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6-27 21:46:07 0


希特勒自杀后葬身在哪里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战争狂人希特勒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刽子手,由于他的纳粹思想影响了德国一代人,从而使德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希特勒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希特勒在死后到底葬身在哪里,几十年来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甚至有人曾经传说希特勒没有死,当年烧掉的只是他的替身等。而随着前苏联最高机密文件解密,这个历史谜团终于真相大白。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后,希特勒与他结婚只有几小时的爱娃自杀,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一家8口也同时服毒自尽。

具体的经过是这样的:

4月30日,纳粹德国政权即将崩溃。中午,在帝国办公厅大厦,政府街区一带,苏联红军的炮火非常猛烈,建筑物在隆隆炮火中倒塌,帝国办公厅周围的街道逐渐被夷为废墟。

这时,在地下室里,希特勒向所有在场者告别,与他们—一握手并感谢他们的服务与忠诚。希特勒的秘书弗劳·荣格与弗劳·克里斯蒂安,还有食堂女厨师弗莱伦被邀共进午餐,希特勒的妻子爱娃就坐在他的身边。

这最后的午餐刚一结束,3位女士便离开了。希特勒叫副官根舍再次请她们到自己这儿来。他和妻子站在自己房间的门槛处,再次向女士们告别。弗劳、希特勒和过去多年来作为元首同事的女士们拥抱,她们并再一次和希特勒握手告别。

希特勒同样又与鲍曼以及自己的副官根舍告别,并向根舍副官再一次宣布了严肃命令:

准备好足够的汽油用于焚毁他及其妻子的尸体。

希特勒对根舍是这样解释的:“我不想死后让俄国人在自己的陈列馆里展出我。”当时希特勒的私人司机艾利赫·凯姆普卡在地下车库房的一间小禁闭室中,他正准备换班,这时电话铃响了,艾利赫抓起话筒,是根舍打来的。“艾利赫,我无论如何要痛饮一顿,你那里有没有酒?”对此艾利赫感到吃惊,多少天来没有痛饮了。根舍又在说:“你那里有没有什么喝的?”艾利赫似乎明白出了什么事,于是就准备了一瓶白兰地等待根舍的到来。根舍没来,艾利赫不知道根舍在哪儿打的电话,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他。半小时过后,根舍的电话又打到了艾利赫处,他带着激动的嘶哑的嗓音说:“你必须马上给我送来200升汽油。”在这样混乱和猛烈的轰炸中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汽油呢?不等艾利赫解释,对方几乎喊起来了:“汽油!艾利赫,汽油!”“你要200升汽油干什么?”艾利赫实在不明白根舍要那么多汽油做什么。

“在电话里一时说不明白,你要明白,我应该拿到汽油。听着,艾利赫,我应该马上在地下室的出口处拿到汽油,甚至可以说你必须不惜一切搞到它。”根舍几乎是命令的口吻喊道。

艾利赫告诉根舍,这么多的汽油只能在吉尔加尔登才能搞到,那里储藏着成千上万升汽油,但现在不能去,因为那里炮火猛烈,几乎不能穿过去。艾利赫请求等炮火稀一点,再派人去取汽油。但根舍还是固执己见:“我连一小时也不能再等了,想办法从各辆汽车的油箱里凑齐吧!现在马上派你的人带着汽油到元首地下室的出口来,你自己也来!”说完根舍挂上了电话。

地下车库里的汽车大部分还未被烧掉,但它们因为天花板倒塌已被砸坏或是卡住。艾利赫急忙派几个人去把汽车里的油抽出,并用桶把汽油装好送到指定地点。而艾利赫急忙从七零八落的汽车堆旁、从废墟中硬挤了过去找根舍,想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

当艾利赫走进地下室时,根舍正从希特勒的办公室出来。他们一起来到会客室里,根舍的面孔变得令人难以辨认,面色惨白,两眼直盯着艾利赫。

“元首已经死了!”他举起了右手,模仿向嘴里开枪的动作。

“天哪!怎么会这样!爱娃在哪儿?”艾利赫震惊地问。

根舍用手指向元首办公室那扇紧闭的门,说:“她和他在一起。”

作为希特勒的私人司机,艾利赫难以相信然而又逐渐明白,一切都已发生了。希特勒在自己办公室里用手枪自杀了,枪弹是从嘴里射进的,他的头伏在桌子上。爱娃与他并排坐着,背靠在长沙发上,她是服毒自杀,尽管手上曾握有手枪准备射击。她的右手搭在长凳上,手枪落在地板上。

当时根舍还有鲍曼、林格听见枪响,急忙跑进屋里,见希特勒和爱娃已经死了。施图姆医生前来做了检查,鉴定他们已经死亡。戈培尔和阿克斯曼也都来了。这时,在地下室出口处已备好了汽油。

希特勒房间的门这时打开了。“汽油,哪儿有汽油?”希特勒的勤务兵林格绝望地叫着。

艾利赫答道:“汽油已准备好了。”

