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同治一命归天,慈禧又到伤心处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13:34:42 0

一番争执后,重修圆明园的工程是停止了,但同治有个交换条件,那就是兴修规模相对较小的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和南海)。由此,同治很快便忘了圆明园之事,而把兴趣转移到三海工程上去了。

当年八月,同治去视察三海工程,并在那里待了两天,直到十九日吃过晚饭才回宫,看起来兴致很高。在随后两个月里,同治的活动也很频繁,一会儿去行围打猎,一会儿去各营阅兵,忙得不亦乐乎。由此也可见,同治是个好动的人。

十月十日是慈禧的四十大寿,同治带着文武百官在慈宁宫向慈禧行贺礼并宣读贺表,随后两天都陪着两宫太后用膳。但是,宫中喜庆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十月二十一日,同治跑到西苑去游玩,结果身体受凉,而且日渐加重。十天后(十月三十日),同治突然开始发烧,并自称四肢无力、浑身酸软,太医检查后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症状,那就是同治身上竟然出现红疹斑点。

接到太医的报告后,慈禧大惊失色:难道这孩子得了天花?

众所周知,八旗来自关外苦寒之地,他们进关后不适应内地的天气,因而极容易感染天花,而且抵抗力极差。譬如在清军入关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多铎,这位骁勇善战的亲王就是在其36岁时感染天花,最后不治身亡;后来的顺治也是因为发天花而死,而康熙之所以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已经出痘,这才被选中。正因如此,爱新觉罗皇族每到春秋季节,往往都要出城避痘。

天花古称“虏疮”,也就是民间说的“出痘”,这是一种恶性的传染病,发病后身上会出现痘疹、水疮或脓疮,并常伴随高烧等症状。身体强健、运气好的,痘疹自行溃破结痂,顶多留下些麻子疤痕(如康熙),身体不好又运气差的,痘疮往往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如高烧、败血症等,不出数日就会一命呜呼。

当然,天花虽然可怕,但也不是说得了就一定会死,毕竟中国古代还是积累了一些治疗天花的办法。由于治疗得早,同治的病情最初还算乐观,几天后他脸上的痘便已结痂,这也预示着危险期已过。宫中也依照旧例,一路吹吹打打,香花鼓乐,将痘神娘娘送到大清门外。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一月二十日后,同治的病情又突然恶化,而且还开始出现毒疮,腰部、左右臀部也开始溃烂流脓,并不断冒出臭气,症状十分恐怖。到了十二月初五酉刻,同治六脉俱脱,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据太医的回忆说,同治原本应该马上出痘,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怎么会突然就急转直下呢?后来有太监告诉他,同治的皇后因被慈禧骂了一顿,她到乾清宫看望同治时向他诉苦,同治当时也只能温言抚慰。

同治住的东暖阁,屋子太高太大,冬天寒气逼人,于是中间便用布幕隔开。慈禧听说皇后去见同治了,便也随后跟来。正当太监要进去禀报时,慈禧摇手让太监别吭声,自己偷偷地脱了鞋子,穿着袜子走进去,躲在幕后偷听同治和皇后的对话。

这时,同治正好安慰皇后说:“你再忍耐些时日,终有出头之日。”慈禧听后勃然大怒,立刻揭开幕布闯了进去,上前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并扯出帐外大骂。皇后头发被扯,痛得厉害,便哭喊道:“媳妇是正宫娘娘,请母后手下留情!”这下更是触到了慈禧太后的痛处(慈禧进宫时是贵人),当时就喝令内廷准备大杖伺候。同治被这么一吓,跌落地上昏死过去,醒后天花之痘便开始溃烂,没多久便一命呜呼。

以上说法当然是野史家言,不过同治突然之间便宣告驾崩,民间对此难免议论纷纷,当时很多人认为同治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梅毒,特别是同治临死前腰臀溃烂流脓、口喷臭气的症状,更是和梅毒非常相似。之所以有此说,恐怕还是和同治出游的传闻有关。

