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孙权传——王气黯然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3 11:27:55 0

孙权死后,吴国的历史只延续了二十八年即告结束。在这二十八年间,孙吴的政坛上,君杀臣,臣废君,君主相残,臣僚互杀,一派刀光剑影,接连血雨腥风。直杀得江山改姓,王气黯然,这才不得不收刀捡卦。孙吴政局的巨变,国家寿命的迅速结束,深究其原因,乃是源于孙权本人生前种下的巨大恶果。

自相残杀,在孙权死后的第二天就开始了。

神凤元年(252)四月二十六日乙未这一天凌晨,孙权咽气长逝之时,五位辅政大臣,只有原本就是侍从之臣的中书令孙弘和侍中孙峻,在他身旁守候。这孙弘素来与诸葛恪不和,因为孙弘最初是鲁王派的中坚人物,后来又支持潘妃之子孙亮夺取继承权,这些都被废太子孙和的舅父诸葛恪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孙权一死,孙弘知道诸葛恪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决心抢先下手。于是,他命令宫内人员不准向外透露皇帝的死讯,同时,又调集禁卫兵马,计划以皇帝的名义下诏,捕杀诸葛恪一家。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主管宫廷警卫的孙峻。经过一番利害权衡,他决定把孙弘的阴谋透露给诸葛恪。他的如意算盘是这样:孙弘一介书生,恐怕很难把手握军政大权的诺葛恪送到阴曹地府去陪伴老皇帝。如果孙弘失败,诸葛恪一定会把与孙弘一同随侍老皇帝的自己,当作孙弘的同谋收拾掉。反之,诸葛恪要杀孙弘却易如反掌。孙弘一死,诸葛恪感激自己,必定会把宫内事务交我一人负责。到那时再抓机会发展,岂非万全之策?

诸葛恪得到孙峻的密报,不露声色。他立即派人去请孙弘到大将军府议论军机大事。孙弘毫无戒备,应约前来。他刚在客厅落座,诸葛恪陡然收住笑容,厉声问道:“皇上昨日凌晨驾崩,你秘而不宣,居心何在?”

孙弘大惊失色,无言以对。诸葛恪将手一挥,顿时有十余名甲兵一拥而上,把孙弘拉到天井角落,用乱刀砍死后,抛尸郊外。至此,孙权尸骨未寒,辅政大臣先已倒下一人。

诸葛恪除掉孙弘,随即发丧天下。接着,在四月二十八日丁酉,即孙权病死两天之后,十岁的孤儿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以皇帝太傅的身份秉政。孙峻被任命为侍中兼禁卫军司令官,负责宫内一切事务,他如意算盘的第一步终于实现了。

陈寿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的政绩,曾经有这样的美誉,认为他几乎可与前代的施政名臣管仲、萧何相媲美: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同样是这一位陈寿,对诸葛亮侄儿诸葛恪秉政之初的作为,比如去除监视臣僚动态的耳目、撤销校事官员、原谅拖欠赋税的民众、免去征收的关税,等等,也有一番赞扬说:

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去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足见诸葛恪初掌朝政时,确实想效法其叔父,作出能够流芳百世的大功业。可惜的是,在个人德行的修养上,他和叔父相差甚远,这就注定他的事业,甚至于他的生命,都有善始而无善终。后人称“诸葛一生唯谨慎”,是说孔明先生处理国事慎重认真,不是一时慎重认真,而是一辈子都慎重认真。反观诸葛恪,他本来就有骄傲和粗疏的毛病,成为首席辅政大臣之后,更是心高气傲,不可一世。当初他受召从武昌赴建业辅政时,上大将军吕岱前来送行。九十一岁的吕岱,是国家元老重臣,又是诸葛恪之父诸葛瑾的好友,声望极高。他出于爱护之心,叮嘱诸葛恪说:“如今国事艰难,你当朝执政,每事应当十思。”

诸葛恪当即回答道:“昔日季文子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孔子却说‘再思可矣’。现今老前辈要我凡事十思,意思不是说我诸葛恪无能么!”