林格转身跑回屋里,几秒钟后门又打开了。施图姆医生和林格抬着用黑色士兵军毯裹着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尸体。希特勒的尸体一直被盖到鼻根处,透过花白的头发可以看到他惨白的额头。他的左手从毯子中伸出,向下垂直。施图姆医生和林格匆忙地把尸体抬到地下室的外面,放在地上,这里距离地下室出口有3米多一点。

希特勒躺着,被裹在毯子中,双脚对着地下室。他就这样被放在地上,用来裹他的那条毯子没有被取掉,黑色长裤向上卷着,右脚掌和生前一样向里扭着。根舍和艾利赫把爱娃·希特勒从房间里抬出来,和希特勒并排放在一起。

苏联红军的炮火异常猛烈,使人喘不过气来。等到炮火稀下来,艾利赫抓起一只盛有汽油的桶从地下室跑出来,把桶放在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旁,然后很快地弯下腰去把希特勒的左臂拉到身体近旁,艾利赫看到希特勒的头发在风中飘动。

他从桶上取下了盖子。这时,炮弹接二连三地在身旁爆炸,尘土污物扑了一身,弹片声在周围呼啸。艾利赫为躲避射击又重新钻进了地下室。他们只有等待。

炮火再次弱下来,艾利赫低俯下身子,又一次跑到外面,拎着满满一桶汽油,不住地颤抖着,尽最大的努力把汽油浇到尸体上,因为艾利赫意识到这是在执行希特勒的最后命令。

弹雨继续倾泻着,泥土溅得到处都是。艾利赫等人从地下室里出来,把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又抬到了一个施工用的槽子里,并倒满了汽油。他们又一次跑回地下室去取新的汽油桶,但是这时苏联红军的炮火又开始猛烈,使得他们已经不能从地下室中出去。

怎么才能点燃汽油?艾利赫拒绝了用手榴弹引火的建议,这时,他的眼光落在了从地下室出来横在出口处的消防水龙带上的一块大抹布上。“那块抹布!”艾利赫喊道。

根舍扑上前去抓住了它并且打开油桶用汽油把它浸湿,只用了一秒钟,抹布很快就成了浸透了汽油的可燃物。

“火柴!”戈培尔从衣袋里掏出火柴盒并递给了艾利赫,艾利赫划着火柴点燃了抹布,火焰升起,艾利赫把这团火扔了出去,它划了个弧线落在了那汽油还在流淌的尸体上,转眼间大火升起,黑烟形成一片浓云。焚毁尸体从当日14时开始,持续到晚上19时。

由于苏联红军炮火轰炸的原因,艾利赫等人继续向尸体加注汽油的希望无法实现,所以先前加注的汽油烧尽了,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还没有烧焦……

这个疯狂一时的纳粹头子,就这样被焚烧了。但是,令人们惊奇的是,希特勒不仅仅被焚烧了一次,还有另外一次的焚烧。如果说第一次是纳粹德国战败后的必然结果,而第二次的焚烧就令人感到神秘了。

苏联红军第二突击队攻入总理府后,在希特勒的地下室前的大炮弹坑里发现了草草掩埋的希特勒、爱娃、宣传部长戈培尔夫妇以及他们6个孩子的尸体。发现尸体后,被装入棺材运到了柏林的一个秘密地点。

斯大林接到这个秘密报告后,当即下令说,尸体中有没有希特勒这一点必须明确,不得有半点含糊。经过苏联方面再三验证,确认其中一位的确是希特勒。

1945年夏,红军第三突击队将驻地转移到柏林以西的拉特诺,于是将希特勒的尸体葬在那里,并用新种的松树掩护墓地。1946年1月13日,希特勒的尸体又被挖出来,移葬到拉特诺南面的马格德堡。据后来的情报说,马格德堡是第二次焚烧希特勒的地点。

1970年,苏联驻东德第三军克格勃特别行动处接到一项绝密命令,下命令者是当时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这一命令,要求特别行动处把秘密埋葬在马格德堡市苏军军事基地内的希特勒、爱娃、戈培尔及其家人的遗骸挖出,运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焚烧成灰。

由于希特勒等人的尸体的去向一直是一个谜,所以,安德罗波夫经与勃列日涅夫及其他政治局委员协商,为防止西方国家从空中窃密,在发布命令时并没有发电报,命令是由他亲笔手写的。为了完成这项特殊任务,苏联方面专门成立了三人小组,组长是特别行动处处长科瓦连科上校,组员有希罗科夫少校和古梅纽科。

为什么苏联领导人会在20世纪70年代初想起了埋在苏军军事基地的希特勒遗骸的问题呢?据参与这次行动的小组成员之一的古梅纽科后来回忆说:

很长时间以来,希特勒的死一直是个谜。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后,他的遗体被党卫军就地焚烧。当时就风传,说希特勒的骨灰由其卫队长阿克斯曼收藏,打算今后埋葬在柏林市郊。

