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孙权传——英雄迟暮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3 11:27:50 0

时光飞逝,转瞬间就进入太元元年(251)。

这年春三月,群臣和宫廷为孙权七十寿辰大大庆祝了一番。五月,又是册立皇后潘氏的隆重典礼。为了给孙吴有史以来的首次立后盛典增添喜庆气氛,又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大赦令。人们都异口同声说:这真是一个吉祥喜庆年。

但是,老皇帝心里却并不快活。

在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中,就年富力强时的英雄气概而论,孙权丝毫也不比曹操和刘备逊色。单单凭他赤壁抗曹时一句“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当与孟德决之”的豪言壮语,就令人千载之下尚能感到凛凛英气!然而到了迟暮之年,孙权对于人人不能避免的死亡,却相当畏惧和忌讳,其态度就远不如曹操和刘备达观超脱了。曹、刘二人知道死神即将来临时,并不作徒劳无益的挣扎,而是及时安排后事,从容留下遗嘱。例如,曹操预先为自己做好入葬时所穿的衣物,一切从简,仅装了四箧而已。刘备给太子刘禅的遗诏,说是“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刘备只活了六十三岁,曹操也不过活了六十六岁,对生死之事尚且如此通达,如今孙权已上古稀之年,较之曹、刘二人更为长寿,反倒比别人更怕踏上黄泉之路,足见“英雄所见”,并不一定就是“略同”的。而孙权郁郁不乐的原因,正在于此。

衰老死亡是人力无法挽回的,孙吴皇帝只有走秦皇、汉武的老路,去祈求神仙帮忙了。不过,秦皇、汉武早在自己龙体康健之时,即已动手求仙,所以他们的办法,主要是三番五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之意,不在于欣赏“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丽景色,而在于想和居住在蓬莱仙岛上的仙人会面,以便得到长生不老之药。可是,孙吴皇帝一直被太子、鲁王之争纠缠得不能脱身,等到脱得身时,又衰弱多病不能远行了。既然不能出去寻求,那就只好把仙人请来身边。于是,在喜庆气氛消散之后,孙吴宫廷又开始出现一股浓厚的神道气氛。

这年春天,濒海的扬州临海郡罗阳县(今浙江省瑞安市),忽然有神仙从海上降临。这位神仙自称王表,经常出没于民间。其饮食言语,与常人无异,但是,人们却完全看不到他的身影。神仙随身带了一个侍女,名字叫做纺绩。神仙的种种意愿,都由纺绩代为传达。而他预言吉凶祸福之事,往往有灵验。所到之处,老百姓趋之若骛,争欲求得仙人的指点,于是轰动一时。

消息传到京城,正在为皇帝发愁之事而发愁的潘皇后,赶忙向孙权报告这一令人振奋的喜讯。孙权得知有海上仙人降临国境,长生不死大有希望,果然一扫愁容,笑口大开。当下封仙人王表为辅国将军、罗阳神王,并且派中书郎李崇一行人众为特使,到罗阳县去恭请仙人入京。那仙人也很随和,立即与侍女纺绩一起,随李崇北上建业。

一路之上,仙人王表及其女弟子,受到郡县官员的隆重迎送。有的官员心中虽然牢记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然而想到皇上天威难犯,只好向仙人师徒望尘而拜。而仙人的规矩也多,其中最花费时间者,是每经过一条河或一座山,无论其大小,他都说有相好的神仙隐居其中,非得留下来拜访不可。这罗阳县位于浙南山地的最南端,由此进京,一路之上,你说要过多少山和多少水?这里三天,那里两日,停的时候多,走的时候少,特使李崇心中急得如同火烧火燎一般,却不敢公然催促。要是仙人动气,一转云头飞走了,自己到哪里去找,如何向皇上交代,那不是要脑袋搬家?

