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皇上不争气,当妈的也够失败的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13:34:56 0

国内乱事渐渐平息后,大清王朝再次站稳脚跟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上将之称为“同光中兴”。这其中说的“同”,指的是同治皇帝载淳;“光”则指的是光绪皇帝载湉。不过,这“同光中兴”的大业和前者似乎关系不太大。

载淳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在其父亲驾崩时,载淳只有6岁,离他亲政至少还有近十年的时间。由此,如何教育培养这个小皇帝并让他以后能够顺利地执掌朝政,也就成为清廷事务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大清女主和载淳的亲生母亲,慈禧对小皇帝的成长教育当然十分关心与重视。为更好地实施小皇帝的培养计划,慈禧特别委派惠亲王绵愉专门负责同治的学习事宜。惠亲王绵愉是嘉庆皇帝第五子,是皇族中辈分最高的亲王(比载淳足足高出三辈),其为人品行端正,是当时负责小皇帝学习与生活最佳人选。另外,绵愉的两个儿子奕祥和奕询被也安排为同治的伴读,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和以往朝代相比,清朝皇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他们很小便要进上书房读书;等到成年后,必须要精通四书五经、狩猎骑射,即使在诗文书画方面,也要有相当的造诣。譬如康熙,其从5岁开始读书,13岁就能下笔成文,而他培养的皇子如雍正等人更是出类拔萃,以至于爆发康熙晚年激烈的储位之争。

从教育内容来看,清朝皇子们注重全面发展,文武兼备,比如语言,他们既要学习汉语,也要学习满语(有时甚至要学蒙古语);在学习之余,他们还要练习骑马、射箭,后来引进西洋火器后,还须掌握放枪的技能,以便能参加围猎甚至作战。而且,皇子们也不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有寒、暑假,他们除了年假、寿诞、中秋、端午等极少数几个节日可以休息外,一年到头几乎天天要进上书房学习。因此,清朝两百余年基本不出昏君,这也是对前朝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

对于载淳,慈禧从一开始就报以极高的期望。在她的心目中,载淳就是年幼的康熙,而她则是孝庄太后,假如能培养出像康熙一样英明睿智的帝王,那将是她无上的光荣。于是,在载淳即位不久后,慈禧便精心挑选,最终为载淳延请了四位名师,就是祁寯藻、李鸿藻、翁心存和倭仁四位鸿儒。

祁寯藻是嘉庆朝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之前已经做过道光、咸丰的老师,这次再负教诲载淳之责,可谓三朝帝师、德高望重;李鸿藻,出生于一个知名的官宦世家,祖上有多人在朝为官,他本人也是才华出众,咸丰在世时便被选为载淳的老师;翁心存,道光朝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在其去世后,其子翁同龢继续为帝师);倭仁前面介绍过,他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师。这四位帝师的学问都十分渊博,而且各有所长,称之为名师,并不为过。

皇上不争气,当妈的也够失败的

●同治皇帝读书像

和以前的皇子相比,同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儿,因为同治当时已经是皇帝,所以他除了读书之外,还须跟着两宫太后早朝并接见大臣,虽然他在此过程中不需要说话,但得像一个泥塑木雕一样地坐在那里,也不是件好差使。在8岁之前,同治只需读半天书,到8岁后,就要全天读书,而且学习内容非常之多,小皇帝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时间,实在有些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世上人有千千万,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譬如有人爱读书、会读书;有的人则讨厌读书、不会读书,有时还真有些天注定,非人所愿。让慈禧尴尬无奈的是,同治偏偏是后一种人,他从小就不爱读书,虽然有几个好老师,但都拿他没办法。譬如,老师要他背书,他往往背不了几行就把书扔了;要他写字,没写几个就把笔也给丢了。事实上,同治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天生不爱学习,不是个读书的料儿。

在翁同龢的记载中,小皇帝读书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时打蔫,回答问题时则故意嬉闹。有一次,同治又在课堂上和师傅闹别扭,师傅看这小皇帝不争气,又不敢打骂,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时,载淳正好读到《论语·为政》中的“君子不器”这一句,于是小皇帝用手遮住“器”字下面的两个“口”,然后向师傅招手问:“师傅,你看这句何解?”师傅过来一看,“君子不器”变成了“君子不哭”,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说来有趣的是,载淳满周岁时,宫中按习俗给他行“抓周”礼。当时盘里放了很多东西,有笔墨纸砚、玩具弓矢、各种食物等,载淳被抱来后,“先抓书,次抓弧矢,后抓笔”,咸丰和慈禧(时为懿贵妃)见后喜不自胜,以为儿子今后肯定是个喜欢读书、文武兼备的好苗子,孰料其长大后的结果却正好相反。有一次,李鸿藻在教习时,同治想请假逃课,师傅不准,他就气得把书本扔到地上。为了师道尊严,李鸿藻坚持要同治把书捡起来,双方为此僵持良久,最后同治抗不过,这才勉强捡起重新上课。

倭仁做同治师傅时,对这个顽劣的学生也很是头疼。同治读书经常偷懒,倭仁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只得拿出撒手锏,说要上奏慈禧太后加以训责。碰到这种时候,同治往往拉着倭仁的衣袖,大哭说:“师傅饶过我这次吧,以后我再也不敢了!”看到小皇帝有后悔的诚意,倭仁又心一软,放他一马。可到了下次,小皇帝仍旧是屡错屡犯,倭仁其实也拿他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呢。

有一次,倭仁见太监鬼鬼祟祟地扛了一个箱子进宫来,便问里面是什么东西。太监见是帝师,只得如实回答说,这是小皇帝要的梨园戏具。倭仁素来看不惯梨园优伶,便责骂道:“皇上尚未成年,你们这些奴才胆大包天,竟敢以此淫物相引诱!”