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们不希望随着希特勒的死亡,法西斯主义也被埋葬,他们当然希望希特勒能活着,最坏的打算是能保留希特勒的骨灰。因此,希特勒的遗骸埋葬地就成了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依我看,同时也是一个宗教问题。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传说希特勒还活着,说烧掉的是希特勒的替身,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历史学家们根据大量的事实证据推翻了这一说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牙医专家列伊达尔·索格涅斯的法医对葬在马格德堡的尸体进行了鉴定,遗骸牙齿X光和1943年希特勒通过X光拍下的牙齿照片完全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历史学家们的观点。

由此确定,埋藏在苏军军事基地的遗骸就是希特勒的遗骸,而不是其替身。这时,为了不再引起法西斯复仇者和其偶像追随者的兴趣,必须彻底销毁希特勒的骨灰,况且苏联军队也不可能在德国永久驻扎下去。

由于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定为绝密,因此这次焚烧充满了传奇色彩。尽管行动就在苏军军事基地内进行,特别行动小组也要非常严格地对自己的行动保守秘密。

事先,他们对此行动做了很好的伪装——他们打着测防毒气的幌子,在藏有希特勒遗骸的地方设置了一顶军事帐篷,对外则是讲准备在帐篷里施放烟雾。

在夜幕和帐篷的掩护下,行动小组开始快速挖掘;但很快他们就搞清楚了他们挖掘的地点有误,因此他们又紧急地把帐篷向外移动了几米,这才终于找到了希特勒遗骸下葬的准确坐标。

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堆残缺不全的遗骸。小组成员迅速把装有遗骸的烂木箱子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包装箱内。他们开上汽车,将这些“非同一般的货物”拉到了市郊,准备寻找能焚烧遗骸的地方。

开始时,他们打算就在当天夜里焚烧,后来考虑到德国居民一般都是很遵纪守法的,如果让他们在夜里看到火光,肯定会有人给警察局打电话,到那时,“绝密行动”肯定就要泡汤,后果将不堪设想。小组成员一直等到天亮,才扮成打渔人,把车开到郊外,一路上还仔细观察,看有没有人盯梢。到了地点之后,迅速卸下装有希特勒遗骸的箱子,往上面泼洒汽油,看着它烧成灰烬。

希特勒等人的尸体烧成灰烬后,他们把灰烬收到袋子里,并消除了篝火的痕迹,甚至还恢复了被毁的草皮,一切做好了以后,他们来到了行动的第三个执行点,即沿着比杰利茨河岸将希特勒等人的骨灰抛洒掉。

两次刺杀希特勒是谁所为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1943年3月13日下午,希特勒乘坐的“福克—沃尔夫200”型运输机在一队“Me—19”型战斗机的护送下,从斯摩棱斯克起飞,3小时后降落在腊斯登堡。

希特勒专机的降落,惊呆了一个人。就在3小时前,已经有人把一个装着两个酒瓶样的炸弹包裹放在了希特勒的专机上,并启动了引爆装置。然而,炸弹并没有爆炸。于是,这些幕后的人感到十分的沮丧:“闪光计划”失败了!

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刺杀希特勒?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军事谍报局截获了英国情报机构向其所有情报网站发出的一个“戟”字的密码。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海军少将卡纳里斯由此得出结论:英国参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中午,卡纳里斯来到收音机旁,收听伦敦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收音机里传来英国首相张伯伦微弱而悲哀的声音:

我在唐宁街10号内阁会议室向你们讲话。

今天早晨,英国驻德国大使向德国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如果英国政府在11点钟得不到德国准备立即从波兰撤军的答复,我们两国就将处于战争状态。

我不得不告诉你们,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得到这样的答复。出此,我国同德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卡纳里斯关掉收音机,立即命令向他分布在欧洲各地的3000多名谍报人员发出通报,通知他们德国与英国、法国已经处于交战状态。随后,他召集全体人员会议,在检查了谍报局的战争部署后,向属下提出了警告,要他们不要做出类似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来。

待大部分人员走后,卡纳里斯对自己的几个心腹说:“战争开始了,德国可能会遭到失败,也许是灾难性的失败。可如果希特勒取得了胜利,那将是更大的灾难。所以,我们谍报局的工作,应该是不要使得战争延长一天。”几个人会意地点头赞同。

卡纳里斯出生在一个德国铸造厂主的家庭。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崇拜英雄,经常对外声称自己是19世纪希腊独立战争时的英雄康斯坦丁诺维奇·卡纳里斯的后裔。1905年刚满18岁时,他就参加了海军,后化名去西班牙从事间谍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同时结交了很多西班牙政界、军界的要人,这为他后来出任军事谍报局局长后,在西班牙进行间谍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3年年末,卡纳里斯被任命为谍报局局长。

他身材矮小,神色总是紧张但又热情认真。他的举止常常是彬彬有礼,待人慈善,工作上既谨慎又顽强。他见多识广,能说6国语言,而且说得都非常好。

他是一个让人非常难以理解的人。他既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希望德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又不满意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和清洗军队,对德国在战争中能否取胜也持怀疑的态度。到后来明确树立了反对希特勒的思想后他便在背地里尽最大的可能拆希特勒的台。