就这样,一千里多一点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多月。七月底,仙人师徒终于抵达京师,受到有关人员的热烈欢迎,并且立马住进苍龙门外皇帝特为仙人修造的豪华府邸。这苍龙门是皇宫紫禁城的东门,距城内的皇上寝宫最为近捷。

仙人已经来到,然而在和仙人见面一事上,孙权却感到不大好办了。召仙人入宫来相见,怕仙人感到屈尊委屈;自己亲自到苍龙门外拜访,又放不下万乘之尊的架子。无可奈何之中,只好派出近身侍臣为代表,去和仙人见面,祈求福祉康宁。

仙人对于保佑皇帝长生不死未置可否,却先行发出了可怕的预言。他说近日将有风雨之灾,平地洪水,要皇帝早作预备。孙权见天气晴朗,碧空万里,不像风雨将至的样子,竟未在意。不料两日之后,也就是八月初一日这一天,天气突然大变,先起暴风,次降骤雨,一连五日倾泻不止。史籍上记载的结果是“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当时一尺,相当于现今的二十四厘米,八尺就是一百九十二厘米,足有常人的一人多高。就连郊外孙权父亲陵墓上的合抱松柏大树,也全部被吹倒在地。城中的皇宫之内,也是一片汪洋,侍从连忙把惊魂未定的老皇帝,护拥至高处避水。好在宫廷禁卫军大将吕据及时派人搬运了数十艘船进宫,以备不测,孙权才算略微放下心来。

经过这一场风雨之灾,皇帝、皇后和不少臣僚都对仙人王表佩服得五体投地。皇帝和皇后多次派人送来珍贵礼品,请仙人笑纳。同时,又再次请求仙人保佑皇帝多寿多福,长命百岁。这一次仙人嘴软了,满口应承不误。得到仙人的承诺,皇帝和皇后那种高兴样子简直难以形容。

可是,仙人开出的似乎是一张空头支票,不能兑现的。到了十一月的冬至节,近年来一直深居皇宫不出的孙权,忽然起了到城南祭天的念头。这一日,天气也还晴和。皇帝一行缓缓来到城南十五里外的祭天坛时,已将近正午了。稍事休息,祭天仪式开始,照例是皇帝登坛,点燃柴火,祷告上苍,下坛望烟这一套。虽然一切从简,也还是用了一个多时辰。老皇帝渐渐觉得有些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要不是身旁左右都有人扶持,他在下坛时早已跌倒在地了。随从人员见情况不妙,赶忙把皇帝扶上车,匆匆回城。

回到皇宫,孙权左边半个身体,包括左手和左腿,已经麻木不能动。经御前名医赵泉诊治,认定皇上患的是“风疾”。所谓“风疾“,即是中风。现代西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溢血时,出血处的脑神经受到出血凝结块的压迫,往往会发生这种半身瘫痪。孙权晚年极少活动,加上长期食用山珍海味,摄入过量脂肪,难免会造成高血压体质,所以出现中风也是合乎情理之事。好在赵泉医术高妙,几帖药下去,虽未能去除半身不遂,皇上的神智却完全恢复了。孙权清醒之后,一面命人给仙人王表送去美酒佳肴,请仙人务必赐以福寿,一面又遣使者到武昌,紧急传召大将军诸葛恪星夜进京。

十二月,诸葛恪来到建业。孙权立即命令,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所谓“太傅”,即太子的辅导大老师;“少傅”,即二老师。诸葛恪与孙弘,一人握军权,一人掌机要,请他们来辅佐卫护太子,可见孙权对仙人的承诺能不能兑现,心里也似乎吃不准了。

仙人没有多多关照老年皇帝不说,而且对妙龄皇后的祈求也不感兴趣。岂止是不感兴趣,简直可以说是见死不救。此话从何说起,且听一一道来。

原来自孙权中风偏瘫之后,宫廷之中一应事务,都由潘后一人裁决。她也确实能干,竟把偌大一座皇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在上下一片赞扬声中,她不禁飘飘然忘乎所以。心想,治理一座宫廷也不过尔尔,如果叫我临朝称制以治天下,未必就比西汉的吕后差!与此同时,又有耳目向她报告,说是大将军兼太子太傅诸葛恪回建业执政后,与废太子孙和暗中有往来。诸葛恪还托人给孙和的嫡妃张氏带话,说是迟早总会让她出人头地。而这诸葛恪,乃是张妃的亲娘舅,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不是很清楚了吗?潘后见幼子的前途潜伏着巨大危险,决心先发制人。她探知掌管机密文书的中书令兼太子少傅孙弘,与诸葛恪素有隔阂,近来为争夺朝权,矛盾更加尖锐。于是,她借孙弘辅导太子读书之机,悄悄拉拢孙弘。二人一拍即合,孙弘还向潘后讲述了当年吕后如何得以临朝称制的史事。就在二人策划着夺权行动之时,没有想到诸葛恪却更着先鞭。

