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一次逃亡导致的帝国分裂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9:19:59 0

北魏孝武帝元修与前几任傀儡皇帝不同,有想法,有能力。他不愿意重蹈前几任的覆辙,一开始就有除去高欢的决心。

高欢铲除尔朱势力后,觉得尔朱荣的根据地晋阳城不错,就留在了晋阳,将它作为大本营来经营,客观上放松了对洛阳的控制。当时洛阳城里的一批大臣、降将并不是真心降服高欢,很快聚集在元修周围。南阳王元宝炬和将军元毗、王思政、斛斯椿等人纷纷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其中斛斯椿本是尔朱荣的部将,率部投降高欢后诛杀尔朱家族有功,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兵权。元修就以斛斯椿为领军将军,与王思政共同统帅近卫军,作为心腹,还调整了督将及河南、关西诸刺史的人事。这样,军谋朝政都掌握在斛斯椿的手里。他重新安排了宫内侍卫,挑选数百名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元修还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布阵,互相密谋。

仅仅依靠洛阳的这些人还不足以推翻高欢。元修继续寻找同盟者。他主攻两个方向,一个是寻找地方实力派军阀作为外援,一个是从高欢阵营的内部拉拢人手。

元修准确判断出武川的贺拔家族可以和高欢一决高低,就想倚靠贺拔兄弟。贺拔胜投降高欢后留在洛阳,元修就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把他作为南方的依靠。元修还暗中派人与拥兵关中的贺拨岳联络,准备引关中的军队夹击高欢。

司空高乾是高欢起兵之初的主要盟友,他们兄弟几个是高欢的重要依靠力量。元修就想笼络他为己用。一次元修在华林园赐宴,散席后单独留下高乾,大夸高乾“奕世忠良”,要与高乾结拜为兄弟。因为事出仓促,皇帝又殷勤相劝,高乾只好和元修结为异姓兄弟,事后也没有告诉高欢。慢慢地,高乾看到元修和斛斯椿、王思政等人常常密谋,又派人联系贺拔岳,任命贺拔胜为荆州刺史,明显是在树党自强。他担心元修要对高欢不利,洛阳城“祸难将作,必及于我”,逃到晋阳向高欢报警。

高乾不谈洛阳的时事,而是劝高欢干脆逼元修禅位,夺取北魏的天下。高欢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赶紧用袖子掩住高乾的口说:“不要乱说!我还需要仰仗司空大人在洛阳帮我多留意时局。”高欢这么说,反而让高乾心中有愧,更加不安起来。接着,高欢屡次向元修推荐高乾担任侍中,主持朝政。元修恨高乾站在高欢一边,将高欢的奏折置之不理。高乾夹在两人中间,双方都惹不起,干脆就自求外任徐州刺史,想躲到外地去。元修见状,既怕高乾泄漏自己的秘密,又恨高乾不为自己所用,就明白地告诉高欢:“朕曾经和高乾立下盟约,进退与共。如今高乾反复两端,实属可恶。”高欢对高乾背着自己和元修勾勾搭搭也很厌恶,干脆将高乾秘密劝自己篡位的事情转告了元修。自此,高乾被双方都抛弃了,只有死亡一条路可走。元修将他囚禁起来,派人痛责他前后反复无常。高乾申辩道:“臣以身奉国,义尽忠贞,是陛下要对付高欢,却借口我反复无常。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结果,高乾被赐死,时年37岁。

在洛阳的高敖曹看到哥哥被杀,逃往晋阳向高欢哭诉。高欢装出惊愕的样子,将责任全都推到元修身上,好好抚慰了高敖曹一番。高敖曹更加死心塌地地站在高欢一边。其他部将也因为元修枉杀高乾,而对他更加疏远乃至仇视。元修想从高欢身边挖墙脚的企图落空了。

却说关中的贺拔岳接到元修递出的橄榄枝后,犹豫不定。他决定不了到底是选择元修还是高欢,于是派宇文泰去晋阳见高欢,查看虚实。

宇文泰和高欢的见面,是一次英雄与英雄惺惺相惜的会面。宇文泰看到了一个有志于天下的英雄。高欢则看到一个相貌非凡,精神抖擞的年轻将领(身长八尺,垂手过膝)。高欢想留下宇文泰为自己效力,不想宇文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宇文泰也是有志于天下的英雄,他不想离开事业已有起色的关中,更不想只做高欢的部将。因此宇文泰坚持要返回关中。高欢犹豫再三,最后松了口,允许宇文泰返回关中。宇文泰刚走,高欢就后悔了,想要杀掉宇文泰以绝后患。可是宇文泰已经抓住机会,快马加鞭返回关中了。高欢的追兵一路赶到关口也未追上宇文泰。高欢的直觉是对的,最后消灭高欢后代的就是宇文家族。