在希特勒准备入侵西欧时,这个被称作“黄色方案”的入侵计划被卡纳里斯让军事谍报局的汉斯少将透露给了英国方面,并向英国方面暗示,一旦“黄色方案”实施,德国国内就将发动一场政变。但是,由于这个计划在罗马不知被什么人给泄露了出去,希特勒立刻命令党卫队进行了调查。由于卡纳里斯的防范措施极好,没有被发现。

后来,希特勒不断地改变“黄色方案”,共改变了28次之多,其中有15次被卡纳里斯的军事谍报局透露给了西方。因为“黄色方案”变化得太快、太多,结果使西方对卡纳里斯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认为是希特勒通过军事谍报局有意搞的情报工作。

反对希特勒的不止卡纳里斯一个人,在希特勒刚刚当上总理时,军队中就有一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表示了不满。纳粹德国军队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他是一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对希特勒及他领导的纳粹党极不信任。

在同希特勒会面时,他曾对希特勒说,他接受高位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支征服别国的军队,而是要建立一支能够保卫德国的军队。希特勒反驳他说,军队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具有存在价值的军队。为了和平而做准备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军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赢得战争。

贝克将军提醒希特勒,他自己曾经向兴登堡总统立下誓言,不把德国带入另一场战争。在临走时,他又预言性地提醒希特勒说,新的战争成为多条战线上的冲突,德国就将灭亡。

对希特勒持反对态度的德国将领还有:陆军总司令瓦尔那·冯·弗里奇、国防部长瓦格那·冯·勃洛姆堡陆军元帅、外交部长康斯坦西·冯·牛顿特等,他们都向希特勒表达了各自不同意发动战争的想法。但是,疯狂的希特勒是不会听他们的建议的。

希特勒意识到,他的将军们都很不愿意发动战争。他认为,这些将是他实现“伟大理想行动”的绊脚石,他从内心里已经生成了清洗军队的设想。后来,这些当面反对过希特勒的将领们都遭到了清洗。

那是一天早晨,“电台监察人员”在全国各地挨家挨户地检查,使得每个人都要收听到收音机的广播。德国的民众听到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知名人士倒台。德国全国都为之感到震惊,欧洲人听了也感到惴惴不安。之后,希特勒完全建立起拥护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向侵略战争迈开了罪恶的脚步。希特勒的做法让一些人感到了不满和愤怒,那些被迫走向幕后或侥幸留在原位置上的人开始了一次秘密的行动。

1942年11月7日,盟军“火炬”计划实施,从卡萨布兰卡到布日伊,在一个巨大的弧形的作战范围内,开始登陆。直至11月8日凌晨,希特勒才确切知道了盟军的意图,他感到十分的震惊。“火炬”行动完全出乎意料,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没有一点情报先进行准备呢?盟军大范围的军事调动德国已经发现,只是并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这样的报告还是有的。

战后发现,当时主要针对美国和英国的谍报局汉堡站站长赫波特·维曼奇已经从第一流的情报来源得到了一份准确而及时的报告,报告说盟军部队调动的那个目标是法属北非。而这个报告当时是以十万火急的密件的形式送到最高统帅部的,这个报告哪去了?谁也不知道。

卡纳里斯是谍报局最高领导者,他表示,他也不知道,并显得似乎有些无动于衷。德国的高级指挥机关这才相信,卡纳里斯向他们提供的情报是多么的糟糕。

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怀疑他反对希特勒的。随着战事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将不会取得胜利。

在苏联战场上,苏联人誓死保卫列宁格勒和捍卫斯大林格勒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抵抗的勇气,使德国在苏联战场上快速推进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在北非,盟军也越来越明显地占了上风,那种失败的情绪已经悄然在德国内部蔓延开来。

1943年年初,希特勒的宏大战略在各地遭到了不断的失败和威胁,在战争越来越偏向盟国的时候,在希特勒身边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准备刺杀他的人群。贝克将军曾对卡纳里斯说,决定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随着希特勒不断的打败仗,我们的人就不断地在增加。

1943年2月,机会终于来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的陆军元帅鲍罗斯率领残余的90000多人向苏联红军投降,像以往一样,希特勒又将失败归咎于鲍罗斯,并说他不应该让敌人活捉。

希特勒身边的将领们对希特勒都感到了愤慨,“闪光计划”的实施者认为行动的时机已经到了。克鲁格按照特来斯科夫和施拉勃伦道夫的建议,宴请希特勒到他的司令部驻地斯摩棱斯克访问,希特勒竟然答应了。于是,卡纳里斯和奥斯特假装为谍报局的差事去访问克鲁格的司令部,为“闪光计划”做最后的安排。

“闪光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枚炸弹藏到希特勒的私人飞机里,待他从斯摩棱斯克回来时引爆。特来斯科夫和施拉勃伦道夫一起制造了炸弹。他们把炸药包弄成两个方形酒瓶的样子。要让炸弹爆炸,只需要按动一个小小的按钮,一个小瓶子就会被打破,里面的腐蚀酸就会流到一根拉住撞针的金属线上。