当时就把吕岱顶得无言以对。如此骄矜之人,执政之初做得兢兢业业,其实都是一种矫饰,不久就会故态复萌。果然,内政刚刚有所稳定,诸葛恪就急于在对外战场上建立赫赫武功。当年年底,他征发大军在濡须水(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一线与七万魏军接战,获得大胜,从此即有轻敌之心。次年三月,诸葛恪再动员二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敌城久攻不下,吴军又痢疾流行,“病者大半,死伤涂地”,只好狼狈退军。十月份归来之后,诸葛恪责怪下属不能尽力,严加追查惩罚。同时又下令动员大军,准备从下游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方向进攻曹魏。这一来,弄得上下怨恨,人心大失,而诸葛恪却晏然自若。

这时,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行动的时机已到,立即开始为诸葛恪编织一张死亡之网。此人非他,即是诸葛恪颇为感激的孙峻。

孙峻利用职务之便,悄悄告诉小皇帝,说太傅准备杀死皇上,把废太子孙和接回来当皇帝。十一岁的孙亮一听,当即吓得浑身发抖,忙问这位比自己矮一辈的大侄儿怎么办。孙峻附着小皇帝的耳朵说了一番,小皇帝连连点头。于是,孙峻立即去安排一切。

当天下午,有两名皇宫使者来到大将军府,传达皇上的旨意道:“太傅出征,备尝辛苦。陛下有旨,明日请太傅进宫,将设薄酒慰劳。”

诸葛恪拜伏谢恩。当天晚上,他觉得精神躁动不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次日早起洗漱之时,又闻到水有腥臭之味。命人把水换过之后,腥臭依然。诸葛恪心中即有几分不愉快。及至出门上车时,他所豢养的爱犬竟然咬住他的衣角不让他登车。诸葛恪命随从牵去爱犬,随即登车驰向皇宫。

诸葛恪刚刚进入宫门,即有一位熟悉的宫廷官员悄悄告诉他:“今天宫中戒备森严,情况异常,恐有意外。”

听到这个意外情况,诸葛恪慢慢停住脚步。这时,太常卿滕胤从宫内出来,碰见诸葛恪。诸葛恪与滕胤是儿女亲家,所以立即把刚才听到的意外情况告诉滕胤。滕胤劝亲家翁立即回府。诸葛恪考虑一阵,很自信地说道:“孙峻这个黄毛孺子,有什么胆量对我舞刀弄剑!最多不过是在酒食中下毒而已。我随身带有自配的药酒,不必为我过虑。”

说完,诸葛恪与滕胤告辞,带领两名随从入宫。到了正殿,随从留在门外,诸葛恪单身入内。朝见皇帝之后,诸葛恪入座,酒宴开始。在旁作陪的孙峻先对诸葛恪说:“太傅玉体欠安,自可饮用随身带来的药酒。”

听了孙峻颇有人情味的关照,诸葛恪放下心来。酒过三巡,小皇帝发话要更衣。孙峻立即起身扶皇帝进入内室。然后迅速脱去长袍,提刀在手,出室厉声叫道:“皇帝有诏逮捕诸葛恪!”

诸葛恪大吃一惊,立即起身拔剑。说时迟,那时快,武勇过人的孙峻一个箭步上前,刀光闪处,诸葛恪的左肩骨已被砍断。他回身又是一刀,谱葛恪的头颅便滚落在地上。于是,孙权死后刚好一年半,他所指定的首席辅政大臣,也成了刀下之鬼。

诸葛恪一死,孙吴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入孙峻之手。他自任丞相、大将军,出将入相,好不威风。他在皇宫之中任意出入,奸淫宫女,还和属于母辈的大公主孙鲁班私通,俨然是吴国的皇帝一般。可惜好运不长,孙峻风光了刚好三年,突然心绞痛发作,病倒在床。病中,他多次梦见浑身血污的诸葛恪向他讨还命债,令他惊恐万状,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孙峻死前,把全部权力交给堂兄弟孙。吕据和滕胤这两位尚存的辅政大臣,岂肯低头由无名之辈调度?于是合谋起兵攻取孙。不幸兵败,两人被杀不算,还株连三族,数百无辜死于非命。

这时,孙亮已经十六岁,不甘心做傀儡皇帝,密谋铲除孙。谁知事机不密,走漏了风声,孙立即抢先发兵围住皇宫。小皇帝闻讯大怒,持弓上马,高声骂道:“朕乃先帝之嫡子,在位已有六年,谁敢不服从我!”

