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忽必烈用兵日本——林衍之乱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4 12:25:04 0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相由心生。翻看史书,凡是帝王,尤其是开国之君或者一代雄主,长相必定异于常人。做大臣的,尤其是名臣,无论是大忠大良,还是大奸大邪,也一定有类似传说在民间流传。

根据《高丽史》的记载,林衍其人“蜂目豺声”。很难想象“蜂目”是个什么造型,大概的样子应该是眼睛大而突出。我怀疑他患有甲亢之类会导致眼球外凸的疾病,古人不懂,把这症状也归于天生异象一类了。“豺声”又是怎样一种声音呢?这个确实想象不出来,但一定是透着一股子阴险、狡诈、残忍的豺狼劲儿。《高丽史》的作者用四个字就从外貌到声音活脱脱勾勒出了一副猥琐的奸臣嘴脸。所以大家都要做好人呀,做了好人哪怕长得丑点,声音难听点,别人至少也会说“人不可貌相”,要不然声音长相就都是罪状了。

林衍的体能想必也是非常之好,而且身体平衡性极佳,可以和现在的体操运动员或者杂技演员媲美。一般力气大的人会显得动作笨拙,而他力气虽大却动作敏捷,高兴了还能表演一段两手撑地倒立走(捷而有力,能倒身臂行)。

喋血宫廷杀掉金俊一党后不久,林衍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和他一起合伙诛杀金俊的宦官金镜及其弟金琪弄到大街上砍了头,接着把和金镜关系密切的大臣全都远流外岛。

俺也是没办法呀,听说王禃老大和金镜密谋要杀俺,王禃好歹是国王,咱可不敢杀,但金镜那厮总能杀吧?

林衍感到很无辜,一副朝廷对不住我的样子,拉起几个朝中重臣到他办公室去谈感想:“俺为他老王家铲除了大权奸,他王禃却和金镜合谋想害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请各位和俺一起干个大事。”

他所说的大事其实也并没啥创意,不过就是挟持王禃,然后集体在岛闹革命。

那年头,但凡不想听蒙古摆布的高丽大臣,特别是武臣们,张口闭口就是“窜之海岛”,就像猪八戒动不动就嚷着要回高老庄一样。林衍如此,被林衍杀的金俊更是把这话当口头禅。

林衍的主张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干脆强制在场的每个人逐一表态。

侍中李藏用知道自己没法和林衍硬着来,虽然辈分比那家伙高了去了,可人家手里可是握着军队的,杀金俊、金镜等人的刀口可都还在滴着血呢,还是不要刺激他为妙。他顺着林衍的调子提出了让王禃退位的主张。或许这样还可以先保住王禃的性命,再徐图转圜吧。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了参知政事俞千遇等人的坚决反对。

会议最终因为分歧太大不欢而散。

看来有人不听俺的啊,那就想点办法让你们乖乖听话。

第二天晚上,林衍派三别抄抓了几个人来砍头,不是这几个人如何如何,其实也就是杀鸡儆猴而已。凭什么这么认为呢?大家且看看他杀前将军权守均的罪名:

罪名一:淫其妻前夫女。

罪名二:淫父之妾。

罪名三:以贱口滥受大职。

前两条显然属于生活作风问题,虽然道德极其败坏,性质非常恶劣,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光辉形象,但在那年头,作为高级干部来说,这样的劣迹也只是大家伙儿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罪不至死。至于第三条,就完全是匪夷所思了:

“你权守均出身低微,生于贱民之家,是怎么混进国家机关并走上军队领导岗位的?”

“有人提拔我也不怨我啊,你去问问让我当上大官的人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最大的罪名是这个权守均平时不太听林衍的招呼,这次被抓来做了杀鸡儆猴的“鸡”,随便栽上几个罪名就处理掉了。

王禃是不能指望了,林衍带着三别抄跑到安庆公王淐的家里把王淐拖到宫里,叫来文武百官,齐呼万岁。说来也怪,本来好端端的天气,在百官朝贺那一刹那突然“风雨暴作,拔木飞瓦”。看来,老天爷也不支持林衍这样乱来啊!

群臣贺毕,林衍来了一招更绝的。只见他跑到台阶下向李藏用深深一拜,说道:“感谢你给我出了这么个好主意呀,新王即位,你李藏用是第一大功臣!”

李藏用当时的尴尬可想而知,本来我只是被逼无奈才顺着你的意思这么说的,谁知你林衍当众就把我给卖了。现在好了,所有人都知道废旧立新是我出的主意了。

就在林衍一伙忙着拥立新王的时候,王禃正在辰岩宫,林衍派左副承宣李昌庆去赶他出宫。

世态炎凉啊,平时围着自己唱赞歌说好话的那些家伙此刻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王禃淋着雨,平日里那么多争着给自己打伞的人呢?那么多抬轿牵马的人呢?

李昌庆心有不忍,将自己的马让给王禃,又派自己的随从分别帮着各位王妃搬家。心想:林衍让我来赶王禃出去,可是又没有让我虐待人家,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地善待前国王吧。

林衍自认拥立有功,让王淐加封他为校定别监,还搬进了金俊当年修的豪宅。他自己也知道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于是让别抄六番都房在自己周围严密保护,日夜不懈。

林衍毕竟是以下犯上,十分心虚,恰恰高丽世子王愖(又叫王椹、王偆、王賰,不知道是古人滥通假还是高丽人喜欢改名字,他名字太多,为了不让大家被名字弄昏,姑且以《元史》为准称他为王愖)又正在蒙古,不在他的控制范围。林衍清楚,王愖的存在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当他打着王位合法继承人的旗号回来的时候,所有明里暗里反对自己的人都会投到他的旗下。更何况王禃是蒙古朝廷承认的合法国王,这事要传到蒙古大汗耳中他可就死定了。

这个隐患必须消除!

