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汉王不欲就天下乎,奈何斩壮士!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2:59:47 0


此次入蜀的汉军共有三万人,之前刘邦有兵力十万,但这其中应该有不少的杂鱼,属于刘邦嫡系的,应该就是这三万人。不过由于刘邦贤名在外,有诸侯军数万人流着泪向刘邦表示他们愿意跟着汉王入蜀受苦的决心,沛公深受感动,下马扶起他们,不禁泪流满面。

想必在这些被刘邦伟大人品所折服的军人中,就有原楚军执戟郎韩信的身影。韩信已经决定了,跳离项羽这艘破船,他没有任何理由陪项羽殉葬,他有权利追逐自己的梦想。

以韩信在楚军中的地位和财力,他还买不起马匹,只能背着一个简素的包裹、他那柄心爱的剑,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韩信执戟,在汉王车骑的后面,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悬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上,走在未知福祸的人生旅途上。

韩信随意往脚下瞅了一眼,不禁有些眩晕,下面万丈空荡,深不见底,崇山密岭,罕见人烟。偶尔有一只雄鹰振翅飞过,声鸣枭枭韩信信心满满,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像这只鹰一样,展翅一飞三千里,会当长啸凌绝峰。

天下两大阵营领袖——刘邦和项羽都没有想到,一个曾经毫不起眼的路人甲,将逆转他们人生的方向。刘邦并不知道随他入汉中的人群中有韩信,项羽也不知道他的执戟郎去了哪里。

对于背楚归汉,韩信也是被动之下的选择,如果不是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韩信真的不想找刘邦要饭吃。只是韩信在项羽身边站久了,对项羽的脾气习性多少知道一些,这也有利于他在项羽阵营中谋事。韩信又了解刘邦多少呢?

且不说从关中入汉中,要走过多少险途,仅是韩信对楚军的熟悉程度,也要远胜对汉军的了解。虽然韩信在项羽帐前执戟时,不止一次见过刘邦,但刘邦显然不会注意这个面目无甚稀奇的卫兵。

除了韩信自己,没有人在意过他。

不过韩信对刘邦阵营的人员配置情况或多或少应该有一定了解,萧何、郦食其、张良自不必提,他们都是文臣,这也不是韩信的优势,韩信也无意和他们一争短长。

刘邦封为汉王,自有一套官僚体制,不算张良这个“体制外”的韩国人,汉国文臣之首,非丞相萧何莫属。不过汉国并没有设置军队的最高长官大将军,并非刘邦没想到这一点,而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大将军位高权重,非心腹人、非天才将,不敢轻用之,“有其人则任,无其人则阙”。

韩信随队入汉中,就是冲着大将军这个位置去的,他要挤掉的汉王重臣,是以樊哙为首的武将群。

刘邦手下的武将计有:临武侯樊哙、昭平侯夏侯婴、威武侯周勃、将军卢绾、信成侯郦商、建武侯靳歙、昌文君灌婴、共德君傅宽,再加上纪信、周等人,特别是樊哙、夏侯婴、周勃、卢绾四人,是潜在的大将军人选。如果刘邦终生不遇韩信,而又想东归击楚,或许不得不在这四个人中随便挑出一个大将军,死马且当活马医。

刘邦并不知道项羽阵营中的一个执戟郎就跟在自己身后,但即使刘邦知道了又如何?刘邦入汉中时,诸侯军有数万将士随队而行,其中别说郎中这样的小头目,就是议郎、车郎中、骑郎中这样的中下层军官遍地都是,刘邦怎么可能注意到韩信?

韩信的成功率是多少?近乎十万分之一!

韩信的当务之急不是当什么大将军,而是要迅速进入汉国的政治军事体制,哪怕再当一次执戟郎都可以。至少韩信知道一点:给刘邦当执戟郎,还有当大将军的机会;给项羽当执戟郎,永远都是执戟郎。

刘邦待人接物确实有一套,近十万将士背井离乡,跟着自己不离不弃,这份人情,刘邦非常领受。为了安抚军心,刘邦对将士们进行封赏,许多人都提高了官职或军职。刘邦要让弟兄们明白一点:跟着我刘邦,都有肉吃。

韩信也在这次封赏之列,他得到的职务是“连敖”,说白了,就是一个跑腿打杂的吏员。

韩信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接到任命书时,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失望情绪。韩信想当军官,哪怕执戟郎都可以,结果却管起了红白喜事,成天和一堆之乎者也的老头子厮混。这岂是韩信所追求的目标?