《清代野史》中说,同治因为婚姻生活不幸福,所以经常出宫纵淫,出去后又不敢去那些有名的妓院,怕被熟人(特别是手下那些大臣们)发现了损害形象,便只好专门跑到那些比较僻静的暗娼之所。但是,当时京城的妓院已经流行梅毒,而且那种地方卫生条件很差,又没有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而同治和一起出游的载澄两人也不知道防护,经常逛妓院的结果就是双双得了这个花柳病,载澄还死在同治的前面。

据此说法,后来同治花柳病毒发,毒疮在脸上和背上陆续出现,想遮也遮不住,只好传太医来诊治。太医看后大惊,知道皇上染的是梅毒,但又不敢公开说,只得反复请示慈禧太后是何病症。慈禧太后看后说怕是天花,便让太医施以治痘之药。

药不对症,当然无效。同治病情越来越严重,日益躁怒,大骂道:“朕患的不是天花,怎么用天花的治法?”太医回奏说:“这是太后的命令。”同治大恨,但也无可奈何。据说,同治死的前几天,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腰肾处溃烂而死。

更离奇的是,也有人说同治得性病不是梅毒而是因为同性恋。当时有个陪太子读书的翰林侍读王庆祺,其年纪不大,人也长得英俊潇洒,特别善于揣测同治的心思,行阿谀奉承之能事。王庆祺在南书房陪皇上读书时,颇得同治的欢心,王庆祺本只是五品官,后来同治给他加了二品衔,任毓庆宫行走(相当于皇帝助理)。

据说,有一太监曾经看见同治与王庆祺很亲密地坐在一起,在很专注地看一本小册子。太监假装给两人倒茶而偷偷看了一眼,发现居然是本《秘戏图》,是当时丰润县所卖的黄色画册精装版。这两人躲在一起,看得是津津有味,居然没发现太监在旁边经过。另外,还有人见同治和王庆祺两人躺在床上一起说话,犹如当年汉哀帝和董贤的故事,说不定有同性恋之嫌疑。作为旁证的是,同治死的当天,慈禧便下谕将王庆祺革职,永不叙用。这就更让人觉得,同治和王庆祺恐怕是真有一腿了。

同治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从清宫档案中的记载来看,应该是死于天花。当时敬事房太监根据御医李德立、庄守和给同治治病的脉案及其服药情况都做了详细记录,当时症状和服药情况都显示是天花。至于同治病情为什么会在后期突然恶化,可能是因为皮肤感染炎症导致,并最终引发全身衰竭而死亡。另外,从当时同治师傅翁同龢所记录的日记来看(他当时负有监督御医并查看脉案与处方之责),其记载是和宫中的记载是相符的。而且,梅毒的发病潜伏周期很长,如果真是全身溃烂而死,至少也要5年以上,而同治当时尚未满20岁,患梅毒显然不太可能。

不管怎么说,同治这个天性顽劣的皇帝终于走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过他的20岁生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晚,紫禁城里一片哀声,太监们迅速卸下火红的宫灯,王公大臣们摘下鲜亮的帽缨,宫中很快便被茫茫白色所笼罩。

年轻时丧夫,中年时丧子,作为女人,慈禧也的确够命苦的。慈禧只有一个孩子,那就是同治。可如今,在她刚刚过完四十大寿后,同治死了,这种切肤之痛是难以言表的。

应该说,同治的死比当年咸丰的死对慈禧的打击更大,因为当年政变成功后,慈禧好歹还有同治可以倚靠,将来还有点儿盼头;可如今同治年纪轻轻就死了,慈禧自此“境遇大变,希望皆绝”,对随后政局也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换句话说,慈禧之前勤勉为政,那是希望给亲生儿子打好江山的基础,那之后呢?这份责任心肯定要大打折扣了。

同治的早夭,或许是慈禧做梦也不会想到的。身为母亲,她曾对儿子寄予无限的厚望,但最终却落得如此结果。随着同治匆匆地离开这个世界,慈禧悲痛的泪水中,有几分酸楚,几许无奈,又有谁人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4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