林衍派了二十个夜别抄埋伏在世子返回高丽的必经之路上,只要他一踏上高丽的国土就立马逮捕。希望他还不知道国内发生的事情吧!

但国中发生这样的剧变,要想封锁消息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反感林衍擅杀擅立的人是不可能杀得完的。有一个叫丁五孚的静州官奴知道林衍准备派人伏击世子之后,偷偷跑去报信。在婆娑府地界终于找到了世子一行人,报告了林衍擅权废立以及派人埋伏的消息。

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还不相信,但经多方打听,终于证实丁五孚偷越国境跑那么远不是来逗他们玩的。显然,继续往前走那是自投罗网,怎么办?世子痛哭一顿之后,打算回头返回蒙古。这时候同行的将军、大臣们不愿意了,人家妻儿老小还在林衍手里呢,对我们这些拿工资混饭吃的来说谁当国王还不都一样替人打工?你要我们有家不能回,还要赌上全家性命陪你玩吗?

一个叫郑仁卿的小人物走了出来,主动给随行的领导们做起了思想工作——林衍擅自搞废立那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王禃当这个高丽国王那可是蒙古大汗亲自发了上岗证的,不是谁都能干的。

在他的劝说之下,随行的官员们最终全都随着世子返回了蒙古。这个小人物仅仅是个小小的校尉,而且这个校尉都还只是代理的。

加薪可以提高忠诚度不假,但忠诚在本质上其实与高官厚禄是无关的。

话说林衍这边,虽然朝中仍然有很多人暗中反对他,甚至还发生了几起阴谋暗杀,但都被他轻轻松松镇压了下去。可是当他听说世子半路得到消息折回蒙古之后,就再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

忽必烈对王禃是很够意思的。他一方面派斡朵思不花、李谔等人去高丽详细调查了解情况;一方面授予王愖上柱国、安东公的爵位,并派兵三千准备护送他回国夺位;同时还命管军万户宋仲义做好讨伐林衍的准备。

斡朵思不花很快就带回了高丽的刑部尚书金方庆和王淐的表奏。表文称王禃病重,所以才让弟弟王淐代理国政。

看,高丽又想忽悠忽必烈了!

忽必烈哪里会相信他们的这套鬼话,再派黑的前去高丽把王禃、王淐和林衍请过来当面对质,同时派出大军到高丽边境施加压力。

林衍接连请黑的吃饭联络感情,官方应酬搞完了,还请到自己家里接着吃,又送了很多珍宝,可黑的果然很“黑”,饭照吃,礼照收,事情却该怎么办还怎么办——他要求立即恢复王禃的职务并照旧主持工作,并且要他们三个人一个都不能少地尽快跟他回去面见忽必烈。

林衍自然是不敢去的,但又怕王禃背着自己向忽必烈告状,就派他儿子林惟干跟着去了。

林衍的方寸估计全乱了。你想想,人家跳出了你的手掌心还用得着顾忌你吗?在忽必烈面前,别说派你儿子去,就是你亲自去,嘴长在人家嘴上,别人想怎么说还是怎么说。也许林衍并不是不清楚这一点,但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逃到海岛上去继续抗蒙?这样的主张如今已经应者寥寥,因为最想窜入海中闹革命的金俊一党已经被他杀光了,而文官们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勇气。

“听说你老爸把你们单位的老板给废了?”

“王禃同志是因为健康问题退位的,这是出于组织上对他的关心。”

“世子王愖和李藏用已经很详细地向我汇报过了。”

“这事恰恰就是李藏用干的。”林惟干还想抵赖。

“满口胡言!”忽必烈已经不想再浪费时间了。

其实忽必烈此前就广泛调查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只一声招呼,左右卫士就像拴狗一样给林惟干的脖子戴上了锁链,并命中书省给林衍发去一道诏书:“你儿子和王愖等人各有各的说法,把我都搞糊涂了,你最好马上过来说说清楚。”

忽必烈果然有水平——明明已经证据确凿,却不大张旗鼓前去问罪,而是设计引诱林衍自投罗网,免得其自知必死而负隅顽抗。

林衍知道这一去可就回不来了,可又不敢公然说不去,于是天天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又忧又惧之间,背上竟然长了个毒疮,没过几日便一命呜呼了。这种死法的古代名人挺多,例如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

说来也怪,林衍一死,阴了半个月的天一下子就晴空万里了。

林衍死后,留下的几个孤儿寡母很快要么被杀,要么流放。前一次带着黑的、殷弘等人去海边吹了一大圈海风的宋君斐也因为参与林衍的擅自废立而被流放外岛。林衍那说出“龙孙非一,何必今王”的豪言壮语的亲家李应烈一家也免不了举族远流的惩罚。李藏用也因在林衍之乱中立场不明而获罪罢官,最后他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想死就是罪过吗?”

至此,长期以来执掌高丽政权的文官领袖李藏用和武官领袖金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蒙古还趁机策动高丽边将“内属”,直接控制了高丽西部包括西京在内五十余城的广大地区,并改称东宁府,派军驻守。得了这么大的好处不说,还卖给高丽一个很大的人情——王禃得以复位,王愖也保住了世子之位。这位王愖,就是后来历史上相当有名的忠烈王。

高丽有苦说不出,自己人不争气,被蒙古人捡了个大便宜,又怨得了谁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84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