侍从之臣和皇帝的乳母,见小皇帝要出宫拼命,一齐上前拦住。孙亮不能出宫,气得两天不饮不食。孙遂以“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为由,废黜孙亮,降其为会稽郡王,送到封地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去居住,然后改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

古代皇朝幼主继位,最要紧的是选好辅弼之臣。刘禅得诸葛亮扶持,蜀汉危而复安。孙权选托孤之臣有重大失误,结果死后才六年,辅政大臣即全数不存,继承人亦被拉下帝座,已经令人唏嘘不已;而诸葛亮与诸葛恪同为诸葛家族中人,因命运安排,先后辅弼蜀、吴二国的幼主,由于德才的悬殊差异,叔父“大名垂宇宙”,侄儿却死于乱刃之下,就更令人感慨万千了。

时年二十四岁的孙休登上皇帝位,对孙优礼有加。两个月后,皇帝设宴款待群臣,酒酣之际,突然甲士涌入,把孙捆绑起来。孙情知不妙,赶忙叩头求饶。他想,自己曾经拥立孙休,孙休或许会刀下留情,于是,他表示自己愿意流放到偏远的岭南交州(主要地域在今广东、海南省、广西自治区)。

孙休马上反问:“那你当初为何不把吕据和滕胤流放交州,而要杀死他们呢?”

“我情愿为官奴。”孙降低要求。

“那你当初为什么不把吕据和滕胤罚为官奴呢?”孙休又反问。

孙见孙休一再提起自己当初诛杀吕据、滕胤三族之事,已知此番必死无疑,即不再言。当下武士将孙拖出斩首,其三族亦被诛戮无遗。

孙休杀了孙党羽,随即任命亲信濮阳兴为丞相、张布为左将军,分掌朝廷和宫禁众事。孙吴的政局,至此才算稍微安定。后来,民间有谣传,说是被废黜的孙亮,将要从封地会稽郡回转京城再登皇帝宝座,孙休便将老弟孙亮贬为侯爵,送往更遥远的新封地侯官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途中,又授意押解官员将其毒死,对外则宣布为孙亮自杀。对老弟下毒手的孙休,自己的寿命也不长,当了六年皇帝就突然病死,终年仅三十岁。

孙休死时,将年幼的太子孙托付给丞相濮阳兴。但是,当时蜀汉刚被曹魏消灭,交州又发生大规模叛乱,孙吴内外交困,群臣一致主张另外选择和拥立一个成年的君主。选来选去,竟选中了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孙皓时年二十三岁,群臣听说他非常好学,才德兼备。于是,孙吴最后一位君主便粉墨登台。

孙皓登基后,立即仿效孙休的办法,把扶持自己的旧臣濮阳兴、张布送上西天,另外培植自己的势力。当年因为拥护太子孙和而备受打击的家族,其子弟最受孙皓的青睐。孙皓站稳脚跟之后,便渐渐暴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孙皓本是一个酷好酒色、粗暴残忍、心胸狭隘、好大喜功、师心自用这样“五毒俱全”的角色。以往他的处境不佳,跟着父亲倒了霉,所以有所克制。外人乍一看,还觉得他是良善之辈。如今,他平步青云,位登九五之尊,无所顾忌,一切恶劣品质都显现出来。孙皓在位不过十七个年头,但是由于他表现出色,竟成为三国时期最为荒淫酷虐的君主。他的突出表现甚多,此处不妨略加介绍。

其一是借酒施虐。孙皓好酒,而且特别喜欢与群臣共饮。不过,孙皓的酒宴却比楚霸王项羽的鸿门宴还厉害,人人视为畏途。首先,孙皓宴饮群臣,规定人人必须饮至沉醉方止,谁不奉命,小心脑袋搬家。其次,饮酒之中,群臣还要相互挖苦,彼此揭对方的老底,以助皇帝的酒兴,不从者重罚。酒宴完毕,参加者想立刻回家么?不行!有十名自始至终在旁观察的监酒官,这时开始向皇帝报告,谁饮酒时转头注视了皇上,谁说话措辞不妥,谁假装喝醉等等。轻者挨一顿皮鞭,重则取尔的性命。既要你喝得酩酊大醉,又不允许你有些许失态,这种酒宴不是比鸿门宴还可怕么?其实,孙皓就是想借酒施虐,借酒立威,借酒整人。中书令张尚,能言善辩,孙皓暗怀忌恨。一次宴会,孙皓问张尚:“我的酒量可以和谁相比?”