诸葛恪还朝执政,曾多次晋见孙权,密谈政事。一次,他见左右无人,就抓紧机会向皇帝进言,说是如今外有强敌,内多灾异,为了稳定人心,最好是立一个年纪较大的太子。古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时,会变得通情达理一点,孙权也不例外。他知道诸葛恪的话有道理,也知道诸葛恪意在重新拥立废太子孙和,于是答应考虑考虑。

孙权想吃回头草,作为现任太子孙亮的母亲,潘后自然大为惊慌。她急忙动员大公主孙鲁班、负责宫廷警卫的孙权侄孙儿孙峻、中书令孙弘等人来劝阻皇帝。他们认为目前绝对需要安定,改立太子必将造成局势大波动。再说,太子虽幼,今年也满了九岁。仙人早已保证皇上长命百岁,到皇上百岁还有三十年哩,那时太子不是早已长大成人了么?现在又何须着急呢。被众人的轮番劝说弄得头昏脑涨的孙权,觉得他们说的也是道理,便又答应维持现状不动。潘后以为这一下过了难关,却不料更大的厄运悄悄降临。

一天晚上,疲劳过度的潘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只好早早上床安歇。时当早春二月之际,乍暖还寒。潘后上床之后,觉得被冷如铁,不禁大为生气。她立即召来侍候自己的六七名宫女,劈头痛骂她们没有暖好卧被,是存心要害主人。一直骂到自己也支持不住之时,她还不解恨,又令这些宫女全部跪下思过,她才昏昏沉沉地睡去。

潘后对待侍女们一贯刻薄少恩,侍女们心中早就有所不满。她们私下议论主子,说她早先不过是织室的女奴罢了,连侍女都沾不上边。仗着一张漂亮的脸孔和妖精一般的媚态,才爬到皇后的位子,有什么了不起!摆什么臭威风!不知哪天房上掉下瓦来把她砸死,御花园中窜出一条蛇来把她咬死,生一场绞肠痧把她痛死,那才好呢!今天晚上,她们跪在又硬又冷的地上,膝头痛得钻心,浑身冷得发抖。望着床榻上怡然熟睡的潘后,她们内心愤怒到了极点。到了子夜时分,一灯如豆,万籁俱寂。其中一位胆大的侍女,忍无可忍,陡然生了杀人之心。她悄悄和伙伴们耳语一阵,伙伴们都不住点头。于是,她们偷偷站起,一人去关闭房门,其余的人一阵风似的扑上潘后的卧榻。潘后还来不及叫喊一声,就被她们用厚被死死堵住口鼻,不能出气。她想挣扎,身躯和四肢也被紧紧压住不能动弹。一会儿,孙吴的皇后娘娘就香消玉殒,魂归离恨天去也。

众侍女见潘后一命呜呼,都长长出了一口恶气。她们整好床榻,把潘后摆成熟睡的姿势,又揩干额上的汗,这才打开房门,以皇后中邪为名,装得慌慌张张去报信。

宫内管事人员闻报,立即和御医赶来抢救。不料皇后已经脉息全无,大吃一惊。于是连夜分别讯问侍女,结果发现诸人所述的皇后发病情况并不吻合。经过一番严刑折磨,皇后猝死的原因终于真相大白。

这几名宫女,不久以后就被处以极刑。老皇帝听到这个意外消息,也顿时气昏过去。此后的两个多月,是他生命的最末一段历程。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和死神进行着徒劳无益的抗争。

御医们束手无策,群臣只好再去苍龙门外找王神仙想办法。谁知众人来到富丽堂皇的神仙府邸,却四处寻不着仙人王表师徒的踪影。原来王神仙暗中得知陛下病势危重,难以挽回,加之私囊已饱,遂趁人不注意,驾“土遁”溜之乎也。仙人乘黄鹤飞去还不算,又在厅堂壁上写了四行临别赠言云:

国之将兴,听之于人;

国之将亡,听之于神。

字体放纵飘逸,果然有仙人气象,只是语含讥讽,不太友好。众人没有想到仙人也会耍无赖,吃饱了,喝足了,拿够了,一拍屁股去也。去也就去了吧,还要说些顶人心口的话来。可是,人去楼空,找谁去理论?眼看天色将晚,众人无奈,先后回家去了。