韩信的失望不难理解。他在项羽帐外执戟站了那么长时间,耐心已经近乎用光。人的耐性总是有限的。当人努力之后,却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时,就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抵抗情绪。

对本职工作不热爱,自然也做不出什么成绩,韩信成天吊儿郎当,朝九晚五地混日子,按月拿工资。可韩信并不知道此中的厉害,以为在涉外工作中即使出点儿差错也无所谓,结果一个不小心,出大事了。

《史记·淮阴侯列传》:“坐法当斩。”而且这次坐法当斩的,在被勾红叉的韩信名字之前,还有同行十三人!说明这不是韩信一个人触犯了什么法,比如贪污、杀人什么的,一定是这十四个典客属的工作人员踩到了汉国不可容忍的政治红线。

现在再深究韩信到底踩到了哪根政治红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韩信的人头即将落地!

这是背楚归汉、在栈道上惊险穿越人生、坚信伟大理想一定能实现的韩信绝对没有预料到的结果。韩信以为汉中将是他的再生之地,没想到自己将死在这里,而且是以如此耻辱的方式:身穿囚服,凄惶万状地跪在地上,发髻散落脑后,刽子手执鬼头刀,双臂用力,一道寒影闪过,一注鲜血喷流,一颗人头在地上滚出好远……

这就是韩信追求的人生结果?苍天怎么可以开这种玩笑!

这真的不是开玩笑,这是发生在南郑某刑场的真实一幕,十四个罪犯一溜跪倒在一片空地上,由两个刀斧手轮流执行死刑任务。在不远处,席坐着一位汉国高级官员——昭平侯、太仆夏侯婴,他是被刘邦派来监斩这十四名罪犯的。

跪倒在罪犯行列的最左侧,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寒光拭颈的那一刻,披头散发的韩信早已经欲哭无泪。此时的韩信想到了什么?他想到了被亭长夫人拒之门外的尴尬;漂母那充满母性温暖的眼神;恶少叉开的双腿,污辱性地示意自己从他的胯下像狗一样爬过去;他还想到了参加项梁的军队之前,跪在亡母坟前号啕痛哭的悲凉与酸楚。

韩信面对近乎所有人的鄙薄,坚忍地活了下来,难道韩信只是想坚持自己生理意义上的存在吗?不!韩信要出将入相,青史勒功。他要向历史证明,自己可以改变所有人的人生,这才是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成功。

骄傲的王孙,永远不会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颅。

可现在,韩信人头即将落地,所有的梦想都将化作一堆泡影,永远再无洗刷胯下之辱的机会,他的人生到此终结。早知人生如此结局,韩信还不如当初一剑刺死那个恶少,即使按法偿命,好歹能在血海江湖上留下一个英雄高大的背影,至少还死有所值,没枉来这世上一遭。

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可韩信依然无法说服即将死去的自己接受这残酷的命运安排,以这样的方式死去,真的不值!

就在韩信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突然看到眼前人头滚滚,鲜血溅了他一身都是。韩信定睛看时,与他同时处斩的十三个同事都已经尸首两分,有些人的尸体还没有倒下,依然呈着跪姿。

韩信是军人,在疆场上杀过不少敌军,杀人杀多了,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对人生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豁达。只是韩信今天是以受刑者的身份来亲自见证生与死的离别,眼看着死神拎着大刀正在微笑着朝自己逼近,一众小鬼缓慢地推开地狱大门,热情地邀请韩信来地狱安家。

挣扎!这是一个人在被动死亡之前常有的下意识反应。

只是韩信五花大绑,丝毫动弹不得。时间不等人,刽子手已经走到了韩信的背后,用粗糙的大手将韩信散乱的头发捋到脖颈一侧。然后用刀柄在韩信的脖颈上轻轻地试了一下,这是刽子手惯用的动作。

韩信猛然觉得背脊发凉,知道这一刻终于要来了。韩信下意识地抬起头,他还是不甘心就这么死去,他还在凄凉万状地寻找最后一丝求生机会。突然,韩信看到了坐在不远处的那个监斩官员。韩信认出了那是太仆夏侯婴,夏侯婴也注意到韩信了,毕竟他是最后一个被杀的罪犯,杀掉此人后,就可以回去交差了。

机会!韩信心里灵光一闪,他知道这将是自己争取活下来的最后一丝看上去希望并不怎么大的机会。

韩信对着夏侯婴,声嘶力竭地大呼:“呜呼苍天!悲兮大汉。汉王初定关中,却为楚王所欺,迁于此间。汉王、众卿、虎狼之士,皆为东人,岂不思丰沛故乡乎?楚王大杀四方,人神共愤,能为天下剪此凶者,非汉王而谁?汉王不欲横平天下,却擅杀壮士如我!如此,终生莫得回故土矣!”

