射,母亲对他说:“你富贵已到极点了,再前进一步,便是杀头啦,你可千万谨慎小心呀!”现在头颅总算没杀去,还不是万幸吗?

可是又让他怎样小心呢?一失口说了“一妇人”三个字,又不肯违背良心去迫害太子杨勇,便落到这样一个下场,那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那么太子杨勇是为什么失宠的呢?这又跟他母亲独孤皇后的嫉妒有关系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