返回关中后,宇文泰告诉贺拔岳,高欢是有心荡平天下的枭雄,站在他的一边无异于与虎谋皮,不如借助元修的力量与高欢抗衡。于是,贺拔岳选择了元修。

高欢自然要对付贺拔岳。永熙二年(533年),高欢要调贺拔岳做冀州刺史。贺拔岳不愿离开关中老窝,谢绝了任命。一计不成,高欢又生一计。贺拔岳这个“关中王”是形式上的,关中和陇西还有一些地头蛇不服从他的指挥,尤其是地位仅次于贺拔岳的侯莫陈悦是个有勇无谋的赳赳武夫,见利忘义。高欢诱惑侯莫陈悦,答应只要他杀害贺拔岳,就让他取而代之。侯莫陈悦欣然答应。

灵州(今宁夏灵武)刺史曹泥不服从贺拔岳。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招呼侯莫陈悦会师高平(今宁夏固原),计划一起讨伐曹泥。侯莫陈悦就趁贺拔岳来找自己商讨军机的时候下手。他诱贺拔岳进入营帐,坐论兵事,途中借口腹痛,起身退出。马上,侯莫陈悦的女婿元洪景就带人冲入营帐,将贺拔岳砍死。

贺拔岳死后,他的部队异常震惊,开始出现四处奔散的迹象。侯莫陈悦派人安慰说:“我只杀贺拔岳一人,其他人不用怕。”可是除了这唯一的措施,侯莫陈悦没有采取其他的措施,既没有收编贺拔岳的军队,也没有动员自己的军队戒备。相反,侯莫陈悦带上部队离开高平,向陇西行进。

许多忠诚于贺拔岳的将领,率部聚集在平凉,谋划向侯莫陈悦复仇。将军赵贵提议大家推举宇文泰为新统帅,得到了一致赞成。当时宇文泰担任夏州刺史,镇抚赫连勃勃大夏国的故地。将军杜朔周星夜奔往夏州,转告急情。宇文泰闻讯,点起帐下轻骑,连夜驰赴平凉。宇文泰走到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遇到了高欢派来招抚贺拔岳部众的侯景。宇文泰用严词厉语叱问侯景为何而来,申明关中之事内部解决,不需要外人插手。侯景也是一代枭雄,竟然被宇文泰的强硬态势所震慑,不敢继续前进,中途返回晋阳。宇文泰顺利排除干扰,和贺拔岳余部会合。他率领部众进入高平城,进行短期整顿,稳定下来,然后迅速挥师进攻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不敢应战,逃到秦州(今甘肃天水),企图占据山水之险顽抗。他自从杀害贺拔岳以后,神情恍惚,常常梦见贺拔岳来找自己。在睡梦中,贺拔岳问他:“我的兄弟,你要到哪里去,让我找得好苦啊!”被鬼魂这么一搅,侯莫陈悦哪还有心思迎战,早就内心恐惧,斗志全无了。部下官兵也纷纷叛降宇文泰。宇文泰统帅复仇之师,一举击败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弃军而逃,后为追兵所迫,在野外自缢而死。

宇文泰随后挥师东进,占领长安,以此为大本营着力经营西部。他和高欢一样,也主要依靠六镇余众,尤其是依靠武川镇的力量。宇文泰原来就反对高欢,经过贺拔岳遇刺事件后,他和关中的将领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高欢了。孝武帝元修就任命宇文泰做关西大都督,把他作为新的倚靠对象。

永熙三年(534年),就在关中、陇西大乱之时,孝武帝元修对高欢忍无可忍,决心兵戎相见了。

元修决定御驾亲征,讨伐晋阳的高欢。为了杀高欢一个措手不及,他先下诏洛阳戒严,抽调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声称要南伐梁国,实际上是北伐高欢。为了麻痹高欢,他还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荆州的贺拨胜。

高欢是什么人,能看不透元修的把戏?他马上回复朝廷说,这些小事无须皇上御驾亲征,让我高欢来代劳就可以了。高欢调集五路兵马共计二十二万人出发南下,“助援”皇帝征讨。同时高欢还上表极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恶,祭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狼烟滚滚,高欢大军奔向洛阳而来!

