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六镇起义:大动乱中的小人物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9:21:15 0

北魏末期的一项人事任命,激发了一场掏空帝国的大起义。

在宣武朝有“突出表现”的将领于忠有个弟弟于景。于景在武卫将军任上秘密筹划推翻专权的元叉,事情败露后元叉“客气”地留了于景一条性命,只是将他调任怀荒镇去守边关。于景做镇将,一肚子不满意,将怨气发泄到了官兵身上。我们知道,六镇官兵的待遇每况愈下,已经怨声载道了,于景一来,怀荒的“干群关系”更是雪上加霜。正光四年(523年),柔然攻掠边境,于景组织怀荒镇军民抵抗。官兵们一直吃不饱肚子,此时就请求于景发粮,让大伙填饱肚子有力气打仗。于景用一贯的粗暴态度断然拒绝,愤恨的官兵们一哄而上,将于景杀死,然后干脆宣布造反。

怀荒镇的造反是一起突发性群体事件,事前缺乏严密的组织,事后没有计划,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它激发了六镇官兵埋藏已久的怒吼,在怀荒镇造反以后,其他北方边关纷纷揭竿而起。不仅沃野、高平、怀朔、柔玄各军镇造反了,秦州(今甘肃天水)、营州(今辽宁朝阳)等地方州县也旗帜变换、人头落地。就连在如今河南地区的北魏南方边界北荆、西荆、西郢三个州也出现了内战烽火。几个月时间,怀荒的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的熊熊烈焰。

这些造反组织首领不是称帝就是称王,著名的有:秦州的羌族兵士莫折大提起兵称王,他死后儿子莫折念生进而称帝,动摇了北魏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孝昌元年(525年),柔玄镇士兵杜洛周在上谷(今北京延庆)起兵,队伍发展迅速,很快拥兵近十万,使得长城东段不再在北魏控制之下。其中实力最强、对北魏威胁最大的是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是姓,拔陵是名)的队伍。沃野镇的官兵在破六韩拔陵的率领下杀死镇将,起兵造反,年号真王,得到长城中西部各镇军民的响应。破六韩拔陵不满足于在边关割据,很快整军向东、向南前进,摆出一副要与北魏争夺天下的态势。他的军队很快东进到怀朔、武川两镇。怀朔镇很快被攻克,破六韩拔陵的部队在武川镇则受到了挫折。

武川镇还有一些不愿意附和造反的官兵。其中有的人是依然忠于北魏朝廷,有的人是不看好造反的前途,有的人是想过安稳的日子,只要日子还没有到过不下去的地步,他们都不想动刀动枪,拿命去赌虚缈的蓝图。这样的人在武川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当其他各镇都起义后,武川却没有动静。破六韩拔陵的部将卫可孤很快兵临武川城下。城里很多军民逃跑了,剩下的军民就商议抵抗,形成了以军主(队长)贺拔度拔和低级军官(一说士兵)宇文肱两个人为核心的骨干力量。

贺拔度拔是敕勒族人,世代在武川镇当兵。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贺拔允、贺拔胜和贺拔岳,都勇猛过人,能左右开弓。其中小儿子贺拔岳尤其出色,贺拔度拔早年曾勒紧裤腰带支持小儿子去洛阳太学读过书,称得上文武双全。

宇文肱是鲜卑族宇文部落人。宇文部落被拓拔部落打败后,很多人被安置在北方边镇从军。宇文肱家也是世代在武川镇当兵,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宇文颢、宇文连、宇文洛生、宇文泰。巧的是,宇文家的四个儿子也是勇猛过人。宇文肱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宇文泰。宇文泰,小名黑獭,出生于507年,当时只有十六七岁,也不得不和父兄们一道持刀搭弓,上阵迎敌。

敌我实力相差悬殊,贺拔度拔、宇文肱等人觉得困守武川镇只会坐以待毙,只有出其不意对破六韩拔陵的部队发动突袭才有可能侥幸取胜。于是,两个人带上儿子和少数人,埋伏在卫可孤必经的道路上。突袭开始了!贺拔家的小儿子贺拔岳一箭就射中卫可孤的肩膀,宇文肱带着儿子冲杀过去,将卫可孤杀死。虽然旗开得胜,无奈敌军人数实在太多,贺拔度拔、宇文肱等人很快就陷入了重围。宇文颢看到父亲宇文肱被敌兵层层围困,奋勇杀入重围,所向披靡,一连杀死了数十名敌兵,救出父亲。不幸的是,宇文颢在撤退时,精疲力竭,被敌人追上杀死。他们的突袭失败了,武川还是被起义军占领了。

