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历史不忍细看——“铁血宰相”最后还是被迫辞职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9 15:39:28 0


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凭借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因此人们称他为“铁血宰相”。对内,他一方面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对外,他纵横捭阖,运用各种外交手段结交盟友,确保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说俾斯麦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德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功臣,最后却因为与新皇帝的种种分歧而被逼下台。

1815年,对于欧洲历史进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由英、俄、普、奥以及低地小国组成的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一役中彻底击败了拿破仑,欧洲又暂时回到了君主统治时代。这对饱受拿破仑打压的老牌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来说,无疑是重见天日的好年头。不但如此,因为拿破仑的垮台,德国利用这个契机组建了德意志联邦。还是在这一年,日后像拿破仑一样影响欧洲历史格局的大人物俾斯麦在一个容克贵族家庭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个贵族,外祖父曾担任过普鲁士王国的高官。

虽然生活条件优渥,俾斯麦可以无忧无虑地过着安稳的生活,但他天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天性好斗,精力旺盛,在大学期间曾与人决斗了27次。他聪明过人,具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德语、英语、法语,懂俄语、荷兰语和波兰语,以及一种小语种。这对他以后担任驻外大使深有帮助。成为一名容克庄园主并非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选择了从政,在33岁时就当上了柏林州的正式议员。从1851年开始,俾斯麦先后出任普鲁士驻德意志邦联大使、驻俄大使和驻法大使。这些工作,他都做得很出色。

1861年,威廉一世继位为普鲁士国王。继位不久,威廉一世就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问题很棘手,俾斯麦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合适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当年9月下旬,俾斯麦在下院发表的首次演讲中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这就是“铁血宰相”称号的由来。有趣的是,据说威廉一世在这次演讲之后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这个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是死在绞架上,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必须抗争到底!”威廉一世在最开始时对俾斯麦并没有好感,他倚重俾斯麦实属迫不得已,然而此后,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却形成了一种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化解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冲突。为此,他以实现德意志人民渴望的统一大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为此,他开始筹划三场王朝战争。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场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德意志国土与民族的统一。

虽然俾斯麦以“铁血”著称,但战争对他而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俾斯麦的头衔是政治家,而非战争狂。德国统一的目的达到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让德国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德国地处中欧,西边有法国,东边有俄国,俾斯麦非常重视东西两方的形势安全问题。在德国刚刚统一时,俾斯麦就说,“德国已经饱了”,表明他不谋求进一步的扩张。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他自称在巴尔干的问题上充当各方“忠实的掮客”。他希望维持德国与奥地利的同盟,拉拢俄国,孤立法国——尤其不能让法俄连成一气,让德国腹背受敌。这也是他与新皇帝威廉二世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1888年3月9日,91岁的威廉一世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即位,然而腓特烈三世在位仅99天就去世了。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即位。

威廉二世即位后,与俾斯麦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新皇帝29岁即位,血气方刚,他要做像恺撒一样的人,在世界争夺霸权。而俾斯麦的政策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要四处建立联盟,孤立法国。两人在对外政策方面发生了严重冲突。

后世的研究认为,登上皇位的威廉二世性格并不成熟。他为人自以为是,轻率而鲁莽。而他当时不堪重任,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看出了这一点。在威廉二世还未登上大位时,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有意锻炼小王子,让他掌管外交部,王子的父亲表示反对。他说:“考虑到我的长子不够成熟和缺乏经验,他对自己过高的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只能说这么早就让他接触外交问题是危险的。”而且威廉二世为人傲慢,爱听奉承,喜欢亲近军人。他最喜欢那些来自波茨坦卫队的军官们的伴随,因为他们赞扬他是所有军人美德的化身。

威廉二世这样的性格,自然不会希望自己扮演祖父那样给俾斯麦做陪衬的角色,他要站在舞台中央,接受众人的膜拜。而且威廉身边的人经常在他耳边悄悄地说,只要他还是令人畏惧的宰相的工具,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伟大的统治者。还说,假如腓特烈大帝受俾斯麦的左右,就绝不会成为伟大的君主。各种政治难题和分歧造成了年轻的皇帝与年老的宰相之间的隔阂。

1889年5月,威斯特法伦的矿工举行大罢工时,皇帝与宰相第一次发生了严重分歧,而反对社会主义者的法律更是压垮俾斯麦的最后一根稻草。

俾斯麦感觉这样下去,不但地位不保,还有可能丧失最后的尊严,再加上年事已高(75岁),他便于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直到1898年病逝。

俾斯麦离开政坛后,德国的外交大臣便能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话已经说到这一步了,那基本上就算是向英法俄宣战了。英国人是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国挑战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以及让他来抢自己地盘的,而法国人也一直想着复仇,夺回被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俄国也因为巴尔干问题和德国、奥地利交恶。最终,德、奥两国主动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德国战败,强盛的德意志帝国被瓦解。因为战后的赔款问题,德国把自己搞得通货膨胀,经济崩溃,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认为这不仅拖垮了德国,还拖垮了欧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61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