一切准备就绪,希特勒如约来到了斯摩棱斯克,克鲁格和特来斯科夫在机场迎接了他。午餐的时候,特来斯科夫走到希特勒的一个随行人员身边,请他将两瓶酒带给柏林的斯蒂夫将军,随行人员满口答应了。

午餐过后,希特勒与克鲁格又谈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话,然后就准备动身回腊斯登堡。在他登上飞机时,施拉勃伦道夫启动了炸弹的引爆装置,装着腐蚀酸的小瓶子被打碎了……

炸弹没有爆炸,飞机完好无损地降落在腊斯登堡,“闪光计划”的策划者不由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计划破灭。总之,他们丧失了一个好机会。后来,据希特勒的驾驶员说,当时他们离开斯摩棱斯克后,就碰上了云层和湍流,为了不让希特勒感到不舒服,他就驾驶飞机飞到了较高的高度,这样,放着炸弹包裹的行李舱的温度急剧地下降,把腐蚀酸冻上了。希特勒侥幸逃过了第一劫。

“闪光计划”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反对者刺杀希特勒的脚步。

1944年7月20日,风和日丽,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在德国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一个反希特勒的军官集团在这一天要暗杀希特勒。

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伯格在希特勒东部战场的司令部——“狼穴”的会议室中,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在会议桌下靠近希特勒座位的地方,由于皮包被人无意之中移动,所以当炸弹爆炸时,没有达到目的,希特勒只受了一点轻伤。

虽然两个暗杀计划都成为泡影,但行动却震惊了德国和世界,因为这标志着希特勒已是穷途末路,德国军队不仅在东部战场上节节败退,败局已定,而且希特勒在国内也失去了人心,以致到了被人谋杀的境地。

隆美尔参与刺杀希特勒了吗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希特勒以叛国罪下令处死于乌尔姆附近的赫林根。由于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的辉煌战绩,曾经给德国带来过巨大荣誉,他被告知可以选择服毒自杀。隆美尔接受了,这样他的家庭将免受牵连,也不会继续深究和他以前共事过的人员,而且,希特勒还承诺在柏林给予他国葬的待遇。

既然希特勒对外宣传说隆美尔是突发脑出血而死亡,并隆重安葬他,那为什么还要处死他呢?隆美尔确实是谋害希特勒的成员吗?

隆美尔是希特勒赏识的部下,但也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他虽然尊敬元首,但时常违抗元首的命令。许多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同德国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

阿拉曼战役期间,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当英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国人的防线后,希特勒责令非洲军团在阿拉曼战役中“要么胜利,要么毁灭”。隆美尔中止了已经开始的撤退,但同时也在试图取消希特勒这个残暴的命令。但是很快危机越来越严重,于是隆美尔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两次指挥他的部队撤退,直至撤入突尼斯山区。隆美尔还曾希望能够将非洲军团撤回到意大利,希特勒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并在指挥部对他大发雷霆。

希特勒曾再三重申不许非洲军团后退的命令,然而每一次隆美尔都没有执行,为此12月底的元首指挥部,一场激烈的争吵在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爆发了。当时,隆美尔已经意识到眼前的战争“简直是一种邪恶罪孽”,他十分想提醒自己的元首停止这场战争,用政治的手段来和平解决,因为他看到全世界都在反对纳粹德国。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隆美尔第一个站起来,他说:“我的元首,我想代表德国人民向你阐述西线的严重局势,首先我想谈谈政治局势……”没等隆美尔说完,希特勒打断他的话:“元帅,请谈军事形势。”隆美尔却坚持说:“历史要求我们先谈政治处境。”希特勒勃然大怒:“不行,今天只谈军事,别的什么也不谈!”这时,隆美尔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面对希特勒的强压大声说:“元首,我必须坦率地承认,不提到德国的前途我是不离开这里的!”此时已经失去理智的希特勒开始大声地咆哮:“陆军元帅,请马上离开会议室!”

希特勒恢复了常态后,随即命令戈林到意大利去监督隆美尔在非洲的行动。

当非洲军团在突尼斯投降后,希特勒将隆美尔召回讨论当前形势。隆美尔告诉希特勒说,他觉得战争不可能胜利了,并认为德国应争取“有条件的投降”。这再一次激怒了希特勒,他脸色铁青,大声叫喊:“记住,谁都别想跟我讲和平!”此后,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就再没有亲密的接触了。

战争后期,隆美尔已经觉得战争不再有胜算,他也知道希特勒的这场战争中首要的是苏德战场。他开始明白在苏联的这场战役竟是如此的残酷,如果苏军进入德国,那么将导致最坏的结果。隆美尔的反应是:

如果可能,就无条件投降,但最好是争取“有条件地投降”。假如盟军在诺曼底的入侵能被击退,那么新的德国政府将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这一切都将是幻想。

一方面,盟军的常规兵力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另一方面,美国核武器此时正在研制中,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如果欧洲战事久拖不决,那么原子弹就很有可能落到德国头上。

隆美尔认为,如果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失败,那么没有希特勒的德国仍旧能够获得一个能达成有条件投降的好机会。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政变在登陆前就已开始预谋。