宇文肱、贺拔度拔摆脱敌人后,会合一处,商议出路。他们决定原地休整,同时派贺拔度拔的次子贺拔胜赶往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向驻扎在该处的北魏官军通报袭杀卫可孤的消息,同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贺拔胜刚走,一队造反的敕勒族骑兵席卷而来。贺拔度拔、宇文肱这支残军猝不及防,贺拔度拔战死,其余人马失散。贺拔度拔的另两个儿子贺拔允、贺拔岳南下五原,追赶贺拔胜去了。宇文肱则带着三个儿子向东逃,前往河北讨生活……

北魏对破六韩拔陵的壮大忧心忡忡,调兵遣将要把他消灭掉。正光五年(524年),临淮王元彧、安北将军李叔仁先后被破六韩拔陵打败。政府军非但没能消灭起义,反而给起义军送去了大批军械、兵源,把造反者“喂养”得越来越大。三朝老臣李崇之前提出过将六镇改为州县、未雨绸缪的建议,朝廷如今赶紧宣布将六镇改为州县,使军民、将领待遇与内地相同。可起义已经发生,造反者不会因为这个迟到的改革而束手投降。朝廷又加派李崇去征讨起义军。可怜李崇已经70岁了,虽然有心杀敌,可也无力上阵,所能做的就是勉强阻挡起义军南下而已。不久,广阳王元渊上表弹劾李崇军中长史诈增功级、盗没军资,李崇因负有领导责任而被免去官爵。朝廷改派元渊率领主力,进驻五原。

在关中地区,北魏朝廷信任降将萧宝夤,授权他征讨四方。孝昌元年(525年),萧宝夤在马嵬(今陕西兴平西)大破莫折念生。但是北魏军队军纪太差,大肆掳掠城池,还抓民居来当奴碑,把老百姓都逼到造反者阵营去了。莫折念生战场失利,在人心上却大获全胜。在安定,萧宝夤和造反的万俟丑奴的部队又打了一仗。这一仗,魏军已经打胜了,却急于掳掠,自乱阵脚,遭到起义军反扑,大败而逃。魏军勇将崔延伯在此战中阵亡。崔延伯英勇无敌,萧宝夤将他倚为左膀右臂。他死后,魏军士气大受打击。

关中两军拉锯时,接任魏军主帅的广阳王元渊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他主动联络宿敌柔然,和柔然君主阿那瑰结成了镇压六镇起义的联盟。北魏设置六镇,本为防范柔然,如今却和柔然结盟来进攻六镇,真是讽刺。柔然出兵十万,在从武川到沃野的广阔战线上对起义军发动进攻。破六韩拔陵面临阿那瑰和元渊的南北夹击,抵挡不住。起义军二十多万人遭到元渊包围而投降。起义军主力失败,破六韩拔陵不知所踪。

这场胜利大大缓解了北魏的危急境况。朝廷收复多处重镇,为防止军民降而复叛,将几十万人口迁徙到内地,安置在现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这些百姓就被称为“降户”。他们都是六镇贫苦的百姓和士兵,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的洗礼,如今又不得不背井离乡,被逼迫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官府只负责迁徙降户,却不提供安置和帮助,造成降户们在河北衣食无着,寄人篱下,陷入赤贫境地。原本起义只是在六镇边关暴发,范围有限,北魏此举无异于将六镇的怒火引到了华北。降户们走到哪里,就迅速和当地的不满势力相融合,到处播撒反叛的种子。元渊眼睁睁看着朝廷移民,悲愤地感叹,几年征战的成果就要付之东流了!

果然,第二年(孝昌二年,526年)降户鲜于修礼(丁零族人,原为怀朔镇兵)率流民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起兵。河北各地的降户马上响应,在河北游荡多时的宇文肱父子四人也参加了起义;原本没被彻底镇压的杜洛周在北方死灰复燃,和鲜于修礼南北呼应。

鲜于修礼率军进攻定州。魏军都督杨津闻讯,抢先进入定州抵抗。针对起义军多是乌合之众的特点,杨津等起义军冲到城下后,突然大开城门,主动出击。起义军始料不及,被冲杀得七零八落,溃散而逃。宇文肱和次子宇文连不幸死在定州城下。宇文洛生、宇文泰两兄弟则含悲随大军南撤到了呼沱河畔(今河北正定一带)。北魏朝廷加派扬州刺史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北上,想趁机彻底解决新败的鲜于修礼。结果,鲜于修礼没被剿灭,长孙稚和元琛却被打得稀里哗啦。大队魏军成了起义军的“运输队”,送来了大批军械、粮草。起义军败中求胜,迅速壮大为十万人的队伍。

鲜于修礼队伍起来后,内部矛盾也爆发了。部将元洪业想要降魏,杀死鲜于修礼。另一个部将葛荣原本是怀朔镇的镇将,出身鲜卑贵族,按说应该附和元洪业,却不愿意投降,杀了元洪业,被起义部众推为新领袖。