张尚恭恭敬敬地答道:“陛下有百觚之量。”

古书中记载,圣贤多能饮酒,有所谓“尧饮千钟,孔子百觚”的说法。觚为酒器,一觚约有二升,百觚就是二十斗。孔子能饮百觚,这酒量已是相当惊人了。张尚说孙皓有“百觚之量”,一是说他酒量过人,二是说他有圣人之德,本是十足的恭维话。谁知孙皓一听,把眼一瞪,骂道:“你张尚明知孔丘没有当过帝王,而拿我来比他,居心何在?”

当时他就命人把张尚抓起来。公卿百余人赶紧跪下向孙皓求情,仍然未能挽救张尚的生命。群臣见孙皓视臣僚如草芥,无不寒心。

其二是随意迁都。孙皓即位之后,有望气者上言,说是荆州新近出现一股帝王之气,这股气破除了扬州建业的帝王之气,必须向荆州迁都。于是,孙皓不顾臣僚的反对,将都城西迁到旧都武昌。迁都前,先遣特使征调百姓,把荆州地界内所有大臣名门的陵墓,凡与山冈相连的都挖断,以去除其地脉灵气。迁都之后,一切物资供应都要百姓从下游的扬州运来。而孙皓宫廷人员众多,又奢侈无度,弄得民怨沸腾,以至于当时小儿有童谣云: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至武昌居。

毛泽东诗词的名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即由此民谣的前两句推陈出新而来。然而迁都武昌不过一年多一点,孙皓又觉得扬州帝王之气复生,乃还都建业。一去一还,耗费民脂民膏无数,以致“国无一年之储”。孙皓却晏然自若,不以为意。

其三是大建新宫。孙皓还都建业之后,认为原来的皇宫太初宫已被荆州发来的帝王之气冲过,再居住其中将对自己不利,下令在太初宫之东,建造一座更为巨大豪华的新宫殿——昭明宫。昭明宫见方五百丈,而当时的一丈,相当于现今的二米四,五百丈约合今一千二百米,规模相当惊人。对仅有三州之地的孙吴而言,在其强盛时期兴建如此规模的建筑,国力亦将难以承受,何况在此衰微之时。孙皓下令:除了高级官员外,所有官吏都要率民入山伐木。昭明宫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内部豪华侈丽,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难以计数。丞相陆凯一再上表谏阻,孙皓都置之不理。后来,他索性下了一封诏书给陆凯,上面说:“你的进谏,大道理不错,可是不合朕意。为什么呢?旧的太初宫对我不利,我难道因为耗费大,就该长坐在不利的宫殿中么?君臣如父子,请问父亲心中不安,儿子还有什么倚靠呢?”

年近古稀的老丞相陆凯,读了诏书,顿时泪如雨下。

其四是残害忠良。孙皓这个皇帝行为恶劣,但是,在他身边的侍从之臣却不乏忠贞正直之士。他们明知有生命危险,仍然敢于批逆龙鳞,直言进谏,令人钦敬!孙皓对这些最忠于孙吴的敢言之士,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刀斧侍候。近臣王蕃、贺邵、楼玄、韦昭等人,都因说了逆耳之忠言而惨遭杀害。王蕃被斩首后,孙皓又令左右卫士把王蕃的头颅抛来掷去,以为戏乐。贺邵死得最惨,孙皓令人把铁锯放在火上烧红之后,再用锯慢慢截断贺邵的颈项,其惨状令人不忍目睹。

其五是信任小人。凡是仇视忠良者,莫不亲近小人。孙皓所宠信的何定,本是市井无赖,却被任命为楼下都尉,专门监督朝廷百官。此人飞黄腾达的诀窍,在于为孙皓物色了一批良种犬。原来孙皓爱犬成癖,何定在宫中当差时,就假借皇帝名义,要各地的军队将领贡献“御犬”。地方军官不敢违旨,派人四处寻找捕捉,几乎在国内掀起一场捕犬热。不久,一批身高腰细、奔跑如飞的良种猎犬,终于聚集在孙吴皇宫,或黑或白,或灰或黄,狺狺狂吠,弄得皇宫不像皇宫,倒像是大型犬市。孙皓见了满心高兴,连连夸奖何定忠心能干。从此何定一步登天,由一名贱役升为督察百官的楼下都尉,也就是朝廷的总检察长。何定得势后,想为儿子求一名门之女做妻室。他向少府卿李勖提亲,李勖看不起这位“狗都尉”,一口回绝。何定恨得咬牙切齿,就在孙皓面前大说李勖的坏话。孙皓遂下令诛杀李勖全家,而且焚尸扬灰。何定之后,又有陈声、张俶等无赖小人受到孙皓重用,把朝政搅得一塌糊涂。