1944年,在隆美尔任B集团军司令时,虽然着手准备对抗盟军登陆的海岸防御,但整个1944年的上半年,他都与柏林的密谋者保持着接触。

他认为在他们还无法能确保行动成功之前,柏林并不是谋划行动的合适地点。虽然有关暗杀方面的行动计划正在讨论,但隆美尔并不赞成这么做,起先他并不知道施陶芬伯格试图于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

随着盟军确立了在诺曼底的优势,隆美尔意识到西线已经失败了,他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停止战争,以使盟军穿越德国并在红军之前抵达欧洲的中心。无论如何,都要阻止苏军对德国的占领。由于这个原因,他至少两次劝说希特勒接受他的意见,但是只要稍微提及和平的请求,希特勒就大发雷霆。

因此隆美尔认为使部队投降的最佳时刻,就是在一旦盟军突破了诺曼底防线之时。作为一名前线军官,当他下定决心要在西线停止抵抗时,他决定竭尽所能以防止双方军队再交火。在诺曼底,隆美尔曾和党卫军将领特里希和豪森会面,他向两个人直率地谈到投降要比继续在西线抵抗而让苏军占领柏林更有利。两人都同意他的观点,都认为继续抵抗是没有前途的。

1944年7月初,隆美尔就当时的形势写了一份备忘录并交给了希特勒。7月15日,他又写了另一份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阐述:

这场不对等的战斗正在接近尾声,我认为应当从当前形势中得出必要的结论。作为B集团军司令,我不得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很显然,隆美尔并不相信他的报告会让希特勒改变主意,他之所以写下并散发这些备忘录,有可能是为了在战后证明他在当时那种灾难性的形势下并没有保持沉默。当希特勒不面对现实后,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责难并被迫独自采取行动。

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曾经设想过除掉希特勒以实现和平,“然后我就开放西线”。

慕尼黑著名的纪录片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在为其著作《隆美尔的神话》查找档案时,发现了长期保存在民主德国档案馆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隆美尔当时确实很接近反抗,比现在众所周知的还要接近。

雷米说:

说出“我要开放西线”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能只有隆美尔才有这样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话,盟军将在三五天之内占领鲁尔区,这样战争也可能在1944年8月结束。

关于隆美尔是否真的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即被希特勒定为叛国罪的问题,历史上普遍的看法是他没有直接参与,也没有同意刺杀希特勒。因为他在听说希特勒遇刺时感到了无比的愤怒,他觉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险”。

希特勒为何要毒死隆美尔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自从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失败后,狂怒的希特勒进行了大清洗。由于密谋集团成员中许多人的立场并不是很坚定,因此出现了一些临阵叛变者,结果越来越多的军官和同情者被逮捕、枪杀或投进监狱。

曾经给隆美尔做策反工作的施特罗林也未能幸免,但是他直至临死也没有供出同隆美尔进行过接触。但是,施特罗林的助手,也是密谋组织中成员的霍法克中校,因为害怕死,就想抬出两位元帅作为自己的护身符。于是,在党卫军保安处的地下室里,霍法克说出了隆美尔和克鲁格两位元帅的名字。

在党卫军保安局人员的诱骗下,这位只顾保命的小人物添油加醋,把隆美尔说成了是直接密谋者,但并不是直接策划者。

希特勒获悉这个情报,沉重地叹了口气,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说:“克鲁格参加密谋集团我是相信的,但隆美尔我想不出他背叛我的理由啊!这份名单的来源可靠吗?”

希姆莱说:“应该是可靠的。它是霍法克中校主动供出来的,我们并没有用刑。此人招供无非就是想让我们留下他的一条命。”

“这种人,决不可留。”希特勒恶狠狠地说道,希姆莱点头称是。随后希特勒告诉希姆莱,在处理隆美尔的这件事上要做进一步调查,不能过于草率。即使隆美尔真的牵连进去,也要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不能作同样的处理。因为如果盟国知道了这一切,对西线的战争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隆美尔是希特勒的爱将,虽然两人有了一定的隔阂,但希特勒从心里还是不希望隆美尔成为背叛自己的人。1944年8月12日,密谋刺杀希特勒的主谋之一,并在成功后准备接替总理职务的卡尔·戈台勒被捕。装有密谋集团的文件、声明和所谓的同伙名单的文件箱落入希姆莱手中。希姆莱惊奇地发现,在名单中赫然写有隆美尔和克鲁格的名字。于是,希姆莱草拟了一份还未逮捕的密谋分子的名单,隆美尔自然在其中,而且名列第五位。

希特勒很快拿到了这份名单,他相信这位爱将的确参与了谋杀自己的阴谋。但他也知道,此时的隆美尔正在医院里养病。

因此,希特勒再次叮嘱希姆莱,要他等到隆美尔身体恢复健康后再审问他,并且不要声张。最后希特勒怜惜地说:“我相信,他一定是受蒙骗的。”希姆莱按着希特勒的指示,直接去抓克鲁格元帅,但是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克鲁格已经在希姆莱到达之前服毒自杀了。

