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奇袭陈仓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2:59:33 0


每次看到洋溢在韩信脸上的无比自信,刘邦深受感染:有将军在,何惧项羽!

汉初三杰都是略不世出的伟大人物,萧何主政治后勤、张良主运筹帷幄、韩信主军事杀伐,都为刘邦所用,从这一点上,项羽就已经输掉了两军决战时最重要的智力后援支持。

汉初三杰的格局已经形成,虽然张良此时并不在刘邦身边,但他的功能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和韩信的功能重叠,所以韩信的介入填补了张良不在时的谋略空白。刘邦和萧何都不擅长谋略运筹,有韩信在身边,刘邦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战略安全感。

决定韩信和所有人命运的时刻,终于要到了,时间是汉元年(前206)八月,此时距离刘邦刚到南郑落脚,不过四个月而已。还没有饱览完汉中山区的壮丽景象,汉王刘邦就决定采纳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计,瞒天过海,东出三秦,决战中原。

刘邦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出兵,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经陷入赵、齐大乱的泥潭中拔不出来,田荣、陈馀联手大战亲附项羽的张耳。项羽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反乱的诸侯王身上,他始终认为赵、齐诸国才是楚国的心腹大患,一旦让田荣等人成了气候,楚国霸业将受到严重威胁。

至于刘邦,项羽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兵少将寡,地处偏远,不足以威胁于楚,再说还有章邯他们守三秦,足以对付刘邦。此时汉王出兵,正可以钻项羽不遑西顾的空子,楚军都在东线,即使是章邯告急,以项羽的短浅见识,必不会亲自西征,所以汉军要争分夺秒地迅速完成东出三秦的作战计划。

项羽暂时过不来,对刘邦产生不了致命的威胁,但刘邦的前途依然混沌不明。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人来掌握,不知道刘邦心里是什么感受,但这是刘邦唯一能作出的选择。从本质上来说,刘邦比项羽更嗜“赌”,拿得起也放得下。现在想万一失败了如何,已经没有意义,即使韩信把刘邦的赌本全赌掉了,人头落地,也不枉轰轰烈烈来世间走一遭。

韩信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不是不知道项羽的为人,一旦数万汉军战败,落在项羽手上,除了被活埋,还能有什么下场?不过韩信从来没有想象过失败,因为他自信地认为,韩信这个名字,代表的是胜利,他不会输给项羽的,更遑论章邯之徒。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战术构想,项羽想不到,章邯更想不到,甚至连韩信都为自己感到不可思议。打着修栈道的假象迷惑章邯,吸引三王的全部注意力,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作战计划,但韩信的智慧还不止于此。在确定所谓修栈道之后,刘邦派出的“工头”,居然是樊哙。而且刘邦给樊哙下了死命令:限定百日之内完工,否则提头来见。

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命令,樊哙差点儿没当场爆粗口:爷和你们有什么怨仇,让爷去送死!

不怪樊哙当场发飙,栈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修建好的,那是前人历经几百年才得以完成的浩大工程。刘邦虽然给了樊哙强壮的士兵,在物资上尽力供应,但没有个三五年是根本完不了工的,三个月?建他姥姥个鬼!

樊哙是武将,他渴望执大戟,纵健马,驰骋疆场,不负男儿一世雄名,怎么可以做个工头,天天和石头木料打交道,这是谁出的馊主意?但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不管这是刘邦的主意,还是韩信的意思,作为将军,樊哙必须严格执行命令。

韩信为什么会选择由樊哙来执行这个任务,原因并不难猜,樊哙这些年跟着刘邦刀山火海地闯荡,早已盛名在外,是汉国武将的旗帜性人物。如果韩信来修栈道,章邯知道后,并不在意韩信是谁,而会在意樊哙去了哪里。这有可能让章邯猜出汉军会走奇道袭三秦。派樊哙出面吸引章邯的注意力,会造成汉军的主攻方向在蚀中道的假象,韩信就是想把樊哙这块假饵放进水里,来干扰章邯这条大鱼的判断。

假饵放进了水里,接下来韩信就要亲自下河摸鱼了。作为汉国大将军,他要亲自率领汉军数万将士翻山越岭,开始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行程,纯地理意义上的。

汉王舆驾随军同行,这倒不是刘邦不放心,随军监视韩信,没这个必要。刘邦随行的意义不在军事上,有韩信在军中,万事不用愁,意义在于政治上。汉军杀出秦岭进入关中的最大军事保证是韩信,但刘邦却是汉军在关中立足的最大政治保证。因为刘邦仁贤宽厚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于三秦父老子弟的心中,只有刘邦亲自出面,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稳定关中局面,在关中站稳脚跟。

先军事,后政治,两条腿走路稳稳当当。当今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和最杰出的政治天才并肩站在一起,天下之利,无往不胜!从某种意义来讲,韩信是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员,而刘邦则是这支军队的政治委员。