元修在洛阳搜罗的那些兵马,肯定不是高欢二十二万铁骑的对手。中军将军王思政劝元修避开高欢兵锋,前往关中依附宇文泰。东郡太守裴侠是个明白人,对王思政说:“宇文泰为三军信服,位处关中形胜之地,已握权柄,怎会轻易让权于我们?如果去投靠他,无异于避汤而入火!”王思政觉得很有道理,但南去荆州又离敌国宋朝太近,就问该怎么办。裴侠说:“与高欢相战有立至之忧,西奔到宇文泰处有将来之虑,先往关右一带驻军观察一下再做决定。”元修觉得有理,决定对高欢采取防御,观察形势再决定进退。

元修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公开与他决裂。在诏书中,元修高呼:“王若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意思是即便赤手空拳,也要和高欢拼个鱼死网破。实际上,元修早已经铺设好了逃跑的后路:他提升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将妹妹、冯翊公主许配给宇文泰为妻。

高欢大军很快兵临黄河北岸。两军隔着黄河相持。斛斯椿请求率领两千兵马连夜渡过黄河,趁高欢大军远道而来,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元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准备批准。但是黄门侍郎杨宽劝谏说:“皇上在紧急关头将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第二个高欢啊。”元修觉得这话更有道理,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

宇文泰听到两军隔黄河对峙的消息,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他判断元修必败,下令部队做好迎接皇帝西迁的准备。

客观地说,元修在实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当面对阵取胜希望不大,只能出奇计。高欢大军急行军八九百里迎战,早成了一支疲军。元修乘其疲惫奇袭,还是有可能扭转战局的。但是元修从防止权臣出现的角度出发,拒绝抢先发动决战,反而沿河据守,造成了最大的战略失误。

元修见取胜艰难,就带着南阳王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斛斯椿和五千骑兵宿于瀍西杨王别舍。他和王思政的想法一样,决心投靠关中宇文势力。在当地,元修发现了上百头牛,命令全杀了来犒赏军士。士兵从元修的举动中发觉皇帝有逃亡的心思,纷纷开始逃散。一夜间,元修周围的军队逃亡了超过一半人。就连清河王和广阳王两位王爷也都逃回洛阳去了。元修更是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第二天便弃军西逃。除了少数亲随,大臣中只有武卫将军独狐信追随元修左右。这位独孤信的忠诚日后得到了历史的回报,他的女儿成为了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宇文泰已经派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带领数百骑兵东进接纳元修等人。李贤和这支部队在崤中遇到了落荒而来的元修等人,元修在他的保护下最终抵达了长安。

高欢自晋阳发兵后给元修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得到答复。他判断元修极可能逃入关中依靠宇文泰。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毕竟元修代表着北魏的法统所在,一旦皇帝逃亡,高欢就免不了在历史上落下逐君出逃的过错,同时把“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政治优势白白奉送给敌人。情急之下,高欢亲自挑选一支轻骑西进追赶元修。沿途,陕州守将见高欢亲自前来,望风而逃;高欢继续追到潼关,痛苦地发现元修已经被宇文泰接走了,只好先东还洛阳。洛阳周边那些群龙无首的军队纷纷败降。

南边的荆州刺史贺拔胜之前也动员军队,想到洛阳“勤王”。中途听说元修已经失败了,贺拔胜就想带兵西入关中,和宇文泰合兵一处。高欢派兵占领华阴,堵住了贺拔胜西进的道路。贺拔胜只好退回荆州,又为侯景打败,无奈之下南逃,投降梁朝去了。梁武帝萧衍对北方降将不分阵营,一律以礼相待,非常客气。贺拔胜在南梁生活优越,却日夜思念北方,遇到南飞的秋雁都不舍发弓。两年后(536年),贺拔胜得梁武帝许可,辗转奔赴长安。他加入宇文泰阵营,要向高欢讨还弟弟贺拔岳的血债。

不久,高欢第二次亲自率军进攻潼关,斩宇文部的行台华长瑜,进而占领华州。但还是没能夺回元修。元修在长安站稳脚跟后,向天下宣示高欢的罪恶,号召天下勤王杀贼。高欢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冬十月,他在洛阳推清河王元亶的儿子、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新皇帝。高欢换上一个新皇帝,否定了原来皇帝的合法性。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推卸元修的一切指责,无视长安的一切命令了。同时,高欢还可以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唯一不妥的是:北魏出现了两个皇帝!

高欢没觉得两个皇帝有什么不妥,反正在他统治的关东和河北地区还是只有一个皇帝。逃亡的元修既不被他承认,又处在本就不听自己号令的长安,高欢眼不见心不烦。唯一让高欢觉得不妥的是:洛阳原本邻近梁国,如今又在关中宇文泰军队的威胁之下,很不安全。高欢就带着元善见迁都邺城。从始,北魏分为东西两部:关中以长安为首都的政权被称为西魏,关东以邺城为首都的政权被称为东魏。双方大致以南北走向的中段黄河为界,在现在的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地区展开厮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5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