说完,倭仁便上疏切谏,两宫太后听说后也很难堪,只得命同治立刻将那些戏具销毁。不过话说回来,同治之所以会迷恋戏曲,主要原因还是他经常陪伴慈禧太后听戏,而当时又没有什么娱乐,十来岁的小孩子迷上这个,和现在的未成年人喜欢流行歌曲其实是一回事儿。但是,倭仁作为帝师,负有教导之责,在这个问题上,慈禧太后也得让他几分,同治少年时除了怕慈禧太后外,最怕的也就是师傅倭仁了。

从天性来说,同治更像一个顽童,最爱嬉戏玩闹,宫里的游戏如蹴鞠、弄舟、演剧等,他几乎是无所不能。后来,同治还发明了一个新玩法,名曰“掼交”,初学时让小太监横卧在一板凳上,慢慢按下去,形如环状,有点儿类似于空翻。练得差不多了,就不用板凳垫底,而可以直接弯下去,还可以连翻几下。同治对此乐此不疲,经常带着小太监们来玩这个,有的人腰不够灵活,同治就上前强按,被他弄伤的也不在少数。但这种东西,玩久了也没劲,同治后来也觉得厌倦。

皇上不争气,当妈的也够失败的

●大阿哥(同治)大公主庭院游戏图

在负责小皇帝培养事务的惠亲王绵愉去世后,少年同治也换了个新的伴读,那就是恭亲王的长子载澄。载澄和同治的年龄相仿,人也聪敏机灵,所以慈禧选了他来做同治的伴读。但慈禧不知道的是,载澄这个人在外面走马斗鸡,行为放荡,他去给同治做伴读,那两人真叫作臭味相投,玩乐起来就更没边儿了。

说起玩乐,载澄比同治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行动自由,可以经常到街上游逛,见识的各类声色犬马也比身处深宫的小皇帝要多得多。有一次,载澄见同治还在和小太监们玩掼交,于是颇为不屑地对同治说:“掼交劳神费力,有什么好玩的。这么大的北京城,好玩的地方多得很,何不去看看?人家一般的富贵之家,有点儿钱便可随便吃喝玩乐,自由自在。你身为至尊,待在宫中,犹如牢囚,还不是白来这世界一趟?”

鱼对鱼,虾对虾,乌龟对王八,载澄这话算说到同治心里去了。同治和载澄当时毕竟只有十几岁,这个年纪的孩子,胆子大又叛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据野史上说,这两人后来便偷偷地策划出游,同治开始还怕慈禧太后发现,载澄则说:“我们穿着黑衣出去,到时候不会有人认出的。”于是,两人便换装出宫,开始还只是到街上闲逛,后来胆子大了,进酒馆,入妓院,到处游玩,乐不思蜀。

认真说,作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同治也有同治的苦处。毕竟,同治并非常人,他从小就必须同时扮演皇帝、学生还有儿子这三重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要尽责尽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时间久了,谁都受不了。而且,同治从六七岁开始,学习和工作(上朝)的任务都非常重,内有母亲慈禧的殷切期望,外有师傅们的谆谆教诲;上有朝廷祖业的重负,下有臣民百姓的热盼,其压力可想而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同治就快到16岁亲政的年龄了,可这个少年皇帝的学业却实在不敢恭维。据翁同龢的记载,同治读满书极吃力,汉文不能成篇,作诗也是一塌糊涂。尽管有几位名师的教导,但同治学了近十年竟然读个奏折都磕磕巴巴,连句读到哪里都不知道,批起折子来更是白话连篇,让人笑掉大牙。

眼看同治一点儿都不成器,一向争强好胜的慈禧也觉得颜面无光,心急如焚。她无法想象,就同治这个样子,不要说和康熙比,就是当个普通的皇上恐怕也够呛!如此下去,这还了得?为此,她把气都撒在师傅们身上,其不断责备他们督责不严,一味搪塞,没有严格要求小皇帝。说得急了,慈禧甚至说出这样的气话:“让你们这么放松教育,倒不如我自己来亲自教!”可惜的是,慈禧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她又如何教得来呢?

有人也许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载淳同学如此不成器?这恐怕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同治的天性喜好玩乐,加上他的皇帝身份,师傅们无法对他进行过度的约束;二是同治所处的环境,当时整个宫中只有同治一个小男孩,他不但得到慈禧的关怀,同时也得到了慈安太后的宠爱,在父亲权威缺位且没有竞争关系的情况下,同治无拘无束、恣意妄为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三是慈禧自己也是教子无方,她本人性格急躁,在教子方面缺乏长期规划和原则,没事时什么都迁就着小皇帝,并不严加管教,还经常带着同治看戏听戏;等到急时,又恨不得让同治一口吃成大胖子。这样的教育方法,自然会很失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5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