刘邦决定跟着韩信的大部队担任“政治委员”的角色,后勤部长的担子自然就落在了丞相萧何的肩上。放眼汉国军政系统内部,再没有比萧何更适合做后勤保障的人选了。

萧何性格沉稳,不易喜、不易怒,心细如发,擅长处理细微小事,这都是刘邦、韩信所不及的长处。刘邦、韩信在前线浴血奋战,最需要的就是后方源源不断供给上来的军需物资,保障这条生命线的安全畅通,只有萧何来做,刘邦才会放心。刘邦以汉王的身份给萧何下了一道命令:收巴川蜀地之租赋,给军粮食。前线将士有饭吃,有衣穿,弓有利矢,戟能刺骨,即为丞相功。

看着头上微添白发的萧何,韩信心头一阵温暖,是萧何的一己之力,才把自己抬上大将军的位置。为了萧何的知遇之恩,韩信也必须成功,否则他将无颜面对萧何。

韩信和刘邦走在山间小路上,道路崎岖不平,韩信以剑拄地,艰难地往前行进。天气已经不甚炎热,但长时间的山路跋涉,还是让全军将士们都汗湿衣衫,但却没有一个叫苦。因为他们知道,这条山路再难走,也是通向家乡的唯一生路。

说是山上有路,其实根本就不算是正式的道路,而是被杂草遮掩的隐蔽小道。韩信派出一支开路队,专门用刀砍断前面的杂草,然后用戟将杂草钩开,以便后面的大部队通行。

由于是奇袭战,所以汉军没有带太多的辎重,重型装备一律不带,只随身携带轻装兵器。为了不耽误行军速度,韩信下令所有随军人员皆备足干粮和水。饿了,就坐在地上休息,啃几口已经发凉的干粮,喝几口清澈的山涧泉水。行军累了,直接横七竖八地睡在地上,枕戈待旦。

朝阳升起,红霞漫天。韩信用脏兮兮的手轻轻揉着睡意惺忪的双眼,打了几个哈欠,站起来伸了伸懒腰,简单地吃点东西,然后集合军队,说了几点行军途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这支人员来自东方,却从南方小城出发的军队,在山间艰难地前行。

与设施完善且和关中呈直线距离的褒斜道相比,陈仓道几乎就是魔鬼走廊,其行走之艰难,和近五百年后的魏大将邓艾走阴平关差不多,都是在和死神与时间赛跑。邓艾之所以能偷渡阴平得手,主要原因是蜀汉在这里没有军防,邓艾走的这条险路只难在地理意义上,在军事意义上几乎为零。

千里空荡,绝壁连重,昼见青天,夜观星河,不见人烟。韩信现在所处的环境和邓艾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路上没有发现一个秦军士兵,韩信担心的最坏结果并没有出现。

当前线的斥候激动地拜在汉王面前,大声告诉汉王“天险已行尽,陈仓就在前面不远”时,刘邦大喜,不禁以手加额,长叹天助汉也。韩信也长长出了一口气,章邯果然被樊哙的假工程队骗住了,被樊哙死死钉在了蚀中道口,却没有想到汉军主力已经悄无声息地杀到了陈仓城下……

陈仓,在秦朝的区划编制是县级,倚渭水之南,横故道之北,距离秦国都咸阳约三百里的路程。虽然规模不大,但陈仓却是连接河西、关中、巴蜀的军事重镇,战略意义非同寻常,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幸运的是,韩信所看到的陈仓在军事上几乎是个不设防的城市,除了少量的守城秦军外,便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了。陈仓深处关中腹地,是秦国的重要兵源地,在新安被项羽残暴坑杀的二十万秦军子弟中,有多少来自陈仓?应该不在少数。

这场所谓的攻城战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当率先冲进城内的汉军士兵向茫然不知所措的秦人子弟讲起新安惨剧、讲起章邯时,这些秦军都扔掉了手中的武器,蹲在地上痛哭失声,泪如雨下。

陈仓,几乎是不战而下。

站在陈仓城墙上,韩信心情大好,这是他负剑行走江湖以来最畅快的一天。韩信自负国士无双,但从来没有人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在韩信自己证明了这一点,他就是国士无双!

韩信之所以这么开心,当然不是得到了一座小城,而是占据了兵法上所云“死生之地”的“生”地。何解?兵圣孙武子在《兵法十三篇》的开头就讲道:“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远者易死,反之生;险者易死,反之生;广者易死,反之生。

从防守角度讲,陈仓是军事地理意义的死地,只要秦人扼守住陈仓,韩信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奈何陈仓不得。陈仓正好处在关中盆地通往秦川巴蜀的地缘要道上,现在汉军已经占领了陈仓,就彻底打开了进入关中盆地的大门。

从南郑沿故道北上,放眼望去,峰岭千里,不见人烟,是谓“天堂”。而站在陈仓城头放眼东望,千里平原,不见峰岭,渭水奔波,田渠阡陌,屋舍连从,方是人间。正如之前韩信向刘邦分析的那样,汉军不怕章邯,只怕秦岭地势,现在秦岭险关已经顺利通过,而且项羽全力东向,无法分身西顾,底定关中,正在此时。

韩信能想象得出,当雍王章邯得到汉军已抢占陈仓关的消息后,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80.html

上一篇:定三秦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