葛荣的军事能力远在士兵出身的鲜于修礼等人之上。他继任领袖后,整顿起义军,提升战斗力,和政府军展开了激战,接连斩杀章武王元融、广阳王元渊、河间王元琛,声势大涨。其中,元渊之前镇压了破六韩拔陵,在六镇降户中威望很高。他的死,大大激励了降户的士气。葛荣乘胜称帝,建立了齐国。六镇余众、底层百姓不断归附,起义军日益增多,号称有百万之众。当时已经降附杜洛周的高欢,就南下投靠了葛荣。日后在政坛上叱咤一时的高欢集团、宇文集团的许多人,当时都汇聚在葛荣的队伍中。不过,葛荣起义军毫无纪律和长远规划可言,占领一地后不从事建设,却到处屠杀掳掠,甚至上演了屠城的惨剧。他们劫掠一地后,就裹胁着物资、粮食前往下一个地方,老是“在路上”,所以注定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固定的政权。

在关中,莫折念生被叛徒杀害,万俟丑奴被各路起义军推举为新首领。万俟丑奴的部队气势高涨,将魏军压缩在少数据点。萧宝夤迷茫无所出路,索性在长安称帝,在北方复辟了南齐。关中的局势急转直下。

隐藏在六镇大动荡中的年轻人高欢,需要额外的关注。透过他的经历,后人能更好地理解六镇起义前后的历史。

高欢于495年生于怀朔镇。发迹后,他说怀朔高家出自渤海高氏,是北方汉族豪门之后,并攀附上西晋玄菟太守高隐为六世祖、北魏右将军高湖为三世祖。这极可能是高欢自我贴金的谎话。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不安,世族大家们的谱牒管理不严,亲属迁徙频繁,因此经常出现冒认现象。客观上,各大家族为了在乱世立足,同姓之间特别团结。他们对家世血缘也不严格讲求,甚至出现同姓之人萍水相逢就认亲的举动。渤海高氏应该很欢迎高欢这样的风云人物“认祖归宗”。

可事实上,高欢只是一个怎么看都像是个鲜卑人的怀朔镇的草民,生活在帝国的最底层。在他使用“高欢”这个名字之前,人们都叫他鲜卑名字“贺六浑”。祖辈的福荫一点都没有惠及他。高欢日后解释说,祖父、北魏侍御史高谧因犯法被迁居到怀朔镇,所以高家长期居住边陲,沾染了胡人聚居区的习俗,从语言到习俗逐渐与鲜卑人没有什么差别了。高谧生子高树,高树生下了高欢。

日后被追封为“文穆皇帝”的高树其实是一个生活非常潦倒的父亲(正史的说法是“不事生产”),除了似乎短暂当过底层士兵就没有其他的经历可查了。他连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提供不了给儿子。高欢年幼时,生母韩氏去世。高家的生活更加混乱。幸亏高欢的姐姐已经嫁给了镇上的狱官尉景,高树就把高欢送给女儿、女婿抚养。高欢就是在姐夫家长大的。摆在他面前最现实、最稳妥的职业就是当兵,扛枪吃粮。当时,六镇士兵都被要求自备武装。高欢想当骑兵,当骑兵就要自带马匹、装甲。可是姐夫家很穷,除了一杆长矛其他都提供不起,高欢就只好扛着长矛入伍,当了一名看守城墙的无名小卒。

高欢长得一表人才,唇红齿白,长头高颧骨,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这样的帅哥杵在城墙上非常醒目。一天,怀朔富户娄家的小姐娄昭君路过,看到在城墙之上的高欢,一见钟情,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这才是我要嫁的丈夫!”女有情男有意,两人很快谈婚论嫁起来。可惜,娄家的长辈实在看不出士兵高欢有什么前途,就提出了非常苛刻的彩礼要求,想逼退高欢。娄昭君就暗地偷出家里的金银财物,搬到高欢家。高欢转手送回娄家,当做彩礼。二人终结良缘,谱写了一曲千古佳话。娄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内助。她顾全大局,为了丈夫的事业能够委曲求全。娄昭君是高欢的发妻,高欢日后发达后也应该立她为正室。但高欢为了与柔然缓和关系,需要娶柔然公主为妻。高欢觉得过意不去,犹豫着要不要这么做。娄昭君知道后,以丈夫事业为重,主动劝高欢不要迟疑。高欢娶柔然公主为正妻后,娄昭君主动腾出正室,让高欢合婚。