与夏桀王、殷纣王这些暴君相比,孙皓可谓毫不逊色。他的出现,令人确实怀疑是不是上天有意要让孙吴亡国。好在孙皓在位的前十年,有两位忧国忧民的大臣全力撑持,孙吴的政局才能危而不倒。这两名大臣,一个是陆抗,一个是陆凯。陆抗字幼节,乃孙吴元勋陆逊之长子。孙皓在位,他一直率重兵镇守荆州上游,官至大司马,是孙吴军队的主帅。陆抗足智多谋,威震敌国。他在世时,先后消灭了蜀汉、曹魏的西晋,一直不敢从西面进攻孙吴,以致后世有“陆抗存则吴存,陆抗亡则吴亡”之说。陆凯字敬风,是陆抗的族兄。他在孙皓前期任丞相总领朝政,立朝正直,敢于犯颜直谏。由于他的族弟陆抗领重兵在上游,所以孙皓杀这个,杀那个,就是不敢杀陆凯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但是,这一文一武去世之后,犹如将倾之大厦又失掉了两根主要支柱,孙吴的政局迅速恶化,覆灭已是指日可待了。

公元279年冬十月,西晋司马氏皇朝出动六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众,大举伐吴。其中,益州刺史王濬所率领的水军,声势浩大,行动迅速。王濬在益州,花了七年的时间打造东下的战船。最大的战船,亦即所谓的“楼船”,长一百二十步,上下数层,可容两千精兵之多。听说王濬船队要扬帆东下,孙吴军队急忙在三峡中设置横江铁索阻挡。王濬也有对策,他先以大筏数十艘在前开路,筏上置大火炬,遇到铁索时即以火炬烧断。船队一冲出三峡,即以一泻千里之势东下扬州。沿江的孙吴官兵,早已与孙皓离心离德,都不作抵抗。次年,即公元280年的春三月十五日壬寅,王濬水军最先抵达建康城下。孙皓惶恐无计,上下离心,只得在江边的石头城上打出一片投降的白色旗幡,率众投降。延续了八十六年的孙氏政权(从孙策攻取江东起),建立了六十年的大吴王国(自孙权称吴王起),至此寿终正寝了。

于是,孙吴拥有的扬、荆、交、广四州(此时从交州分出广州),四十八郡三百八十二县的地域,二百三十万人口,二十三万军队,二百八十万斛粮食,五千余艘舟船,五千余名宫女,全数归于西晋。自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而天下崩溃,继后又出现三国鼎立的九十年分裂局面,终于到此结束而重新归于统一。

孙皓全家被迫北徙洛阳。四年之后的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十二月,高级囚徒孙皓客死于洛阳,做了异乡之鬼,死时四十二岁。

前几年被孙皓逼迫而逃到西晋的孙秀,是孙皓的族弟。他得知吴国倾覆的消息,面向南方流泪叹息道:“昔日讨逆将军(指孙策)二十岁时率数千人即开创江东基业,而今却有人把整个江南半壁河山丢弃,宗庙陵墓,沦为丘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五百余年后的唐穆宗长庆年间,著名诗人刘禹锡来游江南,入金陵,登石头城,眺望大江。因思吴国兴亡之事,不禁感慨系之。不久,刘禹锡与诗友元稹、白居易相聚于白居易处。欢饮之际,以《金陵怀古》为题,各赋七言律诗一首。刘禹锡痛饮一杯后,提笔即将胸中蓄积已久的感慨写出。白居易读了,推为座中探骊得珠之佳作。后世也将其视为咏诵孙吴兴亡史事的不朽名篇。今录其诗,以为江东皇帝孙权的挽歌。诗云: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正是:

英风霸业今何在?化作悲凉八句诗。

孙权传到此结束,如果意犹未尽,请看本系列其他作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7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