早在7月中旬,隆美尔乘坐的汽车受到盟军飞机的猛烈射击并受了重伤后,就一直躺在医院里,他对这些变故一无所知。一个星期后,他仍然无法写出自己的名字,只能写下些模糊的、难以辨认的奇怪符号,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口授,而请护士小姐给他做记录,这样才给他的妻子写了信。后来,隆美尔的伤势渐渐有了好转,医生批准他可以回家疗养了。

隆美尔生命的最后那一段时间是他最温馨的一段日子。但是,这段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天下午,他的妹夫汉斯慌张地来到隆美尔的家里,并告诉他说:“戈台勒已经被捕了”。隆美尔听了摸不着头脑地问:“戈台勒?我不认识他。怎么,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从他那里搜出一张名单,与你有关系。”汉斯紧张地说,“另外,还有一张字条,说你是西方敌人所尊敬的唯一军人,在刺杀希特勒之后,必须由你来掌权。你看这……”

隆美尔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明白,自己已经被牵连到这场事变中去了。不久,隆美尔手下的助手被一个个地抓走了,这些人当中的确有密谋集团的成员,斯派达尔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斯派达尔的被捕,隆美尔还专门给希特勒写过一封信,想极力替他开脱罪责,但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几天后,隆美尔的住宅附近就有了秘密警察的监视,最高统帅部的参谋长凯特尔元帅也打来电话,请隆美尔到柏林去谈一下新的工作安排。隆美尔心里明白,自己的死期已经到了。

次日,前来逮捕隆美尔的两个人与隆美尔进行了密谈,他们告诉隆美尔或者选择自杀,将给予国葬的待遇;或者选择审判,被按叛国罪处死。10多分钟后,隆美尔告别了家人,跟着来人钻进了汽车,在离开家不远的一个寂静的树林里,隆美尔吞下了毒药……

他死后,德国对外发布公告,隆美尔因突发脑出血不幸逝世。

希姆莱背叛希特勒向盟军投降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继刺杀希特勒事件后,备受希特勒信任的德国纳粹党卫军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又背叛希特勒,向盟军投降。

1944年8月31日,英国军情六处的负责人向英国首相丘吉尔交上了一份截获的密码电报。这份电报是德国纳粹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头子希姆莱发出的。丘吉尔首相当时亲笔回复了军情六处,称“希姆莱的电报由我保管并负责销毁”。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看过多达14000份破译的密电,这份电报,是唯一一份由德国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发出的。

战争后期,随着德国战败的结局越来越清晰,纳粹内部不团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其实,希姆莱一直在经营着自己的势力,构筑着通向最高权力之路。为此,他一手组建了纳粹党卫军,并亲自任首脑。要加入党卫军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个人要对纳粹德国绝对忠诚,而希姆莱为党卫军制订的座右铭是:“忠诚是我的荣誉。”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不过,现在看起来,曾被希特勒骄傲地称为“忠诚的海因里希”的希姆莱,却比任何其他纳粹领导人都更不忠于希特勒。

在纳粹德国存在的最后8个月中,希姆莱就一直在试图背叛希特勒,特别是在听说希特勒疯了的传闻后,更是公开地向盟军示意投降之心。这也导致希特勒在地堡中临死前的政治遗嘱中开除了希姆莱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军队全线败退,纳粹德国朝不保夕。在此情况下,作为纳粹德国二号头目的希姆莱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但最高领导人希特勒却仍试图做最后一搏。于是,希姆莱决定背着希特勒,酝酿与盟军达成秘密协议,而这份电报,就是他向一位中间人发出的。希姆莱试图让后者代表他向英国提出试探性的和平建议。

丘吉尔一直坚决反对与德国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收到这份电报后,他毁掉了这份电报,他想确保德国人不再进行试探性接触,所有关于此事的线索也因之灰飞烟灭。

1944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已经暗示他们准备做中间人,让德国与苏联单独达成和平协议,日本驻柏林大使在9月初进见希特勒时,曾经直接提出了上述建议,但遭到了希特勒的当场拒绝。

希姆莱并不知道日本方面提出的德国向斯大林提出双边停战的建议,但他显然也已经意识到德国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9月12日,他也与希特勒会面,讨论了向苏联或者英国提出试探性和平建议的想法,他当时想得更多的是与英国达成类似的和平协议。显然,他得到的是与日本大使一样的回答,因为希特勒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希特勒一直认为,谈判只可能由实力占优的一方提出,德国现在的处境提出谈判只能是枉然。当时,他只想发动一次大的攻势,彻底扭转战争对德国不利的局面。

他的想法是在地处法国北部、比利时东南部及卢森堡北部的阿登高地发动一次全面攻势,将英国与美国军队“赶进大西洋”,然后,用缴获的新武器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至1944年秋天,盟军已经完成了对德国东西边界的合围,第三帝国的灭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与希特勒不同的是,希姆莱再也不准备抵抗下去了,他还想要自己的脑袋,还想领导后希特勒时代的德意志,如果有可能,继续对布尔什维克主义作战。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希姆莱需要与西方的英国达成协议,正如那份8月份发出的电报所表明的,他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了。只是,那时希特勒仍是纳粹德国的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希姆莱每走一步都需要极为谨慎。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扮演着两面派的角色,表面上,他仍是“忠诚的海因里希”,暗地里,他加紧了与盟国试探性的接触,以求达成秘密和平协议,他不想自己与希特勒一起,走到自毁之路的尽头。