娶妻成家后,高欢在娄家的支持下置办了马匹、装备,在怀朔镇当上了一名队主(小队长),不久又升为函使,负责在怀朔和洛阳之间往来传递信函。也就是在这个职位上,高欢目睹了洛阳禁卫军的骚乱事件,判定北魏将乱,早早做起了结交豪杰、迎接乱世的准备。在他结交的同乡和底层官兵中,最有名的就是几十年后把江南搅得一塌糊涂的侯景。侯景比高欢小八岁,是世居怀朔已经鲜卑化的羯族人,从小顽劣不羁,没人敢惹,但是和高欢能对上脾气。侯景身高不满七尺,而且左脚生有肉瘤,连路都走不稳,但却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因此被军队特招入伍,逐步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小官职,算是高欢的同事。高欢、侯景等人是六镇中的不安定分子。和大多数为生活而挣扎又温良内敛、排斥动乱的同胞不同,他们认为即将到来的大动荡是巨大的机遇。

但是在风暴来临之前,高欢只能继续待在社会底层,做一名贫困低微的小军官。一次,高欢去洛阳公干。洛阳令史麻祥送给他一块肉吃。高欢谢过之后,坐下就吃了起来。麻祥认为高欢胆敢坐在自己面前吃肉,而不是谦卑地站着吃,是轻慢自己,竟然把高欢捆绑起来,鞭笞了四十下(可见当时六镇官兵地位之低)。高欢背无完肤,踉踉跄跄地回到怀朔,伤口都流脓腐烂了,娄昭君心疼地昼夜服侍。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看低高欢,时任怀朔的镇将段长对高欢说:“你有康济时世的才能!我老了,活不到你发达的时候了。希望你日后富贵了,多多照顾我的儿孙啊。”段长的这般话可能对很多年轻军官都说过,也可能是对高欢特别的欣赏,但是高欢将它看做对自己的高度评价和巨大鼓励,一生不忘。高欢掌国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期间,高欢做了六年函使,常年奔忙在北方各地,进出洛阳,逐渐开阔了眼界。

六镇起义爆发后,怀朔镇没有出现叱咤一时的领袖人物。当地的起义形势不太火热,高欢就和同伴尉景、段荣、孙腾、侯景等人在孝昌元年(525年)投到杜洛周麾下。他们不是讨生活去的,而是寻找飞黄腾达的机会去的。可是,高欢发现杜洛周并不是一个能够称王称霸的领导。既然领导没能耐,高欢就琢磨着取而代之,夺权自己干。杜洛周提前发觉夺权计划了,派兵捕杀高欢等人。高欢只好拖家带口地逃亡。他骑着家里唯一的马,娄昭君抱着儿子高澄和女儿骑在牛上,跟在后面。后有追兵,牛又跑不快,高欢心焦地骑一段路,就停马等妻儿跟上来。小儿子高澄途中几次落牛,高欢心急如焚,最后搭弓要射死儿子,吓得娄昭君在牛上大喊大叫。高欢弓都拉开了,随后逃亡的段荣及时赶到,将高澄救起,和高欢一家一同脱身。

离了杜洛周后,高欢等人投奔如日中天的葛荣。但是,高欢看到葛荣也不是能成大事的领袖,毅然脱离葛荣,带着一帮子人西投尔朱荣。

尔朱荣是羯族人,和十六国后赵的石勒是同族。尔朱荣的部落投降拓拔鲜卑较早,被安置在秀容(今山西忻州),就在此繁衍生息。尔朱荣家族世代为酋长,稳步积累实力,到北魏末年已经发展在牛马漫山遍野,依照毛色不同放牧在不同山区的地步了。六镇起义带动华北地方动乱不止,尔朱荣趁机散家财“招合义勇,给其衣马”,组织起数千人的骑兵队伍与起义军为敌。短短几年中,尔朱荣是北魏朝廷稳定山西地区的主要依靠力量。朝廷虽然对尔朱荣有戒心,但不得不任命他为大都督,负责山西事务。尔朱荣就以晋阳(山西太原)为老巢,建立了根据地。

高欢的旧相识刘贵早已投入尔朱荣麾下,竭力向他推荐高欢。不过尔朱荣看到高欢时,正是高欢两经流亡、形容憔悴的时候。尔朱荣对高欢的“尊荣”大失所望,没有重用他,只是安排他干些杂活。一次,尔朱荣在马厩里看到一批暴烈的劣马,想测测高欢的本事,就叫他去修理马鬃。不想,高欢是驯马高手,很快就把劣马修理得焕然一新、容光焕发,完成任务后高欢还对尔朱荣说:“驭人同养马是一样的道理。”尔朱荣对他刮目相看,拉他谈论时事。两人越谈越投机,从中午一直聊到半夜才歇。高欢建议尔朱荣:“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宠臣专权,朝政不行。明公雄才武略,乘时清帝侧,霸业举鞭可成。”高欢建议尔朱荣乘朝政大乱的时候起兵,推翻北魏朝廷自立。这个建议正中尔朱荣下怀,令他重视起高欢来,让高欢参与军政大事。高欢这帮人,也就将前途绑到了尔朱荣的战车上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56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