神凤元年(252)四月二十五日甲午,老皇帝突然神志清醒,意识正常,俗话所说的“回光返照”现象出现。他命令左右速召以下五位大臣前来托付后事。

第一位是大将军兼太子太傅诸葛恪。孙权选择诸葛恪为首席辅臣,也是不得已的事。诸葛恪此人确实聪明机智,这一点孙权毫不怀疑。以往孙吴君臣聚会,只要有诸葛恪在座,就没有人能够在口辩的敏捷方面占上风。比如在一次宴会上,孙权命人牵了一头驴进来,驴的头上挂着一块木牌,上书“诸葛子瑜”四字。众人一见,哄堂大笑。原来诸葛恪之父诸葛瑾,字子瑜,脸形狭长似驴,所以孙权亲自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在座的诸葛恪,要过笔来就在木牌上加了“之驴”二字,“诸葛子瑜”就变成“诸葛子瑜之驴”。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对他的机智深表佩服。诸葛恪做事能干,对此孙权也了解。他曾经奉孙权之命,率军围取丹杨郡(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等广阔山区的山越,三年间掠得数万众之多。但是,诺葛恪的致命弱点是骄傲和粗疏。当初孙权曾委任诸葛恪主管军粮供应,蜀汉丞相诸葛亮深知侄儿粗疏,不能承担这种繁重细致的任务,连忙写信到孙吴劝阻。作为首席辅臣,有这种弱点是很可怕的。然而孙权细细想来,还找不到一个比诸葛恪更好的人选,只好将就将就。

第二位是中书令兼太子少傅孙弘。孙弘虽然姓孙,却与孙权并不同宗。他是作为皇帝贴身心腹进入辅政大臣行列的。他的任务,是要保证皇帝的遗愿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实现。

第三位是太常卿滕胤。滕胤字承嗣,乃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西)人氏。其伯父和父亲早年都是孙权的幕僚。滕胤二十岁时,娶孙氏皇族之女为妻。其人谦虚谨慎,深得孙权的看重。用他为辅政大臣,意在弥补诸葛恪的缺点。

第四位是荡魏将军吕据。吕据字世议,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人氏。其父吕范,早年随从孙策创业,其后效忠孙权,是孙吴的元老重臣。吕据智勇兼备,孙权以他为太子卫队司令官,负责太子孙亮的安全,如今让他参加辅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五位是侍中孙峻。孙峻字子远,乃孙权之侄孙。其人虽然年轻,但颇有心计,做事果断,敢于冒险。孙权赏识他的能干,又因他出自皇室,所以提拔他在身边负责宫廷警卫事务。选孙峻入辅政大臣行列,目的是为了加强皇室的力量,同时也保护其小堂叔孙亮。

孙权精心选定的五位辅政大臣,听说皇上急召,匆匆赶至宫中,一齐拜伏在老皇帝卧榻之前,恭听圣谕。孙权的声音微弱,但是相当清晰。他缓缓说道:“朕的病情严重,恐怕今后难再见面了。辅佐太子之事,全部委托给诸君,望勿辜负朕意。”

领头的诸葛恪流着眼泪回答道:“臣等受陛下厚恩,决心以死奉诏。但愿陛下安心休养,勿以政事为虑!”

孙权听了,脸上现出欣慰之色,他满心以为,如此安排非常妥帖周全,可保大吴江山安全无虞,却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种下的,乃是一个巨大的恶果。

接着,他又下令:此后除生杀大事须向自己上奏外,其余一切政事,皆由诸葛恪负责协调和处理。也就是说,从现在起,诸葛恪就将像他的叔父诸葛亮主持蜀汉政务一样,开始执掌孙吴的国政。嘱托已毕,孙权又令太子孙亮与五人相见。做完这一切,孙权的目光渐渐呆滞,不久又陷入昏迷之中。

次日凌晨,吴国皇帝孙权,抛下数千里锦绣江山,以及一个父母双亡稚气未脱年仅十岁的孤儿太子,瞑目长逝,按照古代使用虚岁计算的惯例,终年七十一岁。庙号定为“太祖”,谥号定为“大皇帝”。

当年七月,孙权被安葬在建业东北郊的蒋山南麓,其陵墓称为“蒋陵”。现今其陵墓依然留存,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外钟山风景区的梅花山。

孙权的生命虽然终止,他的故事却还不能结束,因为他生前所种下的恶果,还要发芽开花。要想了解他的全貌,不可不略知其身后之事,也就是孙吴政权的悲惨结局。这正是:

丢下江山含恨去,金陵王气黯然收。

要知道孙权生前种下的恶果,会发出什么样的芽,开出什么样的花,又造成孙吴政权的何种悲惨结局,请看下文分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70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