1944年12月,德军在阿登高地发动了一次很大的攻势,但这次战役并没有改变纳粹德国的命运,希特勒试图将盟军赶出欧洲大陆的如意算盘完全失败了。剩下的路已经没有了,只有顽抗到底。

希特勒当时叫嚣着: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可以失败,但我们将会让世界一起陪葬!希特勒孤注一掷的叫嚣也许会引起一般纳粹分子的共鸣,但希姆莱却已经不再狂热了,他对形势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德国完蛋了!

但是,希姆莱如果想与盟国达成任何和平协议,他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声誉,要知道,他可是希特勒“最忠诚的党卫军战士”。为了取得西方盟国的信任,他开始频繁地露面表现自己,他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1945年1月,一位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瑞士调解人在盟国和希姆莱之间进行游说和调解,希姆莱同意以25万美元为代价,在一个月内释放1400名犹太人。然而,到了2月份,1200名犹太人被释放,但他并没有要钱。不过,由于深知希特勒不会允许他这样做,希姆莱请美国和瑞士的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应突出希特勒的“人道主义姿态”。华盛顿当时也肯定准确判断出了希姆莱想要寻求达成和平协议的愿望。

尽管希姆莱在此事上做足了手脚,但当希特勒得知他一直想灭绝的犹太人被释放时,仍大发雷霆,并立即下令:绝不能放走一个犹太人!这也是只有1200名犹太人,而不是1400名犹太人侥幸逃生的原因。事已至此,希姆莱的努力看来是白费了。

1945年1月,他被希特勒贬到其他职位,当上了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希特勒将他另用的理由是利用了他的身体状况,称他因长期生病,已不适应现在的工作,而把他安排到柏林北部的一个党卫军医院休养。由此,希姆莱从内心感到他和元首之间的隔阂正在加深,一种背叛的心也就越来越强烈,希姆莱已经在计划自谋生路的方法。

二战纵横录——希特勒的未解之谜

希姆莱为了提高自己在西方盟国面前的发言权以及所谓的新形象,下决心同意与来自世界犹太人大会的一名代表在一个秘密地点会面。在这次会面中,他同意释放关押在拉文斯布里克的犹太妇女,这显然是与希特勒的旨意背道而驰的。

2月至5月期间,希姆莱多次与瑞典红十字会副主席康特·弗尔克·贝纳多特会面,经过这些会谈,他所计划的德国向西方投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4月22日,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公开承认德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并表示自己将随第三帝国的消亡而消亡。

第二天傍晚,当希姆莱再次与贝纳多特会面,并请求他向西方盟国转达德国愿意投降的意思时,希姆莱自己策划德国投降的计划,在盟国看来实际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希姆莱的最后提议晚了一步。

4月28日,希特勒向全世界发布消息说,希姆莱制订了向英国和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并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背叛”。随后,希姆莱被希特勒剥夺了一切职务。对于希特勒来说,发现自己一直认为绝对忠诚的希姆莱竟然也背叛他,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两天之后,他也死了。

希特勒死后,德国元帅邓尼茨接替他短暂地当了几天第三帝国的元首。他知道希姆莱是不可靠的,因此拒绝了希姆莱入阁的要求。

想继续掌权的希姆莱美梦破灭后,刮了刮自己的胡子,戴上自己的独眼黑眼罩,穿上一名党卫军士兵的军服,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但是,他并没有跑掉,两周后,他就落入了英国军队手中。5月23日,他咬碎了镶在一颗假牙里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

关于希姆莱的死,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当时希姆莱带着他的一帮亲信从弗伦斯堡逃向马恩。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当一班人马疲惫不堪地来到易北河口时,面对滔滔的河水,他们不得不扔掉了汽车,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加入了逃亡者的行列。

但是当他们来到布莱梅港口时,认真的英国士兵对他们产生了怀疑。英国士兵发现这些人的身份证非常新也非常好,按理说,像这样逃难的人员不应该有如此崭新的证件。于是,他们被带到了兵营里监禁了起来。

希姆莱受不了监狱的生活,于是他撕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英国士兵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希姆莱,立刻向上级报告。蒙哥马利元帅立即派人赶到这里,对希姆莱进行了审问和搜查。当一名军医给希姆莱检查口腔时,发现牙齿中间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就命令希姆莱把口腔对着灯光。

这时,希姆莱突然掉转头,合上嘴,牙齿用力一咬,只听见他的嘴里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声。希姆莱的身体抽动了几下,就不动了。他咬碎了藏在口腔内的毒药管。英国医生和士兵急忙给希姆莱灌进了大量的呕吐剂,并进行洗胃,但希姆莱还是一命呜呼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52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