夏侯婴距离韩信并不远,韩信的“绝命词”顺风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夏侯婴心里一震,此人言吐不俗。再看其貌,虽跪绑于地,但身形高大,面目虽不言美,但却甚壮,果然好壮士!

夏侯婴立刻喝止了刽子手,让刽子手把已经举在韩信脖颈上面的鬼头刀放下,并把韩信押到他面前,他有话要问。滕公的话谁敢不听,刽子手一边小声嘀咕着这小子真是好运气,一边拎起反剪韩信双臂的绳索,将韩信半跪半行地拎到滕公坐席前。

韩信在呐喊的那一刻,其实是在做命运的最后一搏,一旦夏侯婴对他没什么反应,韩信就将人头落地,但好在韩信赌赢了。当韩信被拎到夏侯婴席前时,他本已绝望的心情稍微好转一些,但现在也只是“死缓”,如果他无法说动夏侯婴欣赏自己,依然难逃一死。

二人的距离近了些,夏侯婴似乎有些坐立不安,他隐隐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但具体哪点异常,他又说不上来。难道异常的感觉是眼前这个五花大绑的罪犯带来的?夏侯婴又仔细瞧了韩信一回,想从韩信的眼中寻找答案。

夏侯婴虽然是半个武夫,但他却没有樊哙那样的粗暴脾气,性格特质更接近于萧何,比较沉稳厚重。夏侯婴听懂了韩信刚才说的话,仔细咀嚼了一回,发现其中大有玄妙之处。

韩信说得没错,刘邦胸怀宽大,志在天下,绝不会甘心待在汉中富贵终老。夏侯婴是刘邦在沛县的刎颈之交,曾经替刘邦入狱受罪,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所以他对刘邦的了解非常深刻。但让夏侯婴好奇的是,眼前这个罪犯,又是怎么知道刘邦志在天下的?

夏侯婴不认识这个人,但似乎又在哪里见过,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不会是沛人,虽然同为楚人,沛县和淮阴的楚语口音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夏侯婴对这个神秘人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也许此人怀才不遇,是个天才,如果能做一回伯乐,掘玉出土成大用,这可是对子孙后世的大功德。

《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与(韩信)语,大说之。”

夏侯婴到底和韩信说了些什么,司马迁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夏侯婴不会和韩信没边没沿的扯名人八卦,韩信也不知道这些。二人交谈的肯定是天下军国大事,作为汉国核心重臣,夏侯婴有责任为汉国尽心效力,这也正是夏侯婴想急切听到的。

滕公有令:解掉此人身上的缚绳,并延请至席前,一听尊教。

韩信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不要说今天要砍头逼得韩信不得不大言震滕公,就是放在平时,韩信也会想办法接近这些重臣,兜售自己的惊世才学,不然他历尽艰难来汉中做什么?

韩信定了定神,然后语出滔滔,从自己神秘的家世谈起,在淮阴时受漂母一饭之恩,受恶少胯下受辱,淮河仗剑从项梁。当然这些只是闲篇,夏侯婴才不管你是何方人氏,经历如何,而是想知道你对天下时局的不同看法。

当然,夏侯婴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这个名叫韩信的连敖原是项羽帐前的执戟郎,夏侯婴知道项羽是刘邦争天下的最大对手,所以要全方位了解项羽,常在项羽身边侍奉的韩信无疑是个最佳渠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韩信把自己对项羽的了解大致讲给了夏侯婴,同时也对天下时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项羽为何不守关中而东归,为何立章邯、司马欣、董翳为三秦之王,关东诸侯对项羽的态度,以及老谋士范增之于项羽的作用。

夏侯婴大悦,说明韩信的目标已经完全达到,死亡的威胁完全解除,他现在是太仆大人的席前宾。韩信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汉王刘邦的召见,然后韩信在殿上东向直指,运石为兵,筹沙为粮,大言惊汉王,谈笑定天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85.html

上一篇:月下追韩信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